一、健身器材造型设计的实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辉[1](2021)在《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品质退化问题日益严峻,品质提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更新模式以专项更新为主,逐步增加综合性更新内容。由于缺乏对既有住区综合品质的认识,国内已经开展的既有住区节能更新、绿色更新以及适老化更新的相关实践与评价研究都是以单一品质为目标,缺乏功能性、舒适性和场所性等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的评价研究;同时由于住区更新实践多以政府为主导,居民参与度较低,更新前缺乏对居民实际需求的综合考虑,更新后缺乏对多品质提升效果的评价,在实践当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20世纪80-90年代大连市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以多品质目标为出发点,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基础,聚焦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效果,研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对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效果进行等级评定,另一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为进一步的更新提供参考。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工作如下:1.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制定科学的研究框架,对国内外住宅更新及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为评价体系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并提出“多品质”的综合更新目标。2.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大连市典型性老旧小区的实地调研,初步制定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资料整理、现场问卷及访谈等方式进一步对老旧小区居民更新意愿以及更新项目满意度进行调研,对初步拟定的指标内容进行筛选、优化、调整并确立最终的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3个层级构成,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三级指标。3.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多种权重确定方法的适用性,为克服以往仅从专家角度确定指标权重的局限性,突出居民实际需求在更新中的重要地位,采取专家调查权重法和居民居住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科学的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4.选取更新后的20世纪80-90年代典型老旧小区进行多品质提升效果的实例评价。一方面对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根据评价结果指导试设计,实现满足居民实际需求的住区多品质提升。
莫建成[2](2021)在《基于IPA模型的公共健身器材体验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户外公共休闲健身器材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基础服务设施,它兼具文化交流与锻炼身心的服务价值。研究公共健身器材的基础现状,发现多偏向器材的人机工程与安全性能的探究,未能从体验设计角度进行综合评判研究,提升器材用户体验对促进全民健身策略十分重要,体验设计是公共健身器材设计的理想落脚点。从体验满意度的角度出发,调研影响公共健身器材体验满意度的多个因素,建立体验满意度评价模型,对影响用户满意度因素进行满意度与重要性综合评判,得出优化改进方向,为提升公共健身器材体验性提供参考。首先,对体验设计与满意度的定义、要素、评价方法及用户需求,实际使用体验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公共健身器材的体验感受的因素,根据使用体验的过程与诺曼三层次理论,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结合专家访谈与文献参考确定体验满意度评价因素,分析提取分类评价因素,得出公共健身器材的体验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再次,利用五级李克特量表设计体验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收集数据,经SPSS软件信效度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构建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模糊综合评价计算一、二级指标的权重与满意度均值,采用IPA模型分析测评各评价指标因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发现用户对公共健身器材总体满意度良好,对实用特性,趣味特性,人文特性评价指标表示不满意。最后,根据IPA象限分析结果,对公共健身器材体验满意度处于改进区的评价指标提出优化建议与设计方向。分别对二级指标产品材料、安全特性、实用性、产品趣味性、人文建构体验进行系列优化设计,提高公共健身器材总体使用体验性,为公共健身器材体验性定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赵如玉[3](2021)在《健康老年人居家用上肢训练器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加剧,老年人对于居家健身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肩关节痛和上肢肌肉组织萎缩的问题,而健康老年人会通过主动健身来提高上肢功能。但现有的家用健身产品市场上,针对老年人上肢训练的产品还比较匮乏,健身器械与居家环境的适配性不高,存在上肢向身体后侧运动训练产品的市场空白。本研究以此为契机,针对老年人上肢锻炼薄弱的问题,展开健康老年人居家用上肢训练器的设计研究,满足老年人在居家环境中对上肢训练的需求,并解决家用型健身产品与住宅空间相容性差的问题。针对现有上肢健身产品训练方式不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访谈法、层次分析法、实验分析法对老年人上肢关节活动度进行主观难易度判断和与标准值的差异性比较,发现老年人上肢肩关节水平伸展和肩关节伸展活动能力差,明确了上肢训练器的训练形式。然后针对健身产品与居家环境适配性差的问题,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和行为分析法对老年人日常居家行为和一天的活动路线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产品与家具椅结合的可能。从老年人心理、生理、行为特征和环境特征,结合对现有上肢训练器产品的问题点总结,得到总的用户需求。针对用户需求难以客观转化为产品设计方案的问题,本研究利用QFD-AD集成模型理论,对收集到的老年人用户需求通过“Z”字形映射,转化为产品的功能需求、进而转化为产品的设计参数,最终得到五个结构设计方案,再利用最小信息公理求解信息量最小的方案,即最优产品解。对最终产品利用老年人体数据进行人机尺寸分析,最后利用JACK人机虚拟仿真软件客观的评价产品的可用性,评价结果良好,满足老年用户群体的需求。本研究创新的将QFD-AD集成模型理论应用到老年健身器材领域上,并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本研究从主客观两方面对老年人上肢关节活动度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老年人上肢最需要训练的方式,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杨雪娇[4](2021)在《基于人性化的桂林市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引起了各界的广泛研究。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内各类养老设施机构为应对这一问题不断更新迭代。研究表明,老年人开展适量的户外活动可以延缓身体衰老,愉悦身心。但既有的健身娱乐设施却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或使用率低下的问题。为老年人建设合适的健身娱乐设施,是刻不容缓的话题。据此,本文从人性化的理论研究入手,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理论支撑与调研实践的研究方法,解决健身娱乐设施单一的核心问题,明确本文是以人性化为导向的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计,在调研阶段,选取桂林市有户外空间场地且有一定规模的老年公寓——夕阳红养老中心作为研究场所;其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了老年公寓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时间、频率等数据,通过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整合编排,探究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影响。结合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发掘健身娱乐设施的存在对老年人身体机能、感官、心理的影响。在最终方案设计阶段,对实际调研阶段所得的图片与问卷加以分析与微调,得出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计的指导原则,并从造型设计、材质选取与色彩搭配的角度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在理论应用阶段,依据上述所得的设计方案指导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的更新设计实践,以期为今后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向与思路。
袁梦[5](2021)在《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文中认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企业纷纷意识到社会效应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影响力,越发关注企业形象与文化所带来的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作为品牌窗口,却面临着强调利用率、忽视使用感、缺乏弹性设计等现实问题,正在给每天身处其中1/31/2时间的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健康建筑基于国家战略、民生发展和行业进步需求逐渐走入人们视野,截至2019年12月共计53个项目获得健康建筑评价标识,而办公建筑仅8项,《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对于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仍有许多丰富和完善的余地,该类建筑的进步和发展能够充分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正确引导的作用,促进更多办公建筑走入健康行列,从而惠及更多的企业员工。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特殊性,即企业形象性、对象前瞻性、长期适应性、功能复合性、空间共融性、内外社交性和社会影响力及其所对应的健康要求。通过阐述建筑与健康的关系,对比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概念及评价体系,指出现有相关建筑健康性能的评价指标更多关注建筑安全要素,而对功能要素和行为要素的关注较少,更加重视建筑专业领域的硬性约束,而配合其发挥鼓励引导作用的软性指标缺乏。其次,结合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影响要素,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成果和调研情况,在我国既有《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框架的基础之上,初选适应性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指标筛选、修正工作,最终确定6项因素层、36项准则层及75项指标层构建而成的评价框架与指标内容。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赋权,通过多层次对比指标权重系数,有效识别出关注度和重要性高的健康性能影响因子,以便于建筑设计与更新过程中优先选择、优先实现。最后,依据所构建的评价框架、指标内容、权重系数与评分程序,对建研院C座、AB座两栋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作为评价实例,计算得到C座在水、健身和人文三方面相较AB座较为欠缺,与访谈结论基本一致,说明该评价指标框架与内容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参考价值。本文探究适用于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的评价指标及相应权重,以便企业业主或设计人员有所参照地开展设计或改造工作,优先对关注度和重要性高的建筑健康性能影响因子给予实现,使之最大程度地满足员工的健康需求,鼓励和引导健康行为,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朱晓晨[7](2020)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硬质景观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居住是人类的生存需求,是人类开展生活、行为活动的首要内容。随着硬质景观在居住区外部景观中比例的逐渐加大,其景观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西乡塘区城区内近20年内竣工的154所居住小区为调查范围,以不同的占地面积、房价、到市中心的直线距离、竣工时间、绿化率、开发商为筛选条件,进行百分之二十的典型抽样,最终选取62所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对62所居住小区的设施系统、铺装系统、建筑系统展开分类调查:(1)设施系统:雕塑小品共设有34座,应用频率为55%。石材和金属材质居多。造型上以动物、人形为主,题材上装饰性最多,27座;服务性小品材质以塑料和金属为主,塑料约达62%;休憩性小品应用频率85%。园椅有57种,桌椅组合约占25种,艺术桌椅6种,材料以石材使用率最高;照明性小品应用频率94%,庭院灯占57%,草坪灯占23%,高杆灯占20%,所用材料都为金属或石材。展示性小品中名称类38种,引导类47种,禁止类51种,金属材质最多,约68%;娱乐健身设施应用频率为58%,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设施最多。(2)铺装系统:道路铺装,花岗岩使用率最高为22%。广场道路基本只使用了广场砖、大理石、花岗岩,青石板四类材料,少数铺装为几何图案;水景铺装上花岗岩使用率最高,有12种,色彩多为材料本身色彩;泳池铺装材料均为标准泳池砖,颜色多为蓝白色;广场铺装以花岗岩、大理石、鹅卵石、青石板、广场砖材料使用较多,15所居住小区拼接成几何图案,7所设计为具体图案。(3)建筑系统:亭应用频率为44%,中式风格19个,西式10个。材质以花岗岩、木材居多。色彩以红褐色使用频率最高;廊仅2所小区设有,风格均为中式,木材建造;花架在15所居住小区设有,西式风格5个,中式10个。材料以木材、水泥、花岗岩使用最多,色彩以红褐色最多,约47%;泳池管理室中仅4座为独栋建筑,其他均为临时搭建的伞蓬;门卫管理室在53所居住小区设有,西式风格16个,中式37个,色彩上以冷色调为主。结合对其中特色居住小区和特色硬质景观的重点分析,针对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硬质景观现存的问题,提出优化改进策略:以居民需求为指南,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地域文化的表达;注意硬质景观的后期维护;局部硬质景观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为今后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硬质景观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郭蕊[8](2020)在《健康建筑理念下适应青少年的大连室外健身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健康建筑为国家所积极倡导,大连市居民健身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室外健身空间带来的环境便利不同于室内,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和城市健身文明的传播,大连作为北方沿海城市中具有传统运动文化的城市,其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均满足一年四季进行健身活动的条件。同时,健身需求人群逐渐年轻化,青少年阶段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因此,室外健身空间应根据人群及地域适应性进行调整。本文以适应青少年的大连室外健身空间为研究对象,针对大连市室外健身空间中功能单一、管理缺位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室外健身场地的塑造方式、健身步道的区位规划和室外健身器械的整体布局的视角和研究主体为切入点,探索适应青少年的大连室外健身空间的设计策略。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一、二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解读健康建筑理念及其“健身”要素的相关标准,全面解析了大连地区室外健身空间建设的现状和现今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包含三、四章,是两个并列层级的章节,分别从青少年日常行为和大连市地域特征的视角对大连市室外健身空间进行分析。运用社会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总结出“复合化”、“人性化”与“适应性”的基础原则,是适应青少年的大连室外健身空间设计的依据与目标,提炼出初步的营建构想。第三部是为第五章,基于对本文第三、四章重点要素的分析,以场地的选址、步道的规划和健身器材的布局三个对象为核心,从复合化的空间功能、人性化的空间形态与适应性的空间环境三个角度,总结出适应青少年的大连室外健身空间的设计策略,并结合大连市3个公园的实例进行设计策略的应用,为室外健身环境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令室外健身空间满足健康建筑的标准,将青少年行为特点与大连市地域特征相结合,基于大连市的健身文化,以室外健身场地、健身步道和室外健身器械为研究对象,总结出适应青少年的大连室外健身空间的设计策略,提高城市活力和市民生活的健康性,以期对新时代室外健身空间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指导。
王乾[9](2020)在《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性评价体系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统计局于2019年发布报告显示,至2018年,我国老龄化水平达到18%,2040年将达到顶峰。养老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同时,人们的养老方式,养老需求也产生多种改变。受观念和经济水平影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仍是主流模式,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城市住区,尤其是老年人口比重较大的既有住区承担了养老的主要压力。既有住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住宅快速建设时期留下的产物,至今仍占城市住区的较大比重,但已暴露了许多弊病,如缺少人性化设计、缺少活动和交往空间,建筑与附属设施老化、绿化缺失等。基于老龄化背景,既有住区适老性缺失的弊病越发明显,既难以满足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更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针对一批既有住区进行了专项改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住区的情况,但改造的功能单一,品质提升有限,且较少关注住区的适老性,忽略了既有住区占比极大的老龄人口。由于老龄人口在生理、心理、行为模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对住区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改造,其适老性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健康状态,也对住区其他年龄的居民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既有住区适老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显得愈发紧要。本课题研究以大连20个既有住区调研成果为基础依据,以国内外住区环境评价体系、适老性评价体系、住区及老年人相关设计标准规范、相关理论为依托,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评价体系主要对既有住区环境的适老性相关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完善、是否能够满足各年龄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在适老化改造之前进行需求评估,使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成为一个有理可依的衡量标准,也可以在适老化改造之后进行效果评估,作为改造后核查清单,同时也能为新建筑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和参考。
景一敏[10](2020)在《基于使用后评价的重庆北碚社区公园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区公园是与公众生活最为密切的绿色开放空间,对居民户外活动以及社会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城市公园绿地总体分布不均衡,如老城区范围内社区公园分布较散,面积规模较小,新城区社区公园建设不足。部分社区公园规划设计和公园管理等存在不足,不能满足使用者活动需求,公园使用情况不尽人意,如此便造成了城市空间资源浪费。使用后评价法(POE)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对已经规划设计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的项目,利用科学规范的方式收集使用者在使用过后的评价数据,通过使用者的使用感受进行系统规范的评价。近些年来,POE的研究领域已涵盖建筑、综合公园、城市广场等设计,有助于了解使用者需求,改善项目设计质量和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北碚雨台山公园、城市文化休闲公园、嘉陵村社区公园、江湾公园、韵动社区公园和回龙桥体育文化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现状预调研,构建北碚社区公园评价体系,包括使用者活动情况特征要素、环境要素和使用者要素。运用使用后评价法(POE),对调研公园中使用者的行为活动进行观察记录,总结出使用者的活动情况特征,包括分布特征、活动规律以及行为模式等;分析调研公园的环境要素情况,包括场地规划、景观设计、服务设施和管理维护四个方面,发现各要素在满足使用者活动需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对调研公园使用者的主体特征和主观满意度评价进行调查分析,全面获得使用者对公园活动场地要素、景观质量要素、服务设施要素、环境氛围要素和管理维护要素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对六个社区公园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类比,归纳总结出北碚社区公园建设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社区公园的环境氛围整体普遍较好,但存在服务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功能空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此外发现相对于老旧社区公园,新建类和改造类社区公园的公园管理水平较好、植物景观更为丰富。最后,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有针对性提出北碚区社区公园建设在满足使用者活动需求的优化设计基本原则: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的整体性原则;保证使用者到达便捷的可达性原则;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感的安全性原则;满足使用者活动需求的人性化原则;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生态性原则。基于以上原则提出优化策略包括:(1)活动场地优化设计:活动场地的功能分区和地形均可以影响使用者的活动内容,功能分区方面多样性复合,从休闲交流类活动场地、文化娱乐类活动场地和运动健身类活动场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次,结合地形地貌与活动内容布置活动场地,活动内容应与场地地形相契合。(2)景观质量优化提升:丰富植物景观,结合不同活动对植物进行配置和布局;水景视公园情况可选择性设置;增设亭、廊等景观建筑和小品;园路结合地形分级设计,组织科学的活动路径,同时设置休憩设施辅助道路系统,满足使用者休憩娱乐、运动健身的活动需求。(3)服务设施优化设计:完善休憩设施,满足使用者休憩需求;丰富健身娱乐设施,满足各年龄段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增设卫生设施,布设与使用者分布相适应;增添照明设施,尽量能够灵活控制;完善标识牌、解说牌等信息设施,提高辨识度;融入便民设施和安全设施。(4)环境氛围优化提升:保持公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应用相关设计手法有针对性的防蚊,尽量减少公园蚊虫干扰。(5)管理维护优化提升: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公众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及时维护、更新园内设施;推广社区公园数字化管理。从活动场地、景观质量、服务设施、环境氛围和管理维护五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社区公园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二、健身器材造型设计的实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身器材造型设计的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多品质概念提出 |
2.1 国内外住区评价体系、标准及理论研究 |
2.1.1 国外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
2.1.2 国内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
2.1.3 国内外评价体系对比与启示 |
2.1.4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2.2 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概念提出 |
3 大连市典型性老旧小区调研及对比分析 |
3.1 典型性老旧小区选取 |
3.1.1 调研对象选取原则 |
3.1.2 调研对象概况及代表性体现 |
3.2 老旧小区调研分析 |
3.2.1 调研内容及方法 |
3.2.2 调研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 老旧小区更新策略分析 |
3.3.1 普遍性问题的更新策略 |
3.3.2 特殊性问题的更新策略 |
3.4 实例调研小结 |
4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 |
4.1 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方法及过程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1.2 指标体系的确立方法 |
4.1.3 指标体系的初步制定 |
4.1.4 指标体系的优化调整 |
4.2 指标体系的指标说明 |
4.2.1 功能性品质 |
4.2.2 舒适性品质 |
4.2.3 场所性品质 |
4.3 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制定 |
4.3.1 评价方法确定 |
4.3.2 评价标准制定 |
5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及评分方法确定 |
5.1 权重确定方法介绍 |
5.1.1 主观赋权法 |
5.1.2 客观赋权法 |
5.2 权重初探之专家调查法 |
5.2.1 专家调查方法介绍 |
5.2.2 专家问卷数据收集 |
5.2.3 数据处理得到权重 |
5.3 权重赋值之居民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
5.3.1 方法分析及选择依据 |
5.3.2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 |
5.3.3 模型构建及数据收集处理 |
5.3.4 利用Smart-PL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确定权重 |
5.4 评分方法及评价结果表达 |
6.多品质目标的既有建筑综合改造评价体系实例应用 |
6.1 案例试评价 |
6.1.1 评价准备 |
6.1.2 评价流程 |
6.1.3 评价结果 |
6.2 基于评价结果的多品质提升优化设计 |
6.2.1 评价结果分析 |
6.2.2 多品质提升优化设计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内外评价体系表格 |
附录B 老旧住区居民改造意愿网络整理 |
附录C 老旧住区居民改造需求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D 专家问卷及数据统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基于IPA模型的公共健身器材体验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公共健身器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2.3 国内外案例对比分析 |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构想框架 |
第2章 公共健身器材满意度的体验研究 |
2.1 体验设计度量 |
2.1.1 体验设计定义 |
2.1.2 体验设计的构成要素 |
2.1.3 体验设计的评价方法 |
2.2 公共健身器材满意度描述 |
2.2.1 满意度模型认知选择 |
2.2.2 IPA模型定义与分析 |
2.3 公共健身器材体验满意度分析 |
2.3.1 器材体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2.3.2 本能层因素分析 |
2.3.3 行为层因素分析 |
2.3.4 反思层因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公共健身器材的体验满意度实验 |
3.1 公共健身器材用户满意度实验 |
3.1.1 用户体验数据收集 |
3.2 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
3.2.1 样本背景信息分析 |
3.2.2 满意度因子分析 |
3.3 用户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 |
3.3.1 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3.3.2 满意度各级权重计算结果 |
3.3.3 模糊综合评价 |
3.3.4 公共健身器材体验满意度IPA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共健身器材体验设计原则 |
4.1 公共健身器材基本要素分析 |
4.1.1 外观形态要素分析 |
4.1.2 色彩要素分析 |
4.1.3 组件材料要素分析 |
4.2 公共健身器材体验设计准则 |
4.2.1 通用设计原则 |
4.2.2 安全性原则 |
4.2.3 易用性原则 |
4.2.4 交互性原则 |
4.2.5 人文性原则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共健身器材体验优化设计 |
5.1 优化建议与设计方向 |
5.2 公共健身器材体验优化方案设计 |
5.2.1 体验改进方案构思 |
5.2.2 体验方案对比与选择 |
5.2.3 漫步车体验优化设计 |
5.2.4 漫步车实际效果展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3)健康老年人居家用上肢训练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上肢训练的研究现状 |
1.2.2 家用上肢训练器的研究现状 |
1.2.3 现有上肢训练器面临的问题 |
1.2.4 QFD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5 公理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6 QFD-AD集成模型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老年人群需求与上肢功能分析 |
2.1 健康老年人的界定 |
2.2 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征分析 |
2.2.1 生理特征 |
2.2.2 心理特征 |
2.3 老年人居家环境与行为调研分析 |
2.4 老年人居家健身需求分析 |
2.5 老年人上肢运动功能研究 |
2.5.1 上肢运动功能定义 |
2.5.2 老年人上肢关节活动的实验研究 |
2.5.3 老年人上肢活动主观难易度分析 |
2.5.4 老年人上肢活动最大关节角度分析 |
2.5.5 测试结果与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家用上肢训练器的分析和QFD-AD的应用 |
3.1 家用上肢训练器的调研分析 |
3.1.1 上肢训练器的定义及分类 |
3.1.2 家用上肢训练器存在的问题 |
3.1.3 家用上肢训练器的功能分析 |
3.1.4 家用上肢训练器的造型分析 |
3.2 QFD-AD在家用上肢训练器中的应用 |
3.2.1 上肢训练器的用户需求权重分析 |
3.2.2 上肢训练器的设计需求分析 |
3.2.3 上肢训练器的设计参数求解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计实践 |
4.1 设计方案及草图 |
4.2 模糊信息公理求解最佳设计方案 |
4.3 设计定位 |
4.3.1 功能定位 |
4.3.2 造型定位 |
4.3.3 技术定位 |
4.4 产品方案 |
4.4.1 产品方案展示 |
4.4.2 产品方案优化 |
4.5 人机工程学分析 |
4.5.1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
4.5.2 上肢训练器的使用模式分析 |
4.5.3 肩关节伸展训练人机分析 |
4.5.4 休闲座椅模式人机分析 |
4.5.5 肩关节水平伸展训练人机分析 |
4.6 最终方案 |
4.7 样机制作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设计评价 |
5.1 JACK人机工程学设计与分析 |
5.2 JACK虚拟环境下上肢训练器人机分析及评价 |
5.2.1 建立仿真组 |
5.2.2 建立数字人模型 |
5.2.3 仿真组与数字人模型姿态匹配 |
5.2.4 上肢可达域分析与评价 |
5.2.5 上肢静态受力强度分析与评价 |
5.3 产品可用性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存在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人性化的桂林市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
1.1.2 国家积极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改善 |
1.1.3 老年人对健身娱乐设施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范围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基于人性化的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研究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老年人 |
2.1.2 人性化 |
2.1.3 老年公寓 |
2.1.4 健身娱乐设施 |
2.2 老年人特征分析 |
2.2.1 老年人生理分析 |
2.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
2.2.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
2.3 国内相关实践案例分析 |
2.3.1 重庆龙湖颐年公寓 |
2.3.2 北京远洋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桂林市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及老年人需求调研 |
3.1 桂林市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基本概况 |
3.2 桂林市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共性特征 |
3.2.1 户外健身设施丰富完善 |
3.2.2 户外健身设施布局密集 |
3.2.3 缺少户外娱乐设施 |
3.2.4 缺少户外健身娱乐设施地域化体现 |
3.3 实例调研 |
3.3.1 调研目的 |
3.3.2 调研内容 |
3.3.3 调研方法 |
3.4 桂林市老年公寓健身娱乐设施的现状调研分析 |
3.4.1 老年公寓基本概况 |
3.4.2 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概况 |
3.4.3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造型 |
3.4.4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材质 |
3.4.5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色彩 |
3.5 老年人对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的需求分析 |
3.5.1 受访老年群体的基本情况 |
3.5.2 受访老年群体的户外活动 |
3.5.3 受访老年群体对户外健身娱乐设施的使用评价 |
3.5.4 对受访老年人问卷可信度与要素相关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桂林市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 |
4.1 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原则 |
4.1.1 安全性原则 |
4.1.2 可达性原则 |
4.1.3 互动性原则 |
4.1.4 趣味性原则 |
4.1.5 观赏性原则 |
4.2 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计目标 |
4.3 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策略 |
4.3.1 增强老年人观感的户外健身娱乐设施造型设计 |
4.3.2 适合老年人触感的户外健身娱乐设施材质选取 |
4.3.3 提升老年人使用频率的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色彩搭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设计实践—桂林市夕阳红养老中心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 |
5.1 项目基本概况以及区位分析 |
5.2 调研对象 |
5.3 现状分析 |
5.3.1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造型单调 |
5.3.2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材质传统 |
5.3.3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色彩鲜艳 |
5.3.4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问题总结 |
5.4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 |
5.4.1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造型设计 |
5.4.2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的材质应用 |
5.4.3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色彩搭配 |
5.5 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方案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围绕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展开的基础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现存问题 |
1.1.2 健康建筑发展需求 |
1.1.3 健康建筑适应性评价 |
1.2 研究对象 |
1.2.1 现代办公建筑类型 |
1.2.2 企业动态发展与办公空间需求 |
1.2.3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的特点及健康需求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2 现有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分析 |
2.1 相关基础研究 |
2.1.1 健康的定义 |
2.1.2 人体健康影响因素 |
2.1.3 人的健康需求 |
2.1.4 健康建筑 |
2.2 健康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联系与区别 |
2.2.1 发展背景 |
2.2.2 专业领域 |
2.2.3 关注对象 |
2.2.4 技术内容 |
2.2.5 可感知性 |
2.3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健康指标 |
2.3.1 英国BREEAM |
2.3.2 德国DGNB |
2.3.3 法国HQE |
2.3.4 美国LEED |
2.3.5 日本CASBEE |
2.3.6 中国ESGB |
2.3.7 比较分析 |
2.4 国内外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
2.4.1 美国WELL建筑标准 |
2.4.2 美国Fitwel评价体系 |
2.4.3 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
2.4.4 比较分析 |
2.5 办公建筑健康认证案例分析 |
2.5.1 中国石油大厦——健康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 |
2.5.2 仲量联行上海办公室——WELL铂金级认证 |
2.6 小结 |
3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选取 |
3.1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影响要素 |
3.1.1 身体层面 |
3.1.2 心理层面 |
3.1.3 社会层面 |
3.2 评价指标初选 |
3.2.1 指标来源 |
3.2.2 选取原则 |
3.3 评价指标筛选与修正 |
3.3.1 指标筛选 |
3.3.2 指标修正 |
3.4 评价指标内容 |
3.4.1 空气 |
3.4.2 水 |
3.4.3 舒适 |
3.4.4 健身 |
3.4.5 人文 |
3.4.6 服务 |
3.5 小结 |
4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权重 |
4.1 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
4.1.1 指标权重 |
4.1.2 赋权方法 |
4.2 评价指标赋权步骤 |
4.2.1 构建指标层次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4.2.3 一致性检验与修正 |
4.2.4 群决策 |
4.2.5 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 |
4.3 评价指标赋权计算 |
4.3.1 数据来源 |
4.3.2 因素层 |
4.3.3 准则层 |
4.3.4 指标层 |
4.4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比对 |
4.5 小结 |
5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应用实例 |
5.1 评价程序 |
5.2 评价对象简介 |
5.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座 |
5.3.1 评价分析 |
5.3.2 评分汇总 |
5.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AB座 |
5.4.1 评价分析 |
5.4.2 评分汇总 |
5.5 评价结果及建议 |
5.5.1 评价结果分析 |
5.5.2 改进建议 |
5.6 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指标要素说明及评分表 |
附录2: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3:图录 |
附录4:表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硬质景观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居住小区硬质景观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居住小区硬质景观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 |
1.3.3 南宁市居住小区硬质景观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居住小区的定义 |
2.1.2 景观的定义 |
2.1.3 硬质景观的定义 |
2.2 居住小区硬质景观建设的基本原则 |
2.2.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
2.2.2 注重体现乡土文化,地域文化 |
2.2.3 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 |
2.2.4 发挥造景作用,实现功能性和景观性的统一 |
第三章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方案 |
3.1 南宁市西乡塘区概况 |
3.1.1 南宁市西乡塘区自然概况 |
3.1.2 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文概况 |
3.1.3 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概况 |
3.1.4 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硬质景观概况 |
3.2 调查方案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内容 |
第四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设施系统 |
4.1.1 雕塑小品 |
4.1.2 服务性小品 |
4.1.3 休憩性小品 |
4.1.4 照明性小品 |
4.1.5 展示性小品 |
4.1.6 娱乐健身设施 |
4.2 铺装系统 |
4.2.1 道路铺装 |
4.2.2 水景铺装 |
4.2.3 泳池铺装 |
4.2.4 广场铺装 |
4.3 建筑系统 |
4.3.1 亭、廊、花架 |
4.3.2 门卫管理室、泳池管理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宁市西乡塘区特色居住小区实例分析 |
5.1 瀚林华府 |
5.1.1 基本概况与区位优势 |
5.1.2 总体布局与景观结构 |
5.1.3 硬质景观的类型及分布位置 |
5.1.4 硬质景观的特色 |
5.2 人和莱茵鹭湖 |
5.2.1 基本信息与区位优势 |
5.2.2 平面布局与景观结构 |
5.2.3 硬质景观的类型及分布位置 |
5.2.4 硬质景观的特色 |
5.3 特色居住小区对比分析 |
5.3.1 选址对比分析 |
5.3.2 平面布局的对比分析 |
5.3.3 硬质景观丰富度的对比分析 |
5.3.4 硬质景观特色与不足的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特色硬质景观分析 |
6.1 特色铺装 |
6.1.1 就地取材,注重材料之间的搭配 |
6.1.2 从功能性、景观性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
6.2 特色雕塑小品 |
6.2.1 题材多样,充分发挥造景作用 |
6.2.2 寓意深远,传递积极理念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西乡塘区居住小区硬质景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
7.1 存在的问题 |
7.1.1 总体布局 |
7.1.2 硬质景观缺少地域文化的融入 |
7.1.3 硬质景观缺少人性化设计 |
7.1.4 硬质景观的后期维护没有得到重视 |
7.1.5 硬质景观与环境不协调 |
7.2 以居民需求为指南,体现以人为本 |
7.2.1 科学规划选址 |
7.2.2 合理空间布局、景观布局 |
7.2.3 考虑硬质景观的功能性和景观性 |
7.3 注重地域文化的表达 |
7.3.1 传承传统建筑风貌 |
7.3.2 运用传统材料 |
7.3.3 提炼抽象传统符号 |
7.4 注重硬质景观的后期维护 |
7.5 局部硬质景观与小区整体相协调 |
第八章 结论 |
8.1 结论 |
8.2 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健康建筑理念下适应青少年的大连室外健身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缘起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健康建筑理论与标准 |
1.3.2 适应青少年的室外健身空间 |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框架 |
2 国内外室外健身空间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 |
2.1 室外健身场地研究理论与实践 |
2.1.1 国内研究理论与现状分析 |
2.1.2 国外研究理论与现状分析 |
2.2 健身步道研究理论与实践 |
2.2.1 国内研究理论与实践分析 |
2.2.2 国外研究理论与实践分析 |
2.3 室外健身器械与设施的研究与实践 |
2.3.1 国内研究发展理论与现状 |
2.3.2 国外研究发展理论与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3 室外健身空间与青少年健身行为的互动研究 |
3.1 室外健身空间青少年运动行为模式 |
3.1.1 行为内容 |
3.1.2 行为时空分布 |
3.1.3 行为空间区域规划 |
3.1.4 青少年健身行为特征 |
3.2 室外健身空间青少年运动需求 |
3.2.1 空间面积需求 |
3.2.2 安全保障需求 |
3.2.3 应急服务需求 |
3.2.4 休闲娱乐需求 |
3.3 室外健身空间现状与现存问题分析 |
3.3.1 室外健身空间现状分析 |
3.3.2 室外健身“线面”空间现存问题 |
3.3.3 室外健身“点状”空间现存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室外健身空间针对大连地区的分析研究 |
4.1 室外健身空间外部条件影响因素 |
4.1.1 大连地区气候的影响 |
4.1.2 地域文化的影响 |
4.1.3 健身方式的影响 |
4.1.4 社会价值的影响 |
4.2 符合大连特征的健身模式与规划定位 |
4.2.1 总体模式定位 |
4.2.2 功能空间定位 |
4.2.3 设施规模定位 |
4.3 适应大连地区的健身空间设计研究 |
4.3.1 室外健身场地选址 |
4.3.2 健身步道交通规划 |
4.3.3 健身器材与设施空间布局 |
4.4 契合大连地区室外健身环境的空间设想 |
4.4.1 复合化的空间功能 |
4.4.2 人性化的空间形态 |
4.4.3 适应性的空间环境 |
4.5 本章小结 |
5 健康建筑理念下大连室外健身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
5.1 大连市复合化的室外健身空间布局方式 |
5.1.1 健身场地空间组合方式 |
5.1.2 健身步道流线组织方式 |
5.1.3 健身器材与设施组织方式 |
5.1.4 复合化空间布局的应用——以大连市中山公园为例 |
5.2 大连市人性化的室外健身空间设计原则 |
5.2.1 室外健身场地设计基础 |
5.2.2 健身步道设计基础 |
5.2.3 健身器材与设施的设计基础 |
5.2.4 人性化空间设计的应用——以付家庄滨海公园为例 |
5.3 大连市适应性的室外健身空间设计策略 |
5.3.1 设计区位布局策略 |
5.3.2 设计交通规划策略 |
5.3.3 设计空间营建策略 |
5.3.4 景观要素设计策略 |
5.3.5 适应性综合设计的应用——以西山湖公园为例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片索引 |
附录B 表格索引 |
附录C 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性评价体系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1 住区环境评价研究 |
1.3.2 适老性评价研究 |
1.3.3 适老性相关理论 |
1.3.4 老年、住区相关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老年人特征与需求分析 |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与需求 |
2.1.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
2.1.2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
2.2 老年人心理特征与需求 |
2.2.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
2.2.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
2.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与需求 |
2.3.1 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类型 |
2.3.2 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范围 |
2.3.3 老年人的行为模式特点 |
2.3.4 老年人的行为需求 |
2.4 老年人的社会特征与需求 |
3 大连市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现状与老年居民行为调研 |
3.1 既有住区的建设背景与特征 |
3.1.1 既有住区的建设背景 |
3.1.2 既有住区的特征 |
3.2 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性要素 |
3.3 室外环境适老性现状分析 |
3.3.1 宏观层面 |
3.3.2 微观层面 |
3.3.3 室外环境适老要素问题总结 |
3.4 老年居民室外活动行为调研分析 |
3.4.1 大连市既有住区宏观维度老年居民行为与需求调研 |
3.4.2 既有住区微观维度老年居民行为调研 |
4 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性评价体系构建 |
4.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及指标确定依据 |
4.1.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确定依据 |
4.2 评价指标具体构成与说明 |
4.2.1 评价指标具体构成 |
4.2.2 评价指标解释说明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权重确定方法 |
4.3.2 权重计算结果 |
4.4 评价标准构成与说明 |
4.4.1 评价标准确立原则 |
4.4.2 评价标准 |
5 大连市既有住区实例评价分析 |
5.1 加权评价步骤 |
5.2 评价等级划分与说明 |
5.3 实证应用 |
5.3.1 项目概况 |
5.3.2 现场调研评价 |
5.3.3 评价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研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基于使用后评价的重庆北碚社区公园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社区公园相关理论研究 |
2.2 社区公园综合评价相关理论研究 |
3 北碚社区公园评价体系建构和调研实施方案 |
3.1 北碚社区公园评价体系的建构 |
3.2 北碚社区公园调研实施方案 |
4 北碚社区公园现状调研 |
4.1 调查社区公园概况 |
4.2 社区公园内行为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
4.3 社区公园环境要素分析 |
4.4 社区公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5 社区公园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
5 北碚社区公园优化途径探讨 |
5.1 北碚社区公园优化基本原则 |
5.2 北碚社区公园优化策略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北碚社区公园使用者调查问卷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主要研究课题一览表 |
四、健身器材造型设计的实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继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IPA模型的公共健身器材体验设计研究[D]. 莫建成.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3]健康老年人居家用上肢训练器设计研究[D]. 赵如玉. 东华大学, 2021(01)
- [4]基于人性化的桂林市老年公寓户外健身娱乐设施设计研究[D]. 杨雪娇.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5]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D]. 袁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硬质景观的调查与研究[D]. 朱晓晨. 广西大学, 2020(02)
- [8]健康建筑理念下适应青少年的大连室外健身空间设计研究[D]. 郭蕊.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9]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性评价体系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D]. 王乾.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10]基于使用后评价的重庆北碚社区公园优化策略研究[D]. 景一敏.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