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德育工作

论高校体育德育工作

一、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砚茹[1](2021)在《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探究》文中提出文章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高校体育思政课程的现状,尝试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策略,旨在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提供参考。

滕津汝[2](2021)在《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在新课改之后和核心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不仅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水平和心理健康发展。传统体育教学过度强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其已无法充分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渗透与融合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新时代体育教学要求。该文通过简析德育教育,分析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针对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现状,提出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路径探索,以不断培养对社会发展有利的高素质人才。

黄春萍,吴明才,邓万金[3](2021)在《高校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田径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研法等方法对高校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道德分析,并提出高校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为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玉金[4](2021)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强体魄、拥有良好的体质,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如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传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主要重视对于学生专项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体育精神的培养,这无疑是非常大的弊端。将思政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使得这种寓教于乐的思政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主要就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融合的可行性,然后从多个方面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提出指导性建议。

陈瑶[5](2020)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体育社团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大学生体育社团视野研究高校德育渗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为人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实效性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需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财经大学体育社团中的德育渗透进行系统分析与深入讨论,力求对体育社团中的德育渗透的内容、特点以及实施策略进行系统分析与深入讨论,旨在提高体育社团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为体育社团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加强体育社团中的德育渗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时间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德育理论与实践,拓展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体育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包括道德情感的渗透教育、意志品质的间接培养及社会行为的正向引导三方面的内容;具有目标上的整体性,内容上的多样性,实施过程中的潜在性、持续性,效果的隐蔽性、难观测性等特点。目前上海财经大学体育社团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待创新,学校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社团管理不够规范,体育社团指导教师没有给予充分的指导,缺乏科学的体育社团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体育社团管理中对德育渗透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社团的德育渗透功能,体育教师存在重技能传授轻德育渗透观念,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德育渗透形式之间存在矛盾等。最后,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出加强体育社团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即,重点创新体育社团的德育渗透方法;深入挖掘体育社团中的德育渗透途径;建设好体育社团充分利用德育阵地;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科学评价体育社团中德育渗透的教育效果等。总之,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德育优势,将德育渗透贯穿于体育社团的全过程。

张庆丽[6](2019)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文中认为首先,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且国家不断加大德育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其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天然具有德育渗透的责任。体育课中要对学生积极渗透礼节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内容,并且培养起学生的意志品质,健康体魄和审美情趣等;第三,武术天然具有德育功能,传统武术文化思想中,已经形成了武德内涵。而武德本身就是指练武的人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因此,本研究以初中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作为研究方向,开展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以初中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为研究对象,以烟台第三中学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学生分为德育渗透实验组和无德育渗透对照组,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实验。通过设计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以武术教学的中武德作为德育内容,采用教师表率法等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武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实践,分别从主体性、武德性、集体性、尊师性、求实性和纪律性角度对初中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主体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主体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克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阻碍因素开展武术学习;(2)在武德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武德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生生互助的意识增强,诚实守信品质提升,爱国热情高涨;(3)在集体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集体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更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练习武术的心得,且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之间的的安全协助意识显着增强;(4)在尊师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尊师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礼仪规范意识、与父母的交流等道德意识都显着增强;(5)在求实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求实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武术强身健体的认知更加明确,且对武术内容的关注度显着提高;(6)在纪律性对比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纪律性表现显着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课堂秩序观念显着增强,具有了规则意识,且认同武术高强度、高负荷的练习要求。

王自清[7](2018)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文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在促进学生育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其中所蕴含、遵循的道德价值较为丰富。教育部高度重视体育的教化功能,提出要统筹体育、艺术和语文、历史、品德五科在综合育人方面的融合。由此多学科课程融合成为中小学生育德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如何梳理和有效构建体育学科育德内容体系,实现体育与其它学科融合的育德,这是新时期中小学体育工作所面临的课题和重大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学科融合为研究视角,对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内容、实施路径、要求等进行理论构建,并对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形成中小学体育育德的行动方案,为中小学体育贯彻立德树人探索有效路径。研究表明:1.所构建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内容体系主要分成四个维度:即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和健康人格。国家认同维度包括:爱国奉献、国家荣誉、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维度包括:文化认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社会责任维度包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健康人格维度包括健康身心、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等。2.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的特征主要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实现中小学体育育德的路径是跨学科融合渗透。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实施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化育德:塑造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协同育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程育德: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育德衔接的一体化、实践育德:认知与行为的统一等。3.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都设置了与体育育德有关的目标,但部分体育课程标准的育德目标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育德目标的可操作性不足。4.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育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对体育育德的目标理解不够准确、没有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等,导致体育育德效果不尽人意。中小学校领导较为重视体育育德,但贯彻落实力度不够。5.行动研究实施的成效分析表明,基于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充分体现了体育育德价值,学科教师育德的教学策略主要运用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榜样学习等方法。6.行动研究的实施对学校领导层面的德育理念、学科融合的育德认知、学科教学与育德的关系等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促进学校领导更为重视体育育德的功能。行动研究有助于学科教师积极转变育德理念,有效树立“立德树人”、“学科融合”、“体育育德”等育德理念。行动研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体育活动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意志品质、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竞争精神等有了更为清晰和积极的认知,体育品德素养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马丽[8](2017)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不仅要承担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任务,还负有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行为的责任。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显得尤为重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系统分析与深入讨论,力求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特点及实施策略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旨在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为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德育理论与实践,拓展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同时,对新时期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包括道德情感的渗透教育、意志品质的间接培养及社会行为的正向引导三方面的内容;具有目标上的整体性,内容上的多样性,实施过程中的潜在性、持续性,效果的隐蔽性、难观测性等特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校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未得到足够重视,高校德育还存在理念陈旧、教育路径依赖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实效与预期存在差距,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待创新。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对德育渗透重视不够,体育教师存在重技能传授轻德育渗透观念,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德育形式之间存在矛盾等。最后,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出加强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即,注重完善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设计,不断增强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的责任担当,深入挖掘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素,着力丰富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科学评价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育效果等。总之,要充分发挥公共体育教学的德育优势,将德育渗透贯穿于公共体育教学全过程。

李迪,卢伯春[9](2017)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素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总结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在教育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以更好实施德育的建议。

杨娜[10](2016)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研究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德育面临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德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对其德育价值及其实现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当前体育研究和德育研究都应该重视的重要方面和应有之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就是满足教育主体在高校校园中,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广泛的课外体育实践活动形式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到大学生的意识之中,帮助大学生确立起坚定的思想信念、良好的政治准则和优秀的道德风尚,为培养其形成理想的人格、内在的优良道德品质,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渗透性的特征,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导向功能、集体主义教育发挥凝聚功能、组织纪律教育发挥约束功能、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发挥文化渲染与审美功能以及竞争意识教育发挥激励功能。运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德育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具有渊远的历史依据及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依据。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是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满足教育主体德育需要的实践中生成的,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的双重需要形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的生成动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真善美”是其德育价值生成的基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实践活动是德育价值的生成途径。教育主体、受教育主体、介体和环体构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基本要素,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并形成由驱动系统、导向系统、加工系统与调节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机制。基于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现状调研及对国外高校相关做法与经验的归纳与借鉴,提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科学路径,即应树立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协同创新的科学理念;加强以高校德育工作队伍与体育教师队伍为主的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大学生体育社团;完善高校特色体育校本课程、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等课程体系;开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教育资源;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及家庭环境着手,营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良好环境。

二、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1.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
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现状
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策略
    3.1 改变教师思想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3.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高思政实践能力
    3.3 打造课程思政平台,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4 结语

(2)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简析德育教育
2 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2.1 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2.2 拓宽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径
    2.3 满足新时代体育教学要求
3 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现状
    3.1 尚未正确认识体育教学
    3.2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3 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单一
4 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路径探索
    4.1 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创新课程结构
    4.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德育观念
    4.3 完善课程评价标准,开展激励教育
5 结论

(3)高校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1.2 高校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2.1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1.2.2 社会公德的缺乏
        1.2.3 德育建设不足
        1.2.4 学生缺乏对田径的认识
2 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2.1 强化心理素质
    2.2 树立品德修养
    2.3 培养组织性和纪律性
    2.4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2.5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6 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
3 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3.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3.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3.3 丰富田径教学中的德育方法
        3.3.1 游戏比赛法
        3.3.2 适当的激励法
    3.4 建立完善考核体系
4 结语

(4)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融合的可行性
    1.1 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性
    1.2 将思政教育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相融合,是体育课程落实的根本
    1.3 思政教育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合,有助于其体育德育优势得到发挥
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高校体育德育评价体系
    2.2 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
    2.3 从整体育人角度设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2.4 转变教师的思维观念
    2.5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政教学价值观
3. 总结

(5)新时代背景下大学体育社团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教学与体育社团
    2.2 德育教育
    2.3 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校园概况
        3.1.2 社团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统计分析法
    3.3 调查对象的选定
        3.3.1 访谈对象
        3.3.2 问卷调查对象
    3.4 资料的处理
        3.4.1 访谈
        3.4.2 问卷调查
        3.4.3 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4 分析与讨论
    4.1 上海财经大学体育社团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与价值
        4.1.1 必要性
        4.1.2 渗透价值
    4.2 上海财经大学体育社团德育渗透的现状
        4.2.1 渗透的内容
        4.2.2 渗透的方法
        4.2.3 渗透的途径
        4.2.4 不同项目中的德育渗透的分析
        4.2.5 学生对德育渗透的认知
    4.3 上海财经大学体育社团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3.1 存在的问题
        4.3.2 建议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6)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1.1.2 体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1.1.3 武术具有德育功能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德育
        2.1.2 德育渗透
        2.1.3 武术教学
        2.1.4 武德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外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相关研究
        2.2.2 国内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相关研究
    2.3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2.3.1 武德研究内容
        2.3.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现状
        2.3.3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2.3.4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初中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主体性差异分析
        4.1.1 学生主体性组间差异对比
        4.1.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主体性的结果分析
    4.2 武术教学中学生武德性差异分析
        4.2.1 学生武德性组间差异对比
        4.2.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武德性的结果分析
    4.3 武术教学中学生集体性差异分析
        4.3.1 学生集体性组间差异对比
        4.3.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集体性的结果分析
    4.4 武术教学中学生尊师性差异分析
        4.4.1 学生尊师性组间差异对比
        4.4.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尊师性的结果分析
    4.5 武术教学中学生求实性差异分析
        4.5.1 学生求实性组间差异对比
        4.5.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求实性的结果分析
    4.6 武术教学中学生纪律性差异分析
        4.6.1 学生纪律性组间差异对比
        4.6.2 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初中生纪律性的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教学案例——武术健身拳
作者简历

(7)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
        1.2.1 德育
        1.2.2 育德
        1.2.3 体育育德
        1.2.4 中小学体育育德
        1.2.5 学科融合
        1.2.6 中小学体育学科与体育课程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儒家思想
        1.3.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1.3.3 社会学习理论
        1.3.4 角色承担理论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假设、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创新点
        1.5.3 研究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体育道德基础理论研究
        2.1.1 体育品德研究
        2.1.2 体育精神研究
        2.1.3 体育道德困境研究
    2.2 学校体育育德理论研究
    2.3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育德研究
        2.3.1 体育课程标准育德研究
        2.3.2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育德研究
        2.3.3 国际体育课程育德研究
    2.4 高校体育德育研究
    2.5 体育道德测量工具的研究
    2.6 发达国家体育德育价值研究
第3章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建构
    3.1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建构依据
        3.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3.1.2 国家教育政策的有力驱动
        3.1.3 全球化新时代的强烈呼唤
    3.2 体育育德与学科融合的关系
    3.3 审思:相关概念的逻辑联系
        3.3.1 有关体育育德的基本观点
        3.3.2 体育育德相关概念的辨析
    3.4 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基本内容体系研究
        3.4.1 中小学体育的育德内容的来源分析
        3.4.2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3.4.3 中小学体育育德基本内容体系
        3.4.4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特征
        3.4.5 学科融合:体育育德实施途径
        3.4.6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实施要求
第4章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研究
    4.1 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育德分析
        4.1.1 课程性质(或课程定位)的育德分析
        4.1.2 课程理念的育德分析
        4.1.3 课程目标的育德分析
        4.1.4 教学内容的育德分析
        4.1.5 学习评价的育德分析
        4.1.6 影响课程标准育德功能实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4.2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育德的认知
        4.2.1 体育课中进行育德的职责认同
        4.2.2 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的认同
        4.2.3 不同类型教师的育德认同
        4.2.4 教学目标体现育德的认知
        4.2.5 校领导对体育育德的重视
        4.2.6 中小学体育育德实施途径分析
        4.2.7 影响体育育德的实施因素
第5章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行动研究及成效分析
    5.1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行动研究方案
        5.1.1 行动研究目标
        5.1.2 行动研究实施单位
        5.1.3 行动研究流程
        5.1.4 行动研究时间
    5.2 行动研究内容设计
        5.2.1 教学目标的育德内容
        5.2.2 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5.2.3 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
        5.2.4 教学计划汇总
        5.2.5 教学实施要求
        5.2.6 行动研究风险
    5.3 学科融合的体育育德教学行动研究实施成效分析
        5.3.1 有效渗透体育育德,教学设计实现创新变革
        5.3.2 深化立德树人落实,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育德
        5.3.3 积极转变育德理念,增强学科教师体育素养
        5.3.4 促进道德价值认知,提高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调查问卷(体育教师)
    附录二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调查问卷(学校领导)
    附录三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附录四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名师基地学员)
    附录五 中小学体育育德教学访谈提纲(XJ学校领导)
    附录六 中小学体育育德教学访谈提纲(XJ学校学科教师)
    附录七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XJ学校学生)
    附录八 中小学体育名师基地学员访谈记录
    附录九 中小学校领导访谈记录
    附录十 XJ学校领导访谈记录
    附录十一 XJ学校学科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十二 XX学校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十三 XX学校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概述
        2.1.1 德育概念的历史探究
        2.1.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意蕴
        2.1.3 德育渗透的科学界说
    2.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的理论梳理
        2.2.1 关于公共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2.2.2 关于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2.2.3 关于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统计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般性考察
        4.1.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4.1.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4.1.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4.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状况分析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对象的选择
        4.2.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调查综述
        4.2.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3 加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策略
        4.3.1 不断增强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的责任担当
        4.3.2 深入挖掘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素
        4.3.3 注重完善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设计
        4.3.4 着力丰富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4.3.5 科学评价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育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体育担有德育之责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不足之处
    2.1 德育目标较为泛化
    2.2 德育内容相对空洞
    2.3 德育方法比较简单
    2.4 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3 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
    3.1 高校体育德育应有的观念
    3.2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3.3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
    3.4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教学方法
    3.5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方法

(10)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研究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1.1.2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1.1.3 体育愈发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价值”与“德育”内涵研究
    2.2 体育的德育价值研究
    2.3 校园体育文化研究
    2.4 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研究
        2.4.1 校园体育文化与德育研究的近当代脉络
        2.4.2 校园体育文化与德育的关系
        2.4.3 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意义和价值
        2.4.4 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问题及实现路径探析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访谈法
    3.3 问卷调查法
        3.3.1 教师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3.2 学生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4 数理统计法
    3.5 比较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的概念界定
        4.1.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4.1.2 德育价值的概念
        4.1.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的概念
    4.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的历史与理论依据
        4.2.1 体育具有德育价值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4.2.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的历史依据
        4.2.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的理论依据
    4.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现实反思
        4.3.1 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认知与实践调查与分析
        4.3.2 高校教师对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认知与实践调查与分析
    4.4 国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经验与启示
        4.4.1 国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4.4.2 国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途径
        4.4.3 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4.5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相关机制
        4.5.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的生成机制
        4.5.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机制
    4.6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
        4.6.1 树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科学理念
        4.6.2 建设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教师队伍
        4.6.3 发展有效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的大学生体育社团
        4.6.4 开发有效实现德育价值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教育资源
        4.6.5 完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设施条件
        4.6.6 营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现的良好环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探究[J]. 王砚茹. 运动精品, 2021(12)
  • [2]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研究[J]. 滕津汝.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21)
  • [3]高校田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研究[J]. 黄春萍,吴明才,邓万金. 当代体育科技, 2021(28)
  • [4]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J]. 张玉金. 尚舞, 2021(16)
  • [5]新时代背景下大学体育社团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D]. 陈瑶.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6]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 张庆丽. 鲁东大学, 2019(02)
  • [7]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D]. 王自清.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8]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 马丽. 北京体育大学, 2017(11)
  • [9]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李迪,卢伯春.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2)
  • [10]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研究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D]. 杨娜.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论高校体育德育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