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

浅谈高校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

一、略论高校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白永生[1](2020)在《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发挥文化的涵养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一体化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强调要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本研究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育人”的重要论述,紧扣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文化育人”工作部署要求,聚焦现实问题,思考如何在高校场域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塑造青年,着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研究梳理了高校文化育人的时代依据和理论依据。高校文化育人是时代的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文化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先进文化的深厚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解决好文化安全这个重大课题;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需要文化的培育,贯彻落实我国高等教育方针需要坚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需要文化的熔铸;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需要更加强化价值导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拓展需要更加重视文化涵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更加强化以文化育。高校文化育人具有丰富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育人的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原则;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育人的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有关文化育人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文化育人的功能、特征、目标、内容以及方法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充分说明了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研究回顾总结了新中国高校文化育人的历程和经验。从文化育人的制度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两个维度回顾了新中国高校文化育人的基本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文化育人的政策设计发展大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发展同步,但又有其特殊轨迹。本研究也提出了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划分不同时间阶段对高校文化育人实践进行考察分析的建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文化育人取得了重要成就,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支撑,文化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得到更加重视,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沃土。立足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必须不断优化文化育人供给,不断改进文化育人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文化育人载体。研究聚焦了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挑战。新时代西方社会思潮更加隐蔽地渗透传染,我国少数群体的焦虑心理和不满情绪在校园中的映射,社会思潮借助全媒体碎片化的传播扩散,都成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面临的复杂环境;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失语”“失踪”“失声”现象时有发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引导管理的形势更加复杂,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和用网兴趣习惯发生深刻变化,都是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面临的现实挑战;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尚未实现提升“亲和力”的期待,尚未达到“活起来”的要求,尚未呈现“协同效应”,这些都是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时代大学生文化主体性自觉不足,通过“四史”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视野还不够开阔,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五个认同”的整体性理解不深,部分学生批判分析外来文化和吸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强,这是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必须把握的大学生群体性特征。研究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需要把握时代新人的成长规律和新时代文化育人规律,学深悟透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育人的基本理论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育人的重要论述,探索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行之有效的新路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育人功能,挖掘内涵创新表达融入生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生命力;创新小课堂发挥大课堂用活“基因库”,深挖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力量;优秀文化熏染大学精神滋养优美环境涵育,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优势。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教育,网上网下目标一致过程协同方法互补,筑牢抵御防范错误思潮侵袭的思想堤坝;理念手段基层工作全方位创新,强化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引领凝聚力;情感熏染实践涵育制度保障,厚植大学生情感上的爱国主义深厚情怀。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文化活动隐育、主题教育滋养、原创精品涵育,深化“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创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教育形式,全面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探索高校文化育人“一体化”育人模式,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基础上的文化育人共同体,创新高校“十大”育人体系框架下的文化育人模式,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下的文化育人机制。完善高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增强高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的引领性、针对性、激励性。

方桐清[2](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顾红平[3](2020)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本质、着力点及路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发展良机,它不但改变着高校成员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高校文化建设作为人所认识自己社会本质的一种实践途径,可以说,高校文化建设的本质功能就是实现"育人"和"化人"。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应该遵循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为发展方向、以培育新媒体时代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等三重逻辑,从而实现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首先,正确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精神文化内涵;其次,在高校物质文化中实现"以物育人"的核心价值;再次,在高校制度文化中培养师生的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最后,在对话与交往中展示高校行为文化,切实实现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的育人功能。

陈阳阳[4](2020)在《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西安高校为例》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培养,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在论述立德树人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立德树人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而指明立德树人视阈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保证功能、导向功能、育人功能、凝聚功能,并且立德树人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特征: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西安三所高校为例,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并总结三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经验,分析了西安三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问题,并从“大学场”“大学人”“大学活动”“大学精神”“大学网络文化”等多个角度探索立德树人视阈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在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中,重视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使高校校园文化更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大学人”,要重视师德建设,发挥教师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在大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多元载体实现文化育人,彰显慈善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网络文化中,将网络平台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影视文化,结合时代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刘丽[5](2020)在《石油高校文化育人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见,文化育人作为高校实施教育的一种方法手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高校运用文化育人的教育方式是党和国家长期重视的育人方式之一,既能够实现党和国家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文化,也能实现高校育人目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每一个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精神养料。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命,用文化培育大学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在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选题的依据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本文撰写过程主要采取了系统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开展奠定了现实理论依据。第二章对文化、高校文化、高校文化育人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文化育人的育人主体、客体、媒介和环境等四个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共同构成相对稳定的要素结构,文化育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价值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第三章对石油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就高校文化育人现存问题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当前高校文化育人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的出现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学生个体差异;精神文化育人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各部门组织保障及文化育人的物质环境。其问题成因主要在于中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不够突出、文化育人资源保障力度有待加强、文明校园建设中有待深入等三方面。最后,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一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活动、红色革命文化活动、地域特色文化育人活动等来充实文化育人内容。二是加强育人资源建设。通过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创新文化育人模式,加强教育主体合力共同开展教育活动工作。三是全面深化文明校园建设,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文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王冠博[6](2020)在《内蒙古地区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创业主体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以大学生作为主体的创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源泉。高校作为培养各类人才的基地,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创业者的历史重任。高校创业文化以高校创业环境为基础,对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方式以及创业行为有着指导性意义。在创业型经济高速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对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大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以及增强高校的文化竞争力和创新活跃度等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强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能够使创业参与者更具自觉性,使现实或潜在的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更具方向感,使高校创业教育更具普适化和个性化。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如火如荼,但高校创业文化培育仍明显滞后,存在物质文化培育力度不足,制度文化培育协同欠缺,精神文化培育高度不够,行为文化培育同质性明显等情况。本文以民族地区本科高校创业文化为立足点,对高校创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实证调查揭示高校创业文化培育中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培育路径和对策。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确立了研究思路与方法,阐述了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以组织文化学理论为基础,详细论述了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结构和基本特征,对高校创业文化这一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第三部分以内蒙古地区六所本科高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内蒙古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现状,发现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第四部分是在整个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创业文化提出四条培育路径和对策。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思考。以文促教,以文育人。在倡导“双创”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将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点。

张清清[7](2020)在《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兵团高校是在兵团屯垦事业发展的需求下诞生,因此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影响不可忽视。兵团精神一直贯穿于兵团高校发展的整个过程,使得兵团高校在新疆乃至全国得到广泛认可。兵团高校的发展历程也是其形象塑造的过程。石河子大学是由四个院校历经波折于1996年合并而成的。它的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奠基期、文革十年的挫折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期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屯垦戍边精神一直贯穿始终,最终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特色。塔里木大学则继承和发扬了“抗大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并在六十年的发展中凝练成了属于自己的“胡杨精神”,最终形成“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办学特色。校庆是兵团高校形象展示与传播的一个最佳契机。高校校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凝练高校文化、传播高校理念、凝聚高校力量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校庆中的形象展示与传播。运用UIS理论分析兵团高校校庆中的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可以看出视觉识别与视觉传播在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中是最直观有效的,其中高校标志、高校标准色、高校标准字三个视觉识别要素最具指导意义。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形象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促使兵团高校形象传播中的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更为鲜明突出。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发展还具有增强对外吸引力、增强师生凝聚力、提高高校建设发展力的重要作用。兵团高校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实现形象传播,其中,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兵团高校借助校庆成功地塑造和传播了自身形象,但在形象传播中仍然存在着传播技能不娴熟、缺乏与外界媒体的有效沟通、传播对象借位等不足。兵团高校应积极主动提高形象传播的媒介掌控能力、准确定位受众群体、建立畅通有效的传播渠道,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张丽[8](2020)在《“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高校文化传播内容及功能研究》文中提出复杂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混杂着丰富的信息、多元的价值观和文化,青年人聚集在网络空间,被这些信息包裹着。面向广大青少年群体开展宣传工作的共青团中央,瞄准网络空间,将触角伸向青年聚集的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坐拥大量活跃用户,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自开办以来,经过不断地调整打磨,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积累深厚的影响力。大学生涯是青年人生的重要阶段,尚未进入大学的学生期待大学生活,身处大学的学生享受大学经历,迈入社会的职场人怀念母校,对他们而言,高校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频繁地推送高校信息,一方面向社会大众展示高校风采、传播高校文化,另一方面关注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高校文化相关推文为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涉及高校文化的推文从标题、主题、语言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推文标题在标点符号、人称代词的使用上较为频繁,推文主题各有侧重点,语言风格偏向平等亲密型的话语,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兼具思想性和娱乐性;在分析高校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共青团中央”高校文化的传播功能,一是展现内涵丰富的高校文化,蕴含自然美和精神美的物质文化、具有深远意义的制度文化、展示高校风采的精神文化以及体现正面导向的行为文化,二是发挥文化的教育价值,高校文化内容为平台输入诸多有价值深意的选题,其承载的主流思想也彰显了政务微信的价值导向功能,三是高校文化传播契合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包括参与传播需求、决策需求和情感需求,四是建构高校形象,塑造立体丰满、人文关怀的高校形象,爱岗敬业、平易近人的教师形象以及积极进取为主的学生形象。“共青团中央”传播高校文化给人以诸多启示,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发展要打破单一的信息发布功能,注重信息供应和用户服务相结合,打造精品栏目进一步延伸媒体价值,此外要以传播高校文化的方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在立足弘扬高校主流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兼顾高校出现的流行文化。

王春阁[9](2020)在《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研究》文中指出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是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前沿阵地。我国高校文化安全是指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受到外来腐朽、落后、庸俗文化的干扰、控制或同化,高校师生能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信仰革命文化、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凝聚力和软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和西方高校间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校文化渗透的加剧,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高校文化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以绪论的形式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高校文化安全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阐明了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的创新点进行了提炼和说明。第二部分,对高校文化安全进行了基本概念阐释。主要是对文化、文化安全、高校文化安全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围绕高校文化安全这个核心概念,分析了高校文化安全的政治性、相对性、隐蔽性和长期性等四个基本特征,阐明了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积极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赢得网络文化的话语权等五方面意义。第三部分,对高校文化安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丰富的关于文化的思想,包括“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也有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实施全方位文化安全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提升软实力等关于文化安全的思想。这些都是我们深入研究高校文化安全的思想指引和理论资源。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高校文化安全的现状。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维护文化安全的人力物力投入显着增加,高校文化软实力得到显着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过程中文化安全得到了有效维护。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我国高校文化安全中还存在着高校师生文化自信尚需提升、高校师生也存在信仰宗教的情况、高校师生对西方文化渗透的警惕性不高、高校文化生态具有“西化”倾向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了西方国家长期文化渗透、国内文化安全环境不容乐观、网络新媒体普及和应用的负面影响、学校文化安全教育不足的影响。第五部分,阐明了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应遵循的坚持党对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一元化与多样性的统一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要实现的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目标。第六部分,提出加强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对策。本文认为加强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习近平关于文化和意识形态重要论述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深化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以创新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来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来优化社会文化安全环境;建立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防范机制、构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应急机制、打造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保障机制来完善维护高校文化安全的运行。总之,社会主义高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是文化生产和文化创造的重要基地,也是西方文化渗透、文化侵略、文化霸权的侵蚀对象。研究高校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繁荣。

何岚[10](2019)在《高校文化产业孵化器混合式建设模式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在高校文化产业孵化器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混合式建设模式,不仅可实现孵化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涌现。混合式建设模式在建设主体上表现为高校、企业、政府及专业中介机构协同互动、构筑孵化共同体;在孵化客体上表现为将文化产业人才、文化创意项目、文化生产企业及区域产业集群等同时作为孵化标的;在运行机制上表现为从"行政化"到"市场化"、从"请进来"到"品牌化"、从"工坊式"到"网络式"的动态演化,及多种机制的并存。

二、略论高校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高校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文化育人
        2.新时代文化育人
        3.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
    三、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2.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研究的理论价值
        2.研究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的主要方法
        2.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时代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1.文化需求:创造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的必答问卷
        2.先进文化: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3.文化安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需要
        1.以文培育:造就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
        2.以文强基:贯彻落实我国高等教育方针的要求
        3.以文铸魂: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拓展的需要
        1.价值导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内在要求
        2.文化涵育: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途径
        3.以文化育: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育人的思想
        1.文化育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
        2.文化育人要与社会实践生活相联系
        3.用先进的社会精神文化教育人
    二、毛泽东关于文化育人的思想
        1.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2.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教育人
        3.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文化能动性教育人
    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文化育人的思想
        1.关于文化培育什么人的思想
        2.关于用何种文化育人的思想
        3.关于如何用文化育人的思想
    四、习近平关于文化育人的重要论述
        1.关于文化为什么能够育人的重要论述
        2.关于文化育人特征的重要论述
        3.关于文化育人目标的重要论述
        4.关于用什么文化育人的重要论述
        5.关于文化育人方法路径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文化育人的历程
    一、新中国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1.高校文化育人的政策发展
        2.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回顾
    二、新中国高校文化育人的成就与经验
        1.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成就
        2.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经验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新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复杂影响
        1.西方社会思潮更加隐蔽地渗透传染
        2.我国少数群体的不满情绪在校园中的映射
        3.社会思潮借助全媒体碎片化传播扩散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严峻形势
        1.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失语”“失踪”现象时有发生
        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引导管理的形势严峻复杂
        3.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和用网兴趣习惯发生深刻变化
    三、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手段相对滞后
        1.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尚未现实提升“亲和力”的期待
        2.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尚未达到“活起来”的要求
        3.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尚未呈现“协同效应”
    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主体性自觉不足
        1.通过“四史”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视野还不够广阔
        2.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五个认同”的整体性理解不深
        3.批判分析外来文化和吸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强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育人优势
        1.挖掘内涵创新表达融入生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生命力
        2.创新小课堂发挥大课堂用活“基因库”:深挖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力量
        3.优秀文化熏染大学精神滋养优美环境涵育: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教育
        1.网上网下目标一致过程协同方法互补:筑牢抵御防范错误思潮侵袭的思想堤坝
        2.理念手段基层工作全方位创新: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凝聚
        3.情感熏染实践涵育制度保障:厚植大学生情感上的爱国主义深厚情怀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
        1.文化活动隐育:深化“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
        2.主题教育滋养:创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教育形式
        3.原创精品涵育:全面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
    四、探索文化育人“一体化”育人模式
        1.高站位: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基础上的文化育人共同体
        2.强实践:探索高校“十大”育人体系框架下的文化育人模式
        3.重实效: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下的文化育人机制
    五、完善高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
        1.价值导向:增强高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的引领性
        2.过程导向: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的针对性
        3.结果导向:强化高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的激励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2)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西安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立德树人与高校校园文化相关概述
    2.1 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功能
        2.1.1 立德树人的内涵
        2.1.2 立德树人的功能
    2.2 文化、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2.2.1 文化的内涵
        2.2.2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2.2.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2.3 立德树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2.3.1 立德树人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3.2 校园文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2.3.3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立德树人的价值准则高度契合
3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功能及原则
    3.1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特征
        3.1.1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
        3.1.2 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3.1.3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性
        3.1.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
        3.2.1 保证功能
        3.2.2 导向功能
        3.2.3 育人功能
        3.2.4 凝聚功能
    3.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3.3.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
        3.3.2 先进性与多样化相结合原则
        3.3.3 创新性与继承性相结合原则
        3.3.4 高雅性与大众性相结合原则
4 立德树人视阈下西安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现状
    4.1 调查对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简介
        4.1.1 西安交通大学——“饮水思源”与“西迁精神”完美融合
        4.1.2 陕西师范大学——立德树人注重红烛精神
        4.1.3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独具特色的文化制度营造德育氛围
    4.2 西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在“立德树人”方面调查现状分析
        4.2.1 调查研究思路
        4.2.2 调查内容现状分析
        4.2.3 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4.3 立德树人视阈下西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4.3.1 取得的经验
        4.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5.1 “大学场”要突出立德树人育人功能
        5.1.1 注重“硬件”设施文化底蕴
        5.1.2 结合实际,加大软件投入力度
        5.1.3 借助校园雕塑实现育人目标
    5.2 “大学人”需要立德树人核心理念
        5.2.1 立足师德,加强师德建设
        5.2.2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个人思想品德建设
        5.2.3 大学管理者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5.3 “大学精神”需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5.3.1 依托红微课堂实现育人目标
        5.3.2 继承传统文化涵育核心价值
        5.3.3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
        5.3.4 兴建校史馆,传承大学精神
    5.4 “大学活动”打造文化育人氛围
        5.4.1 培育校园慈善文化
        5.4.2 社团活动推进文化精神实践
        5.4.3 推进“四风”培育建设
        5.4.4 立足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5.5 “大学网络文化”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
        5.5.1 积极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
        5.5.2 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
        5.5.3 打造校园影视文化
        5.5.4 借力微信服务新平台,推进网络道德教育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石油高校文化育人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海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石油高校文化育人相关概念界定
    一、石油高校文化育人的概念
        (一)文化
        (二)高校文化
        (三)石油高校文化育人
    二、高校文化育人与通识教育
        (一)区别
        (二)联系
    三、高校文化育人的要素
        (一)育人主体要素——教育者
        (二)育人客体要素——大学生
        (三)育人媒介要素——文化载体
        (四)育人环境要素——文化环境
    四、小结
第三章 石油高校文化育人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一)问卷信度检验
        (二)问卷效度检验
        (三)问卷调整
    二、文化育人情况调研
        (一)学生个体差异
        (二)精神文化育人内容
        (三)校园文明建设各部门组织保障
        (四)文化育人物质环境
    三、成因分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不够突出
        (二)文化育人资源保障力度有待加强
        (三)文明校园建设有待深入
    四、小结
第四章 石油高校文化育人的发展解决对策
    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二)红色革命文化育人
        (三)地域特色文化育人
    二、加强育人资源建设
        (一)加强育人队伍建设
        (二)丰富文化育人载体
        (三)创新文化育人模式
    三、全面深化文明校园建设
        (一)精神文化建设
        (二)物质文化建设
        (三)行为文化建设
        (四)制度文化建设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内蒙古地区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新
        2.研究对象新
二、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结构与基本特征
    (一)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
        1.创业文化的内涵
        2.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
    (二)高校创业文化的结构
        1.高校创业物质文化
        2.高校创业制度文化
        3.高校创业精神文化
        4.高校创业行为文化
    (三)高校创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1.高校创业文化具有先进性
        2.高校创业文化具有辐射性
        3.高校创业文化具有协同性
三、内蒙古地区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
        1.样本高校概况
        2.样本高校创业教育实施基本情况
    (二)内蒙古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现状调查
        1.问卷设计与调查情况
        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三)当前内蒙古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创业物质文化培育方面的问题
        2.高校创业制度文化培育方面的问题
        3.高校创业精神文化培育方面的问题
        4.高校创业行为文化培育方面的问题
    (四)内蒙古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思想观念的桎梏与外来思想的干扰
        2.培育机制不完善
        3.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5.高校创业文化培育共同体尚未形成
四、内蒙古地区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策略
    (一)“统筹兼顾”,培育高校创业物质文化
        1.加强高校创业物质文化设施的建设、规划和管理
        2.打造高校创业活动的特色物质文化
    (二)“四位一体”,培育高校创业制度文化
        1.“以人为本”是高校创业制度文化培育的关键理念
        2.创业素养和创业精神是高校创业制度文化培育的根本目标
        3.合法、合情、合理是高校创业制度文化培育的基本要义
        4.民主、公开、公正是高校创业制度文化培育的基本要求
    (三)“统一立场”,培育高校创业精神文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树立正确的高校创业价值观
        2.立足本校优势与传统,实现共同进步
    (四)“内外合作”,培育高校创业行为文化
        1.校内资源的利用
        2.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2章 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1 石河子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2 塔里木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3 兵团精神及其对兵团高校的影响
第3章 校庆活动与高校形象
    3.1 校庆仪式的文化意义
    3.2 校庆活动的UIS分析
    3.3 校庆活动的形象传播
第4章 兵团高校的形象传播
    4.1 兵团精神与形象传播
    4.2 形象传播存在的不足
    4.3 多途径加强形象传播
    4.4 针对不足提出的对策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高校文化传播内容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共青团中央新媒体实践的研究
        1.3.2 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
        1.3.3 关于高校文化媒介传播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4.3 内容分析法
    1.5 创新点
    1.6 高校文化的概念与内容要素
第二章 “共青团中央”公众号概况与高校文化传播背景
    2.1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概况
        2.1.1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的创办
        2.1.2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的现状
    2.2 “共青团中央”高校文化传播背景
        2.2.1 共青团中央的属性驱动
        2.2.2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2.2.3 高校形象建构的内在要求
        2.2.4 受众的现实需求推动
第三章 “共青团中央”公众号高校文化传播内容特点
    3.1 样本选择说明
    3.2 颇具平台特色的标题制作
    3.3 各有侧重的多元主题呈现
        3.3.1 九大类主题划分
        3.3.2 主题特点总结
    3.4 灵活的信息内容组织方式
        3.4.1 语言文字的组织分析
        3.4.2 图片、音视频的组织分析
    3.5 内容思想性与娱乐性并重
第四章 “共青团中央”公众号高校文化传播功能分析
    4.1 多重手法展现内涵丰厚的高校文化
        4.1.1 活用文化符号传播物质文化
        4.1.2 解读制度意义传递制度文化
        4.1.3 展示高校风采构筑文化认同
        4.1.4 关注行为动因传播正面思想
    4.2 丰富的报道内容深化文化教育价值
        4.2.1 聚合碎片化信息拓展报道主题
        4.2.2 借助传播技巧发挥主题教育意义
    4.3 文化传播契合受众的差异化需求
        4.3.1 媒介的互动性满足参与传播需求
        4.3.2 实用类文化信息满足决策需求
        4.3.3 软性化推文满足情感需求
    4.4 凝聚文化价值建构高校形象
        4.4.1 立体丰满、人文关怀的高校形象
        4.4.2 爱岗敬业、平易近人的教师形象
        4.4.3 积极进取、综合表现的学生形象
第五章 “共青团中央”公众号高校文化传播的启示
    5.1 信息供应和用户服务相结合
    5.2 打造精品栏目延伸媒体价值
    5.3 传承先进文化兼顾流行文化
    5.4 以高校文化传播滋养价值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阶级分析法
        1.3.3 系统分析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高校文化安全概述
    2.1 高校文化安全概念界定
        2.1.1 文化
        2.1.2 文化安全
        2.1.3 高校文化安全
    2.2 高校文化安全的基本特征
        2.2.1 政治性
        2.2.2 相对性
        2.2.3 隐蔽性
        2.2.4 长期性
    2.3 加强高校文化安全的意义
        2.3.1 维护国家总体安全
        2.3.2 积极抵御西方文化渗透
        2.3.3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3.4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2.3.5 赢得网络文化的话语权
第3章 高校文化安全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思想
        3.1.1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3.1.2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3.1.3 “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
        3.1.4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
    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关于文化安全的思想
        3.2.1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3.2.2 实施全方位的文化安全战略
        3.2.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2.4 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5 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4章 我国高校文化安全的现状
    4.1 我国高校文化安全所取得的成就
        4.1.1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
        4.1.2 维护文化安全的人力物力投入显着增加
        4.1.3 高校文化软实力得到显着提升
        4.1.4 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文化安全得到了有效维护
    4.2 我国高校文化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4.2.1 高校师生文化自信尚需提升
        4.2.2 高校师生也存在信仰宗教的情况
        4.2.3 高校师生对西方文化渗透的警惕性不高
        4.2.4 高校文化生态具有“西化”倾向
    4.3 我国高校文化安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西方国家的长期文化渗透
        4.3.2 国内文化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4.3.3 网络新媒体普及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4.3.4 学校文化安全教育不足
第5章 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5.1 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5.1.1 坚持党对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领导
        5.1.2 坚持以人为本
        5.1.3 坚持与时俱进
        5.1.4 坚持一元化与多样性的统一
    5.2 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要实现的目标
        5.2.1 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5.2.2 有效维护高校文化守正创新
        5.2.3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第6章 加强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对策
    6.1 创新高校文化安全教育
        6.1.1 推进习近平关于文化和意识形态重要论述教育
        6.1.2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
        6.1.3 深化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6.2 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
        6.2.1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6.2.2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方式
        6.2.3 充分运用新媒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6.3 优化社会文化安全环境
        6.3.1 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
        6.3.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6.4 完善维护高校文化安全的运行机制
        6.4.1 建立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防范机制
        6.4.2 构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应急机制
        6.4.3 打造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保障机制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高校文化产业孵化器混合式建设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孵化器的混合式建设主体
    (一) 高校
    (二) 企业
    (三) 政府
    (四) 专业中介机构
三、孵化器的混合式孵化客体
    (一) 人才孵化
    (二) 项目孵化
    (三) 区域产业集群孵化
四、孵化器的动态运行机制
    (一) 从“行政化”到“市场化”运作
    (二) 从“请进来”到“品牌化”运作
    (三) 从“工坊式”到“网络式”运作
五、结语

四、略论高校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研究[D]. 白永生. 广西师范大学, 2020
  • [2]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本质、着力点及路径探索[J]. 顾红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7)
  • [4]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西安高校为例[D]. 陈阳阳. 西安理工大学, 2020(10)
  • [5]石油高校文化育人实证研究[D]. 刘丽.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6]内蒙古地区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D]. 王冠博.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D]. 张清清.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8]“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高校文化传播内容及功能研究[D]. 张丽. 河北大学, 2020(08)
  • [9]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研究[D]. 王春阁. 辽宁大学, 2020(01)
  • [10]高校文化产业孵化器混合式建设模式探析[J]. 何岚.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标签:;  ;  ;  ;  ;  

浅谈高校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