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韩流”对中国青年的影响

解读:“韩流”对中国青年的影响

一、解读:“韩流”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媛[1](2021)在《“韩流”对中国当代明星文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马赫[2](2020)在《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与重构路径研究 ——以流行文化中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流行文化已经全方位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明星效应和明星偶像崇拜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载体,使得流行文化在传播和大众化上得以可能,是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生命力。人是文化的载体,也意味着文化对人具有形塑的功能,而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过渡性行为,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主要以明星偶像作为自身崇拜与追捧的对象。近年来,由于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中的失范行为带来的文化讨论与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大众舆论与学术界的讨论热点与研究焦点之一。如私生粉跟踪偷拍与隐私侵犯、职业黑粉拉踩与谣言散布、打投流量购买与言论控评、恶意举报与网络暴力、过度迷恋以至于情感带入等粉丝负面事件屡见不鲜,“饭圈女孩”、“跪族男孩”等青少年粉丝群体的失范行为往往成为网络社交媒体的热点新闻。因此研究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失范及其社会效应具有重要的社会学与文化学意义。当前,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已经从大众文化研究领域拓展到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的多个学科与研究领域,对明星偶像崇拜的研究也从单一的理论转变为多元的分析,而且更加关注明星偶像崇拜群体的内部运行规律和心理活动,探索流行文化与偶像崇拜的价值与意义。我国学术界在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上侧重对现象进行调查,如描述偶像崇拜的特征、原因,强调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我国青少年榜样教育问题提供指导性策略,总体缺少对明星偶像崇拜失范问题的详细解读与重构路径的具体剖析。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流行文化与偶像崇拜的历史演变,描述了社会变迁下偶像崇拜尤其是明星偶像崇拜的发展与变化,总结出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流行文化背景及时代转变过程。中国偶像崇拜文化经历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精英化到大众化、从政治到文化的转变过程,中国偶像则经历了英雄偶像,明星偶像,选秀、草根偶像,流量、养成偶像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比较与阐释了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与明星偶像崇拜新特征。当前我国青少年偶像崇现呈现出泛化与较高卷入度,崇拜对象以明星偶像为主流、二次元偶像彰显出时代的特征,在崇拜活动中科技使用与消费行为成为常态,并在自我认知上表现出主动性,而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负功能有待进一步分析。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则显示出了消费需求与粉丝经济、技术进步与推动、明星偶像的养成与低龄化、偶像制造的麦当劳化、粉丝类型的多元化、粉丝群体的组织化等新特征。明星偶像崇拜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大众本身所具有的正功能不容忽视。但是,近年来由于粉丝对明星的过度崇拜与迷恋所导致的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现象与行为带来了超出理智的后果与社会问题。再次,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中多样化的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现象与行为进行访谈分别从粉丝的文本生产符号异化、消费与拜金主义、自我的丧失、狭隘性、非道德化、娱乐极端化等方面,解析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具体失范现象与行为,呈现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普遍性以及对其予以重构的意义。通过文化与认同、个体与组织、制度与科技等维度分析了明星偶像崇拜失范产生的原因,并从网络社会流行下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社会化主体间的影响与作用、基于亚文化视阈的探讨等视角对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现象与偏差行为进行了学理性思考。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代表着网络社会下青少年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体现。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自身成长、社会稳定与发展,体现了社会化主体与青少年之间的矛盾性,也体现了社会化主体之间的统一性。青少年偶像崇拜亚文化反映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个人问题或者心理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体现了亚文化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自身风格化的展现以及与主文化的对立与融合。最后,在研究基础上探究了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在价值、规范和行为的社会系统中路径重构的可能性,提出发挥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合力正确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观念与行为。对于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现象与行为不能置之不理,但主流文化不应是单一的否定与阻隔的状态,而是通过积极的引导策略与调适形式,在放任恣意发展与合理监督引导之间形成一种适度的张力,为明星偶像崇拜亚文化的构建和青少年失范提供价值与行为等方向指引。总之,当今中国流行文化下的明星偶像崇拜现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青少年粉丝及其诸多言行也常常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虽然学术界围绕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对于流行文化中当代青少年粉丝的偶像崇拜特点与失范问题研究仍有缺憾。因此,本研究意图通过对我国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研究来推动相关领域的进展,并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与价值观有所裨益。

胡一琳[3](2020)在《网络选秀节目中男性气质的生产与接收研究》文中提出网络男团选秀节目的兴起使多元化的男性气质得以呈现,其中与传统男性气质不同的新特征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显现的。从男性气质的生产到接收,本研究聚焦于偶像生产过程和核心受众的接收问题。因此,网络选秀节目中的男选手呈现出怎样的男性气质?此类男性气质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又是如何被核心受众所接收的?这些正是本研究需要思考、回答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了网络选秀节目中男性气质的呈现、生产与接收,通过对29名选手的数据和对收集到的包括节目制作人员和粉丝在内的19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网络选秀节目中的男性气质呈现出柔和性和多才多艺的特征,是一种混合性的男性气质。在男性气质生产的过程中,选手的性别气质特质通过节目理念、服化安排和后期剪辑显现,而文化工业下的造星模式、韩流文化输入下的选秀机制以及政策规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是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多方面合力影响了多元化男性气质的生产和呈现。核心受众在接收此类男性气质时,受到产业制作的引导,在多种类型偶像的呈现下形成了新的审美标准,并对偶像“人设”建立过程中展现出的男性气质进行了带有情感色彩的评价解读,粉丝在喜爱、追随偶像的过程中会将注意力从偶像身上逐渐转移到自身,在接收男性气质的过程中完成情感实践。因此,对选手实力和性格的侧重、基于偶像“人设”的情感表达、在“共同表演”中开展情感实践共同揭示了核心受众接收男性气质的过程。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探讨了男性气质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佟啸[4](2020)在《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韩流饭圈”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韩流”文化经过多年的演化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模式,并且作为输出型文化的代表,在世界各地收获了大量的粉丝。“饭圈”现象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互联网粉丝文化现象,与“韩流”文化的生产机制有着密切关联。“韩流饭圈”作为一个粉丝群体文化圈,其形成不仅是由粉丝个人意志与文化消费行为所主导,更是与“韩流”文化产业所制定的一套文化生产、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的规则以及韩国针对文化输出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关。本文以“韩流饭圈”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民族志等方法对互联网媒体中的“韩流饭圈”粉丝群体进行观察,考察其构建状况,并探讨“韩流饭圈”文化与韩国文化工业、文化政策之间的联系。文章首先对“韩流饭圈”构建的文化要素进行分析,此部分主要介绍了“韩流”文化的历史沿革、“K-POP”音乐产业的运行模式、“爱豆”的生产以及互联网传播的媒介条件;文章主体部分则对“韩流饭圈”粉丝的身份构建、行为构建等文化特征进行描述与分析,并以韩国组合BTS的全球“饭圈”作为案例,解构其培植粉丝的全球性文化策略。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饭圈”文化的形成与韩国文化政治之间的关联性。“韩流”虽属亚文化、流行文化范畴,在输出的过程中,却辅助性地帮助韩国实现了部分政治目标。海外粉丝群体对“韩流”文化进行消费时,韩国的国家形象也因“韩流”文化被认同而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韩流”与韩国文化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韩流”文化对韩国国家形象的重塑作用。

刘晗[5](2020)在《“韩流”文化对培育文化自信的借鉴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力量。韩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文化立国战略,到20世纪初“韩流”文化进军亚洲,不过短短数十年时间就成功跻身世界文化强国之列,韩国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源于对本国文化价值和文化元素的挖掘和经营。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为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极大地增强了韩国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总结梳理学术界对文化自信与“韩流”文化现象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其持续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韩流”文化兴盛的原因,重点研究“韩流”文化成功的经验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激发全体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所提供的有益启示。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其中,正文部分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阐述文化自信与“韩流”文化的基本理论。本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明确了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和培育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并且论述了“韩流”文化的源起、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第二,阐述“韩流”文化兴盛的原因及国家意义。“韩流”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功必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对其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韩流”文化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阐明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为韩国带来的巨大效益。第三,阐述“韩流”文化对培育文化自信的有益启示。这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从立足文化根基打造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立法保障文化发展、引导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华文化的对外辐射力和世界影响力这四方面来学习借鉴“韩流”文化的发展经验,从而对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给予一定的启示意义。

杨杨[6](2019)在《韩剧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往来也随之日益频繁。韩剧在中国的热播使得韩国的饮食、祭祀、服饰等各种文化开始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也随之引起了学术界对韩剧的关注和研究。学术界对韩剧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韩剧热播的原因、韩剧剧情、演员服饰等方面,随着韩剧的逐年热播,学术界对韩剧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并开始探究韩剧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韩剧对青少年的影响等方面。本论文在对学术界关于韩剧的研究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韩剧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及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在探究了韩剧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韩剧中有关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经验,针对韩剧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教育思想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方面有所借鉴意义,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本论文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本课题的选题目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主要是韩剧的相关概述,其中对韩剧自身的特点、类型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概况进行了探究。第三章,主要对韩剧中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探究,对韩剧中所体现出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孝悌思想,餐饮、商务、尊师重道等礼仪文化,“身土不二”的爱国思想等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对韩剧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把韩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孝悌、礼仪、爱国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影响分别进行了探究。第五章,主要针对韩剧中所体现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有所借鉴意义。

王雅韬[7](2019)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青年受众对赴韩艺人认知与态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韩流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韩国偶像产业逐渐发展成为韩国文化产业对外传播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艺人选择去韩国进行歌舞、形体等各方面的训练,带有“赴韩”属性的偶像艺人比例在我国娱乐市场逐渐增加,以鹿晗、吴亦凡等为代表的,有赴韩经历的偶像明星群体获得了大众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以有赴韩经验的艺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及实验法,对当下流行文化中我国青年受众对赴韩艺人群体的认知与态度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论得出:我国青年受众会因为艺人拥有的“赴韩身份”,对这一群体在认知与态度上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艺人群体赴韩程度越深,受众对其的认知与态度效果越好,而对韩国偶像产业规范化模式的认可是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本研究在实验法和深度访谈法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得出青年群体对有赴韩经验的艺人群体存在较高的认同度,艺人的赴韩程度与受众的认知、态度呈正向相关。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研究结果与我国偶像产业发展相结合,认为中国偶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借鉴韩国娱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产业本身进行清晰的定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偶像培养制度、重视新型传播载体的作用、利用中国艺人群体的优势与特征对中华文化进行对外传播。

李洋[8](2018)在《“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韩流”是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通过大众传播将韩国的各类文化产品,包括影视剧、音乐、动漫、服饰等在我国进行输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上世纪末开始“韩流”以其多样性、消费性、娱乐性等特征“吸粉”无数,尤其是对我国在校女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她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严重影响了她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因此,研究“韩流”对我国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从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理论入手,在对湖北、陕西、山西9所高校部分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析阐述了“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首先,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论述了“韩流”与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阐明了女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她们更注重主观感受、价值选择多元化、自我认知弱化和价值标准世俗化,所以更易受到“韩流”的影响。其次,分析了“韩流”影响女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它有助于丰富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培养女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有助于增强女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意识,有助于形成女大学生尊老爱幼的家庭观和有助于培养女大学生奋发图强的职业观。其消极影响主要是:造成了部分女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享乐化、审美观的世俗化、消费观的崇洋媚外和爱情观的超现实化。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原因。第三,针对“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增强高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重视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女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引导女大学生正确对待“韩流”、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对策。

沈茜,林升栋[9](2016)在《“韩流”缘何流行?——基于新浪微博的“网络志”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靡中国近20年的"韩流",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了升级换代,不仅使"韩流"产品充斥着各大媒体平台,更是实现了文化产业和文化模式的全面输出。为了探究"韩流"的魅力所在,本研究借鉴网络志(netnography)研究方法,从受众视角出发,对受众在新浪微博相关话题页上的意见表达为切入点,来解读"韩流"。研究发现,新"韩流"是一种典型的"情"文化。它通过巧妙运用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引人入胜",又以情感化的主题、情感化的表达和情感化的思维"以情动人"、"以情达意"。"韩流"文化在普世价值观的框架下,凭借着"平衡"的审美美感、适度的心理距离感、"以小见大"的"情"的质感,和贯穿于各种文化产品中的对"人"的关注与思考的文化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让受众在消费"韩流"时感受到了高度的"共创性"、熟悉感和自由感,进而获得心理和情感的极大满足。

周典典[10](2016)在《“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韩流”在20世纪90年代末涌入中国,以韩国流行音乐、韩剧、韩国校园小说等大众文化为载体,在中国广泛地掀起了推崇韩国流行文化的风潮。最近几年,这种风潮更加流行,“韩流”已经进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受到大学生的广泛追捧。基于此现象,“韩流”不可避免的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获取“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具体信息,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南京市大学生为样本,对“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做了详细调查。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韩流”影响下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从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首先阐释了“韩流”的概念表现形式、主要特点以及在大学生中流行的状况。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大学生对“韩流”的认识情况、喜欢程度、接触方式以及“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在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相关实践的基础上,界定了“韩流”的概念,并且分别阐述了“韩流’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总结了“韩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情况;其次,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帮助大学生了解韩国的历史与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消遣娱乐的方式、引领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和强化了大学生个性化精神;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导致人生价值观的享乐化、导致消费价值观的盲目化、导致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导致婚恋价值观的畸形化和导致道德价值观的利己化,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最后,根据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和存在消极影响的原因重点阐述了应对这些消极影响的策略。具体对策有丰富高校价值观教育体系,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和政府加强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价值观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抵制庸俗之风。

二、解读:“韩流”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读:“韩流”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与重构路径研究 ——以流行文化中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流行文化
        1.4.2 明星偶像
        1.4.3 偶像崇拜
        1.4.4 青少年
        1.4.5 失范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文献综述
        1.5.2 国内文献综述
        1.5.3 评述
    1.6 研究理论依据
        1.6.1 功能论
        1.6.2 结构分析
        1.6.3 亚文化理论
    1.7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1.7.3 文章结构
第2章 中国流行文化与偶像崇拜现象的历史演变
    2.1 中国流行文化发展历程
        2.1.1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
        2.1.2 改革开放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1978年-1992年)
        2.1.3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至二十世纪末(1992年至1999年)
        2.1.4 二十一世纪至十八大(2000年-2012年)
        2.1.5 十八大至新时代(2012至今)
    2.2 中国偶像崇拜现象的历史变迁
        2.2.1 英雄偶像的时代
        2.2.2 明星偶像的主流化
        2.2.3 选秀、草根偶像的崛起
        2.2.4 流量、养成偶像的到来
    2.3 小结
        2.3.1 影响中国流行文化的主要因素
        2.3.2 中国偶像崇拜的嬗变
第3章 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
    3.1 青少年偶像崇拜基本现状
        3.1.1 偶像崇拜的泛化与较高卷入度
        3.1.2 明星偶像与二次元偶像
        3.1.3 崇拜中的科技使用与消费行为
        3.1.4 自我认知上的主动性
        3.1.5 失范的负功能有待进一步分析
    3.2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比较研究
        3.2.1 问卷调查的比较
        3.2.2 网络调查的比较
    3.3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新特征
        3.3.1 消费需求与粉丝经济
        3.3.2 技术进步与推动
        3.3.3 明星偶像的养成与低龄化
        3.3.4 偶像制造的麦当劳化
        3.3.5 粉丝类型的多元化
        3.3.6 粉丝群体的组织化程度
        3.3.7 明星偶像崇拜的正功能
        3.3.8 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显现
第4章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表征
    4.1 符号异化、消费与拜金主义
        4.1.1 偶像符号异化与消费主义
        4.1.2 粉丝消费
        4.1.3 奢侈生活、虚假需求与拜金主义
    4.2 自我的丧失
        4.2.1 象征性权力的偶像崇拜与权力分层
        4.2.2 泛偶像化下的假偶像与精英主义
        4.2.3 自我认同的偏差——社会化的障碍
    4.3 狭隘性
        4.3.1 新媒体与传播技术下的盲区
        4.3.2 明星偶像崇拜的文化趋同现象
        4.3.3 价值观的偏差与替代
    4.4 非道德化
        4.4.1 非理性的偶像崇拜
        4.4.2 偶像崇拜的非道德化
        4.4.3 暴力化的蔓延(语言、行为等)
    4.5 娱乐极端化
        4.5.1 日常生活化的娱乐至死
        4.5.2 肤浅化与浮动性
第5章 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原因与解析
    5.1 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原因
        5.1.1 文化与认同
        5.1.2 个体与组织
        5.1.3 制度与科技
    5.2 明星偶像崇拜及失范的解析
        5.2.1 网络社会流行下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
        5.2.2 社会化主体间的影响与作用
        5.2.3 基于亚文化视阈的探讨
第6章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重构路径
    6.1 政府层面
        6.1.1 价值:社会文化的建设
        6.1.2 规范:制度的建设
        6.1.3 行为:政府的监管
    6.2 多元社会层面
        6.2.1 学校教育的引导与创新
        6.2.2 大众传播媒介的导向
        6.2.3 明星公司、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6.2.4 粉丝社群的管理
    6.3 个人层面
        6.3.1 家长与家庭的角色
        6.3.2 偶像的角色
        6.3.3 传媒者的角色
        6.3.4 青少年粉丝的角色
第7章 结语
    7.1 回视偶像崇拜
    7.2 本研究的结论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的相关学术成果
致谢

(3)网络选秀节目中男性气质的生产与接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样本选择
    2.3 编码表设计
    2.4 访谈设计
    2.5 编码方案
3 外形、性格和表演:多维度下的混合男性气质
    3.1 外形特征:共性与差异并存
    3.2 性格特征:柔和性男性气质
    3.3 表演形式:多才多艺的男性气质
4 媒介产业建构下男性气质的生产
    4.1 内容生产与男性气质特征
    4.2 文化工业下的造星模式
    4.3 韩流文化输入下的选秀机制
    4.4 政策规训下男性气质的重构
5 核心受众对男性气质的接收
    5.1 始于颜值,终于实力和性格
    5.2 基于偶像“人设”的情感表达
    5.3 在“共同表演”中开展情感实践
6 结论与讨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1:性别气质编码表
附录 2:工作人员采访提纲
附录 3:粉丝采访提纲
附录 4:受访者信息表
附录 5:节目选手信息表
后记

(4)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韩流饭圈”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综述
        1.2.2 研究内容
2 “韩流饭圈”的建构要素
    2.1 “韩流”文化发展概述
    2.2 “韩流”文化生产——“K-POP”与“爱豆”
    2.3 “韩流”文化传播——媒体平台多元化
    2.4 “韩流”文化受众——“饭圈”
3 “韩流饭圈”的身份构建
    3.1 职业模型构建——“站姐”与“粉丝站”
    3.2 家庭模型构建——“妈粉”与“女友粉”
4 “韩流饭圈”的行为构建
    4.1 “饭圈”参与感的构建——“应援”
    4.2 “饭圈”话语权的争夺——“打榜”、“反黑”与“控评”
    4.3 “饭圈”“实力”的表达——“数据化”与“流量化”
5 “韩流饭圈”的全球化构建策略——以BTS及其“饭圈”为例
    5.1 跨媒介文化生产策略
    5.2 多媒体传播策略
    5.3 文化政治认同策略
6 “韩流饭圈”文化再思考
    6.1 “K-POP”文化工业的建设与海外输出
    6.2 政府主导的文化景观与外交工具
    6.3 “去政治化”的跨国文化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韩流”文化对培育文化自信的借鉴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文化自信研究现状
        2.“韩流”文化研究现状
        3.“韩流”文化对培育文化自信的借鉴意义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分析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文化自信与“韩流”文化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文化自信相关理论概述
        1.文化自信的理论提出
        2.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
        3.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二)“韩流”与“韩流”文化
        1.“韩流”的源起
        2.“韩流”文化的表现形式
        3.“韩流”文化的特点
二、“韩流”文化兴盛的原因及意义分析
    (一)“韩流”文化兴盛的原因
        1.推行“文化立国”政策
        2.建立法律法规及制度保障
        3.确立“三精”文化发展战略
        4.充分利用大众媒体
    (二)“韩流”文化兴盛的国家意义
        1.增强国家实力
        2.提升国家形象
        3.推动文化外交
        4.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三、“韩流”文化对培育文化自信的有益启示
    (一)立足文化根基打造文化强国
        1.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完善文化立法保障文化发展
        1.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
        2.设立文化管理机构
        3.树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理念
    (三)引导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
        3.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四)增强中华文化的对外辐射力和世界影响力
        1.构建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
        2.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3.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互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韩剧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1.选题目的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3.创新之处
二、韩剧热播的相关概述
    (一)韩剧的特征和类型
        1.韩剧的特征
        2.韩剧的类型
    (二)韩剧在中国的传播概况和热播原因
        1.韩剧在中国的传播概况
        2.韩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
三、韩剧中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孝悌文化
        1.父母与子女之间
        2.兄弟姐妹之间
        3.祭祀规制
    (二)礼仪文化
        1.餐饮礼仪
        2.商务礼仪
        3.尊师重道
    (三)爱国主义教育
        1.身土不二的爱国主义教育
        2.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四、韩剧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韩剧中的孝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1.提升青少年对孝道方面的认知理念
        2.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意识
        3.导致青少年盲从意识,不利于形成正确男女平等观念
    (二)韩剧中的礼仪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1.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2.加强青少年尊师重道的意识
        3.束缚青少年个性发展,影响青少年融入社会
    (三)韩剧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
        1.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强化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3.不利于青少年健全性格的发展和大局意识的养成
五、韩剧中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方面的启示
    (一)传承发展中华民族孝悌传统美德
        1.在全社会营造践行孝悌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氛围
        2.学校开展传承发展孝悌文化的活动,营造孝悌思想实践环境
        3.在家庭中父母树立好榜样,为青少年营造孝悌文化实践氛围
    (二)学习礼仪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1.全社会要重视礼仪文化教育,宣传礼仪文化知识
        2.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开展文明礼仪践行活动
        3.家长加强对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树立良好文明形象
    (三)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在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
        2.在学校营造爱国主义的和谐氛围,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
        3.在家庭中加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的培养和熏陶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机制
        1.建立学校和家庭间的联系,形成家庭和学校间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合力
        2.依托社会各方力量,构建社会和学校之间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合力
        3.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青年受众对赴韩艺人认知与态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内容结构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2.3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3 艺人赴韩程度对青年受众之影响的研究模型构建
    3.1 访谈与影响因素提取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 研究模型
    3.4 实验研究设计
4 艺人赴韩程度对青年受众之影响的数据分析
    4.1 问卷检验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假设验证情况总结
5 青年受众对赴韩艺人整体态度的深度访谈
    5.1 访谈结果整理
    5.2 访谈结果总结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中国偶像产业发展的研究建议
    6.3 研究贡献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法提纲
附录2:实验问卷
附录3:赴韩艺人名单整理
致谢

(8)“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韩流”与女大学生价值观概述
    一、“韩流”概述
        (一)“韩流”的涵义
        (二)“韩流”的分类
        (三)“韩流”的特点
    二、女大学生价值观概述
        (一)价值观的涵义
        (二)女大学生价值观的涵义与特征
第二章 “韩流”影响女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情况说明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二、“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丰富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有助于培养女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三)有助于增强女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意识
        (四)有助于形成女大学生尊老爱幼的家庭观
        (五)有助于培养女大学生奋发图强的职业观
    三、“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造成部分女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享乐化
        (二)造成部分女大学生审美观的世俗化
        (三)造成部分女大学生消费观的崇洋媚外
        (四)造成部分女大学生爱情观的超现实化
    四、“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女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健全
        (二)部分家长忽视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三)学校缺少针对“韩流”影响的价值观教育
        (四)社会对文化产业的监管和引导不力
第三章 “韩流”影响下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进一步加强对媒体市场的监管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二、增强我国高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
        (二)让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女大学生业余生活
        (三)家校沟通互联形成教育合力
    三、将家庭教育作为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奠基石
        (一)家长改变不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观念
        (二)将家风建设融入到子女的价值观教育中去
        (三)家长转变教育方式以身作则
    四、女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一)提高鉴别能力理性看待“韩流”
        (二)用远大理想作为提高人生境界的动力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韩流”缘何流行?——基于新浪微博的“网络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意义与背景
    (一)“韩流”的升级换代与遍地开花
    (二)新的传播形态与文化消费形态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韩流”定义的梳理
    (二)国内学者研究回顾
    (三)国外学者研究回顾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视角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三)资料收集
四、研究发现
    (一)收集资料的基本情况
    (二)话题页中“韩流”内容与受众互动行为的特征
    (三)“韩流”风情——柔“情”觅“意”
五、研究局限与展望

(10)“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一) 选题的理由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对于“韩流”内涵的界定
        (二) 关于“韩流”兴起的背景
        (三) 对于“韩流”带来影响的研究
        (四) 关于应对“韩流”带来消极影响的措施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韩流”的相关概述
    一、“韩流”的内涵
    二、“韩流”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韩国电视剧
        (二) 韩国电影
        (三) 韩国小说
        (四) 韩国饮食
        (五) 韩国游戏
        (六) 韩国音乐
    三、“韩流”的主要特点
        (一) “韩流”的流行性
        (二)“韩流”的商业性
        (三) “韩流”的媒介性
        (四) “韩流”的渗透性
        (五) “韩流”的娱乐性
    四、"韩流"在大学生中流行的情况
第二章 “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大学生价值观概述
        (一) 价值的内涵
        (二) 价值观的内涵
        (三) 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
        (四) “韩流”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二、“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 帮助大学生了解韩国的历史与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拓展与更新
        (二) 为大学生提供了消遣娱乐的方式,增加了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空间
        (三)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四) “韩流”突出了个性化特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价值主体意识
    三、“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 导致人生价值观的享乐化
        (二) 导致消费价值观的盲目化
        (三) 导致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
        (四) 导致婚恋价值观的畸形化
        (五) 导致道德价值观的利己化
    四、“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一)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功能弱化
        (二) 社会对文化产品的监管不力
        (三) 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 大学生自身的缺陷
第三章 “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的应对策略
    一、丰富高校价值观教育体系,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地位不动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 将实践教学手段融入价值观教育,发挥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
        (三) 改进价值观教育理念,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
        (四) 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社会和政府加强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 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净化社会环境
        (二) 打造优质文化产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 吸收、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主导文化作用
    三、改善家庭、学校和大学生交流方式,促进价值观教育发展
        (一) 建立校讯通制度,构建家庭和学校交流的平台
        (二) 家长和学校要利用微博、微信等网上交流平台,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
    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抵制庸俗之风
        (一) 努力提高自身分析鉴别能力,理性看待“韩流”
        (二)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提高人生境界
        (三)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五、借鉴和吸收“韩流”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
        (一) 借鉴“韩流”多种表现形式,使价值观教育多方位进入大学生生活
        (二) 借鉴韩国影视剧的制作水准,把价值观教育内容贯穿到我国影视剧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解读:“韩流”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韩流”对中国当代明星文化的影响研究[D]. 李媛媛.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与重构路径研究 ——以流行文化中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为例[D]. 马赫. 吉林大学, 2020(01)
  • [3]网络选秀节目中男性气质的生产与接收研究[D]. 胡一琳. 暨南大学, 2020(04)
  • [4]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韩流饭圈”的构建研究[D]. 佟啸. 海南大学, 2020(05)
  • [5]“韩流”文化对培育文化自信的借鉴意义研究[D]. 刘晗.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韩剧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D]. 杨杨.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7]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青年受众对赴韩艺人认知与态度研究[D]. 王雅韬. 暨南大学, 2019(02)
  • [8]“韩流”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李洋.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8)
  • [9]“韩流”缘何流行?——基于新浪微博的“网络志”观察[J]. 沈茜,林升栋. 品牌研究, 2016(04)
  • [10]“韩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周典典.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解读:“韩流”对中国青年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