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影响分析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影响分析

一、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符颖[1](2021)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结构化教育课程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

荆璇[2](2021)在《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需求,明确IKAP护理干预方案,探讨该护理干预方案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影响,以此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行为,帮助患者更好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通过现状调查法掌握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现状及健康指导需求信息;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IKAP模式的COPD患者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1.现况调查调查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便抽样山西省三甲综合教学医院的COPD住院患者18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自我管理需求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方案构建以IKAP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结合前期现况调查、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初稿,经7名专家三轮咨询和预实验形成IKAP护理干预方案终稿。3.实证研究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7月-10月在山西省两所三甲综合教学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35)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n=35)在其基础上实施IKAP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mMRC评分、CAT评分、SGRQ评分以及疾病恶化和非计划再入院情况。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1)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143.52±8.47,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COPD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71.27±9.13,处于低水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人均收入、病情分级、自我效能是其影响因素,能解释自我管理能力分值总变异的74.2%。2.方案构建结果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个人信息掌握(I)4个条目、疾病相关知识干预(K)17个条目、疾病管理信念干预(A)5个条目、健康相关行为干预(P)10个条目共计4个模块36个条目的干预内容、干预形式、干预时间、干预地点、干预人员、干预效果等。3.实证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脱落情况:干预组选取对象36例,1例脱落,因拒绝随访退出研究;对照组选取对象36例,1例脱落,因病死亡退出研究。(2)干预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m MRC评分、CAT评分、SGRQ评分、疾病恶化情况进行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m MRC评分和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疾病恶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恶化率和非计划再入院率,为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COPD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陈思思[3](2021)在《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构建》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循证研究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为提升临床护士适应性领导力、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适应性问题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对循证所获取的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相关文献进行严格评价和证据提取、汇总及分级,初步拟定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基本框架。2.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浙江省8家三甲综合医院和湖州师范学院共15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和护理教师进行函询,并分析其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确立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研究结果:1.最终纳入31篇文献,包括17篇系统评价及综述、3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篇类实验研究、4篇分析性横断面研究和5篇质性研究;初步构建的基本框架涵盖了适应性领导力和适应性领导力提升对策两方面内容。2.两轮函询问卷统计结果如下: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均为0.825;专家对条目重要性的均数赋值及满分比分别均为4.13~5.00和0.40~1.00,专家对条目可操作性的均数赋值及满分比分别均为4.20~5.00和0.40~1.00;条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均为0.00~0.24,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151和0.283(P<0.01);最终构建的框架有2个维度,其均包含4个二级条目,分别包含19个三级条目和13个三级条目。研究结论:基于循证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的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对临床护士适应性领导力的提升和患者适应性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董婷婷[4](2021)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将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应用于首次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中,探究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以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以延长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使用时间,为今后医院形成统一的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甲医院行首次PICC置管并选择在本院进行导管维护的134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抛硬币的方法将血液一、二两个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各选择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干预时长均达4周。研究者在干预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量表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以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否有显着差异。使用SPSS20.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资料实行双人录入和统计分析。干预前,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展开统计和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其自我护理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的组内前后变化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的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干预后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的方法。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本研究最终有132例研究对象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其中干预组纳入67例,对照组纳入67例,对照组因外出度假失访2例后纳入65例。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对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PICC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时的统计效果分析: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时的统计效果分析:干预前后,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自我护理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血液肿瘤患者在自我护理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对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PICC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时的统计效果分析:干预后,干预组血液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PICC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时的统计效果分析: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液肿瘤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并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方案,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并发症25例,发生率38%,干预组血液肿瘤患者在PICC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及导管脱出发生率上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静脉炎、皮肤过敏、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以及血栓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肿瘤患者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丰富我国有关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郝振华[5](2020)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拟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为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评估工具和参照标准。方法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基础上,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为框架,形成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级条目。运用Delphi法对山东、北京、辽宁、四川等5个省份的28名糖尿病专家进行2轮函询,请专家对指标内容进行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计算专家权威系数、积极系数、协调系数,基于此来全方位的分析专家的权威性、积极性、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性;计算克朗巴赫系数、验证性因子,基于此来全方位的检验指标评价体系的结构信效度;采用“熵值法”计算各级指标的信息熵,根据各级指标相对变化程度对评价体系的整体影响来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根据入选标准共有28位专家完成本研究的两轮函询,积极系数依次是93.33%和100%;权威系数是0.791和0.907,均>0.7。2.第一轮函询结果的87项指标中,重要性赋值均数在1.807~4.807之间,满分比为0.14~0.79,标准差为0.401~1.230;第二轮咨询结果的89项指标中,重要性赋值均数在3.57~4.96之间,满分比为0.17~0.87,标准差为0.196~0.852,由此可知,函询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较高。3.第一轮咨询结果显示:变异系数<0.3的指标有72项,占比82.76%;第二轮结果变异系数<0.3的指标共87项,占比97.75%;两轮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88、0.253,卡方检验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4.指标体系信度分析结果显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Cronbach′a系数分别为0.825、0.878、0.955,说明问卷信度较好。5.验证性因子结果显示:拟合优度卡方检验、近似误差均方根、常规拟合指数、递增拟合指数、相对拟合指数、比较拟合指数、均方根差、拟合优度指数、调整拟合优度指数值依次为1.097、0.062、0.639、0.952、0.931、0.943、0.023、0.726、0.603,说明评价体系中一二级指标模型的拟合度良好。6.熵值法分析结果显示:一级指标的权重值依次为:结构质量(0.155)、过程质量(0.672)、结果质量(0.173)。二级指标权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患者糖尿病前期认知”、“护士知识和技术”、“患者相关健康行为改变”。三级指标中权重的前三位依次为“有效控制体重”、“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否达标”、“健康教育人员职称”。7.指标的删减及修改。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应用界值法,删除“护士性别”、“护士身体素质”、“护士心理素质”、“护士对健康教育计划的知晓率”、“教育中心用品消毒灭菌合格率”、“随访时间”等二级指标6项,修改“体重管理”、“患者相关健康行为改变”等二级指标2项;增加“设定体重控制目标:超重/肥胖: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患者“能有效控制体重”、“能了解体重、血压等一般性监测指标知识”、“能有积极的态度”、“能掌握科学的疾病知识”、“能做好血糖的自我检测和记录”、“能遵医嘱定期检查”等三级指标7项。8.最终构建出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包括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62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涵盖内容科学、全面;咨询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程度较高,对糖尿病熟悉并能够在该领域内提出较为合理、全面的意见和建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结合运用德尔菲法与熵值法,使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考评信度及效度显示,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集中,结果可信度高,可为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李瑶瑶[6](2020)在《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理论的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整合模型的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探讨该方案对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模型为框架,在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指南,运用Delphi法对15名神经内科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5月至9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和四病区住院的70例首发中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病区入组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四病区入组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并在出院后接受两次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模型的干预方案,包括住院期间3次健康教育和出院后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采用中风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日常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及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整合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1.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8.24%和100%;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和0.87;两轮函询专家的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314和0.334(P<0.05)。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2.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理论的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的效果评价:(1)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分别为(189.39±6.30)分、(221.36±3.27)分,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分别为(141.59±7.91)分、(154.65±5.54)分,干预组自我管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患者卒中处理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除卒中处理维度,干预组脑卒中防治知识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总分分别为(64.09±8.24)分、(90.00±6.00)分,对照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总分分别为(57.65±6.88)分、(70.00±5.90)分,干预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4)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92.03±5.64)分、(227.21±3.77)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62.50±4.53)分、(195.74±4.63)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模型的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专家积极性及权威性较高,函询专家对干预方案的评价一致性较高,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该干预方案有利于改善中年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加强中年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年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强其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信心。

岳文娇[7](2020)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治疗性沟通系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以期使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知识,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为临床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干预方案。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初次被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为避免干预措施在组间相互干扰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运用以治疗性沟通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八周比较疾病不确定感得分、糖尿病知识得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之间的差异。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糖尿病知识得分、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疾病不确定感: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知识: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得分均较之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糖控制情况: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治疗性沟通系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2.以治疗性沟通系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提高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

王燕[8](2020)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儿童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易继发全身多脏器的急、慢性损害,加之患儿年龄较小,自理能力不佳,治疗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人数已达111万,每年新增128900例,我国发病率位居全球第四。实施连续、整体的个体化医疗护理服务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美国等西方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糖尿病儿童的医疗管理需求。个案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和制度建设有限,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尤少。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及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糖尿病专科临床实践特点,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和个案管理相结合,通过专家函询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并通过类实验研究验证其干预效果,以期为患儿及家庭提供优质、有针对性、可持续性的个性化医疗护理服务。目的:1.调查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现状,为构建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提供参考。2.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从而规范儿童T1DM临床护理实践。3.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在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方法:1.横断面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1省、市、自治区89所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及糖尿病护士进行便利抽样调查。2.专家函询法:基于文献研究、临床调研,结合糖尿病专科临床实践特点,拟定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初稿,选取我国6个地区19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筛选,并通过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分析专家函询结果的可信度。3.类实验性研究:便利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18年9月-2019年7月内分泌科收治的62例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3例)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照护,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凌晨血糖、空腹血糖、睡前血糖和生存质量。结果:1.共调查28所儿童专科医院、49所综合医院和12所妇幼保健院,其中23所医院已开展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服务,开展率为25.84%;参与调查的178名研究对象中仅有124名(69.66%)知晓个案管理照护服务;儿童专科医院及三级医院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服务的开展率优于非儿童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未开展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的前3大原因依次为相关医护人员对个案管理模式缺乏了解、未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医护人员缺乏。2.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和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87,Kendall’s W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级指标的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得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包括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成效评价指标(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3.干预6月后,试验组患儿自评及家长代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除生理功能外(P>0.05),其他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凌晨、空腹和睡前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国内医院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开展率低,有必要发挥儿童专科医院和三级医院的优势,建立规范统一的工作流程及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儿童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规范、科学的服务。2.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具有较高可信度和科学性,可为儿童1型糖尿病的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3.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有助于控制患儿糖代谢指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张敏[9](2020)在《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符合排纳标准的86名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并接受以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三个时间点的得分。在干预前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三个时间点收集各时段患者的血压、BMI以及空腹血糖,收集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收集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相关生化指标。本研究数据由2位同学独立录入。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和标准差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重复测量等方法,以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差异比较,由于需要进行三次配对t检验,故检验水准应为p<0.05/3,即以p<0.017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干预结束时,共81例患者完成了住院期间的干预和出院随访。干预组脱落2例,共计41例,对照组脱落3例,共计40例。干预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自我管理行为以及各维度得分、自我效能得分、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社会支持水平得分、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得分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4周后,干预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97.27±5.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82.58±4.42)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03.46±7.5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72.65±5.96)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在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干预4周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47.83±3.70)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41.48±4.99)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52.19±3.9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41.50±5.0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在干预主效应、在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两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干预4周后与12周后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6.93±3.60)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29.08±3.04)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5.46±3.4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29.80±3.6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在干预主效应、在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两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的得分、干预12周后以及干预4周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40.54±3.70)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37.21±3.35)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41.98±3.60)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35.93±3.3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在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干预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7.63±5.14)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73.70±8.09)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4.71±5.4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74.50±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在干预主效应上,时间主效应上和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BMI水平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两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61±1.13)mmol/L低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8.50±2.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7.00±1.32)mmol/L,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79±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水平;(2)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和减少机体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敬泽慧[10](2020)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骨质疏松中的应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防治骨质疏松方面的水平,为社区和临床制定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为临床医师评估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风险及制定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1、首先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结构式访谈,从多方面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其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国际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编制初始问卷,并进行预试验,完善问卷效度及信度检测,完成修订,最终形成正式问卷。2、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选取220例在西宁市城西区西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模式,实验组在采取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的健康教育补充常规宣教,应用修订完成的正式问卷进行测试,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12个月后、18个月后收集相关资料,评价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1、编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影响因素问卷有5个维度,包括知识、态度、行为、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共36项。预实验结果显示,问卷总信度及各维度信度均良好。2、接受健康干预前,两组问卷知识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接受健康干预后,实验组知识维度的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实验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越明显。3、接受健康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态度维度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健康干预后,实验组的态度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面对疾病的态度,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更明显。4、健康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行为维度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干预12个月、18个月后,实验组的行为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更显着的改善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治疗依从性。5、接受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促成维度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12个月、18个月实验组的促成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充分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了促成因素水平。6、接受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强化维度得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干预18个月后,实验组的强化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了强化因素水平。7、血糖监测方面,接受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干预12个月和干预18个月后,实验组空腹血糖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接受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餐后2小时血糖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干预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实验组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实验组较对照组,能够更好的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结论:1、以格林模式为基础理论框架,所编制的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十分良好,可为临床和社区医师综合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提供评估工具。2、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显着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防治慢性并发症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坚定面对疾病的信念,提升主观能动性、自我管理的责任感和治疗依从性,优化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防治并发症,并有效提高其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水平。

二、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慢病防控面临严峻形势
        1.2 慢病患者自我管理亟待重视
        1.3 COP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特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COPD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2.2 国内COPD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2.3 国外IKAP模式应用现状
        2.4 国内IKAP模式应用现状
    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内容
    4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4.1 操作性定义
        4.2 理论依据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1 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调查方法
        2.4 统计方法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和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3.2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相关性分析
        3.3 COPD患者自我管理需求现状
        3.4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5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4.2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5 小结
第二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方案构建(基于IKAP模式)
    1 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组建课题小组
        2.2 文献研究法
        2.3 专家咨询法
        2.4 统计分析
        2.5 预实验
    3 结果
        3.1 干预方案初稿的构建
        3.2 专家咨询结果
        3.3 预实验方案调整
        3.4 干预方案终稿
    4 讨论
        4.1 基于IKAP模式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构建必要性
        4.2 基于IKAP模式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小结
第三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初步应用
    1 目的
    2 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3 干预方法
        2.4 研究工具
        2.5 资料收集
        2.6 统计学方法
        2.7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干预后两组资料比较
    4 讨论
        4.1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4.2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4.3 基于IKAP模式护理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降低疾病对患者影响
        4.4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5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减少疾病恶化、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事件
    5 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IKAP 模式在国内慢病管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基本框架
        1.3.2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
    1.4 技术路线图
2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基本框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检索策略
        2.2.2 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
        2.2.3 文献筛选
        2.2.4 文献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2.2.5 证据汇总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者的自身准备
        2.3.2 控制选择偏倚
        2.3.3 控制实施偏倚
    2.4 研究结果
        2.4.1 文献筛选结果
        2.4.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
        2.4.3 证据汇总结果及基本框架
3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3.2.2 函询专家的遴选
        3.2.3 函询过程
        3.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3.2.5 条目筛选
    3.3 质量控制
        3.3.1 编制函询问卷
        3.3.2 遴选专家
        3.3.3 发放与回收问卷
        3.3.4 整理资料
    3.4 研究结果
        3.4.1 专家的基本情况
        3.4.2 第1 轮函询结果
        3.4.3 第2 轮函询结果
        3.4.4 两轮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3.4.5 确立框架
4 讨论
    4.1 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必要性
    4.2 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科学性分析
    4.3 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可靠性分析
    4.4 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条目分析
        4.4.1 护士适应性领导力
        4.4.2 适应性领导力提升对策
5 总结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5.3.1 研究的局限性
        5.3.2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ICC自我管理干预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
    1.3 理论基础
        1.3.1 保护动机理论概念
        1.3.2 保护动机理论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相关定义
        1.5.1 血液肿瘤
        1.5.2 PICC
        1.5.3 保护动机理论
        1.5.4 自我管理
        1.5.5 自我护理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量的确定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工具
        2.3.2 干预方案
        2.3.3 观察指标
        2.3.4 资料收集
        2.3.5 统计学方法
        2.3.6 质量控制
        2.3.7 医学伦理原则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干预前两组患者比较
        3.2.1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3.2.2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
    3.3 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
        3.3.1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3.3.2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得分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健康教育对PICC肿瘤患者的影响
    4.2 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保护动机理论教育的效果
        4.2.1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自我管理教育注重激发患者的行为动机
        4.2.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血液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4.2.3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
        4.2.4 保护动机理论自我管理教育能降低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保护动机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目的及意义
    3 理论基础
    4 相关概念
    5 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伦理原则
结果
    1 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
    2 Delphi法结果
    3 指标的筛选结果
    4 指标权重设置结果
    5 评价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讨论
    1 糖尿病前期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2 糖尿病前期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3 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分析
    4 指标体系内容及指标权重的专业性分析
结论
    1 课题结论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3 研究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理论的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整合理论的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整合理论的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学原则考量
        3 研究方法
        4 资料收集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学方法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样本失访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4 干预后两组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评分比较
        5 干预后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6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讨论
        1 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整合理论的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 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整合理论的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的防治知识
        3 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整合理论的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4 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整合理论的干预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7)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糖尿病流行病学及危害
        1.2 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的不良影响
    2 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治疗性沟通系统研究进展
        3.1 概述
        3.2 治疗性沟通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4 理论依据及研究假设
    5 研究意义
    6 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4.2 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2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治疗性沟通系统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以家庭为中心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9)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糖尿病的概述
        1.2 糖尿病自我管理
        1.3 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假设
    5 理论及操作性定义
    6 理论依据
        6.1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概述
        6.2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6.3 理论框架
    7 研究路线图
研究设计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抽样方法
        2.2 排除与纳入标准
        2.3 样本量的估算
        2.4 分组方法
    3 制定干预方案
        3.1 成立课题小组
        3.2 制定健康教育手册
        3.3 构建干预方案
    4 干预措施
        4.1 对照组干预措施
        4.2 干预组干预措施
    5 研究工具和结局指标
        5.1 研究工具
        5.2 临床指标
        5.3 资料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人口社会学与疾病相关资料
        6.2 干预前各指标基线资料
        6.3 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7 质量控制
        7.1 设计阶段
        7.2 预实验
        7.3 实施阶段
        7.4 资料收集阶段
        7.5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阶段
    8 伦理学原则
结果
    1 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的基本情况
    2 两组研究对象基线比较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2.2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评价指标基线比较
    3 干预效果评价
        3.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得分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干预效果分析
讨论
    1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2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3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4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5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6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
    7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8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BMI的影响
结论与局限性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年2型糖尿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问卷的编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问卷信度测定(见表2)
        2.3 相关分析法(见表3)
        2.4 问卷结构效度分析(见表4)
    3 讨论
        3.1 编制2型糖尿病预防骨质疏松影响因素问卷的必要性
        3.2 编制的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的2型糖尿病预防骨质疏松影响因素问卷的科学性
        3.3 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相关影响因素问卷的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方法
        1.4 调查及评价方法
        1.5 伦理原则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健康干预前后知识维度得分比较
        2.3 健康干预前后态度维度得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行为维度得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促成维度得分比较
        2.6 两组患者强化维度得分比较
        2.7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知识水平
        3.2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显着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信心及态度
        3.3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使2型糖尿病患者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3.4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促成因素
        3.5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强化因素
        3.6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显着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4 结论
        4.1 基于格林模式的2型糖尿病预防骨质疏松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必要性和科学性
        4.2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5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各种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作者简介

四、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结构化教育课程方案的构建[D]. 符颖. 海南医学院, 2021
  • [2]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荆璇.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构建[D]. 陈思思.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D]. 董婷婷. 南昌大学, 2021(01)
  • [5]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 郝振华. 青岛大学, 2020(01)
  • [6]基于健康信念和计划行为理论的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预研究[D]. 李瑶瑶. 青岛大学, 2020(01)
  • [7]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D]. 岳文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王燕.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应用研究[D]. 敬泽慧. 青海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