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学生的职业指导

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学生的职业指导

一、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在校生的职业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胡艳妮[1](2021)在《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模式,社会对新型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中、高等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复合性、综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早已脱节。据统计,虽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急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却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与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巨大反差。要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需要加强对应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具体行动上要落实到加强专业建设上来。通过确定“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是核心,课程体系交叉融合是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实践共享资源库是重要助推器”的新商科专业建设理念,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卓越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以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革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模式,优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本文主要以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对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就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当今新商科社会需求下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优化现有的专业建设方案,之后通过在广西案例校——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中实施优化后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开展实践研究。最后综合现状调查及实践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通过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升级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融合教学,优化我国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路径,从而培养更具有业务融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性、综合性人才,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应用型学科教育的育人水平和教学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一章是对新商科背景及其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新商科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案确定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施的影响及对电子商务专业评估的影响。第二章是对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调研包括对广西区内多所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教学融合研究及校企合作教学项目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师生及校领导进行问卷调研及访谈,通过采访多位企业管理者及毕业生了解目前产教融合现状及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所收集的教学实例等。通过问卷数据及访谈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目前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开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根据现状调研分析优化设计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以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例,实施设计方案流程,并进行教学评估及专业评估,为优化对策的提出打下坚实基础。第四章是基于前几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提出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优化对策及建议,使之更利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满足新商科提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最后为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韩毅[2](2017)在《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是让现代职业教育有法可依,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保障,其中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强在制度层面增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建立制度自信。形成保障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持续增强的制度体系,是为制定我国教育整体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直接对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经济价值建立法律依据,为即将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最大化的发挥社会效益并保持新态势发展模式提供保障体系,为现代职业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智能生态体系中的新一轮大发展建立制度体系和政策支撑。本研究以制度变迁理论、社会功能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比较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教育体系内部和社会环境外部现行的制度和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查找这些制度政策中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部分及影响因素;第二,借鉴国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和政策,以及结合我国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并实施的许多利好政策;最后,提出增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和相关政策。本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主要包括:第一,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从变迁需求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导致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外部环境因素;从变迁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影响因素的角度,梳理自建国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文本,分析了不同时期吸引力不足的内部因素。从外部和内部论证了制度及政策对吸引力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基于社会功能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从教育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状态出发,提出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制度路径选择。以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促进实现依法治教、拓宽职教经费多元投入渠道巩固稳定增长机制、共创智能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精准供需平台的路径加快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建构大众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网状合作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就业和创业制度政策环境的路径满足公众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扩张。第三,根据终身教育理论,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教育资源供给环境成为必须。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建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智能生态环境及保障机制。从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时代,过渡到与互联网融为一体的教育平台发展新模式时代,形成互联网时代的现代职业教育思维。运用网络协同、效率提升的双螺旋运行模式,达到现代职业教育的精准驱动,无限接近于教育供求的平衡状态。以法制、赋能、监督、共享、预警保障机制,显示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万物互联、人人互通、实时互动的互联网时代特征。

张子豪[3](2017)在《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在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规划中,为职业学校制定了每年向社会培养近1000万名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将各类人才比例显着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显着增强作为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对中职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但针对"中职生"这个群体的就业服务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对当前中职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是一个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课题。近年来,乌海市政府、中职学校、企业为了为中职生可以顺利就业在各自角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为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提供服务,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政府服务机构责任缺失、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缺乏活力、就业市场不够规范等。这些问题都是相关服务部门在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为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提供服务,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学相关知识理论,运用统计分析、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明确了中职生、就业服务的概念,并结合中职生的特点提出了解决中职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乌海市中职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服务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就业服务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就业服务机法律法规、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服务机构建、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强化中职学校自身建设这几项对策建议,以期为中职生提供就业服务的相关机构提供参考。

蔡莉[4](2017)在《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高职院校规模逐渐增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也使得就业工作不仅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而且竞争日益加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其就业指导工作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在解读和评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遵循“确立问题——实践调研——分析论证——形成结论”的思路,以天水市三所高职院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进行了实际的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有着“不难就业”和“难就好业”的显着特征;虽然重视就业工作,仅仅是从工作层面推动毕业生就业,未能有效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真正作用;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总体上重视不够,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不高以及自身对就业的认识和准备不够;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升,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还远赶不上普通本科院校,离办好人民满意的“好就业、就业好”的高职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就业指导正处于初步阶段,虽然在就业指导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目标定位短视:就业指导专业性不强;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信息传递与反馈不畅;创业教育明显不足。本文在分析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的基础上,深析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办学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就业指导理念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保障机制体制不健全。最后提出了“明确学校在就业指导中职能定位;转变就业指导理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信息平台建设,创建交互式就业信息服务;加强就业观念引导以及心理辅导;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等改进和加强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有效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高职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杜俊创[5](2018)在《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以C校为例》文中认为职业教育院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重任,关联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因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助推,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教育学生的数量均高速增长,职业教育产品的供给在数量上稳步提升。但也要清晰的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如: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唯招生是从、学历化教育倾向等问题,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为社会承担本职的使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低。在新常态背景下,本文以C校为例,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发现该校职业教育供给侧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供给转化为需求存在阻力;二是职业学校中投入转化为产出存在限制;三是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顶层治理责任发挥的并不充分;四是职业教育本身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力度不足。这些问题最终来源于职业教育供给侧领域参与主体和环境,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学校、校企合作领域、主管政府领域、生源来源的社会领域,是历史因素积淀的结果,包括人们的固有观念和传统的管理制度等。“供给侧”理论的提出,为职业教育领域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进行职业教育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正视和解决目前困扰职业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排除体制上存在的障碍。本文研究中借助理论工具,指导职业教育实践,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做好生源战略规划,构建校企合作动力激励机制,将政府政策性推动作用效用落到实处,构建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最终达到激发C校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使其能够挑起培养经济新常态下所需的技能技术性人才的重任。并希望以上建议能具有可复制、可移植的生命力,对于类似的职业教育学校具有参考借鉴的意义。

刘淑丽[6](2016)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特点,同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进行了探讨。

鲍卫新[7](2015)在《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新疆高职院校日常质量监控的影响—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毕业生、在校学生在教学方面调查,以"学生为中心"从就业后从事专业岗位的学生那里为起点进行分析,从教学结果倒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的设置调查问卷,通过在校学生反映出的教学细节找出问题所在,进一步反馈给教师,及时诊断效果,不断完善、促进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张怀文[8](2014)在《A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与他们的人生规划息息相关,也决定了社会优秀劳动力的利用和调度。但是,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却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自我评估方法的不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差导致我国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现象,一方面是急需就业的广大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存在用人缺口的大量企业,这种需求与供给的不衔接导致我国大量应届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因此,从高校角度出发,了解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并制定相应的高校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对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和高校学生未来的成长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理论方面,作者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借鉴了部分经典的理论成果,如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人职匹配理论、生涯决策制定模型、人格类型理论和职业锚理论,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利用MBTI职业倾向测试方法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方法对A学院大学生进行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的测试。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A学院大学生在做决定时以感性为基础,缺乏理性的思维,对自身性格特征了解不够清晰,对自身职业兴趣的认识较为模糊。在实证研究中,本人采用自编问卷,对A学院全日制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并对所有问卷结果进行处理,试图发现职业性格、职业倾向、职业兴趣等一系列因素与当前A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当前A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度较低、缺乏专业化的教育队伍、学生职业理想目标模糊、价值取向有失偏颇和职业规划实施效果较差等突出问题。同时,本文还归纳了以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为代表的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做法,与A学院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出对A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最后结合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分别从政府、学校和大学生需要坚持改进的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职业生涯理论的广化和深化,并促进A学院大学生做出更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择业就业提供帮助。

高金宝[9](2013)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针对认识就业指导对于高职院校的作用与意义,探索我国高校就业的内在规律,揭示就业指导与诸多因素的之间的关联,使其作为我国教育部门发布各种就业、工作、统计等领域的数据源头,进而探寻符合我国社会现状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改革对策。从现实意义角度来讲,就业指导体系的开展,可以从宏观角度促进广大毕业生就业的可能性或是成功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维持了甚至是保障了社会安全稳定,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特点描述,并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办学模式偏离,针对高职法规不规范,教学条件落后以及公众的认可度不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并给出了解决方案;第二部分针对高职院校就业指的概念、背景和特性进行了描述;以此探讨在高职教育中开展就业指导的背景,其次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进行分析,研究就业指导在高职院校就业中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对高职院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界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概念与内容,并且从为大学生的择业指明方向和对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两个方面,说明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意义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对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制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当前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就业指导体系与诸多因素的关联,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管理体制缺陷,寻找一个新的途径解决类似的关键问题,以此形成学术理论以及实践方案,并反馈于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再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实施中的一些现象,主要从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就业指导紧迫感,;高职教育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且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使其仍然处于社会不认可的阶段;高职院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断层,缺乏系统性、职业化、专业化观念教育;诸多高职院校,尽管成立了如就业指导中心等类似就业指导机构,但是未发挥实际作用;缺乏完善的就业追踪体系,没能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三个方面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说明。第四部分分别从对学校的指导工作的改变,拓展就业市场构建多元化等几方面来提高学校的就业知道工作,而在学生方面,也将通过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关注政策等来培养自身的就业方面的素质来解决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问题。另外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就业指导的认识,认清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职院校要将就业指导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相融合。

刘碧霞[10](2013)在《浅析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文中认为自2008年正式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来,高职院校在就业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作者通过对5年来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原因,以期对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改革完善提供参考。

二、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在校生的职业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在校生的职业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案例研究法
    五、核心概念
        (一)新商科
        (二)电子商务专业
        (三)专业建设
        (四)专业交叉融合
    六、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一章 新商科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商科对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影响
        (一)企业人才需求趋向复合型人才
        (二)注重三大“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商科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
        (一)对专业融合通识课程体系的需求
        (二)对课程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新商科对师生教学组织实施的影响
        (一)对教学资源配置提出新要求
        (二)对师生能力素质提出新要求
    四、新商科对专业评估核心要素的影响
        (一)增加多维复合能力评估指标点
        (二)增加地域经济适应性评价标准
第二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访谈设计
        (四)访谈结果分析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育未契合新商科需求
        (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三)融合教学组织实施有待深化
        (四)缺乏专业融合质量评估体系
第三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一)专业培养定位
        (二)优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组织实施
        (四)考核评估方式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
        (一)案例学校介绍
        (二)方案实施过程
        (三)方案实施评估
    三、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存在问题
        (一)缺少集群式课程体系建设
        (二)教学组织实施存在盲点
        (三)缺少新商科专业评估点
第四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对策
    一、找准专业定位培育“新”人才
        (一)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新”定位
        (二)多措并举提升专业“新”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一)构建双创通识融合课程体系
        (二)多模块深化课程实施融合度
    三、校企联合提升课程组织实施效率
        (一)共享共建多态互补专业教学资源
        (二)内培外引,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
    四、建立多元立体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一)教学评估
        (二)专业评估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2)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综述
        二、国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吸引力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及政策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家发展新战略环境分析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二、制造强国战略
        三、网络强国战略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分析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发展
        二、直接对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自信
    第三节 当代人文社会环境分析
        一、文化环境
        二、社会环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发展逻辑分析
    第一节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变迁路径分析
        一、1949 年-1978 年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建构期
        二、1978 年-1986 年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转型期
        三、1986 年至今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科学发展期
    第二节 影响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困因分析
        一、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投入层面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二、现代职业教育运行保障环节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三、现代职业教育输出路径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第三节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一、国家层面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更迭
        二、地方政府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应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德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定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增强“双元制”模式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保障体系
        二、德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二节 英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出台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引导英国企业向职业教育人才倾斜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人才的吸引力
        三、英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三节 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颁布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企业掌握职业教育决定权
        二、职业教育代际传递稳步增强吸引力
        三、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四节 澳大利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途径:直接对接国家经济发展
        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引导:认知观念定位
        三、澳大利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五节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重视制度及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引领作用
        二、建构互补互惠的职业教育相关制度及政策体系
        三、厚植职业教育直接与企业合作的制度体系
        四、顶层设计的相对稳定性和适度超前性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实现依法治教
        一、明确《职业教育法》的法律地位
        二、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第二节 加大职教经费多元投入,巩固稳定增长机制
        一、鼓励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二、提高生均拨款比例标准
        三、加大重点项目财政投入
    第三节 共创智能化现代职业教育精准供需平台
        一、改革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的招生制度
        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互联网+平台
        三、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智能生态
    第四节 建构现代职业教育大众化质量评价体系
        一、形成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多元评价机制
        二、完善师资队伍质相关制度政策的众评化
    第五节 网状合作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建设校企多点合作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竞技制度
    第六节 优化就业和创业的制度政策环境
        一、优化劳动力市场制度环境
        二、完善创业及配套制度
        三、融通“双证书”制度与职场晋升通道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及政策分析
        二、关于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路径依赖
    第二节 创新点
        一、建立互联网+平台发展新模式,保障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
        二、建构现代职业教育智能生态体系,持续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对比简评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和不足
        1. 本研究的创新
        2. 本研究的不足
一、解决乌海市中职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一) 中职生就业服务的基本概念
        1. 中职生
        2. 就业
        3. 就业服务
    (二) 中职生主要特点
        1. 叛逆性强
        2. 情绪激动
        3. 价值观还未正确树立
    (三) 中职生就业服务相关理论及适用性
        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四) 解决乌海市中职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1.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2.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 有利于推动中职教育自身的发展
二、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服务和就业状况
    (一) 中职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 中职生就业基本状况
        1. 初次就业率
        2. 对口就业率
        3. 各专业就业率
        4. 毕业后去向
        5. 就业途径
    (三) 中职生就业现状概况与市场预测
        1. 中职生就业现状总体概况
        2. 中职生就业市场预测
    (四) 中职生就业服务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1. 就业服务的举措
        2. 就业服务的成效
三、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政府就业服务机构责任缺失
        1. "重招生"和"轻就业"现象并存
        2. "实习期"和"试用期"缺乏保障
    (二) 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缺乏活力
        1. 行业指导能力较差
        2. 企业积极性缺失
        3. 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
    (三) 就业市场不够规范和完善
        1. 就业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
        2. 人职匹配效率低下
        3. 就业市场纠纷频出
    (四) 中职学校就业服务质量不高
        1. 专业设置未能紧跟市场需求
        2. 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3. 教师队伍问题繁多
        4. 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
四、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国家法律不健全
    (二) 就业服务机制不完善
        1. 缺乏针对"中职生"的公共就业服务
        2. 就业保障机制缺乏
        3. 就业评估机制缺失
    (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四) 服务机构职能弱化
        1. 激励政策缺失
        2. 校企合作形式化
        3. 行业指导能力建设不足
    (五) 就业市场制度不完善
        1. 就业信息的共享机制缺失
        2. 市场规范制度不完善
    (六) 中职学校自身发展有待提高
        1. 没有深入挖掘市场需求
        2. 缺乏办学活力
        3. 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4. 不重视就业指导
五、提升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服务的对策思考
    (一) 完善就业服务法律法规
        1. 建立健全中职生就业服务相关法律
        2. 完善维护市场环境的法律法规
    (二) 完善就业服务机制
        1. 制定中职生公共就业标准化服务规范
        2. 完善中职生就业保障机制
        3. 建立中职生就业质量评估制度
    (三) 优化产业结构
        1.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四) 强化服务机构建设
        1. 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2. 多方协同带动服务机构积极性
    (五) 建立中职生就业市场联动机制
        1. 中职学校就业信息系统
        2. 政府就业信息系统
    (六) 强化中职学校自身建设
        1. 深化专业调整设置
        2. 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建设合理的教师队伍
        4.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就业指导的相关概念
        (一) 就业的概念
        (二) 就业指导的概念
        (三)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特点
        (四)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意义
    二、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 职业兴趣理论
        (三)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第二章 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天水市高职院校概况
    二、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 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二) 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三) 高职学生对就业指导满意度及需求度的调查与分析
第三章 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目标定位短视
    二、就业指导专业性不强
    三、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系统性
    四、就业指导信息传递与反馈不畅
    五、创业教育明显不足
第四章 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办学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二、就业指导理念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四、就业指导保障机制体制不健全
第五章 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学校在就业指导中的职能定位
        (一) 明确办学思路,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二)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 加强政策支撑力度,改善就业指导条件
    二、转变就业指导理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一) 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 建立起“以生为本、全员参与、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三) 形式多样的服务方式
    三、加强就业指导信息平台建设,创建交互式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一) 建立就业指导网站
        (二) 创办就业咨询服务站
        (三) 建设就业指导信息数据库
        (四) 搭建移动网络交流平台
    四、加强就业观念引导以及心理辅导
    五、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一) 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建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
        (二) 深化“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打造就业市场平台
        (三) 推进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四) 分类指导,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五) 开展多种形式创业教育,孵化学生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5)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以C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1.文献综述
        2.理论基础
        3.不足之处和创新点
二、C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现状
    (三)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趋势
三、C校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供给转化为需求存在阻力
        1.劳动力市场学历分割
        2.结构性失业广泛存在
        3.人才供求关系不匹配
    (二)教育投入转化为产出存在约束
        1.生源质量无法保障
        2.人才培养体系不足
        3.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4.办学目标弹性过强
        5.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三)政府的治理作用发挥不充分
        1.经费供给结构单一
        2.权责归属不够清晰
        3.校企合作的政策不健全
    (四)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1.家长态度不够积极
        2.校企合作不够理想
四、C校供给侧改革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形成的职业教育非正统的理念
    (二)职业教育领域对于教职人才吸引力薄弱
    (三)管理体制导致的职业教育缺乏推动力量
    (四)学生素质低导致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五、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建议
    (一)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
        1.打通职业教育上升的通道
        2.以系统观点看待人才培养
        3.提升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
    (二)革新职业教育主体的发展理念
        1.优化职业教育学校内涵建设
        2.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3.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4.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积极发挥政府治理的推动作用
        1.政府战略推动
        2.优化经费供给
        3.坚持依法治教
        4.加强政府调控
    (四)论证制定生源战略规划
        1.以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招生
        2.改进招生宣传的手段方法
        3.形成高质量就业保障机制
        4.重视就业后跟踪服务工作
    (五)发挥新技术的引领推动作用
        1.从政策导向向理念导向转变
        2.从教学层面向学术层面转变
        3.保证技术引入的持续性更新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对C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访谈提纲
致谢

(6)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特点
二、积极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教育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7)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新疆高职院校日常质量监控的影响—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毕业生在教学方面追踪调查的部分内容
二、校内在校生进行的有关教学方面的调查
    1、教师上课表现方面
    2、教师上课的内容方面
    3、对学习过程中最不满意的调查
    4、实训教学方面
    5、教学中课程的偏向性
    6、教学手段的接受程度
    7、对学院教学过程的评价
    8、培养目标方面
    9、对所有教师教学满意程度的调查
三、毕业生调查与在校生在教学质量方面调查指标的关系
四、调查指标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监控的运用

(8)A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手段
        1.3.1 文献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2 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职业
        2.1.2 职业生涯
        2.1.3 职业生涯规划
    2.2 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综述
        2.2.1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综述
        2.2.2 国内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现状
3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3.1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3.1.1 自我评估的概念
        3.1.2 职业倾向自我评估
        3.1.3 职业性格自我评估
        3.1.4 职业兴趣自我评估
    3.2 自我评估方法介绍
        3.2.1 自我评估的方法
        3.2.2 MBTI职业倾向测试方法
        3.2.3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方法
4 A学院大学生职业性格、倾向测试与职业兴趣测试
    4.1 A学院大学生职业性格、倾向测试
        4.1.1 MBTI职业性格、倾向测试问卷的编制
        4.1.2 职业性格的测试
    4.2 A学院大学生职业兴趣测试
        4.2.1 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的编制
        4.2.2 调查范围与结果分析
5 A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5.1 A学院学生职业规划调查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5.1.1 A问卷设计与发放
        5.1.2 受访人员基本信息
    5.2 A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结果分析
        5.2.1 A学院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5.2.2 A学院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5.3 A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5.3.1 普及度亟待提高
        5.3.2 师资力量不强,缺少专业化的教育团队
        5.3.3 大学生缺乏清晰目标,缺少社会实践
        5.3.4 过度追求经济利益
        5.3.5 规划的认可度很高,但具体的实施效果较差
6 A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改进对策
    6.1 国外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6.1.1 国外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6.1.2 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示
    6.2 A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改进对策
        6.2.1 政府应提供就业保障
        6.2.2 学校需要改进的方面
        6.2.3 学生需要改进的方面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 选题的依据
        2.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就业指导的研究现状
        2. 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概述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的思路
        2. 研究的方法
    四、 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 重点、难点
        2. 创新之处
一、 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一) 高职教育与高职院校概述
    (二) 高职院校的特征
        1. 师资队伍要求双师型
        2. 培养目标崇尚技术型
        3. 条件设备最好仿真型
        4. 课程内容注重应用性
        5. 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
        6. 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性
    (三)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1. 生源类型和层次相对较低
        2. 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比较自卑
二、 高职院校就业指的概念、特殊性和意义
    (一) 就业指导概念
        1. 就业与就业指导概念
        2. 就业指导产生的背景
    (二)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具有特殊性
        1. 培养目标有所不同
        2. 高职院校学生性格、学习与就业特点
    (三)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意义
        1. 就业指导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就业指导为大学生的择业指明方向
        3. 就业指导可以调整大学生的心理
        4. 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5. 就业指导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生存与发展
三、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及学生就业上存在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问题
        1. 就业指导工作信息不畅
        2. 就业指导重视程度不够
        3. 就业指导水平不高
        4. 就业指导缺乏目标性
        5. 创业教育不足
        6. 市场信息反馈不到位
    (二)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 自我认知不明确
        2. 就业意识淡薄
        3.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4. 专业知识影响就业竞争力
    (三) 制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原因分析
        1. 发展定位不明确
        2. 办学模式与培养方案背离目标
        3. 高等职业教育的法规不健全
        4. 高职教育资金不充分
        5. 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四、 解决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问题的对策
    (一) 解决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问题
        1. 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2. 加强宣传和引导力度
        3. 增加高职教育的资金和师资的投入
    (二) 学校应采取的具体就业指导措施
        1. 转变就业指导工作方式
        2. 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
        3. 创建交互式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做好招聘服务
        4. 加强就业观念的引导以及心理辅导
        5. 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6. 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7. 引导学生就业面新农村
    (三) 个人在就业问题上应做出的努力
        1. 学生树立自身正确的价值观
        2. 进行职业规划
        3. 提升择业知识技能
        4. 关注政策,把握时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浅析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的不足之处
    1. 教育体系不完善
    2. 办学经费匮乏
    3.“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4. 优秀师资不足
二、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1. 领导重视不够
    2. 部门工作不细
    3. 队伍建设不强
    4. 就业保障不齐

四、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在校生的职业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D]. 胡艳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D]. 韩毅. 天津大学, 2017(10)
  • [3]乌海市中职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D]. 张子豪. 内蒙古大学, 2017(01)
  • [4]天水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研究[D]. 蔡莉.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3)
  • [5]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以C校为例[D]. 杜俊创. 郑州大学, 2018(03)
  • [6]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分析[A]. 刘淑丽. 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
  • [7]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新疆高职院校日常质量监控的影响—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J]. 鲍卫新.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5(02)
  • [8]A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改进研究[D]. 张怀文.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7)
  • [9]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高金宝. 河北师范大学, 2013(06)
  • [10]浅析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J]. 刘碧霞. 考试周刊, 2013(96)

标签:;  ;  ;  ;  ;  

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学生的职业指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