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农村改水现状及发展对策

滨海县农村改水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滨海县农村改水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熊甜甜[1](2021)在《AAO粪污处理户厕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AAO户厕的建设、使用情况及处理效果;2、构建评价模型,对AAO户厕进行评价;3、分析AAO户厕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了解山东省A村及北京市B村随机抽取的85户AAO户厕的建设、使用及处理效果;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菲尔法构建AAO户厕的效果评价模型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赋值,对AAO户厕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索影响AAO户厕改厕效果的因素。结果:1、评价模型包括户厕地上建设、使用情况、卫生效果及住户评价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准则层中,B3卫生效果的权重最大,为0.3674,B1地上建筑权重最小。方案层中,C11管理维护评价的权重最大,为0.1391,其次是C10使用评价、C8气味、C6生活污水处理和C7卫生状况,C2厕屋的大小权重最小。2、建设方面:入室率仅为14.1%,A村98.3%住户将户厕建设在院内,B村户厕位于室内、院内分别占48.0%和44.0%;户厕完整率为91.8%,8.2%户厕建设不完整,其中,A村8.3%(无门)、B村8.0%(无窗);82.3%的洗浴用水和80.0%的刷碗、洗菜用水排放到粪池。3、使用方面:94.1%户厕可以正常使用,其余不能正常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冬天水管上冻,无法正常冲水;使用中遇到过的问题(多选),58.8%住户认为没有问题,27.1%住户认为户厕最大的问题是有臭味,11.8%住户遇到不能冲水的问题,5.9%住户认为户厕存在冬天粪水冻结的情况,3.5%选择其他的住户中,A村3.3%住户认为维护费用高,B村4.0%住户认为户厕损坏时难以买到可更换的配件。4、卫生方面:74.1%住户认为无臭味,24.7%住户认为有轻微臭味,1.2%认为有明显臭味,臭味的主要原因为来自化粪池的反味;在夏季,厕屋无成蝇的占65.9%,厕屋成蝇较少(5只以内)的占24.7%、较多(大于5只)的占9.4%。认知方面:对使用AAO户厕的了解(多选)进行调查,87.1%住户认为干净卫生,50.6%住户认为安全方便,1.2%住户认为可以防病,1.2%住户不了解。5、住户对户厕建筑的满意率为90.6%,其中A为98.3%,B村为72.0%,两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28,P<0.05);住户对AAO户厕管理维护和使用方面的满意率均为96.5%,高于对建筑的满意率。6、色度、TN、COD、TP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8%、64.5%、58.0%、48.0%和46.2%。出水水质中TP的达标率最低,为7.3%。COD、NH3-N和TN的达标率较低,在10%~20%之间;粪大肠菌值总的达标率为48.8%,粪大肠菌值与NH3-N的达标情况存在正相关。7、两村每户的综合评分比较,A村的评分分值范围较B村集中,且平均分的评分等级较B村高一级,两村的户厕总分都介于一般到优之间。B1地上建筑方面,两村的得分都接近5分;B2使用情况方面,C5维护费用得分均较低;B3卫生效果方面,A村在C6生活污水处理上的得分最低,接近较差,但两村得分均不高;B4住户评价方面,A村的三个指标评价均为优,B村较A村差,最差的C9建造评价。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纳入的自变量中,地区和用户对使用AAO户厕的了解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建设方面:两村户厕建设入室率低;完整性相对较高,但是少数户厕缺少门或窗;部分户厕不处理全部的家庭生活污水。使用方面:户厕的正常使用率较高,但存在臭味、冬天水管冻结无法正常冲水等问题。卫生方面:户厕卫生状况一般,部分户厕存在臭味、成蝇的问题。2、认知方面:住户对于使用AAO户厕的了解有一定的认知,但在防病意识上比较欠缺。两村住户对AAO户厕建筑、管理维护和使用方面的满意率较高。3、整体上户厕在厕屋的建设上较好,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出水中氮、磷、粪大肠菌值的达标率较低,TP、NH3-N更低。户厕对COD的处理有一定效果。4、利用层次分析法法构建的AAO户厕效果评价模型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两村AAO户厕整体使用效果较好,A村较B村好。5、不同地区和用户对使用AAO户厕的了解是影响AAO户厕效果评价的主要因素。

李昊天[2](2021)在《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文中提出生活饮用水水质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饮用水水质水质地区和城乡差异在世界范围和我国均长期存在。优化饮用水水质评价方法,客观科学评价饮用水水质状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饮水安全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具有可定性定量分析水质、稳定性强、利于不同维度的水质比较,并可按照设定的规则筛选出重点关注污染物等优点。研究目的:1.构建重庆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数,分析重庆市2013-2019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数的变化趋势及水质特征,掌握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特征和时空变化趋势。2.研究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与供水类型、水期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相关性,提出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研究内容和方法:1.收集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样监测数据及重庆市社会、经济等发展指标数据。2.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建立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质分级评价准则。按照历年水质特征选择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水质指标,并根据分类指标的卫生学意义和健康效应采用不同的分指数评价方法。3.使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并计算水质指数及水质评价分级。采用SPSS 22.0对水样监测数据和计算得到的水质指数和水质优良率进行描述性分析、多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0.05。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区域地图绘制,采用GeoDa 1.16软件对农村饮用水优良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及设置空间权重矩阵;采用R软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2013-2019年,共纳入分析农村饮用水水样29077份,WQI均值为0.54±0.56。其中优良水样数25798份,水质总优良率为88.72%;研究年限内,WQI呈下降趋势,水质优良率呈上升趋势。2.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不合格指标主要为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其中总大肠菌群在60%左右,菌落总数、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合格率较低。2013年氨氮合格率较低(77.73%),但随后合格率逐渐提高。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合格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浑浊度、耗氧量合格率枯水期低于丰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分指数降低,污染指标分指数明显降低,微生物指标分指数略有降低,各分指数年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WQI枯水期低于丰水期,出厂水低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低于小型供水工程。水质优良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出厂水高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高于小型供水工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为空间正相关。2013-2017年,全局莫兰指数由0.7251下降到0.4943;2017-2019年,全局莫兰指数由0.4943上升到0.5353。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存在区域聚集的特征。东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存在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的高高聚集现象,2013-2017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2017年后显着缩小。低低聚集区的范围自2015年起缩小,东南部和西部明显减少,但东北部仍未有显着变化。6.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水质优良率正相关。城镇化率增加1%,水质优良率增加0.42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水质优良率增加0.0003%。人均GDP和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与水质优良率负相关,人均GDP增加1元,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减少0.0005%;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增加1%,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减少4.5121%。研究结论:1.基于内梅罗指数法和最差因子判别法构建的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能较好的反应当地水质变化和水质特征。2.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呈总体改善趋势,主要不合格指标为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3.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枯水期优于丰水期,出厂水优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优于小型供水工程。4.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空间正相关,各区域水质状况改善的趋势一致。2013-2017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空间聚集增速逐年下降,提示在各地区在此阶段的饮用水水质改善受地区固有特征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饮水安全相关投资力度等。2017-2019年,水质优良率空间聚集性呈增加趋势,提示此阶段区域固有特征的影响加大。各区域仍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如东北部的低低聚集区域在研究年限内未有显着变化。5.水样类型、水期类型、供水规模、水处理方式是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的主要技术影响因素,城镇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是水质优良率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城乡发展差异可能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状况的因素之一。

乔松慧[3](2021)在《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自2015年我国正式迈入农村饮水安全阶段以来,农民的满足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由于显着的城乡差距,虽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情况尚不清晰。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整理、理论与实际结合、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式,收集了我国关于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方面的相关论文、学术报告、统计数据、各地统计年鉴及相关文件,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了不同阶段全国范围内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污染程度、水质时空特点以及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并对农村地区水质改善提出建议。研究内容和得出结论包括:(1)以公开发表的水质数据为依据,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浑浊度和氟化物为调研对象,对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典型污染指标分析,自2005年至2018年间,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率在东部典型农村地区由33.8%降到21.3%,中部地区由40.3%下降到22.3%,西部地区由54.4%下降到22.4%,东北地区由36.7%下降到23.7%;细菌总数的超标率在东部典型农村地区超标率由31.2%降到16.4%,中部地区由37.2%下降到17.7%,西部地区由39.2%下降到18.9%,东北地区由31.7%下降到19.6%。东部地区浑浊度的超标率由14.6%下降到9.3%,中部地区由19.7%下降到14.9%,西部地区由23.1%下降到16.7%,东北地区由18.3%下降到16.9%。大部分地区氟化物超标率在10%以下。(2)全国范围内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从时间的角度,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随时间合格率逐年提高,整体合格率由40%提升到65%,我国东部地区水质合格率由2005至2008年的48.1%提高到了2015至2018年的61.1%,中部地区由40.1%提高到57.5%,西部地区由44.4%提高到59.2%。东北地区水质合格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水质合格率由2005-2008年的68.1%降低到2015-2018年的60.1%。从空间的角度,东部地区水质合格率较高,东北地区水质出现一定波动,此外同一水质指标在不同典型农村地区存在差异,以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浑浊度、氟、铁、锰、硝酸盐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四个地区的典型农村进行对比分析,全国范围内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率的平均水平在38%,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典型省份超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水质指标的超标率也呈现一定地域特点。(3)结合我国农村饮用水典型水质指标污染现状和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表明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逐年提高,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减少。但就目前了解到的公开数据来看,存在部分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数据报道偏少;水质合格率整体还有待提高,到2018年,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水平为65%。可以通过饮用水在水源地保护、输配水管网基础设施铺设、消毒问题的落实、居民用水习惯以及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与质量提升等方面对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各方联动、鼓励农村地区饮水工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式来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

刘佳鑫[4](2021)在《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工程分布范围广、分散不集中、工程数目较多等显着特征,从而造成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成本偏高、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不仅需要规范性,还应具有高效性,这样才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供水安全需求。因此需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展开深入研究,以便根据现阶段农村饮水实际情况做出优化处理。这不仅是当前急需完成的任务,还有助于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效率。本文在收集、整理、阅读大量的书籍、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明晰的研究对象,即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访谈法,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应产生制约的各种因素。之后本文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形成了由政府支持、经营管理、群众认可度、工程建设管理、政府组织能力、员工管理组成的一级指标层,政府补助、法律法规、水价合理性、经营成本等19个指标构成的二级指标层的指标评价体系。评价了影响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应的所有因素,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最后在充分参考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以影响运行管理效应的主要因素作为发力点,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优化对策:部门职责进一步明晰;管护和管理责任的全面落实;建设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强化培养专业人才;多元主体职责明确化等。以此来期望能够使得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得到丰富,为滨海县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此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地区开展同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孙镇[5](2020)在《滨海县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人民权利和利益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基层民主政治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繁荣和和谐。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根本方式,可以说,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国策。本课题以滨海县为例,对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现状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该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的相关理论概述及发展进程;第三,介绍了全国部分的典型案例,本文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和江苏省常熟市永安村为例进行了分析;第四,对目前滨海县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当地存在村民民主监督意识薄弱,村民与村干部之间信息不对称,民主监督渠道单一,民主监督对象权利过大,随后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加强村民民主监督能力的培育,强化村民民主监督制度的建设,加强党对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领导,发挥乡镇政府在村民民主监督中的保障作用。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为改善中国其他农村地区村民民主自治中民主监督问题提供素材,通过阐述滨海县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现状和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尝试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新农村的民主监督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治理更加扎实,为预防中国农村村级微腐败提供治理路径,同时,也为当前正在推行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线索。

成影[6](2020)在《滨海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周岚[7](2018)在《滨海县精准扶贫实践中的经验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本文以江苏省重点扶贫县滨海县为例,通过文献阅读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总结了滨海县扶贫实践过程中成功实施的“1+6+1”立体帮扶体系、“双产叠加”帮扶机制、“1+3”清单式责任帮扶体系、“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阳光监管体系,阐明了农村精准扶贫的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政策制定缺乏精准性、政策执行缺乏灵活性、政策监管缺乏有效性;思想层面出现的长期形成的落后思想、贫困户参与精准脱贫积极性不高、基层扶贫人员扶贫宣传引导不到位,社会层面出现的社会公共组织参与度不高、精准扶贫资源整合不到位、精准扶贫社会监管不全面等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在政策层面通过规范制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思想观念层面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等落后观念、提高贫困户精准脱贫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扩大精准扶贫典型脱贫案例正面宣传;加强整合脱贫基础力量层面加强精准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凝聚精准扶贫社会各方力量和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相应对策,从而为滨海县乃至类似地区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提供指导和借鉴。

刘春霞[8](2016)在《乡村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研究》文中提出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农村环保公共物品的缺乏和公共服务的落后。从供给主体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由农户自发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是在当前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中政府失灵情况下实现其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农村公共管理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从实地调研来看,制约农户合作供给的原因之一是“搭便车”现象,致使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可能面临集体困境。然而,在农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基于熟识关系基础上的社会资本存量,使农户个体行为受到其他人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以此维持和促进农户合作。也即,克服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困境的办法就是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农户嵌入到社会结构中,依靠乡村社会资本的力量把微观农户个体行为与宏观集体选择行为结合在一起,以农户合作为前提,使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达成统一。在当前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乡村社会资本是否能够在农户合作供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如何影响农户合作供给意愿及支付行为?农户不同收入水平下村庄环境因素对合作供给的影响有何差异?这些都是实现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吉林省81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为研究基础,以乡村社会资本为研究视角,以农村环保公共品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行为之间的影响机理,为解决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开创新路径。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可以概括为:1.我国农村社区环保公共品供给现状研究。当前我国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内容比较单调,主要集中于农村改水、改厕及沼气工程三方面;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项目和投资金额均存在明显差异;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主体单一,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难以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调查地区农村环保公共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大部分村庄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够重视。农户对农村环保公共品具有较高的合作意愿和支付意愿,但缺乏合适的组织带头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及“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从而制约了农户合作供给;乡村精英对农户合作供给具有诱导作用。农户最愿意接受的筹资方式是“按家庭总人口平均筹资”。2.农村环保公共品需求研究。要实现农户关于环保公共品的合作供给首先有必要了解其实际需求。农户关于农村环保公共品的需求意愿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增加;其需求优先序依次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垃圾处理站、饮用水源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治理。ii农户对当前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满意度总体评价偏低,其中,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农村人畜分离工程和垃圾污水处理工程3项指标得分最低,说明当前农户急需的环保公共服务是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弱外部性环保公共品,与农户需求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这也充分说明了本文以弱外部性农村环保公共品为对象探讨农户合作供给行为的必要性。农户对环保公共品具有较强的需求意愿,且农户需求意愿受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制度环境、参与意愿多种因素的影响。3.乡村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农户个体社会资本由农户个体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和社会规范五个维度构成,村域社会资本由村域社会信任、村域参与网络、村域社会规范和村域社会互惠四个维度构成,选取这些维度构建乡村社会资本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农户个体社会资本来看,农户社会网络规模并不大,农户对不同对象交流程度亲疏有别,且交往对象从事职业种类比较单一。农户社会信任水平较高,且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信任是建立在血缘地缘关系和交往程度基础上的。农户社会声望与社会规范水平也较高,但对集体事务整体参与水平较低。从村域社会资本来看,村域社会信任水平总体较高;农村社区规范性社会组织数量较少且形式单一,致使村域参与网络水平较低;村域社会规范水平一般,但村域互惠水平总体较高。4.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乡村社会资本通过网络、信任、规范、声望和互惠机制来影响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中农户的行为选择。probit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社会资本和村域社会资本均对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在农户个体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中,农户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均对农户合作供给有积极影响,而农户个体社会声望则降低了农户合作供给意愿。在村域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中,村域社会信任、村域参与网络和村域社会互惠均对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产生正向影响。heckman两阶段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社会资本和村域社会资本均对农户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有显着正影响,但从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来看,对农户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的影响存在差异。cvm方法测算出农户最愿意支付金额为8.91-12.93元/月。5.农户不同收入水平下村庄环境因素对合作供给影响的差异分析-基于分层模型的验证。hlm分层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意愿的差异中有19.26%来自村庄社区环境的差异。关于农户层变量的相关在村庄层面中变异的多大比例是由村庄相关变量引起的,在不同收入组农户中存在差异。同一社区环境因素对农户个体不同维度社会资本与合作意愿之间产生不同的作用方向,且在不同收入组农户中作用方向也存在差异。随着农户家庭收入的增加,村庄层面因素对合作供给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6.国内外农村环保合作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总结了韩国、荷兰及我国湖南省长沙县农村环保合作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政策启示: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组织承接农村环保功能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农村环境自治财政投入、释放农村合作组织环保潜能空间、积极培育乡村社会资本和提高农户环保意识。

李晓霞[9](2016)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以滨海县为例》文中指出在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中,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连接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纽带,也是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中,如何实现土地的快速流转,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我国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紧迫性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的过程中虽然政府特别关注,也在前期实施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来完成配套设施的建设。可从总体上来看,依然缺乏成熟的市场以及机制,使得土地在流转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譬如说流转的不通畅,市场的混乱,价格的不合理,农民权益的受损等等。特别是对农民权益的损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及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探索至关重要。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理论的分析,着重介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并以滨海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为对象,在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保障农民权益的机制建议。在提出建议的部分认为,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农民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应该从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运行及保障机制、建立发展农村民间服务组织、健全及保障农民权益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这几个方面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及农民权益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快速完善发展,同时促进现代化农业的构建与发展。

楼锦秀[10](2015)在《农村改水改厕的发展趋势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改善农村的文明卫生习惯,保障农村饮用水的质量,国家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进行。该研究者在该文中就农村改水改厕的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二、滨海县农村改水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滨海县农村改水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AAO粪污处理户厕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生态厕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生态厕所国外研究现状
        1.1.2 生态厕所国内研究现状
    1.2 AAO户厕
    1.3 有关厕所评价的方法
    1.4 改厕效果的影响因素
2 研究目的
3 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2.1 评价模型构建与AAO户厕效果评价
        3.2.2 AAO户厕建设与使用情况
        3.2.3 AAO户厕粪污处理效果
        3.2.4 AAO户厕效果的影响因素
    3.3 研究方法
        3.3.1 利用层次分析分析法构建AAO户厕效果模型
        3.3.2 现场调查
        3.3.3 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3.4 质量控制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6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
    4.1 构建AAO户厕的效果评价模型
        4.1.1 构建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4.1.2 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4.1.3 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1.4 层次总排序并确定评价模型
    4.2 总体情况
        4.2.1 村基本情况
        4.2.2 入户情况
    4.3 户厕建设、使用及卫生等情况
        4.3.1 户厕的建设情况
        4.3.2 户厕的使用情况
        4.3.3 户厕的卫生及认知情况
        4.3.4 住户的满意率
    4.4 AAO户厕的粪污处理效果
        4.4.1 各指标的去除效果
        4.4.2 出水水样各指标的达标情况
        4.4.3 微生物指标的达标情况
        4.4.4 粪大肠菌值与各指标间达标情况的关联性分析
    4.5 评价结果
        4.5.1 各户厕的效果评价分数
        4.5.2 两村各指标间的分数比较
        4.5.3 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
5 讨论
    5.1 评价模型分析
    5.2 AAO粪污处理户厕建设、使用及卫生等情况
    5.3 住户使用AAO户厕的满意度
    5.4 户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5.5 效果评价分析
        5.5.1 户厕的评价效果分析
        5.5.2 户厕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6 结论
7 研究创新点
8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效果评价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伦理学审查
附录
    附录1 村调查表
    附录2 入户调查表
    附录3 AAO类污处理户厕的卫生效果检测结果表
    附录4 AAO粪污处理户厕的效果评分表
    附录5 模型评分表

(2)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饮用水水质与健康关系及饮用水安全相关政策概述
        1.1.1 饮用水与健康
        1.1.2 饮水安全的目标和评价
    1.2 饮用水水质标准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1.2.1 饮用水水质监测
        1.2.2 饮用水水质评价
    1.3 水质指数评价法
        1.3.1 常规指数
        1.3.2 复杂指数
        1.3.3 水质指数在饮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1.4 水质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4.1 水质监测数据的时空分析方法概述
        1.4.2 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因素
    1.5 研究区域(重庆市)概况及农村供水现状特征
        1.5.1 重庆市地理、气候、经济、人口和水资源概况
        1.5.2 重庆市农村供水现状概述
        1.5.3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概况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资料收集
        3.3.2 数据分析
        3.3.3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指数构建
    3.4 质量控制
        3.4.1 水样采集、运输和检验
        3.4.2 数据整理和分析
    3.5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
    4.1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分类范围及合格情况:
        4.1.1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分类范围及合格率年际变化情况
        4.1.2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按水期分类范围及合格情况
    4.2 水样分指数
        4.2.1 水样分指数年际变化及区域差异
        4.2.2 水样分指数水期变化
        4.2.3 水样分指数水样类型变化
        4.2.4 水样分指数供水规模变化
    4.3 综合指数
        4.3.1 2013-2019年WQI变化情况
        4.3.2 不同水期WQI基本情况
        4.3.3 不同水样类型WQI基本情况
        4.3.4 不同供水规模WQI基本情况
        4.3.5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4.4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WQI空间相关性分析(2013-2019)
        4.4.1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WQI年际变化
        4.4.2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WQI变化趋势地图
        4.4.3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年际变化
        4.4.4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全局相关性分析
        4.4.5 各区县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局部相关性分析
    4.5.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4.5.1 空间面板模型的设定
        4.5.2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影响因素一般情况
        4.5.3 空间面板模型估计与检验
        4.5.4 模型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应用水质指数评价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的适宜性
    5.2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特征及变化趋势
        5.2.1 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特征及变化趋势
        5.2.2 分指标变化趋势
        5.2.3 水期和水样类型变化趋势
    5.3 时空特征分析
        5.3.1 空间相关性分析
        5.3.2 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6. 结论
7. 创新点
8.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水质指数在饮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调研资料与分析方法
    2.1 数据调研概述
    2.2 分析方法
3 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典型水质指标调研分析
    3.1 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学指标的调研分析
        3.1.1 微生物学指标数据调研及超标情况分析
        3.1.2 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原因分析
        3.1.3 典型农村地区微生物指标的污染现状
    3.2 农村饮用水中浑浊度指标的调研分析
    3.3 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指标的调研分析
        3.3.1 氟化物指标的数据调研及超标情况分析
        3.3.2 氟化物超标的原因分析
        3.3.3 典型农村地区氟化物指标的污染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分析
    4.1 农村饮用水水质随时间变化特性
    4.2 农村饮用水水质随空间变化特性
        4.2.1 各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的空间分布特性
        4.2.2 不同地区典型水质指标超标率变化特性
    4.3 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点
    4.4 本章小结
5 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及改善建议
    5.1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工作发展现状
    5.2 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
    5.3 城乡水质差异现状
    5.4 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改善面临的问题
    5.5 优化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饮用水安全
        2.1.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1.3 项目组织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参与式管理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概况
    3.1 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概况
        3.1.1 滨海县概况
        3.1.2 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概况
        3.1.3 现行运行管理的实施模式
    3.2 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实施方式
        3.2.1 实施市县基层三级督导方式
        3.2.2 实施工程前中后三期整体联合管理方式
        3.2.3 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工程运转方式
        3.2.4 实施奖罚分明的考核方式
        3.2.5 实施立足民情积极谋划的工作制度
    3.3 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果
    3.4 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3.4.1 三级部门各自为政,管理效率低
        3.4.2 工程前中后衔接管护不到位
        3.4.3 基层人员管理技术薄弱,人才缺乏
        3.4.4 经营收入低,管理压力大
第4章 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影响因素归集
        4.1.1 访谈调查法
        4.1.2 调查样本
        4.1.3 访谈内容
        4.1.4 影响因素归类
    4.2 影响因素指标及诠释
        4.2.1 确定影响因素指标
        4.2.2 影响因素指标诠释
    4.3 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排序
        4.3.1 选择层次分析法
        4.3.2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4.3.3 构造判断矩阵
        4.3.4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3.5 确定指标权重
    4.4 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4.4.1 指标权重分析
        4.4.2 综合层级分析
第5章 提升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应的优化建议
    5.1 明确各部门职责,提供管理效率
    5.2 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和管护模式
    5.3 立足民情,深化建设管理工作
    5.4 加强基层人员管理技术培训,引进人才
    5.5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合理水价
    5.6 明确运行管理的多元主体职责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农民群众访谈提纲
附录2 政府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3 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4 影响因素指标相对重要性评定表
致谢
作者简历

(5)滨海县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2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相关理论及发展进程
    2.1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相关概念界定
    2.2 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理论依据
    2.3 我国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发展进程及相关启示
3 滨海县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运行现状分析
    3.1 滨海县村级民主监督发展概况
    3.2 滨海县近年来村级民主监督发展取得的成效
    3.3 当前滨海县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
    3.4 滨海县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问题原因分析
4 我国村民自治民主监督优秀典型及经验借鉴
    4.1 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
    4.2 江苏省常熟市永安村
5 加强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对策及措施
    5.1 加强村民民主监督能力的培育
    5.2 强化村民民主监督制度建设
    5.3 加强党对村民民主监督的领导
    5.4 发挥乡镇政府在村民民主监督中保障作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滨海县精准扶贫实践中的经验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精准扶贫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精准扶贫相关概念界定
        2.1.1 扶贫相关概念
        2.1.2 粗放扶贫
        2.1.3 精准扶贫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2.1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2.2.3 我国五大发展理念
3 滨海县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
    3.1 县域基本概况
        3.1.1 地理概况
        3.1.2 社会人文概况
        3.1.3 经济发展概况
    3.2 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
        3.2.1 精准扶贫的现状
        3.2.2 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做法
4 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1 政策制定精准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4.1.2 政策执行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髙
        4.1.3 政策监管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4.2 思想观念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
        4.2.1 长期形成的落后思想
        4.2.2 贫困户参与精准脱贫积极性不高
        4.2.3 基层扶贫人员扶贫宣传不到位
    4.3 社会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
        4.3.1 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
        4.3.2 资源整合不到位
        4.3.3 社会监管不全面
5 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5.1 完善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落实
        5.1.1 规范制定扶贫政策
        5.1.2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5.1.3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5.2 提高贫困户参与脱贫的热情
        5.2.1 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等落后观念
        5.2.2 提高贫困户精准脱贫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5.2.3 扩大精准扶贫典型脱贫案例正面宣传效应
    5.3 增强整合脱贫基础力量
        5.3.1 加强精准扶贫人才队伍建设
        5.3.2 凝聚精准扶贫社会各方力量
        5.3.3 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
结语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乡村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关于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
        1.3.2 关于乡村社会资本的研究
        1.3.3 关于农村环境自治的研究
        1.3.4 关于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
        1.3.5 文献评析及对本文的启示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全文结构安排
        1.5.1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5.2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1.6 本文的创新点
    1.7 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环保公共品
        2.1.2 农户合作供给
        2.1.3 乡村社会资本
    2.2 研究范围界定
    2.3 理论基础
        2.3.1 农村公共品基本理论
        2.3.2 社会资本理论
        2.3.3 集体行动理论
        2.3.4 自主治理理论
    2.4 小结
第3章 我国农村社区环保公共品供给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村社区环保公共品总体供给情况
        3.1.1 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内容
        3.1.2 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项目差异分析
        3.1.3 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公共品投资差异分析
    3.2 吉林省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现状
        3.2.1 吉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3.2.2 吉林省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效果
        3.2.3 吉林省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主体及规模
    3.3 我国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主体重构
        3.3.1 我国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3.3.2 重构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主体
    3.4 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的描述性分析
        3.4.1 农户合作行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3.4.2 农户支付行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3.5 乡村精英在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中的作用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环保公共品需求分析
    4.1 农户对农村环保公共品需求现状分析
        4.1.1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村环保公共品的需求情况
        4.1.2 农户对农村环保公共品需求的优先序
        4.1.3 农户环保公共品需求意愿聚类分析
    4.2 农村环保公共品农户满意度评价
        4.2.1 量表的建立及检验
        4.2.2 农民对环保公共品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建立
        4.2.3 评价结果分析
    4.3 影响农户对环保公共品需求的因素分析
        4.3.1 影响农户需求的理论分析
        4.3.2 影响农户需求的实证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乡村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5.1 乡村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5.1.1 乡村社会资本的度量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乡村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5.2 乡村社会资本指数
        5.2.1 社会资本指数计算方法
        5.2.2 农户个体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指数计算
        5.2.3 村域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指数计算
    5.3 乡村社会资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3.1 农户个体社会资本描述性分析
        5.3.2 村域社会资本描述性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供给的作用机理分析
    6.2 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6.2.1 样本数据、变量选择与研究方法
        6.2.2 实证结果分析
        6.2.3 结论
    6.3 乡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支付行为的影响分析
        6.3.1 模型说明与变量选择
        6.3.2 实证结果分析
        6.3.3 结论
    6.4 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的成本支付标准
        6.4.1 农户成本分担意愿测量方法
        6.4.2 农户成本支付测量
    6.5 小结
第7章 农户不同收入水平下村庄环境因素对合作供给影响的差异分析—基于分层模型的验证
    7.1 相关文献回顾
    7.2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7.2.1 分层模型理论分析
        7.2.2 模型构建
    7.3 样本描述性分析与变量选择
        7.3.1 样本描述性分析
        7.3.2 变量选择说明
    7.4 模型估计与分析
        7.4.1 空模型估计结果
        7.4.2 低收入组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7.4.3 中等收入组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7.4.4 高收入组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7.4.5 村庄层面因素对不同收入组农户影响的特点分析
    7.5 小结
第8章 国内外农村环保合作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8.1 国内外农村环保合作实践
        8.1.1 韩国新村运动
        8.1.2 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实践
        8.1.3 湖南省长沙县农村环保合作社实践
    8.2 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启示
        8.2.1 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组织承接农村环保功能的政策法规体系
        8.2.2 加大农村环境自治财政投入
        8.2.3 释放农村合作组织环保潜能空间
        8.2.4 积极培育乡村社会资本
        8.2.5 提高农户环保意识
    8.3 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一
    调查问卷二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以滨海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单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历程及农民权益现状
    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述
        2.1.1 概念分析
        2.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
        2.1.3 理论概述
    2.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历史沿革
        2.2.1 自发流转阶段
        2.2.2 政策调整与支持流转阶段
        2.2.3 政策调试与推广流转阶段
    2.3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
        2.3.1 法定的承包经营权
        2.3.2 土地流转的经济收益权
        2.3.3 知情参与权和自主决策权
        2.3.4 生存保障权
        2.3.5 救济权
第三章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益处
    3.1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益处
        3.1.1 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3.1.2 有利于保障被流转者的相关权益
        3.1.3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1.4 有利于社会转型升级更好的实现
    3.2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障关系
        3.2.1 农民权益保障是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2.2 农民权益的保障可以更好的加速土地流转
第四章 滨海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现状
    4.1 滨海县土地承包权流转现状
        4.1.1 滨海县简介
        4.1.2 滨海县农村土地流转概况
        4.1.3 滨海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4.2 滨海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调研
        4.2.1 调研对象及问卷设计
        4.2.2 被调查农户基本情况分析
        4.2.3 被调查区域农村土地流转结论分析
    4.3 滨海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4.3.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自主权益受损
        4.3.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收益权受损
        4.3.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保障权受损
        4.3.4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救济权受损
    4.4 滨海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原因
        4.4.1 农民权益保障制度性缺陷
        4.4.2 农民权益保障政府干预失灵
        4.4.3 缺乏权益协调监督环节
        4.4.4 农民自身的因素
第五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建议
    5.1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运行和保障机制
        5.1.1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
        5.1.2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信息平台
        5.1.3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层金融服务体系
    5.2 建立和发展农村民间服务组织
        5.2.1 建立保障农民权益的自律性组织
        5.2.2 农民组织制度化和规范化
    5.3 健全以保障农民权益为基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
        5.3.1 确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统一登记制度
        5.3.2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程序
        5.3.3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农村土地流转及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10)农村改水改厕的发展趋势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改水改厕的发展趋势
    1.1 自来水难以达标
    1.2 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1.3 改厕工作缺少亮点工程
2 农村改水改厕的对策
    2.1 提高对改水改厕工作的认识
    2.2 加强污水防治力度
    2.3 科学决策, 因地制宜
        2.3.1 规划要长远
        2.3.2 改水改厕并重
        2.3.3 将改水改厕和相关工作结合
        2.3.4 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分类处理
    2.4 积极筹集资金
    2.5 强化责任, 加强配合
3 结语

四、滨海县农村改水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AAO粪污处理户厕的效果评价[D]. 熊甜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D]. 李昊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D]. 乔松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滨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 刘佳鑫.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5]滨海县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孙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滨海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 成影. 长安大学, 2020
  • [7]滨海县精准扶贫实践中的经验分析与对策研究[D]. 周岚. 扬州大学, 2018(06)
  • [8]乡村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研究[D]. 刘春霞. 吉林大学, 2016(08)
  • [9]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以滨海县为例[D]. 李晓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10]农村改水改厕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 楼锦秀. 科技资讯, 2015(08)

标签:;  ;  ;  ;  ;  

滨海县农村改水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