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肝炎患者心理障碍分析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胡曦[1](2021)在《研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用药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朱杏兰[2](2020)在《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描述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2)比较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的差异;(3)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不同阶段、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重指数、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辩体论治、辩体调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开平市某三甲医院感染科和消化科住院的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306名,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54例进行了横断面调查。中医体质确定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质指数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睡眠质量。使用SPSS20.0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其他相关因素对于中医体质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66例(占21.57%)、阳虚质48例(占15.69%)、阴虚质40例(占13.07%)、湿热质34例(占11.11%)、痰湿质31例(占10.13%)、气郁质31例(占10.13%)、血瘀质30例(占9.80%)、气虚质25例(占8.17%)、特禀质1例(占0.33%)。(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在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疾病不同阶段、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重指数、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水平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但饮食习惯、居住环境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由于样本量少,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2)与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疾病不同阶段、ALT、AST、运动习惯、体质指数、焦虑抑郁水平、睡眠质量。
杜忠彩[3](2020)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5-羟色胺)水平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CHB住院患者102例(18~69岁),诊断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以10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情况,并检测CHB患者血浆5-HT水平。进一步将CHB患者根据HAMD、HAMA评分,分为单纯合并抑郁组、单纯合并焦虑组、合并抑郁及焦虑组、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组,以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组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5-HT水平,探讨焦虑、抑郁症状与5-HT的关系。同时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患病时间,乙肝表面抗原、乙肝DNA载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否存在肝硬化等进行比较,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症状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41.18%,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单纯合并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14.71%,单纯合并焦虑症状的发病率为5.88%,同时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20.59%。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占58.82%。102例健康体检人群中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18.63%,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01)。(2)单纯合并抑郁、单纯合并焦虑、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HT水平均明显低于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01)。CHB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成负相关,在单纯合并抑郁、单纯合并焦虑、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组β值分别为:-19.062,-6.981,-17.741(p值分别为<0.001,0.034,<0.001)。(3)单纯合并抑郁组、单纯合并焦虑组、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组、无合并焦虑及抑郁组四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其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四组患者在乙肝表面抗原、乙肝DNA载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否存在肝硬化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并发焦虑、抑郁症状,其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2)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血浆5-HT水平明显低于无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成负相关。
罗明理[4](2020)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影响全世界约3.5亿~4亿人的严重健康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特点是乙肝病毒感染呈现慢性持续性病程长,肝脏炎症反复发作,形成肝功能不可逆损害。目前尚无法彻底根治,现有药物仅能抑制病毒复制,需要长期治疗,并存在停药后再发的风险,且患者肝脏长期处于炎症刺激下易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者有发展至肝癌的风险。患者因病情反复,病程迁延,长期用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恐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及担心肝炎的传染等因素也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致使相当数量的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障碍,较多表现为以焦虑抑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问题也将成为治疗乙肝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目的:通过观察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CHB合并抑郁症患者SDS评分、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探索解郁合欢汤加减在CHB合并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选择,为今后探讨该类患者的中医治疗的组方思路及用药选择提供新的思路,为后续药理研究做铺垫。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取于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的27例CHB合并抑郁症患者,给予解郁合欢汤加减中药口服治疗4周,对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分析解郁合欢汤加减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在对患者抑郁程度的评价方面,患者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方面,患者慢性肝病问卷评分总分及腹部症状(AS)、乏力(FA)、活动(AC)、情感功能(EF)、焦虑(WO)五个维度评分较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症状(SS)维度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未产生统计学差异;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经治疗后患者肝郁主症即胁胀、情致抑郁、善太息的症状改善明显,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80%,兼症方面,治疗后患者胸闷、腹胀、纳差、乏力、便溏、失眠多梦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其改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嗳气、嘈杂吞酸、口干口苦症状评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解郁合欢汤加减可以改善患者SDS抑郁评分及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对患者肝郁的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效果,对部分兼症也具有明显疗效。表明解郁合欢汤加减对于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有一定疗效,且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王齐[5](2020)在《齐齐哈尔地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从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情况、家庭关怀、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等角度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为制定提高尿毒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7月在齐齐哈尔地区25家具有血液透析资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情况通过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收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功能、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医学应对方式分别通过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PGA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MSPSS)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IBM SPSS 24.0和AMOS 22.0软件进行。所有统计学检验的显着性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参与本次调查的769名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GHQ-12量表平均得分为5.04±2.74分。调查对象中心理障碍筛查阳性者共计55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2.3%。2.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家庭功能,社会支持以及屈服的应对方式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筛查阳性的相关因素(P<0.05)。自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或者较差者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分别是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的2.43倍(95%CI:1.357-4.351)和2.757倍(95%CI:1.336-5.689);部分自理以及不能自理的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分别是完全自理的患者的1.71倍(95%CI:1.037-2.819)和5.968倍(95%CI:0.659-54.086);家庭功能中度障碍或者重度障碍者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分别是家庭功能良好者的2.464倍(95%CI:1.5-4.048)和4.453倍(95%CI:1.353-14.657);社会支持得分高的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低(OR=0.967,95%CI:0.948-0.985)。倾向于选择屈服方式的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增加(OR=1.471,95%CI:1.343-1.612)。3.结构方程结果显示,疾病情况、自评健康、社会支持以及家庭功能是尿毒症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其中,疾病情况、自评健康以及社会支持可直接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同时,社会支持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家庭功能以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结论: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筛查阳性率较高。2.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家庭功能,社会支持以及屈服的应对方式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筛查阳性的相关因素。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自理能力差,家庭功能障碍,社会支持得分低以及屈服的应对方式是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3.疾病情况、自评健康和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功能可以通过作用于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刘蔚[6](2020)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探究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重视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干预,提高慢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当场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并回收,收集乙肝患者临床信息填写自制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调查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收入、临床检查、是否抗病毒、家族史、病程以及相关心理因素调查等信息)。同期按3:1比例随机抽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门诊体检的非乙肝人群进行SDS问卷调查。将调查问卷搜集的数据整理、录入并进行赋值。统计分析应用SPSS23.0软件,所有结果均为计算机直接输出。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方差分析;乙肝患者抑郁障碍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相关性检验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调查情况1.1在本次调查中,共向慢性乙肝群体发放350份问卷,有效问卷316份,向非乙肝群体发放115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1.2 316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无抑郁165例(52.2%),抑郁151例(47.8%),其中轻度抑郁113例(35.7%),中度抑郁29例(9.1%),重度抑郁9例(2.8%)。非乙肝人群中无抑郁76例(76%),抑郁24例(24%),其中轻度抑郁21例(21%),中度抑郁2例(2%),重度抑郁1例(1%)。1.3慢性乙肝人群SDS评分为49.70±12.25分,非乙肝人群SDS评分为41.96±10.70分,乙肝人群抑郁情况重于非乙肝人群(F=32.15,P<0.001)。1.4慢性乙肝人群在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4个维度上均值均高于非乙肝人群(F=47.80,P<0.001;F=68.88,P<0.001;F=20.34,P<0.001;F=15.76,P<0.001)。2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2.1在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检验中,性别与抑郁成负相关关系(r=-0.384,P<0.01),女性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收入与抑郁成正相关关系(r=0.137,P<0.05),收入低的个体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学历与抑郁成正相关关系(r=0.200,P<0.01),学历越低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年龄、HBe Ag阳性、是否抗病毒以及HBV-DNA复制高低与抑郁障碍发生情况没有显着关系(P>0.05)。2.2在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性别与抑郁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β=-0.367,t=-0.710,P<0.00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学历与抑郁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β=0.125,t=3.40,P<0.001),学历越低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肝炎程度与抑郁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β=0.298,t=5.08,P<0.001),肝炎程度越重抑郁障碍越明显;病程与抑郁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β=0.208,t=5.31,P<0.001),病程越长抑郁障碍越严重;家族史与抑郁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β=0.423,t=11.99,P<0.001),有家族史的个体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担心疾病进展与抑郁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β=0.0948,t=2.26,P<0.001),越担心疾病进展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治疗信心与抑郁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β=-0.585,t=-17.30,P<0.001),患者对治疗越有信心,越不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医药负担在回归模型中效果不显着,医药负担与抑郁障碍无显着的相关关系(P>0.05)。3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中医证型分布特点3.1在本次调查316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各中医证型人数中,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脾虚(103例,32.5%),湿热内结(101例,31.9%),瘀血阻络(49例15.5%),肝肾阴虚(37例,11.7%),脾肾阳虚(26例,8.2%)。3.2在慢性乙肝患者的各中医证型中,无抑郁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内结(66例,65.34%),脾肾阳虚(15例,57.69%),瘀血阻络(24例,48.97%),肝郁脾虚(45例43.68%),肝肾阴虚(15例,40.54%);轻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脾虚(50例,48.54%),肝肾阴虚(14例,37.83%),瘀血阻络(17例,34.69%),湿热内结(27例,26.73%),脾肾阳虚(5例,19.23%);中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肾阳虚(5例,19.23%),肝肾阴虚(5例,13.51%),瘀血阻络(6例,12.24%),湿热内结(8例,7.92%),肝郁脾虚(5例,4.85%);重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肝肾阴虚(3例,8.1%),瘀血阻络(2例,4.08%),脾肾阳虚(1例,3.84%),肝郁脾虚(3例,2.91%),湿热内结(0例,0%)。各证型与抑郁障碍情况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1.168,P<0.05)。结论:1.本次调查316例慢性乙肝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为47.8%,高于非乙肝人群抑郁障碍发生率。2.慢性乙肝人群抑郁障碍程度高于非乙肝人群,并且在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4个维度上均明显异常于非乙肝人群。3.慢性乙肝患者中,女性、收入低、学历低、肝炎程度重、病程长、有家族史的患者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对疾病担心程度越轻、治疗信心越强越不容易合并抑郁障碍。4.慢性乙肝各证型患者中均存在抑郁障碍,各证型之间抑郁障碍的程度分布不同。
李亚文[7](2019)在《王灵台灵郁花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灵郁花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伴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016年11月-2019年3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CHB伴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灵郁花方治疗组和逍遥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灵郁花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逍遥丸治疗,12周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心理学量表(HAMA、SA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BV-DNA,HBs Ag定量,HBe Ag定量,ALT,AST,ACTH,Cor和眼动检查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焦虑状态的HAMA评分和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HAMA总有效率为88.10%,SAS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HAMA总有效率67.5%,SAS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HAMA和SAS评分的改善程度与时间成正比,治疗组下降的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2).两组治疗后HBV-DNA定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V-DNA对数值下降大于2log S/CO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s Ag定量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治疗组HBs Ag对数值下降大于0.5log S/CO、1log S/CO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e Ag定量较前无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HBe Ag对数值下降大于0.5log S/CO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ALT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为55%,两组同治疗前比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S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ACTH和Cor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6)眼动检查患者异常率为75%。结论:灵郁花方可以明显改善和缓解CHB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状态,促进乙肝病情的恢复,抑制HBV-DNA,降低HBs Ag和HBe Ag定量,改善并促进ALT、AST的复常,降低ACTH和Cor;“心肝肾三脏同治”灵郁花方是治疗CHB伴焦虑障碍有效方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病毒,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关。
刘玉[8](2019)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失眠)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探讨CHB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进一步根据HAMD、HAMA、AIS评分水平分为抑郁组、焦虑组和失眠组,以无精神心理障碍的CHB患者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等,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等,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固醇(TC)、HBV DNA、甘胆酸(CG)、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N端肽(PIIIP N-P)、透明质酸(HA)等、脂多糖(LPS)、肝硬化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抑郁、焦虑和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130例CHB患者中精神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为51.5%,即约有半数的CHB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或失眠),其中CHB患者中抑郁的患病率为32.3%,焦虑的患病率为42.3%,失眠的患病率为45.4%,抑郁、焦虑、失眠三种精神心理障碍均存在的患病率为27.7%。(2)抑郁的严重程度同AST、TBIL、PT、CG水平呈正相关(F值分别为4.193,4.603,6.330,6.954,P均<0.05),其水平越高,抑郁的严重程度越重。年龄、甘胆酸、脂多糖为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76,95%CI:1.310-116.933,P=0.028;OR=1.073,95%CI:1.008-1.142,P=0.028;OR=1.005,95%CI:1.000-1.009,P=0.050),40-50岁的CHB患者较年龄大于60岁患者更易患抑郁。(3)焦虑的严重程度同有无肝硬化及肝硬化分级相关(Fisher,P=0.032)。焦虑同TBIL、PT、CG、PIIIP N-P水平呈正相关(F值分别为5.115,5.499,3.602,7.662,P均<0.05),其水平越高,焦虑的严重程度越重。焦虑同TC水平呈负相关(F=3.602,P=0.030)。年龄、脂多糖为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75,95%CI:1.388-68.824,P=0.022;OR=1.005,95%CI:1.000-1.010,P=0.049),40-50岁的CHB患者较年龄大于60岁患者更易患焦虑。(4)失眠的严重程度同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均无相关性,脂多糖为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7,95%CI:1.001-1.013,P=0.014)。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并发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失眠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年龄、肝功能、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脂多糖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类型的精神心理障碍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脂多糖为抑郁、焦虑、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黄鑫宇[9](2019)在《伴抑郁、失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点与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抑郁症和失眠的发生率,并重点关注肝功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以试图阐明CHB患者发生抑郁和失眠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CHB患者209名,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估抑郁程度和睡眠情况,观察CHB患者抑郁症和失眠的发生率。进而依据抑郁程度,将患者分为CHB无抑郁组,CHB亚临床抑郁组和CHB临床抑郁组。依据睡眠情况,将患者分为CHB睡眠正常组,CHB亚临床失眠组和CHB临床失眠组。全部患者记录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乙肝患病时间,吸烟、饮酒量、血压和血糖等),同时,检测肝功能、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乙肝e抗原(HBeAg)水平和HBV-DNA载量,通过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CT)评价肝硬化情况。进一步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上因素与抑郁和失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共有209例CHB患者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9例(66.5%),女性70例(33.5%)。209名CHB患者中无抑郁患者148名(70.8%),亚临床抑郁患者50名(23.9%),临床抑郁患者11名(5.3%)。209名CHB患者中睡眠正常患者112名(53.6%),亚临床失眠患者23名(11.0%),临床失眠患者74名(35.4%)。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严重程度和失眠严重程度与TBil升高(>34μmol/L)具有一定相关性,高TBil在亚临床抑郁和临床抑郁的OR分别为2.01(95%CI,1.501-3.027)和 3.02(95%CI,2.031-6.034),高 TBil 在临床失眠的 OR 为 2.32(95%CI,1.321-5.033)。抑郁严重程度和失眠严重程度与低FT3水平(<3.5 pmol/L)显着相关,低水平FT3在亚临床抑郁和临床抑郁的OR分别为3.07(95%CI,1.248-7.568)和 7.85(95%CI,1.839-33.547),低 FT3 水平在临床失眠的 OR 为 3.91(95%CI,1.417-10.789)。结论 CHB患者容易发生抑郁和失眠。CHB患者抑郁、失眠可能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FT3降低可能是CHB患者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丁慎华[10](2017)在《慢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疏导》文中认为由于慢性肝炎具有持续存在、反复发作及传染性等特点,慢性肝炎患者容易由疾病本身和自身及家庭社会的因素引起长期焦虑而出现以抑郁症为主要形式的心理障碍。当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时,一方面严重影响肝脏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另一方面可诱发心身疾病。因此,对慢性肝炎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慢性肝炎患者心理障碍分析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肝炎患者心理障碍分析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
2.2 焦虑情绪及用药依从性对比 |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
(2)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中医体质的概念及理论 |
1.3 中医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的认识 |
1.4 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 |
1.5 影响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样本量估算 |
2.4 评价指标与研究工具 |
2.5 调查时机及资料收集方法 |
2.6 问卷回收与数据处理 |
2.7 统计学处理 |
2.8 伦理审查 |
2.9 质量控制 |
2.10 技术线路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
3.3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 |
3.4 性别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5 年龄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6 病程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7 肝功能ALT、AST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8 运动习惯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9 居住环境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10 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11 体重指数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12 抑郁焦虑水平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13 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4.1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 |
4.2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体质分布 |
4.3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 |
第五章 结论与总结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4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5.5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收集 |
1.1 研究对象与试验分组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方式 |
2.2 调查工具 |
2.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CHB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病情况 |
1.1 CHB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具体发病情况 |
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
3 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水平的关系分析 |
3.1 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
3.2 CHB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 |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 |
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血浆5-HT水平的关系 |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对患者病程的影响 |
5 研究的局限性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 |
2. 慢乙肝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联系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乙肝合并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
1.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
2. 慢乙肝与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的联系 |
3. 慢乙肝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
1. 研究对象 |
2. 试验方案 |
3. 数据处理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孙凤霞教授运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情志障碍经验探析 |
1. 慢性乙型肝炎与情志障碍 |
2. 分型加减 |
3. 验案举例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慢性肝病问卷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齐齐哈尔地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尿毒症的概述 |
1.2 心理健康的概述 |
1.2.1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2.2 心理健康的测量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2.2.2 标准化量表及得分标准 |
(1)一般健康问卷 |
(2)家庭功能评估量表 |
(3)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4)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2.5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3.1.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3.1.2 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状况满意度 |
3.1.3 调查对象的疾病情况 |
3.1.4 调查对象的自评健康情况 |
3.1.5 调查对象的家庭功能 |
3.1.6 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 |
3.1.7 调查对象的医学应对方式 |
3.2 心理障碍的筛查情况 |
3.2.1 心理障碍筛查阳性率 |
3.2.2 GHQ-12 各条目的阳性率 |
3.3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单因素分析 |
3.3.1.1 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心理障碍 |
3.3.1.2 生活方式及生活状况满意度与心理障碍 |
3.3.1.3 疾病相关情况与心理障碍 |
3.3.1.4 自评健康情况与心理障碍 |
3.3.1.5 家庭功能与心理障碍 |
3.3.1.6 社会支持与心理障碍 |
3.3.1.7 医学应对方式与心理障碍 |
3.3.2 多因素分析 |
3.4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相关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
3.4.1 心理障碍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与拟合结果分析 |
3.4.2 心理障碍影响因素效应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4.2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 |
4.2.1 生活状况满意度与心理障碍 |
4.2.2 疾病状况与心理障碍 |
4.2.3 自评健康情况与心理障碍 |
4.2.4 家庭功能与心理障碍 |
4.2.5 社会支持与心理障碍 |
4.2.6 医学应对方式与心理障碍 |
4.3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心理障碍的作用路径 |
4.4 对策及建议 |
4.4.1 个人 |
4.4.2 家庭 |
4.4.3 社会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慢性肝病合并抑郁障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科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王灵台灵郁花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方案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 |
2 研究设计 |
2.1 方法 |
2.1.1 随机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病例选择 |
2.3.1 诊断标准 |
2.3.2 纳入标准 |
2.3.3 排除标准 |
2.3.4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一般观察指标 |
2.4.2 疗效观察指标 |
2.4.3 安全性指标 |
2.4.4 不良反应 |
2.5 治疗方法 |
2.5.1 药物组成 |
2.5.2 合并用药 |
2.5.3 用法、用量及疗程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6.1 焦虑状态疗效判定标准 |
2.6.2 CHB伴焦虑障碍中医症候积分疗效判定标准 |
2.6.3 肝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
2.7 统计分析 |
2.7.1 统计描述 |
2.7.2 统计方法 |
2.8 技术路线图 |
3.结果 |
3.1 治疗前情况 |
3.1.1 一般资料 |
3.1.2 眼动检查与CHB伴焦虑障碍的关系 |
3.2 疗效分析 |
3.2.1 两组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比较 |
3.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比较 |
3.2.3 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比较 |
3.2.4 两组患者HBV-DNA、HBsAg、HBeAg定量比较 |
3.2.5 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改善比较 |
3.3 两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比较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研究 |
4.1.1 CHB的抗病毒治疗 |
4.2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及研究 |
4.2.1 病因病机 |
4.2.2 CHB的中医药治疗 |
4.2.3 中医药治疗CHB的优势 |
4.3 现代医学对焦虑障碍的认识和研究 |
4.3.1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 |
4.3.2 焦虑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4.3.3 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 |
4.4 中医学对焦虑障碍的认识及研究 |
4.4.1 病因病机 |
4.4.2 焦虑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4.4.3 中医药治疗焦虑障碍的优势 |
4.5 焦虑障碍与CHB的关系 |
4.6 王灵台教授对CHB伴焦虑障碍的论治 |
4.6.1 王灵台教授对CHB伴焦虑障碍的认识 |
4.6.2 灵郁花方的组方原理 |
4.6.3 灵郁花方的药理学研究 |
4.7 灵郁花方治疗CHB伴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 |
4.7.1 灵郁花方对CHB伴焦虑障碍患者HAMA、SAS评分的改善作用 |
4.7.2 灵郁花方对CHB伴焦虑障碍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 |
4.7.3 灵郁花方对CHB伴焦虑障碍患者HBV-DNA的改善作用 |
4.7.4 灵郁花方对CHB伴焦虑障碍患者HBsAg、HBeAg的改善作用 |
4.7.5 灵郁花方对CHB伴焦虑障碍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改善作用 |
4.7.6 CHB伴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
小结 |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慢性肝病相关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
(8)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收集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方式 |
2.2 调查工具 |
2.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
1.1 性别 |
1.2 年龄 |
1.3 体质指数(BMI) |
1.4 文化程度 |
1.5 吸烟史及饮酒史 |
1.6 是否行抗病毒治疗 |
1.7 糖尿病史及高血压史 |
1.8 肝硬化及分级情况 |
1.9 乙肝病毒载量 |
2 CHB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患病率情况 |
2.1 CHB合并抑郁、焦虑、失眠三种精神心理障碍之一患者的患病情况 |
2.2 CHB合并抑郁患者的患病情况 |
2.3 CHB合并焦虑患者的患病情况 |
2.4 CHB合并失眠患者的患病情况 |
2.5 CHB合并抑郁、焦虑、失眠三种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患病情况 |
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
3.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3.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 |
3.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患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
4.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4.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 |
4.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焦虑患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
5.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5.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 |
5.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现状分析 |
2 CHB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人口学及社会学的关系 |
3 CHB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肝硬化的关系 |
4 CHB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肝功能的关系 |
5 CHB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与脂多糖、甘胆酸、肝纤维化的关系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致谢 |
(9)伴抑郁、失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点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收集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精神病学特征评估和量表 |
2.1 抑郁症评估 |
2.2 失眠评估 |
3 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 |
4 统计分析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
1.1 CHB患者抑郁症的发病情况 |
1.2 不同抑郁程度CHB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分析 |
1.3 CHB患者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
1.4 不同抑郁程度CHB患者FT3水平比较 |
1.5 不同抑郁程度CHB患者低FT3水平人数比例 |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失眠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
2.1 CHB患者失眠的发病情况 |
2.2 不同失眠程度CHB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分析 |
2.3 CHB患者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 |
2.4 不同失眠程度CHB患者FT3水平比较 |
2.5 不同失眠程度CHB患者低FT3水平人数比例 |
3 CHB伴抑郁症相关变量多因素分析 |
4 CHB伴失眠相关变量多因素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1 CHB患者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
2 甲状腺激素在心理障碍CHB患者中的意义 |
3 胆红素在心理障碍CHB患者中的意义 |
4 研究的局限性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慢性肝炎患者心理障碍分析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研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胡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01)
- [2]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朱杏兰. 暨南大学, 2020(07)
- [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5-HT水平的关系[D]. 杜忠彩. 青岛大学, 2020(01)
- [4]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D]. 罗明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齐齐哈尔地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齐. 吉林大学, 2020(08)
- [6]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D]. 刘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王灵台灵郁花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D]. 李亚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D]. 刘玉. 青岛大学, 2019(02)
- [9]伴抑郁、失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点与机制探讨[D]. 黄鑫宇. 青岛大学, 2019(02)
- [10]慢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疏导[J]. 丁慎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