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牙龈整形后前牙折断修复

高频电刀牙龈整形后前牙折断修复

一、应用高频电刀对前牙牙折做牙龈修形后的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吴建兴[1](2017)在《牙周病修复治疗的临床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牙周病使用不同方法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为临床牙周病的修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62016.10于本院因牙周病需行修复治疗的患者10例,男、女各5名,年龄在4273岁。其中4例患者为轻、中度,6例为中至重度牙周炎。牙周修复治疗时间616个月,平均疗程13个月。所有病例符合纳入标准并根据患者牙周情况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分别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翻瓣术、自体骨移植术、分根术、牙冠延长术及合并正畸等方法综合治疗。在对治疗效果作出评估,符合条件者,制定适合患者情况的修复法案。可选择固定,可摘,覆盖,套筒冠或附着体义齿等修复方式。义齿修复后随诊观察26个月,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修复治疗后义齿固位良好,咀嚼有力,舒适,且经检查基牙无疼痛或松动,牙龈组织健康,黏膜无明显红肿或溃疡,患者亦无主观不适,则评定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结果:经26个月的随访观察,10例不同程度牙周病分别使用不同方法治疗修复均无明显不适,义齿固位稳定,牙无疼痛或松动,咀嚼有力,牙龈健康,无黏膜红肿及溃疡。患者十分满意结论:不同类型牙周病在治疗和修复方法选择恰当时均可起到保护基牙、延长余留牙寿命,改善义齿固位和支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外观、咀嚼功能及舒适方面的满意度。

杨燕子[2](2015)在《高频电刀切除口腔黏液囊肿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切除口腔黏液囊肿的效果。方法对36例口腔黏液腺囊肿患者行高频电刀切除治疗并分析治疗结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术后1周黏液腺囊肿完全消失,愈合良好。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35 d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高频电刀切除口腔黏液囊肿,愈合率高,复发少。

吴张[3](2011)在《龈下桩修复可行性的三维有限元研究》文中认为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是口腔临床常见的治疗病例,如果因严重龋损,根折或医源性损伤等不同原因导致牙体缺损至牙龈或牙槽骨内时,修复往往难以进行。目前临床中常采用牙冠延长术和牙根牵引术,来暴露牙体缺损断缘,重建患牙的生物学宽度,之后再择期进行修复。但两种处理方法共同的特点是治疗时间长,治疗程序复杂,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患牙的治疗和修复,有些患者难以接受。龈下桩的设计基本思想是参考种植体修复理论,利用龈下桩在余留牙根获得的固定和支持作用,为龈下桩骨接触面骨结合形成的初期稳定创造条件,修复后希望龈下桩穿龈结构与周围软硬组织形成良好的软组织封闭状态和骨结合状态,并达到恢复患牙形态和功能的目的,避免牙根拔除或采用其它治疗方法带来的麻烦,扩大残根保存修复的适应症。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以上颌中切牙为例,构建缺损至牙龈和牙槽骨内不同程度的残根利用龈下桩核冠修复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修复后牙根牙本质、牙周支持组织及龈下桩骨接触面的应力状况和位移情况,初步判断龈下桩用于保存此类残根的可行性,并对预成龈下桩进行有限元优化设计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整个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实验:1.采用Micro CT扫描技术,结合Mimics软件、Geomagic软件和UG软件构建上颌中切牙龈下桩核冠修复后的三维实体模型,之后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2.在实验一所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四组不同程度缺损至牙龈和牙槽骨内的龈下桩核冠有限元模型。四组模型牙体缺损分别至牙槽嵴内1mm、2mm、3mm和4mm。模型的材料假设、加载条件、边界条件和接触条件的设定与实验一一致,分析各组模型牙根牙本质、牙周膜和龈下桩骨接触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及龈下桩与骨接触面的位移情况。3.设计预成龈下桩,穿龈部分设计为圆柱形,根管内桩的部分设计为螺纹结构,核部位设计有固位形。在UG软件中利用参数化建模功能构建预成龈下桩,并在实验二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上颌中切牙预成龈下桩核冠修复的自适应模型,之后输入Ansys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预成龈下桩螺纹结构外径和穿龈结构直径为变量,前者的变化范围为:1.0mm~2.0mm,后者的变化范围为:6.5mm~7.0mm,将龈下桩骨接触面、牙根、牙周膜和桩螺纹上的等效应力峰值和龈下桩骨接触面的最大位移设定为有限元分析输出变量。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CT扫描技术,结合Mimics软件、Geomagic软件、UG软件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理形态和几何相似性,各部分结构精确,能够模拟龈下桩核冠修复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2.各实验组的龈下桩骨接触面上的最大位移均低于50μm,低于文献报道种植体骨接触面骨结合形成的最大位移阈值容许范围。龈下桩骨接触面上的最大位移随着桩在骨内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实验组的龈下桩骨接触面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布在颈部,并随着桩在骨内高度的增加而减少。3.四个实验组余留牙根和牙周膜上的仍存在应力分布,同时表面的等效应力峰值随着桩在骨内高度的增加而减少。4.预成龈下桩的螺纹结构外径对骨接触区的最大位移和牙周膜等效应力峰值没有影响,而对牙根和桩螺纹上的等效应力峰值有影响。牙根上的等效应力峰值随着螺纹结构外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螺纹结构外径为1.2mm~1.5mm,即为桩所在部位为牙根最小直径的1/3~1/2时,桩螺纹上产生的等效应力峰值相对较小。5.预成龈下桩穿龈结构直径对骨接触区的最大位移和等效应力峰值及牙根、牙周膜和桩螺纹上的等效应力峰值均有明显影响,各个指标分析值均随龈下桩穿龈结构直径的增加而减少。穿龈结构直径为6.5mm~7.0mm范围时,骨接触面上的最大位移相对较小。结论:1.缺损至牙龈和牙槽骨内的残根利用龈下桩修复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余留牙根和牙周膜对维持龈下桩骨接触面的初期稳定性起重要作用。2.预成龈下桩穿龈结构的直径应大于牙根颈部的最大直径,但不宜过大。螺纹结构的外径应为桩所在部牙根最小直径的1/3~1/2。

张明强[4](2011)在《高频电刀与常规手术治疗牙龈瘤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高频电刀与常规手术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龈瘤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高频电刀治疗牙龈瘤,对照组常规单纯手术切除牙龈瘤,记录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以及随访1年牙龈瘤复发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1年,实验组的复发率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电刀治疗牙龈瘤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杨雷[5](2010)在《不同方法治疗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周疾病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不良修复体造成的牙龈美学问题。本文研究2007年9月-2009年9月大庆油田总院口腔修复科门诊不良修复体病人共148例。分别采取高频电刀、激光、微波热凝四种不同方法行牙龈切除,同时修整牙龈形态,恢复重建牙周生理功能和外观。分别观察分析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并比较四组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微波热凝组岀血量较少,创面小,术野清晰;传统牙龈成形术组出血量较大,创面略大。2、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微波热凝组更能有效控制牙龈炎症。3、四种方法治疗牙龈增生性病变近期与远期疗效可靠。

任肖华,郭莉,孟慧萍,李文荟,王晓洁[6](2009)在《高频电刀切龈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高频电刀切龈用于较深楔状缺损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较深龈下楔状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进行高频电刀切龈术后充填及排龈线排龈后充填,1~2年后对充填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高频电刀切龈术后充填满意率高于常规排龈组,且脱落率低。结论:高频电刀切龈后进行充填,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排龈后充填组。

梁建平,林志立[7](2007)在《高频电刀在冠桥修复前牙龈修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冠桥修复前牙龈修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6例需修复前行牙龈修形的病例采取高频电刀切龈。82例龈切宽度小于2mm,切龈后即刻牙体预备、取模修复,44例龈切宽度大于2mm术后需上牙周塞治剂2~3周后牙体预备取模修复。结果117例修复效果良好,占93%,其余9例因牙龈缘增生不利于修复需进行二次切除,方能取模修复。结论高频电刀切龈术高效、安全、可靠。

张洪斌,朱洪水,姚芬[8](2001)在《应用高频电刀对前牙牙折做牙龈修形后的修复》文中研究说明

二、应用高频电刀对前牙牙折做牙龈修形后的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高频电刀对前牙牙折做牙龈修形后的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牙周病修复治疗的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方法
    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三)病例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龈下桩修复可行性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上颌中切牙龈下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龈下桩修复可行性的有限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 预成龈下桩的优化设计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5)不同方法治疗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周疾病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2.2 不良修复体拆除的原因
    2.3 牙龈成形术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对象及分组
    3.2 材料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4 观察内容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四种方法术后临床观察情况比较
    4.2 四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高频电刀牙龈成形术
    5.2 CO_2 激光牙龈成形术
    5.3 微波综合治疗仪牙龈成形术
    5.4 传统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6)高频电刀切龈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治疗
结果
讨论

(8)应用高频电刀对前牙牙折做牙龈修形后的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材料与方法
3 复查结果
    1) 复查项目:
    2) 复查结果:
4 讨论

四、应用高频电刀对前牙牙折做牙龈修形后的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 [1]牙周病修复治疗的临床病例报告[D]. 吴建兴.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1)
  • [2]高频电刀切除口腔黏液囊肿临床分析[J]. 杨燕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03)
  • [3]龈下桩修复可行性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 吴张. 第四军医大学, 2011(04)
  • [4]高频电刀与常规手术治疗牙龈瘤的疗效对比研究[J]. 张明强. 中国医药导刊, 2011(02)
  • [5]不同方法治疗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周疾病的对比研究[D]. 杨雷. 吉林大学, 2010(08)
  • [6]高频电刀切龈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 任肖华,郭莉,孟慧萍,李文荟,王晓洁.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05)
  • [7]高频电刀在冠桥修复前牙龈修形中的应用[J]. 梁建平,林志立. 广东牙病防治, 2007(06)
  • [8]应用高频电刀对前牙牙折做牙龈修形后的修复[J]. 张洪斌,朱洪水,姚芬.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06)

标签:;  ;  ;  ;  ;  

高频电刀牙龈整形后前牙折断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