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实验室评估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廖梦婕[1](2021)在《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研究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高科技发展至今,重大科学发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融合创新,日趋依赖于大协作、综合性、高强度的科研活动和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至关重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是新发展阶段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先手棋。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评估作为判断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其管理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专家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完善评估体系的方法与建议,为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张军军,魏晔[2](2021)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研究》文中认为省重点实验室是地方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为地方集聚人才、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作用,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推动实验室提质增效、发挥科技创新平台效用为基础。在阐述实验室体系、评估意义及重点实验室定位、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考核评估相关政策、山西省现有实验室建设情况,提出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的建议。
凡庆涛,李辉,刘洋,杜赟[3](2021)在《2000~2019年我国实验室评估研究进展述评》文中研究表明对实验室评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实验室评估体系,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撑。通过文献计量、内容分析和网络调研等方法,从量化分析、热点主题和观点归纳等总结述评国内实验室评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较少,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研究集中于实验室的绩效评估、评估工作的总结与思考、综合评估、安全与风险评估等,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与细化、研究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应在国内外知名实验室评估实践案例、评估机制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评估指标的动态调整以及评估遗留问题的解决等作进一步拓展研究。
唐琳,汪淼,时婧玥,李双成[4](2021)在《以评促建: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探讨》文中提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环节,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和聚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为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和提高日常管理,教育部每5年对重点实验室进行一次定期评估,全面了解和检查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该文以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评估工作为例,结合实验室自身发展之特色,以评促建,总结和探究评估工作的经验与意义,促进实验室的良性发展。
张青[5](2021)在《省级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工作的完善与思考》文中指出绩效评估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评估工作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起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作用。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结合参评实践,针对评估工作中存在的各类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优化评估程序、简化评估材料等改进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
郝春梅,刘牧[6](2020)在《我国高校财政性R&D项目评审的现状与思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构成为例》文中认为我国财政性R&D项目评审所采取的同行评审制度固有规范体系存在专家组成员多样性和专业性的合理需求。专家组构成是否二者兼顾将直接影响评审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决定国家财政性R&D经费的公平与效率。通过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成员构成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其成员性别、年龄集中、成员机构所属、最终学历出身与实验室依托主体高度一致;国内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在评估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企业和普通高校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在我国财政性R&D项目评审中,既要平衡评估专家组成员专业性要求所带来的学术领域内同一范式共同体内部成员间彼此维护、利益输送概率增大的影响,又要克服评估专家组成员结构简单多样化所带来的专业性危机。
李旭彦,孙丽珍[7](2020)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回顾与分析(1990—2018)》文中认为评估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不断优化,得到实验室和科技界的广泛认可。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程序、指标体系、组织方式等进行回顾,特别是对2014—2018年最近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进行分析。在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新的评估规则制定提出建议。
白雨[8](2020)在《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创新基础平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科技力量。随着科研资源的不断投入,国家对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越来越重视,提高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效率成为当前重要的现实问题。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中,针对所有国家实验室均采用相同的评估指标、评估规则,不利于细分领域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估。因此,从学科领域角度出发,建立针对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价模型是十分有意义的。鉴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非营利组织,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当更加重视组织长远战略目标落实情况。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特征及存在问题,基于平衡记分卡理论,挖掘出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构建符合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发展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德尔菲法-熵权法组合赋权的虚拟最劣解-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模型,使用该绩效评价模型对选取的评价对象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分析。实证分析得到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的综合排序,结果显示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发展较均衡,但没有极为优秀的领军性实验室,各实验室科研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本研究基于各项评价指标对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对于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邹思洁[9](2020)在《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能源应用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我国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的主要科技力量。能源产业具有投资大、关联多、周期长、惯性强的特点,使用同一套绩效评价指标对所有领域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绩效评估不利于能源技术体系的长期规划。因此,构建一套符合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十分必要。科研基地不同于纯粹的营利性组织,对于其绩效的考核更加重视组织完成战略目标的情况。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现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能源技术创新的特色要求,利用平衡计分卡工具分解组织在各层面上的战略目标,从系统内部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出发,搭建了一套符合能源学科研究规律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熵权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了锥比率数据包络分析法和TOPSIS相结合的评估模型。有效弥补了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法不带权重和对有效决策单元无法排序的缺点,同时,通过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计算了各级指标的障碍度,详细分析了影响组织绩效表现的主要指标,为组织绩效的提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绩效水平偏低,且不同研究方向下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本文针对各实验室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意见。
张严,吴增荣,周琪峰[10](2019)在《关于文科类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研究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开展实验室评估工作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实验室发展、提高学校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科类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工作需要把握自身学科特点,强调教学型属性,制定妥善有效的评估方案与指标体系。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明确评估的导向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则,阐述评估体系与办学理念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文科类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引发若干深度思考。
二、关于实验室评估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实验室评估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概况 |
二、国外科技创新基地评估体系现状 |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现状 |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发展历程 |
(二)现阶段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 |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存在的问题 |
四、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发展建议 |
(一)推动信息化过程化管理 |
(二)建立分类评价体系 |
(三)提高评估专家专业化国际化 |
(2)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室体系介绍及评估意义 |
1.1 实验室体系 |
1.2 评估意义 |
2 国内外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研究现状 |
2.1 国外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研究现状 |
2.2 国内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研究现状 |
3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现状分析研究 |
4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的建议 |
4.1 建立按学科领域分类的评估机制 |
4.2 以原创性代表性技术创新成果为核心导向 |
4.3 采取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 |
4.4 完善科技监督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
(3)2000~2019年我国实验室评估研究进展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研究文献产出分析 |
1.1 发文量分析 |
1.2 期刊分布 |
1.3 作者贡献分析 |
1.4 发文机构分布 |
1.5 基金分布分析 |
2 主要研究主题 |
2.1 实验室评估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
2.2 实验室的综合评估研究 |
2.3 实验室的绩效评估研究 |
2.4 实验室安全与风险管理评估研究 |
2.5 实验室队伍与人员评估研究 |
2.6 实验室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
2.7 实验室评估案例与实证分析 |
2.8 实验室文化建设与信息化评价 |
2.9 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 |
3 研究述评 |
(1) 绩效评估及评估工作总结与思考的文献颇具规模。 |
(2) 新视角的研究不断涌现。 |
(3)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4)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
(4)以评促建: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评估工作的意义 |
2 评估工作概况 |
2.1 实验室发展与评估历程 |
2.2 评估指标体系的符合度 |
3 迎评工作重点 |
3.1 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做好基础材料准备工作 |
3.2 构建研究逻辑框架,突出工作重点和意义 |
4 评估工作效果 |
4.1 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学科影响力 |
4.2 优化人员流动机制,充实研究队伍 |
4.3 营建联合发展平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
4.4 以竞争促进发展,提高科研水平 |
5 结语 |
(6)我国高校财政性R&D项目评审的现状与思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构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析对象及评估制度 |
二、数据来源与专家组成员概况 |
(一)数据来源 |
(二)基本情况 |
三、专家组成员结构分析 |
(一)成员机构所属 |
(二)最终学历获得机构 |
四、思考 |
(7)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回顾与分析(1990—2018)(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历程 |
1.1 探索阶段(1990—1998年) |
1.2 发展阶段(1999—2013年) |
1.3 完善阶段(2014—2018年) |
2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变化 |
2.1 评估程序 |
2.2 评估指标体系 |
3 第6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分析 |
3.1 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 |
3.2 数学和物理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 |
3.3 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 |
3.4 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 |
3.5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 |
3.6 材料和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 |
4 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建议 |
4.1 评估分组 |
4.2 评估指标 |
4.3 专家遴选 |
5 结语 |
(8)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现状综述 |
2.1.1 国外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结 |
2.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2 评价指标体构建方法 |
2.2.1 平衡记分卡 |
2.2.2 关键绩效指标 |
2.3 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
2.3.1 熵权法 |
2.3.2 德尔菲法 |
2.3.3 TOPSIS评价法 |
2.3.4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三章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1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分析 |
3.1.1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念界定 |
3.1.2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及领域分析 |
3.1.3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 |
3.1.4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
3.2 指标设计原则 |
3.3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目标分解 |
3.3.1 财务层面 |
3.3.2 客户层面 |
3.3.3 内部流程层面 |
3.3.4 学习与成长层面 |
3.4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4.1 评价指标体系 |
3.4.2 指标说明 |
第四章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模型 |
4.1 模型适用性 |
4.1.1 TOPSIS法 |
4.1.2 灰色关联分析法 |
4.1.3 基于组合赋权的虚拟最劣解-TOPSIS-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
4.2 基于组合赋权的虚拟最劣解-TOPSIS-灰色关联法模型计算步骤 |
4.2.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2.2 评价模型计算步骤 |
第五章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5.1 数据来源与选取 |
5.2 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 |
5.2.1 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客观权重 |
5.2.2 德尔非法确定评价指标主观权重 |
5.2.3 组合权重 |
5.3 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理想解 |
5.3.1 TOPSIS评价法 |
5.3.2 灰色关联分析法 |
5.3.3 重新定义贴近度 |
5.3.4 目标排序 |
5.4 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5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议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评价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2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平衡计分卡理论 |
2.1.2 关键绩效指标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章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3.1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3.1.1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义 |
3.1.2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 |
3.1.3 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 |
3.2 指标设计原则 |
3.3 现有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总结 |
3.4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目标分解与指标设计 |
3.4.1 战略分析与选择 |
3.4.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分解与指标设计 |
3.5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5.1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 |
3.5.2 指标说明 |
第四章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评价模型 |
4.1 数据包络分析法 |
4.1.1 数据包络分析法概述 |
4.1.2 DEA-C~2R模型 |
4.1.3 DEA-C~2WH模型 |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熵权法 |
4.3 TOPSIS法 |
4.4 障碍因子诊断 |
4.5 AHP-熵权的DEA-TOPSIS-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的构建 |
第五章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实证研究 |
5.1 数据选取与处理 |
5.2 确定指标权重 |
5.2.1 确定一级指标权重 |
5.2.2 消除二级指标差异权重 |
5.3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评价 |
5.3.1 决策单元相对效率评价 |
5.3.2 TOPSIS评价 |
5.4 障碍度分析 |
5.4.1 一级指标障碍度计算 |
5.4.2 二级指标障碍度计算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5.6 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关于文科类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评估的方案原则 |
1.1 导向性原则 |
1.2 可操作性 |
1.3 前瞻性 |
2 评估方案与指标体系 |
3 关于文科类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
3.1 文科属性 |
3.2 教学职能 |
3.3 推进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
3.4 促进实验队伍建设 |
3.5 契合“学分制”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 |
4 结语 |
四、关于实验室评估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研究与思考[J]. 廖梦婕. 中国高校科技, 2021(S1)
- [2]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研究[J]. 张军军,魏晔. 图书情报导刊, 2021(11)
- [3]2000~2019年我国实验室评估研究进展述评[J]. 凡庆涛,李辉,刘洋,杜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09)
- [4]以评促建: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探讨[J]. 唐琳,汪淼,时婧玥,李双成.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06)
- [5]省级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工作的完善与思考[J]. 张青.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03)
- [6]我国高校财政性R&D项目评审的现状与思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构成为例[J]. 郝春梅,刘牧. 高教论坛, 2020(12)
- [7]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回顾与分析(1990—2018)[J]. 李旭彦,孙丽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09)
- [8]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研究[D]. 白雨.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9]能源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绩效评价研究[D]. 邹思洁.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10]关于文科类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 张严,吴增荣,周琪峰. 实验室科学, 2019(04)
标签:绩效评价论文;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