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Petri网隧洞施工过程的系统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李政[1](2019)在《考虑机械故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建设速度快、施工质量可靠、便于机械化施工等特点,碾压混凝土(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RCC)坝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复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工程规模大、高峰期浇筑强度高、施工周期长且施工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给施工组织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施工仿真技术是分析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在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中,仓面施工作业是碾压混凝土坝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机械众多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然而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机械故障,从而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但是,目前基于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仿真模型中缺乏对机械故障的影响进行有效的考虑和分析,难以准确地模拟大坝施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而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方法由于其擅长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对系统的变量进行因果反馈关系分析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管理的众多领域,同时在工程领域也进行了良好的应用,由于DES方法具有能够对系统细节进行分析的特点,因此将SD与DES进行耦合,以综合两者的优点,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系统动力学提出了考虑机械故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模型,进行考虑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条件下的RCC施工仿真研究。首先,利用系统动力学擅长分析碾压机运行系统的行为特性和系统中的碾压机运行、故障、维修等行为的因果反馈关系的优点,建立了考虑施工机械故障影响的SD模型;其次,以碾压施工时间作为SD模型和DES模型耦合的接口变量,建立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模型,实现了考虑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影响的分析,从而有效提高了仿真的准确性;最后,将耦合模型应用于西南某碾压混凝土坝工程仿真分析中。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耦合SD-DES的施工仿真模型能够有效的反映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其仿真结果工期比传统仿真结果更符合实际,有效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对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和施工现场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林瀚文[2](2018)在《考虑运输机械故障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研究》文中提出地下洞室群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施工工序繁杂,影响因素众多,这为现场施工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系统仿真技术是分析这一系统工程的有效手段,该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的效率。然而,现有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研究在量化运输机械故障对施工工期的影响时,无法科学、系统地考虑地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存在主观性强、误差大等不足,而且现有的研究往往采用经验公式或者抽样时间分布来计算各施工工艺的持续时间,无法实现对关键施工工艺的高精度仿真计算。因此,兼顾M5P模型树训练规则简单有效的优势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算法具有的有效解决小样本及非线性预测问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5P-SVR的运输机械故障预测方法,并通过耦合基于出渣施工回路建模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模型,进行了考虑运输机械故障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现有的研究中在仿真计算出渣施工这一关键工艺的持续时间存在计算精度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出渣施工回路建模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模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出渣运输施工是从工作面到卸渣点再到工作面这样一个循环运输的施工过程,它是每个施工循环中控制施工工期的关键性工艺。针对这一施工特点,本研究在课题组已有的地下洞室群仿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了循环网络模型(Cycle Operation Network,CYCLONE)中出渣运输模块的仿真计算模型,即根据交通运输方案建立出渣施工回路代替原有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出渣施工历时,然后耦合改进后的循环网络模型与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建立了基于出渣施工回路建模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模型,不仅能够获得施工进度仿真成果而且能够分析洞室群内交通运输情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仿真精度。(2)针对现有研究预测地下洞室群运输机械故障概率的方法中存在主观性强、误差大的问题,在上述基于出渣施工回路建模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5P-SVR的运输机械故障预测方法。针对目前常用的确定运输机械故障概率的工程经验法、模糊理论等方法无法系统、科学地考虑地质、人为因素等对运输机械的影响,存在预测误差大等问题的现状。因此,提出了基于M5P-SVR的运输机械故障预测方法。M5P算法属于决策树模型,能够以不同的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属性进行建模和回归预测,具有训练规则简单、有效等优点,而SVR算法在解决非线性、小样本回归预测问题时泛化能力强,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局部灾难和过学习等问题,因此利用SVR算法来代替M5P模型树中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预测,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考虑外在因素对运输机械的影响,而且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训练规则简单有效、预测精度高等优势,从而有效地量化了运输机械故障对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的影响。(3)以某地下洞室群为例,采用上述提出的模型与方法进行施工进度仿真分析,同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与优越性。以某地下洞室群为例,建立考虑运输机械故障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探讨了运输机械故障对施工工期的影响,得出了该地下洞室群的仿真工期以及岔口行车密度等仿真成果,并且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模型的准确性与优越性,从而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钟登华,林瀚文,吴斌平,赵梦琦,余佳[3](2019)在《基于M5P-SVR故障预测的地下洞室施工仿真》文中认为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是分析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仿真模型难以实现对出渣运输时间的高精度仿真计算,而且在量化运输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时存在主观性强、误差大等不足,本研究提出了基于M5P-SVR故障预测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模型,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传统CYCLONE模型中的出渣模块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交通运输仿真回路来计算出渣运输时间,提高了这一关键工艺的仿真精度;(2)科学地考虑地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结合M5P模型树训练规则的简单有效的优点以及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可以有效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预测问题的优势,提出了基于M5P-SVR的运输机械故障预测方法,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最后采用该模型对某实际工程进行仿真模拟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M5P-SVR机械故障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及该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优越性。
许天珍[4](2016)在《大型地下洞室高强度运输系统仿真优化与运行管理》文中指出大型地下洞室群高强度交通运输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运用灵敏度分析、最优路径规划、可视化仿真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运输线路、运输方式、运输调度及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和科学调整,实现了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化设计、高效运行和有序管理。
洪坤[5](2016)在《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与仿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工程对于地下空间的合理与有效利用意义重大。然而,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其独特的工程结构及复杂的施工环境,易引起上下平洞之间的气压差,且其通风断面小、距离长容易造成通风散烟困难;同时其施工过程存在的工序持续时间和逻辑关系变化结果导致风险概率升高;以及由于采用钻爆法和TBM法开挖造成施工方式多样复杂。这为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过程的研究分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全过程仿真技术虽然可实现施工方案的优选和施工过程的描述,然而初始的仿真系统无法解决通风参数的科学取值、模型逻辑关系和活动时间的风险性分析等问题;同时,传统的仿真系统输出结果无法进行施工参数对工期影响的灵敏性分析。因此,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期为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与仿真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结合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复杂的施工特点,在通风数值模拟与进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在原有仿真模型中既考虑通风参数的科学取值,又进行了模型逻辑关系和活动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以优化传统隧洞仿真模型。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面临着施工战线长、施工强度高以及开挖工程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目前的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仿真模型中,通风参数多依靠工程类比与专家经验来选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且模型建立过程中没有考虑施工风险对施工进度的影响,降低了模型的实践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仿真模型中增加综合考虑多洞交叉布置和长竖井气压差特点的施工通风数值模拟模块和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模块,以分析通风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并确定科学合理的通风参数以及分析工序逻辑关系不确定性与活动时间不确定性对隧洞施工进度的影响。通过上述两个模块的加入来优化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仿真模型,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2、针对传统钻爆法施工通风散烟时间凭经验确定的不足,结合带有长竖井的复杂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通风特点,提出基于Euler-Euler两相流数值模拟的施工通风时间参数确定方法。传统的隧洞钻爆开挖施工通风研究中时间参数多是凭经验确定,而且对洞室内风流路径和污染物扩散过程难以预测。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的施工工作面多,通风距离长,且长竖井的布置使通风散烟更加困难。现有引水隧洞的两相流模拟研究多是针对单一隧洞独头掘进的Euler-Euler两相流研究,对多洞交叉情况下施工通风的Euler-Lagrange模拟研究初有涉及,但都未直观得出在长竖井气压差和多洞交叉分布影响下的复杂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和随时间运移机制。因此,本文建立了综合考虑多洞交叉布置和长竖井气压差特点的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通风euler-euler两相流紊流模型,模拟得出污染物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扩散运移,进而得出科学的通风时间参数,以期为仿真参数的优化和工程实际提供理论依据。3、针对目前进度风险分析研究中主要考虑活动时间不确定性而忽略逻辑关系不确定性的不足,提出了综合考虑逻辑关系不确定性和活动时间不确定性的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方法。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建设周期长、施工强度大、隧洞及支洞布置纵横交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长竖井由于其独特的工程结构及复杂的施工环境,施工过程面临着钻挖工艺繁杂、地质条件多变等问题。其施工过程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不仅会对工序持续时间造成影响,还会引发风险事件,导致工序逻辑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目前的进度风险分析主要研究活动时间不确定性,未考虑施工中风险事件发生导致工序间逻辑关系变化对施工进度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充分考虑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特有的施工工艺及多变的施工环境等特点,从逻辑关系不确定性和活动时间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开展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与目前进度风险分析相比,提出的同时考虑逻辑关系不确定性和活动时间不确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可实现对施工风险更全面的分析,为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4、针对施工工期受工序持续时间和施工参数影响的问题,采用极差分析法,对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工期进行多因素灵敏性分析。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过程同时采用钻爆法与tbm法两种洞室开挖方式,施工方式更为复杂,施工难度更大,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更高,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一施工方式的工程问题展开,并且缺乏针对多因素对工期影响的分析研究,对实际施工的指导作用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极差分析法对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的施工工期进行多因素灵敏性分析,在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判断可能影响工期的关键路线上的仿真工序持续时间和全部仿真参数对工期的影响程度。与目前的引水隧洞施工工期灵敏性分析研究相比,基于极差分析法的多因素灵敏性分析可以判断出所有可能的施工仿真影响因素对工期的影响程度,识别出对工期影响显着的关键施工工序和施工参数,为施工组织计划的制定和现场施工的管理提供了科学全面的依据。5、依托某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工程,进行应用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1)以某水电站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通风过程为实例,运用所建立的Euler-Euler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实测值和模拟值之间体现良好一致性。为得到合理的网格划分方案,对计算网格进行了网格灵敏性分析。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风流组织结构和污染物的扩散运移规律,得出了通风散烟时间与钻爆开挖长度之间的关系,优化了仿真参数的选取。(2)结合工程背景,分别采用概率分支法和统计钟法分析地质风险和设备风险影响下的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逻辑关系不确定性;采用最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最悲观时间和0.75分位数确定活动时间β分布函数,并采用舍选法进行抽样,以实现活动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3)在隧洞施工仿真中考虑通风参数的科学取值、模型逻辑关系和活动时间不确定性分析,进行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仿真。不仅可以获得工期、关键线路、资源强度等仿真成果,还可通过多次仿真求得完工概率、完工风险、最关键线路和工序关键度等风险指标,为复杂长竖井长隧洞施工进度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4)依托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模型,在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单项工程活动持续时间对总工期波动影响、施工参数对单项工程活动持续时间波动影响这两个阶段进行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工期多因素灵敏性分析;采用极差分析法分别对关键路线上的工序持续时间对工期的影响、施工参数对工序持续时间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仿真模型中的全部仿真参数对工期的影响程度,识别出施工中需要重点控制的施工工序与施工参数,为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以及现场施工工期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李海凌,刘克剑,陶学明[6](2015)在《支持并行调度的多项目资源管理CPN建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构建良好的多项目资源调度模型已成为项目型企业多项目管理计划与控制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在分析多项目并行调度特点的基础上,基于Petri网擅长描述随机性、任务间并发、同步、并行等系统特征的优势,克服当前已有的多项目并行调度模型的不足,构建了基于CPN的多项目并行调度模型。通过建模实例阐述了模型的仿真分析方法,证明了基于着色Petri网构建多项目并行调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黄必清,钟剑辉,张毅,易晓春[7](2013)在《基于Petri网的施工进度计划仿真》文中研究说明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对于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工程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如CPM/PERT等)往往难以描述施工过程中的天气变化、设备故障、任务返工等随机因素,因而预测的工期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该文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施工过程仿真方法,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建立了施工过程层次模型,提出了随机因素在模型中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Markov理论分析了随机因素对施工工期的影响,并用着色Petri网仿真工具CPN Tools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的仿真模型无死锁,能够顺利运行,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实现了对工期的准确估计。
李海凌[8](2012)在《基于Petri网工作流技术的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以集群的形态处于多组织、多项目的环境之中。面对这类集群项目,目前的管理计划、控制技术方法趋于粗放,在项目群的运行过程中,缺乏完整统一的工作流控制方案,信息沟通方式也不能有效满足工程项目群建设的需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改进、完善工程项目群的管理现状,促进集成管理与工程项目群管理实践的有效结合,本文以集成管理理论为基础,工作流技术为手段,理论研究与建模仿真技术相结合,基于Petri网建模工具,对工程项目群集成机理、模型构建及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分析了工程项目群管理的集成本质,阐述了项目群管理流程、管理组织形式、信息集成的内涵和集成机理,构建了工程项目群集成管理总体框架模型,并且分析了工作流技术对于实现该框架模型的可行性,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群集成管理总体框架模型中的流程集成,在对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特点分析及工作流框架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Hierarchy Timed Colored Petri Net, HTCPN)构建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资源约束,通过HTCPN中非空颜色集合的定义,借助托肯颜色表达资源的分类及组合,完成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模型的构建。工作流模型和资源模型能够直观地反映项目群实施过程中任务之间顺序、并行和同步等复杂的时空逻辑关系,揭示项目群系统内部动态行为特征,为全面准确地掌握项目群实施全过程、实现项目群实施阶段的流程集成以及项目群资源优化提供技术与方法的支持。借助CPN Tools仿真平台进行实例建模与仿真,通过对模型结构、工期和过程优化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工程项目群工作流模型和资源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即流程定义已完成的基础上,针对工程项目群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集成协同需求及信息集成对工程项目群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以WfMC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为原型,设计了一种工程项目群工作流管理系统。详细描述了模型模块与接口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该系统的应用效益。基于这一模型开发的管理系统是集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一体的网络管理系统,能为信息集成提供平台,有效促进组织的集成,并保障流程集成的实现。至此,工程项目群集成管理总体框架模型借助工作流建模及工作流管理系统得以实现。
于娜[9](2011)在《Petri网在隧洞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建设,其中,大型隧洞工程建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制定大型隧洞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肯定型方法技术的分析模式效率较低且不符合实际工程情况,传统的非肯定型方法技术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对工程进度进行分析,这与当前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不相适应。在大型隧洞工程中,施工进度的控制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内容,它是保证工程是否能够按期完成、节约工程成本和合理安排资源供应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对大型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问题进行研究。论文首先通过对非肯定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中的计划评审技术,图示评审技术和风险评审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运用Petri网方法解决工程进度的优越性,然后系统的分析了影响隧洞进度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隧洞工程进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间Petri网方法建立了隧洞工程进度分析模型,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实例论证,从而进一步推广Petri网在工程进度中的应用。论文将Petri网方法引入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领域,可以得到最乐观工期和最悲观工期,从而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现代化水平和效率。论文通过Petri网在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改进项目整体效益,促进大型工程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海凌,刘克剑[10](2011)在《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模型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分析工程项目群管理集成理论,构建项目群管理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择Petri网作为建模工具,对项目群复杂系统进行分层描述,并考虑分层结构间的信息传递,构建项目群管理模型框架,为项目群的协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与方法支持。
二、基于Petri网隧洞施工过程的系统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etri网隧洞施工过程的系统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机械故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仿真研究现状 |
1.2.2 考虑机械故障的施工仿真研究现状 |
1.2.3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1.2.4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考虑机械故障影响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仿真原理 |
2.1 研究框架与数学模型 |
2.1.1 研究框架 |
2.1.2 数学模型 |
2.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描述 |
2.2.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的主要活动 |
2.2.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的特征 |
2.3 离散事件仿真基本原理 |
2.3.1 离散事件仿真的基本概念 |
2.3.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策略 |
2.3.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流程 |
2.4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 |
2.4.1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
2.4.2 系统行为的基本模式与结构 |
2.4.3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则与步骤 |
2.5 考虑机械故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仿真原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考虑机械故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方法 |
3.1 机械故障影响因素分析 |
3.2 施工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影响的SD仿真建模方法 |
3.2.1 因果回路图建模方法 |
3.2.2 存量流量图建模方法 |
3.3 基于施工工艺的碾压混凝土坝DES仿真建模方法 |
3.3.1 仓面动态创建仿真建模 |
3.3.2 运输上坝系统仿真建模 |
3.3.3 仓面作业系统仿真建模 |
3.4 考虑机械故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方法 |
3.4.1 SD-DES耦合基本方式与方法 |
3.4.2 考虑机械故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模型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应用 |
4.1 工程概况 |
4.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仿真计算 |
4.2.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仿真边界条件 |
4.2.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分区规划 |
4.2.3 仿真输入参数的确定 |
4.3 仿真成果分析 |
4.3.1 考虑机械故障影响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结果分析 |
4.3.2 机械故障SD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4.3.3 对比分析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考虑运输机械故障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研究现状 |
1.2.2 施工机械故障预测研究现状 |
1.2.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第2章 考虑运输机械故障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原理 |
2.1 研究框架与数学模型 |
2.1.1 研究框架 |
2.1.2 数学模型 |
2.2 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描述 |
2.2.1 地下洞室群施工基本特征 |
2.2.2 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方法 |
2.3 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基本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出渣施工回路建模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方法 |
3.1 基于出渣施工回路建模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模型 |
3.1.1 CPM控制层 |
3.1.2 CYCLONE实施层 |
3.1.3 耦合CPM层及CYCLONE层的仿真模型 |
3.2 模型参数的计算与确定 |
3.2.1 控制层参数 |
3.2.2 实施层参数 |
3.3 仿真成果统计与资源均衡优化 |
3.3.1 仿真成果统计 |
3.3.2 资源均衡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5P-SVR的地下洞室群运输机械故障预测方法 |
4.1 运输机械故障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基于M5P-SVR的运输机械故障率预测 |
4.2.1 M5P模型树 |
4.2.2 支持向量回归算法 |
4.2.3 M5P-SVR组合算法 |
4.3 运输机械故障维修时间的确定 |
4.3.1 维修时间分布拟合 |
4.3.2 拟合分布的检验 |
4.4 求解计算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2 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计算 |
5.2.1 施工系统的分解与协调 |
5.2.2 仿真输入的确定 |
5.3 仿真成果分析 |
5.3.1 施工进度成果分析 |
5.3.2 施工强度分析 |
5.3.3 机械使用强度统计 |
5.3.4 横道图 |
5.3.5 交通运输仿真成果分析 |
5.4 模型的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大型地下洞室高强度运输系统仿真优化与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简况 |
3 高强度交通运输仿真优化与运行管理 |
3.1 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运输机械设备优化配置分析技术 |
3.2 基于Petri网和排队论的地下洞室群最优路径规划 |
3.3 基于QT、My SQL的可视化仿真软件 |
4 系统优化效果验证 |
4.1 进度提高、工期缩短 |
4.2 优化运输机械设备配置 |
4.3 减少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
5 结束语 |
(5)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与仿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仿真研究现状 |
1.2.2 隧洞施工通风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3 施工进度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
1.2.4 施工工期多因素灵敏性分析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仿真理论与方法 |
2.1 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系统仿真方法 |
2.2 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仿真原理 |
2.2.1 仿真钟原理 |
2.2.2 仿真计算的系统分析 |
2.3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仿真建模 |
2.3.1 施工系统的控制目标函数 |
2.3.2 仿真模型参数 |
2.3.3 仿真模型的层次划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钻爆施工通风数值模拟方法 |
3.1 施工通风欧拉欧拉两相流紊流模型 |
3.2 初始条件 |
3.2.1 施工通风方式的选择 |
3.2.2 通风量的确定 |
3.2.3 CO初始浓度和粉尘初始浓度的确定 |
3.2.4 上下平洞气压差的确定 |
3.3 边界条件 |
3.4 数值求解方法 |
3.4.1 控制方程的离散 |
3.4.2 控制方程的求解 |
3.5 网格灵敏性分析 |
3.6 数学模型的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方法 |
4.1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逻辑关系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4.1.1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风险事件分析方法 |
4.1.2 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分析方法 |
4.1.3 风险事件影响后果分析方法 |
4.1.4 逻辑关系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4.2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活动时间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4.2.1 活动时间分布确定 |
4.2.2 活动时间随机抽样 |
4.3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方法 |
4.3.1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步骤 |
4.3.2 完工概率和完工风险分析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工期灵敏性分析 |
5.1 施工工期多因素灵敏性分析方法 |
5.1.1 多因素灵敏性分析原理 |
5.1.2 灵敏性分析试验设计的正交设计模型 |
5.1.3 灵敏性分析结果统计的极差分析法 |
5.1.4 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工期多因素灵敏性分析方法 |
5.2 活动持续时间对总工期影响的灵敏性分析 |
5.2.1 灵敏性分析范围 |
5.2.2 活动持续时间的概率分布 |
5.2.3 耦合地质因素的施工工期灵敏性分析 |
5.3 施工参数对活动持续时间影响的灵敏性分析 |
5.3.1 灵敏性分析输入参数的识别 |
5.3.2 仿真参数对模拟结果的灵敏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程应用 |
6.1 工程简介 |
6.2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钻爆施工通风数值模拟分析 |
6.2.1 物理模型及网格模型 |
6.2.2 风流场及压力场分析 |
6.2.3 污染物运移分析 |
6.2.4 爆破施工通风时间的确定 |
6.3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逻辑关系不确定性分析 |
6.3.1 地质风险影响下的风险事件分析 |
6.3.2 设备风险影响下的风险事件分析 |
6.4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活动时间不确定性分析 |
6.4.1 长竖井钻爆施工段活动时间不确定性分析 |
6.4.2 TBM施工段活动时间不确定性分析 |
6.5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仿真 |
6.5.1 全过程仿真模型建立 |
6.5.2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仿真参数选取 |
6.6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仿真结果分析 |
6.6.1 长距离引水隧洞长竖井钻爆施工段仿真结果分析 |
6.6.2 长距离引水隧洞TBM段仿真结果分析 |
6.6.3 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
6.7 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工期灵敏性分析 |
6.7.1 钻爆施工单项工程活动时间对总工期影响的灵敏性分析 |
6.7.2 钻爆施工参数对工期影响灵敏性分析 |
6.7.3 TBM施工单项工程活动时间对总工期影响灵敏性分析 |
6.7.4 TBM施工参数对工期影响的灵敏性分析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束语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支持并行调度的多项目资源管理CPN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1 多项目并行调度的特点分析 |
2 建模方法选择 |
3 基于 CPN 的多项目并行调度建模 |
3. 1 多项目并行调度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
3. 2 多项目并行调度 CPN 颜色定义 |
3. 3 多项目并行调度特点的建模 |
3. 3. 1 层次性 |
3. 3. 2 冲突性 |
3. 3. 3 迭代性 |
3. 3. 4 开放性 |
4 建模实例和仿真 |
5 结束语 |
(7)基于Petri网的施工进度计划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Petri网的施工过程建模方法 |
1.1 任务搭接关系在Petri网中的表示方法 |
1.2 施工过程的Petri网层次模型 |
2随机因素对施工工期的影响分析 |
2.1 天气变化的影响分析 |
2.2 施工设备故障的影响分析 |
2.3 任务返工的影响分析 |
3 仿真验证 |
3.1 考虑天气因素的施工过程仿真 |
3.2 考虑返工因素的施工过程仿真 |
3.3 风电场建设总体施工模型 |
4 结论 |
(8)基于Petri网工作流技术的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围界定、研究目标和关键问题 |
1.2.1 研究对象界定 |
1.2.2 研究目标 |
1.2.3 关键问题 |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点 |
1.4.1 论文的基本内容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回顾及评述 |
2.1 项目群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2.1.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2.1.3 项目群管理理论研究评述 |
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现状 |
2.3 工程项目过程建模及多项目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
2.3.1 工程项目过程建模研究现状 |
2.3.2 多项目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
2.4 工作流技术研究现状 |
2.4.1 工作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2.4.2 工作流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研究现状 |
2.4.3 工作流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
2.4.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2.5 Petri网技术研究现状 |
2.5.1 Petri网技术的起源及发展 |
2.5.2 Petri网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
2.6 国内外研究总结评述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程项目群集成管理机理分析 |
3.1 工程项目群的集成管理思想 |
3.1.1 集成与集成管理的内涵 |
3.1.2 工程项目群管理的集成本质分析 |
3.1.3 工程项目群的集成管理层次分析 |
3.2 工程项目群的集成管理总体框架模型 |
3.2.1 工程项目群管理的流程分析 |
3.2.2 工程项目群的组织形式 |
3.2.3 工程项目群的信息集成 |
3.2.4 工程项目群的集成管理总体框架模型 |
3.3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工程项目群集成管理 |
3.3.1 工作流技术相关概念 |
3.3.2 工作流技术在工程项目群集成管理中的可行性分析 |
3.3.3 工作流管理系统对项目群集成管理的支持 |
3.3.4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过程建模及仿真 |
4.1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构建分析 |
4.1.1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特点分析 |
4.1.2 工程项目群分解 |
4.1.3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工作流框架模型 |
4.2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
4.2.1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构建需求 |
4.2.2 建模方法的确定 |
4.2.3 相关的扩展Petri网定义 |
4.3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的构建 |
4.3.1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定义 |
4.3.2 工作流模型的构建 |
4.4 模型应用及仿真分析 |
4.4.1 CPN Tools简介 |
4.4.2 模型建立 |
4.4.3 实例颜色声明及说明 |
4.4.4 模型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建模及仿真 |
5.1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模型构建分析 |
5.1.1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分类与属性 |
5.1.2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管理建模需求分析 |
5.2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模型的构建 |
5.2.1 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模型定义 |
5.2.2 资源管理的分层建模 |
5.2.3 资源管理器Petri网建模 |
5.3 模型应用及仿真分析 |
5.3.1 模型建立 |
5.3.2 实例颜色声明及说明 |
5.3.3 模型仿真分析及模型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程项目群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 |
6.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规范 |
6.1.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
6.1.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6.1.3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
6.2 工程项目群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集成功能分析 |
6.2.1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局限性 |
6.2.2 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深度分析 |
6.2.3 工程项目群信息集成的总体框架 |
6.2.4 信息集成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 |
6.3 工程项目群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 |
6.3.1 工程项目群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 |
6.3.2 工程项目群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效益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9)Petri网在隧洞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论文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2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方法及对比分析 |
2.1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方法概述 |
2.1.1 肯定型项目进度计划方法 |
2.1.2 非肯定型项目进度计划方法 |
2.2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方法对比分析 |
2.2.1 肯定型与非肯定型项目进度计划方法对比分析 |
2.2.2 非肯定型项目进度计划方法对比分析 |
3 隧洞工程施工概述及进度不确定性因素定性分析 |
3.1 隧洞工程施工概述 |
3.1.1 隧洞工程施工特点 |
3.1.2 隧洞施工方法及其选择 |
3.2 隧洞工程施工进度不确定性因素定性分析 |
3.2.1 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3.2.2 内部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4 隧洞工程施工进度不确定性因素计量 |
4.1 隧洞工程施工进度影响因素的计量指标 |
4.1.1 计量指标定义 |
4.1.2 统计分析指标的计算 |
4.2 隧洞工程施工工序因素的计量 |
4.2.1 石方洞挖不确定因素的计量 |
4.2.2 喷锚支护不确定因素的计量 |
4.2.3 砼衬砌不确定因素的计量 |
4.2.4 回填灌浆不确定因素的计量 |
4.2.5 固结灌浆不确定因素的计量 |
4.2.6 支洞封堵不确定因素的计量 |
5 基于时间Petri 网的隧洞工程进度控制方法 |
5.1 Petri 网和时间Petri 网原理 |
5.1.1 Petri 网原理 |
5.1.2 时间Petri 网原理 |
5.2 工程进度计划时间Petri 网基本元素及关系 |
5.2.1 工程进度计划时间Petri 网基本元素的定义 |
5.2.2 工程进度计划时间Petri 网基本关系 |
5.3 时间Petri 网隧洞工程进度计划模型的建立 |
5.3.1 时间Petri 网隧洞工程进度计划模型建立的思路 |
5.3.2 时间Petri 网隧洞工程进度计划模型模型定义 |
5.3.3 时间Petri 网隧洞工程进度计划模型 |
5.4 时间Petri 网隧洞工程进度计划模型的求解及应用 |
5.4.1 时间Petri 网隧洞工程进度计划模型求解 |
5.4.2 时间Petri 网隧洞工程进度计划模型求解结果的应用 |
6 实证分析 |
6.1 项目背景 |
6.2 基于时间Petri 的项目模型建立 |
6.3 模型求解及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集成理论的工程项目群管理 |
2 Petri网及其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现状 |
3 项目群管理模型构建 |
3.1 Petri网的基本结构 |
3.2 赋时着色Petri网和分层建模的思想 |
3.3 项目群管理模型的Petri网分层描述 |
3.3.1 首层模型的Petri网描述 |
3.3.2 子网模型的Petri网描述 |
3.4 项目群管理层次化模型 |
4 结论 |
四、基于Petri网隧洞施工过程的系统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机械故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SD-DES耦合仿真研究[D]. 李政. 天津大学, 2019(06)
- [2]考虑运输机械故障的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研究[D]. 林瀚文. 天津大学, 2018(06)
- [3]基于M5P-SVR故障预测的地下洞室施工仿真[J]. 钟登华,林瀚文,吴斌平,赵梦琦,余佳. 水力发电学报, 2019(04)
- [4]大型地下洞室高强度运输系统仿真优化与运行管理[J]. 许天珍. 铁道建筑技术, 2016(06)
- [5]复杂长竖井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进度风险分析与仿真优化研究[D]. 洪坤. 天津大学, 2016(07)
- [6]支持并行调度的多项目资源管理CPN建模[J]. 李海凌,刘克剑,陶学明.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7]基于Petri网的施工进度计划仿真[J]. 黄必清,钟剑辉,张毅,易晓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1)
- [8]基于Petri网工作流技术的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D]. 李海凌.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3)
- [9]Petri网在隧洞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应用研究[D]. 于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12)
- [10]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模型构建研究[J]. 李海凌,刘克剑.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