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

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

一、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付道勇[1](2021)在《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82例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采用NCPAP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PaO2、PaCO2、氧合指数、SaO2)、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清炎症因子(CRP、IL-17)。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氧合指数、SaO2、FVC、FEV1、FEV1/FVC%、心率、呼吸频率、CRP、IL-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氧合指数、SaO2、FVC、FEV1、FEV1/FVC%、心率、呼吸频率、CRP、IL-17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且可稳定生命体征,缓解炎症反应,应用价值较高。

王坤,王颖,吴少君,张莹,朱洪斌,朱延平[2](2021)在《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难治性呼吸衰竭患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asal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在难治性呼吸衰竭患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0例难治性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序贯N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序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阶段性疗效和最终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组间、不同时间、组间×不同时间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非原发性肺疾病是阶段性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是最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非原发性肺疾病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最终治疗失败和死亡呈正相关(r=0.732,P=0.000)。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序贯NHFOV能有效改善难治性呼吸衰竭患儿的肺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再次插管率,疗效确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原发病为非原发性肺疾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对该类患儿应予以特殊关注、特殊处理。

许津莉,王佳慧,郭华贤,梁俊霞,罗庆花[3](2021)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及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对其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INSURE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患儿结局及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儿吸入氧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1)。观察组二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1)。两组住院时间及治愈比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有助于改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以及早期结局,且未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白质软化等的发生率。

古刘王,潘学军,黄佩华,曹肖维,孔宪滔[4](2021)在《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CPAP方式、NIPPV方式)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HFNC)、B组(CPAP)、C组(NIPPV),各2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水平、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OI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理想,能够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与氧合指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徐艺泽[5](2021)在《肺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将双肺12区肺脏超声评分法与双肺8区肺脏超声评分法用于判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期望优选出评估NRDS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替代治疗NRDS后疗效监测的肺脏超声评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出生,并于新生儿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被诊断为NRDS的患儿80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传统临床相关检查结果(胸部X线、血气氧合指数、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并根据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所有患儿应用双肺12区评分法、双肺8区评分法进行肺超声评分,对其中接受外源性PS替代治疗的30例NRDS患儿分别在用药后12小时再次进行胸部X线检查、肺脏超声检查并进行双肺12区及双肺8区评分、血气分析氧合指数计算及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通过ROC曲线评价双肺12区评分法、双肺8区评分法用于预测NRD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截断点、特异性及敏感性,探讨两种肺超声评分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one-way ANOVA对不同分组患儿的两种肺超声评分、血气氧合指数、胸部X线分级等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分析对双肺12区超声评分、双肺8区超声评分与胸部X线分级、血气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外源性PS替代治疗前后胸部X线分级、呼吸窘迫评分、血气氧合指数、双肺12区超声评分及双肺8区超声评分比较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用以探讨肺超声评分用于评估外源性PS替代治疗NRDS疗效的价值。所有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儿之间胸部X线分级、血气氧合指数、双肺12区超声评分、双肺8区超声评分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双肺12区超声评分、双肺8区超声评分预测NRDS患儿呼吸窘迫轻度、中度、重度的情况提示,采用双肺12区超声评分在预测轻度-中度以及中度-重度呼吸窘迫的敏感度均优于双肺8区超声评分,且双肺12区超声评分在预测轻度-中度呼吸窘迫的特异度也优于双肺8区超声评分;双肺12区超声评分及双肺8区超声评分与胸部X线分级均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性(P<0.05),且双肺12区超声评分与胸部X线分级具有更为显着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性(P<0.01),双肺12区超声评分及双肺8区超声评分与血气氧合指数均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性(P<0.05),且双肺12区超声评分与血气氧合指数具有更为显着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性(P<0.01),双肺12区超声评分及双肺8区超声评分与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均呈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性(P<0.01);本研究中30例患儿经过外源性PS替代治疗后12小时,胸部X线分级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双肺8区超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血气氧合指数及双肺12区超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超声评分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评分越低,病情越轻,且双肺12区评分法较双肺8区评分法在评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严重程度及评估外源性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疗效监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彭云胜[6](2021)在《ICU拔管后使用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疗效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呼吸衰竭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的原因之一,这类患者多半病情危重,常常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1],对于原发病好转、疾病诱因得以去除的病人而言,尽早的脱机拔管就成为了必要,而自主呼吸试验是常用来判断患者能否成功脱机拔管的指标之一,然而自主呼吸试验成功病人仍有20%病人需再次插管,为了实现病人的平稳过渡,传统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文丘里面罩、无创通气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传统氧疗存在流速小、加温加湿不足、耐受性差等缺点,为了弥补传统氧疗的不足,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诞生了,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表明[2],与传统鼻导管吸氧相比,HFNC的再插管率和ICU住院时间有所降低;与无创通气(NPPV)相比,它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依从性[3],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探索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在预防脱机拔管再插管的病人中是否具有相似的疗效,从而为ICU的脱机拔管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综合ICU行机械通气并且达到脱机拔管标准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经鼻高流量氧疗组(HFNC组)和无创正压通气组(NPPV组),符合脱机拔管标准且通过自主呼吸试验的患者一共85例,排除因各种原因不能入组的患者,最终入组患者一共66例,其中HFNC组34例,NPPV组32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HFNC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NPPV组给予无创通气,并记录患者拔管时的一般资料,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拔管后1h、6h、12h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舒适度、吸痰次数,ICU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28天死亡率的变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从而为ICU的脱机拔管患者选择合适的氧疗提供依据。结果:1.两组患者在拔管前的一般资料、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通气时间、PH、血乳酸、平均动脉压、APACHEII评分等,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2.两组在拔管后的1h、6h、12h在PaO2/FiO2、Pa CO2、RR、HR指标上存在时间效应,即随着时间变化,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HFNC组降低RR、HR的作用强于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在PaO2/FiO2、Pa CO2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后在PH、Lac、MAP指标上不存在时间效应,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在治疗后12h,在吸痰次数、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HFNC组均低于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在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再插管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FNC和NPPV均能改善ICU脱机拔管患者的缺氧症状,都可以作为ICU拔管失败高危患者的一种过渡性治疗,对于呼吸衰竭(PaO2/FiO2>100mm Hg)的患者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2.对于ICU脱机拔管患者而言,两种氧疗方式在临床预后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但HFNC具有更好的舒适性、耐受性和依从性,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在NPPV存在禁忌症或病人不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替代手段。

康丽丽[7](2021)在《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neonates,PPHN)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血液循环过渡到正常(成人)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在心房水平或未闭动脉导管水平发生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绀和/或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PPHN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死亡率和致残率会显着增加。患有PPHN的婴儿可能会发生严重呼吸衰竭,需要重症监护,约1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存活的患者中,PPHN可能会引起神经损伤、脑瘫、失明等严重的并发症。结构性肺血管重构在PPHN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肺血管重构包括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增厚,导致肺动脉管腔狭窄,肺动脉压力升高。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等改变。Notch3是四种Notch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介导细胞间信号传递的细胞膜受体,在细胞间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不同Notch受体可介导不同的细胞效应,Notch3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的表达最多见[2]。Notch3 信号通路异常通常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引起的VSMC过度增殖和血管重构有关。此外,Notch3被认为是肺动脉高压中VSMC去分化和增殖的一个重要介质[3]。Hes/Hey家族是Notch信号传导的关键下游基因[4],研究证实,Notch3过表达导致大鼠PASMCs增殖,同时Hes1转录因子表达上调[5]。Hes1转录因子可能是PASMCs中Notch3信号的重要转录靶点。因此阻断Notch3/Hes1通路,可能是治疗PPHN有价值的途径之一。西地那非是一种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5,PDE5)抑制剂,通过抑制环鸟苷单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水解从而诱导血管舒张。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通过选择性的扩张肺部血管被广泛用于治疗PPHN,但有部分PPHN患者使用iNO治疗无效,尤其是肺实质病变和肺发育不全的患者。而西地那非能改善新生儿局部微循环,有效抑制和预防肺损伤,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室功能。因此,当iNO无效时,西地那非可能是治疗PPHN最佳选择。目前对于Notch3/Hes1信号通路在PPHN大鼠及PASMCs中的变化和影响,未见相关报道,西地那非抗PPHN作用是否与Notch3/Hes1信号通路相关也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部分西地那非对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低氧诱导的PASMC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低氧(Hypoxia,Hypo)和吲哚美辛(Indometacin,Indom)诱导孕鼠建立PPHN新生大鼠模型,并且体外培养低氧诱导的新生大鼠来源的PASMCs,探讨西地那非对PPHN的作用和PPHN形成过程中对Notch3/Hes1表达的变化,揭示西地那非可以抑制PASMC增殖,降低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室肥厚指数的增加;西地那非可以降低PPHN大鼠肺组织Notch3/Hes1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研究方法:1.建立Hypo+Indom诱导的PPHN大鼠模型及给药8周龄的SD大鼠,雄鼠20只,雌鼠46只,分组合笼24小时后,取雌鼠阴栓涂片检测,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精子计为孕鼠,共36只孕鼠,在大鼠妊娠第11天,选取30只随机分配为对照组、模型组、西地那非低剂量组(50mg/kg)、西地那非中剂量组(100mg/kg)、西地那非高剂量组(200mg/kg),每组6只。对照组的孕鼠放在常氧的环境下,腹腔注射同体积的0.9%NaCl2溶液。模型组在大鼠妊娠的第19天,放于12%O2的低氧箱中饲养,箱内温度与湿度与外面环境相同,且孕鼠可自由活动,并通过腹腔注射0.5mg/kg的吲哚美辛,每天两次,连续3天。西地那非实验组在大鼠妊娠的第11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西地那非(50mg/kg、100mg/kg、200mg/kg),1天1次,连续10天,并于妊娠第19天后与模型组接受相同处理。2.PPHN新生大鼠模型鉴定(1)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测定:将大鼠开胸迅速游离心脏,去除心房组织,沿心室边缘剪下右心室(RV),分别称取右心室重量和室间隔+左心室(LV+IVS)的重量,二者重量相比RV/(LV+IVS)(mg/mg),估测右心室肥厚指数。(2)肺血管重构评价: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血管形态学变化。选取各组每只新生大鼠的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片子,分别选择直径50-200μm的肺动脉和肺小动脉,测量肺血管内外径,依照以下公式计算PAWT百分比:PAWT(%)=(外径-内径)/外径×100%3.原代PASMCs鉴定采用原代培养方法培养新生大鼠PASMCs,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α-SMA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4.西地那非对培养的Hypo-PA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1)PASMC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MTT,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西地那非对PASMCs增殖和凋亡情况。(2)细胞周期检测: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西地那非对PASMCs细胞周期影响。(3)细胞迁移和侵袭检测: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用于西地那非对PASMCs的迁移和侵袭影响的检测。5.肺组织及培养PASMC中Notch3和Hes1 mRNA表达测定通过qRT-PCR检测肺组织和Hypo-PASMCs中Notch3和Hes1 mRNA表达变化。6.大鼠肺组织及培养PASMC中Notch3和Hes1蛋白表达测定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PHN大鼠肺组织和培养Hypo-PASMCs中Notch3和Hes1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PPHN动物模型鉴定及西地那非对新生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Notch3/Hes1通路表达的影响(1)RVHI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VHI显着增高,(0.23±0.03)vs(0.49±0.05),P<0.001。与模型组相比,西地那非组显着降低了 RVHI,(0.40±0.04)or(0.36±0.03)vs(0.49±0.05),P<0.001。(2)HE肺组织染色及PAWT结果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内膜光滑,管腔大;模型组肺动脉的血管中膜显着增厚,PASMC肥大、增生,管腔变狭窄;与模型组相比,西地那非组,肺组织形态均有改观,肺血管中层明显变薄,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管腔明显变大;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WT明显增加(0.30±0.04)vs(0.52±0.04),P<0.001,西地那非可显着降低 PAWT,(0.42±0.03)or(0.38±0.06)vs(0.52±0.04),P<0.001。(3)西地那非对新生PPHN大鼠肺组织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P<0.001)。2.原代PASMCs鉴定结果培养细胞α-SMA表达率高于97%,成功培养了原代 PASMCs。3.西地那非对培养新生大鼠Hypo-PASMCs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Notch3/Hes1通路表达的影响。(1)培养PASMCs增殖和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SMCs增殖明显增强(P<0.001),西地那非能明显抑制PASMCs增殖;模型组的PASMC凋亡比例显着减少(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P<0.01)。(2)培养PASMCs周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P<0.001)。(3)PASMCs迁移和侵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迁移距离、迁移面积百分比和迁移数量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后,迁移距离、迁移面积百分比和迁移数量都较模型组减少(P<0.05,P<0.001)。(4)西地那非对PASMCs中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影响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和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和Hesl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P<0.001)。研究结论:1.西地那非能够改善Hypo+Indom诱导的PPHN大鼠RVHI增加和肺血管重构。2.西地那非可抑制Hypo-PA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Hypo-PASMCs凋亡。3.西地那非可以抑制体内PPHN模型中的肺组织和体外Hypo-PASMCs中的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第二部分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和侵袭研究目的:采用论文第一部分原代培养由低氧诱导的新生大鼠PASMC,探讨西地那非是否通过Notch3/Hes1通路发挥抑制Hypo-PASMC增殖,从而发挥抑制肺血管重构的作用。研究方法:1.沉默Notch3通过慢病毒转染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到培养的Hypo-PASMCs中,敲低Notch3,检测Notch3对大鼠PASMC表达的影响。2.过表达Notch3构建Notch3过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转染到Hypo-PASMCs中,通过过表达Notch3探讨西地那非是否通过Notch3通路影响Hypo-PASMC表达。3.PASMC中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含量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培养的Hypo-PASMCs中的Notch3和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4.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检测MTT,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PASMC增殖和凋亡;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PASMC增殖周期影响;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ASMCs的迁移和侵袭变化。研究结果:1.西地那非对Notch3/Hes1信号通路的影响在PASMCs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otch3/Hes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给予西地那非干预后,Notch3/Hes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01),提示Notch3/Hes1信号通路参与了西地那非对PASMC抑制作用。2.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对PASMCs增殖、迁移、侵袭和PASMCs凋亡等的影响(1)培养PASMCs增殖和凋亡实验结果在转染Notch3 shRNA序列后,由低氧诱导的大鼠PASMCs增殖被抑制,凋亡增加,与西地那非组作用相同(P<0.001,P<0.001):而Notch3过表达反转西地那非的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P<0.001):(2)培养PASMCs流式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西地那非与Notch3 shRNA组都能够显着降低由低氧诱导的细胞S期比例升高(P<0.001),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而Notch3过表达组能够逆转西地那非与Notch3 shRNA的这一作用(P<0.001);(3)PASMCs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Notch3沉默组与西地那非均具有抑制PASMC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P<0.001,P<0.01),而Notch3过表达明显减弱西地那非抑制PASMC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P<0.05)。研究结论:1.Notch3/Hes1信号通路参与了西地那非抑制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肺血管重构。2.西地那非通过调节Notch3/Hes1信号通路抑制PASMC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PASMC凋亡,从而抑制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

徐倩倩[8](2021)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预测价值,为提高重症MAS的抢救和治疗水平提供帮助,从而降低重症MAS患儿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7例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MA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情况分为治疗成功组(n=53)和治疗失败组(n=24),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动脉血气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治疗重症MAS的预后与胎龄、日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无关(P>0.05),治疗成功组较治疗失败组机械通气联合PS气管内滴入使用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失败组胎儿宫内窘迫、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分别为66.7%、41.7%及66.7%,均高于治疗成功组(41.5%、5.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发生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失败组的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碱剩余(BE)值均明显低于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 O2、BE值、PPHN、MODS是影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M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E值预测重症M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95%CI:0.558-0.867,P<0.05),临界值为-8.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3%和58.3%;Pa O2预测重症M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95%CI:0.559-0.853,P<0.05),临界值为40.5mm Hg(1mm Hg=0.133k P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2%和58.3%。结论胎儿宫内窘迫、酸中毒和Apgar评分与重症MAS预后不良有关。机械通气联合PS气管内滴入有助于改善重症MAS的预后,但不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a O2、BE值及并发症PPHN、MODS是影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M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a O2及BE值可作为重症MAS早期预测指标,早期及时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能够降低重症MAS的病死率。

段佳佳,邢景月,王举,牛铭,徐发林[9](2021)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的效果及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PPHN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治疗措施分为NO组(机械通气+NO)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PaO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的差异;根据治疗效果将NO组患儿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8例患儿,NO组46例,对照组52例。治疗前两组OI、PaO2/Fi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48 h时,NO组OI低于对照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48 h时 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治疗成功组31例,失败组1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成功组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及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使用率高于失败组(P<0.05),宫内窘迫发生率、肺出血比例、治疗起始OI值、NO吸入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宫内窘迫、治疗起始OI值高、NO吸入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影响NO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FOV及PS应用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NO吸入可改善PPHN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氧合情况;宫内窘迫、治疗起始OI值高、NO吸入时间长及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影响NO吸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FOV及PS应用是其保护性因素。

熊茜[10](2021)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位护理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体位护理措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根据概率值对各个结局指标的不同体位护理效果进行排序,寻找最佳临床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由建库至2021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不同体位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动脉血氧分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血氧饱和度、机械通气时间为次要结局指标。遵照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应用Stata15.1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网状Meta分析和概率排序,对各研究的一致性进行评估,并绘制比较-校正漏斗图对小样本效应进行检测。结果:1.最终纳入33篇文献,包括2146例新生儿,共涉及六种体位护理干预措施(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1/4俯卧位、交替卧位)。2.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俯卧位优于仰卧位、交替卧位优于仰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为:俯卧位(SUCRA=95.8)>交替卧位(SUCRA=71.9)>仰卧位(SUCRA=33.1)>右侧卧位(SUCRA=30.7)>左侧卧位(SUCRA=18.6)。3.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交替卧位优于仰卧位、俯卧位优于仰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为:交替卧位(SUCRA=79.6)>右侧卧位(SUCRA=61.1)>俯卧位(SUCRA=60.8)>左侧卧位(SUCRA=60.8)>仰卧位(SUCRA=3.9)。4.对提高血氧饱和度,1/4俯卧位优于仰卧位、俯卧位优于仰卧位、交替卧位优于仰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为:1/4俯卧位(SUCRA=86.7)>俯卧位(SUCRA=74.3)>左侧卧位(SUCRA=48.5)>交替卧位(SUCRA=42.5)>右侧卧位(SUCRA=37.7)>仰卧位(SUCRA=10.2)。5.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俯卧位优于仰卧位、交替卧位优于仰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为:俯卧位(SUCRA=91.1)>交替卧位(SUCRA=58.9)>仰卧位(SUCRA=0.0)。结论:1.俯卧位、交替卧位与常规仰卧位护理相比,能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血氧饱和度以及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2.在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以及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方面,俯卧位优于交替卧位。3.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交替卧位优于俯卧位。4.在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1/4俯卧位优于俯卧位、交替卧位及其它卧位。5.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效果还需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6.在临床实践中,护理工作者和决策者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体位护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积极推动体位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7.在未来的研究中,期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的开展,对不同卧位的作用效果、不同卧位的实施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以期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体位护理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二、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3 讨论

(2)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难治性呼吸衰竭患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评价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5 NHFOV治疗难治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及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儿早期结局、感染结局、晚期结局及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4)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5)肺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绪论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分组与试验步骤
        1.2.2 肺超声检查
        1.2.3 胸部X线检查
        1.2.4 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
        1.2.5 血气氧合指数
        1.2.6 接受外源性PS替代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种肺超声评分预测NRDS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2.2 两种肺超声评分与X线分级、OI及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3 两种肺超声评分评估外源性PS替代治疗NRDS疗效的分析
    2.4 肺超声典型声像图表现及病例
第三章 讨论
    3.1 肺脏超声检查NRDS的原理及超声表现
    3.2 两种超声评分方法对NRDS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3.3 两种超声评分对NRDS治疗效果的评估
    3.4 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ICU拔管后使用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疗效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西地那非对PPHN大鼠肺血管重构及低氧诱导的PASMC细胞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 1通路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结论
不足与展望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Notch3信号通路与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英文论文一
附英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B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 MAS 患儿观察指标记录表
附录 C 个人简历
附录 D 综述 胎粪吸入综合征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位护理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数据库文献检索式
综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 付道勇.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6)
  • [2]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难治性呼吸衰竭患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王坤,王颖,吴少君,张莹,朱洪斌,朱延平. 中国医刊, 2021(09)
  • [3]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及结局的影响[J]. 许津莉,王佳慧,郭华贤,梁俊霞,罗庆花. 中国医刊, 2021(07)
  • [4]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J]. 古刘王,潘学军,黄佩华,曹肖维,孔宪滔. 中国社区医师, 2021(18)
  • [5]肺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研究[D]. 徐艺泽. 河北大学, 2021(09)
  • [6]ICU拔管后使用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疗效的观察[D]. 彭云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D]. 康丽丽. 山东大学, 2021(11)
  • [8]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D]. 徐倩倩.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9]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段佳佳,邢景月,王举,牛铭,徐发林.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21(02)
  • [1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位护理的网状Meta分析[D]. 熊茜. 承德医学院, 2021(01)

标签:;  ;  ;  ;  ;  

氧合指数与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