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脾脏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2型糖尿病脾脏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一、论脾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史进军[1](2021)在《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文中提出1.目的观察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影响。2.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降糖药物,试验组在基础降糖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翻白草颗粒,观察8周,服药前后检测患者的FBG、2h PG、FINS、TG、TC、Hb 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将4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造模组32只。造模组以高脂高糖饲料连续喂养4周,联合链脲佐菌素30mg/kg腹腔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根据给药品种不同,分别为翻白草黄酮组(160mg/kg/d翻白草黄酮)、吡格列酮组(1.95mg/kg/d吡格列酮)、模型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予等体积枸橼酸盐缓冲液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所有大鼠连续灌胃4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大鼠FBG、FINS、TG、TC,同时计算ISI。3.结果(1)临床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BMI、FBG、Hb A1c、TG、TC的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2h PG、FINS、HOMA-IR、ISI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D大鼠模型对照组的体重及血糖显着升高(P<0.05)。经药物干预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翻白草黄酮组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P<0.05)。4.结论(1)翻白草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2h PG、FINS、HOMA-IR水平,提高ISI水平。(2)翻白草黄酮可显着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金笑呈[2](2021)在《加味清肺泻肝汤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加味清肺泻肝汤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0只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进行一周的适应性喂养,通过随机法先将全部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待造模组(40只)。正常组在进行饲养的过程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待造模组大鼠则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对其进行喂养。4周后,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通过随机法把40只大鼠再次分为模型组,加味清肺泻肝汤低剂量组,加味清肺泻肝汤高剂量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随后给予对应药物进行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治疗4周之后对标本进行收集。大鼠空腹12小时之后,在腹腔注射麻醉下行腹主动脉插管收集血标本,离心取上清液对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 C)、甘油三酯(TG)等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酶联免疫试剂盒对血清中胰岛素指数(INS)进行检测。在暴露肝脏之后,把肝脏附近的组织分离干净,并将肝脏组织用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测定和P65蛋白、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的Western blot试验。结果:得到的数据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与模型组进行对比,加味清肺泻肝汤用药组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减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提高的血清中胰岛素指数、血脂等(P<0.05)。此外,其显着降低了肝脏组织关联炎症因子IL-1β(P<0.05),并显着改善降低了P65蛋白、P-IκBα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加味清肺泻肝汤可有效改善降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脂,INS,IL-1β及P65蛋白,P-IκBα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因此加味清肺泻肝汤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挥了良好的治疗与防治作用。

王钰雯[3](2021)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T2DM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15例符合标准的T2DM患者,记录一般资料、糖代谢、脂代谢等指标。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成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统计分析T2DM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按HOMA-IR结果进行分组,分析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2DM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P<0.05为显着差异。结果1、215例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痰(湿)热互结组(30.7%)>气阴两虚组(25.1%)>肝肾阴虚组(20.9%)>热盛伤津组=阴阳两虚组(11.6%)。2、5个证型间年龄、病程、BMI、收缩压、FC、HOMA2-IR、TG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性别、舒张压、FPG、2h PG、Hb A1c、HOMA2-β、CHOL、LDL-C、HDL-C、A po-A1、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阴阳两虚组平均年龄79岁,高于其他4种证型组(P=0.000<0.05);肝肾阴虚组平均年龄72岁,高于痰(湿)热互结组(P=0.000<0.05)、热盛伤津组(P=0.001<0.05)、气阴两虚组(P=0.015<0.05)。热盛伤津组患者病程与其他4种证型组患者相比较短(P=0.000<0.05),痰(湿)热互结组患者与肝肾阴虚组(P=0.001<0.05)、阴阳两虚组(P=0.000<0.05)患者相比,病程较短。气阴两虚组患者与肝肾阴虚组(P=0.010<0.05)、阴阳两虚组(P=0.000<0.05)患者相比,病程较短。4、痰(湿)热互结组BMI均值26.88kg/m2,比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高(P=0.000<0.05);气阴两虚组患者BMI均值21.19kg/m2,比其余4组低(P=0.000<0.05);阴阳两虚组患者BMI均值26.11kg/m2,与热盛伤津组、肝肾阴虚组患者相比较高。肝肾阴虚组患者收缩压高于热盛伤津组患者(P=0.017<0.05)。痰(湿)热互结组患者的F C(P=0.003<0.05)、HOMA2-IR(P=0.002<0.05)、TG(P=0.005<0.05)水平高于气阴两虚组。5、以HOMA-IR=2.69为切点,将患者分为A组(HOMA2-IR≥2.69)及B组(HOM A2-IR<2.69)。A组186例,占86.5%。B组29例,占13.5%;两组间BMI、FPG、2h PG、FC、HOMA-β、TG、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P=0.000<0.05)、FPG(P=0.000<0.05)、2h PG(P=0.004<0.05)、FC(P=0.000<0.05)、HOMA2-β(P=0.001<0.05)、TG(P=0.000<0.05)水平高于B组;HDL-C(P=0.034<0.05)水平低于B组。6、A组中医证型分布:痰(湿)热互结证(34.4%)>气阴两虚证(21.5%)>肝肾阴虚证(21.0%)>阴阳两虚证(11.8%)>热盛伤津证(11.3%)。B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气阴两虚证(48.3%)>肝肾阴虚证(20.7%)>热盛伤津证(13.8%)>阴阳两虚证(10.3%)>痰(湿)热互结证(6.9%);7、将T2DM患者中医证型作为自变量,HOMA-IR分组作为因变量,进一步进行Log 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痰(湿)热互结证患者HOMA2-IR≥2.69的概率是非痰(湿)热互结证患者的7.082倍,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气阴两虚证患者HOMA2-IR≥2.69的概率是非气阴两虚证患者的0.294倍,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结论1、T2DM患者中医证型痰(湿)热互结证最多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胰岛素抵抗较重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热互结证为主,胰岛素抵抗较轻患者的中医证型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2、T2DM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差异。痰(湿)热互结证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患者。3、在胰岛素抵抗较明显患者中,痰(湿)热互结证患者较多见,其发生明显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性是非痰(湿)热互结证患者的7.082倍;非胰岛素抵抗为主的患者中,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见,非气阴两虚证患者发生明显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性比气阴两虚证患者高3.4倍。

张立志[4](2021)在《电针通过抑制IKK/NF-κB通路改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文献研究胰岛素抵抗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在《中医内科学》病名中并无没有“胰岛素抵抗”这样的提法,但这并不影响中医药有效的干预它。在中医的气血与阴阳理论指导下,依然可以指导其辨证论治,从而阻断胰岛素抵抗的演变,打破症候群的恶性循环[1]。胰腺当属中医“脾”的范畴,胰岛素抵抗从脏腑辨证角度而论,属于脾瘅,故治疗上当以健脾为逆转胰岛素抵抗的“抓手”,此外,中医历来讲究五行的相生相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土虚木乘”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紧密相关。而从中医经络论治的角度,脾瘅属阳明经病证的范畴,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就提出了“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治法。而现代医学把胰岛素抵抗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病理之一,也已被普遍看作是肥胖、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等众多疾病的共同发病机理[2]。人们认识到胰岛素受体与其靶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受体后的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发病机理,而对慢性炎症所致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相对较少。慢性炎症涉及的靶器官是全身性的,这与中医整体性认识疾病有相通之处,因此,以炎症作为切入点,来探索中医作用的机制是具有可行性的一面。本研究在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之上,以ZDF(fa/fa)作为胰岛素抵抗模型,以确有疗效的吡格列酮作为参照对象,探究针刺对胰岛素抵抗重要靶器官肝、肾以及胰岛炎症损害的作用机制。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以特殊诱导饲料Purina#5C08喂养4周的ZDF(fa/fa)大鼠为对象,并以同系非胰岛素抵抗ZDF(fa/+)大鼠作为空白对照,观察针刺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其分子信号机制,为针刺干预胰岛素抵抗提供有益的循证依据,使其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方法:30只ZDF(fa/fa)雄性大鼠使用该模型大鼠特殊诱导饲料Purina#5C08(Labdiet公司,美国)喂养,10只ZDF(fa/+)大鼠则喂以普通饲料。经过4周喂养后,采集空腹时40只大鼠的眼眶静脉窦血,测FINS、C-P,运用HOMA-IR指数与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评估ZDF(fa/fa)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检测所有大鼠血浆IL-6与INF-α水平,以此评估ZDF(fa/fa)大鼠的炎症因子水平。当与喂养普通饲料的ZDF(fa/+)大鼠相比,喂养Purina#5C08饲料的ZDF(fa/fa)大鼠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时(P<0.05),表明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 ZDF(fa/fa)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3 组:ZDF 组(n=10)、ZDF+EA 组(n=10)、ZDF+Pi组(n=10),ZDF(fa/+)大鼠为control组(n=10)。治疗上,ZDF+EA组大鼠给予电针治疗,ZDF+Pi组大鼠予盐酸吡格列酮混悬液灌胃(10mg/kg/d),control组与ZDF组大鼠均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8周,每日1次。其中,在电针ZDF组大鼠时,用特制的鼠衣予以束缚。其余3组大鼠仅每日给予同等时间的束缚,不给予电针刺激。腧穴取双侧丰隆穴(ST40)、三阴交穴(SP6),电针波形用疏密波,20min/次,1次/日,每周5次,连续干预8周。干预期间,每周测量并记录大鼠的体重。干预8周后,使用10%戊巴比妥溶液腹膜内注射麻醉全部大鼠,打开腹腔直接经腹主动脉抽取6ml血液,离心血浆取血清,再次重复测量干预前的指标。此外,检测每组大鼠的C-P、TC、TG、HDL-C、LDL以评估血脂情况,检测所有大鼠血浆CRP、MCP-1、ALT、AST、CREA以及UREA水平以评估肝肾功能。用HE染色法观察电针对ZDF(fa/fa)模型大鼠肝脏、肾脏及胰岛形态学影响并于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使用RT-PCR及蛋白印迹检测手段,观察电针对ZDF(fa/fa)模型大鼠肝脏、肾脏以及胰岛IKK-I κ B/NF-κ B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观察ZDF大鼠肝脏、胰腺的IKK β与IRS-1的蛋白部位及相互关系。用TUNEL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评价胰岛素抵抗大鼠β细胞凋亡情况及针刺改善作用。结果:1 ZDF(fa/fa)大鼠模型的评估经过4周的特殊诱导饲料Purina#5C08喂养后,与ZDF(fa/+)大鼠相比,ZDF(fa/fa)大鼠的 FPG、FINS、HOMA-IR 指数、IL-6 及 TNF-α 升高(均P<0.05)。ZDF(fa/fa)大鼠的血糖值在不同时间段的的血糖值均显着高于ZDF(fa/+)大鼠(均P<0.05),且测试的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ZDF组在OGTT 2h的血糖值大于11.1。2电针与吡格列酮对大鼠体重的影响与ZDF相比,ZDF+Pi组大鼠体重从干预前到干预结束后均升高(P<0.05);干预2周后,ZDF+EA组大鼠体重较ZDF+Pi组减少(P<0.05)。到干预的第8周,ZDF+EA组分别与ZDF组、ZDF+Pi组比较,趋势与第5周趋势一致(P<0.05)。control组大鼠体重从干预前到干预结束均明显轻于另外3组(P<0.05)。3电针对ZDF(fa/fa)大鼠胰岛素敏感性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在干预第8周末,与control组相比,ZDF组、ZDF+EA组大鼠的FPG、FINS、HOMA-IR指数及C-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ZDF组相比,ZDF+Pi组、ZDF+EA组的上述指标也是降低(P<0.05),且 ZDF+Pi 组优于 ZDF+EA 组(P<0.05)。而 ZDF+Pi 组 control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ZDF(fa/fa)大鼠炎症因子水平方面,与 control 组相比,ZDF 组、ZDF+Pi 组以及 ZDF+EA 组大鼠的 CRP、IL-6、MCP-1 及 TNF-α降低(P<0.05),而与ZDF组相比较,ZDF+Pi组与ZDF+EA组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 ZDF+Pi 组低于 ZDF+EA 组(P<0.05)。4电针对ZDF(fa/fa)大鼠血脂的影响干预8周后,与control组比较,ZDF组大鼠的TC、TG以及LDL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HDL 水平降低(P<0.05)。与 ZDF 组比较,ZDF+Pi 组和 ZDF+EA 组的 TC、TG水平均降低(P<0.05),HDL水平升高(P<0.05),且ZDF+Pi组优于ZDF+EA组(P<0.05)。5电针对ZDF(fa/fa)大鼠肝肾功的影响与control组比较,ZDF组大鼠的ALT、AST、CREA以及UREA水平均升高(P<0.05)。与ZDF组比较,ZDF+Pi组和ZDF+EA组的TC、TG水平均降低(P<0.05)且ZDF+Pi组低于 ZDF+EA 组(P<0.05)。6电针对ZDF(fa/fa)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在高倍数(400倍)光镜下观察肝组织。通过比较ZDF+EA组与ZDF组肝组织的差异,表明电针治疗可改善肝细胞胞浆的脂肪变性,且仅次于吡格列酮。同时,透射电镜示,与ZDF组比较,ZDF+EA组肝细胞线粒体与内质网的损伤明显改善,且仅次于吡格列酮。线粒体呈圆形或哑铃状,分布稀疏,结构清晰,轻度水肿,部分嵴裂。粗面内质网分层包围细胞核和线粒体,表面附着核糖体,未见明显损伤。7电针对ZDF(fa/fa)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在高倍数(400倍)光镜下观察肾组织。通过比较ZDF+EA组与ZDF组肝组织的病理,提示电针治疗可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肪变性,且仅次于吡格列酮。同时,透射电镜示,与ZDF组比较,ZDF+EA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与内质网损伤明显改善。线粒体数量较少,呈椭圆形或长条状,中度肿胀,局部空泡化,嵴扩张、断裂、消失;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表面存在核糖体附着;高尔基体少量中度扩张、增生。提示电针在保护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损伤方面仅次于吡格列酮。8电针对ZDF(fa/fa)大鼠胰岛形态学的影响在高倍(400x)光镜下,观察胰岛组织经过HE染色后的形态学情况,ZDF大鼠胰岛组织中存在低浓度的炎症反应。通过比较ZDF+EA组与ZDF组胰岛的病理该变,ZDF+EA组大鼠胰岛细胞形态、结构较ZDF组有所改善,细胞周围组织虽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但胰岛细胞分界清晰,未见明显胰岛细胞的坏死。同时,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变化。ZDF+EA组与ZDF+Pi组大鼠胰岛β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均表现为严重肿胀、变大、嵴消失,内腔出现周界不清絮状物。ZDF+EA组大鼠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RER)排列整齐,数量丰富、只是轻度的扩张,提示电针和吡格列酮均可能通过降低胰岛组织的炎细胞浸润,且电针主要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β细胞的内质网功能稳态,而不依赖于线粒体途径。9 电针对ZDF(fa/fa)大鼠肝脏与肾脏NF-κ B p65、I κ B α、IKK β、p-I κ B α、p-NF-κB p65及p-IKK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ZDF组、ZDF+Pi组以及ZDF+EA组大鼠肝脏、肾脏组织中NF-κ B p65、I κ B α、IKK β、p-I κ B α、p-NF-κ B p65 及p-IKK β 的表达增加(P<0.05),而IR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ZDF组相比,ZDF+EA组与ZDF+Pi组的NF-κ B p65、I κ B α、IKK β、p-I κ B α、p-NF-κ B p65 p-IKK β 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ZDF+Pi组与ZDF+EA组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电针对ZDF(fa/fa)大鼠胰岛p-NF-κ B p65、p-Iκ B α及p-IKK 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ZDF组、ZDF+Pi组以及ZDF+EA组大鼠胰岛组织中p-NF-κ B p65、p-I κ B α及p-IKK β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与ZDF组相比,ZDF+EA组与ZDF+Pi组的p-NF-K B p65、p-Iκ B α及p-IKK β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且ZDF+Pi组低于ZDF+EA组(P<0.05)。11电针对ZDF(fa/fa)大鼠肝脏、肾脏以及胰腺NF-κ B p65、IKKβ及IκBα基因表达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ZDF组、ZDF+Pi组以及ZDF+EA组大鼠NF-κB p65 mRNA、IκBα mRNA、IKKβ mRNA的表达增加(P<0.05)。与ZDF组相比,ZDF+EA组与ZDF+Pi组的 NF-κB p65 mRNA、Iκ B α mRNA及IKKβ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5),且ZDF+Pi组低于ZDF+EA组(P<0.05)。12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观察ZDF大鼠肝脏、胰腺的IKK β与IRS-1的蛋白部位及相互关系在高倍镜(400x)下观察到IKKβ和IRS-1蛋白在肝脏、胰腺都有表达,且多为核表达。在部分细胞内存在IKKβ和IRS-1共定位,其共定位在细胞核。control组和ZDF+EA组IRS-1的细胞个数多于IKK β,而ZDF组IRS-1的细胞个数则明显少于IKK β。从IRS-1/IKK β的比值来看,control组和ZDF+EA组大于1,且control组表达差异更为明显,而ZDF组和ZDF+Pi组比值小于1,且ZDF组表达差异更小。13 电针对ZDF(fa/fa)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control组无明显凋亡的胰岛β细胞,细胞核染色质形态正常,核呈均匀蓝色。而ZDF组、ZDF+EA组以及ZDF+Pi组,在荧光显微镜下仅仅可见零星、少量的胰岛β细胞凋亡改变,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核呈绿色。三组胰岛β细胞凋亡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电针可抑制ZDF(fa/fa)大鼠肝、肾以及胰岛IKK β-Iκ B α/NF-κ B p65信号通路的激活,提高胰岛素底物IRS-1的活性,从而改善ZDF(fa/fa)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其肝肾功能。其中IKK β可能是电针干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靶点。这为电针在糖尿病、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姜立娟[5](2021)在《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约90%以上伴有胰岛素抵抗,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成为延缓、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玉液汤是中医经典名方,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等药理作用,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预测。结合体内外实验,观察玉液汤对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T2DM大鼠和棕榈酸诱导的IR-HepG2细胞胰岛素抗的改善作用,进而以网络药理学所预测的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究玉液汤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查询玉液汤的有效化合物成分和相应的靶蛋白;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2型糖尿病的差异基因,然后对二者的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平台及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以及靶点-富集通路网络图筛选核心化合物、靶点以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靶点和化合物进一步模拟验证两者结合性。2.体内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喂养4周联合STZ(35mg/kg)注射建立SD大鼠T2DM I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玉液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另设正常组10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定期检测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变化;并且分别于7周末和8周末对大鼠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耐量测定,对其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估。干预8周后进行大鼠取材,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血脂(TC、TG、LDL、HDL)水平、肝功(ALT、AST、ALP、TP)水平;对肝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肝组织糖原含量及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观察以上指标明确玉液汤调节T2DM IR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玉液汤改善T2DM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采用ELISA检测肝脏组织内TNF-α、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RS-1、GSK3β、AKT、PI3K p110a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IRS-1、PI3K、AKT、GSK3βmRNA相对表达量。3.体外实验:采用0.25mM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24h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最终确定100μg/ml、200μg/ml、400μg/ml分别作为玉液汤低、中、高浓度组,开展后续实验。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蒽酮法分别检测IR-HepG2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RS-1、p-IRS-1、PI3K p110a、p-PI3K、AKT、p-AKT、GSK3β和p-GSK3β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G6pase、GSK3β、AKT、IRS-1、PI3K mRNA表达水平,通过体内实验对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1.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经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最终筛选出玉液汤核心化合物108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7个,富集信号通路152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体内实验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玉液汤各组T2DM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FBG、Hb 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ISI水平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ALT、TC、TG水平降低(P<0.05),玉液汤能够调节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2)玉液汤改善肝脏组织形态,减轻肝脏系数,增加肝糖原合成含量;(3)ELISA结果显示:玉液汤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T2DM大鼠肝脏TNF-α、IL-6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玉液汤及二甲双胍组都能够上调T2DM大鼠肝脏IRS-1、p-IRS-1、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P<0.05或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上调IRS-1、PI3K、p-PI3K蛋白表达(P<0.01),下调p-GSK3β表达(P<0.01),玉液汤中剂量组显着上调p-IRS-1表达,增强p-AKT表达(P<0.01)。(5)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各组及二甲双胍组均可不同程度上调PI3K mRNA表达量,降低IRS-1、GSK3βmRNA表达量(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下调IRS-1mRNA、上调PI3K mRNA表达(P<0.01),玉液汤低剂量组显着下调GSK3βmRNA表达水平(P<0.01)。3.体外实验结果:HepG2细胞经0.25 mM棕榈酸处理24h后,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糖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提示IR-HepG2细胞模型成功建立。应用不同浓度玉液汤干预IR-HepG2细胞,根据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确定玉液汤400、200、100μg/ml作为高、中、低浓度进行分子机制研究。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高浓度组下调IR-HepG2细胞G6Pase mRNA、GSK3βmRNA表达(P<0.05),上调IRS-1mRNA、PI3K 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玉液汤各组能够上调AKT、IRS-1及p-IRS-1蛋白表达(P<0.05),下调GSK3β、p-GSK3β的表达(P<0.05),其中,玉液汤高浓度组能够显着抑制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1)。此外,玉液汤低浓度组能够上调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结果与二甲双胍组相似。结论:1.玉液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玉液汤能够调节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3.玉液汤通过上调IRS-1、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蛋白及mRNA水平,改善肝脏组织胰岛素传递信号的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改善T2DM。4.玉液汤可以调节IR-HepG2细胞中的关键酶来促进糖原合成和减少糖异生,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曹方[6](2021)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试验以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重以益气健脾,辅以疏肝散热”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治疗效果,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选取7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随机分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脱落5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每次150ml,早晚饭后温服;配合盐酸二甲双胍片0.85g(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1),日1片口服;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0.85g(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1),日1片口服。两组均为4周一疗程,共治疗3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23.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评价疗效。本试验中所收集的病例来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长春中医药大学国医馆门诊及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患者。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症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均为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入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且试验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验证了本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董广通[7](2021)在《从胃排空功能探讨玉女煎及魔芋食品调节大鼠血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糖尿病已发展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正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作为脂肪、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场所,胃肠等消化道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魔芋葡甘聚糖(KGM)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膳食纤维已在肥胖、糖尿病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明其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且对身体有益。玉女煎为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所着《景岳全书》中具有清胃泻热,滋肾养阴功效的经典方剂,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其降糖的作用。但对于魔芋和玉女煎的降糖机制仍缺乏从胃排空角度深入的研究,其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本实验从胃排空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证实药食结合的方式对胰岛细胞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并探求其机制。目的本实验通过SD大鼠造成的糖尿病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M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和胃排空运动的干预效果,并从分子生物学、病理形态学等角度探讨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干预产生效应的物质基础及机制,为一级、二级预防和治疗T2DM提供药食结合干预方法思路。方法1.SPF级8周龄雄性SD正常大鼠随机分为5组。适应性喂养3天之后进行实验干预。实验共分为5组:空白组、魔芋高剂量组、魔芋低剂量组、玉女煎高剂量组、玉女煎低剂量组。连续灌胃1周,每天监测体重和食量变化,于灌胃一周后采用SPECT核素放射显像技术观察各组胃排空速率和半排时间,并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实验检测胃窦Ghrelin、Gastrin两种激素的表达情况。2.SPF级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高脂饲料饲喂养4周,空腹后12小时后每隔4小时分次注射小剂量STZ制造糖尿病模型,并以高脂饲料喂养维持一周稳定模型。实验共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拜唐苹组、魔芋高剂量组、魔芋中剂量组、魔芋低剂量组、玉女煎高剂量组、玉女煎中剂量组、玉女煎低剂量组。持续灌胃4周,每周称重,于给药第0周、1周、2周、3周、4周测量大鼠空腹血糖。各组大鼠干预4周并测定空腹血糖后予2 g/kg葡萄糖溶液灌胃,分别于灌胃后30min、60min、120min尾尖采血测量血糖值,根据各时间点血糖值绘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采用SPECT核素放射显像技术观察各组1h胃排空速率和半排时间;并取血检测空腹胰岛素,进而推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释放指数;进行胰腺和胃窦HE染色,对胰腺β细胞、胃窦Cajal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计算平均光密度值;Elisa法检测大鼠胃窦和血清Ghrelin激素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胃窦GHSR mRNA的表达。结果1.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正常大鼠体重和食量的影响:自实验开始后每组大鼠体重均逐渐增加,7天灌胃后空白组上涨最快,体重最大,魔芋高剂量组涨幅最慢,体重最小,玉女煎高剂量组次之,第5天起空白组体重要明显重于魔芋高剂量组(P<0.05)。空白组每日食量最大,各给药组每日食量涨幅不明显,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其中魔芋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玉女煎次之。2.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正常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60min排空率其他各组均较空白组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魔芋高剂量组排空率下降最明显(P<0.05),其余3组虽未体现出显着差异但排空速率减缓的趋势也较明显(P>0.05)。同样的,胃半排时间空白组最快,与其余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差异(P<0.05),与魔芋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更为显着(P<0.01)。3.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正常大鼠胃窦Ghrelin、Gastrin的影响:魔芋高剂量组和玉女煎高剂量组胃窦组织Ghrelin水平明显下降,Gastrin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中剂量上升趋势次之(P<0.05)。4.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葡萄糖耐量的影响: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拜唐苹组、魔芋及玉女煎高剂量组血糖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灌胃4周后,模型组血糖显着高于正常组血糖(P<0.01);与模型组相比,拜唐苹组、魔芋与玉女煎高剂量组血糖水平下降明显(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灌胃葡萄糖前后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着上升(P<0.01),OGTT 30min后,各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模型组大鼠血糖达到峰值,与模型组相比,拜唐苹组、魔芋高剂量组、玉女煎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OGTT 60min时,各给药组汤组大鼠血糖水平到达峰值,但仍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12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拜唐苹组、魔芋高剂量组、玉女煎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浓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5.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分泌指数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显着下降(P<0.01);Homa-IR指数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拜唐苹组、魔芋高剂量组、玉女煎高剂量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AI指数均有明显提高(P<0.05)。6.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形态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胰腺中胰岛数量较多,形态规则,为圆形或卵圆形,分布均匀,边界较清,β细胞数量丰富,形态饱满,颜色浅染,排列紧密规整。细胞核明显呈卵圆形,胞质饱满。模型组胰岛数量减少,面积萎缩,排列分散不规则,与胰腺边界不清,结构紊乱,胰岛内胞浆较少,有外分泌腺向内入侵的现象,部分可见细胞核固缩、分裂。拜唐苹组胰岛结构规则,周边胞浆相对减少,β细胞数量增多。魔芋高剂量与玉女煎高剂量组与拜唐苹类似,胰岛轻度萎缩,形态近似规整,与外分泌腺界限相对清晰。其他剂量组则无明显改变。7.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表达与形态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胰岛β细胞聚集在胰岛中心,排挤紧密,数量较多,染色较深,呈橘红色。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较正常组偏离胰岛中心,排列稀松,分布不均。拜唐苹组、魔芋高剂量组与玉女煎高剂量组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在中心分布,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8.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1h排空率明显减慢(P<0.05),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拜唐苹组、魔芋高剂量组与玉女煎高剂量组排空率明显增快,半排时间缩短(P<0.05)。9.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窦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胃窦胃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结构清晰,黏膜层细胞排列规则、紧密,未见病理改变。模型组胃窦黏膜层细胞排列疏松混乱,细胞间隙扩大,肌层环形肌明显变薄。拜唐苹组与模型组相比肌层平滑肌细胞摆列相对规则致密,黏膜和黏膜下层排列相对整齐;魔芋高剂量与玉女煎高剂量组与拜唐苹类似,细胞间隙减少,无空泡形成,未见毛细血管扩张。10.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c-kit数量明显变少,细胞萎缩,染色呈淡黄色。拜唐苹组、魔芋高剂量与玉女煎高剂量组细胞数量略有减少,但形态正常。各中、低剂量组逐渐着色淡、数量少、细胞形态异常。11.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胃窦和血清Ghrelin及胃窦GHSR mRN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胃ghrelin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拜唐苹组胃和血清ghrelin水平均明显上升,魔芋和玉女煎各给药组给药后胃ghreli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以魔芋高剂量组和玉女煎高剂量组明显(P<0.01)。而血清中只有魔芋低剂量组有明显变化(P<0.05)。与Ghrelin趋势一样糖尿病大鼠胃GHSR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拜唐苹组胃GHSR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魔芋给药各剂量组有增加趋势,但只有魔芋中剂量组有明显改变(P<0.05);玉女煎高、低剂量组相比与模型组胃GHSR mRNA表达增加明显,且多于拜唐苹组。结论:1.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及玉女煎具有抑制正常大鼠食量和体重上升的保健功能,可明显抑制正常大鼠为排空速率,增强大鼠饱腹感,其机制可能与对Ghrelin、Gastrin激素分泌的双向调节有关。2.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及玉女煎有显着改善T2DM大鼠糖代谢、胰岛功能、胰腺组织结构损害的作用,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形态与功能。3.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及玉女煎对T2DM大鼠和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胃排空功能,修复胃窦平滑肌损伤,改善Cajal间质细胞数量与形态,同时促进胃Ghrelin激素的释放与GHRS mRNA水平的表达有关。4.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及玉女煎可以通过促进胃排空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和高糖状态。对糖尿病的防治重视膳食的调节会起到很高的干预作用;中药降糖需要大剂量、高浓度、长时间干预,但整体长期效果优于单纯饮食控制。创新点:1.本研究本着药食同源、药食结合的思路探求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保护胰岛细胞、改善血糖的作用,符合国家中医药发展方向,为糖尿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措施,为将来新药和药食同源保健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2.与以往只针对糖尿病胃轻瘫这一并发症的研究不同。本研究从胃排空功能的角度探求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并对其潜在机制做了初步研究与探讨,为将来的糖尿病防治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张颢龄[8](2021)在《基于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组学探索降糖消脂方对ZDF大鼠2型糖尿病的预防机制》文中指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因此,探索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干预手段是必要的。众所周知,肠道微生物在宿主的能量稳态、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经观察到肠道微生物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脂多糖、胆汁酸,直接或间接参与葡萄糖代谢,特别是胆汁酸代谢。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作为胆汁酸的内源性配体,可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引发葡萄糖代谢异常。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常与肥胖伴随发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析2型糖尿病的病机发展规律,并结合临床诊治所见,2型糖尿病以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之证多见。本课题研究药物降糖消脂方在临床应用及前期研究中被证实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纤溶活性及炎性状态、抑制胰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此外,降糖消脂方的多种药物成分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整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达到改善糖脂代谢的目的。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干预糖耐量受损的ZDF大鼠,评价降糖消脂方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并借助16S rDNA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肠道微生物结构紊乱、胆汁酸代谢失调与2型糖尿病进展之间的联系,探究降糖消脂方改善糖脂代谢、预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包括以下部分:文献综述:系统综述了肠道菌群的生物学功能、2型糖尿病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肠道菌群紊乱引发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并基于“脾胃学说”从中医学角度认识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探讨肠道菌群参与2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实验研究:第一部分降糖消脂方干预ZDF大鼠糖脂代谢的疗效评价目的:观察降糖消脂方对ZDF大鼠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降糖消脂方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ZDF大鼠,建立糖耐量受损的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C)、二甲双胍组(MET,300mg/Kg)、降糖消脂低剂量组(JTXZ-LD,4g生药/kg)、降糖消脂高剂量组(JTXZ-HD,8g生药/kg),并以同品系同周龄ZL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NC组、MC组给与同体积纯水,连续灌胃8周,干预期间采用繁殖饲料喂养,每2周检测体重及OGTT实验,计算AUC面积,比较不同时点体重、血糖变化及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ZDF大鼠血脂、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肝肾功水平,计算HOMA-IR、HOMA-β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1.在2型糖尿病发病率方面,药物干预2周时,各组大鼠2型糖尿病发病率无差异(P>0.05),干预4周时,MET、JTXZ-LD、JTXZ-HD干预均能有效降低T2DM发病率(P<0.05),6-8周,不同剂量的降糖消脂方干预不能有效阻止T2DM发生(P>0.05),而二甲双胍仍有显着的预防作用(P<0.05)。2.在体重方面,0-6周时,MC、MET、JTXZ-LD、JTXZ-HD组大鼠体重显着增加,各组大鼠均无组间差异(P>0.05)。3.在血糖与葡萄糖耐量方面,与NC组相比,MC组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以及葡萄糖AUC均显着升高(P<0.05)。0-2周时,各干预组ZDF大鼠空腹血糖无显着差异(P>0.05),自第4周开始,JTXZ-LD组空腹血糖显着降低(P<0.05)。对于餐后2小时血糖,MET组、JTXZ-LD组、JTXZ-HD组在第8周时显着降低(P<0.05,P<0.05,P<0.01),0-6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JTXZ-LD、JTXZ-HD组在第8周时可显着降低葡萄糖AUC(P<0.05,0.01)。4.在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仅MET组较MC组显着降低(P<0.05)。JTXZ-LD、JTXZ-HD组与MC组无显着差异(P>0.05)。5.在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方面,与NC组相比,MC组空腹胰岛、空腹C肽显着升高(P<0.05),各干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在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方面,MC组HOMA-IR显着升高,仅JTXZ-LD组干预后HOMA-IR显着降低(P<0.05)。HOMA-β仅NC组较高,MC、MET、JTXZ-LD、JTXZ-HD 组间无差异(P>0.05)。7.在血脂方面,MC组血清TC、TG、LDL-C、HDL-C均显着高于NC组(P<0.05)。二甲双胍干预可显着降低血清TG、LDL-C水平(P<0.05)。二甲双胍、降糖消脂低剂量、降糖消脂高剂量干预均不能显着改善TC、HDL-C水平(P>0.05)。8.肝肾功能方面,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疾病早期JTXZ-LD、JTXZ-HD预防T2DM效果与MET相同,疾病后期阶段,中药的预防效果劣于二甲双胍;MET、JTXZ-LD、JTXZ-HD均未对ZDF大鼠体重有显着干预作用,但在降低空腹与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方面具有较好效果,总的来说,JTXZ-LD效果更为显着,并具有降低HOMA-IR,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第二部分降糖消脂方调控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预防ZDF大鼠2型糖尿病的机制探讨目的:观察降糖消脂方对ZDF大鼠的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降糖消脂方预防ZDF大鼠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结束后,收集ZDF大鼠回肠末端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鉴定肠内容物中微生物种类及胆汁酸组成,基于门和属水平对差异物种与差异代谢物进行关联分析,找到影响糖脂代谢的关键菌株与胆汁酸类型。采用Elisa检测回肠组织、血清神经酰胺水平,qPCR检测内源性胆汁酸受体FXR以及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基因GRP78、CHOP、Bcl-2、Bax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β细胞内质网结构,并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观察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肠道菌群分析在α多样性方面,除NC组物种丰度度较高外,其余四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着降低,且干预组与M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β多样性方面,NC组与MC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MET组、JTXZ-LD组、JTXZ-HD组样本散点相对聚集,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总体相似性较高,经过药物干预后MET组、JTXZ-LD组呈现向NC组方向偏移趋势。在微生物组成差异方面,门水平上,与NC组大鼠相比,MC组大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升高,JTXZ-LD、JTXZ-HD干预8周后均能有效增加厚壁菌门,减少拟杆菌门(P<0.05),其中,JTXZ-LD组效果更为显着(P<0.001)。MET降低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1),但对于厚壁菌门调节作用不明显(P>0.05)。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Epsilonbacteraeo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丰度组间相似,并未显示组间差异(P>0.05)。属水平上,Prevotella9、[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group、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Anaerostipes、Collinsella、RuminococcaceaeUCG-014 在 NC组与MC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JTXZ-LD、JTXZ-HD处理后显着降低了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9)相对丰度(P<0.01,P<0.05),丁酸弧菌(Anaerostipes)仅在 JTXZ-LD 干预后显着升高(P<0.05),MET 组、JTXZ-HD组均未表现出很好的治疗作用。2.胆汁酸谱分析鹅去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猪去氧胆酸(HDCA)为NC组与MC组之间有显着差异的胆汁酸(P<0.05),MET、JTXZ-LD、JTXZ-HD均可以显着降低CDCA水平(P<0.05),但对于DCA、HDCA无显着作用(P>0.05)。3.肠道菌群与胆汁酸关联分析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两个菌门显示出与CDCA高度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CDCA呈负相关,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CDCA呈正相关。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9)与ALCA、CDCA显着相关(P<0.05,P<0.01),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与 UCA 显着相关(P<0.05),Lachnospiraceae NK4A136group 与 HDCA 显着相关(P<0.01),Allobaculum 与猪胆酸(HCA)显着相关(P<0.05),Subdoligranulum与HCA、甘氨脱氧胆酸(GDCA)显着相关(P<0.01,P<0.05),且均为正相关关系。4.回肠、血清神经酰胺与NC组大鼠相比,MC组大鼠回肠神经酰胺水平显着增加(P<0.05),降糖消脂方可以显着降低回肠内神经酰胺水平(P<0.05),二甲双胍也可使回肠神经酰胺平均水平有所降低,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神经酰胺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5.回肠 FXR 及胰腺 GRP78、CHOP、Bcl-2、Bax mRNA 表达回肠FXR mRNA表达水平上,MC组较NC组显着增加(P<0.05),同时,MET组、JTXZ-LD组、JTXZ-HD组FXR表达显着减少(P<0.05)。在胰腺GRP78的表达水平上,MC组大鼠明显升高(P<0.05),MET、JTXZ-LD组干预后GRP78的表达被显着抑制(P<0.05);CHOP则未在组间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上,JTXZ-LD可以促使Bcl-2表达上调,同时下调Bax(P<0.05),JTXZ-HD组则未表现出类似的作用(P>0.05),MET干预的大鼠中,Bax显着下调(P<0.05),对于Bcl-2的上调趋势不显着(P>0.05)。6.β细胞内质网结构电镜观察NC组为正常内质网结构,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内质网无扩张,呈正常的细长线形,少量凋亡小体。MC组具有典型内质网应激特征,表现为核仁皱缩,内质网扩张呈泡状,大量凋亡小体形成。MET组、JTXZ-LD组核仁饱满,内质网结构基本正常,可见丰富的线粒体,少量凋亡小体。JTXZ-HD组核仁轻微萎缩,内质网结构呈轻微肿胀,也可见凋亡小体形成。7.胰腺免疫荧光NC组大鼠胰岛形态规则,细胞排列有序,胰岛素抗体荧光染色饱满,而MC组胰岛结构紊乱,胰岛α和β细胞均明显就减少,β细胞脱颗粒现象显着,而MET组、JTXZ-LD组与MC组相比有所好转,JTXZ-HD组与MC组相比无显着改善。结论:降糖消脂方可改善慢性高血糖状态下的肠道微生物紊乱,改善胆汁酸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健康关系。特别是JTXZ-LD干预效果较好,这与疗效指标的结果相一致。降糖消脂方能够较好地预防ZDF大鼠T2DM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糖消脂方可显着抑制拟杆菌门(Bachteroidstes)中机会致病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9),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有益菌丁酸弧菌(Anaerostipes)相对丰度,减少CDCA合成,从而抑制肠道上皮FXR的激活,减轻了神经酰胺引发的内质网应激,从而较好的保护胰腺β细胞。

王逗逗[9](2020)在《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通过对中医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治疗糖尿病相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古今医家运用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和特点。同时,通过《医方类聚》与《中华医典》对比研究,揭示《医方类聚》作为大型方剂学类书的临床价值。2.通过对现代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揭示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T2D M)常用清热药种类与配伍规律,常用剂量及针对不同热证证候的常用方药,以期为临床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提供思路与借鉴。3.基于肠道菌群理论,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与技术,从生物分类学“属”水平探寻清热药降糖功效的微生物学靶点,以期揭示典型清热药黄连降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部分,古代文献研究,针对《医方类聚·消渴门》全篇及《中华医典》治疗消渴相关的方药进行整理。首先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方剂剂型及高频药物进行统计,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对含清热药的方剂进行筛选,统计其中的全部清热药。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古人应用清热药治疗消渴相关的配伍规律。现代文献研究,采用特定检索式,检索出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与中医药治疗T2DM相关的文献,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采用频次分析方法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方剂的剂型及高频药物进行统计,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对含清热药的方剂进行筛选,统计其中的全部清热药。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现代医家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的配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治疗T2DM常用清热药的常用剂量。2.临床研究部分,收集396份赵进喜教授诊治T2DM有效医案。首先对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的表述进行标准化,对处方药物的名称进行规范化,并建立医案方剂数据库。继之对患者一般情况、处方中单味药物、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ersion 2.5),以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分析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法,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挖掘赵进喜教授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的组方配伍规律。并针对不同热证常用清热药的用药特色及用药剂量进行统计分析。3.实验研究部分,采用18只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模型小鼠(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组、二甲双胍组,采用6只同窝非糖尿病小鼠(db/m小鼠)为正常组。其中黄连组与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黄连浸膏水溶液及二甲双胍水溶液,模型组与正常组给予纯净水,干预时间为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血糖与体重的变化。于第8周处死前采集粪便样品,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以silval32/16sb acteria为物种分类数据库,对样品菌落的16S rD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与聚类,深入分析肠道菌群在生物分类学“属”水平上的组成结构、丰度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相关的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胃经为主。剂型以汤剂、丸剂、散剂为主。常用清热药为天花粉、麦冬、黄连、知母、生地黄、甘草、石膏、黄芩、地骨皮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黄芩、麦冬,地骨皮、麦冬,知母、黄连、麦冬,麦冬、黄芪、人参等。核心药物组合为天花粉、黄连、麦冬、人参。基于聚类分析共得到6组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葛根、升麻、茯神、赤茯苓、生姜、竹叶、炙甘草,黄连、天花粉、王瓜根、牡蛎、苦参、鸡内金、铅丹等。现代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医家治疗T2DM的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为主。剂型以汤剂、胶囊剂为主。常用清热药为生地黄、黄连、天花粉、麦冬、玄参、知母、甘草、赤芍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生地黄、黄芪,丹参、黄芪,生地黄、丹参、黄芪等。核心药物组合为天花粉、黄连、麦冬、生地黄、黄芪、山药、葛根、丹参。基于聚类分析得到5组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栀子、黄芩、黄芪、玄参、丹参,玄参、白术、茯苓、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等。2.现代临床医案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396份医案,含396首处方。症状统计由多到少依次为乏力、口干、不寐、口苦、腰酸等。证候以郁热证、阴虚证、气虚证最多,血瘀证、郁热证次之,热证及其密切相关证候(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痰热证、湿热证、肝阳证、热毒证)占总证候的50.66%。用药方面,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常用清热药为黄芩、黄连、地骨皮、甘草、夏枯草、赤芍、生地黄、牛蒡子、知母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葛根、丹参,地骨皮、荔枝核,地骨皮、丹参、仙鹤草、荔枝核,葛根、丹参、柴胡、黄芩,陈皮、黄芩、半夏等。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丹参、柴胡、黄芩、白芍、黄连、地骨皮、鬼箭羽、荔枝核、仙鹤草。基于复杂熵聚类分析得到潜在核心药物组合8组,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白芍、赤芍、甘草,地骨皮、仙鹤草、荔枝核、蚕沙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获得4首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麦冬、莲子心、莲子、五味子、太子参,白芍、赤芍、甘草、三七、茺蔚子、密蒙花等。通过对热证及其密切相关证候用药统计,得到各证候常用清热药,如郁热证常用黄芩、夏枯草、赤芍;阴虚证常用地骨皮、生地黄、知母、玄参;热毒证常用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黄连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黄连组)血糖指标显着下降,与给予纯净水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模型组)及给予二甲双胍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二甲双胍组)相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3)。各组小鼠体重均较实验前增加,模型组、黄连组、二甲双胍组,三组小鼠体重与作为正常组的非糖尿病小鼠相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值均=0.000),三组小鼠组间数据则均无显着差异(P值均>0.05)。基于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较,黄连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降低,在生物分类学“门”水平上,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Cyanobacteria、Verrucomicrobia 丰度增加,而 Fir micutes、Actinobacteria、Patescibacteria、Epsilonbacteraeota、Tenericutes、Deferribacter es丰度降低,提高了 Bacteroidetes/Firmicutes比值;在生物分类学“属”水平上,表现为 Akkermanisia 丰度增加,Alistipes、Blautia、Roseburia、Helicobacter、Papillibacte r、Ruminococcaceae丰度降低。肠道菌群对血糖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kkermansia与血糖呈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6;Q=0.00866)。结论1.文献研究显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多以清热药为主,常配伍补气药与补阴药。常用清热药为天花粉、黄连、知母等。与古代医家相较,现代医家治疗T2DM重视应用清热药的同时,常配伍活血化瘀药,常用清热药为生地黄、黄连、天花粉等。2.现代临床案例分析显示,T2DM常见热证为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赵进喜教授治疗T2DM常用清热药为黄芩、黄连、地骨皮、夏枯草等。常配合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燥湿化痰等药物与清热药联用。3.实验研究显示,清热药的代表药黄连的降糖机制可能与其增加Akkermansia菌属丰度,降低 Alisipes、Blautia、Helicobacter、Papillibacter、Roseburia、Ruminococcac eae菌属丰度,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降低物种多样性有关。鉴于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清热药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4.传统医学在泰国的研究水平相对薄弱,进一步将中医药防治T2DM相关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泰国,将有利于提高泰国中医诊治T2DM的临床水平。

张玉福,谈晓琴,张慧,孙斌[10](2018)在《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功能的减退,其中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贯穿于糖尿病病程的始终,而中医脾脏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理论及临床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现综述如下。

二、论脾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脾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指标观察
        2.4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统计结果
        3.2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对比
        3.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对比
    4.安全性评价
    5.讨论与结论
        5.1 实验药物的选择
        5.2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5.3 现代医学对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5.4 现代医学研究背景下的中医治疗新论
        5.5 老年2型糖尿病的特点
        5.6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药物
        1.5 动物饲料
    2.实验方法
        2.1 喂养与造膜
        2.2 分组与给药
        2.3 麻醉与取血
        2.4 离心与分装
        2.5 监测指标
        2.6 全自动生化操作步骤
        2.7 血清FINS含量的ELISA法检测步骤
        2.8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3.2 各组大鼠体重比较
        3.3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FBG的影响
        3.4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TG的影响
        3.5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TC的影响
        3.6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FINS的影响
        3.7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ISI的影响
    4.讨论
        4.1 T2DM大鼠的造模方法探讨
        4.2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体重的影响
        4.3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FBG的影响
        4.4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TG、TC的影响
        4.5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FINS的影响
        4.6 翻白草黄酮对T2DM大鼠ISI的影响
    5.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2)加味清肺泻肝汤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综述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品与饲料
        2.1.3 实验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大鼠动物模型制备
        2.2.2 标本收集
        2.2.3 一般状态况观察
        2.2.4 胰岛素指数测定
        2.2.5 白细胞介素-1β的测定
        2.2.6 生化指标检测
        2.2.7 Western blot法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加味清肺泻肝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炎症因子IL-1β的影响
    3.2 加味清肺泻肝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胰岛素指数(INS)的影响
    3.3 加味清肺泻肝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
    3.4 加味清肺泻肝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
    3.5 加味清肺泻肝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胆固醇(TC)的影响
    3.6 加味清肺泻肝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的影响
    3.7 加味清肺泻肝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P65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8 加味清肺泻肝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样本量估算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T2DM患者的基本情况
    2 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一般资料比较
        3.1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性别比较
        3.2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年龄比较
        3.3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病程比较
        3.4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BMI比较
        3.5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血压比较
    4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糖代谢指标比较
        4.1 5 个证型间FPG、2h PG、Hb A1c、FC比较
        4.2 5 个中医证型间 HOMA-IR、HOMA-β比较
    5 T2DM患者中医证型间脂代谢指标比较
    6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分析
        6.1 T2DM患者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6.2 两组间糖代谢指标比较
        6.3 两组间脂代谢指标比较
        6.4 两组间中医证型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T2DM患者基本情况
    2 T2DM患者中医证型的认识
        2.1 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2.2 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相关分析
        2.3 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BMI相关分析
    3 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代谢指标相关分析
    4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
    5 T2DM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6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电针通过抑制IKK/NF-κB通路改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胰岛素抵抗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胰岛素抵抗的认识历程
        二、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学概要
    第二节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一、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发病机制研究
        二、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第三节 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
        一、自发性模型
        二、评价方法
    第四节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理法研究
        一、中医气血观下的胰岛素抵抗
        二、中医阴阳观下的胰岛素抵抗
        三、五行脾土与胰岛素抵抗
        四、从命门学说探讨糖尿病并发症
        五、从“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探讨针刺逆转脾瘅传变
        六、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电针对ZDF (fa/fa)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INS、C-P、HOMA-IR指数、炎症指标以及血脂四项的影响
        一、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第二节 电针对ZDF (fa/fa)大鼠肝、肾及胰岛形态学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电针对ZDF大鼠肝脏、肾脏以及胰岛IKK β-I κ B α/NF-κ B p65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观察ZDF大鼠肝脏、胰腺的IKK β与IRS-1的蛋白部位及相互关系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五节 电针对ZDF (fa/fa)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石蜡切片荧光tunel实验方法
        三、TUNEL法检测ZDF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玉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三 中医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玉液汤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消渴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消渴病病名渊源
        1.2 消渴病发病病因
        1.3 消渴病发病病机
        1.4 消渴病病位
        1.5 消渴病辨证论治
    2.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
        2.1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探讨
        2.2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3.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病例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病例入选标准
        4.1 病例入组标准
        4.2 病例排除标准
        4.3 病例剔除标准
        4.4 病例脱落标准
        5 质量控制
    二研究方案
        1 研究方法
        2 治疗方案
        2.1 基础治疗
        2.2 给药方案
        2.3 数据观测
        2.4 疗效判定
        2.5 脱落病例
        2.6 安全监测
    三研究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1.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分析
        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分析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总疗效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FPG及2hPG)情况比较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比较
        2.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lc情况比较
讨论
    1.选题依据
    2.导师学术思想
        2.1 “脾胃气虚,中焦郁满”为基本病因
        2.2 选方治疗
    3.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3.1 从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上对比
        3.2 从血糖水平上对比
        3.3 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对比
        3.4 从安全性上分析
    4.心得体会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从胃排空功能探讨玉女煎及魔芋食品调节大鼠血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词略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经典方剂玉女煎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 中医理论对T2DM的认识
        2. 玉女煎出处及后世评价
        2.1 玉女煎的出处
        2.2 玉女煎的主治病症及组方特点
        2.3 后世医家评价及应用
        3. 玉女煎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3.1 单方治疗,灵活加减,药专力宏
        3.2 合方治疗,针对性强,治疗广泛
        4. 玉女煎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机制研究
        4.1 方剂研究
        4.1.1 抑制胰岛细胞自噬
        4.1.2 改善胃肠紊乱,提高胃动力
        4.2 单药研究
        4.2.1 知母
        4.2.2 熟地
        4.2.3 麦冬
        4.2.4 牛膝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魔芋膳食纤维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1. 有效成分
        2. 临床研究
        3. 机制研究
        3.1 减少碳水化合物吸收
        3.2 抑制炎症反应
        3.3 抗氧化应激反应
        3.4 改善肠道益生元活性
        3.5 抑制肠道吸收
        3.6 抑制糖异生
        3.7 提高免疫功能
        4. 不良反应与有效剂量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魔芋复合膳食纤维食品及玉女煎对正常大鼠胃动力及体重控制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2.1 实验试剂及耗材
        1.2.2 实验药物备置
        1.2.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2.2 观测指标
        2.1.1 记录大鼠生理指标
        2.2.2 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检测胃排空残留率和排空率
        2.2.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胃Ghrelin、Gastrin含量测定
        2.2.4 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Gastrin含量测定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魔芋复合膳食纤维食品及玉女煎对各组大鼠食量和体重的影响
        4.2 魔芋复合膳食纤维食品及玉女煎对各组大鼠核素胃排空及半排时间的影响
        4.2.1 胃半排时间与核素胃排空率
        4.2.2 胃排空——时间曲线图
        4.3 各组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及Gastrin表达比较
        5. 讨论
    实验二 魔芋复合膳食纤维食品及玉女煎对大鼠血糖及胰岛β细胞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2.1 实验试剂及耗材
        1.2.2 实验仪器
        1.2.3 实验药物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T2DM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大鼠分组及给药
        2.3 样本制备
        2.4. 观测指标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各组大鼠一般状态及体重的影响
        4.2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
        4.3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各组大鼠胰腺形态的影响(HE染色法)
        4.4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各组大鼠胰岛素β细胞表达与形态的影响
        4.5 磨芋膳食纤维视频和玉女煎对各组小鼠胰岛素分泌及H0MA—IR、H0MA—ISI指数的影响
        5. 讨论
        5.1 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STZ注射T2DM模型的构建
        5.2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大鼠模型一般状况,糖代谢的影响
        5.3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T2DM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
        5.4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T2DM大鼠β细胞和胰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实验三 玉女煎及魔芋复合膳食纤维食品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检测胃排空残留率和排空率
        2.2 大鼠胃窦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
        2.3 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CajaL间质细胞表达
        2.4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胃Ghrelin含量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胃GHSR mRNA的表达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4.1.1 胃半排时间与核素胃排空率
        4.1.2 胃排空——时间曲线图
        4.2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窦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
        4.3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窦Cajal细胞的影响
        4.4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Ghrelin激素的影响
        4.5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和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Ghrelin激素的影响
        5. 讨论
        5.1 糖尿病与胃排空功能的相互影响
        5.2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与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5.3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与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窦病理改变的影响
        5.4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与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5.5 魔芋膳食纤维食品与玉女煎对糖尿病大鼠Ghrelin和GHRS mRNA的影响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个人简历
附录2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附件

(8)基于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组学探索降糖消脂方对ZDF大鼠2型糖尿病的预防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肠道菌群概述
        1.1 肠道菌群的构成与建立
        1.2 肠道菌群的生物学功能
        2. 肠道菌群变化与T2DM
        2.1 糖尿病发生前即存在肠道微环境改变
        2.2 肠道微生物对T2DM的作用
        2.3 T2DM肠道菌群的变化
        3. 肠道菌群紊乱引发T2DM的可能机制
        3.1 胆汁酸代谢
        3.2 短链脂肪酸
        3.3 代谢性内毒素血症
        3.4 氧化三甲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从“脾胃学说”论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1. “脾胃学说”与肠道菌群的理论渊源
        2. 基于“脾胃学说”认识肠道菌群
        2.1 胃气通降
        2.2 运化精微
        2.3 气化布精
        2.4 防御外邪
        2.5 调和阴阳
        3. 基于“脾胃学说”认识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3.1 生理观
        3.2 病理观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降糖消脂方干预ZDF大鼠糖脂代谢的疗效评价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药物
        1.4 主要试剂
        1.5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建立
        2.2 分组及给药方法
        2.3 血液标本采集
        2.4 指标检测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2型糖尿病发病率
        3.2 体重
        3.3 空腹血糖
        3.4 餐后2小时血糖
        3.5 葡萄糖耐量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3.6 糖化血红蛋白
        3.7 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清C肽水平
        3.8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
        3.9 血脂
        3.10 肝肾功能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降糖消脂方调控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预防ZDF大鼠2型糖尿病的机制探讨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和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分析软件
        2. 方法
        2.1 模型构建、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2.2 肠内容物收集
        2.3 标本留取
        2.4 肠道微生物分析
        2.5 胆汁酸谱分析
        2.6 Elisa检测回肠、血清神经酰胺
        2.7 qPCR检测FXR、CHOP、GRP78、Bcl-2、BaxmRNA表达
        2.8 透射电镜观察β细胞内质网
        2.9 免疫荧光观察胰腺细胞
        3. 结果
        3.1 肠道菌群分析
        3.2 胆汁酸谱分析
        3.3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关联分析
        3.4 Elisa检测回肠、血清神经酰胺
        3.5 qPCR检测FXR、CHOP、GRP78、Bcl-2、BaxmRNA表达
        3.6 透射电镜观察β细胞内质网结构
        3.7 免疫荧光观察胰腺细胞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9)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古今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消渴相关文献综述
        2 现代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糖尿病的文献综述
        3 泰国传统医学治疗糖尿病的现状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及常用清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
        2 糖尿病与体内肠道菌群的变化
        3 肠道菌群诱发糖尿病的机制
        4 治疗糖尿病常用清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6 泰国传统草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文献研究: 基于古今文献数据挖掘的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医籍应用清热药治疗消渴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医家应用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临床研究 赵进喜教授应用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研究 基于肠道菌群的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机制研究
    对象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虚标实证候诊断标准》(泰语版)
附录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虚标实证候诊断标准》(汉语版)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胰岛素抵抗
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
3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理论基础
4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基础
5结语

四、论脾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 史进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加味清肺泻肝汤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D]. 金笑呈. 延边大学, 2021(02)
  • [3]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D]. 王钰雯.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电针通过抑制IKK/NF-κB通路改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 张立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姜立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观察[D]. 曹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从胃排空功能探讨玉女煎及魔芋食品调节大鼠血糖的实验研究[D]. 董广通.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8]基于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组学探索降糖消脂方对ZDF大鼠2型糖尿病的预防机制[D]. 张颢龄.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9]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D]. 王逗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 张玉福,谈晓琴,张慧,孙斌. 中医临床研究, 2018(20)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脾脏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