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仲生态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冬,赵根,郑鹏华,韩明丽[1](2021)在《铁皮石斛仿野生贴树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兰科石斛属药用植物中最珍稀名贵的物种,内含多糖、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新型栽培技术的进步,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模式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综述了铁皮石斛林下附树栽培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谷海燕,谢孔平[2](2021)在《峨眉山林下铁皮石斛生态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濒危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在峨眉山开展林下栽植试验,选取附主树种、栽植时间、栽植方式为试验因子,对栽植铁皮石斛的成活率、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种植前后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月底以细麻绳绑植桢楠为附主的方式栽植铁皮石斛,其成活率高,生物量及多糖含量增加显着,于栽植1年后正常开花,植株长势良好。
谷海燕,谢孔平,戚大军,张万君[3](2020)在《峨眉山地区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皮石斛是我国濒危的名贵中药材。本文选择峨眉山经济果树李树为附生树种,以3个苗龄的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研究李树是否适合栽培铁皮石斛,栽培种苗的成活率,采收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李树是铁皮石斛附生栽培的合适树种;附生栽培时选用1年生苗龄的铁皮石斛更经济合理,且成活率高,可正常开花,采收时植株长势良好。
李庆迪[4](2020)在《乐清地区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对“三农”发展十分重视,出台许多惠农政策,而乐清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百强县,第二、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但因耕地面积较少的瓶颈制约,第一产业相对较为薄弱。为此,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乐清市的第一产业,尤其让乐清市北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成为当前乐清市农村工作一项迫切任务。铁皮石斛产业是乐清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向产业化经营,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于山老区有限的土地价值最大化。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乐清地区是铁皮石斛道地产区,浙江省新“浙八味”培育品种、温州市“温六味”铁皮石斛的核心主产区,在国内具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乐清市通过政策扶持、三产融合、三路齐走、农旅结合等发展举措,铁皮石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铁皮石斛产业发展中也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当前全国各地铁皮石斛产业发展迅速,温州市许多民间资本进入该产业,在全国各地尤其云南和乐清本地大规模种植铁皮石斛,无序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对乐清市的铁皮石斛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产业发展出现瓶颈。因此,通过对乐清地区铁皮石斛产业现状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产业发展对策,促进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笔者首先查阅国内外学者对铁皮石斛研究文献论述,了解铁皮石斛基本特性和国内外产业发展概况,归纳分析各地发展经验。其次,到乐清各地区实地调查,主要调查了铁皮石斛种质资源、育苗种植技术、初深加工、市场营销等情况,结合近几年乐清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数据,对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运用农业区位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优势比较等理论对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和市场前景分析,提出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铁皮石斛企业实际营运实践,提出的一些发展对策进行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改,尤其在引导铁皮产业规划布局、农业特色打造,美丽田园建设、乡村旅游带建设实践,对最终形成了本次研究的结论。该论文结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杨丽丽,杨平飞,宋智琴,罗鸣,夏与,吴明开[5](2019)在《铁皮石斛绑缚梨树和杜仲树干仿野生栽培效果》文中认为为规模化发展附树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产业提供参考,结合当地现有树种资源和树种本身特性,选择树干光滑、树皮不易脱落的杜仲和梨树作为附生树种。结果表明:通过5年连续观察,杜仲、梨树等树干光滑,树皮不易脱落的树干绑缚图铁皮石斛长期长势良好。到2019年4月,贵州省杜仲面积有21万亩,梨树面积75万亩,可充分利用杜仲、梨树资源,附树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
傅籍锋[6](2019)在《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对策及其产业上游提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因地制宜地推广,不仅可以实现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与区域扶贫开发,取得良好的石漠化治理效果,同时还可以优化我国粮油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因地制宜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立足于喀斯特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为推进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以发展特色木本食用油料产业治理石漠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的内容主要从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综合评价与筛选以及石漠化治理典型油料树种油脂提取工艺等三方面展开。本研究旨在为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建设为主线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助力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双脱贫。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深入分析,结合当前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的发展情况,认为要充分利用喀斯特山地资源和丰富的油料资源优势,把握住国家政策条件和油料市场提供的机遇,依托石漠化山区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推进木本食用油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提出了加强政策协调,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产业各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强资源保护、发掘和培育等基础工作,寻求多元化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注重生态化经营,立足于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等四个方面的产业发展对策。(2)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对石漠化治理中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选择,通过建立以不同强度石漠化治理为基础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可产业化开发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最后得出在轻度石漠化治理中可以优先考虑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香榧(Torreya grandis)、核桃(Luglans regia)、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油茶(Moringa oleifera)、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而在中度和强度石漠化治理中可以优先考虑的树种有盐肤木(Rhus chinensis)、花椒、香榧、三叶木通和核桃等五种木本食用油料树种。(3)采用溶剂法提取盐肤木果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得到盐肤木果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原料过40目筛,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55℃,液料比为30:1(mL/g),在此条件下盐肤木果出油率为8.336%。盐肤木果油共有11中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相对含量高达72.54%,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占87.14%。(4)采用溶剂法提取青刺尖果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青刺尖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青刺尖果粉过100目筛,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为45℃,液料比为30:1,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青刺尖果出油率为42.13%。青刺尖果油的折光指数为1.4716、相对密度为0.9314、碘值为50.23 g/100g、皂化值160.96 mgKOH/g、酸价为0.38 mgKOH/g、过氧化值为2.71 mmol/kg。青刺尖果共有11脂肪酸,主要以油酸39.91%和亚油酸37.41%为主,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超过79%。(5)采用水剂法提取八月瓜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优化后得到八月瓜籽油水剂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八月瓜籽粉末过40目筛,以自然纯水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5:1,提取温度为65℃,提取时间1.2 h的条件下,八月瓜籽油的提取率可达68.85%。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到的八月瓜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93070.9346,折光指数为1.46241.4628,碘值为71.2274.34 g/100g,皂化值为196.35212.87 mgKOH/g,酸价为1.338.83 mgKOH/g,过氧化值为4.256.39 mmol/kg。八月瓜籽油共有9种脂肪酸,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的为油酸42.743.19%、亚油酸29.2829.46%和棕榈酸23.1223.3%、总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超过72.8-73.07%。
杨俐,李洪运,丁丹丹,叶萌,向丽[7](2018)在《三木药材——黄柏、杜仲、厚朴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三木药材无公害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适宜产地的选择、良种的选择、栽培及田间管理、无公害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剥皮再生等进行了总结。提出无公害生产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标准,以指导和规范药材栽培技术,实现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解决生产中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三木药材品质。
徐吉祥,陆望星,代风玲[8](2018)在《飞来紫茶的生态栽培模式探讨》文中认为"飞来紫茶"是栽种在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地区的一种珍稀紫鹃茶树品种,受原始种的限制,直至2016年前仍处于一种待开发的原始状态,近两年我们通过套用惠州地区新型紫茶品种的生态栽培模式,采用人工遮荫、覆盖、茶林间作等方式提高遮光度,改善茶园田间小气候,以此提高紫茶的品质。
罗惠文,罗永松[9](2018)在《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的三种科技培训模式应用分析——以江西省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南县花卉苗木特色产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的现场指导型、典型引导型、项目推动型等3种模式服务全南县特色花卉苗木产业的实践表明,科学运用不同科技服务模式,促进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服务基层,有效培植本土人才队伍,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刘慧东,王璐,朱景乐,李铁柱,王新亮,杜红岩,孙志强[10](2018)在《基于短周期矮林模式的外源激素提高杜仲胶产量的效果》文中指出通过对比外源激素提高杜仲短周期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杜仲胶产量的效果,筛选出合适的外源激素种类及其田间施用质量浓度,为杜仲胶资源林培育提供技术支撑。以1年生栽植密度为66 666株·hm-2的杜仲短周期密植矮林为对象,采用芸苔素内酯和赤霉素2种外源激素,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比较杜仲叶和皮内杜仲胶含量的变化,苗木生长特性以及叶、皮、茎秆等地上部分生物量指标,分析施用外源激素对杜仲胶产量产生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赤霉素显着促进苗高生长,但对其它指标的增效作用不明显。(2)经质量浓度为1 mg·L-1和5 mg·L-1的芸苔素内酯处理后,杜仲叶片内杜仲胶含量达到了4.74%、5.01%,分别是对照的3.21和3.04倍;苗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26%和16.09%;平均单株叶片数分别均比对照多8片;单株叶片质量分别是对照的2.21和2.25倍;单株树皮质量分别是对照的1.97和2.05倍;叶片生物量为2 993.54和3 089.83 kg·hm-2,树皮生物量为576.87和543.78 kg·hm-2,茎杆生物量为2 060.71和1 935.24 kg·hm-2,分别是对照的2.16和2.23倍、2.00和1.89倍、2.07和1.94倍。按平均含胶量计算,单位面积杜仲胶产量分别达到了167.28和182.90 kg·hm-2,分别为对照的4.58和5.01倍。(3)芸苔素内酯通过提高叶片胶含量、苗高生长量、单株叶片数、单株叶、皮、杆干质量等综合效应,在第一个采伐期即表现出极显着提高高密度杜仲矮林生物量和杜仲胶产量的效果。
二、杜仲生态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杜仲生态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铁皮石斛仿野生贴树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铁皮石斛生长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 |
1.1 种苗品种及苗龄的选择 |
1.1.1 种苗品种的选择。 |
1.1.2 苗龄的选择。 |
1.2 场地的选择 |
1.3 树种的选择 |
1.3.1 固定支撑作用,是铁皮石斛种植所依附的载体。 |
1.3.2 调节光照强度,主要起遮阴的作用。 |
1.3.3 保持水分,提高生长所需部分营养。 |
1.3.4 吸收微生物产生菌根真菌与铁皮石斛内生菌共同作用,提高植株抗性[30],改善铁皮石斛的生长状态。 |
1.4 栽种时间 |
1.5 铁皮石斛固定方式的影响 |
1.6 栽培基质 |
1.7 环境因素 |
2 铁皮石斛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
2.1 产地和种质的影响 |
2.2 附树树种的影响 |
3 问题和展望 |
3.1 缺乏适合种植的专用品种 |
3.2 缺乏附生树种与铁皮石斛共生和互作的机理研究 |
(2)峨眉山林下铁皮石斛生态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地概况 |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
2.1 附生树种 |
2.2 栽植材料及处理 |
2.3 栽植时间 |
2.4 栽植方法 |
2.5 栽培管理 |
2.6 数据分析统计 |
3 研究结果 |
3.1 栽植时间及方式 |
3.2 铁皮石斛栽植苗的生物学特性 |
3.3 病虫害情况 |
4 讨论 |
(4)乐清地区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农业区位理论 |
2.2 产业聚集理论 |
2.3 比较优势理论 |
3.乐清地区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乐清市基本情况 |
3.1.1 社会经济概况 |
3.1.2 农业产业概况 |
3.2 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历史 |
3.3 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 |
3.3.1 乐清市铁皮石斛育苗产业 |
3.3.2 乐清市铁皮石斛种植产业 |
3.3.3 乐清市铁皮石斛加工产业 |
3.3.4 乐清市铁皮石斛的营销 |
3.4 乐清市铁皮石斛的经济效益 |
4.乐清地区铁皮石斛产业优势分析及发展前景 |
4.1 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优势分析 |
4.1.1 地理条件优势 |
4.1.2 道地品牌优势 |
4.1.3 产业政策优势 |
4.1.4 产业基础优势 |
4.1.5 资本优势 |
4.2 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机遇 |
4.2.1 保健品市场需求增长 |
4.2.2 仿野生种植技术突破 |
4.2.3 铁皮石斛产业转型升级机遇 |
4.2.4 铁皮石斛政策机遇 |
5.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
5.1 台风自然灾害多发 |
5.2 土地资源缺乏 |
5.3 技术开发不足 |
5.4 市场平台和品牌建设滞后 |
5.5 精深加工较薄弱 |
5.6 质量控制技术与平台缺少 |
5.7 产业集约化滞后 |
6.乐清地区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对策 |
6.1 提升产业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 |
6.2 全力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 |
6.3 加快铁皮石斛市场平台建设 |
6.4 全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创建 |
6.5 加大对深加工企业扶持 |
6.6 建立完善铁皮石斛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
6.6.1 加快铁皮石斛标准体系建设 |
6.6.2 加快质量溯源体系建设 |
6.6.3 加快安全信用机制建设 |
6.7 .建立健全金融支撑体系 |
6.7.1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 |
6.7.2 拓宽铁皮石斛政策性保险覆盖面 |
6.7.3 加强银行信贷支持 |
6.7.4 增加税收优惠政策 |
7.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铁皮石斛绑缚梨树和杜仲树干仿野生栽培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6)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对策及其产业上游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 |
1.1.2 我国食用油料安全的国内外形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动态发展 |
1.3.1 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 |
1.3.2 石漠化治理植被修复与衍生生态产业 |
1.3.3 植物油脂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1.3.3.1 压榨法 |
1.3.3.2 溶剂法 |
1.3.3.3 水剂法 |
1.3.3.4 水酶法 |
1.3.3.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3.3.6 其他辅助方法 |
1.3.4 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
1.3.4.1 石漠化治理特色资源植物的发掘与利用 |
1.3.4.2 石漠化治理生态衍生产业生态化建设 |
1.3.4.3 石漠化治理生态衍生产业产业化开发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2.1 前言 |
2.2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生态产业建设意义 |
2.2.1 促进石漠化地区的扶贫开发,社会经济显着 |
2.2.2 促进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生态效益显着 |
2.2.3 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
2.2.4 合理开发石漠化山地资源,优化粮油生产布局 |
2.3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现状 |
2.4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SWOT分析 |
2.4.1 优势分析 |
2.4.1.1 土地资源供给优势 |
2.4.1.2 可开发木本食用油料资源丰富 |
2.4.1.3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
2.4.2 劣势分析 |
2.4.2.1 石漠化土地水土条件劣势 |
2.4.2.2 贫困问题、资金缺乏 |
2.4.3 机会分析 |
2.4.3.1 国家政策支持 |
2.4.3.2 市场前景广阔 |
2.4.3.3 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参与 |
2.4.4 威胁分析 |
2.4.4.1 市场发育程度不足 |
2.4.4.2 国外油料市场的冲击 |
2.5 石漠化治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策略与对策 |
2.5.1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SWOT策略分析 |
2.5.2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对策 |
2.5.2.1 加强政策协调,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产业各主体的扶持力度 |
2.5.2.2 加强资源保护、发掘和培育等基础工作,寻求多元化发展 |
2.5.2.3 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
2.4.2.4 注重生态化经营,立足于喀斯特石漠化治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综合评价与筛选 |
3.1 前言 |
3.2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初步选择 |
3.2.1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初步选择原则 |
3.2.2 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的初步选择结果 |
3.3 石漠化强度对植物资源利用的影响及其等级划分 |
3.3.1 石漠化强度对植物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
3.3.2 基于农业工程实施的石漠化强度划分 |
3.4 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综合评价与筛选 |
3.4.1 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4.1.2 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 |
3.4.1.3 基于AHP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4.2 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4.2.1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3.4.2.2 各层次指标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
3.4.3 基于石漠化强度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的筛选 |
3.4.3.1 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评价指标赋值标准 |
3.4.3.2 指标赋值 |
3.4.3.3 基于石漠化强度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筛选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石漠化治理典型油料树种盐肤木(Rhus chinensis)果油提取工艺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提取工艺流程 |
4.3.2 单因素考察 |
4.3.3 正交实验设计 |
4.3.4 盐肤木果油脂肪酸组成测定 |
4.3.5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单因素考察结果分析 |
4.4.1.1 过筛情况对盐肤木果出油率的影响 |
4.4.1.2 提取时间对盐肤木果出油率的影响 |
4.4.1.3 提取温度对盐肤木果出油率的影响 |
4.4.1.4 料液比对盐肤木果出油率的影响 |
4.4.2 盐肤木果油溶剂法提取工艺优化 |
4.4.3 盐肤木果油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石漠化治理典型油料树种青刺尖(Prinsepia utilis)果油提取工艺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设备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青刺尖果油提取工艺流程 |
5.3.2 单因素考察 |
5.3.3 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
5.3.4 青刺尖果油理化特性分析 |
5.3.5 青刺尖果油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 |
5.3.6 数据分析处理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5.4.1.1 提取溶剂对青刺尖果出油率的影响 |
5.4.1.2 过筛情况对青刺尖果出油率的影响 |
5.4.1.3 回流次数对青刺尖果出油率的影响 |
5.4.1.4 提取温度对青刺尖果出油率的影响 |
5.4.1.5 液料比对青刺尖果出油率的影响 |
5.4.1.6 提取时间对青刺尖出油率的影响 |
5.4.2 青刺尖果油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 |
5.4.2.1 响应值结果与模型拟合 |
5.4.2.2 各因素交互影响的响应面分析 |
5.4.2.3 最优工艺及验证实验 |
5.4.3 青刺尖果油的理化性质 |
5.4.4 青刺尖果油的脂肪酸组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石漠化治理典型油料树种八月瓜(Akebia trifoliate)籽油提取工艺研究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设备 |
6.2.1 材料与试剂 |
6.2.2 仪器与设备 |
6.3 试验方法 |
6.3.1 八月瓜籽油提取工艺流程 |
6.3.2 单因素考察 |
6.3.3 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
6.3.4 八月瓜籽油理化性质测定 |
6.3.5 八月瓜籽油脂肪酸组成测定 |
6.3.6 数据处理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6.4.1.1 pH对八月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
6.4.1.2 液料比对八月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
6.4.1.3 提取温度对八月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
6.4.1.4 提取时间对八月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
6.4.1.5 离心转数对八月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
6.4.2 八月瓜籽油水剂法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分析 |
6.4.2.1 响应值结果与模型拟合 |
6.4.2.2 各因素交互影响的响应面分析 |
6.4.2.3 最优工艺及验证实验 |
6.4.3 八月瓜籽油理化性质分析 |
6.4.4 八月瓜籽油脂肪酸组成成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7)三木药材——黄柏、杜仲、厚朴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三木药材产地选择 |
1.1 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
1.2 三木药材适宜生态因子 |
1.3 三木药材适宜选址区域 |
2 三木药材优良品种选择 |
3 三木药材无公害种植及田间综合管理 |
3.1 无公害种苗培育 |
3.1.1 种子采收及贮藏 |
3.1.2 种子处理及播种 |
3.1.3 苗木出圃及质量要求 |
3.2 三木药材栽培模式选择 |
3.3 三木药材田间综合管理 |
3.3.1 苗期管理 |
3.3.2 幼林管理。 |
3.3.3 成林管理 |
3.4 三木药材无公害合理施肥 |
3.5 三木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 |
3.5.1 综合农艺措施 |
3.5.2 物理防治 |
3.5.3 生物防治 |
3.5.4 化学防治 |
4 三木药材树皮采收方法及质量标准 |
4.1 三木药材的剥皮再生方法 |
4.2 无公害三木药材质量标准 |
5 小结 |
(8)飞来紫茶的生态栽培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栽培模式 |
1.1 遮荫处理 |
1.2 覆盖处理 |
1.3 茶林间作 |
2 生态栽培措施对紫茶品质的影响 |
3 结论 |
(9)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的三种科技培训模式应用分析——以江西省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南县花卉苗木特色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培训模式及其应用 |
1.1 现场指导型 |
1.2 项目推动型 |
1.3 典型引导型 |
2 结论与讨论 |
(10)基于短周期矮林模式的外源激素提高杜仲胶产量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杜仲胶含量的测定 |
1.4 苗木生长的测定 |
1.5 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及杜仲胶产量的推算 |
1.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源激素对叶片和树皮胶含量的影响 |
2.2 外源激素对苗高生长的影响 |
2.3 外源激素对叶、皮和杆生物量的影响 |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胶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杜仲生态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铁皮石斛仿野生贴树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李艳冬,赵根,郑鹏华,韩明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8)
- [2]峨眉山林下铁皮石斛生态栽培技术研究[J]. 谷海燕,谢孔平. 南方林业科学, 2021(01)
- [3]峨眉山地区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技术研究[J]. 谷海燕,谢孔平,戚大军,张万君. 四川林业科技, 2020(06)
- [4]乐清地区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李庆迪. 西南大学, 2020(01)
- [5]铁皮石斛绑缚梨树和杜仲树干仿野生栽培效果[J]. 杨丽丽,杨平飞,宋智琴,罗鸣,夏与,吴明开. 农技服务, 2019(07)
- [6]石漠化治理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对策及其产业上游提取工艺研究[D]. 傅籍锋.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7]三木药材——黄柏、杜仲、厚朴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探讨[J]. 杨俐,李洪运,丁丹丹,叶萌,向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07)
- [8]飞来紫茶的生态栽培模式探讨[J]. 徐吉祥,陆望星,代风玲. 广东茶业, 2018(03)
- [9]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的三种科技培训模式应用分析——以江西省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南县花卉苗木特色产业为例[J]. 罗惠文,罗永松. 现代园艺, 2018(10)
- [10]基于短周期矮林模式的外源激素提高杜仲胶产量的效果[J]. 刘慧东,王璐,朱景乐,李铁柱,王新亮,杜红岩,孙志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