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种畜禽养殖前景

论特种畜禽养殖前景

一、特种畜禽养殖前景点评(论文文献综述)

樊江峰,刘犇,余四九,徐庚全,王立斌,潘阳阳[1](2021)在《《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业类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各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繁殖特点、饲养管理措施及常见病害防治。同时也涉及到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的发展状况、区域分布和自然资源状况。该课程与生产实际结合密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诸多契合点。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课程培养目标、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王滢[2](2016)在《常州市武进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2015年1月,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公布,江苏省常州市顺利入选。武进区作为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地区,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率先垂范,为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亮点、探索路径、提供经验,努力打造成为特色产业聚集的精品区、经营体制创新的实验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导区。本文从武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首先,阐述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然后,对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做前人综述总结和基本概念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农业现代化以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指标进行重新梳理,创新性地构建符合本文研究的指标体系。立足武进区发展实际的基础之上,结合新的指标体系,从武进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应用、产业化经营、支持保障、产出效益、生态环境建设等评价指标,依据武进区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对武进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总体评价和SWOT分析,客观评价了武进区建设水平和努力程度,找准武进区发展定位和努力方向,分析结果表明:武进区自然条件、区位、产业、专业技术等方面存在地区特色优势,利于形成竞争,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存在劣势,主要是农业土地资源严重不足、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不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人才支撑不足、财政支持作用不显着等,这使武进区农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最后,从武进区宏观角度,在理论基础上,结合武进区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提出以稻麦、花卉苗木、水产养殖、果品、畜禽、蔬菜行业为发展重点,以“三园三带四片区”为发展布局,并提出建立今后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区域优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业园区、推广科技创新技术、绿色生态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要尽力弥补发展中的不足,在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夯实基层服务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农业支持保障等方面大力改善,并由政府做好组织政策保障。

陶嵘,杨建兴[3](2016)在《推进畜牧业发展 打造畜牧业强市》文中提出河北省唐山市加速朝着"三个努力建成"的目标前进,力求早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创唐山辉煌。推进农牧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环境美好、养殖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强市。一、唐山市畜牧业生产现状唐山市畜牧业历史悠久,是华北地区的畜禽主产区和京津唐地区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通过多年的努力,唐山市瘦肉型猪、奶业、肉鸡、蛋鸡、肉牛、肉羊、毛皮动物七大区域特色经济日趋明显,全市规模化生产的畜

包乌兰托亚[4](2013)在《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其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关联度大,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是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实现农业战略转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能力的提高、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休闲农业已从萌芽起步、初步发展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体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解析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成、特征、功能和价值,基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产业系统、支撑系统对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支撑作用,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开发基础与运行机理。在对休闲农业资源类型、价值与开发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模拟并分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40个城市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的传导路径与关键因素,进而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布局模式和组织模式,并提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化机制与具体措施,为不同等级城市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念体系与基本理论。对休闲农业产业系统相关概念,包括休闲与休闲产业、农业与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资源、产业化与休闲农业产业化等进行了界定,系统探讨了休闲农业体系的基本内涵、构成、特征、结构、功能、意义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理论及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2)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路径分析。明确休闲农业资源分类原则,将休闲农业资源具体分为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生态资源三大类,分析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路径与开发方式。(3)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分析与评价。构建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从审美价值、参与价值、文化价值、集群价值、科学价值五方面,对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40个城市的休闲农业资源价值进行评价。根据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构成要素的分析,将开发基础系统分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产业系统、支撑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部17个城市、中部6个城市、西部13个城市、东北部4个城市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进行量化辨识与等级划分,进而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各子系统及复合系统发展状态的时间演变轨迹和空间差异特征,判断40个代表性城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化开发能力。(4)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分析。在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的核心要素,并分析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经过提出假设、构建模型、拟合评价、调整修正、结果检验等步骤,对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条件与形成机理进行定量模拟;总结出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的传导路径与关键因素,据此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结构模型。(5)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构建。根据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及运行机理的研究结论,提出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包括产业经营模式、产业布局模式及产业组织模式。(6)休闲农业产业化保障措施。从政策法律、市场基础、运行机制、集群战略、人才体系、标准体系等方面,提炼出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的保障机制与具体措施。

付长波[5](2011)在《重庆市两翼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文中指出重庆市政府于2009年提出“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两翼”涵盖渝东北和渝东南17个区县,幅员面积5.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是部分特种动物生态养殖的最佳选址。但近几年全国各地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跟风现象,盲目发展,见到效益就上,见到利益就进,没有真正的分析市场和养殖环境,在引种方面也没有科学实施,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养殖农户的养殖积极性,阻碍养殖业的规模化、系统化发展。①特种养殖行业在近几年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我市“两翼”地区当前特种养殖业生产力低下,“多而散,小而全”的状态,面对重庆市提出让“两翼”农民万元增收的工程,对国家现阶段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调整特种养殖业的发展战略,使之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是很值得养殖业内人士深思和研究的问题。目前,一些珍稀动物品种在我国不少地方己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出现了许多养殖基地。但是,由于缺乏宏观调控、市场预测、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发展特种养殖业,首先要看清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掌握市场前景,要做到心中有数。该研究报告通过对重庆市两翼地区17个区县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资源现状抽样调查以及销售渠道和规模的调查,结合我国当前特种动物的养殖和销售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在选择养殖的种类时应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选择饲养技术成熟、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和符合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物种,为广大农副业人员、政府部门、经销商、企业在养殖和销售方面提供了有效地参考依据。

陈连颐[6](2009)在《白凤新姿舞华夏 健康护佑鸽业兴——全国肉鸽健康养殖技术交流会综合报道》文中提出2009年7月24日~26日,上海市肉鸽行业协会、广西肉鸽行业协会、安徽省肉鸽行业协会、浙江海宁艾迪欧动物保健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肉鸽健康养殖技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旨在推进肉鸽产业与时俱进,促进我国鸽业和谐可持续发展。大会共同探讨我国鸽业发展大计,交流鸽业发展特别是肉鸽行业的健康养殖理念。本专题对此次交流会作一简介,然后对我国鸽业发展如何走上标准化健康养殖之路、养鸽过程中常见哪些主要鸽病、如何加大鸽病防控力度、怎样开拓鸽业健康养殖的创新之路等进行全面报道,希望通过此专题抛砖引玉,促进鸽业同仁交流,共同促进我国肉鸽行业的良性发展。

王士朝[7](2007)在《生物学相关专业简介(四)》文中研究说明简介十六:动物医学动物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疾病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近年来,该学科已拓展到生物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基因工程、人类疾病模型和医药工业等众多领域。动物医学的研究对象,除传统的家畜家禽以及宠物外,还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特种经济动物等。尤其在转基因动物、

王振[8](2018)在《基于产消互动的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构建路径研究 ——以B市农夫市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食物是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永恒的话题,食物在某种程度上等于人类,人类以食物为生存来源,食物又成为人类的研究对象。食物的数量保障和质量获得是食物研究的两大主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侧重。在现代中国,食物数量安全已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而食物的质量安全与营养保障成为当下民众关心的社会话题之一。本研究从食物质量安全困境和治理现状出发,聚焦食物的科学指标安全和消费者对食物安全产生信任危机这一核心矛盾,从社会信任缺失、食物安全事件频发以及食物安全谣言肆意等多元视角分析当前消费者主观意义上的“食物不安全”心理以及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危机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消费者基于食物安全自我保护而自发组织的替代性食物市场,进而落脚到位于B市的食物生产—消费共同体环境中,采用质化研究方法,以半结构访谈为主要调查手段,结合结构化调查问卷收集一手资料,研究食物安全保障过程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中介组织、研究者和志愿者等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和态度等影响因素。初步研究发现,在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生产者、消费者与中介组织形成了事实上的信任共同体,生产者、消费者基于“安全食物”交换为原始出发点,以熟人关系为基本纽带,形成了紧密的信任关系。而此间的中介组织承担着信任中介的功能,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双向筛选的机制,通过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利益化为导向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促进食物生产过程的公开化,继而中介组织借助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多层互动,将生产—消费关系进一步拉近,形成了民间食物安全自保的食物产消共同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任共同体内,生产者、消费者和承担信任中介功能的中间组织在理念认同、消费者教育、农业多功能性等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一致性特征,生产者对安全食物生产的追求与消费者基于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形成的关系逐渐强化。考察食物产消互动下的信任共同体这一关系下的信任度较强,但忠诚度相对较弱,而在国家食物安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任共同体内部的食物品质与一般食物市场上的品质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时生产者追求资本化和工业化农业的冲动感始终存在,且在技术变革的环境中逐渐出现生产者与消费者脱离“面对面”互动的倾向。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信任共同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而在基于食物安全追求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也在品质“下降”(消费者主观意义上)的情况下出现松动的迹象,部分生产者对食物生产全程的把控能力下降,消费者对生产者和食物安全的信任程度也可能出现松动,即基于食物安全形成的熟人关系,在国家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的背景下,产消互动的紧密程度下降,双方的信任关系步入瓶颈。最终,本研究结合实地调查,认为信任共同体这一“模式”的小众化只能形成于特殊的历史阶段,从更为长远的历史视野来审视食物安全领域的信任问题,终究要回归到更具普遍性的制度信任层面。基于上述研究,本研究从公共管理视角针对当前中国食物质量安全保障提出几项对策和建议:第一,从食物生产环节采取安全的生产方式,注重从源头上把控食物的质量安全,尤其注重化学农药等可能危及食物安全的药物的使用量。国家需要加大对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采取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种养殖进行补贴,同时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元价值,改善食物生产的农业环境。第二,普及法律与普及科学素养相结合,且重视后者工作,建立健全消费者教育的普遍性制度。国家在食物安全这一具有公共安全属性的领域,针对公众开展全民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对农业和食物的认知水平。同时,健全国家和各级地方层次的专家资源库,提升科学社群的权威性。第三,从技术和法律的角度健全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水平,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第四,采取开放性和包容性政策容纳民间食物安全自保机构或组织,从健全制度的角度将民间食物安全保障行动正规化、合法化。第五,针对小规模农户设定专门的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从政府的角度打破小农户进入食物市场的“双重排斥”。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从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以及伦理学角度等学科出发,借助信任这一相对小众但至关重要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食物安全领域出现的消费者信任度低的问题。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注重从微观层面观察当前产消关系的分裂与弥合,透过食物生产与消费形成的信任共同体,研究消费者重建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的过程节点和信任获得的基本要素,在研究中将生产者、消费者、中介组织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纳入考察范畴,形成多元主体下的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研究。同时,本研究将回归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的食物安全治理,以小观大,尝试探究更大范围内重建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关系的有效路径,并以此为切入点,指向社会信任重建这一更大视野。

陈强[9](2016)在《人口流动、特产输出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固始县为例》文中提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众多学者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而言,县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城乡居民就业、城镇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项重要任务的承载区域。当前,发展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路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即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该县自古以来工业基础薄弱,但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为当地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以人口流动、特产输出和县域经济发展为题目,以固始县为例,对固始县县域经济中劳动力流动和特色农产品输出这两大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研究。具体而言,以固始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为背景,以当地特色农产品输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固始县历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和克鲁格曼PP-ZZ模型分析了劳动力流动与特色农产品生产、输出的关系,并指出在这一关系下特色农产品输出对于固始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劳动力流出导致固始县家庭生产方式特色农产品产量减少,但自2003年以来部分外出人员返乡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扩大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规模生产,总体上来看,劳动力流动对于固始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作用是正向的。同时,固始县外出人员构成了该县特色农产品外部市场的“流动性市场”需求,满足这一需求可能为固始县特色农产品全国性市场的开拓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固始县现存的四种特色农产品输出模式,指出该县外出人员经营的数百家以“固始鹅”为代表产品的固始特色菜餐厅对该县特色农产品输出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这种“餐厅供应模式”最有利于外出人员创业和固始特色农产品品牌塑造。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县特色农产品输出效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指出了劳动力流动对于固始县特色农产品家庭生产和规模生产的不同影响,强调固始县特色农产品“流动性市场”的存在及其意义。此外,在分析固始县特色农产品输出对于该县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时特别指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当地外出人员回流,特别是50岁以上的外出人员返乡生活创造条件。

徐姗[10](2013)在《北京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北京城乡发展二元化格局依旧存在,且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为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传统农业转型化发展,观光农业因其在生产、生活、生态方面的多功能价值成为北京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并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态安全保障及观光休憩的场所。本文对北京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进行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展开。北京观光农业是全国观光农业的先行者,近年来在规划制定、方向引导、宣传营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由此推动观光农业园区迅速发展。但当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150个样本园区从“园区分布与农业资源格局的关系、园区内外生态网络体系的结构、园区内景观风貌的营造、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区内体验活动的开发”五个方面进行现状评估。结果显示:园区建设存在园区分布与农业相关规划尚未耦合、园区内外生态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园区内景观风貌营造尚且薄弱、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尚且缺失、园区内体验活动开发尚且低级五大问题。继而提出应对策略并吸取北京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成功的经验,基于政策保障、规划引导及农民自主建设提出系列保障性措施。应对策略包括:(1)在宏观层面形成推动“城市-乡村-园区生态”三位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网络规划。即通过对生态网络在核心保护区、自然复育区、缓冲区、生态廊道、生态跳岛五个方面内容的研究,建立园区生态景观建设技术导则、乡村生态网络和城乡生态网络。(2)在中观层面形成带动乡村农业特色化发展的园区产业规划。即整合北京市域农业资源,在“一区一色”、“一村一品”的农业规划要求下,研究各区县观光农业布局结构,形成基于区县特色农业和道路、水系的“四沟六带九楔多点”式园区产业布局结构。(3)在微观层面形成促进北京观光农业园区持续、和谐发展的园区景观资源分类评价、规划设计模式和活动开发模式。即通过古代文学作品、北京乡村居住者、北京旅游观光者三种乡村景观意象媒介,提取北京乡村景观特征。结合旅游及农业资源分类标准,形成园区景观资源分类评价体系。依据体系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对样本园区规划建设现状进行研究,总结规划内容及发展策略,形成园区规划设计导则。同样,依据体系,研究园区活动开发类型,从“主题口号、活动内容、分类组合、宣传营销”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园区活动开发模式。规划导则的实施为活动开发提供了场地和可能,同时多样化的活动开发也推动了规划建设对园区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特种畜禽养殖前景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种畜禽养殖前景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1)《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简介
2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目标
    2.1 培养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2.2 提升思想政治修养
3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3.1 融入爱国主义元素,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3.2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3.3 融入法律政策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
    3.4 融入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5 融入时政元素,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6 融入环境保护要素,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4 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4.1 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意识
    4.2 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5 特种经济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6 小结

(2)常州市武进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现代农业示范区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综述
    2.2 国内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综述
    2.3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
    2.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研究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概念及发展情况
    3.1 农业现代化基本概念
    3.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概念
    3.3 武进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武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评价
    4.1 农业现代化和示范区指标体系
        4.1.1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4.1.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指标体系
    4.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3 本文指标体系构建
    4.4 武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指标评价
        4.4.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4.2 农业科技推广水平
        4.4.3 产业化经营水平
        4.4.4 支持保障水平
        4.4.5 农业产出效益水平
        4.4.6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4.4.7 总体评价
    4.5 武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SWOT分析
        4.5.1 自身发展优势
        4.5.1.1 农业设施装备
        4.5.1.2 农业园区建设
        4.5.1.3 农业科技推广
        4.5.1.4 生态环境建设
        4.5.2 自身发展劣势
        4.5.2.1 高效农业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4.5.2.2 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不高
        4.5.2.3 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4.5.2.4 农业人才支撑不足
        4.5.2.5 财政金融支持作用不显着
        4.5.3 发展机遇
        4.5.3.1 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环境优化
        4.5.3.2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加速
        4.5.3.3 武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
        4.5.4 面临的挑战
        4.5.4.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
        4.5.4.2 环境资源约束加大
        4.5.4.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重道远
        4.5.4.4 农产品产销形势严峻
        4.5.4.5 农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武进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对策及建议
    5.1 六大产业带动农业总体发展
        5.1.1 稻麦产业
        5.1.2 花卉苗木产业
        5.1.3 水产养殖业
        5.1.4 果品产业
        5.1.5 畜禽养殖业
        5.1.6 蔬菜产业
    5.2 “三园三带三片区”布局武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2.1 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5.2.2 三条休闲农业观光带
        5.2.3 四个优势农业产业片区
    5.3 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发展优势
        5.3.1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
        5.3.2 园区提档升级
        5.3.3 推广农业科技创新
        5.3.4 建设绿色生态环境
    5.4 全力改善评价结果的短板劣势
        5.4.1 优化经营管理体制
        5.4.2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
        5.4.3 推进农业品牌战略
        5.4.4 保障支农扶持政策
    5.5 政府发挥保障作用
        5.5.1 加强组织领导
        5.5.2 明确工作职责
        5.5.3 加大政策扶持
        5.5.4 严格目标考核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大摘要

(3)推进畜牧业发展 打造畜牧业强市(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山市畜牧业生产现状
二、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 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 尤其是进入冬天以来, 全市低温严寒时间长, 畜禽抵抗力降低, 交叉感染、混合感染病例增多, 疫情复杂, 形势严峻, 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安全生产。同时, 养殖者素质普遍偏低, 也不同程度影响了畜禽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3.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畜牧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人民群众健康, 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社会公众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要求越来越高, 而养殖者素质参差不齐, 违法使用“瘦肉精”“蛋白精”“苏丹红”“解抗剂”等违禁添加物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2008年的“三鹿事件”更是对奶业发展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此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养殖环节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的监管任务十分艰巨。
三、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的关键环节及主要措施
    2.着力推进“五大重点工程”建设。
    4.着力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市、县、乡 (镇) 、企业自律四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与执法体系, 建设村级协管员和养殖生产、批发市场等经营企业自律性监管员队伍, 制定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落实“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 搞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促进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生产。强化源头治理, 规范养殖档案, 增强出栏畜禽及产品的可追溯性, 规范投入品购进和使用, 严厉打击违法使用违禁物质行为。
    5.着力打造饲料兽药保障体系。引导饲料生产企业整合资源, 扩大规模, 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年产20万吨以上大型饲料企业, 提高饲料总产量, 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水平。兽药生产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鼓励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严格实行兽药生产企业GMP管理和兽药经营企业GSP管理, 提高对兽药生产、经营与使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保证饲料兽药质量安全。

(4)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1.2.2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念体系与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解析
        2.1.1 休闲与休闲产业
        2.1.2 农业与休闲农业
        2.1.3 休闲农业资源
        2.1.4 休闲农业产业化
    2.2 休闲农业的产业内涵
        2.2.1 休闲农业的特征
        2.2.2 休闲农业的功能
        2.2.3 休闲农业的意义
        2.2.4 休闲农业的趋势
    2.3 休闲农业的基本理论
        2.3.1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理论
        2.3.2 休闲农业产业化与空间布局的基本理论
3 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路径分析
    3.1 休闲农业资源分类
        3.1.1 休闲农业资源分类原则
        3.1.2 休闲农业资源具体分类
    3.2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3.2.1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规模
        3.2.2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类型
        3.2.3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布局
        3.2.4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特点
        3.2.5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3.3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3.3.1 经济环境因素
        3.3.2 社会环境因素
        3.3.3 产业环境因素
        3.3.4 政策环境因素
    3.4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路径分析
        3.4.1 休闲农业资源游憩机会分析
        3.4.2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经营类型
        3.4.3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空间布局
        3.4.4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组织模式
4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分析与评价
    4.1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4.1.1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指标选取
        4.1.2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4.1.3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结果分析
    4.2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指标构建
        4.2.1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原则
        4.2.2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指标确定
        4.2.3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2.4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等级划分标准设定
    4.3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综合评价
        4.3.1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等级划分与评价
        4.3.2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的时间演变分析
        4.3.3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的空间分异分析
5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分析
    5.1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影响因子分析
    5.2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的模型构建
        5.2.1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拟合模型选择
        5.2.2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假设体系提出
        5.2.3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概念模型构建
    5.3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拟合验证
        5.3.1 运行机理模型拟合与评价
        5.3.2 运行机理模型调整与修正
        5.3.3 运行机理假设体系检验与分析
    5.4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传导路径及关键因素分析
        5.4.1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传导路径
        5.4.2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
        5.4.3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的结构模型
6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构建
    6.1 休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6.1.1 生态观光园模式
        6.1.2 农业主题公园模式
        6.1.3 科技农园模式
        6.1.4 休闲农庄模式
        6.1.5 特色乡镇模式
    6.2 休闲农业产业化布局模式
        6.2.1 城市近郊布局模式
        6.2.2 城市中远郊布局模式
        6.2.3 特色农区布局模式
        6.2.4 景区与旅游线路布局模式
    6.3 休闲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6.3.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6.3.2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
        6.3.3 政府主导模式
        6.3.4 村集体主导模式
7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保障措施
    7.1 完善休闲农业产业化政策环境
        7.1.1 设立专业管理机构
        7.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1.3 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1.4 推行惠农土地政策
        7.1.5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7.2 夯实休闲农业产业化市场基础
        7.2.1 整合休闲农业资源
        7.2.2 选择资本运作模式
        7.2.3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7.2.4 建设信息网络平台
        7.2.5 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7.3 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
        7.3.1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7.3.2 加强龙头企业带动
        7.3.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3.4 健全产业中介组织
        7.3.5 优化产业组织模式
    7.4 实施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战略
        7.4.1 构建与延伸产业链
        7.4.2 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7.4.3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7.5 建立休闲农业产业化人才体系
        7.5.1 培养专业人才
        7.5.2 提高经营素质
        7.5.3 开展技能培训
        7.5.4 大力引进人才
    7.6 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标准体系
        7.6.1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7.6.2 标准体系制定层次
        7.6.3 标准体系制定内容
    7.7 小结
8 结语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重庆市两翼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情况综述
    1.1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相关界定
        1.1.1 行业相关定义
        (1)特种经济动物的定义
        (2)特种养殖动物的性质及特点
        1.1.2 特养动物行业的产业链和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回顾
        (2)行业产业链分析
        1.1.3 特种养殖动物行业的地位分析
    1.2 中国特种养殖动物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1.2.1 中国特种养殖动物行业发展现状
        (1)分布散乱,缺少统筹管理
        (2)传统项目发展稳定以食用为主
        (3)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性指导
        1.2.2 中国特种养殖动物产业发展成就
        1.2.3 中国特种养殖动物行业发展前景简析
        1.2.4 我国特养动物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1.3 特种养殖动物行业国际市场分析
        1.3.1 国际市场整体概述
        1.3.2 日本主要市场概况
        1.3.3 欧洲主要市场概况
        1.3.4 美国养殖业市场主要概况
2 两翼地区特种养殖动物行业概况
    2.1 2009—2010 两翼地区特种养殖动物养殖和销售情况统计
    2.2 两翼地区养殖特种动物下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3 两翼地区几种特种养殖动物典型品种分析
    3.1 两翼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历史状况
    3.2 两翼地区特种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
    3.3 目前两翼地区特种养殖动物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3.3.1 发展特种养殖业的自然性、盲目性突出
        3.3.2 技术含量低、规模较小
        3.3.3 市场价格的波动对特种养殖业有较大影响
    3.4 2011 年两翼地区特种养殖动物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3.5 2011 年重庆特种养殖动物行业价格分析
    3.6 重庆特种养殖动物行业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
        3.6.1 特种养殖动物市场趋势预测
        (1) 2008-2010 年重庆特种养殖动物市场趋势总结
        (2) 2011-2015 年两翼地区特种养殖动物发展趋势分析
        3.6.2 两翼地区特种养殖动物市场供给趋势预测
        (1)特种养殖动物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2)特种养殖动物产品进口趋势分析
        (3)特种养殖动物产量分析
        3.6.3 特种养殖动物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1)特种养殖动物市场需求热点
        (2)特种养殖动物国内消费预测
        (3)特种养殖动物国内价格预测
        3.6.4 特种养殖动物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1)行业整体规划
        (2)产业整合建议
        (3)关于国家规定特种养殖行业政策及其养殖环境分析
        (4)市场规范建议
4 两翼地区优势种经济动物“酉州乌羊”养殖状况分析
    4.1 “酉州乌羊”(图 4.1 .1-2)生物学特征
    4.2 “酉州乌羊”养殖历史
    4.3 “酉州乌羊”养殖状况
    4.4 “酉州乌羊”保护性开发
        4.4.1 酉州乌羊产地生态条件
        4.4.2 “酉州乌羊”保护性开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产消互动的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构建路径研究 ——以B市农夫市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 核心概念与文献评述
    1.4 研究意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困境的逻辑与表征
    2.1 社会领域中的信任困境
    2.2 食物生产与消费链条的异化
    2.3 食物安全:错位的理解认知与谣言盛行
    2.4 食物安全治理参与主体的多重失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消费者食物自保行动与替代性食物网络的兴起
    3.1 食物安全困境与民间自保行动的兴起
    3.2 民间食物自保策略:替代性食物网络的兴起
    3.3 初入田野:农夫市集的观察和消费者群体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构建的过程与特征
    4.1 农夫市集:制造信任共同体与产消双向筛选
    4.2 生产者与消费者参与多维度互动
    4.3 农夫市集信任构建的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夫市集:信任共同体的挑战
    5.1 信任中介组织及食物标签的合法化困境
    5.2 食物品质“下降”的信任隐患
    5.3 较高的信任构建成本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本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第七章 展望: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治理的政策建议
    7.1 食物生产过程的去化学化与食物市场的开放化
    7.2 消费者教育与科学社群权威的重塑
    7.3 多元主体参与的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共治:监管、技术与包容性
    7.4 对作为个案的农夫市集等替代性食物网络的兼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1: 主要知情人方案提纲
    附录 2: 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调查问卷
    附录 3: 农夫市集农友调查问卷
    附录 4: 农夫市集志愿者调查问卷
    附录 5: 35家农场基本情况
    附录 5: 养殖类PGS农场拜访表清单
    附录 6: 种植类PGS农场拜访清单
个人简介

(9)人口流动、特产输出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固始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二)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三) 相关研究综述
    (四) 可能的创新之处
    (五) 不足之处
一、特色农产品输出对固始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特色农产品的概念和特性
    (二)我国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政策
    (三)固始县特色农产品开发现状
    (四)特色农产品输出在固始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二、劳动力流出与固始县特色农产品输出的关系
    (一)劳动力流动对固始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影响
    (二)固始县劳动力流动与特色农产品输出的关系
三、固始县特色农产品输出模式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销售模式的研究综述
    (二)固始县特色农产品输出模式分析
四、固始县特色农产品输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产业发展效应分析
    (二)就业、创业效应分析
    (三)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效应分析
    (四)县县合作效应分析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10)北京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北京城乡一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1.1.2. 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1.1.3. 继续领跑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研究对象
        1.2.1. 相关名词释义
        1.2.2. 研究对象释义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发展概述
        1.4.2. 国内发展概述
        1.4.3. 国内外的对比
    1.5. 北京发展成功经验
        1.5.1. 政策保障发展
        1.5.2. 规划引导发展
        1.5.3. 鼓励自主发展
    1.6. 理论基础
        1.6.1. 宏观层面
        1.6.2. 中观层面
        1.6.3. 微观层面
    1.7. 技术路线
        1.7.1. 资料获取
        1.7.2. 研究方法
        1.7.3.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2.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园区建设现状评估研究
    2.1. 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评估方法
        2.1.1. 对“城市-乡村-园区”三位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1.2. 以“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作为现状评估的依据
        2.1.3. 基于“三生”功能的“五个因子”现状评估程序
    2.2. 典型性研究样本的选择
        2.2.1. 园区样本的选择
        2.2.2. 游客样本的选择
    2.3. 园区规划五大现状概况
        2.3.1. 园区分布与农业资源规划的关系
        2.3.2. 园区内、外生态网络体系的结构
        2.3.3. 园区内景观风貌的营造
        2.3.4. 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
        2.3.5. 园区内体验活动的开发
    2.4. 园区规划五大突出问题
        2.4.1. 园区分布与农业相关规划尚未耦合
        2.4.2. 园区内、外生态网络体系尚未建立
        2.4.3. 园区内景观风貌营造尚且薄弱
        2.4.4. 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尚且缺失
        2.4.5. 园区内体验活动开发尚且低级
        2.4.6. 五大问题及应对策略间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基于乡村农业资源的北京观光农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
    3.1. 规划研究对园区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3.1.1. 发挥农业资源内在优势
        3.1.2. 推动农业资源聚集发展
        3.1.3. 保障市域资源统筹协调
    3.2. 北京市域农业资源的整合
        3.2.1. 粮、瓜、菜、花卉及药材资源的整合
        3.2.2. 干、鲜果资源的整合
        3.2.3. 畜、禽、渔资源的整合
    3.3. 各区县观光农业布局研究
    3.4. 北京观光农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
        3.4.1. 基于区县特色农业的园区产业布局结构
        3.4.2. 基于主要道路水系的园区产业布局结构
    3.5. 园区布局规划有效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3.5.1. 构建农资信息平台,深入农业布局研究
        3.5.2. 加大农业财政投入,保障农业基础建设
        3.5.3.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规模生产
        3.5.4. 建立风险保障体制,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3.5.5. 引导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农业品牌形象
    3.6. 本章小结
4.“城市-乡村-园区”三位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网络规划
    4.1. 园区的生态环境对城乡生态环境的价值
        4.1.1. 对乡村生态网络的修复作用
        4.1.2. 对城乡生态网络的建设作用
        4.1.3. 生态网络规划的研究方法
    4.2. 基于生态工程的园区生态景观建设导则
        4.2.1. 研究方法
        4.2.2. 园区生态景观建设导则
    4.3. 基于景观生态修复的乡村生态网络构建
        4.3.1. 研究方法
        4.3.2. 乡村生态网络的构建---以平谷新城为例
    4.4.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城乡生态网络构建
        4.4.1. 研究方法
        4.4.2. 城乡生态网络的构建
    4.5. 生态网络规划能有效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4.5.1. 编制规划导则,提供法律依据
        4.5.2. 城市反哺乡村,开展全民教育
        4.5.3. 乡村重建复兴,农民当家作主
    4.6. 本章小结
5.基于乡村景观的北京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资源分类评价
    5.1. 乡村景观是园区景观建设灵魂所在
        5.1.1. 农业生产性景观是园区景观建设之本
        5.1.2. 乡村景观风貌对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
    5.2. 由“感知到认知”的乡村景观特征
        5.2.1. 从感知走向认知的景观特征表达
        5.2.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乡村景观特征
        5.2.3. 乡村人眼中的北京乡村景观特征
        5.2.4. 观光者眼中的北京乡村景观特征
    5.3. 基于乡村景观的园区景观资源分类
        5.3.1. 园区景观内涵拓展
        5.3.2. 分类体系研究依据
        5.3.3. 景观资源分类研究
        5.3.4. 园区景观资源分类
    5.4. 基于乡村景观的园区景观品质评价
        5.4.1. 园区景观资源丰度评价
        5.4.2. 园区景观资源品质评价
    5.5. 分类评价能有效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5.5.1. 深入调查,完善景观分类体系
        5.5.2. 推广标准,建立园区等级标准
        5.5.3. 及时评价,促进园区风貌修复
    5.6. 本章小结
6.北京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模式
    6.1. 研究对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
        6.1.1. 规划前提:保护乡村景观
        6.1.2. 规划方式:合理开发资源
        6.1.3. 规划目的:开展多样活动
    6.2. 基于园区景观资源分类的规划内容
        6.2.1. 地域文化设计
        6.2.2. 规划定位和主题
        6.2.3. 功能分区规划
        6.2.4. 空间布局规划
        6.2.5. 环境容量规划
        6.2.6. 循环系统设计
        6.2.7. 竖向设计
        6.2.8. 道路设计
        6.2.9. 植物设计
        6.2.10. 园林建筑设计
        6.2.11. 景观小品设计
        6.2.12. 标识系统设计
        6.2.13. 渔业养殖设计
        6.2.14. 牧业养殖设计
        6.2.15. 设施农业设计
    6.3. 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则
        6.3.1. 适用范围
        6.3.2. 规划依据
        6.3.3. 规划原则
        6.3.4. 具体内容
    6.4. 园区规划能有效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6.4.1. 补充指标、细化导则
        6.4.2. 政策扶持、自主建设
        6.4.3. 及时评价、完善建设
    6.5. 本章小结
7.北京观光农业园区活动开发模式
    7.1. 活动是乡村景观与文化精髓的凝练
        7.1.1. 活动是乡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7.1.2. 通过观光活动促进乡村景观保护
    7.2. 基于园区景观资源的活动开发内容
        7.2.1. 农业观光类活动
        7.2.2. 农业体验类活动
        7.2.3. 休闲娱乐类活动
        7.2.4. 乡土民俗类活动
        7.2.5. 工艺制作类活动
        7.2.6. 创意主题类活动
    7.3. 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区活动开发模式
        7.3.1. 一个响亮的口号
        7.3.2. 列出所有的活动
        7.3.3. 分类型组合活动
        7.3.4. 活动的营销方式
    7.4. 开发模式能有效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7.4.1. 加强服务、提高素养
        7.4.2. 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7.4.3. 深入研究、不断创新
    7.5. 本章小结
8.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归纳
        8.1.1. 主要结论
        8.1.2. 研究创新
        8.1.3. 不足之处
    8.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83个北京市级示范园区概况
附录B:150个样本园区概况
附录C: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区调查问卷
附录D: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区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E:北京乡土景观特征
附录F:北京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级以上)
附录G:上海市节水型农业园区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特种畜禽养殖前景点评(论文参考文献)

  • [1]《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樊江峰,刘犇,余四九,徐庚全,王立斌,潘阳阳. 宜春学院学报, 2021(09)
  • [2]常州市武进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D]. 王滢. 江苏科技大学, 2016(05)
  • [3]推进畜牧业发展 打造畜牧业强市[J]. 陶嵘,杨建兴. 中国畜牧业, 2016(03)
  • [4]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 包乌兰托亚.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5]重庆市两翼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D]. 付长波. 重庆师范大学, 2011(03)
  • [6]白凤新姿舞华夏 健康护佑鸽业兴——全国肉鸽健康养殖技术交流会综合报道[J]. 陈连颐. 中国禽业导刊, 2009(16)
  • [7]生物学相关专业简介(四)[J]. 王士朝. 高考(理化生), 2007(11)
  • [8]基于产消互动的消费者食物安全信任构建路径研究 ——以B市农夫市集为例[D]. 王振.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9]人口流动、特产输出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固始县为例[D]. 陈强.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2)
  • [10]北京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D]. 徐姗. 北京林业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论特种畜禽养殖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