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课的情境陶冶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燕萍[1](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以《哲学与文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吴亚茹[2](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经济与社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宋欢[3](2021)在《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最具影响力的表现形式之一,直到今天仍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实践、情感交流,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和审美理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对未来的发展和探索依然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另外,在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哲学与文化》相对于其他必修教材来说,授课难度更大一些,其中的哲学原理较为抽象,理论化程度较高,使得学生在这一模块中容易机械记忆,不能透彻的理解哲学原理所表达的内容。因此,将古典诗词与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课融合起来,有助于克服当前高中哲学课授课方式的一些弊端,将哲学原理生动化、通俗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还可以充实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哲学课的教学效果。论文主要是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以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关于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运用的相关理论概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概括了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以及古典诗词在该教材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其次以分析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主要包括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简化哲学原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后重点探究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古典诗词资源开发不足,运用古典诗词的方式单一以及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哲学表达参与度较低,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教师对古典诗词的知识储备欠缺,教师对古典诗词的运用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度不高这三点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关于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从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反思三个阶段分别给出具体有效的改进策略。
吴璇[4](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会议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蕴含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应加大对隐性教育资源的挖掘力度,辅助显性教育,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效果。隐性教育资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适应高中生的思想行为发展特点。教学中在显性教育为主的前提下,作为显性教育的有益补充,隐性教育资源的渗透性、持久性等特征,能够更好地通过作用于学生的非理性因素,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教学效果。如何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论文在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厘清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资源的内涵、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现状作出分析,认为教师教学中对于隐性教育资源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注重作用于学生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增强教学效果;当前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于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还存在着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欠缺、教学理论储备不够、教学载体开发不足、各具体方式配合不当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及问卷和访谈等调查研究反馈的情况,论文从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开发相关载体以及加强隐性教育资源整合的作用等方面针对前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徐爽[5](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儿女的精神谱系里穿越千年风雨,依旧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接续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大力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塑造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思想政治课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能涵养新时代高中生的爱国情怀,也能促进民族精神的夯固和锻造,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然而,基于现实中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存在问题。通过全面调查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在分析调查数据基础上归纳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寻出优化对策。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科学遵循,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层层推进。全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对本文的研究时代背景和选题依据进行阐述,并梳理了研究思路、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研究的创新点以及有待完善的地方。第二部分:概括了爱国主义的相关概念,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梦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七个方面探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深入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思想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第三部分:结合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阐述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对应的原因。第四部分:在前面三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完善教育评价方式等对策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效果。
白日娜[6](2021)在《《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各学段的必修课程,系统的加强劳动教育,并且详细的规定了不同学段中劳动教育的内容以及评价体系。高中正是为学生今后发展和服务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开展劳动教育十分必要,《经济生活》课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拓宽了劳动教育的渠道。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增加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接受劳动知识、参加劳动实践、丰富劳动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能通过二者的结合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在今后步入社会后可以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对《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进行探究。本文第一部分阐述劳动教育的内涵、基本特征和《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可行性,明晰劳动教育的具体内涵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一步,现在提倡的劳动教育是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之外,关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实践这几方面的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符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生。第二部分通过“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现状调查问卷”和“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指出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低、劳动教育导向性不足、学生缺乏劳动实践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应试教育对劳动教育的消极影响、劳动教育支撑体系不足、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第三部分挖掘《经济生活》课教材中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选取代表性一课《企业与劳动者》进行教学设计。第四部分,针对在《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劳动教育实效性的优化策略,包括: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徐文婧[7](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情境教学是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内化,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凝练了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是对新理念的有效落实,实现师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成长,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对情境教学的应用展开相关研究,希望为推进基础教育提供参考。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内容。引言主要阐述研究情境教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利于丰富情境教学理论,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进而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情境教学的方法。在完善对策上提出丰富情境教学资源的创新点,但在优化情境创设方式上还存在不足之处。正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展开情境教学概念的论述,包括情境以及情境教学的概念。紧接着对情境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情境教学的价值意义,从学生出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从教师角度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最后从新课标要求来说,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第二部分是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对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再结合观察到的课堂实际情况,发现情境教学仍然存在问题,情境教学缺乏情感性、生活性、真实性。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情境的认识不足,情境创设脱离生活实际,情境资源挖掘创新不足。第三部分是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情境创设方式、丰富情境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希望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情境教学服务,提供借鉴。结论主要对本论文进行概括,对情境教学问题与完善对策进行总结,以及对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陈金飞[8](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创设情境,营造更有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或教学氛围。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社会有机联系起来,创设模拟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因此,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了“生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支持、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多数是分析其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的策略,具体对学生学习的行为表现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情境与学生参与度进行相应的结合,探究在思想政治课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对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影响,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行动研究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开展实证研究,试图从学生参与度这一视角分析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教学成效,探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实践价值,为提升学生参与度提供新的路径。本研究不但可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指导。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情境和学生参与度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分析,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明确研究意义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相关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明确生活化教学情境和学生参与度的相关概念,在相关概念的指引下结合教育学分析其理论基础,进而厘清生活化教学情境与学生参与度的内在关联,为开展研究进行理论奠定。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度前测。在行动研究开始之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参与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研究方案。第四部分,行动研究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研究目标、时间安排、研究步骤及流程、研究参与者以及相应的研究工具,并明确研究中应遵守的伦理原则。第五部分,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开展两轮行动研究,均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行动研究模式。以问题假设为导向,以行动研究方案为计划。第一轮行动研究以《企业的经营》为例,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反思,明确存在的问题,由此改进研究方案,并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开展第二轮行动研究;最后进行学生课堂参与度后测,对比前后测数据,分析实践结果。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和研究建议。基于实践结果,分析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可行性,形成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些许教学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高晓娜[9](2021)在《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提出,政治课教师情怀必须要深厚、视野必须要开阔,思维也必须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高中政治课教师责任重大。如何上好政治课,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情境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情境教学法就是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去创设一个合适、贴切的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优化案例的关键在于优化情境的功能”,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情境素材的选取、创设与开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以下简称高中《经济与社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所以本文将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与情境教学法紧密结合,探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提升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本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从选题意义、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进行探讨。第二部分,通过前期大量文献的收集和查阅,对情境教学法的相关概念予以界定,总结情境教学法的特征,明确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而总结概括情境教学法在情境素材选择过程中的应用原则。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问题及原因。例如,教师在情境素材资源的选取上不够充分,情境创设具有局限性,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足,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究其原因,对情境素材资源的研究不足,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情境创设的能力不足,教学互动过程中未能充分营造情感氛围,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等。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对策,教师要整合与利用情境素材资源,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加强教学互动,完善情境教学法的科学评价体系等。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预设与构想。
胡鹏丽[10](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认同素养,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理想信念。情境教学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过程中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重要教育方法,具有情感性、生活性、教育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于提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独特的作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符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同时有利于教师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生知信行的转化;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以情境教学法相关理论为支撑,以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为重点,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开展,选取河南省驻马店市和南阳市两所高中,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两所学校调查问卷的共同点,同时对7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的状况。调查发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问题:情境节奏把控不紧凑,教学环节脱节;情境素材选取陈旧,缺乏时效性;情境问题设计忽视,教学效果不佳;情境教学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低;情境教学中没有发挥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分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足和能力的制约、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的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成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运用的相关措施:提升思政教师专业技能,不但要强化教师专业知识学习内生动力,提升教师对情境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反馈能力,还要利用好情境课堂中生成性资源,注重选取情境素材多样性,突出时效性;提高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参与度,教师要增强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加强师生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转变对思政课的态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充分挖掘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不但要为情境教学法服务,还要将情境教学法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本文以《文化生活》为例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总结,希望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文化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政治课的情境陶冶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治课的情境陶冶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3)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理由及意义 |
1.研究理由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观察法 |
3.问卷调查法 |
4.访谈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运用的相关理论概述 |
(一)古典诗词的相关理论 |
1.古典诗词的概念 |
2.古典诗词的特点 |
3.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
(二)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
1.认知结构理论 |
2.实用主义理论 |
二、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
(一)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丰富教育理念 |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三)加强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四)简化哲学原理,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
(五)发挥诗词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三、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分析 |
(一)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运用现状的调查说明 |
1.问卷调查说明 |
2.访谈调查说明 |
(二)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
1.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成效 |
2.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三)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1.教师对古典诗词的知识储备欠缺 |
2.教师对古典诗词的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
3.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度不高 |
四、古典诗词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未雨绸缪: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 |
1.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增强知识储备 |
2.学习优秀课例,提高教学能力 |
3.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兴趣点 |
(二)有的放矢: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 |
1.以古典诗词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 |
2.运用古典诗词简化知识,突破重难点 |
3.借助古典诗词进行总结,升华思想境界 |
(三)精进不休:教学反思阶段的策略 |
1.积极与教师研讨,从善如流 |
2.主动与学生交流,教学相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古典诗词运用状况访谈提纲(教师版) |
致谢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社会调查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观察法 |
四、总结归纳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概述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内涵界定 |
一、隐性教育资源的含义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内涵和类型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特征及主要方式 |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二、教育学隐性课程理论 |
三、心理学内隐学习理论 |
第三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现实需要 |
一、适应新时代高中生思想行为发展规律的需要 |
二、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需要 |
三、践行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需要 |
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调研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隐性教育资源应用取得的成绩 |
一、教师教学中对隐性教育资源重要性的关注程度显着提高 |
二、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更多关注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
三、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对学生思想行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教学管理和评价:顶层设计与评价机制欠缺,应用缺乏规范性 |
二、教学理论:理论储备不足,应用缺乏科学性 |
三、教学方式:载体和活动开发不够,方法应用缺乏创新性 |
四、教学合力:各类资源和各种方式配合不当,应用缺乏系统性 |
第三章 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策略 |
第一节 学校建立隐性教育评价机制促进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规范性 |
一、学校加强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顶层设计和管理 |
二、学校建立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科学评价机制 |
三、重视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
第二节 教师加强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学习和培训促进用的科学性 |
一、教师加强心理学认识防御等相关理论学习 |
二、教师加强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学习和言传身教 |
三、教师加强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培训和资源共享 |
第三节 教师加强教学中网络新兴载体开发促进运用的创新性 |
一、加强渗透式运用挖掘教学中的互联网平台隐性教育资源 |
二、加强陶冶式运用挖掘教学中的自媒体和微媒体隐性教育资源 |
三、加强实践体验式运用挖掘教学中的虚拟仿真实践隐性教育资源 |
第四节 加强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应用的综合作用促进应用的系统性 |
一、加强教学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相统一 |
二、加强教学环节中各类隐性教育资源的纵向综合作用 |
三、加强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各种应用方式的横向综合作用 |
四、课上课下运用好教育载体增强隐性教育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概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爱国主义 |
2.爱国主义教育 |
3.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中国梦教育 |
3.历史和国情教育 |
4.中国精神教育 |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6.民族团结教育 |
7.国家安全教育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
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2.有利于思想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3.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基本现状 |
1.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2.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
3.思想政治课堂观察分析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
1.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目标缺乏精准性 |
2.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
3.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
4.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系统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
(一)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
(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代性 |
2.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指向性 |
(三)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
1.案例教学法深化爱国主义认知 |
2.情境教学法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
3.活动教学法锻造爱国主义行为 |
(四)完善爱国主义教育评价方式 |
1.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
2.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
(五)提升任课教师专业素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经济生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
1.劳动教育的内涵 |
2.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 |
(二)《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 |
1.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2.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 |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
4.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三)《经济生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
二、《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
1.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分析 |
2.学生劳动认知分析 |
3.学生劳动实践分析 |
4.学生劳动价值观分析 |
5.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现状分析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1.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低 |
2.教学资源运用中劳动教育导向性不足 |
3.学生缺乏劳动实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应试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
2.劳动教育支撑体系不健全 |
3.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
三、劳动教育在《经济生活》课中的教学实施 |
(一)《经济生活》课教材中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 |
(二)劳动教育在《经济生活》课的教学实施——以“企业与劳动者”为例 |
1.教材分析 |
2.学情分析 |
3.学习目标设计 |
4.教学重难点分析 |
5.教法与学法 |
6.课堂教学实施 |
四、《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劳动教育实效性的优化策略 |
(一)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 |
(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 |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
(四)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情境教学概述 |
(一)情境教学概念 |
1.情境 |
2.情境教学 |
(二)情境教学特征 |
1.情境教学体现情感性 |
2.情境教学体现真实性 |
3.情境教学体现生活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情境教学的意义 |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
3.促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应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应用现状调查说明 |
1.调查问卷设计 |
2.调查情况介绍 |
(二)情境教学存在问题 |
1.情境教学缺乏情感性 |
2.情境素材缺乏生活性 |
3.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
(三)情境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足 |
2.课堂创设的情境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
3.情境资源创新设计不足 |
三、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对策 |
(一)提升教师情境教学能力 |
1.加强情境教学理论学习 |
2.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
3.加强教学情感投入 |
(二)优化情境创设方式 |
1.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
2.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
3.围绕教学主题创设情境 |
(三)丰富课堂情境教学资源 |
1.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
2.多方法利用生成性资源 |
3.多角度合理挖掘网络资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应用现状调査问卷 |
致谢 |
(8)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来源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关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研究综述 |
2.关于学生参与度的研究综述 |
3.关于行动研究的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行动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观察法 |
4.访谈法 |
一、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含义 |
2.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理论基础 |
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一般程序 |
(二)学生参与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学生参与度的含义 |
2.学生参与度的理论基础 |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与学生参与度的内在关联 |
1.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
2.学生参与度是验证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效果的标杆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量表的设计 |
(二)量表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三)量表数据分析 |
1.整体情况分析 |
2.具体情况分析 |
三、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时间安排 |
(三)研究步骤及流程 |
(四)研究参与者 |
1.研究者 |
2.研究对象 |
3.协同教师 |
(五)研究工具 |
(六)研究伦理 |
四、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
(一)以《企业的经营》为例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2.课前教学准备 |
3.课堂教学实录 |
4.教学实施情况 |
5.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二)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
1.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
2.改进第二轮行动研究方案 |
3.课前教学准备 |
4.课堂教学实录 |
5.教学实施情况 |
6.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 |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结果分析 |
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课堂参与度比较分析 |
2.实验班学生课堂参与度前后测比较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具有可行性 |
2.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
3.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互动交流 |
(二)教学建议 |
1.创设丰富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
2.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自觉,提高主体参与意识 |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量表 |
附录二 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及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情境教学法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一)情境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
1.教学情境 |
2.情境教学法 |
(二)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1.情境教学法具有真情实感性 |
2.情境教学法具有生动形象性 |
3.情境教学法具有启发暗示性 |
(三)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选用情境素材的基本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契合性原则 |
3.简约化原则 |
(四)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学习动机理论 |
二、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1.情境素材资源选取不充分 |
2.情境创设具有局限性 |
3.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足 |
4.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
(二)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对情境素材资源的研究不足 |
2.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情境创设的能力不足 |
3.教学互动过程中未能充分营造情感氛围 |
4.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
三、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 |
(一)整合与利用情境素材资源以丰富情境教学内容 |
1.梳理教学内容以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
2.创设典型情境以明确教学情境主题 |
3.建立情境教学资源库以完善情境素材资源 |
(二)提升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以提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水平 |
1.加强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 |
2.深化情境教学法理论的理解 |
3.强化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 |
(三)加强教学互动以营造学生的情感体验氛围 |
1.教学目标要专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2.教学设计要体现生活性与思辨性的统一 |
3.教学表达要加大情感氛围的投入 |
(四)完善情境教学法的科学评价体系 |
1.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
2.确保教学评价能够凸显学科的价值引领 |
3.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的科学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政治课教师在《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认识及运用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 C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学设计 |
致谢 |
(10)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 |
一、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三、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其他学科借鉴法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
一、情境 |
二、情境教学法 |
三、高中思政情境教学法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情境认知理论 |
第三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应用的意义 |
一、符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
二、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三、符合新课改的课程目标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应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基本情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情境素材选取陈旧,缺乏时效性 |
二、情境问题忽视设计,教学效果不佳 |
三、情境节奏把控松散,教学环节脱节 |
四、情境教学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低 |
五、情境教学没有发挥生成资源的价值 |
第三节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足和能力的制约 |
二、学生自身对思政课不够重视 |
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不成熟 |
第四章 优化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应用的措施 |
第一节 提升思政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技能 |
一、强化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内生动力 |
二、提升教师情境课堂的组织反馈能力 |
三、选取情境素材多样性,突出创新 |
四、利用好情境课堂中生成性资源 |
第二节 提升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配合度 |
一、引导学生,转变对思政课的态度 |
二、加强互动,提高情境课堂参与度 |
三、联系实际,增强情境课堂吸引力 |
第三节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服务好情境教学法 |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延伸好情境教学法 |
三、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丰富好情境教学法 |
第五章 情境教学法在《文化生活》中应用总结 |
第一节 第一单元应用总结 |
第二节 第二单元应用总结 |
第三节 第三单元应用总结 |
第四节 第四单元应用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B: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施的教师访谈 |
附录C 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法教学案例——以《个人收入的分配》为例 |
致谢 |
四、政治课的情境陶冶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以《哲学与文化》为例[D]. 吴燕萍. 集美大学, 2021
- [2]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经济与社会》为例[D]. 吴亚茹.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古典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宋欢.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D]. 吴璇.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5]高中思想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 徐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研究[D]. 白日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应用研究[D]. 徐文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行动研究[D]. 陈金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高中《经济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研究[D]. 高晓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胡鹏丽.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