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非特异性凝集素AB_4亚型一例

血清非特异性凝集素AB_4亚型一例

一、AB_4亚型伴血清中含有非特异凝集素1例(论文文献综述)

曹翠岩[1](2020)在《N-糖链/糖肽纯化与免疫球蛋白G Fc糖基化定量分析研究》文中认为蛋白质N-糖基化是糖链在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作用下与特定的天冬酰胺侧链共价结合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糖链一方面通过调节所连接蛋白质自身性质(如构象)发挥间接功能,另一方面可与受体蛋白结合发挥直接识别功能,包括细胞黏附、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等。目前,N-糖基化研究集中于糖链结构表征、功能研究以及疾病相关异常糖基化分析,而构建结构明确且种类丰富的糖链和糖肽标准品库分别是结构功能糖组学研究和异常糖基化准确定量分析的基础。本论文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亲水色谱固定相,发展了 N-糖链/糖肽二维色谱分离纯化方法,结合串联质谱分析,实现天然N-糖链/糖肽标准品的纯化制备与结构表征。在结构明确的糖链/糖肽标准品基础上,开展糖链的芯片制备与基于质谱的人血清和单抗药物中糖肽的准确定量分析研究。首先,发展了非衍生化天然中性N-糖链的二维色谱分离纯化方法,结合串联多级质谱分析,实现了鸡卵清蛋白中31个中性N-糖链(质量范围1.3-254.3 μg)的纯化制备与结构表征。其中,包括7对糖链异构体,5种未报道N-糖链结构。最终,通过拟糖脂技术,将纯化制备N-糖链固定至糖芯片上。平分型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的混合型糖链与小麦胚芽凝集素间具较高亲和力,表明纯化制备N-糖链在结构功能糖组学中应用潜力。其次,发展了人免疫球蛋白G(IgG)Fc-糖肽的二维亲水色谱分离纯化方法,结合串联质谱分析,实现了 1 1个IgG-1和9个IgG-2 Fc-糖肽的纯化制备与结构表征。并根据糖肽摩尔浓度与其去糖基化肽段摩尔浓度相等的原则,利用内标曲线法测定去糖基化肽段摩尔量,从而实现了微量糖肽含量的测定,质量范围为1.07-335.69 μg。基于纯化制备的IgG-1 Fc-糖肽标准品,发展了人血清中11个高丰度IgG-1 Fc-糖肽的绝对定量分析方法,实现了小样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1 1个高丰度IgG-1 Fc-糖肽的含量测定。与直接采用峰面积归一化的相对定量方法相比,引入糖肽校正标准品的方法克服了不同糖型糖肽质谱响应差异的影响,定量结果更准确。为了进一步丰富Fc-糖肽标准品库,发展了单抗特异性Fc-糖肽的二维亲水分离纯化方法,结合串联质谱,实现了 IgG1融合蛋白中15个Fc-糖肽的纯化制备与结构表征。基于26个Fc-糖肽校正标准品,系统比较了引入Fc-糖肽标准品前后不同质谱策略在曲妥珠单抗Fc-糖肽含量测定中的差异。并采用糖肽校正标准品的HILIC-MRM方法,实现了 6种IgG1型单抗药物每种糖型Fc-糖肽含量、糖基化水平以及糖基化位点覆盖率的准确测定。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该法在不同平台不同仪器间的转移。

邱丽[2](2017)在《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ABO亚型血清学特性及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滨海新区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掌握ABO亚型的血清学表现,并对ABO亚型等位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方法:使用ABO血型常规检测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BO血型初筛,发现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型;使用经典盐水试管法对正反定型不符标本进行ABO亚型鉴定;将血清学鉴定为ABO亚型的标本送往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显示存在错义突变者进行蛋白质功能分析并使用PyMOL建立糖基转移酶空间模型。结果:45880名无偿献血者中初筛检测出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经进一步鉴定有20例符合ABO亚型血清学特征,分别为A2(1)、AX(2)、Bx(3)、Bm(1)、B3(1)、A2B(2)、AXB(4)、ABx(3)、B(A)(2),cisAB(1)。20例标本经过测序分析发现10个ABO等位基因错义突变,分别为1009A>G、905 A>G、940A>G、503G>T、28G>A、588C>G、550G>A、700C>G、640A>G、803G>C,并造成10个氨基酸置换,分别为R337G、D302G、K314E、R168L、G10R、C196W、V184M、P234A、M214V、G268A,对应的10个亚型等位基因分别为A205、AX18、AX13、Bw22、B310、Bx04、Bx08、B(A)02、B(A)04、cisAB01。错义突变导致的氨基酸置换在进化中为保守氨基酸,通过空间模型分析显示氨基酸置换前后其侧链的空间构象发生较大改变。结论:(1)ABO亚型在血清学检测中常出现异常减少和(或)增加的抗原和(或)抗体,造成血型检测正反定型不符,需掌握ABO亚型血清学特性以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血型鉴定。(2)ABO等位基因由于发生错义突变而导致A或B糖基转移酶发生氨基酸置换,氨基酸置换后由于物理化学性质、带电性质和疏水性质以及氨基酸侧链间分子间作用力的改变而影响A或B糖基转移酶的催化活性和特异性,从而形成ABO亚型表型。

董晓庆[3](2015)在《抗菌肽对建鲤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抗菌肽是免疫增强剂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畜牧业上已经开始应用,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肽能够促进仔猪和家禽的生长,并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然而,抗菌肽在水产动物上的研究较少,缺乏对鱼类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系统研究,尤其抗菌肽对鱼类生长与免疫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建鲤鱼种为对象,从表观性状、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地阐述抗菌肽对建鲤鱼种的生长、肌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建鲤鱼种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放养在15个水族箱中。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试验期间饱饲投喂。分别在基础饲料中加入0、100、200、400和600 mg/kg抗菌肽,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分别对每组鱼进行体重与体长的测量。选取称重后的鱼进行尾静脉采血制备血清,取背部肌肉和肝脏组织备用。通过五个试验,研究了抗菌肽对建鲤鱼种生长性能、肌肉成分、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细胞因子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初步阐明抗菌肽对建鲤鱼种生长和免疫的调控途经,为抗菌肽在建鲤鱼种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基础饲料中添加100、200和4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对照(P<0.05),饲料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400mg/kg抗菌肽增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200和4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肠道蛋白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400和600 mg/kg抗菌肽肾脏体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末均重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显着的正相关(P<0.01)。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呈显着的正相关(P<0.01)。饲料系数与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显着的负相关(P<0.01)。蛋白酶活力与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显着的正相关(P<0.01)。2、基础饲料中添加4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肌肉中粗蛋白和钙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00、200和4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肌肉中磷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饲料中添加100、200和400 mg/kg抗菌肽可显着提高肌肉中脯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P<0.05)。添加600 mg/kg抗菌肽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饲料中添加100和200 mg/kg抗菌肽肌肉中EPA和DH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00 mg/kg抗菌肽DP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6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00、400和600 mg/kg抗菌肽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基础饲料中添加100 mg/kg抗菌肽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和600 mg/kg组(P<0.05)。添加100、200和400 mg/kg抗菌肽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之间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P<0.01)。饲料中添加6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饲料中添加1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添加100、200和4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血清溶菌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和600 mg/kg添加组(P<0.05)。饲料中添加1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血清IgM和IL-1β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各组(P<0.05),IL-1α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400和600 mg/kg添加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gM与IL-1α、IL-1β均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IL-1α、IL-1β和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呈显着正相关(P<0.05)。MHC与碱性磷酸酶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4、基础饲料中添加200和4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肝脏组织IGF-I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600 mg/kg添加组(P<0.05)。饲料中添加100和200 mg/kg抗菌肽建鲤鱼种肝脏组织IL-1β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特定生长率与IGF-ImRNA和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IgM和IL-1β在血清中的分泌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饲料系数与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IGF-ImRNA相对表达量与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IL-1β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中IgM的分泌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血清中IgM和IL-1β呈显着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抗菌肽能够提高建鲤鱼种的生长性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的含量;提高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含量,进而改善肌肉品质;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促进了建鲤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α、IL-1β和IgM的分泌,增强免疫功能;上调了建鲤鱼种肝脏组织IGF-I和IL-1β的相对表达量。本研究首次探讨了抗菌肽对鱼类免疫细胞因子分泌量和IGF-I基因、IL-1β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在抗菌肽的干预下,鱼类生长与免疫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了IGF-I基因与鱼类免疫密切相关,IL-1β基因与鱼类生长密切相关。为抗菌肽在鱼类养殖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也为抗菌肽对鱼类生长和免疫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李艳芝[4](2011)在《构树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通过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构树叶,研究其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为其在养禽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一将45周龄体况一致的健康海兰灰蛋鸡4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4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1.5%、2%的构树叶,定期采样测定各组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产蛋中期蛋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构树叶均可增加蛋重,以2%添加组效果最佳(P<0.05),各试验组对产蛋率均有一定的改善,而对采食量和料蛋比无显着性影响(P>0.05); 1.5%添加组的蛋黄颜色、蛋壳相对重、蛋壳厚度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在蛋形指数、蛋黄系数、蛋黄相对重、哈夫单位等指标上1.5%添加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试验组均能显着提高蛋清蛋白含量(P<0.01)和蛋黄蛋白含量(P<0.05);1.5%添加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改善(P<0.05);此外,1.5%、2%添加组均能显着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P<0.05)。提示日粮中添加1.5%-2%的构树叶即可显着提高产蛋中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试验二选取65周龄体况一致的健康海兰灰蛋鸡400只,其分组及饲养管理情况同试验一,定期采样测定各组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指数。结果表明,0.5%,1%,1.5%构树叶添加组均可极显着的增加产蛋后期蛋鸡的蛋重(P<0.01),而对采食量和料蛋比无显着性影响(P>0.05); 2%添加组蛋壳相对重比对照组有显着性提高(P<0.05),蛋壳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各试验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均较对照组有显着改善(P<0.05或P<0.01);1.5%,2%添加组的蛋黄相对重与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1%和1.5%添加组的蛋黄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有显着提高(P<0.05);而各试验组对蛋形指数、蛋黄系数、蛋清含水量、蛋黄含水量、脂肪含量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综合考虑,1.5%添加组的整体效果最佳。试验三将7日龄健康蛋公雏13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5只。2个试验组分别向基础日粮中添加1.5%,2%的构树叶,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各组分别于14、21、28、49日龄随机选取8只鸡心脏采血(采血后剖杀,用于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剩余鸡只分别于35、42、56、63日龄采血分离血清,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检测鸡ND和AI抗体效价。各组于21、49、63日龄剖杀鸡的过程中随机选取5只无菌取脾脏,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脾脏中IL- 2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雏鸡日粮中添加1.5%和2%的构树叶可以显着提高雏鸡ND、AIH5-4和AIH5-5的抗体水平(P<0.05或P<0.01),也能显着提高雏鸡免疫器官指数(P<0.05),其中以1.5%构树叶添加组效果明显;构树叶在整个试验期间均能显着促进雏鸡脾脏中IL-2 mRNA表达,可见构树叶能有效促进机体的Th1免疫反应。

刘春蓉[5](2011)在《人TSHβ新剪接变体生物学特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是调控甲状腺功能的关键蛋白,TSH由α亚基和p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组成,p亚基具有激素特异性。2009年Vincent等报道了第一个功能性TSHβ剪接变体,TSHβ新剪接变体在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中可能具有不同于天然型TSHβ的调控作用。由于该TSHβ剪接变体是新近才被发现的,所以目前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表达调控机制及与甲状腺相关疾病相关性等均不清楚。本研究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这个TSHβ新剪接变体进行逐步深入的探讨。方法1. TSHβ剪接变体在正常人外周血中的研究:对血清样品进行盐析、透析和浓缩预处理后采用免疫沉淀法鉴定人血清中是否存在TSHβ剪接变体蛋白;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检测人外周血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PBL)中TSHβ剪接变体表达情况;制作人PBL涂片,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的表达。2.人TSHα与TSHβ剪接变体体外结合验证实验:构建pSELECT-GFPzeo-TSHβ剪接变体和pcDN A3.1D/V5-His-TOPO-TSHα两个重组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入CHO细胞系,建立能稳定表达TSHβ剪接变体和TSHα的CHO细胞系,将上述两种CHO细胞系混合培养后,取培养上清,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人TSHα是否能与TSHβ剪接变体形成二聚体。3.不同病理生理条件对TSHβ剪接变体表达影响:定量PCR检测GD和HT患者PBL中TSHβ剪接变体的表达差异;分离培养人PBL,分别给予致炎因子LPS (10mg/L)、抗炎因子地塞米松(10-6,10-7and10-8M)、TRH (100nM)和T3(100nM)直接刺激,定量PCR技术检测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差异。4.人TSHβ新剪接变体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采用PET高效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人TSHβ剪接变体进行表达并利用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获得重组人TSHβ剪接变体蛋白。结果1.鉴定出人血清中存在TSHβ剪接变体蛋白,正常人PBL仅表达TSHβ剪接变体而不表达天然型TSHβ,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人PBL中有TSHβ剪接变体阳性表达细胞。2.成功构建pSELECT-GFPzeo-TSHβ剪接变体和pcDNA3.1D/V5-His-TOPO-TSHα两个重组表达载体;建立能稳定表达TSHβ剪接变体和TSHα的CHO细胞系;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人TSHα能与TSHβ剪接变体形成二聚体。3. TSHβ剪接变体在GD和HT患者PBL中的表达差异:与正常人相比,HT初发患者(未经任何药物治疗)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量上调123.33%(n=10,P<0.0001)、发病初期曾使用强的松治疗3个月但病程≥18个月的HT患者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量上调76.67%(n=5,P=0.023)而发病初期曾使用强的松治疗3个月,病程≤9个月的HT患者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量下调40%(n=8, P<0.0001)。GD初发患者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下调(P<0.0001)。人PBL中TSHp剪接变体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FT3水平负相关(r=-0.635, P<0.001)、KFT4水平负相关(r=-0.760, P<0.0001)、TSH水平正相关(r=0.975,P<0.0001)。4.单次给予致炎因子LPS刺激后,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变化趋势是先增高后下降最后恢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处理6h组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量增高(P=0.003), LPS处理12h组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量下降(P=0.008),LPS处理24h、48h组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24h、48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炎因子地塞米松抑制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5.TRH作用人PBL6h时,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量增高(P<0.0001),随后逐渐恢复正常表达水平。T3作用人PBL12h时,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量下降至最低(P=0.043),12h后逐渐恢复正常表达水平。6.成功构建PET-28a-TSHp剪接变体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免疫亲和纯化,最后获得了7.4mgTSH(3剪接变体蛋白,纯度大于90%。结论(1) TSHβ剪接变体既可以存在于外周血循环中,以远距分泌(telecrine)方式发挥生物学作用,也可以表达于免疫细胞,以旁分泌(paracrine)的方式发挥调节作用。(2)人TSHα能与TSHβ剪接变体形成二聚体,该研究结果对于证明它的稳定性和是否具有高度生物活性至关重要。(3) TSHβ剪接变体可能参与了HT患者的甲状腺病理损伤。机体在不同状态下,TSHβ剪接变体可能受HPT轴和/或免疫系统调控。(4)纯化获得的TSHβ剪接变体蛋白将为TSHβ剪接变体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周怡[6](2011)在《Fortilin和TAT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的表达及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对虾病害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给水产养殖造成了重大损失。深入开展对虾免疫机制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对虾疾病防治的有效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Fortilin蛋白,一种多功能蛋白,具有参与细胞周期,钙结合活性以及抗凋亡等多种活性。并且,对虾fortilin蛋白参与抗病毒反应,对虾注射重组fortilin后,进行WSSV感染,存活率达80-100%,但是,口服重组fortilin组对虾攻毒后存活率仅为10%。药物注射费时费力,显然不适用于大规模对虾养殖,那么如何提高口服效用,以方便的饲用方式应用于实际生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提高fortilin蛋白的转运效率入手,选用细胞穿膜肽引导,试图为其应用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法。实验采用PCR方法构建了fortilin和穿膜肽TAT的融合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并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了融合蛋白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首先,参照Genbank中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凡纳滨对虾fortilin目的基因片段。并且,直接在引物末端融合33个碱基对的TAT序列,通过PCR扩增将TAT序列引入到基因的末端。同时,以pTracer-CMV2质粒为模板扩增得到GFP基因片段。采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构建融合基因,Fortilin-GFP,GFP-Fortilin,TAT-Fortilin-GFP以及GFP-Fortilin-TAT用于后续穿膜研究;而Fortilin,TAT-Fortilin和Fortilin-TAT用于后续免疫活性研究。为了进一步构建重组质粒,在PCR扩增时引入限制内切酶EcoR I、Xba I识别位点,基因片段经双酶切插入表达载体pGAPZαA,转化大肠杆菌,经Zeocin抗性筛选及测序分析,获得重组表达载体,并确认所得到的融合基因与设计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读码框正确。重组质粒经Avr II线性化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X-33,Zeocin抗性筛选及酵母基因组PCR检测挑选阳性转化子,酵母转化子发酵后表达产物的上清液经SDS-PAGE电泳和质谱分析,均检测到目的蛋白,表明在酵母中成功表达目的融合蛋白。2.为方便细胞定位观察,本研究选择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分子标记实验利用GFP的自发荧光检测融合蛋白的穿膜效果。实验中将融合蛋白与血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培养30min,就可以检测到细胞内绿色荧光,并且持续至24h,表明TAT有效携带fortilin穿透血细胞膜。并且,进一步的离体翻转肠囊实验发现,TAT-Fortilin-GFP、GRP-Fortilin-TAT可以穿透对虾离体肠壁。同时,TAT多肽融合于fortilin蛋白的C端和N端,均能促进其穿透生物膜,穿膜效率未见明显差异。TAT能够促进fortilin蛋白穿膜转运,那么又会对细胞活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实验选取了四种免疫相关酶指标,以体外原代培养的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来研究Fortilin,TAT-Fortilin和Fortilin-TAT重组蛋白的活性。结果发现,Fortilin,TAT-Fortilin和Fortilin-TAT显着增强了血细胞酚氧化酶(PO)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200、500μg/ml Fortilin,TAT-Fortilin和Fortilin-TAT处理组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着升高(P<0.05),TAT-Fortilin和Fortilin-TAT融合蛋白显着提高了血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仅500μg/ml Fortilin处理组NOS活力显着高于对照(P<0.05)。200μg/ml Fortilin-TAT处理组呼吸爆发和SOD活性显着高于同浓度Fortilin处理组(P<0.05);100、200μg/ml TAT-Fortilin和Fortilin-TAT处理组PO、NOS活性显着高于同浓度Fortilin处理组(P<0.05)。WSSV病毒刺激后,200μg/ml TAT-Fortilin和Fortilin-TAT处理组血细胞SOD活性,500μg/ml TAT-Fortilin处理组血细胞PO活性,500μg/ml Fortilin-TAT处理组血细胞NOS活性显着高于相同浓度TAT-Fortilin处理组血细胞相应酶活(P<0.05)。上述实验数据表明,Fortilin能够提高对虾血细胞免疫活性,并且TAT通过提高fortilin蛋白的转运而促进其作用的发挥。3.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以酵母表达上清和酵母培养物两种形式添加融合蛋白对对虾生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重组蛋白Fortilin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对虾呼吸爆发、PO、NOS活性显着升高(P<0.05),同时,Fortilin-TAT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四种酶活均显着增强,且显着高于Fortilin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结合前面的实验结果,推测Fortilin蛋白能够增强对虾免疫力,TAT通过有效转运Fortilin蛋白从而加强这种免疫增强作用。除呼吸爆发活性外,TAT-Fortilin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酶活显着高于Fortilin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但其SOD、NOS酶活显着低于Fortilin-TAT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这个结果表明TAT融合于蛋白C端更利于其作用的发挥。另外,酵母表达上清及相对应的酵母培养物添加组之间酶活性基本无显着差异,说明以酵母表达上清或者酵母培养物任一形式添加均可以实现重组蛋白作用的发挥。病毒感染实验的数据基本与免疫酶活结果一致,饲料中添加重组蛋白Fortilin、TAT-Fortilin和Fortilin-TAT增强了对虾的免疫力,从而提高了WSSV感染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Fortilin-TAT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攻毒后存活率最高,TAT-Fortilin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存活率次之,Fortilin酵母表达上清添加组存活率低于前两组,但各组之间存活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空质粒酵母添加同样提高了对虾病毒感染后的存活率,但差异不显着(P>0.05)。基于本文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TAT可以有效引导fortilin蛋白穿透生物膜,从而促进其转运和吸收,进而加强fortilin作用的发挥,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并保护对虾抵御WSSV病毒。以酵母为表达运载工具,融合TAT多肽以引导穿膜的这个系统,为活性蛋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刘安文[7](2009)在《MAP4K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绝大多数是肝细胞癌(HCC),素有“癌中之王”之称,现有的治疗手段效果均不佳,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肝细胞癌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肝细胞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途径、多步骤长期作用的结果,包括外环境致癌因素(病毒、寄生虫、细菌的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摄入、水源污染以及吸烟、饮酒)和自身遗传因素(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目前已经发现与人类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的基因有:N-ras、c- fos、p53、C- myc、IGF-Ⅱ、IGF-ⅡR、p16、p21、DCC、nm- 23、c- erB-b- 2、TGF-α、CSF- IR、raf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基础,肝细胞的癌变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阶段的过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激酶4(MAP4K4)系丝/苏氨酸激酶亚家族STE20中的一员,位于染色体2q11.2,含有33个外显子,编码区包括九个可供选择的剪接位点。人MAP4K4最早克隆于巨噬细胞cDNA库,不同来源的组织可分离出不同的由cDNA编码的MAP4K4亚型。MAP4K4属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一个上游激活因子,MAPK是一组可以被多种细胞外信号(包括生长因子,激素,紫外线辐射,DNA损伤剂,炎性细胞因子和环境应激等)激活的丝/苏氨酸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非常保守,自膜受体到MAPK激酶激酶(MAPKKK)再到MAPK激酶(MAPKK)然后到MAPK,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MAPK处于细胞质部分的终末位置,活化后可以转到核内作用靶点,调节基因的表达。这种激活模型存在于酵母至哺乳类动物。它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凋亡,分化和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生存的维持以及细胞恶性转化等。STE20家族是MAPKKK的上游激酶,哺乳类动物STE20/丝裂原蛋白激酶激酶激酶激酶(MAP4K)家族由其催化区相关的28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组成。这些激酶可分为两种结构类别,P21活性蛋白激酶(PAKs)和生发中心激酶(GCKs)。GCK激酶缺乏PAKs激酶中调节Cdc42/Rac的作用区,而代之以N-末端激酶区和不同长度的C-末端延伸。C-末端是一个枸椽同源区(CNH),称为枸椽rho相互作用激酶(CRIK),该区域对于激酶活性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GCK激酶在激酶区域外显示出低度同源性,并分为九个亚家族。MAP4K4是GCK IV组中的一个成员,它对细胞的作用包括调节细胞的运动性,细胞骨架重排以及细胞增殖等。研究发现MAP4K4在多种肿瘤中有高表达并证明了它在加速肿瘤细胞转化,促进细胞侵袭,降低细胞黏附性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近期又有研究提出MAP4K4与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侵袭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siRNA敲减这些细胞系的MAP4K4基因可抑制它们的侵袭和转移。最新研究报道MAP4K4在胰腺癌中也有高表达,并与其不良预后有关。以上提示MAP4K4信号通路很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目前对于MAP4K4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国为肝细胞癌高发国家,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HBV是我国肝细胞癌发生的最直接危险因素。本实验首先应用cDNA芯片对1例HBV相关肝细胞癌进行检测,发现MAP4K4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显着高表达,受此启发,本课题拟探讨MAP4K4在肝细胞癌的生物学活性中是否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据此,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为:首先,继续采用cDNA芯片技术对5例HBV相关肝细胞癌基因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对比癌和癌旁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明确MAP4K4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确实较癌旁组织显着高表达。然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组织芯片技术进一步从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癌组织中MAP4K4的表达情况,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中MAP4K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初步证实MAP4K4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最后,再通过RNAi技术研究MAP4K4基因敲减对肝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初步探讨其生物学作用产生的可能机制。第一部分肝细胞癌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目的:应用含20228个基因的人cDNA芯片研究5例HBV相关肝细胞癌及配对癌旁肝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随机选择HBV相关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样本5例分别抽提标本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与芯片进行杂交,对比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HBV相关肝细胞癌组织相对于癌旁组织明显上调表达基因有52个(>3倍),其中上调大于5倍的基因为ASPH,FACL4,LAPTM4B,PEX11B,MAP4K4,SQSTM1,CCT3,CPD,CKS1B,HMGA1,ENO1;明显下调表达的基因有37个,下调大于10倍的基因为CYP2E1,MT2A,MT1X,CPS1,EXTL1,FCN3,CYP2A7,NOLA2,CYP3A4,CYP2B6,CYP4A11,HSD11B1。结论:通过cDNA芯片技术,发现肝细胞癌广泛存在的异常表达基因,其中MAP4K4基因明显上调,综合考虑它作为MAPK信号途径的一个上游因子可能参与了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及恶性转化等生物学功能,因此进一步对MAP4K4基因进行分析将可能有助于了解它在肝细胞癌中的生物学作用,为肝细胞癌的基因靶向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第二部分MAP4K4在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目的:从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癌组织中MAP4K4的表达情况,以验证基因芯片结果,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中MAP4K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初步证实MAP4K4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新鲜肝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癌旁肝组织标本及四种肝癌细胞(Hep3B,HepG2,SMMC7721,Huh-7)进行RT-PCR,q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MAP4K4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对400例肝细胞癌蜡块标本构建肝细胞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P4K4蛋白在含400例配对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活性,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中MAP4K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肝细胞癌组织中MAP4K4 mRNA的表达在癌旁肝组织,MAP4K4 mRNA表达为0.001339~0.018747(平均0.007900),而大部分癌组织表达高水平MAP4K4 mRNA,0.007367~0.080935(平均0.029500);与配对癌旁肝组织相比,肝细胞癌组织MAP4K4 mRNA上调1.062~28.520倍(平均6.852倍)。配对t-检验证实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差异有显着性(P < 0.001)。2.肝癌细胞株中MAP4K4 mRNA的表达经RT-PCR检测,MAP4K4 mRNA在各细胞株的表达为:HepG2> Hep3B> Huh-7 > SMMC7721;qRT-PCR检测MAP4K4 mRNA在HepG2、Hep3B、Huh-7、SMMC7721四种肝癌细胞株中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016008±0.002358)、(0.015629±0.001389)、(0.011674±0.001456)、(0.004895±0.000947),结果得到qRT-PCR检测证实。3.肝癌细胞株MAP4K4蛋白表达经Western-blot检测,MAP4K4蛋白在四种肝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HepG2细胞中表达最高,其次是Hep3B细胞,而在SMMC7721中表达最低。4.MAP4K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在正常肝、肝炎和肝硬化组织的肝细胞MAP4K4呈一致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和胆管无MAP4K4阳性着色,Kuffer细胞和淋巴细胞生发中心可见阳性染色,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相比,异型增生结节的肝细胞MAP4K4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肝、肝炎和肝硬化组织的肝细胞。肝细胞癌组织MAP4K4表达显着增强。肝细胞癌组织MAP4K4呈异质性表达,其中过度表达194例(48.5%),灶性阳性或阴性206例(51.5 %)。HBsAg阳性患者MAP4K4阳性率51.5%(157/305)显着高于阴性的38.8% (37/95)(P = 0.033);肿瘤直径≤2cm的MAP4K4阳性率31.6%(18/57)显着低于肿瘤直径> 2cm的51.3%(176/343) (P = 0.006);MAP4K4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着性(P<0.001);肝内转移病例的MAP4K4阳性率55.5%(152/274)显着高于未转移者的33.3%(42/126)(P = 0.002)。MAP4K4表达在患者年龄、血清甲胎蛋白浓度、肝硬化、包膜浸润方面差异无显着性。结论:MAP4K4在肝细胞癌中普遍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HBV感染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转移情况可能有一定关系。第三部分MAP4K4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目的:检测MAP4K4基因敲减后肝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检测HepG2、Hep3B、Huh7、SMMC-7721肝癌细胞株中MAP4K4蛋白表达,选择表达活性最强者进行siRNA实验。设计一个空载体质粒转染组及三对靶向MAP4K4的特异性siRNA核苷酸序列质粒转染组(0—HepG2-pGCSil-U6,1—pSilMAP4K4-1,2—pSilMAP4K4-2,3—pSilMAP4K4-3),用Lipofectamine 2000法分别转染到选取的肝癌细胞,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干扰效率,并对转染后肝癌细胞进行WST-8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PI染色法细胞周期检测,Annexin V法细胞凋亡检测,然后,选择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相关芯片对干扰效果最好转染组及空载体转染组细胞进行基因检测,以进一步探究MAP4K4基因在肝癌细胞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依据Western-blot检测四种肝癌细胞株中MAP4K4蛋白表达情况,我们选择其中表达该蛋白最高的HepG2肝癌细胞株作为MAP4K4-siRNA的研究靶标。1.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干扰效率转染干扰片段1,2,3后与对照组相比,MAP4K4 mRNA抑制率分别为68.7%,25.9%和53.7%;MAP4K4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61.4%,27.8%和45.8%。2.细胞生长形态改变MAP4K4 RNA干扰后,对数生长期的转染组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贴壁性增强,较对照组比较,圆形M期细胞比例减少。3. WST-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pSilMAP4K4-1、pSilMAP4K4-3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 p<0.01),而转染pSilMAP4K4-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4.平板克隆实验结果各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检测结果:HepG2-pGCSil-U6 (56.83±8.51%)、pSilMAP4K4-1组(13.75±4.26%)、pSilMAP4K4-2组(50.71±7.47%)、pSilMAP4K4-3组(28.11±6.36%)。pSilMAP4K4-1和pSilMAP4K4-3组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SilMAP4K4-2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5.细胞周期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pSilMAP4K4-1和pSilMAP4K4-3组均出现S期阻滞(p<0.01),M/G1期细胞比例减少(p<0.01),S、G2期细胞比例增多(P<0.05)。而pSilMAP4K4-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6.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经无血清诱导,与对照组比较,pSilMAP4K4-1、pSilMAP4K4-3组的HepG2细胞凋亡比例增多(p<0.05),而pSilMAP4K4-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7.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干扰前后肝癌细胞样本的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MAP4K4基因敲减后,有一定数目与其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有明显改变(上调2倍以上或下调1/2以上),参照TOLL样信号传导途径通路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MAP4K4基因在肝细胞癌中可能是通过NF-kB及JNK信号传导途径发挥作用的。结论:MAP4K4基因敲减可以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NF-kB信号传导途径、JNK信号传导途径发挥作用。

杨莹珠[8](2009)在《趋化因子配体18基因与卵巢肿瘤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卵巢恶性肿瘤以其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早期发现率低以及生物学特性错综复杂,加之术后易复发,5年生存率徘徊在25%至30%,而成为目前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中威胁最大的疾病。目前CA125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临床实践表明单一指标对于早期卵巢癌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仅能达到25~30%,各种新的肿瘤标志物仍然无法替代CA125的诊断效果。而各种影像学检查和外科手术存在费用高、创伤大等缺点,对于早期卵巢恶性肿瘤妇女诊断率低。故寻找一种更加可信的肿瘤标志物,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急需。趋化因子配体18是一种炎性趋化性小分子分泌蛋白,但新近的研究表明,CCL18可以起着局部抗肿瘤免疫调节因子的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是在课题组先期使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结合IMAC-Cu和WCX-2蛋白质芯片分析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差异蛋白表达谱,筛选出31个潜在血清标志物蛋白,其中被鉴定为CCL18的标志蛋白对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及体外细胞实验对CCL18与人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学术进展:1、通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1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14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1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CL18的表达量,发现CCL18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分析CCL18的表达量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联系,结果均无明显相关。2、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ET SUMO-CCL18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获得趋化因子配体18的重组成熟肽段。进一步将此肽段作为标准品,使用LCM联合免疫磁珠及MALDI-TOF检测不同卵巢上皮细胞中CCL18蛋白表达情况,发现卵巢恶性肿瘤上皮细胞确实表达CCL18蛋白,且表达阳性率高(9/10),良性卵巢上皮细胞中CCL18表达率50%,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无明显CCL18蛋白表达。3、检测各种体外培养的卵巢上皮癌细胞株发现有CCL18基因的表达。构建CCL18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体外实验了解CCL18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KOV3-CCL18组处于增殖状态(S+G2+M)的细胞为32.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CCL18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区别;SKOV3细胞在转染前后的侵袭能力、粘附能力及迁移能力均有明显增加(p<0.05)。4、构建CCL18的RNAi真核载体,转染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3后测定细胞功能,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干扰组细胞倍增时间无明显变化;干扰组细胞周期中处于增殖状态(S+G2+M)的细胞明显减少;侵袭、迁移、粘附实验均发现干扰组细胞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卵巢上皮癌细胞及冰冻切片的卵巢上皮癌细胞中均发现有CCL18表达,且其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体外细胞学实验表明CCL18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的浸润转移也有明显相关。表明CCL18有潜力成为卵巢上皮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分子靶点。

陈少渠[9](2006)在《AIV(H9N2)NS1蛋白单抗的研制及单抗介导ELISA对AIV(H9N2)HA抗原表位变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非结构蛋白(NS1)可作为一种区分野毒感染和灭活疫苗免疫鸡群的鉴别诊断标记,但不能区分AIV亚型,具有A型流感特异性。本文利用本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H9N2亚型AIV NS1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阳性菌,在37℃条件下,用终浓度1mmol/L的IPTG诱导表达5h,经15%的SDS-PAGE分析,表明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用HisTrap HP Kit进行复性和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生物活性较好的NS1蛋白。以此NS1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ELISA筛选,建立了2株抗H9N2亚型AIV NS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简称单抗)杂交瘤细胞株689和6C2,其分泌单抗抗能力稳定。将2株杂交瘤细胞株分别注射小鼠收获的腹水单抗效价分别为100×212和100×210。制备的单抗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只与AIVNS1蛋白反应,而与H5N2亚型AIV、H9N2亚型AIV、NDV、IBV、IBDV、ILTV、EDS76V均不发生反应。NS1蛋白单抗的成功研制为利用该单抗开发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鉴别野毒感染禽群和疫苗免疫禽群的方法及进一步研制诊断试纸条或组装成试剂盒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入研究NS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AI的早期诊断、适时监控和净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H9亚型AI仍是我国的流行主型,由于AIV抗原性和致病力的易变异性及不同血清型毒株间缺乏交叉保护性,加大了AI防制的难度。本试验将本实验室已建立的4株抗H9N2亚型AIV血凝素(HA)单克隆抗体与保存的1998-2005年间的25株H9N2亚型AIV毒株进行交叉ELISA试验,发现不同H9N2亚型AIV毒株血凝素(HA)抗原表位及毒力有明显差异,可将25株H9N2型AIV毒株分为4类,进一步证实了不同H9N2型AIV毒株HA抗原表位和毒力的变异性和多态性。其中2株毒株(A3和A18)比较特殊,与4株H9N2亚型AIV HA单抗均不发生反应,缺少4株单抗所识别的HA抗原表位,但其毒力很强。对25株H9N2亚型AIV毒株进行深入研究将对H9N2型AIV的防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任可[10](2006)在《三维记忆应力场下长骨干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特征与相关成骨信号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确SMC产生的特殊三维记忆应力环境下长骨干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特征,并探索这种特殊应力通过何种途径启动了骨折愈合所需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模型,分别用SMC和DCP固定,部分SMC固定的动物以Celecoxib抑制COX-2活性。术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COX-1和COX-2基因mRNA在不同时期的表达量;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骨折局部PGE2和cAMP的含量变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方法测定骨痂矿物质代谢指标;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对各组的骨折愈合过程进行了动态观察;并用RT-PCR反应测定了若干细胞外基质蛋白基因的表达趋势。结果:术后3—4周时SMC固定的动物骨折间隙处骨痂标本的CO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PGE2、cAMP含量明显高于DCP固定者。相应的,此时SMC固定者骨折间隙处骨痂标本中钙磷含量、Ⅰ型胶原和骨钙素基因表达量以及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也均明显升高;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骨痂的形成较早。抑制SMC应力环境下COX-2的活性及PGE2和cAMP的合成之后,矿物质代谢、软骨内骨化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基因的表达也均受到抑制。结论:SMC的特殊三维记忆应力环境可以促进骨痂细胞外基质的矿化和软骨内成骨,从而加速骨折愈合,而且该效应与COX-2、PGE2、cAMP这一信号途径密切相关。

二、AB_4亚型伴血清中含有非特异凝集素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B_4亚型伴血清中含有非特异凝集素1例(论文提纲范文)

(1)N-糖链/糖肽纯化与免疫球蛋白G Fc糖基化定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蛋白质的糖基化
        1.1.1 蛋白质糖基化类型
        1.1.2 蛋白质糖基化的修饰过程
        1.1.3 蛋白质N-糖基化的生物学功能
        1.1.4 蛋白质N-糖基化与疾病
    1.2 蛋白质N-糖基化定性分析技术
        1.2.1 N-糖链/糖肽的释放
        1.2.2 N-糖链/糖肽的富集
        1.2.3 N-糖链的衍生化
        1.2.4 N-糖链/糖肽的结构表征
        1.2.5 糖芯片的制备
    1.3 蛋白质N-糖基化定量分析
        1.3.1 糖链水平的定量分析
        1.3.2 糖肽水平的定量分析
    1.4 免疫球蛋白质G的N-糖基化定量分析
        1.4.1 免疫球蛋白质G结构与功能
        1.4.2 免疫球蛋白质G糖基化与疾病
        1.4.3 血清/单抗中免疫球蛋白质G Fc-糖基化的定量分析
    1.5 本论文的选题思想和研究内容
2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纯化制备、结构表征与糖芯片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释放
        2.2.3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富集
        2.2.4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二维分离纯化
        2.2.5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纯度分析与结构表征
        2.2.6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芯片制备与验证分析
        2.2.7 糖链的命名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二维HILIC×PGC纯化
        2.3.2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纯度分析与结构表征
        2.3.3 鸡卵清蛋白N-糖链的芯片制备以及与凝集素结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纯化制备与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和试剂
        3.2.2 人免疫球蛋白G的酶解
        3.2.3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反相分段富集
        3.2.4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二维亲水纯化制备
        3.2.5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纯度分析与结构表征
        3.2.6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去糖基化分析
        3.2.7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含量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反相分段
        3.3.2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二维HILIC×HILIC纯化制备
        3.3.3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纯度分析与结构表征
        3.3.4 人免疫球蛋白G Fc-糖肽的含量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人血清中高丰度IgG-1 Fc-糖肽的绝对定量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和试剂
        4.2.2 人血清的胰蛋白酶酶解
        4.2.3 人血清中IgG-1 Fc-糖肽的反相分段富集
        4.2.4 人血清中1 1种高丰度IgG-1 Fc-糖肽的绝对定量分析
        4.2.5 人血清中IgG-1 Fc-糖基化位点覆盖率的测定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人血清中11种高丰度IgG-1 Fc-糖肽的绝对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4.3.2 人血清中11种高丰度IgG-1 Fc-糖肽的绝对和相对定量分析比较
        4.3.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11种高丰度IgG-1 Fc-糖肽的绝对定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单克隆抗体药物Fc糖基化的绝对定量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和试剂
        5.2.2 融合蛋白中IgG-1 Fc-糖肽的释放
        5.2.3 融合蛋白中IgG-1 Fc -糖肽的反相分段
        5.2.4 融合蛋白中低丰度IgG-1 Fc-糖肽的二维纯化制备与表征
        5.2.5 纯化制备IgG-1 Fc-糖肽的含量测定
        5.2.6 单克隆抗体药物中Fc-糖肽的定量分析
        5.2.7 单克隆抗体位点覆盖率的测定
        5.2.8 单克隆抗体Fc-糖链的HILIC-FD相对定量分析
        5.2.9 单克隆抗体Fc-糖肽的MALDI-MS定量分析
        5.2.10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IgG1 Fc融合蛋白中低丰度IgG-1 Fc-糖肽的二维纯化制备与表征
        5.3.2 曲妥珠单抗中Fc-糖基化定量分析
        5.3.3 采用校正标准品的HILIC-MRM策略在其他IgG1型单克隆抗体药物Fc-糖基化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纯化制备糖链负离子Nano-ESI-MS质谱图
附录B 纯化制备糖链负离子ESI-MS/MS质谱图
附录C 纯化制备糖链D系列离子负离子MS~3质谱图
附录D 高丰度IgG-1 Fc-糖肽负离子ESI-MSMS质谱图
附录E 高丰度IgG-1 Fc-糖肽正离子ESI-MSMS质谱图
附录F 高丰度IgG-2 Fc-糖肽负离子ESI-MSMS质谱图
附录G 低丰度IgG-1 Fc-糖肽负离子ESI-MSMS质谱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ABO亚型血清学特性及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验材料
        1.2.1 主要仪器
        1.2.2 主要耗材
        1.2.3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ABO血型检测
        1.3.2 ABO亚型鉴定
    1.4 数据分析
结果
    2.1 ABO亚型血清学检测结果
    2.2 ABO亚型基因测序结果
    2.3 进化保守性分析结果
    2.4 PyMOL软件建立糖基转移酶空间模型
讨论
    3.1 ABO亚型血清学特性研究
    3.2 ABO亚型测序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ABO亚型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抗菌肽对建鲤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抗菌肽的分类、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
    1.2 抗菌肽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1.3 鱼类免疫系统组成
    1.4 鱼类细胞因子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技术路线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抗菌肽对建鲤鱼种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脏体指数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抗菌肽对建鲤鱼种肌肉成分及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抗菌肽对建鲤鱼种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抗菌肽对建鲤鱼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抗菌肽对建鲤肝脏组织IGF-I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
作者简介
致谢

(4)构树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现状
        1.1 中药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1.2 中药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1.3 中药对细胞免疫的的影响
    2. 构树的地理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3. 构树的药用价值
        3.1 叶的药用
        3.2 果实的药用
        3.3 根的药用
        3.4 乳汁的药用
    4. 构树叶中的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
        4.1 构树叶的特殊结构和营养成分
        4.2 构树叶中的抗营养因子
        4.2.1 单宁的分类
        4.2.2 单宁的毒性
        4.3 单宁对动物的影响
        4.3.1 单宁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4.3.2 单宁对动物营养和生长的影响
        4.3.3 单宁对动物致病微生物的影响
        4.3.4 单宁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4.4 单宁的处理措施
    5. 构树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
    6. 构树叶开发利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7. 本试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构树叶对产蛋中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构树叶添加剂
        1.1.2 试验动物
        1.1.3 试验试剂及仪器
        1.2 试验设计及日粮组成
        1.2.1 试验设计
        1.2.2 日粮组成
        1.3 饲养管理
        1.4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1.5 检测指标与方法
        1.5.1 生产性能指标
        1.5.2 鸡蛋品质指标
        1.5.3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构树叶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2.1.2 构树叶对蛋重、采食量、料蛋比的影响
        2.2 构树叶饲料添加剂对蛋品质的影响
        2.2.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相对重、哈夫单位的影响
        2.2.2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黄颜色、蛋黄系数、蛋黄相对重、蛋黄含水量、蛋清含水量的影响
        2.2.3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清(黄)中蛋白质、蛋黄中脂肪/鲜蛋重、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2.3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3.1.2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重、产蛋率、采食量、料蛋比的影响
        3.2 构树叶饲料添加剂对蛋品质的影响
        3.2.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相对重、哈夫单位的影响
        3.2.2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黄颜色、蛋黄系数、蛋黄相对重、蛋黄含水量、蛋清含水量的影响
        3.2.3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清(黄)中蛋白质、蛋黄中脂肪/鲜蛋重的影响
        3.2.4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黄中胆固醇的影响
        3.3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血液指标相关指标的影响
    试验二构树叶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构树叶添加剂
        1.1.2 试验动物
        1.1.3 试验试剂及仪器
        1.2 试验设计及日粮组成
        1.2.1 试验设计
        1.2.2 日粮组成
        1.3 饲养管理
        1.4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1.5 检测指标与方法
        1.5.1 生产性能指标
        1.5.2 鸡蛋品质指标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2.1.2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重、采食量、料蛋比的影响
        2.2 构树叶饲料添加剂对蛋品质的影响
        2.2.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相对重、哈夫单位的影响
        2.2.2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黄颜色、蛋黄系数、蛋黄相对重、蛋黄含水量、蛋清含水量的影响
        2.2.3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清(黄)中蛋白质、蛋黄中脂肪/鲜蛋重、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3.1.2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重、产蛋量、采食量、料蛋比的影响
        3.2 构树叶饲料添加剂对蛋品质的影响
        3.2.1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相对重、哈夫单位的影响
        3.2.2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黄颜色、蛋黄系数、蛋黄相对重、蛋黄含水量、蛋清含水量的影响
        3.2.3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清(黄)中蛋白质、蛋黄中脂肪/鲜蛋重的影响
        3.2.4 构树叶添加剂对蛋黄中胆固醇的影响
    试验三构树叶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药品与试剂
        1.4 构树叶来源及处理
        1.5 饲养管理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1 体液免疫的测定(ND、AI 抗体水平测定)
        1.6.2 非特异性免疫的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1.6.3 细胞免疫的测定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构树叶对雏鸡体液免疫的影响(ND、AI 抗体水平的影响)
        2.2 构树叶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 构树叶对雏鸡细胞免疫的影响
        3 讨论
        3.1 构树叶对雏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3.2 构树叶对雏鸡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3.3 构树叶对雏鸡细胞免疫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5)人TSHβ新剪接变体生物学特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TSHβ剪接变体在正常人外周血中的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TSHβ剪接变体蛋白在血清中的检测
        1.1.3 RT-PCR方法鉴定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
        1.1.4 Western Blot方法鉴定人PBL中TSH剪接变体蛋白表达
        1.1.5 免疫荧光标记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表达
    1.2 结果
        1.2.1 在正常人血清中存在TSH剪接变体
        1.2.2 正常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
        1.2.3 正常人胎盘中TSH剪接变体mRNA表达
        1.2.4 正常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蛋白表达
        1.2.5 免疫荧光标记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表达
    1.3 讨论
        1.3.1 血浆蛋白质组成及特性
        1.3.2 血清样品前处理
        1.3.3 血清中存在TSHβ剪接变体蛋白
        1.3.4 人PBL表达TSHβ剪接变体蛋白
    1.4 小结
二、人TSHα与TSHβ剪接变体体外结合验证实验
    2.1 对象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人TSH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1.3 人TSHβ剪接变体的克隆与表达
        2.1.4 Co-IP鉴定TSHα是否和TSHβ剪接变体形成二聚体
    2.2 结果
        2.2.1 人TSHα基因的成功克隆与表达
        2.2.2 人TSHβ剪接变体的成功克隆与表达
        2.2.3 TSHα能与TSHβ剪接变体形成二聚体
    2.3 讨论
        2.3.1 建立稳定表达TSHα的CHO细胞系
        2.3.2 建立稳定表达TSHβ剪接变体的CHO细胞系
        2.3.3 TSHβ剪接变体能与TSHα形成二聚体
        2.3.4 TSHβ剪接变体能与TSHα形成二聚体的生物学意义
    2.4 小结
三、不同病理生理条件对TSHβ剪接变体表达影响
    3.1 对象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GD和HT患者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差异
        3.1.3 LPS影响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
        3.1.4 地塞米松影响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
        3.1.5 TRH和T_3影响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
        3.1.6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HT患者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差异
        3.2.2 GD患者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差异
        3.2.3 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与血FT_3、FT_4、TSH及BMI相关性
        3.2.4 LPS刺激人PBL后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变化
        3.2.5 地塞米松刺激人PBL后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变化
        3.2.6 TRH刺激人PBL后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变化
        3.2.7 T_3刺激人PBL后TSHp剪接变体mRNA表达变化
    3.3 讨论
        3.3.1 定量PCR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3.3.2 TSHβ剪接变体在HT和GD患者PBL中的差异表达
        3.3.3 TSHβ剪接变体在LPS致炎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3.3.4 地塞米松抑制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mRNA表达
        3.3.5 TRH和T_3影响人PBL中TSHβ剪接变体表达
        3.3.6 TSHβ剪接变体可能的免疫调控作用
    3.4 小结
四、人TSH剪接变体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4.1 对象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人TSHβ剪接变体全编码区序列的获取
        4.1.3 构建PET-28a-TSHβ剪接变体原核表达载体
        4.1.4 IPTG诱导表达
        4.1.5 免疫亲合层析纯化目的蛋白
        4.1.6 诱导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鉴定
        4.1.7 BCA法蛋白定量
        4.1.8 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的抗原性
    4.2 结果
        4.2.1 获取人TSHβ剪接变体全编码区序列
        4.2.2 鉴定PET-28a-TSHβ剪接变体重组表达质粒
        4.2.3 免疫亲和层析纯化TSH剪接变体重组蛋白
        4.2.4 蛋白定量
        4.2.5 Western Blot鉴定TSHβ剪接变体融合蛋白的抗原性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促甲状腺激素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6)Fortilin和TAT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的表达及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对虾抗病毒病感染功能分子的研究进展
        1 Toll 受体
        2 C-型凝集素
        3 抗脂多糖因子
        4 酚氧化酶原活化系统
        5 其他相关分子
        6 总结与展望
    第二节 Fortilin 蛋白研究进展
        1 Fortilin 的结构特性
        2 Fortilin 的生物活性
        2.1 分子间相互作用
        2.2 细胞内重要性
        2.3 细胞外活性
        3 对虾中Fortilin 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穿膜肽TAT 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TAT 的结构
        2 TAT 的穿膜机制
        3 TAT 应用
第二章 Fortilin 和 TAT 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的表达
    第一节 融合基因的克隆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凡纳滨对虾Fortilin 基因的扩增
        2.2 GFP 基因的扩增
        2.3 融合基因的获得
        2.4 TAT-Fortilin 和Fortilin-TAT 基因的获得
        3 小结
    第二节 融合基因的亚克隆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重组质粒PCR 鉴定
        2.2 重组质粒的NDA 序列测定
        3 小结
    第三节 融合基因在毕赤酵母的分泌表达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
        2.2 重组毕赤酵母的PCR 鉴定
        2.3 重组酵母发酵上清的SDS-PAGE 检测
        2.4 重组表达蛋白的质谱检测
        3 小结
        4 分析与讨论
        4.1 重叠延伸PCR
        4.2 高保真聚合酶的使用
        4.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4.4 目的蛋白的表达
第三章 重组蛋白体外活性研究
    第一节 重组融合蛋白体外穿膜递送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
        2.2 融合蛋白体外培养血细胞穿膜效果
        2.3 融合蛋白离体肠道穿膜观察
        3 小结
    第二节 重组融合蛋白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对虾白斑病毒的制备
        2.2 WSSV 病毒体外感染浓度确定
        2.3 重组蛋白对血细胞免疫酶活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
        3.2 TAT 引导的Fortilin 体外穿膜作用
        3.3 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
第四章 饲料中添加重组蛋白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重组蛋白冻干粉的制备
        1.2 实验饲料的制作
        1.3 实验动物
        1.4 饲养管理
        1.5 对虾样品的采集、分析
        1.6 攻毒实验
        1.7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血细胞计数
        2.2 呼吸爆发活性
        2.3 酚氧化酶活性
        2.4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2.5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2.6 攻毒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MAP4K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肝细胞癌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3章 MAP4K4 在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MAP4K4 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趋化因子配体18基因与卵巢肿瘤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略写缩语列表
第一章 卵巢肿瘤血清诊断标志物筛选及临床验证研究近况(文献综述)
    1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1.1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可能的致病因素
        1.2 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与鉴别诊断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卵巢肿瘤血清诊断标志物研究近况
        2.1 血清抗原抗体类诊断标记物
        2.2 激素类标志物
        2.3 酶类标志物
        2.4 肽类标志物
        2.5 多指标联合应用的应用价值
    3、卵巢恶性肿瘤的分子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研究现况
        3.1 癌基因检测做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
        3.2 抑癌基因检测做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
        3.3 生长因子检测做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
        3.4 细胞DNA及RNA含量检测的临床价值
        3.5 多分子指标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4、卵巢肿瘤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筛选及临床验证研究近况
        4.1 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筛选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4.2 卵巢肿瘤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筛选现况
        4.3 已筛选出的卵巢肿瘤血清潜在诊断标志物临床验证现况
    5、趋化因子配体18基因与卵巢肿瘤的关系研究
        5.1 CCL18基因概述
        5.2 CCL18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
        5.3 CCL18基因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
        5.4 CCL18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可能价值
    6、本研究的目地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趋化因子配体18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卵巢肿瘤组织中CCL18基因mRNA表达的RT-PCR条件建立
        2.2 趋化因子配体18的荧光定量PCR条件建立
        2.3 各类卵巢组织中的CCL18基因mRNA比较
        2.4 卵巢癌组织中CCL18基因mR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
        2.5 利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
        2.6 卵巢癌组织中CCL18基因mRNA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第三章 趋化因子配体18重组成熟肽段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CCL18成熟蛋白表达序列的克隆
        2.2 重组质粒PET SUMO-CCL18的构建
        2.3 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
        2.4 MALDI-TOF-MS验证重组融合蛋白表达
        2.5 重组CCL18成熟肽段的表达
    3 讨论
第四章 趋化因子配体18基因在卵巢肿瘤细胞中的定位及定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资料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3 方法
    2 结果
        2.1 LCM捕获各类细胞的条件建立及捕获效果
        2.2 免疫磁珠联合MALDI-TOF检测各种细胞中CCL18的表达情况
        2.3 不同卵巢上皮细胞中CCL18蛋白的定位
        2.4 不同卵巢上皮细胞中CCL18蛋白的初步定量
    3 讨论
第五章 CCL18过表达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卵巢上皮癌组织中CCL18 cDNA全长PCR扩增结果
        2.2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2.3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结果
        2.4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测序结果
        2.5 重组质粒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SKOV3 CCL18表达测定结果
        2.6 CCL18过表达对体外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2.7 CCL18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2.8 CCL18过表达对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和粘附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RNA干扰卵巢上皮癌细胞系CCL18表达的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CCL18 SiRNA有效片断筛选结果
        2.2 CCL18 RNA干扰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2.3 卵巢上皮癌细胞CCL18 RNA干扰前后其mRNA表达测定
        2.4 卵巢上皮癌细胞CCL18介导的生长曲线比较
        2.5 卵巢上皮癌细胞CCL18 RNA干扰前后生长周期比较
        2.6 卵巢上皮癌细胞CCL18 RNA干扰前后其外侵袭能力测定
        2.7 卵巢上皮癌细胞CCL18 RNA干扰前后其外迁移能力测定
        2.8 卵巢上皮癌细胞CCL18 RNA干扰前后其外粘附能力测定
    3 讨论
全文小节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AIV(H9N2)NS1蛋白单抗的研制及单抗介导ELISA对AIV(H9N2)HA抗原表位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试验一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N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结论与讨论
试验二 单抗介导的ELISA 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抗原表位变异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

(10)三维记忆应力场下长骨干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特征与相关成骨信号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三维记忆应力场下长骨干骨折愈合实验模型的建立和环氧化酶mRNA表达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三维记忆应力场下长骨干骨折愈合时前列腺素 E2和 cAMP的含量变化
第三部分 三维记忆应力场下骨折愈合时骨痂钙、磷含量和血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第四部分 三维记忆应力场下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变化及部分机制探讨
第五部分 三维记忆应力场下骨折愈合时细胞外基质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
结论
综述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四、AB_4亚型伴血清中含有非特异凝集素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N-糖链/糖肽纯化与免疫球蛋白G Fc糖基化定量分析研究[D]. 曹翠岩.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2]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ABO亚型血清学特性及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D]. 邱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3]抗菌肽对建鲤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 董晓庆. 吉林农业大学, 2015(02)
  • [4]构树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李艳芝.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7)
  • [5]人TSHβ新剪接变体生物学特性探讨[D]. 刘春蓉.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1)
  • [6]Fortilin和TAT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的表达及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D]. 周怡.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 [7]MAP4K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D]. 刘安文. 南昌大学, 2009(03)
  • [8]趋化因子配体18基因与卵巢肿瘤的关系研究[D]. 杨莹珠. 广西医科大学, 2009(10)
  • [9]AIV(H9N2)NS1蛋白单抗的研制及单抗介导ELISA对AIV(H9N2)HA抗原表位变异研究[D]. 陈少渠. 河南农业大学, 2006(04)
  • [10]三维记忆应力场下长骨干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特征与相关成骨信号机制的研究[D]. 任可.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血清非特异性凝集素AB_4亚型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