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湖南经济形势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王毓伟[1](2020)在《长沙府的崛起:清代湖南地方权势的转移与集中》文中研究指明清代长沙府由人烟稀少的重建之地,崛起为湖南乃至全国性的重镇,与湖南各府州政治、文化、经济等权势的转移与集中紧密相关。清初,在各类人祸、天灾侵袭下,湖南全境残破不堪。康熙二十年(1681),吴三桂之乱被彻底平定后,湖南迎来和平、稳定的环境,各项事业逐渐向前发展。清廷有意将长沙府打造为湖南中心,但当时湖广合闱,地方权势分散,与常德府、岳州府相比,长沙府实力与地位并无明显优势,在湖南的地位尚未被认可。雍正元年(1723)湖广分闱,分闱实则彻底分省。随着“湖南省”的建立和发展,区域中心亦得到确立。两湖分闱后长沙城的省会位置确立,连带整个长沙府地位得到凸显,在全省形成权势位置。随着清代一口通商政策的强化,长沙府处于南北商贸的重要位置。从广州放洋四海的货物多经长沙府各县转运,尤其以湘潭为商贸中心,这使得长沙府整体经济优势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湖南地方权势逐渐转移、集中至长沙府,形成了以长沙府为全省中心;以衡州府为湘中南中心;以常德府为湘北中心;以辰州府为湘西中心的层级中心体系。嘉道时期,湖南地方权势在各府州的分布继续发生着变化。各府州经济皆有所发展,经济权势的分布格局变化较小;尽管长沙府籍高官在全国政坛中愈发具有影响力,数量亦领先于全省,但还未联盟成政治派系,故政治权势只是进一步向着长沙府集中;而无论是科举人才数量,还是学界、教育界名流数量,长沙府都冠绝全省,文化权势呈现出高度集中于长沙府的面貌。这是嘉道时期湖南地方权势转移的最大特点。在嘉道时期湖南地方权势变化的过程中,一个以经世致用为旨归、又联系紧密的长沙府权势群体也诞生。咸同光宣时期,整个湖南迎来发展大机遇,凭借“出人意料”的军功,成为清朝版图中最为耀眼的省份之一。在“边省”到“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的转变过程中,长沙府扮演了重要角色,逐渐发展为晚清的政治、文化重镇。然长沙府的经济在甲午战争之前,在全省未“一府独大”。甲午战后,长沙府开始重视西方机器工业,不再盲目排洋,逐步建立起近代化工商业体系。长沙府本就是湖南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加之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湖南的经济优势迅速集中到长沙府。至此,长沙府实现了从政治、文化型区域向综合型区域的转变,在湖南乃至全国都极具影响力。
朱瑶[2](2020)在《《湖南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翻译实践报告是笔者在释意理论指导下对《湖南蓝皮书》新闻发布会进行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的总结,重点探讨了在模拟口译过程中译员如何应用"脱离原语外壳"处理原文和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期借助释意理论更好提升口译技能及效果。报告前言介绍了本次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的整体情况,即2018《湖南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与2019《湖南蓝皮书》新闻发布会的背景;第一章对模拟交传的实验方法和设计进行了证明和论证,并介绍了模拟口译的译前准备情况,模拟过程及译后反思;第二章对释意理论并对其核心:"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做出了介绍,并且阐述了在本次模拟口译实践中,在"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指导下遇到了哪些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问题;第三章对模拟口译进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说明;第四章主要是对本次实践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部分提出了实践结论。本次模拟口译的研究价值在于以释意理论作为交传实践的理论视角,重点从"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方面对如何将源语信息成功转化为相应的的译语,达到原语的表达效果进行了实证式分析。通过对整个模拟实践过程和译文效果的反思,笔者认为在缺乏现场口译机会的情况下,模拟训练也能为MTI学生译员提供提升口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王德峰[3](2020)在《湾田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房地产行业新时期的到来,房地产市场已从初期的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型、专业型方向发展,竞争空前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7年起,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始逐步转型。湖南湾田集团作为一家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紧随房地产行业的变革和转型态势实施战略转型是其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战略概述出发,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回顾,为课题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在对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现状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湖南湾田集团的现状,分析湖南湾田集团当前存在的主要战略问题以及实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接下来,运用PSET分析工具对湖南湾田集团外部环境,从人力资源、财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以及融资能力等方面对湖南湾田集团的内部资源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在湾田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认为在总体战略上应当以快周转为核心战略理念,抓住当前经济稳步增长的局面,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业务战略层面,短期业务战略可选择多元化战略,中期业务战略可选择融合战略,而远期业务战略可选择专一化战略;职能战略上,可以从组织战略、品牌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方面展开。本文将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与房地产行业特征相结合,对湖南湾田集团新时期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和研究,对湖南湾田集团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实现湖南湾田集团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徐睿[4](2019)在《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策略研究 ——以步步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传统零售行业从2015年开始进入成熟期,关店潮现象凸显,行业竞争加剧。伴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增强,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传统零售行业对抗新兴细分零售企业优势减弱,新零售等新兴概念成为零售业新宠儿,电商的威胁不断加大。传统零售业的前景在哪里?本文认为,随着国家产业升级,传统零售行业内部整合,2017年开始行业复苏迹象明显,线上平台还是需要依托线下实体来扩展业务,传统零售行业依然充满生机。但转型过程中的定位和具体策略,在整个传统零售行业还是摸索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加案例的研究指导思想,从传统零售行业的发展历程入手,了解其特征。根据对国内外传统零售行业的策略转型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传统零售行业转型的方向。通过还原步步高转型探索的过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结束“迷失的五年”后,2017年底步步高站在新的起点,本文利用PEST分析其外部环境蕴含的机会和面临的威胁,对内部环境进行五力模型分析,识别出优势和劣势。将相关要素对应在SWOT分析表中,确定其再次策略转型的方向。对步步高再次转型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最后对步步高的转型进行总结,获得我国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的启示,展望未来。
赵春凌,王强[5](2019)在《湘约央企 共赋发展新动能》文中研究表明6月27日至28日,2019湖南与央企对接合作大会在长沙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办,以"牢记嘱托深化合作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等出席了大会。中央企业和部分驻湘央企代表共计400余人济济一堂,共话央地联手,为湖南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升级提速。
黄转喜[6](2017)在《海关视角下的湖南对外贸易研究(1899-1937)》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岳州、长沙海关设立,湖南对外贸易迅速崛起,日益卷入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汉口的开放,长江商路的崛起改变了南中国传统的商业格局,以湘潭为中心的湘南商路开始衰落,直至岳、长开埠,湖南完成了区域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整合的历史过程,湖南传统的贸易形态实现近代转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市场结构完成了调整与更新,发育成熟的区域内部市场对接已经形成的全国市场,并且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直接接触与交流,贸易性质发生变化;二、贸易规模的空前扩大,贸易趋势总体上升;三、以农产品和原料交换工业制造品的贸易结构随着贸易进展经历了一些调整。通过湖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阶段性分析,1900-1913年是湖南对外贸易的“起飞”阶段,进口贸易拥有阶段优势;1914-1927年是湖南对外贸易的波动上升期,出口贸易表现突出;1928-1937年是进出口贸易走向顶峰同时也是走向式微的阶段,一方面是腹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带动贸易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行为力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给国内贸易扩大优势,冲击了海关主导的贸易局面。从贸易条件来看,近代湖南的贸易条件是有利的,土特产商品拥有长时段的市场竞争力。本文认为影响近代湖南对外贸易变动的因素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因分别来自国际市场的与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湖南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逐步以世界市场需求为转移,贸易价格主动权的丧失,进口商品价格完全由国际市场决定,人为操纵出口商品价格,无视国内生产成本。银价的长期低落对于进口商品的打击是沉重的,人为的银价上涨刺激了进口贸易的扩大,地方贸易入超日益严重。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的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冲突日益升级。抵货运动随之兴起,在民众爱国心的驱使下,国货的市场日益增大,贸易局面有所改观。社会层面的努力上升到政府层面的主动争取,关税自主的恢复,新定税则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
张秀芳[7](2016)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湖南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推进使得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提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既要求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联合发展,也要求三省正确认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协调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在区域合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区域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湖南应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完善区域空间布局,整合优化配置资源,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文章通过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求,分析湖南省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现状,把握湖南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的地位。将区域竞争力的理论与湖南的实际相结合,选取湖南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等七大要素,共51个指标,构建适合湖南实际情况的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公因子,以公因子对变量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计算加权因子综合得分,最后根据得分大小对区域竞争力进行排序。通过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特别是湖北、江西两省的对比,发现湖南在区域竞争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开放水平偏低、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等问题。湖南要提升区域竞争力必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注重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重视环境保护和教育资源投入等。
王芳[8](2014)在《湖南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度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的了解湖南省经济增长的源泉,促进湖南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对湖南省GDP增长进行了概况和初步分析湖南省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要素,同时,通过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SWOT矩阵构建,全面分析湖南省经济的发展环境以及湖南省经济发展中应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其次,建立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进—步推导Solow增长方程,再将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应用eviews6软件对湖南省经济增长要素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检验,其要素贡献率的测定结果为:物质资本投入是GDP增长的首要源泉;劳动力投入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是湖南GDP增长的次要因素;湖南GDP增长中技术要素未发挥优势;制度因素对湖南GDP增长影响不显着。根据要素贡献率趋势图,得出湖南省各个要素贡献的发展态势。同时,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增长率进行关联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为:物质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不能相互促进;技术进步对物质资本投入起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上升使劳动力投入减少。最后,提出推进湖南省经济增长的相关策略建议,分别从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以及制度要素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刘小华[9](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1978-) ——基于若干重要问题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教育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下,决定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及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任何怀有希望的民族,都必须重视教育发展。作为教育顶级阶段的高等教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选取湖南省为个案研究对象,该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可视为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运用历史文献法、调查访谈法、图表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层次解读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生态,为探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作必要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探讨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湖湘文化、社会流动的内在关联;将改革开放前、后的湖南高等教育进行纵向比较;将湖南高等教育与邻近的湖北、江西两省的高等教育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凝炼出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性特征;评析湖南高等教育的绩效,总结其历史经验,展望其未来发展,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为条件类似的其他省区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研究时限及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该部分重点在于介绍相关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客观评论。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首先,论文从历史根基、社会氛围、人才压力及政策保障等四个层面阐述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生态;在此背景下,详细考察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遵循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论文将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分为拨乱反正(1978—1984)、探索改革(1985—1991)、深化改革(1992—1998)及“弯道超车”(1999至今)等四个历史阶段。第二章主要探讨湖南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文章以办学定位为视角,论述了湖南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抽样选取湖南18所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划文本,探析湖南高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在详细剖析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探寻湖南高校办学定位的路径选择。第三章探究了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与湖湘文化的双向互动。研究得出: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强的正相关性;长沙“堕落街”与“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是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密切关联的典型案例;湖南高等教育与湖湘文化之间交互耦合,共生共存。第四章主要探究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联。论文首先介绍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接着,论文从宏观角度研究,指出:在“精英”时代,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向上流动的最佳途径,在“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功能大为减弱。最后,文章以湖南理工学院三个时期的毕业生就业为例,微观剖析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关联。第五章探析了湖南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文章介绍了公平及高等教育公平的理论;从高等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对湖南高等教育的不公进行现状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湖南高等教育公平之路径。第六章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教育属性、人才培养、战略地位、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及投资方式等方面纵向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湖南高等教育;进而将其与邻近的湖北、江西两省的高等教育进行横向比较;以此为基础,凝练出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性特征。第七章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绩效问题。首先,论文从宏观层面解析了湖南高等教育所获得的辉煌业绩;接着,以吉首大学为例,从微观层面探析湖南高等教育所取得的绩效;最后,对湖南高校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进行一番客观评价。结语部分主要总结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不能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高校办学要科学定位;高等教育要稳步发展、“本土化”发展;并探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
周亮[10](2014)在《人民币汇率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摘要:随着湖南省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汇率作为联系对外经济的纽带,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变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汇率变得更具弹性,汇率风险也更大,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但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国家金融政策的适应往往处于劣势。本文研究人民币汇率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汇率的视角出发,探讨汇率风险的防范以及湖南经济在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上的应对措施。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汇率对湖南省经济影响的途径以及影响效果,并基于三部门国民收入模型推导出汇率对经济影响的条件。然后采用回归分析、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价格水平传导、进出口贸易以及投资三条汇率传导路径的效果,发现汇率与湖南省价格水平、进口、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价格水平和投资影响为正,对进口和出口影响为负。随后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省经济总量的影响,发现湖南省经济总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的升值对湖南省经济增长有紧缩效应。最后提出了湖南省应加大对出口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外贸产品结构调整,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政策建议。
二、今年湖南经济形势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今年湖南经济形势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长沙府的崛起:清代湖南地方权势的转移与集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学术史回顾 |
1.2.1 关于长沙府政区沿革与地理变迁的研究 |
1.2.2 以城市及其管理为对象的个案研究 |
1.2.3 涉及长沙府的专题史研究 |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内容 |
1.4 资料说明 |
第2章 由乱至治:顺康时期湖南的重建与府州均势 |
2.1 官职设置与政情演变 |
2.2 移民、重建与经济态势 |
2.3 湖广合闱与教育困境 |
2.4 小结 |
第3章 分化发展:雍乾时期湖南地方权势重组与层级中心的形成 |
3.1 湖广分闱与湖南府州科举的分化 |
3.2 两湖分省与层级政治中心的形成 |
3.3 农商业发展与经济中心的成型 |
3.4 小结 |
第4章 英杰崛起:嘉道时期湖南人才的聚集与权势群体的出现 |
4.1 嘉道“中衰”与湖湘力量的壮大 |
4.2 岳麓书院与人才聚集 |
4.3 关系网络与长沙府权势群体的形成 |
4.4 小结 |
第5章 “一府独大”:咸同光宣时期长沙府的“经营天下”与重镇转型 |
5.1 军功显要、维新志士与长沙府政治权势的强盛 |
5.2 多重动因与长沙府科举的辉煌 |
5.3 开埠通商与长沙府的经济近代化 |
5.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清代湖南文武进士名册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的项目、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学术论坛清单 |
致谢 |
(2)《湖南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Design Principles |
1.1 Pre-interpreting Preparations |
1.2 Simulated Interpreting |
1.3 Post-interpreting Evaluation |
Chapter Two The Deverbalisation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
2.1 The Introduction of Deverbalisation |
2.2 Practical Issues in the Application |
2.2.1 Lexical Issues |
2.2.2 Syntactic Issues |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
3.1 Lexical Level |
3.1.1 The Use of Category Words |
3.1.2 The Use of Four-character Words and Phrases |
3.1.3 The Use of Political Terminologies |
3.2 Syntactic Level |
3.2.1 The Mass Use of Long Sentences |
3.2.2 Loose Sentence Structure |
Chapter Four Reflection on the Simulation Project |
4.1 Success and Causes |
4.2 Deficiencies and Causes |
Conclusions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s |
Appendix List of Terminologies |
Appendix Transcripts of Original Speeches and the Author's Interpretations |
(3)湾田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企业战略研究相关理论 |
2.1 企业战略概述 |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2.1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
2.2.2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
2.2.3 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 |
2.3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
2.4 竞争战略理论 |
2.5 企业战略研究方法 |
2.5.1 PEST分析法 |
2.5.2 SWOT分析法 |
第3章 湾田集团发展现状与战略问题分析 |
3.1 湾田集团简介 |
3.2 湾田集团发展现状 |
3.2.1 组织结构现状 |
3.2.2 人力资源现状 |
3.2.3 公司经营现状 |
3.2.4 市场营销现状 |
3.2.5 技术水平现状 |
3.3 湾田集团发展存在的战略问题 |
3.3.1 长期战略规划与新时期不适应 |
3.3.2 盲目多元化倾向明显 |
3.3.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 |
第4章 湾田集团战略环境分析 |
4.1 基于PEST的湾田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因素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1.5 宏观外部环境分析总结 |
4.2 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 |
4.2.1 房地产调控政策现状分析 |
4.2.2 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情况分析 |
4.2.3 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4.3 影响湾田集团发展战略的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
4.3.1 人力资源分析 |
4.3.2 运营管理能力分析 |
4.3.3 市场开发能力分析 |
4.3.4 融资能力分析 |
4.3.5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
4.4 湾田集团 SWOT 分析 |
4.4.1 优势 |
4.4.2 劣势 |
4.4.3 机会 |
4.4.4 威胁 |
4.4.5 SO战略-增长型战略 |
4.4.6 ST战略-多元化战略 |
4.4.7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
4.4.8 湾田战略-紧缩型战略 |
4.4.9 分析结论 |
第5章 湾田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
5.1 湾田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 |
5.1.1 湾田集团企业愿景 |
5.1.2 湾田集团企业战略目标 |
5.1.3 湾田集团业务战略 |
5.1.4 湾田集团职能战略 |
5.2 湾田集团发展战略实施 |
5.2.1 业务战略的实施 |
5.2.2 职能战略的实施 |
5.3 湾田集团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
5.3.1 开展战略宣讲提高全员战略意识 |
5.3.2 建立战略实施资金保障体系 |
5.3.3 健全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
5.3.4 优化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策略研究 ——以步步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文献综述 |
1.5.1 传统零售业转型策略国外文献综述 |
1.5.2 传统零售业转型策略国内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
2.1 传统零售业概念及特征 |
2.1.1 传统零售业概念 |
2.1.2 传统零售业特征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SWOT理论 |
2.2.2 PEST理论 |
2.2.3 五力模型理论 |
第三章 我国传统零售业外部环境分析 |
3.1 我国传统零售行业发展现状 |
3.1.1 我国传统零售行业进入成熟期 |
3.1.2 我国传统零售行业逐步变并回暖 |
3.2 我国零售零售行业PEST分析 |
3.2.1 我国传统零售行业政治分析 |
3.2.2 我国传统零售行业经济分析 |
3.2.3 我国传统零售行业社会分析 |
3.2.4 我国传统零售行业技术分析 |
第四章 步步高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企业发展历程介绍 |
4.1.1 抓准WTO保护,进入连锁超市行业 |
4.1.2 扩张布局传统零售产业链 |
4.1.3 网络时代步步高“迷失的五年” |
4.2 步步高转型探索 |
4.2.1 布局线上跨境平台 |
4.2.2 与线下实体严重脱节 |
4.2.3 线下门店盲目扩张 |
4.2.4 物流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
4.2.5 过度关注线下销售KPI指标 |
4.2.6 全产业链要素互相分离 |
4.3 步步高五力模型分析 |
4.3.1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析 |
4.3.2 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
4.3.3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
4.3.4 潜在竞争者分析 |
4.3.5 替代者的分析 |
4.4 针对企业的SWOT分析 |
第五章 步步高转型策略选择及具体措施 |
5.1 步步高转型策略选择 |
5.1.1 步步高策略目标选择 |
5.1.2 步步高业务策略选择 |
5.2 步步高转型策略措施 |
5.2.1 核心发展能力选择 |
5.2.2 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
5.2.3 财务策略选择 |
5.2.4 生产策略选择 |
5.2.5 技术策略选择 |
5.2.6 人力资源策略选择 |
第六章 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建议 |
6.1 把握转型时机和方向 |
6.2 技术为辅,需求为主 |
6.3 维护会员促增长 |
6.4 进入适合的全渠道体系 |
6.5 深化“O+O”模式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湘约央企 共赋发展新动能(论文提纲范文)
借梯登高在中部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
筑巢引凤以优质的政府服务激发市场活力 |
入湘兴湘央企为地方经济增添强大引擎 |
携手共赢 |
(6)海关视角下的湖南对外贸易研究(1899-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原因 |
二、研究现状 |
三、创新与不足 |
四、特别说明 |
第一章 湖南对外贸易的启动与贸易形态变迁 |
一、海关主导下的对外贸易架构 |
(一)海关对外贸工作的主导 |
(二)条约特权下的外资机构对湖南进出口贸易的控制 |
二、湖南贸易市场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
(一)湖南新旧商路网的兴衰和演变 |
(二)湖南市场体系的统一 |
三、贸易规模的扩大 |
(一) 直接对外贸易 |
(二) 土货国内贸易 |
(三) 贸易总额 |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
(一) 进口洋货 |
(二) 进口土货 |
(三) 出口土货 |
第二章 湖南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 |
一、1899-1913 年湖南对外贸易的初兴 |
(一) 贸易额增长加速 |
(二)关税收入的同步增长 |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二、1914-1927 年湖南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
(一) 贸易总量加速增长,入超状况好转 |
(二) 关税收入情况 |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 |
三、1928-1937 年湖南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开始逆转 |
(一) 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加重 |
(二) 关税整体情形 |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 |
四、贸易条件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
五、贸易平衡情况分析 |
第三章 影响贸易变动的重要因素分析 |
一、国际市场因素 |
(一) 国际市场对商品的生产、价格与销售的影响 |
(二)汇率、银价的变动对近代湖南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
二、国内社会政治性因素 |
(一) 国货运动的开展使贸易的局势发生转变 |
(二) 关税自主对贸易的保护作用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湖南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思路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城市群 |
2.1.2 长江中游城市群 |
2.1.3 区域竞争力 |
2.2 相关理论 |
2.2.1 区域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理论 |
2.2.2 区域竞争力评价 |
第三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湖南区域竞争力现状及问题 |
3.1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要求 |
3.2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湖南区域竞争力现状 |
3.2.1 经济发展水平 |
3.2.2 产业结构 |
3.2.3 基础设施 |
3.2.4 对外开放水平 |
3.2.5 科研实力 |
3.3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湖南区域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
3.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
3.3.2 区域发展不均衡 |
3.3.3 城乡差距较大 |
3.3.4 开放水平偏低 |
3.3.5 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 |
第四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湖南区域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
4.1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 |
4.1.3 数据选取 |
4.1.4 评价方法 |
4.2 湖南省区域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4.2.1 经济竞争力 |
4.2.2 产业竞争力 |
4.2.3 科技竞争力 |
4.2.4 金融竞争力 |
4.2.5 基础设施竞争力 |
4.2.6 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
4.2.7 开放竞争力 |
4.2.8 区域综合竞争力 |
4.3 湖南省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五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湖南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5.1 改善供需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 |
5.1.1 改善供需结构 |
5.1.2 强化环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带动效应 |
5.1.3 构建城市群生态经济增长极 |
5.1.4 创新投融资模式 |
5.2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湖南产业竞争力 |
5.2.1 依托一湖四水优化产业布局 |
5.2.2 利用“互联网+”创建优势产业 |
5.2.3 立足现有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
5.2.4 抓住发展机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
5.3 实现区域互联互通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 |
5.3.1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对外通道 |
5.3.2 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
5.3.3 改革通关体制 |
5.3.4 优化进出口结构 |
5.4 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 |
5.4.1 加快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
5.4.2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
5.4.3 发展特色优势集镇提升农村经济实力 |
5.4.4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
5.5 注重创新提升科技竞争力 |
5.5.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
5.5.2 建设创新平台 |
5.5.3 优化成果转化机制 |
5.6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
5.6.1 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 |
5.6.2 调整能源结构 |
5.6.3 推动区域环境污染与防治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B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附录C 2014 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竞争力指标数据 |
详细摘要 |
文献综述 |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表 |
(8)湖南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度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湖南省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2.1 湖南省GDP增长概况 |
2.2 湖南省经济增长主要指标分析 |
2.2.1 固产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收入趋势 |
2.2.2 固定资产、劳动力和财政增长率分析 |
2.2.3 物质资本比重、财政比重与其他要素比重分析 |
2.3 湖南省经济增长的SWOT分析 |
2.3.1 优势(STRENGTH)分析 |
2.3.2 劣势(WEAKNESS)分析 |
2.3.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
2.3.4 挑战(THREAT)分析 |
2.3.5 SWOT矩阵构建及战略选择 |
第三章 湖南省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度测定分析 |
3.1 经济增长模型——生产函数的建立 |
3.1.1 理论模型 |
3.1.2 模型假定 |
3.1.3 模型建立 |
3.1.4 数据整理 |
3.2 经济增长要素的计量测定 |
3.2.1 数据的计量测定 |
3.2.2 计量结果检验 |
3.2.3 要素贡献率计算 |
3.3 要素的贡献度测定结果分析 |
3.3.1 物质资本投入是GDP增长的首要源泉 |
3.3.2 劳动力投入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因素 |
3.3.3 人力资本是湖南GDP增长的次要因素 |
3.3.4 湖南GDP增长中技术优势不明显 |
3.3.5 制度因素对湖南GDP增长影响不大 |
3.4 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的趋势 |
3.4.1 不同时期的要素贡献率趋势 |
3.4.2 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关联度分析 |
第四章 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
4.1 劳动力要素方面的对策 |
4.1.1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4.1.2 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城镇的就业容量 |
4.1.3 加大教育普及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
4.1.4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4.2 人力资本建设的对策 |
4.2.1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水平 |
4.2.2 提高对引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度 |
4.2.3 充分改善人才分布不均衡的格局 |
4.2.4 继续追加教育经费投入,挖掘人力资本 |
4.3 物质资本要素方面的对策建议 |
4.3.1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 |
4.3.2 加大资本形成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
4.4 技术进步方面的对策建议 |
4.4.1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引领支撑 |
4.4.2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渐淘汰劣势产能 |
4.4.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4.5 制度变迁方面的对策建议 |
4.5.1 完善非国有化制度 |
4.5.2 继续提高市场化程度 |
4.5.3 加强财政政策建设 |
4.5.4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1978-) ——基于若干重要问题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其研究意义 |
二、选题研究时限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现状及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生态 |
一、根基:改革开放前湖南高教发展的历史概况 |
二、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生态的确立 |
三、压力:改革开放初湖南人才缺乏的严峻事实 |
四、保障:制定多方位推进高教发展的法律法规策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 |
一、湖南高教的拨乱反正时期(1978—1984) |
二、湖南高教的探索改革时期(1985—1991) |
三、湖南高教的深化改革时期(1992—1998) |
四、湖南高教的“弯道超车”时期(1999—至今) |
第二章 湖南高校办学定位探究——兼论特色人才之培养 |
第一节 办学定位:湖南高校发展之“瓶颈” |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丛生 |
二、办学定位:湖南高等教育发展之“瓶颈” |
第二节 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 |
一、办学定位:一种历史的动态系统 |
二、典型案例:湖南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 |
第三节 湖南高校办学定位中的问题表征——基于18所本科院校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 |
一、发展规模上“求大、求全” |
二、发展目标上“求高、求综” |
三、学科发展上“大干、快上” |
四、专业设置上“模仿、趋同” |
第四节 湖南高校办学定位之路径选择 |
一、基本要求:精准适中 |
二、湖南高校办学定位之可行路径 |
第三章 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湖湘文化互动探析 |
第一节 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互动发展 |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联 |
二、湖南高校资源地理分布的描述 |
三、经济视域下湖南高校存在问题及其归因 |
四、“两型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径 |
第二节 湖南高等教育与湖湘文化的交互耦合 |
一、湖湘文化及其内涵 |
二、湖湘文化与湖南高等教育的交互耦合 |
第四章 湖南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探究 |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阐释 |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三、社会流动的功能 |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宏观解析 |
一、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
二、建国以来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历史变迁 |
第三节 湖南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微观探析——以湖南理工学院(岳阳师专)为例 |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依据 |
二、三个典型案例分析 |
第五章 湖南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
第一节 公平及高等教育公平的涵义 |
一、公平的涵义 |
二、高等教育公平的意蕴 |
第二节 湖南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状考察 |
一、高等教育不公平之表征 |
二、湖南高等教育的起点不公 |
三、湖南高等教育的过程不公 |
第三节 湖南高等教育公平路径之构建 |
一、国家政策层面 |
二、民众自身层面 |
第六章 湖南高等教育之比较分析:若干指标的对比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后湖南高教发展之比较 |
一、教育属性:从“政治属性”转为“多重属性” |
二、人才培养:从“专才”转向“通才” |
三、战略地位:从“从属地位”转为“战略地位” |
四、管理体制:从“高度集中”转向“自主办学” |
五、发展模式:从“粗放式”转向“内涵式” |
六、投资方式:从“统收统支”转向“成本分担” |
第二节 湘鄂赣高等教育之比较分析:若干指标的对比 |
一、湘鄂赣三地比较之缘由 |
二、湘鄂赣高等教育若干指标之比较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之特征 |
一、起步晚,发展快,高校数量多,教育总量大 |
二、民办高校创办最早,发展迅速,影响全国 |
三、湖南女性高等教育颇具特色,走在全国前列 |
四、湖南高等教育与湖湘文化良性互动 |
五、湖南高等教育与湖南经济发展稳步协调 |
第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绩效探析 |
第一节 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宏观成效之表征 |
一、形成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学科体系 |
二、高校地理布局日趋合理,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 |
三、高等教育各项改革齐头并进,有序推进 |
四、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素质显着擢升 |
五、高校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双提升 |
第二节 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绩效的微观解析——以吉首大学为例 |
一、选择吉首大学的理由阐释 |
二、吉首大学办学绩效之描述 |
第三节 湖南高等教育发展成效评价 |
一、湖南高等教育发展之整体评估 |
二、湖南高等教育取得辉煌业绩之缘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人民币汇率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理论 |
2.1.1 通过贸易商品价格途径传递 |
2.1.2 货币供给途径传递 |
2.2 汇率影响进出口贸易 |
2.2.1 凯恩斯宏观理论模型 |
2.2.2 需求价格弹性论 |
2.2.3 吸收论 |
2.2.4 货币论 |
2.3 汇率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
2.3.1 财富效应 |
2.3.2 相对成本机制 |
2.3.3 专用资产并购论 |
3 人民币汇率机制与湖南省经济现状 |
3.1 人民币汇率机制 |
3.1.1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 |
3.1.2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
3.1.3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
3.2 湖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3.2.1 湖南省经济总体情况 |
3.2.2 国际贸易情况 |
3.2.3 利用外资情况 |
3.2.4 小结 |
3.3 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4 汇率影响湖南经济路径的实证研究 |
4.1 理论模型的推导 |
4.1.1 三部门经济模型 |
4.1.2 模型的分析 |
4.2 汇率对价格水平传递的影响 |
4.2.1 模型的设计 |
4.2.2 变量的选择和解释 |
4.2.3 假设检验 |
4.2.4 结果与讨论 |
4.3 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
4.3.1 模型的设计 |
4.3.2 变量的选择 |
4.3.3 假设检验 |
4.3.4 结果与讨论 |
4.4 汇率对湖南省投资的影响 |
4.4.1 模型的设计 |
4.4.2 变量的选择 |
4.4.3 假设检验 |
4.4.4 结果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5.1 计量模型 |
5.1.1 模型的构建 |
5.1.2 变量的选取与解释 |
5.2 假设检验 |
5.2.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5.2.2 VAR模型和协整检验 |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5.2.4 模型的估计 |
5.2.5 脉冲响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本文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今年湖南经济形势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沙府的崛起:清代湖南地方权势的转移与集中[D]. 王毓伟.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2]《湖南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朱瑶. 吉首大学, 2020(03)
- [3]湾田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王德峰. 南华大学, 2020(01)
- [4]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策略研究 ——以步步高为例[D]. 徐睿.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5]湘约央企 共赋发展新动能[J]. 赵春凌,王强. 商业文化, 2019(23)
- [6]海关视角下的湖南对外贸易研究(1899-1937)[D]. 黄转喜.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7]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湖南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 张秀芳. 长沙理工大学, 2016(04)
- [8]湖南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度测定研究[D]. 王芳.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9]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1978-) ——基于若干重要问题的探析[D]. 刘小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10]人民币汇率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 周亮. 中南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