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阅读服务

浅谈图书馆阅读服务

一、浅谈图书馆阅览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张若蓉[1](2021)在《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流通阅览服务创新效能策略研究——以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提出,高校图书馆如何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服务效能,为"双一流"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图书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以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该馆流通阅览服务工作现状,并就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此为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林少妆[2](2021)在《汕头大学图书馆光环境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据统计,能源的最大消耗来自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类的公共建筑,建设规模大,使用时间长,建筑耗能多,如何科学利用天然采光,减少建筑照明,实现绿色节能是当下图书馆光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图书馆是学校的典型建筑,是文献检索、学术交流、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光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视觉健康。汕头大学图书馆被媒体誉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代表作之一,本次选题以它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实测与问卷调研全面了解汕头大学图书馆的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现状,综合地评价汕头大学图书馆的光环境质量。本文的探究对于今后高校图书馆建设及节能优化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光环境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汕头大学图书馆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建筑特色、结构材料及光环境设计。(3)通过现场实测了解图书馆的各个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具体照度、平均照度、均匀度等重要指标,定量分析其光环境情况。(4)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读者对汕大图书馆光环境的满意情况,从主观数据及访谈反馈了解用户的真实使用评价。(5)综合以上实地考察、实地测量与问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与资料,结合我国《图书馆采光设计规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评价标准分析图书馆的光环境,总结归纳图书馆精彩与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图书馆的整体光环境较好,实测达标率是86.66%,用户对光环境的满意度约74.21%。客观实测与主观问答结果基本一致。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阅览厅、中庭展厅的夜间平均照度低于标准值且照度不够均匀,一楼自习区域昼夜照度差异大且存在桌面眩光,临窗眩光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影响身体健康。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优化光环境以缓解用户视觉疲劳。主要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1)通过遮阳设施、补换照明灯具等办法调节光线;(2)改变饰面材料,更换灯具类型减少或防止工作面眩光;(3)设计智能感应系统分区调节照度改善照度不均;(4)基于自然采光针对性地补充中庭底部人工照明;(5)根据不同区域使用多元冷暖节能灯具并加强节能管理与宣传。

马赵扬[3](2021)在《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变迁》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宗旨从最初京师图书馆的建馆目的到国立北平图书馆强调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到针对普通读者在文化"普及"的同时更要"提高"的各项举措,表明其读者服务从支持专深的研究逐渐向大众阅读拓展,体现了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上的包容性和社会性。当下图书馆的各项读者服务都可以在民国找到源头,通过梳理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读者服务历程,在完成图书馆人自我认知的同时,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点亮前路。

王跃虎[4](2021)在《实体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演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究空间服务演进对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意义重大。将空间服务演进分为3类,着重分析了个性化创新推动下的图书馆空间服务演进,探讨了空间服务创新演进中的服务重心偏移和服务命名问题,指出当前多数基本空间服务已经演进到各自的高级形态,而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已然进入标准化、系列化阶段,即总体上迈入成熟阶段。

张素[5](2021)在《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资源排布模式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空间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重要服务模式。在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基础上,结合观察法、读者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研究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规划现状,发现纸本资源排布基本遵循"大开间""小布局"的典型模式,进而探讨基于读者利用视角的纸本资源排布和组织管理方式,提出高校图书馆不同类型主题空间可以采用主题法与分类法相结合、多种标签体系标识并用的资源排布策略。

马晓聪[6](2021)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研究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传统阅览空间无法满足读者日益丰富的阅览行为模式,因此需要泛阅览空间来满足读者对行为模式的不同选择。对泛阅览空间的研究,旨在营造适合读者多元阅览行为的空间环境。本文以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行为学的行为观察法、认知地图法以及公共意向图法等调查与研究方法,对读者行为与泛阅览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对京津冀地区公共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传统公共图书馆、当代公共图书馆和改造后公共图书馆进行对比归纳,分析总结传统公共图书馆中阅览空间的现存问题和当代图书馆中泛阅览空间的优势,探讨泛阅览空间在公共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依据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泛阅览空间中读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通过记录读者停留点的疏密程度,得到受读者欢迎的泛阅览空间停留节点位置。同时调查读者对于泛阅览空间形象和场所精神的认知,进一步研究影响读者对空间认知度的要素,深入剖析读者行为与泛阅览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前期对行为与空间之间的研究结果,运用环境行为学的分析方法,从空间的位置、平面形式、空间界面、色彩质感、光环境以及景观等层面探讨读者对泛阅览空间的体验和认知,得出泛阅览空间的设计策略。以突显泛阅览空间的重要性,促使建筑师更加关注泛阅览空间在公共图书馆中的价值,也为未来公共图书馆空间设计提供多角度的思考方向。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根据读者的行为心理来营造满足读者需求的泛阅览空间环境。在环境行为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泛阅览空间的不同层面提出设计策略,使泛阅览空间更符合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对空间的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活力,为今后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设计提供更广泛的参考资料。

郭睿坤[7](2021)在《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邯郸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迅速,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承担着书籍的收藏、借阅和为广大市民提供阅览空间的功能,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当下,在我国部分图书馆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对于读者阅读行为和心理的因素考虑较少,对公共图书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等方面还有所欠缺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对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进行研究:调查比对了三个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实例,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总结,找出了其中对环境心理学考虑不足的部分;通过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室内设计相融合,分析出图书馆室内设计对读者使用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空间行为和场景与场所的相关理论,总结出室内环境中对学习行为有促进作用的设计元素;通过对各个设计元素的综合讨论,得出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最后根据以上的理论,以邯郸图书馆为例,对公共图书馆的室内公共空间提出相关设计策略,并对未来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

袁思奇[8](2020)在《基于空间感知与行为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优化》文中认为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忽视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分析。面对该现象,本文试图基于环境心理学领域的折中模型理论,疏理出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对使用者感知及行为的影响问题,从而构建一个探索空间环境、使用者感知、使用者行为间关系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对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的深入研究中。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案例调研与对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总结出相关的空间指标(包括空间高度、空间色彩等)、感知指标(包括“狭窄-宽敞”感知、“封闭-开放”感知等)及行为指标(包括阅览式学习行为、社交式学习行为等),形成由4项空间指标、5项空间感知指标和4项行为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实验室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入口区、情报服务中心、阅览区、公共活动区模型并系统地改变空间指标;随后,邀请30名被试者体验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虚拟环境,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的感知及行为评价,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影响程度排序等操作;最后,根据数据分析出的结果判断不同空间指标对使用者的不同单一空间感知、总体感知满意度和不同行为的影响,解答由折中理论模型疏理出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对使用者感知及行为的影响问题,并对需要改善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入口区、情报服务中心、阅览区提出优化建议。本文的研究同时涉及定量及定性分析,得到的研究成果在证实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空间领域的优势的同时,能有效地促进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中人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

马莉[9](2020)在《探析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定位问题的思考》文中指出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吸收变得越来越淡泊,诸多的年轻人较为喜欢在手机上阅读书籍,很少愿意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这便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入座率变得越来越低。那么在本篇文章当中,我们主要是简单的指出了图书馆界业内外对流通阅览工作认识上的误区,对流通阅览工作地位不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流通阅览工作定位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来加强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定位,希望能够提供给相关从事者一些有效的帮助。

张怀宇[10](2020)在《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高等院校师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当代高校核心建筑的图书馆,己演变成为综合性教育建筑,是校园的图文阅览中心和学习交往中心。伴随数字技术迅猛发展,阅览的模式由以往传统单一模式转为数字阅览、学研交流等多元模式,阅览空间在功能上趋于综合性、多义性,提供多样性空间功能。此外,在综合考虑寒地城市气候、经济、技术等特点的基础上,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不仅是教学空间的重要延伸部分,而且也是寒地师生室内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对引领高校建筑创作及理论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当代寒地髙校图书馆建筑相关实例,对参考资料进行解析,在分析阅览空间功能衍化的基础上,对其设计手法进行研究。依据时代背景及寒地地域条件,遴选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进行代表性调研,针对当代寒地高校特征、阅览模式与空间特征,归纳其影响因素,提出设计原则。论文以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功能、空间形式与空间环境为三个切入点,分别从功能打造、形式建构、环境营造以及场所界面等方面,结合国内外工程实践案例,提出适宜的设计策略。在功能上实现与教学功能、休憩功能及学习功能的契合;在空间方面实现从阅览空间形态、空间序列与空间层次等方面的塑造;从寒地室内空间方面,营造场所氛围以及优化室内环境与地域气候相契合。本文最后以哈尔滨铁道学院平房新校区图书馆设计为例,结合项目设计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图书馆阅览空间的设计与优化。本文对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设计研究,旨在综合打造阅览空间功能多维化、阅览空间形式动态化、阅览空间环境氛围优适化的空间体系,实现从理论研究向项目实践的过渡,从设计解析到设计策略逐步分析,契合当下时代背景,以及寒冷地区气候环境,为当代寒地高校建筑设计创作提供思维指导及理论支撑。

二、浅谈图书馆阅览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图书馆阅览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流通阅览服务创新效能策略研究——以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流通阅览服务在效能创新中的重要性
    1.1 消除负面影响因素
    1.2 注重个性化信息服务
    1.3 提升图书馆影响力
2 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流通阅览服务工作现状分析
    2.1 常规服务工作
    2.2 创新型服务工作
        2.2.1 学科服务。
        2.2.2 预约送书上门服务。
        2.2.3 阅读学分制。
        2.2.4 超期豁免日。
    2.3 特色馆藏服务工作
        2.3.1 藏学文献信息中心。
        2.3.2 藏族木刻版画艺术陈列室。
        2.3.3 民大文库。
        2.3.4 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
3 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流通阅览服务效能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3.1 读者对馆员工作岗位性质的认知度欠缺
    3.2 图书的借阅总量递增趋势不明显但馆员的工作量并未减少
    3.3 馆员对工作性质缺乏职业认同感
4 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流通阅览服务效能创新中的有效策略
    4.1 正确认识流通阅览服务部门工作性质
    4.2 开展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工作
    4.3 优化读者服务工作和业务管理细节
5 结语

(2)汕头大学图书馆光环境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评价标准
    2.1 天然采光
        2.1.1 光气候分区
        2.1.2 窗洞口
        2.1.3 采光设计
    2.2 建筑照明
        2.2.1 照度
        2.2.2 照度均匀度
        2.2.3 灯具选择与布置
        2.2.4 灯具眩光
    2.3 光环境的评价标准
        2.3.1 采光设计标准
        2.3.2 照明设计标准
        2.3.3 非量化评价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场实测与调研
    3.1 实地考察
        3.1.1 考察时间和地点
        3.1.2 考察计划与流程
        3.1.3 考察内容和目的
    3.2 现场实测
        3.2.1 测量时间
        3.2.2 测量地点
        3.2.3 测点分布
        3.2.4 测量工具
        3.2.5 测量方法
        3.2.6 材料光性质测量
    3.3 问卷调研
        3.3.1 问卷对象及方式
        3.3.2 问卷时间
        3.3.3 问卷内容及目标
        3.3.4 实地访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4.1 考察结果分析
        4.1.1 项目设计理念
        4.1.2 项目地理气候
        4.1.3 项目空间规划
        4.1.4 建筑材料特色
        4.1.5 建筑光线设计
    4.2 实测结果分析
        4.2.1 数据统计
        4.2.2 整体数据分析
        4.2.3 各区域数据分析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调查对象基本概况
        4.3.2 图书馆各区域光环境评价
        4.3.3 读者行为习惯喜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结果与优化策略
    5.1 综合结果
    5.2 解决建议
    5.3 设计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汕头大学图书馆光环境调查问卷
    附录2 图书馆管理人员访谈表
    附录3 图书馆各个区域实测数据
    附录4 图书馆实测、问卷调研工作照片
参考文献
致谢

(3)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末建馆到抗战前
    (一)建馆初期的读者服务
    (二)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后的读者服务
二、抗日战争时期
    (一)北平馆的读者服务
    (二) “南馆”的读者服务
    (三)各地办事处
三、战后到新中国成立
四、总结

(4)实体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空间服务
2 空间服务演进的初步分析
    2.1 演进的动力
    2.2 演进的方式
    2.3 演进的类型
3 空间服务的个性化创新演进分析
    3.1 读者需求的条理化
    3.2 读者需求的层次化
    3.3 相应空间服务的创新演进
    3.4 空间服务的溢出和继续演进
4 空间服务个性化创新演进中的两个问题
    4.1 图书馆空间服务的重心偏移
    4.2 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服务命名
5 结语

(5)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资源排布模式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研究现状
2 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规划现状——“大开间”和“小布局”
    2.1 “大开间”+“中图法”大类为基础的资源排布模式
    2.2 小布局:通过拆分多个主题阅览空间提供特色资源和服务
        2.2.1 学科性主题空间
        2.2.2 馆藏特色主题空间
        2.2.3 活动主题展示空间
        2.2.4 新书展示空间
3 主题阅览空间资源排布方法分析与探讨
    3.1 单一性资源排布方式的局限性
    3.2 多重标签资源展示方式创新案例
    3.3 主题法与分类法相结合的主题阅览空间资源排布方式探讨
        3.3.1 学科/专业阅览空间——简明学科分类或课程主题标签+类号
        3.3.2 专题/特色阅览空间——自由分类法主题标签+类号
        3.3.3 短期展示型主题阅览空间——主题标签+无序排布
        3.3.4 新书展示区域——“中图法”大类+无序排布
4 主题阅览空间的全方位组织管理
    4.1 资源的组织管理
    4.2 吸纳读者和院系参与空间共建
    4.3 纸电资源融合扩展和推广

(6)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研究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1.1.3 公共图书馆空间发展历程
        1.1.4 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概念、对象及范围界定
        1.2.1 基本概念
        1.2.2 研究对象界定
        1.2.3 调研对象的选取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2 调查方法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解析
    2.1 环境行为学的概念与意义
        2.1.1 环境行为学概念
        2.1.2 环境行为学意义
        2.1.3 环境行为学在建筑学空间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2.2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2.2.1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2.2.2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现状
    2.3 环境行为学的主要理论
        2.3.1 格式塔知觉理论
        2.3.2 生态知觉理论
        2.3.3 认知地图理论
    2.4 环境行为学在阅览行为中的表现
        2.4.1 行为与环境
        2.4.2 阅览行为与环境
        2.4.3 领域性与阅览行为
        2.4.4 微观空间与阅览行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津冀地区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调研
    3.1 实地调查概况
        3.1.1 实地调查范围与数量
        3.1.2 现场调研的目的与内容
    3.2 传统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调研
        3.2.1 与门厅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3.2.2 与走道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3.2.3 与庭空间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3.2.4 调研现状问题分析归纳
    3.3 当代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调研
        3.3.1 河北省图书馆
        3.3.2 首都图书馆二期
        3.3.3 天津市图书馆
        3.3.4 唐山市图书馆
        3.3.5 衡水市图书馆
        3.3.6 调研现状结果分析归纳
    3.4 改造后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调研
        3.4.1 石家庄市图书馆
        3.4.2 调研现状结果分析归纳
    3.5 京津冀地区公共图书馆调研结果的归纳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读者在泛阅览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空间认知研究
    4.1 读者的行为模式
        4.1.1 泛阅览空间的使用主体
        4.1.2 读者的行为内容
        4.1.3 读者的行为特点
    4.2 读者处于泛阅览空间环境中的心理需求
        4.2.1 读者的心理需求层次分析
        4.2.2 读者心理需求对泛阅览空间的影响
    4.3 读者在泛阅览空间中的停留节点
        4.3.1 读者的停留行为习惯
        4.3.2 读者在不同泛阅览空间中的停留节点位置分析
        4.3.3 不同泛阅览空间停留节点的位置归纳
    4.4 读者对场所精神的认知分析
        4.4.1 场所精神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4.4.2 读者对泛阅览空间效果的认知
        4.4.3 读者的泛阅览空间形象的认知
        4.4.4 泛阅览空间场所精神认知的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地区公共图书泛阅览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5.1 泛阅览空间的位置和平面形式设计
        5.1.1 与门厅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2 与走道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3 与庭空间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4 泛阅览空间位置和平面形式设计策略
    5.2 泛阅览空间的空间界面及色彩质感设计
        5.2.1 空间的边界效应
        5.2.2 泛阅览空间的空间界面
        5.2.3 空间界面的色彩质感设计
        5.2.4 泛阅览空间空间界面及色彩质感设计策略
    5.3 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5.3.1 光环境与人体知觉
        5.3.2 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分析
        5.3.3 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策略
    5.4 泛阅览空间的景观环境设计
        5.4.1 泛阅览空间内景观的作用
        5.4.2 泛阅览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策略
    5.5 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设计要点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1 附录1
    1.2 附录2

(7)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邯郸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环境心理学相关概念
        1.3.2 层次分析法(AHP)
    1.4 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5.2 调研对象的选取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1.7 论文框架
    1.8 未尽事宜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发展概况
    2.1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的研究
        2.1.1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及发展
        2.1.2 适用于室内设计的环境心理学主要理论
    2.2 历史上图书馆室内设计的发展
        2.2.1 国外图书馆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
        2.2.2 国内图书馆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查问卷设计
    3.1 问卷的内容设计
        3.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3.1.2 问卷内容的设计
        3.1.3 问卷指标分析
    3.2 问卷处理与分析
        3.2.1 调查问卷
        3.2.2 问卷样本量确定
        3.2.3 问卷效度分析
        3.2.4 问卷信度检验
    3.3 权重的确定
        3.3.1 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3.3.2 层次分析法
        3.3.3 计算指标权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4.1 首都图书馆
        4.1.1 问卷数据分析
        4.1.2 现场调研及观察
        4.1.3 亟待改进指标
    4.2 天津市图书馆文化中心分馆
        4.2.1 问卷数据分析
        4.2.2 现场调研及观察
        4.2.3 亟待改进指标
    4.3 河北省图书馆
        4.3.1 问卷数据分析
        4.3.2 现场调研及观察
        4.3.3 亟待改进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5.1 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1 环境知觉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2 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3 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2 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1 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2 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3 场景和场所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3 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1 环境知觉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2 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3 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4 场景场所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4 室内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
        5.4.1 设计原则
        5.4.2 设计理念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邯郸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再设计策略
    6.1 邯郸图书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现状分析
        6.1.1 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现状分析
        6.1.2 阅览空间现状分析
        6.1.3 交通空间现状分析
    6.2 邯郸图书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改造构思
        6.2.1 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改造构思
        6.2.2 阅览空间改造构思
        6.2.3 交通空间改造构思
    6.3 邯郸图书馆的室内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6.3.1 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改造策略
        6.3.2 阅览空间改造策略
        6.3.3 公共共享空间改造策略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8)基于空间感知与行为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发展新形势
        1.1.2 深圳市高校图书馆职能的转型
        1.1.3 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研究趋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1.5.4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类型及特征
        2.1.1 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类型
        2.1.2 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特征
    2.2 高校图书馆使用者行为表现及心理需求
        2.2.1 高校图书馆使用者行为表现
        2.2.2 高校图书馆使用者心理需求
    2.3 深圳市典型高校图书馆空间及使用者现状
        2.3.1 深圳大学北图书馆空间及使用者现状
        2.3.2 深圳大学南图书馆空间及使用者现状
        2.3.3 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空间及使用者现状
        2.3.4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空间及使用者现状
        2.3.5 深圳市高校图书馆现状总结及研究对象选取
    2.4 折中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2.4.1 折中模型理论内涵
        2.4.2 折中模型理论疏理及应用
        2.4.3 折中模型理论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指标与感知及行为指标的构建
    3.1 影响感知及行为的图书馆空间指标分析与设置
        3.1.1 影响感知的空间指标分析
        3.1.2 影响行为的空间指标分析
        3.1.3 影响感知及行为的图书馆空间指标设置
    3.2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空间指标参数分析与设置
        3.2.1 空间尺度的参数分析
        3.2.2 空间围透的参数分析
        3.2.3 空间密度的参数分析
        3.2.4 空间色彩的参数分析
        3.2.5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空间指标参数设置
    3.3 图书馆使用者感知及行为评价指标分析与设置
        3.3.1 空间感知指标分析与设置
        3.3.2 行为指标分析与设置
    3.4 评价问卷设计
        3.4.1 问卷的形式
        3.4.2 问卷的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室内空间虚拟现实模拟实验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及内容
        4.1.2 实验研究方案及相关调整
    4.2 实验准备
        4.2.1 实验平台组成与实验设备及软件情况
        4.2.2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模拟情况
        4.2.3 虚拟现实技术特点及操作
    4.3 实验进行
        4.3.1 被试者的选取
        4.3.2 实验流程及实际情况
        4.3.3 实验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书馆室内空间对感知及行为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5.1 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对感知及行为的影响
        5.1.1 不同指标对单一感知的影响
        5.1.2 不同指标对总体感知的影响
        5.1.3 单一指标对不同行为的影响
        5.1.4 综合指标对不同行为的影响
        5.1.5 相关研究结果比较
    5.2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优化策略
        5.2.1 入口区室内空间优化策略
        5.2.2 情报服务中心室内空间优化策略
        5.2.3 阅览区室内空间优化策略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使用情况探索性研究问卷
附录2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使用者感知及行为评价问卷
附录3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预实验场景图
附录4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正式实验场景图
附录5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阅览区的实验数据汇总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探析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定位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在流通阅览工作认识方面存在片面性
    (一)认为其工作无技术含量,跟其他部门相比地位较轻
    (二)认为其工作人人可胜任,没有太多其他方面的要求
    (三)认为其工作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三、影响流通阅览工作地位的具体因素
    (一)历史遗留问题
    (二)管理层认识问题
    (三)工作人员自身管理理念问题
    (四)聘任机制问题
四、对流通阅览部作用与地位的重新审视
    (一)流通阅览工作服务读者时间长,接触范围广
    (二)其人数占比大,应得到重视、尊重
    (三)流通阅览工作前途一片光明,应当配备最好的专业人员,给读者提供好的服务
五、提升流通阅览工作地位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重塑信心
    (二)提升素养,激发潜能
六、结束语

(10)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范围
        1.2.1 相关概念解析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基本解析
    2.1 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基本类型
        2.1.1 学习研讨型
        2.1.2 数字虚拟型
        2.1.3 共享交往型
    2.2 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特征分析
        2.2.1 空间功能与多元模式相融
        2.2.2 空间形式与教学功能相辅
        2.2.3 空间环境与寒地气候相宜
    2.3 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影响因素
        2.3.1 阅览模式的时代化发展
        2.3.2 书籍资料的数据化转变
        2.3.3 场所环境的地域化表达
    2.4 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原则
        2.4.1 体现高校发展的功能多维化原则
        2.4.2 满足阅览需求的形式动态化原则
        2.4.3 回应寒地气候的环境适寒化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策略
    3.1 打造适寒开放的功能布局
        3.1.1 开放空间自由组合
        3.1.2 共享场所界限消解
        3.1.3 交往区域过渡融合
    3.2 构建适境复合的空间形态
        3.2.1 复合形态相互渗透
        3.2.2 寒地情境拓展衍生
        3.2.3 虚拟维度智能交互
    3.3 营造适候优化的环境氛围
        3.3.1 空间环境的适候布置
        3.3.2 学研氛围的聚合营造
        3.3.3 阅览尺度的人本体验
    3.4 整合适地多元的场所界面
        3.4.1 契合时代特征的场所过渡
        3.4.2 延续地域文脉的界面处理
        3.4.3 彰显校园文化的节点塑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实践——哈尔滨铁道学院平房新校区图书馆
    4.1 哈尔滨铁道学院平房新校区图书馆项目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概述
        4.1.3 设计理念
    4.2 哈尔滨铁道学院平房新校区图书馆阅览空间功能组合
        4.2.1 核心空间的功能组织
        4.2.2 多元空间的布局拓展
        4.2.3 多义空间的渗透融合
    4.3 哈尔滨铁道学院平房新校区图书馆阅览空间形式构建
        4.3.1 各类阅览空间的尺度优化
        4.3.2 同类阅览空间的层次细分
        4.3.3 智能检索平台的交互植入
    4.4 哈尔滨铁道学院平房新校区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营造
        4.4.1 空间陈设与绿植景观的适地搭配
        4.4.2 色彩肌理与材料质感的适境选择
        4.4.3 阅览环境与氛围塑造的适寒优化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浅谈图书馆阅览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流通阅览服务创新效能策略研究——以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J]. 张若蓉. 西藏科技, 2021(11)
  • [2]汕头大学图书馆光环境的调查与分析[D]. 林少妆. 汕头大学, 2021(02)
  • [3]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变迁[J]. 马赵扬. 才智, 2021(08)
  • [4]实体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演进研究[J]. 王跃虎. 图书情报导刊, 2021(01)
  • [5]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览空间资源排布模式调查与分析[J]. 张素. 图书馆学研究, 2021(02)
  • [6]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研究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D]. 马晓聪.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4)
  • [7]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邯郸地区为例[D]. 郭睿坤.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4)
  • [8]基于空间感知与行为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优化[D]. 袁思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9]探析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定位问题的思考[J]. 马莉. 传媒论坛, 2020(23)
  • [10]当代寒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研究[D]. 张怀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浅谈图书馆阅读服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