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辉,赵晨希,杨爽灵,陈明[1](2022)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7例2019年1月—2021年3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持续腹痛患儿,所有患儿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患儿的临床诊断,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结果病理检出97例患儿中,共有急性阑尾炎3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6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急性阑尾炎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59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5.16%;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右侧腹部与脐周发病率相较于左侧腹部明显增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对急性阑尾炎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准确鉴别,可以作为该疾病的首选辅助诊断方式。
朱艳[2](2021)在《某院就诊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特点以及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某院就诊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特点以及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法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患儿发病情况及误诊情况。结果 84例患儿发病情况,年龄多集中于学龄前期(3~7岁),占有比率为64.29%(54/84);疼痛部位多集中于肚脐周围,占有比率为61.90%(52/84);发病季节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占有比率为75.00%(63/84),由此可知,患儿发病、疼痛部位、季节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84例患儿中,将急性阑尾炎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为3例。结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早期不易鉴别,部分急性阑尾炎早期易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应加强二者的鉴别诊断,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丁苇,方北,黄小平,林少鹏,莫才春[3](2021)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以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6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为诊断对象,全部患者均使用常规超声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将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纳入对照组(n=126),将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纳入观察组(n=126),比较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结果,并选取到该院进行体检的126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9.21%)明显高于对照组(86.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6,P<0.05)。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影像学表现为全部患儿均诊断为多发淋巴结增大,一般数量为2~5个,增大的淋巴结数量主要位于右中下腹,仅有少数位于左中上腹,诊断影像中显示,淋巴结为长椭圆形,可见低回声包块,且内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明显、光滑,并且有增大现象,长短径比≥2,增大淋巴结中可见稀疏或丰富树枝条状、点状血流信号,以淋巴门型方式分布,少见液性暗区。结论对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采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更好地对患儿进行疾病诊断,获取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病情特征,将其与阑尾炎等区分开来,相比于仅实施常规超声诊断方式,联合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更优,诊断结果可信度更高,可为患儿病情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孔琳琳,牛旭艳[4](2020)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回顾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资料,患儿均接受常规超声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2种超声检查方式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情况。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1例(95.31%),常规超声诊断51例(79.69%)。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 <0.05。结果表明,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优于常规超声,可作为其首选诊断方法。
刘瑶[5](2020)在《通络散结方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客观有效的评价口服通络散结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中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引起的小儿单纯性腹痛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72例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及相关纳入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口服通络散结方)和对照组36例(口服元胡止痛片),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行中医证候评分及腹部超声检查,治疗结束后复行中医证候评分及腹部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评估两组疗效差异。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临床治愈22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治疗后两组病例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症(腹痛程度、腹部次数、腹部压痛)及次症(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不适、大便不调)各症状: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改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腹部超声检查: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复查腹部超声,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纵轴、横轴(最长直径、最短直径)变化,无论组内、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络散结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2)“痰、食、瘀”为本病证的主要病理因素,“痰、食、瘀”互结导致的肠腑气血壅滞为本病的病机关键。
周若愚[6](2020)在《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痰湿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进行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痰湿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以期能够在具体临床工作中,为诊疗该病提供一种更加便捷、有效的中医药诊疗思路与选择。方法:选取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地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并且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痰湿气滞证)对应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儿,共计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2例,剔除1例,对照组32例,剔除2例,脱落1例,最后得到治疗组患儿31例,对照组患儿29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免煎颗粒“香砂平胃散加减”内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肠道益生菌“金双歧”内服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儿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变化及肠系膜淋巴结多普勒彩色超声的缩减情况,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评定,并进一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经过临床观察所得出的各项数据的比较分析,显示:1.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90.32%,对照组75.86%,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较而言,治疗组总体疗效相对于对照组更优。2.对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及腹部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在主症腹痛的程度、时间、频率以及主要次症和淋巴结大小各项积分总体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香砂平胃散加减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痰湿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腹痛症状;2.香砂平胃散加减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痰湿气滞证),在主症的程度、时间、频率以及主要次症的治疗上总体对比对照组治疗优势明显;3.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痰湿气滞证),在改善患儿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涂仙波[7](2019)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超声诊断以及临床价值。方法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择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接受超声检查。结果应用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91.00%,漏诊率为6.005,误诊为3.00%。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炎主要发生在右下腹部位,其次位于脐周(P<0.05)。结论采用超声诊断,对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灶定位与定性均可提供有效的医学诊断信息,可为促使临床治疗方案合理化。
刘健[8](2019)在《针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诊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为观察组,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对照组同样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回顾分析高频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经高频超声检查全部确诊;观察组淋巴结横径、纵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典型症状表现为腹痛,对患儿实施抗炎、抗病毒处理后,患儿获得痊愈。高频超声检查可见观察组患儿下腹部存在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表现,治疗后高频超声复查显示患儿淋巴结横径、纵径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用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存在典型影像学表现,与此同时,还可用于评价患儿预后,值得推广与应用。
赵倩[9](2019)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设计合理的观察研究方案,研究探讨并评价黄连温胆汤加减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内蕴证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发掘该病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及诊治趋势。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之间,于导师门诊就诊的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患儿,共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收入36例,剔除3例,脱落2例,对照组收入35例剔除4例,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和对照组完成观察的病例分别为31例和29例。分别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及金双歧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第1周,第2周进行症状积分评定及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是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对两组治疗后的腹痛症状、其他兼症及腹部B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积分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有效;2.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主症(腹痛)的治疗上,相较于对照组更有优势;3.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兼症的治疗上,相较于对照组更有优势;4.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中医证候的治疗上,相较于对照组更有优势;5.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改善淋巴结大小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赖赣萍[10](2018)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5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5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对比两组儿童的淋巴结大小,并分析患儿的淋巴结影像学表现。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行高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6.15%,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集中于右下腹或脐周(右下腹淋巴结肿大27例、脐左侧淋巴结肿大5例、脐周淋巴结肿大20例),淋巴结呈椭圆形、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包膜和淋巴门结构完整,肿大淋巴结呈散状分布且无融合;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淋巴结横径、纵径均小于治疗前,纵横比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准确率高且操作简便,医者可通过分析结节影像学特点判断疾病,进而为后续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观察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急性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检出结果 |
2.2 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分析 |
2.3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部位检出情况 |
2.4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声像表现 |
3 讨 论 |
(2)某院就诊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特点以及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患儿发病情况分析 |
2.1.1 患儿发病年龄分布 |
2.1.2 患儿发病疼痛部分分布 |
2.1.3 患儿发病季节分布 |
2.2 患儿误诊情况分析 |
3 讨论 |
(3)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结果比较 |
2.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影像特征 |
3 讨论 |
(4)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方式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通络散结方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技术路线图 |
1 临床研究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方法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项目 |
2.4 疗效评定 |
2.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一般资料 |
2.1 性别分布情况 |
2.2 年龄分布情况 |
2.3 两组病例病情严重程度分布情况 |
2.4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比较 |
2.5 治疗前两组主症、次症各症状比较 |
2.6 治疗前两组病例腹部超声结果比较 |
3 疗效情况分析 |
3.1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侯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比较 |
3.2 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各症状改善情况 |
3.3 治疗后两组病例腹部超声结果比较 |
3.4 治疗后两组病例总体疗效比较 |
3.5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2 组方理论依据 |
3 通络散结方方药配伍分析 |
4 中药药效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元胡止痛片用药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1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现代医学研究 |
1.1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概述 |
1.2 肠系膜淋巴结人体解剖特点 |
1.3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
1.4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标准 |
1.5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现代医学治疗概况 |
2 腹痛古代中医学研究 |
2.1 古代中医学腹痛概述 |
2.2 古代中医学腹痛病因病机研究 |
2.3 现代中医学腹痛病因病机研究 |
2.4 现代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6)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痰湿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文献研究 |
1.ML的中医药研究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认识及研究进展 |
1.2.1 古代文献研究 |
1.2.1.1 外邪伤中 |
1.2.1.2 中虚脏寒 |
1.2.1.3 饮食积滞 |
1.2.1.4 痰湿蕴结 |
1.2.1.5 气滞血瘀 |
1.2.1.6 虫毒内扰 |
1.2.2 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1.3 ML的中医治疗进展 |
2.现代医学对ML的研究进展 |
2.1 生理及流行病学特点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2.3 诊断及鉴别诊断 |
2.4 西医治疗进展 |
二、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主要疗效及评分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和终止标准 |
2.临床研究方法 |
2.1 临床观察方法 |
2.2 具体治疗方案 |
2.3 一般观察项目及安全性观测 |
2.4 观察疗效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数据统计分析 |
3.结果分析 |
3.1 基线资料 |
3.2 治疗后结果分析 |
三、讨论 |
1.本研究立题依据 |
2.对ML中医生理病理的探讨 |
3.香砂平胃散的历史沿革、临床应用及组方依据 |
4.ML的中医治疗优势与不足 |
5.不足与展望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西医研究综述 |
一、ML的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
二、ML的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临床病例观察表 |
附件2: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附件3:不良反应表 |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8)针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诊断结果 |
2.2 两组检查参数对比 |
2.3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检查参数 |
2.4 影像学资料表现 |
3 讨论 |
(9)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文献研究 |
1.中医药关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
2.西医关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
二、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与方法 |
2.临床研究方法 |
3.结果分析 |
三、讨论 |
1.立题依据 |
2.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形成的中医生理病理探讨 |
3.黄连温胆汤的历史沿革、临床应用及组方依据 |
4.超声诊断Brenneman综合征的概况 |
5.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优势与不足 |
6.问题与展望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西医综述 |
一、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
二、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临床病例观察表 |
附件2: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10)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 |
2.2 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的比较 |
2.3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及纵横比的比较 |
2.4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影像学表现 |
3 讨论 |
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J]. 李艳辉,赵晨希,杨爽灵,陈明. 医药论坛杂志, 2022(01)
- [2]某院就诊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特点以及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分析[J]. 朱艳. 系统医学, 2021(23)
- [3]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丁苇,方北,黄小平,林少鹏,莫才春. 中外医疗, 2021(13)
- [4]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J]. 孔琳琳,牛旭艳.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0(08)
- [5]通络散结方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瑶.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6]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痰湿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若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J]. 涂仙波.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8)
- [8]针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诊断分析[J]. 刘健. 心理月刊, 2019(12)
- [9]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赖赣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