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墨境界——中国山水画学术展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汤慧丽[1](2020)在《方骏艺术年表》文中研究指明
白杨,张裔昕,刘馨[2](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桂林的山水画艺术发展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程中,桂林山水一直都是画家们神往和描绘的对象。据史料记载,宋代的米芾所作的《阳朔山图》,是他青年时期在桂林做临桂县县尉时对桂林山水风光有感所绘;清代的石涛出生于桂林靖江王府,虽成名于江南,但笔下的山水作品却散发着故乡的灵性。在上个世纪,桂林山水成为近现代一大批艺术家所
杨芳[3](2014)在《青绿山水画色彩语言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青绿山水画独特的气质和神韵是中国画家关照自然、抒发情感的灵性表达。其色彩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不仅拓宽了青绿之美的范畴,也是设计教学领域的新尝试。
张春丽[4](2013)在《国画家张复兴 画韵诉说桂北山水情》文中研究表明张复兴,天津人,1946年出生,祖籍山西。系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副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友联画院画家、北京人文大学书画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广西美协顾问、广西艺术学院名誉教授、桂林画院名誉院长、广西政协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作品先后十多次在全国性美术作品展中获奖。曾获第八届美展大奖,第九届美展优秀作品奖,世界华人书画艺术画展金奖,两次获广西自治区政府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被评为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1900-2000年"中国画百年大展"入选画家,是"锦绣中华万里行"、"彩墨境界"等有影响的学术活动的参展画家之一,并在2004年获"黄宾虹学术奖"。
姚茹[5](2013)在《张掖五彩山题材在中国青绿山水画技法中的色彩表现》文中指出青绿山水画自产生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山水画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个时代的绘画艺术中所处地位、语汇面貌均各不相同,展现着不同的时代特色。虽然青绿山水画在传承过程中几经起落,但是它也一直在发展变化着,并且长在常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也一直在进步。本文以张掖五彩山在青绿山水画中的色彩表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色彩表现为主线,通过分析传统与现代的青绿山水画色彩表现上的不同来寻找当今青绿山水画的创新点。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传统青绿山水画和以甘肃张掖五彩山为题材的青绿山水画创作中的个例分析、研究,包括对色彩观念、绘画材质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并结合了不同的画家的作品和自己的创作进行比较,试图寻找传统与创新的契合点。当今青绿山水画的创新,应该继承和借鉴传统绘画形式留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唯有如此,创新才有理可依,具有传承性。甘肃省张掖五彩山的自然色彩魅力,为我们当今的青绿山水画创作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它在色彩表现上独具的对比美、节奏美、个性美,为当今青绿山水画创作加入了新的素材,具有一定的美学研究价值。
刘飞[6](2012)在《“色彩重现”—蒋采苹的矿物颜料研究与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画》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在努力寻求现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回溯中国画传统,不但“文人水墨体系”派生出“新文入画”和“水墨画”,工笔重彩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它重溯“丹青”的传统,充分发挥色彩的优势,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发展,也对水墨画的创作发生了影响。工笔重彩之所以能发挥色彩的优势,矿物颜料的使用和推广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蒋采苹为案例,介绍工笔重彩的历史发展境遇,尝试从蒋采苹的艺术创作、对于高温结晶颜料的研发和对矿物颜料的推广、重彩画教学三个方面来分析矿物颜料对工笔重彩发展的影响。蒋采苹面向重彩画界进行重彩画教学和颜料研发、推广,其影响却超出了重彩画界,诸如对“色彩”的讨论、关于“制作”的争议、“岩彩画”和“重彩画”名称的争论,像“色彩”问题越过重彩画,也对彩墨画产生了影响。本文对这类衍生出的系列问题和影响也作出了讨论。
李丽[7](2010)在《浅谈中国重彩山水画的色彩之变迁历程》文中提出在绘画作品中对色彩的表现渊源已久,其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到隋唐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间也经历了鼎盛、衰微、复苏的过程。本论文将从山水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表现这一新的视角着手,把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论思想观念相结合进行考察,目的在于对山水画色彩发展历程和在现代绘画色彩方面的发展前景做一更全面的研究。本论文首先从山水画史的角度对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表现进行了梳理,通过对传统、现代重彩山水画和代表性画家的分期论述、作品解读和色彩艺术特点分析,一方面了解他们的艺术主张,挖掘他们的思想渊源,进而探寻重彩山水创作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趋势,使不同时期的色彩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晰的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了解其色彩在所处时代的历史状况,阐述色彩这一题材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确立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选题意义。讨论和研究时代背景、历史、文化观念等因素对色彩观念形成的影响,及其分析传统型画家们在时代中的思考和努力,揭示现代画家绘画题材与其艺术成就和政治观念的关系,呼吁社会对传统型画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公正的历史定位的同时,揭示重彩山水创作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以其唤起社会和研究者们对现代重彩山水画创作的重视和研究。任何一个时代的绘画作品,都充满着画家们对思想和审美观念的表达,虽然也历经了坎坷和辉煌的时期,但在绘画作品中,色彩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论文在最后部分也从色彩的这一新视角,将前面所围绕的传统和现代两条线索进行综合整理,围绕时代精神、社会环境、现代意义等因素对中国重彩山水画色彩的变迁做一下概括,阐述了对现代绘画色彩的重新审视,对山水画色彩发展的研究空间做了说明和展望。
余静[8](2009)在《传承与拓展 ——新时期青绿山水画研究(1978-1998)》文中研究指明论文选择新时期青绿山水画为研究课题,并集中在1978-1998年这一阶段,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在全面论述20世纪后半叶青绿山水画发展状况的同时,着重将何海霞、萧建初、潘素等传统型画家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他们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继续精研传统,对传统绘画的薪火相传之功,同时又对他们在青绿山水画的现代转型方面做出的开拓之功,予以积极的肯定和公允的评价。论文通过对这一时期青绿山水画家详略得当的分期论述、作品解读和艺术分析,欲总结他们的创作特点,了解他们的艺术主张,挖掘他们的思想渊源,进而探寻青绿山水创作在这一时期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趋势,分析传统型画家们在与时代的碰撞中所遭遇的尴尬、困惑,以及他们的思考和努力,揭示20世纪画家绘画题材与其艺术成就、艺术生命乃至政治生命的关系,呼吁社会对传统型画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公正的历史定位,同时揭示青绿山水创作对于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以期唤起社会和研究者们对青绿山水创作的重视和研究。
吕道建[9](2009)在《关于山水画之“色彩与笔墨”的转换思考》文中认为在中国山水绘画中,色彩要与根深蒂固的笔墨进行转换,其关键还是在于如何使之在文化内质和精神层面上渐进丰满和厚重起来。通过溯本清源,对中国色彩的美学文化探渊和对中国画特点的再认识,从而使色彩在山水绘画中能达到一种像笔墨一样高度自觉和自由表述的独立境界。山水画色彩经由了:以传统五色学和中国哲学为基础的青绿与水墨浅绛;20世纪初中期又进入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写生创作;而到了当代又回归到了对民族文化及本体精神的探索之中。也正是在这第三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让我们坚定了对千百年局促不前的山水画色彩的研究必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信心。由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山水绘画中色彩的应用一直未能受到古代文人雅士们的特别关照,这也留给了山水绘画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代对山水画色彩的研究已不再停留在与文人笔墨熟是熟非喋喋不休的争论之中,当代艺术家们对山水中色彩和笔墨的研究方式是以文化精神为出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推进,也在前辈们实验过的基础上更巧妙的吸收了西方的光色因素。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也将寻着这样的方向,以一种平和而智性的方式来对山水绘画的色彩与笔墨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此来达到对山水绘画语素及形式美的再挖掘。
丁琪[10](2006)在《桂林美术馆现状及馆校合作的建议——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术馆属于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桂林美术馆是目前广西唯一的美术馆,本文通过对其在设施配备部分、政策部分、收藏部分、展览研究部分、传播部分的现状调查,论证了桂林美术馆与学校美术教育合作的可行性。
二、彩墨境界——中国山水画学术展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墨境界——中国山水画学术展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1)方骏艺术年表(论文提纲范文)
1943年 |
1965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改革开放以来桂林的山水画艺术发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主题性展览 |
(二) 学术性展览 |
(三) 交流活动 |
(四) 商业活动 |
(3)青绿山水画色彩语言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绿山水画色彩语言的表现特征 |
二、青绿山水色彩语言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具体 运用 |
(一)整合学生知识框架、学习一定的青绿山水画 色彩知识。 |
(二)引导学生运用传统青绿山水技法进行平面设计 实践。 |
(5)张掖五彩山题材在中国青绿山水画技法中的色彩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甘肃张掖五彩山概述 |
第2章 传统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色彩特点 |
2.1 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形成 |
2.2 传统中国青绿山水画色彩观念特点 |
2.3 传统中国青绿山水画色彩表现形式 |
第3章 分析甘肃张掖五彩山自然色彩的艺术美 |
3.1 个性美 |
3.2 对比美 |
3.3 节奏美 |
第4章 张掖五彩山自然色彩美的绘画表现 |
4.1 继承并发展传统色彩观念 |
4.2 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 |
4.3 色墨并举的表现形式 |
4.4 张掖五彩山色彩在青绿山水画中的材质表现 |
第5章 以张掖五彩山为创作题材得到的启示 |
5.1 师法自然,艺从造化 |
5.2 与时俱进,艺随时代 |
5.3 客观理解,艺术彰显个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色彩重现”—蒋采苹的矿物颜料研究与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历史发展境遇 |
第一节:工笔重彩的传统 |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工笔重彩的崛起 |
第三节:缺少理论关怀的尴尬境地 |
第二章 :蒋采苹的艺术观念和创作 |
第一节:蒋采苹对工笔重彩的选择 |
第二节:蒋采苹的创作和传统观 |
第三节:日本画对蒋采苹的重要影响 |
第三章 :蒋采苹对于颜料的研发及对工笔重彩的影响 |
第一节:天然矿物颜料和人工矿物颜料的研制 |
第二节:矿物颜料对于重彩画现代发展的影响 |
1、“色彩之变”——与西方现代主义色彩对话的可能性 |
2、“重彩画”还是“岩彩画”的争论 |
3、“制作”和“君子不器” |
第四章 :蒋采苹的重彩画教学和矿物颜料的推广使用 |
第一节:矿物颜料的使用教学 |
第二节:十年教学成果及影响 |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蒋采苹访谈(节录) |
附录二:十二届重彩画高研班的信息 |
附录三:重彩画高研班学生中部分高校教师名单 |
附录四:以蒋采苹为主线 中国重彩画大事记(1998—2010年) |
附录五:蒋采苹的论着和作品 |
致谢 |
(7)浅谈中国重彩山水画的色彩之变迁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传统中国重彩山水画的色彩历程 |
第1节 青绿山水画出现的色彩理论基础 |
(1) "五行"与"五色" |
(2) 佛教传入对色彩样式的影响 |
(3) 早期的色彩理论 |
(4) 文人画色彩观 |
第2节 青绿山水画的个案分析 |
(1) 早期色彩的运用 |
(2) 兴盛时期的色彩 |
(3) 色彩的衰微及文人画兴起的时期 |
(4) 世俗文化的兴起和色彩的复苏 |
第二章 现代中国重彩山水画的色彩历程 |
第1节 中国山水画色彩观的转变 |
(1) 中国近代绘画发展的时代背景 |
(2) 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 |
(3) 现实主义的影响 |
第2节 现代重彩山水画的个案分析 |
(1) 张大千 |
(2) 林风眠 |
(3) 林荣生 |
第3节 绘画材料的变革 |
(1) 材料的演进是山水画色彩发展的主要因素 |
(2) 材料与表现形式 |
(3) 新材料与表现技法 |
第三章 中国山水画色彩变迁的规律性特征及创新发展前景 |
第1节 中国山水画色彩变迁的规律性特征 |
第2节 色彩观念的现代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传承与拓展 ——新时期青绿山水画研究(1978-199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2.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 |
3.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一、新时期中国山水画概说 |
1.1 回到艺术本身 |
1.2 从新山水画到现代山水画 |
1.3 新时期青绿山水画概说 |
二、新时期青绿山水画的现代转型探索 |
2.1 徘徊与新变:传统型画家的守护与开拓 |
2.1.1 "金碧青绿第一人"何海霞 |
2.1.2 其他传统型画家 |
2.2 整合与突破:改良型画家的变革尝试 |
2.2.1 改良型画家杨启舆 |
2.2.2 其他改良型画家 |
2.3 解构与重组:新锐型画家的色彩实验 |
2.3.1 林容生和刘牧 |
2.3.2 其他新锐型画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画家简介 |
致谢 |
(9)关于山水画之“色彩与笔墨”的转换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中国画的色彩溯源 |
1.1 中国传统五色系统及其色名的成因 |
1.2 儒、道、禅中的色彩观对山水绘画的影响 |
2. 中国传统山水绘画色彩与笔墨的发展演变概述 |
2.1 唐宋前以彩色胜 |
2.2 从色彩到笔墨的转换 |
2.3 文人山水画的盛行 |
3. 现代山水绘画中“色彩”与“笔墨” |
3.1 对山水“色彩”与“笔墨”的再认识 |
3.2 现代中国画色彩与笔墨转换的先行者 |
3.3 大融合文化背景下中西绘画色彩交流 |
3.4 创新中的机遇与挑战 |
4. 当代山水画色彩与笔墨研究的新情境 |
4.1 山水画创作中“光、色”的引入 |
4.2 光在古代山水画中显现的状态 |
4.3 “光色”在中国山水画中“分解笔墨”的初步探索 |
4.4 “光色”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化” |
4.5 “光色”在山水画创新中的潜在空间 |
5. “没骨”法在“色彩与笔墨转换”中的重要作用 |
5.1 没骨法的源起与发展 |
5.2 没骨淡色中求“内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彩墨境界——中国山水画学术展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 [1]方骏艺术年表[J]. 汤慧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2)
- [2]改革开放以来桂林的山水画艺术发展概述[J]. 白杨,张裔昕,刘馨. 美术界, 2019(05)
- [3]青绿山水画色彩语言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杨芳.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4(05)
- [4]国画家张复兴 画韵诉说桂北山水情[J]. 张春丽. 赤子(下半月), 2013(10)
- [5]张掖五彩山题材在中国青绿山水画技法中的色彩表现[D]. 姚茹. 西安美术学院, 2013(01)
- [6]“色彩重现”—蒋采苹的矿物颜料研究与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画[D]. 刘飞. 中央美术学院, 2012(10)
- [7]浅谈中国重彩山水画的色彩之变迁历程[D]. 李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10(01)
- [8]传承与拓展 ——新时期青绿山水画研究(1978-1998)[D]. 余静. 首都师范大学, 2009(10)
- [9]关于山水画之“色彩与笔墨”的转换思考[D]. 吕道建. 湖南师范大学, 2009(11)
- [10]桂林美术馆现状及馆校合作的建议——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初探[J]. 丁琪. 艺术探索,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