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洋参叶片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圣倩倩[1](2019)在《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大气二氧化氮(NO2)排放量日益增加,利用植物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国际上迅速发展的前沿性研究。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其环境质量对市民的生活影响重大。城市道路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已建成的绿地在消减道路环境空气污染方面,有何实质性的贡献?比如,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道路绿地、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类、不同类型的植物组合、不同生命周期的植物群落、不同年周期的道路绿地,不同数量的植物配比,等等,对降低道路环境污染有何差异?植物在道路绿地中发挥降低污染这个重要的生态功能的机理又是什么?这些以实践提问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是本研究立意的本质之所在。本研究在分析近6年(2013年1月到2018年7月)南京市城区道路NO2等污染物的基础上,对污染物浓度排序前列的4条道路(中山北路、仙林大道、诚信大道和江北大道),进行实地监测,分析NO2、氮氧化物(NOx)和NO2/NOx的周变化与日变化,得出NO2是道路交通主要污染物的结论。利用无人机采集道路绿化相关数据,探讨4条道路绿地的群落组成、植物三维绿量与NO2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在课题组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与实践,选取江苏省园林绿化常用的和潜在推广的38种园林植物,采用实验室人工熏气的方法,研究园林植物对NO2的伤害症状及伤害指数,分别筛选出伤害指数较小的木本植物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和中等的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并以此作为典型植物,以高浓度NO2为胁迫条件,设计了不同时间段处理的人工熏气试验;研究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为NO2污染区及潜在污染区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科学培养与推广观赏鹅耳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实地调研,研究了南京市近6年大气NO2等污染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京市近6年4条道路污染物浓度月均值变化分析基础上,发现NO2污染物每年9月份到翌年1月份呈现上升趋势,翌年1月份NO2污染物浓度最高,从2月份到8月份NO2污染物呈现下降趋势,8月份NO2污染物浓度最低,道路NO2浓度季节性变化特征与植物的年周期有一定的吻合度。4条道路与南京市气象中心公布的对应时段NO2浓度周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实地监测的方法与技术比较标准,监测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NO2与NOx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NO2浓度的增加,NOx的浓度也增加。4条道路NO2和NOx污染物浓度高低排序依次为,仙林大道>诚信大道>江北大道>中山北路。4条道路的NO2/NOx周均值为75.25%,NO2在所有的NOx中比例最高。道路环境中机动车辆产生并排放的尾气主要为NOx,NO2视为道路环境主要污染物。2、从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三维绿量视角,评价南京市城区NO2污染物浓度排名前列的4条道路空气污染状况,探究道路绿地植物对NO2污染物的消减能力。研究表明:部分道路NO2污染物浓度随着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升高呈现降低趋势。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大小排序依次为,中山北路>仙林大道>诚信大道>江北大道。其中,中山北路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最大,NO2污染物浓度最低。3、以城市道路绿化实际应用为依据,对江苏省境内常用的道路绿化植物进行了梳理、整理和比较,筛选出江苏省园林绿化常用的和潜在推广的38种园林植物。设计了实验室高浓度短时间的人工熏气试验,熏气浓度为12.0mg/m3,熏气时间为72h,研究了38种园林植物对NO2胁迫的伤害症状和伤害指数。结果表明,乔木中欧洲鹅耳枥伤害指数最小,为13.53%;灌木中夏蜡梅伤害指数最小,为8.53%;草本中金边菖蒲伤害指数最小,为1.47%。4、选取伤害指数排序最小和中等的木本观赏植物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作为典型植物,研究二者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试验设计了高浓度短时间的人工熏气试验,熏气浓度为12.0mg/m3,熏气时间分别为胁迫零点(0h)、1h、6h、12h、24h、48h、72h,熏气后于室温条件下进行30d的自我恢复,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测定两种鹅耳枥幼苗叶膜脂过氧化、抗氧化系统和光合作用及N素代谢酶活性等,结果表明:(1)形态和生理变化:NO2胁迫后,形态变化显示,处理72h后,欧洲鹅耳枥一半以上叶片变黄,而普陀鹅耳枥全叶片发黄枯萎脱落;欧洲鹅耳枥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数据显示其出现的伤害反应迟,普陀鹅耳枥出现的伤害反应早;欧洲鹅耳枥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值高于普陀鹅耳枥;欧洲鹅耳枥比普陀鹅耳枥产生的膜脂过氧化反应更加稳定。说明欧洲鹅耳枥对NO2胁迫耐受性更强。而高浓度NO2胁迫对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造成的伤害是可逆的,是可以通过自身代谢恢复到原有生长水平的。(2)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指数变化:NO2胁迫后,欧洲鹅耳枥的叶绿素含量呈现稳定持续性下降,引起光合作用下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光响应曲线变化,随着NO2胁迫时间的延长,48h NO2胁迫后普陀鹅耳枥的叶片发黄,叶绿素含量降低,其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呈现负值,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而欧洲鹅耳枥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变化更规律,适应性更强。另一方面是光合日变化,其中欧洲鹅耳枥的双峰型变化更规律,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表明欧洲鹅耳枥在较宽泛的光照强度下能够正常生长。欧洲鹅耳枥与普陀鹅耳枥1h的NO2处理组最大PSⅡ光能转换效率(Fv/Fm)值增加,在处理的6h,仅欧洲鹅耳枥的Fv/Fm值增加,PSII活性增强,用于光合电子传递的能量增多,说明欧洲鹅耳枥能够在NO2胁迫下有序适应外界不良环境,耐受性更强。(3)N素代谢酶活性变化:短时间高浓度NO2胁迫下,欧洲鹅耳枥幼苗叶片N素含量显着提高,N素升高值高于普陀鹅耳枥。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硝酸还原酶(NR)活力与硝态氮(NO3-N)供应量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于普陀鹅耳枥,推测认为欧洲鹅耳枥对NO2胁迫能够产生稳定的应急反应,NR活力增强,提高NO3-N含量,有机体内转化为氨态氮,再合成蛋白质,完成N同化过程,适应性更强,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综上所述,与普陀鹅耳枥相比,欧洲鹅耳枥对短时间高浓度NO2胁迫的耐受性更强。同时,这种NO2胁迫对植物产生的伤害作用,在停止NO2胁迫后于室温下可自我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本研究弄清了观赏植物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进一步完善了江苏省常见的道路绿化抗性园林植物名录,验证了城市道路绿地对交通污染消减的理论,为科学选择、应用园林植物,优化城市建成区道路植物配置和道路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试验和实践依据。城市道路绿地降低污染的生态功能发挥效率,影响因素很多,应对其植物群落的构成、方位等进行综合考量,也是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王建华,李立颖[2](2018)在《连翘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Li-6400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对连翘叶片光合速率及其相关因子的日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朗无风条件下,连翘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2:00时,为13.27μmol CO2.m-2.s-1;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也为一单峰曲线,峰值也出现在12:00时,为3.38μmo H2O.m-2.s-2。影响连翘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等。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大气CO2浓度、胞间CO2浓度、大气温度等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可达0.999999。
单提波[3](2015)在《籼粳稻杂交后代叶片气孔特征、光合特性及蔗糖代谢研究》文中提出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水分交换的通道,对植物的光合、蒸腾等生理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水稻籼、粳两个亚种间的气孔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杂交后代有着较大的变异和显着的超亲优势,充分利用亚种间有利性状已成为当今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典型籼稻七山占与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13的187个株系为试材,对剑叶叶片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重)及气孔性状(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和气孔密度)进行研究,分析剑叶叶片性状与气孔性状的关系。同时,在重组自交系F13中选取叶片具有不同气孔密度(高、中和低)株系为试材,(1)抽穗期比较研究了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光合特征及Rubisco酶活性,(2)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特征,(3)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叶片剑叶的糖组分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蔗糖转运蛋白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籼粳稻杂交后代叶片性状和气孔性状均存在广泛变异,叶片长度、宽度、面积和比叶重,气孔密度、长度和宽度均表现为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并且有明显的超亲遗传现象,表明上述叶片性状和气孔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叶长、叶宽和比叶重三者之间相关性均未达到显着水平;除叶片长度与气孔长度呈显着正相关外,叶片性状与气孔性状均无显着相关性;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呈极显着或显着负相关,气孔长度与气孔宽度呈显着正相关。2.根据气孔密度将试材分为高(HSD:859±27个/mm2)、中(MSD:718±17个/mm2)和低(LSD:619±19个/mm2)3种类型,气孔长度无论横向(叶缘至主脉)还是纵向(叶基至叶尖)的变化规律大致为LSD>MSD>HSD:3种类型相同部位气孔宽度无显着差异,都表现为横向叶缘至叶脉部位相差不大,纵向叶尖和中部大于基部。3种类型气孔密度纵向变化规律大致为叶片2/5处>叶中>4/5处>叶基>叶尖,叶片2/5处与叶中差异不显着,叶片4/5处略低于2/5处和叶中,叶基与叶尖相近;横向叶缘处气孔密度最低,叶脉与叶中差异不明显,都远高于叶缘。叶片2/5处、叶中和4/5处特别是前两者气孔密度均表现为HSD>MSD>LSD,决定了气孔密度的类型间差异,叶基和叶尖气孔密度类型间差异较小。3.研究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光合的光、C02响应及Rubisco酶活性的结果表明:光响应中HSD的最大光合速率为24.6 μmol·m-2·s-1,分别比MSD、LSD高4.3%和19.6%;CO2响应中HSD的最大光合速率为30.8 μmol·m-2·s-1,分别比MSD、LSD高4.6%和9.5%。此外,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Rubisco酶活性与气孔密度变化相一致,呈极显着正相关(r=0.912,P<0.01)。随着气孔密度的增加,有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提高,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降低的趋势,即较高气孔密度有利于提高光能和C02利用效率。4.研究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光合及叶绿素荧光日变化规律的结果表明:3种类型水稻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第一峰值均出现在9:00-10:00,第二峰值均出现在14:00-15:00,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且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3种类型水稻Pn日均值大小依次为HSD>MSD>LSD,Pn与环境因子PAR呈显着正相关,和与Ta也表现为正相关,与光合参数中的Gs和Tr均呈显着正相关;初始荧光(Fo)日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在午间出现,其变化规律为HSD>MSD>LSD,而PS 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日变化相反。综合分析表明,较高气孔密度水稻在强光高温胁迫下,发生光抑制较重且恢复过程较长。5.研究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剑叶糖分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结果表明:叶片中蔗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活性(SS)与气孔密度分别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蔗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也表现为HSD>MSD>LSD,蔗糖含量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活性(SS)活性分别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而与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有负相关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气孔密度增加提高了水稻叶片光合效率,促进了蔗糖积累及蔗糖代谢酶(SPS和SS)活性提高,有利于更多光合产物—蔗糖向籽粒中输送。
李成仁,丰盈,朱纯,刘晓娟,杨亚慧,黄永芳[4](2015)在《越南抱茎茶光合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越南抱茎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南抱茎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左右,为20.34umol·m-2·s-1;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得知其光补偿点为4 umol·m-2·s-1,光饱和点为600 umol·m-2·s-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越南抱茎茶净光合速率与光强、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和细胞间CO2浓度之间具有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87、0.998、0.999。此外,其与大气温度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性(0.01≤P≤0.05),相关系数:0.999。
杨亚慧,黄永芳[5](2014)在《窄叶短柱茶光合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窄叶短柱茶Camellia fluviatilis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窄叶短柱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为18.65μmol·m-2·s-1;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得知,其光补偿点为12μmol·m-2·s-1,光饱和点为500μmol·m-2·s-1。相关性分析表明,窄叶短柱茶净光合速率与光强、大气温度具有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和0.939;与胞间CO2浓度存在极显着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52;与大气CO2浓度存在显着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605。
花东来,石国亮,陈奇凌,李铭,张献辉[6](2014)在《天山北麓鲜枣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研究》文中指出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鲜枣叶片光合日变化及水分利用率日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北疆鲜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处于正午14:00,蒸腾速率的峰值处于下午16:00,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鲜枣叶片的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气孔导度极显着正相关(p<0.01)。从光合特征及水分利用率方面研究了枣树光合机理,为枣树优质丰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舟[7](2014)在《南方鲜食枣光合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yphus Mill植物,原产于我国,是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适应性强的重要果树。本研究项目来源于国家948项目以色列鲜食枣品种及培育新技术引进(2012-4-61)及国家林业局标准项目南方鲜食枣栽培技术规程(2012-LY-197),以以色列枣1号、以色列枣2号、以色列枣3号、中秋酥脆枣、柿饼枣等5个枣品种为试验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5个枣品种、中秋酥脆枣不同栽培模式及其不同枣吊类型、不同库源关系等这四个方面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旨在为南方枣树种质资源发掘、优良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等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鲜食枣品种的光合特性各指标日变化差异显着。在5个枣品种中,中秋酥脆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9:00前后出现首峰,15:00前后出现次峰;其他4个枣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最高峰均出现在上午9:00前后。5个枣品种中,以色列枣1号的光合性能较好。5个枣品种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均呈不规则“w”型,气孔限制值日变化曲线则相反,均呈不规则“M”型。中秋酥脆枣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其他几个品种枣树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以色列枣1号的气孔导度日均值最大。以色列枣1号、2号、3号和柿饼枣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单峰”型,中秋酥脆枣为“双峰”型;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曲线均呈不规则“V”型。5个枣品种中,中秋酥脆枣具有较好的节水性和抗旱性。2.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同一品种鲜食枣光合特性各指标差异不显着。棚内与棚外中秋酥脆枣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曲线均为不规则“V”型。中秋酥脆枣在棚内胞间C02浓度日变化曲线呈“V”型,棚外呈“W”型,在棚内气孔限制值日变化曲线呈倒“V”型,而棚外呈“M”型,棚内、棚外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类型是一致的,都是“单峰”型。3.同一单株不同枣吊之间光合特性各指标具有显着差异。不同枣吊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曲线均为不规则的“V”型。木质化枣吊的光合性能要强于非木质化枣吊,而非木质化枣吊比木质化枣吊的节水性、抗旱性要好。中秋酥脆枣两种枣吊胞间C02浓度日变化曲线均为“W”型,气孔限制值日变化曲线均为“M”型,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4.同一枣吊上不同库源关系(有果与无果)其叶片的光合特性部分指标出现显着差异。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曲线均为不规则“V”型。无果叶片的光合性能要好,有果叶片节水性、抗旱性要好。不同库源叶片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不规则“W”型,气孔限制值日变化曲线均呈不规则“M”型,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
李鑫[8](2012)在《人参根系活力与叶片光合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人参为典型的多年生草本阴生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吉林省广泛种植。关于人参地上部分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人参根系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却一直被忽视。那么人参叶片光合作用的生育期变化和日变化是否与根系活力变化有关?人参根系又是如何对叶片光合作用进行调控的?本研究以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作为根系活力指标,将人参地上部分插入含有不同外源激素的营养液中,模拟根系对叶片光合作用的调控作用。通过对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植株地上部分吸水量的测定分析,期望为探索人参叶片光合作用变化的原因,提高人参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与2010-2011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分别于开花期、绿果期、红果初期和红果期测定。结果如下:1.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叶片光合作用和离体植株吸水量的变化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BSW)在开花期较低,绿果期和红果初期较高,红果期最低。叶片光合作用和离体植株吸水量(AWW)表现为开花期较低,绿果期最高,红果初期较高,红果期最低。2.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叶片光合作用、离体植株吸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比叶重的关系人参根系BSW与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合能力(PC)和植株AWW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但不同生育期BSW与P。和AWW的变化幅度不同,叶片Pn和植株AWW与BSW的比值在红果期最低,表明红果期根系供水能力下降较快,而叶片Pn和植株需水量下降较慢。根系BSW与叶片叶绿素含量也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叶片比叶重呈负相关变化关系。3.不同生育期人参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02浓度的变化人参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在开花期较低,绿果期最高,绿果期以后开始下降,Gs和Tr的变化趋势与叶片Pn变化一致。胞间C02浓度(Ci)在红果期最高,绿果期最低。4.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和叶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人参根系BSW上午高于下午,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与根系BSW变化趋势一致,但幅度不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不明显,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主要是保证叶片对水分利用的最佳状态。5.不同外源激素对人参叶片光合特性和离体植株吸水量的影响外源激素脱落酸(ABA)对不同生育期人参叶片Pn、Gs、Tr和AWW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CTK)和生长素(IAA)对不同生育期人参叶片Pn、Gs、Tr和植株AWW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6.不同外源激素对人参叶片光合特性影响的生育期变化和日变化外源激素ABA对叶片光合的抑制作用在开花期和绿果期高于红果初期和红果期,且在生育前期ABA对叶片Pn的抑制作用下午明显高于上午。CTK和IAA对叶片光合的促进作用生育后期高于生育前期,上午高于下午,且在生育前期CTK和IAA对叶片光合的促进作用日变化明显。ABA显着的降低了生育前期的胞间CO2浓度(Ci),但对生育后期的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明显。CTK和IAA对Ci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结果表明,人参根系活力与叶片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不同外源激素对人参叶片光合作用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生育前期ABA对叶片Pn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来自对气孔的限制,而生育后期可能是来自对气孔因素和其它因素的共同影响。
母贵琴,张力文,陈静[9](2011)在《宝兴鼠尾草的光合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宝兴鼠尾草(Salviapaohsingensis)叶片的光响应及光合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宝兴鼠尾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7.30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2.24μmol/(m2·s),光补偿点为40.09μmol/(m2·s),光饱和点为160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512,具较高量子产额,能够充分利用弱光并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宝兴鼠尾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这是气孔限制因素作用的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是影响宝兴鼠尾草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因此,在栽培时,可采取雾灌或与其他高竿作物间作的方式,以缓解"午休"现象,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高鹤,宗俊勤,陈静波,郭爱桂,刘建秀[10](2010)在《7种优良观赏草光合生理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选择晴朗天气对观赏草劲芒、柳枝稷、花叶虉草、歌舞芒、矮蒲苇、遍生芒、晨光芒的叶片细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气孔限制值、净光合速率(Pn)、瞬时光合有效辐射(PAR)和蒸腾速率(Tr)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并计算各材料的光合饱和点(LSP)和光合补偿点(LCP),研究材料光合日变化及其耐荫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观赏草中,柳枝稷的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WUE)最高,抗旱耐荫。晨光芒和花叶虉草均有较高气孔导度,两者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方面,晨光芒最高,花叶虉草最低,花叶虉草WUE最低,抗旱性差,在潮湿或水环境中表现好,为具有较强耐荫能力C3型植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主要由气孔导度下降引起。根据测定的数据及田间不同相对光强下材料的生长情况综合评估,7份材料的耐荫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矮蒲苇、花叶虉草、歌舞芒、遍生芒、劲芒、柳枝稷、晨光芒。
二、西洋参叶片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洋参叶片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大气中二氧化氮(NO_2)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
1.1.1 污染源 |
1.1.2 污染现状 |
1.1.3 NO_2对人体的危害 |
1.2 城市NO_2污染物变化规律 |
1.3 园林植物净化NO_2污染能力与研究方法 |
1.3.1 园林植物净化NO_2污染能力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园林植物三维绿量的研究与实践 |
1.5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耐受能力 |
1.5.1 对植物氮素(N)积累的影响 |
1.5.2 对植物叶片气孔的影响 |
1.5.3 对植物硝酸还原酶(NR)活力的影响 |
1.5.4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恢复 |
1.6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耐受机理 |
1.6.1 伤害症状 |
1.6.2 对植物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 |
1.6.3 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6.4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7 观赏鹅耳枥园林应用及对NO_2胁迫响应的研究 |
1.8 研究意义 |
1.8.1 研究意义 |
1.8.2 研究目标 |
1.8.3 研究内容 |
1.8.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南京市道路交通环境NO_2等污染物的特征与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区概况 |
2.1.2 NO_2等道路污染物实地监测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南京市近6年NO_2污染物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
2.2.2 南京市主要气象要素和日均车流量特征与NO_2浓度相关性分析 |
2.2.3 南京市4条道路NO_2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
2.2.4 南京市4条道路NO_x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
2.2.5 南京市4条道路NO_2/NO_x周变化 |
2.3 总结与讨论 |
2.3.1 南京市近6年4条道路NO_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
2.3.2 南京市各气象要素和车流量与NO_2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
2.3.3 南京市4条道路NO_2等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
2.3.4 NO_2是道路交通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
第三章 道路绿地植物绿量对NO_2污染物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区概况 |
3.1.2 无人机影像数据获取与处理 |
3.1.3 调查统计方法 |
3.1.4 植物三维绿量的测定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组成 |
3.2.2 树木径阶结构比较 |
3.2.3 树高结构比较 |
3.2.4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三维绿量 |
3.2.5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与NO_2浓度的关系 |
3.3 总结与讨论 |
3.3.1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组成分析 |
3.3.2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绿量与NO_2浓度的关系 |
3.3.3 不同植物生命周期对NO_2污染的消减能力 |
第四章 38种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装置设计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症状 |
4.2.2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 |
4.3 总结与讨论 |
4.3.1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症状分析 |
4.3.2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
4.3.3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后恢复能力分析 |
第五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生理响应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装置设计 |
5.1.2 试验材料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测定方法 |
5.1.5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形态变化 |
5.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POD活性变化 |
5.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
5.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MDA含量变化 |
5.3 总结与讨论 |
5.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片伤害症状差异性 |
5.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性 |
5.3.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渗透调节能力的差异性 |
5.3.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膜脂过氧化的差异性 |
第六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作用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装置设计 |
6.1.2 试验材料 |
6.1.3 试验方法 |
6.1.4 测定方法 |
6.1.5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色素含量变化 |
6.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响应曲线变化 |
6.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日变化 |
6.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特性指标 |
6.2.5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绿素荧光指数 |
6.3 总结与讨论 |
6.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色素变化 |
6.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响应曲线变化 |
6.3.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日变化 |
6.3.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特性指标变化 |
6.3.5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绿素荧光指数变化 |
第七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N素代谢酶活性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装置设计 |
7.1.2 试验材料 |
7.1.3 试验方法 |
7.1.4 测定方法 |
7.1.5 数据分析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含量变化 |
7.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O3-N含量变化 |
7.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R活力变化 |
7.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代谢酶活力线性模型 |
7.3 总结与讨论 |
7.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含量变化 |
7.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代谢酶活性变化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南京市道路交通环境大气NO_2等污染物特征与评价 |
8.1.2 道路绿地植物绿量对大气NO_2污染物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 |
8.1.3 38种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
8.1.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耐受机理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附录1 南京市主要气象要素、日均车流量与NO_2浓度日均值(2018年9月下旬) |
附录2 无人机大疆DJI精灵4 Pro技术参数 |
附录3 23种树种的“冠径-冠高”方程 |
附录4 8种树种的近似“冠径-冠高”方程 |
附录5 不同树冠形态的树冠体积公式表 |
附录6 仙林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
附录7 诚信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
附录8 江北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
附录9 中山北路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
附录10 38种植物名称及分类特征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奖励 |
参考文献 |
(2)连翘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处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环境因子日变化 |
2.2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 |
2.3 气孔导度日变化 |
2.4 胞间CO2浓度日变化 |
2.5 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
2.6 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籼粳稻杂交后代叶片气孔特征、光合特性及蔗糖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有关水稻叶片气孔的研究进展 |
1.1.1 水稻叶片的气孔分布、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研究 |
1.1.2 气孔开度和气孔阻力的研究 |
1.1.3 环境条件对气孔性状的影响 |
1.1.4 气孔特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
1.2 外部环境因子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1.2.1 光合日变化 |
1.2.2 影响水稻光合特性的环境因素 |
1.3 蔗糖的代谢与运输 |
1.3.1 蔗糖代谢相关酶 |
1.3.2 水稻蔗糖转运蛋白研究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籼粳杂交后代叶片气孔特性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籼粳稻杂交后代剑叶性状间的变化 |
2.2.2 籼粳稻杂交后代叶片性状相关分析 |
2.2.3 籼粳稻杂交后代叶片气孔性状的变化 |
2.2.4 气孔性状之间的关系 |
2.2.5 气孔性状与叶片性状的关系 |
2.2.6 剑叶不同部位气孔性状的变化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光响应和CO_2响应差异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气孔密度对光合速率光响应的影响 |
3.2.2 气孔密度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光响应的影响 |
3.2.3 气孔密度对水分利用效率光响应的影响 |
3.2.4 气孔密度对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光响应的影响 |
3.2.5 气孔密度对光合速率CO_2响应的影响 |
3.2.6 气孔密度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CO_2浓度的影响 |
3.2.7 气孔密度对水分利用效率CO_2响应的影响 |
3.2.8 气孔密度对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CO_2响应的影响 |
3.2.9 气孔密度对叶片Rubisco酶活性的影响 |
3.2.10 气孔密度与叶片Rubisco酶活性的相关性 |
3.3 讨论 |
3.3.1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光响应特征 |
3.3.2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的CO_2响应特征 |
3.3.3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Rubisco酶活性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特征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环境因子的日变化 |
4.2.2 气孔密度与光合特性日变化 |
4.2.3 光合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其它光合参数相关分析 |
4.2.4 气孔密度与叶绿素荧光日变化 |
4.3 讨论 |
4.3.1 影响不同气孔密度水稻Pn的主要环境因子 |
4.3.2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光合日变化特征 |
4.3.3 气孔密度与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关系 |
4.3.4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特征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叶片糖分含量及蔗糖代谢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叶片糖组分含量差异 |
5.2.2 不同气孔密度水稻叶片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 |
5.2.3 叶片蔗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相关性 |
5.2.4 气孔密度与糖组分含量及蔗糖代谢酶相关分析 |
5.2.5 不同气孔密度类型水稻剑叶中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越南抱茎茶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和试验幼苗 |
1.2 试验方法 |
1.2.1 光响应测定 |
1.2.2 日变化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越南抱茎茶光响应曲线 |
2.2 越南抱茎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 |
2.3 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子 |
2.3.1 环境因子 |
2.3.2 生理因子 |
3 讨论与结论 |
(5)窄叶短柱茶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和试验幼苗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窄叶短柱茶光响应曲线 |
2.2 窄叶短柱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 |
2.3 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子 |
2.3.1 环境因子 |
2.3.2 生理因子 |
3 讨论 |
(6)天山北麓鲜枣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设计 |
1.4 数据处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环境因子日变化 |
2.2 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
2.3 气孔导度的日变化特征 |
2.4 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 |
2.5 蒸腾速率日变化 |
2.6水分利用率(WUE)日变化 |
2.7 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7)南方鲜食枣光合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果树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 |
1.2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因素 |
1.2.1 内在因素 |
1.2.2 外部因素 |
1.3 枣光合特性的研究 |
1.3.1 不同枣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
1.3.2 不同栽培模式光合特性的研究 |
1.3.3 不同枣吊光合特性的研究 |
1.3.4 不同库源光合特性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目的与意义 |
1.4.2 项目来源 |
1.4.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括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3.1 枣树叶片光合特性指标测定 |
2.3.2 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的计算方法 |
2.3.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枣品种光合特性比较 |
3.1.1 不同枣品种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值及日均值 |
3.1.2 不同枣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
3.1.3 不同枣品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 |
3.1.4 不同枣品种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
3.1.5 不同枣品种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
3.1.6 不同枣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 |
3.1.7 不同枣品种净光合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
3.1.8 小结 |
3.2 不同栽培模式光合特性比较 |
3.2.1 不同栽培模式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值及日均值 |
3.2.2 不同栽培模式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3.2.3 不同栽培模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 |
3.2.4 不同栽培模式气孔导度日变化 |
3.2.5 不同栽培模式蒸腾速率日变化 |
3.2.6 不同栽培模式水分利用率日变化 |
3.2.7 不同栽培模式净光合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
3.2.8 小结 |
3.3 不同枣吊类型光合特性比较 |
3.3.1 不同枣吊类型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值及日均值 |
3.3.2 不同枣吊类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3.3.3 不同枣吊类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 |
3.3.4 不同枣吊类型气孔导度日变化 |
3.3.5 不同枣吊类型蒸腾速率日变化 |
3.3.6 不同枣吊类型水分利用率日变化 |
3.3.7 不同枣吊类型净光合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
3.3.8 小结 |
3.4 不同库源关系光合特性比较 |
3.4.1 不同库源关系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值及日均值 |
3.4.2 不同库源关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3.4.3 不同库源关系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 |
3.4.4 不同库源关系气孔导度日变化 |
3.4.5 不同库源关系蒸腾速率日变化 |
3.4.6 不同库源关系水分利用率日变化 |
3.4.7 不同库源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
3.4.8 小结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5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8)人参根系活力与叶片光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关系 |
3.2 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地上部分吸水量的关系 |
3.3 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与比叶重的关系 |
3.4 不同生育期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
3.5 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植株吸水量和叶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
3.6 不同生育期外源激素对人参叶片光合和吸水量的影响 |
3.7 外源激素对人参叶片光合影响的生育期变化和日变化 |
4 讨论 |
4.1 人参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关系 |
4.2 外源激素对人参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附件 |
(9)宝兴鼠尾草的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测定方法 |
1.3.1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
1.3.2 光合作用日变化的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宝兴鼠尾草的光合—光响应 |
2.2 外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 |
2.2.1 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日变化 |
2.2.2 大气温度和叶片温度日变化 |
2.2.3 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 |
2.3 宝兴鼠尾草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
2.3.1 宝兴鼠尾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2.3.2 宝兴鼠尾草气孔导度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 |
2.3.3 宝兴鼠尾草蒸腾速率日变化 |
2.4 生理因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10)7种优良观赏草光合生理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光合日变化情况 |
2.1.1 净光合速率 (Pn) 的日变化 |
2.1.2 气孔导度 (Cond) 日变化 |
2.1.3 蒸腾速率 (Tr) 日变化 |
2.1.4 胞间 |
2.1.5 光合有效幅射 (PAR) 日变化 |
2.1.6 水分利用效率 (WUE) 的日变化 |
2.1.7 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 |
2.2 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的获得 |
3 结论与讨论 |
四、西洋参叶片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D]. 圣倩倩.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2]连翘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的研究[J]. 王建华,李立颖. 林业建设, 2018(01)
- [3]籼粳稻杂交后代叶片气孔特征、光合特性及蔗糖代谢研究[D]. 单提波. 沈阳农业大学, 2015(12)
- [4]越南抱茎茶光合特性研究[J]. 李成仁,丰盈,朱纯,刘晓娟,杨亚慧,黄永芳. 广东园林, 2015(01)
- [5]窄叶短柱茶光合特性研究[J]. 杨亚慧,黄永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04)
- [6]天山北麓鲜枣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研究[J]. 花东来,石国亮,陈奇凌,李铭,张献辉. 吉林农业科学, 2014(03)
- [7]南方鲜食枣光合特性的研究[D]. 张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2)
- [8]人参根系活力与叶片光合的关系[D]. 李鑫.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5)
- [9]宝兴鼠尾草的光合特性研究[J]. 母贵琴,张力文,陈静.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3)
- [10]7种优良观赏草光合生理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研究[J]. 高鹤,宗俊勤,陈静波,郭爱桂,刘建秀. 草业学报,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