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一例的超声诊断

腹内疝一例的超声诊断

一、超声诊断腹内疝1例(论文文献综述)

葸峰[1](2021)在《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腹内疝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2例腹内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均通过手术证实,临床资料完整,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CT与手术证实的符合率。结果多排螺旋CT确诊率高达90.63%,与手术证实结果无差异(P> 0.05);同时,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可清晰的观察到腹内疝相关征象,与手术证实结果高度一致,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能够较好的诊断腹内疝,且CT征象清晰,为临床有效诊治腹内疝提供了可靠指导,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姚伟权,蔡晓燕[2](2021)在《小儿腹内疝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12例小儿腹内疝的超声特征,提高腹内疝术前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在本院因腹内疝就诊患儿12例,所有患儿均经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归纳分析术前超声特征,同时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结果:腹内疝超声多表现为肠管梗阻扩张,肠壁增厚和肠间积液等,典型特征表现为疝环(条索带)及梗阻肠管形成的十字征。超声术前诊断腹内疝12例均被手术病理证实,其对腹内疝分级与手术分级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超声检查对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诊断具有准确率较高、无创且经济等优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腹内疝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孙超,姜斌,胡小华[3](2020)在《高频超声诊断脐肠束带所致肠梗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脐肠束带所致的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8例卵黄管发育异常形成脐肠束带导致肠梗阻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合手术所见及病理解剖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例为腹内疝,超声表现为肠管通过由脐肠束带异常连接肠系膜背侧或腹膜后壁形成的孔隙;3例为肠扭转,超声表现为肠管围绕脐肠束带旋转形成的异常排列;1例为直接卡压肠道及周围血管,超声表现为大面积的肠管管壁增厚回声减低等缺血坏死改变。8例患者中有5例束带起自肠系膜根部,2例起自肠系膜背侧,1例起自腹膜后壁。超声诊断病因符合率为87.5%,梗阻部位符合率87.5%,梗阻机制符合率62.5%。结论:高频彩超可直接诊断脐肠束带所致肠梗阻,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陈发玲[4](2020)在《基于PAS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PAS(Pediatric Appendicitis Score)联合腹部超声(Abdominal ultrasound,AUS)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大连市儿童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泰安市儿童医院、泉州市儿童医院/泉州市妇幼保健院等4家医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4-15岁腹痛疑似急性阑尾炎的病人。PAS总分10分:咳嗽跳跃时右下腹痛2分、纳差1分、发热1分、恶心呕吐1分、右下腹压痛2分、转移性疼痛1分、白细胞>10.0 x 109/L1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70%1分,按以上项目评分分为低危组(1-3分)、中危组(4-7分)和高危组(8-10分)。通过AUS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标准包括:主要征象(Primary signs):阑尾壁充血水肿,或直径≥7mm;次要征象(Secondary signs):阑尾粪石,或可见阑尾脂肪回声。对上述患者的处理方法为:低危组患者,返回家中接受电话随访或留观6小时后重新行PAS评分后再分组;中危组患者且AUS阳性的则收治入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若AUS阴性的患者,则按低危组观察随访;高危组患者,无论AUS阳性或阴性,都收治入院行腹腔镜探查及阑尾切除术。对上述所有患儿,根据病情需要及临床医生经验,可进行放射性检查。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PAS分值;AUS诊断;手术诊断;病理诊断;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等。以上数据与既往我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诊治的腹痛疑似急性阑尾炎,但未采用PAS联合AUS方法且不排除计算机化断层显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检查的4-15岁儿童病例数据进行初步的对比,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AUS诊断;CT诊断,临床诊断;手术诊断;病理诊断;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等。均以最终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既往未采用PAS联合AUS的方法和前瞻性应用PAS联合AUS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结果共计2216例患儿纳入前瞻性研究,其中失访189例,失访率8.5%,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为2027例。平均年龄87.47±36.21月(37-180月):男性1310例,女性717例。其中,低危组为1598例,6小时后随访有5例为急性阑尾炎并接受手术,术后1月随访无并发症,剩余1593例患儿于就诊1月后电话随访,均无其他外科疾病。中危组为300例,AUS阳性者同时接受手术者212例;88例AUS阴性者接受随访,6小时后随访有2例为急性阑尾炎并接受手术,所有患者在就诊后1月随访,接受手术者有4例合并术后并发症,未手术者随访无其他外科疾病。高危组为12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AUS阳性者116例,AUS阴性者13例;所有患者在术后1月接受随访,接受手术者有6例合并术后并发症。4家医院行腹腔镜及阑尾切除术的病例为547例,其中按照PAS联合AUS诊断方法并接受手术者341例,同期另有手术但行CT检查者206例,手术患儿的CT检查率为37.6%(206/547)。回顾性统计中,我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计2892例腹痛疑似阑尾炎4-15岁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失访277例,失访率9.6%,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为2615例。平均年龄90.23±38.19月(37-180月),临床诊断为阑尾炎者例463例,接受腹腔镜手术且病理诊断阑尾炎者386例,手术但病理诊断为非阑尾炎者11例,未手术且随访结果为77例;临床诊断非阑尾炎者21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且病理诊断阑尾炎者115例,手术但病理诊断为非阑尾炎者6例,未手术且随访结果为非阑尾炎2037例。共518例接受手术,其中501例病理诊断为阑尾炎,17例术中及病理证实为其他外科疾病,确诊阑尾炎同时行CT检查者为437例,手术患者的CT检查率为84.4%(437/518)。所有患者在就诊后1月随访,501例接受LA者有11例合并术后并发症,17例非阑尾炎手术者无术后并发症,未手术者随访无其他外科疾病。既往未采用PAS联合AUS方式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94.6%,阳性预测值PPV为83.4%,阴性预测值NPV为94.6%。前瞻性单独应用PAS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71.4%;PAS评分中、高危组联合AUS的ROC曲线下面积:0.94(95%CI 0.90-0.98),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85.1%,阳性预测值PPV为95.9%,阴性预测值NPV为97.5%。手术患者的CT检查率较去年同期84.4%降至37.6%,有大幅度下降。结论PAS联合AUS对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具有较大的曲线下面积,以及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有推广使用的价值。该方法可大幅提高儿童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性并减少漏诊、误诊,同时极大减少儿童CT等辐射暴露。

李亮,王光霞,崔云峰[5](2020)在《粘连性肠梗阻超声分型及临床意义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分型标准,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市南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的124例病例资料,总结粘连性肠梗阻超声图像特征,并按超声图像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型:单纯型(轻度)、复杂型(中度)和危重型(重度)。依据超声分型结果确定模拟手术方案,并与实际手术结果对比。结果①单纯型(轻度)粘连性肠梗阻73例(58.9%),复杂型(中度)粘连性肠梗阻16例(12.9%),危重型(重度)粘连性肠梗阻35例(28.2%)。②单纯型(轻度)粘连性肠梗阻的特征性超声图像为肠壁与肠壁粘连和肠壁与腹壁粘连;复杂型(中度)粘连性肠梗阻特征性超声图像为粘连带和粘连性包块形成;危重型(重度)粘连性肠梗阻特征性超声图像为肠粘连致腹内疝、肠扭转、肠套叠及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形成和血性腹水。③依据超声分型结果对124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模拟手术术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符合率较高(87.9%)。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超声分型有助于临床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医师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影像依据。

程艳红,陈文,薛恒,熊颖[6](2019)在《超声肠系膜漩涡征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表现为肠系膜漩涡征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超声检查表现为肠系膜漩涡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结果 6例超声表现为肠系膜漩涡征的病例中2例手术证实为肠旋转不良并肠扭转,2例手术证实为腹内疝并肠扭转及肠梗阻,2例行增强CT检查后保守治疗,其中1例考虑为腹内疝,1例考虑为肠系膜扭转。结论肠系膜漩涡征往往提示腹腔内肠系膜及肠管病变存在,小儿需考虑到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可能,成人需结合病史考虑到腹内疝、肠系膜扭转等可能。

郑丽英,肖雪晶[7](2019)在《小儿腹内疝超声表现3例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显示对已收入院的临床腹痛待查的患儿检查性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大样本统计,全年患儿只有3例患儿超声提示腹内疝不能除外,经手术证实,3例患儿全部为腹内疝。结论:超声对诊断腹内疝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临床发病率低。

陈颖[8](2019)在《麦克尔憩室的临床特征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麦克尔憩室的临床特征及术前诊断目的:分析麦克尔憩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手术病理结果,探索不同年龄和不同症状患者合理的术前检查方法和诊断路径,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经临床、手术、小肠镜证实的麦克尔憩室病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手术发现和病理结果等。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2例麦克尔憩室纳入研究,男女性别比为2:1,成人儿童比为1.9:1,10~40岁患者占76.4%。(2)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占70.8%(51/72),儿童多见(P<0.05)。腹痛症状患者占29.2%(21/72),成年人多见(P<0.05)。10岁以上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血组患者数量逐渐减少,腹痛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3)出血组较腹痛组患者病程长,发作次数多(P<0.05)。消化道出血伴贫血占84.3%,伴腹痛占25.5%。17.6%消化道出血前存在诱因。腹痛组疼痛位于中下腹和脐周占85.7%,中度和剧烈疼痛占81%。(4)检查方式的使用与患者年龄和临床症状有关。异位胃粘膜显像儿童检查人数多于成人(P<0.05),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成人检查人数多于儿童(P<0.05),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出血组检查人数多于腹痛组(P<0.05)。另外,不同组 MSCT检查方式的使用也存在不同。儿童和消化道出血患者倾向于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 CT 小肠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检查,成人倾向于CT平扫,腹痛患者倾向于CT平扫或CT增强(P<0.05)。(5)CTE对麦克尔憩室的诊断率高于其他CT检查方式(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的CTE诊断率高于腹痛患者(P<0.05)。未能发现麦克尔憩室的病例中,CT平扫对憩室并发症的检出率高(P<0.05)。(6)使用最多的三种检查的诊断率依次为:DBE>CTE>胶囊内镜(P<0.05)。结论:(1)综合性医院中,麦克尔憩室成人患者约为儿童的2倍,10~40岁为高发年龄段。(2)儿童和成人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检查方法存在差异,宜根据年龄段和症状选择适合的诊断路径。(3)麦克尔憩室的术前诊断率DBE>CTE>胶囊内镜。CTE诊断率高于其他CT检查方式,应优先选择。第二部分麦克尔憩室的MSCT表现及检测影响因素目的:探讨麦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和影响MSCT诊断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麦克尔憩室81次MSCT检查资料。记录麦克尔憩室的位置、大小、充盈情况、主要内容物、憩室周围组织、憩室壁厚度、强化程度、是否存在软组织结节及独立供血动脉等影像表现。从MSCT检查技术、图像质量、患者腹腔脂肪、肠管充盈程度、其他检查结果和憩室本身MSCT特点等方面探讨影响麦克尔憩室MSCT检测的因素。结果:(1)64例中,MSCT初始报告检出麦克尔憩室26例(40.6%),回顾性分析检出56例(87.5%),检出率高于初始诊断(P<0.05)。(2)MSCT中,麦克尔憩室最常见部位是右下腹(62.5%),其次是脐下中线(19.6%)。憩室位置与其距回盲瓣的距离有关(P<0.05)。(3)56例检出的麦克尔憩室中,25例(44.6%)位于肠管肠系膜游离缘。憩室壁增厚、存在软组织结节、存在麦克尔血管的分别占67.9%、16.9%和35.7%。(4)97.6%出血性憩室未能在MSCT中发现出血征象;5例急性憩室炎表现为憩室壁增厚、强化,周围渗出,伴穿孔者见腹腔游离气体;肠梗阻8例中,6例为粘连性肠梗阻伴/不伴内疝;憩室内翻4例,2例表现为肠腔内明显强化的实性肿块,2例导致肠套叠,套叠的肠管中见脂肪团块。(5)9个因素可影响麦克憩室的MSCT检出,包括薄层图像、MPR重建、MIP重建、静脉造影剂、肠管充盈度、肠管均匀度、腹腔脂肪量、憩室周围组织和憩室强化程度。(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利于麦克尔憩室检出的因素是大量腹腔脂肪和憩室明显强化。多因素数学回归模型最大约登指数为0.541,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73.3%、78.6%、66.9%、85.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结论:(1)回顾性读片中,MSCT对麦克尔憩室的检出率达87.5%。MSCT能很好地显示麦克尔憩室及其相关并发症表现特征。(2)影响麦克憩室MSCT检出的因素较多,良好的肠道准备和完善的MSCT重建技术具有重要价值。第三部分麦克尔憩室的CT小肠造影分型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麦克尔憩室的CT小肠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rography,CTE)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麦克尔憩室的CTE表现。根据憩室的长宽比、憩室壁厚度和是否存在软组织结节,将麦克尔憩室分为3个类型。Ⅰ型:憩室壁薄,光整,无软组织结节;Ⅱ型:憩室壁增厚、不光整,无软组织结节;Ⅲ型:憩室内存在软组织结节,不论憩室壁是否增厚。各型均分2个亚型,a亚型:憩室呈长管状或阑尾状,长宽比≥3:1;b亚型:憩室呈囊袋状,长宽比<3:1。将憩室并发症、病理结果与CTE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2例麦克尔憩室长径5.2±2.3cm(2~16cm),基底宽径1.9±1.0cm(0.9~6cm),长宽比 3.0±1.3(1~7)。(2)CTE 分型:Ⅰ 型 9 例(21.4%),包括 Ⅰ a 型3例、Ⅰ b型6例;Ⅱ型22例(52.3%),包括Ⅱa型13例、Ⅱb型9例;Ⅲ型11例(26.2%),包括Ⅲa型6例、Ⅲb型5例。a、b亚型在各类型中的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与Ⅱ型和Ⅲ型憩室相比,Ⅰ型憩室强化程度轻(P<0.05)。(4)Ⅱ型憩室较Ⅰ型憩室更容易出现独立血管(P<0.05),较Ⅰ型和Ⅲ型憩室更容易发生慢性炎症(P<0.05)。(5)Ⅲ型较Ⅰ型和Ⅱ型更容易出现异位组织(P<0.05)。结论:(1)麦克尔憩室的CTE分型能反映了憩室的影像特点,有助于麦克尔憩室的规范化描述。(2)CTE分型有助于憩室内异位组织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蔡多特,高志刚,章跃滨,熊启星,陈青江,章立峰[9](2019)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中远期并发症分析及治疗经验总结》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分析单中心应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中远期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病率,以及应对策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完成的378例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306例。术后中远期并发症纳入标准为术后14d后出现或仍存在的并发症。结果 378例患儿中,有31例出现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胆漏9例,占总例数的2.4%,其中8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吻合口狭窄7例,占总例数的1.9%,其中5例接受了腹腔镜下吻合口重建术,胰腺炎5例,占总例数的1.3%,经保守治疗治愈,非胆汁性腹水3例,占总例数的0.8%,经保守治疗治愈,肝功能异常3例,占总例数的0.8%,经保守治疗治愈,肠粘连肠梗阻2例,占总例数的0.5%,经保守治疗治愈,腹内疝1例,占总例数的0.3%,经剖腹手术治愈,应激性胃痉挛1例,占总例数的0.3%,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在国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推广,已逐渐成为各大小儿外科中心的常规术式。在完善改良临床手术操作的同时,也在加强对中远期并发症的随访,不断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寻找最佳的并发症应对方案,降低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后果,指导形成围手术期的治疗规范。

邹秋实[10](2018)在《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小肠闭锁及狭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因呕吐、腹胀、排便障碍等消化道梗阻症状就诊临床疑似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儿,男96例,女60例,男女比例约1.6:1,年龄9小时~2岁9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儿肠梗阻表现,多为生后即出现呕吐、腹胀、自主排便功能异常等,其中呕吐患儿148例,占比约94.9%,其中含有胆汁者59例,占呕吐患儿约39.9%,含有粪便样液体者12例,占比约8.2%;腹胀68例,占比43.6%;62例患儿排便功能障碍,多在生后无正常胎便排出或胎便排出后未再排大便等,占比39.7%。2.检查方法超声仪器Philips IU elite和Philips EPIQ 5,低频探头常规扫查全腹,探查患儿腹胀充气情况,评估患儿整体情况,除外幽门疾病、有无腹腔占位性病变等,然后用高频探头自贲门开始依次扫查,扫查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异常扩张肠袢,观察扩张肠管与萎瘪肠管间的梗阻位置,仔细扫查十二指肠根部,特别是肠系膜根部附着区,观察SMA及SMV走形,胰腺的位置及形态等。结果本组156例手术患儿术后证实先天性肠闭锁53例,超声诊断49例;先天性肠狭窄21例,超声诊断21例;继发性肠狭窄4例,超声诊断2例;CHPS共46例,超声诊断46例;环状胰腺4例(其中2例为肠闭锁合并畸形),超声诊断1例;肠旋转不良24例(其中1例为肠闭锁合并畸形),超声诊断22例;TCA共4例,超声诊断2例;腔内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3例(其中1例为肠闭锁合并畸形),超声诊断3例;胎粪性肠梗阻1例,超声诊断0例。结论1.高频超声检查是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诊断的有效手段,临床工作中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产前超声对于该疾病筛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外科干预,减少术后并发症;2.超声在先天性肠闭锁的位置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肠闭锁分型的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3.超声对继发性肠闭锁或狭窄,如NEC、腹内疝、胎粪性腹膜炎等继发闭锁或狭窄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发现梗阻征象,也可发现原发病,与消化道造影检查等相互补充、印证。

二、超声诊断腹内疝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腹内疝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证实结果与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
    2.2 对比手术证实结果与多排螺旋CT征象
3 讨论

(2)小儿腹内疝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1.3 观察指标,腹内疝分级[3]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及超声图像特征
    2.2 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分级结果比较
3 讨论

(3)高频超声诊断脐肠束带所致肠梗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理解剖与超声表现
    3.2 超声诊断价值
    3.3 鉴别诊断

(4)基于PAS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1 病例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出院标准
    1.5 退出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及质量控制
    2.2 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法
    2.3 术后处理及随访
    2.4 观察指标
    2.5 样本量估算及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病例资料
    3.2 非PAS 联合 AUS对比单独PAS以及PAS 联合 AUS的信度和效度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AS 联合腹部超声对 4-15 岁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6)超声肠系膜漩涡征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仪器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7)小儿腹内疝超声表现3例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临床资料
    2.1 资料1
    2.2 资料2
    2.3 资料3
3结果
4讨论

(8)麦克尔憩室的临床特征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麦克尔憩室的临床特征及术前诊断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麦克尔憩室的MSCT表现及检测影响因素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麦克尔憩室的CT小肠造影分型及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研究创新点
综述 麦克尔憩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超声诊断腹内疝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J]. 葸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10)
  • [2]小儿腹内疝的超声影像学表现[J]. 姚伟权,蔡晓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03)
  • [3]高频超声诊断脐肠束带所致肠梗阻[J]. 孙超,姜斌,胡小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11)
  • [4]基于PAS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D]. 陈发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粘连性肠梗阻超声分型及临床意义初探[J]. 李亮,王光霞,崔云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08)
  • [6]超声肠系膜漩涡征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J]. 程艳红,陈文,薛恒,熊颖. 当代医学, 2019(34)
  • [7]小儿腹内疝超声表现3例的回顾性分析[J]. 郑丽英,肖雪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0)
  • [8]麦克尔憩室的临床特征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研究[D]. 陈颖. 苏州大学, 2019(08)
  • [9]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中远期并发症分析及治疗经验总结[J]. 蔡多特,高志刚,章跃滨,熊启星,陈青江,章立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9(05)
  • [10]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邹秋实. 泰山医学院, 2018(06)

标签:;  ;  ;  ;  ;  

腹内疝一例的超声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