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理好班主任工作中的五种辩证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邱尹[1](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文中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培育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风险挑战的应然体现,是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本研究基于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时代价值出发,以家国情怀的内涵阐释为理论基础,以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实证调查和权威数据考察为实践基础,落脚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研究。一方面从学理上把握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从实践对策层面给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思路及建议。本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对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内涵、结构要素、理论资源以及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现状进行理论构建和现实探索。以家国情怀中的家、国家、世界为分析框架,探索当代大学生在家国结构、家国关系、家国认同、国际视野等维度的知情意行状态,为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提供精准策略。为了更详实地探讨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本研究分别从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深入考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了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和敢于担当的强烈家国情怀,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在问卷调查和一些个案中也发现少部分大学生在家国关系、家国认同方面的认知意识有待加强。首先,大学生的家教、家风习得主要依靠家长口头零散教育为主,严格的家风习惯养成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沉淀。其次,大学生家国认同有待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学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等方面的认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深化。再次,大学生在面对开放的世界格局时,需要更好地处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的关系。最后,涉及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国际视野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给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便利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大学生不论是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都获得了更多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中,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了解西方文化并获得更全面的国际视野,但国际视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我国在校大学生实际上获得国际交流合作机会的人数整体上还是小部分,一些大学生在对待中西方文化上,倾向于西方文化认同的同时对本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认知度却在下降,部分大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历史认知中还存在认识不全不深不足的地方,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生成发展。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在家国情怀方面的表现以及问题呈现,需要按照家国情怀培育的目标和原则来探讨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方法、形式、载体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必须扎根于中国大地,要充分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性原则;要根据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际状况,坚持注重理论培育和实践养成相统一的知行合一性原则;坚持培育的生动性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新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在坚持培育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根本目标、具体目标和发展目标。在具体培育路径上丰富培育形式,有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载体和国际交流平台促进立体化育人模式发展,同时注重网络空间建设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机统一。而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没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力过硬的思政工作队伍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还要在原有人才队伍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创新。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高度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家国情怀重要论述思想为方法论指导,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文化为基础,使大学生达到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视野广的目标。站在“两个大局”历史方位看待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需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家风涵养为基础、以四史教育为内容、以国际视野为背景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家国情怀培育内容,不断实现家国情怀培育策略在内容与形式、方法与路径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王瑶[2](2021)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提出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展开。作为跨国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壮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在树立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交流、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上,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但受个体成长经历、海内外复杂环境以及多元价值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赴海外留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不定,一些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有辱国家形象的异常行为,这损害了国家形象与利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个体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是引导思想观念和规范言行举止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关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引导效用,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课题。当前,针对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或散落分布于留学前的培训讲座,或流于形式,既缺乏实质内容,又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因此,强化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其“缺位”造成的各种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对主题研究进行基本概述的前提下,梳理了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时代特征、政策支持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寻求经验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引。同时,推拉理论、承认理论以及跨文化理论等西方相关理论为研究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照视角。在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跟踪调查和访谈等途径,以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为多元考察视角,充分了解并挖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探明该群体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现实困扰,寻求与该群体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因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外负面舆情的不良诱导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等因素,中国赴海外留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主要暴露出爱国言行备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以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是多种因素交互的结果。分析影响因素,挖掘问题本质,并据此提出有效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的对策建议,有助于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使其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侵蚀与渗透,增强自身的国家认同感。针对出国前、留学中和回国前三个教育场域,本文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制度体系四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案。一是教育主体层面,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加强行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强化留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合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工作。二是教育内容层面,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三是教育方式层面,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通过留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证教育方式,推动留学生行前思想政治教育落地有声;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推进教育方式转化,建构互信基础上以服务功能向教育功能过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留学生报国热情,通过发挥同辈群体效应、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优化回国软硬件设施,引导留学生学成归国。四是制度体系层面,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分阶段落实,重在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能够切实解决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难题,提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郑洁[3](2021)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刚柔并济”》文中研究表明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能一味地依靠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刚性管理和应试教育,而要在树立个人权威的基础上,通过关爱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在班级管理中真正做到严而不厉,以人为本,促进新型尊师爱生师生关系的构建。
赵茜[4](2021)在《心理弹性视域下不同职称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文中认为
何瑶[5](2021)在《初中初任教师权威:困境、原因与出路》文中研究指明
陈馨悦[6](2021)在《农村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黄鸿[7](2021)在《“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反思及改进思路 ——以C市的六所中小学为例》文中提出
朱娅娅[8](2021)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舒皓[9](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研究》文中提出
李茜[10](2021)在《乡村教师非正式学习变革路径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处理好班主任工作中的五种辩证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处理好班主任工作中的五种辩证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五、研究创新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家国情怀及其培育 |
第一节 家国结构关系的历史发展 |
一、近代以前的家国结构关系 |
二、近代以来的家国结构关系转变和发展概述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家国结构关系的历史性发展和转化 |
第二节 家国情怀的内涵 |
一、家国情怀的含义 |
二、家国情怀的构成要素 |
三、家国情怀的特征 |
四、家国情怀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阐释 |
一、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特性 |
二、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内涵 |
第二章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指导思想及理论资源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家国关系论述 |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
第二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指导思想 |
一、家风建设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基础 |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最高目标追求 |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内在要求 |
四、家国情怀培育要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视野 |
五、爱国主义教育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与途径 |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文化底蕴 |
一、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文化思想 |
二、传统家国思想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意义 |
第四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相关知识借鉴 |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 |
二、心理学中的心理认同理论借鉴 |
三、政治学中的政治认同理论借鉴 |
四、社会学中的共同体思想借鉴 |
第三章 当下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案例剖析 |
第一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考察 |
一、调查总体概况 |
二、调查基本结论与值得关注的问题 |
第二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典型案例剖析 |
一、大学生强烈家国情怀个案剖析 |
二、大学生家国情怀扭曲个案剖析 |
第四章 提升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影响 |
一、经济全球化悖论阻碍大学生家国认同和国际理解 |
二、多样化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 |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性影响 |
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矛盾 |
二、不同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可能造成的视野落差 |
第三节 社会转型发展造成的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与冲突 |
一、价值观转换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
二、价值观张力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第四节 大学生知行转化能力方面的缺失与不足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转化力不足 |
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实践力不尽匹配 |
第五章 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目标与原则 |
第一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目标 |
一、根本性目标 |
二、具体性目标 |
三、发展性目标 |
第二节 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原则 |
一、政治性原则 |
二、知行合一性原则 |
三、生动性原则 |
四、开放性原则 |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
第一节 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方式方法 |
一、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方法 |
二、丰富和发展家国情怀培育的内涵和外延 |
三、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着力点 |
第二节 有效利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载体 |
一、学校载体:夯实思政课主渠道关键作用 |
二、家庭和社会载体:加强优良家风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 |
三、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国际视野 |
第三节 注重发挥网络空间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作用 |
一、从网络空间走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二、网络空间复杂意识形态影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 |
三、网络空间家国情怀培育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
第四节 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人才队伍建设 |
一、完善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
二、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人才队伍工作职能 |
结语 |
附录 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 |
2.1.1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 |
2.1.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 |
2.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
2.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
2.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
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
2.3.1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
2.3.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2.3.3 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
第3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
3.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3.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3.1.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
3.2 以西方社会相关理论为参照 |
3.2.1 推拉理论 |
3.2.2 跨文化适应理论 |
3.2.3 承认理论 |
3.3 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借鉴 |
3.3.1 社会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
3.3.2 教育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知识借鉴 |
3.3.3 法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借鉴 |
第4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 |
4.1 新中国成立前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早期萌芽(1872—1948) |
4.1.1 晚清时期专制化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
4.1.2 民国时期多元复杂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初步探索(1949—1977) |
4.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教育发展历程 |
4.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 |
4.3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调整(1978—2011) |
4.3.1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教育的规范调整 |
4.3.2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发展 |
4.4 社会主义新时代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创新(2012 至今) |
4.4.1 新时代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概述 |
4.4.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走向 |
第5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
5.1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多元视角 |
5.1.1 世界观考察 |
5.1.2 政治观考察 |
5.1.3 人生观考察 |
5.1.4 法治观考察 |
5.1.5 道德观考察 |
5.2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表征 |
5.2.1 备受争议的爱国言行 |
5.2.2 漂浮不定的文化认同 |
5.2.3 相对漠然的政治态度 |
5.2.4 孤独失序的心理状态 |
5.2.5 较为薄弱的法治素养 |
5.3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成因 |
5.3.1 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 |
5.3.2 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政观照 |
5.3.3 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
5.3.4 国外负面舆情产生不良诱导 |
5.3.5 种族主义带来多元文化冲突 |
第6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 |
6.1 确定教育主体: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6.1.1 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 |
6.1.2 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 |
6.1.3 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 |
6.2 完善教育内容: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
6.2.1 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 |
6.2.2 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 |
6.2.3 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 |
6.3 创新教育方式: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 |
6.3.1 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 |
6.3.2 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方式建构互信关系 |
6.3.3 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报国热情 |
6.4 健全制度体系: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
6.4.1 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布局 |
6.4.2 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治建设 |
6.4.3 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访谈提纲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小学班级管理的“刚柔并济”(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班级管理现状 |
1. 班级管理方法失当 |
2. 传统管理观念根深蒂固 |
3. 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提高 |
4. 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性有待提高 |
二、“刚柔并济”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正确体现 |
1. 严而不厉,树立威信 |
2. 关爱学生,赢得信任 |
3. 刚柔并济,以人为本 |
三、结语 |
四、处理好班主任工作中的五种辩证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 邱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瑶. 吉林大学, 2021(01)
- [3]小学班级管理的“刚柔并济”[J]. 郑洁.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1(15)
- [4]心理弹性视域下不同职称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D]. 赵茜.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初中初任教师权威:困境、原因与出路[D]. 何瑶. 西南大学, 2021
- [6]农村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 陈馨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反思及改进思路 ——以C市的六所中小学为例[D]. 黄鸿. 西南大学, 2021
- [8]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 朱娅娅.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9]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研究[D]. 刘舒皓. 西南大学, 2021
- [10]乡村教师非正式学习变革路径的个案研究[D]. 李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