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豪[1](2020)在《高强混凝土用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合成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建筑建设的逐渐发展,工程施工质量及过程对混凝土产生了新的要求,高强混凝土因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工作性以及经济性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在高强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外加剂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作为新一代粘度调节剂,可以满足现代化工程对混凝土粘度、坍落度、强度的要求。为了研发高性能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充分利用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分子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的特点,研究中采用了水溶液聚合的方式,选用最常用的HPEG大单体来提供分子侧链,丙烯酸为聚合单体,丙烯酰胺为辅助单体,过硫酸钾-次硫酸氢钠甲醛为引发体系,甲基丙烯磺酸钠为链转移剂,加入常温反应助剂XL-1,控制温度在30℃±5℃,合成出一种具有降粘性能的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NT-JN。利用单因素变量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的酸醚比、链转移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滴加时间以及保温时间对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得到了较优的合成配比,即当酸醚比为3.5∶1、链转移剂为0.4%、引发剂用量为0.4%、滴加时间为3 h、保温时间为0.5 h时,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各项性能最优。利用红外光谱与分子量吸附性测试,从微观上对NT-JN的分子结构、吸附性能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微观表征分析发现:对比其它两种市售降粘剂JP-W1与JP-W2,NT-JN的吸附性能较好,并且分子排列构造以及分子量的分布优良。研究对比了NT-JN与其它市售降粘剂对不同水泥的适应性、对三种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粉、硅灰)替代水泥的适应性和对温度的敏感性。研究表明,NT-JN与其他市售降粘剂相比,对水泥与掺和料的适应性比较好,对温度的敏感性比较低。利用NT-JN与聚羧酸减水剂PC-XM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当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NT-JN)掺量为0.3%0.6%时,配制的混凝土性能最优。
刘松林,康玉阳,李凡磊,李兴,冯贵宾[2](2017)在《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复合防垢剂的研制与评价》文中指出江苏油田因其地层水与注入水不配伍,结垢现象严重,对其部分区块的油井产出水进行分析,得到其钡离子浓度最高可达444.6 mg/L,锶离子浓度最高可达70.4 mg/L。考虑使用成本等因素,选取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水解聚马来酸酐和聚天冬氨酸三种螯合物作为原料进行高效硫酸钡锶垢防垢剂的多元复配,得到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水解聚马来酸酐以及聚天冬氨酸质量比为2.02.5:3.03.5:3.03.5的新型高效硫酸钡锶垢防垢剂。
孟江燕,刘逸,杨明杰[3](2014)在《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采用控制p H值的方法合成了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正十二硫醇为链转移剂,碳酸钠为p H控制剂,用红外对聚合产物表征说明得到了聚丙烯酸钠,粘度法测得聚丙烯酸钠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80左右,成功聚合了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按国家标准(GB/T 16632—2008)对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阻垢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实:随着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浓度增加,阻垢效果逐渐增加,当加入量1.00 g·L-1时,阻垢率达到95%。
展运鹏,刘福胜,高超[4](2014)在《NaHSO3-(NH4)2S2O8引发体系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NaHSO3-(NH4)2S2O8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NaHSO3为链转移剂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0℃、w(单体)=25%、w(引发剂)=0.6%、w(链转移剂)=2.0%、反应时间2h,可制得聚丙烯酸钠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 0003 000,单体转化率在98%以上。
展运鹏[5](2014)在《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PAAS)是一种水溶性的聚电解质,广泛应用于诸多产业中。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3000范围内的PAAS,具有很好的阻垢性能,作为阻垢缓蚀剂广泛应用在水处理领域。随着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需求量日益增长,增强对其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单一过氧化物引发,使用异丙醇为链转移剂,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PAAS的制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链转移剂的类型和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AA浓度对产品PAAS粘均分子量的影响。得到的制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3000的低分子量PAAS的较佳条件为AA单体质量分数40%,引发剂(NH4)2S2O8的质量分数3.0%,链转移剂(CH3)2CHOH的质量是单体质量的200%,聚合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h。在较佳条件下,聚合物PAAS的粘均分子量在2700左右,单体转化率97.2%左右。采用(NH4)2S2O8-NaHSO3引发体系,对低相对分子质量PAAS的制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NaHSO3与(NH4)2S2O8质量之比、链转移剂的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AA浓度等对产品PAAS粘均分子量和单体AA转化率的影响。得到的制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3000的低分子量PAAS的较佳条件为单体AA质量分数25.0%,链转移剂NaHSO3质量分数2.0%,引发剂(NH4)2S2O8质量分数0.6%,引发温度60℃,反应时间2h。在较佳条件下,聚合物PAAS的粘均分子量2400左右,单体转化率98.5%左右。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对低相对分子质量PAAS的制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光源距离、链转移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引发温度、单体AA浓度等对产品PAAS粘均分子量的影响。得到的制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3000的低分子量PAAS的较佳条件为单体AA质量分数20.00%,NaHSO3质量分数2.00%,(NH4)2S2O8质量分数0.05%,光源距离15cm,引发温度30℃。在较佳条件下,聚合物PAAS的粘均分子量在2400左右,单体转化率99.3%左右。另外,对所合成的PAAS的阻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400-2800之间的PAAS,具有较好的阻CaCO3垢的能力;增加PAAS的用量可有效提高阻垢率;pH值增大,有利于生成CaCO3污垢,使阻垢率下降;低温时,PAAS的阻垢性能较好;随着温度上升,阻垢率迅速下降;Ca2+和HCO3-浓度增大都有利于CaCO3污垢的形成,阻垢率降低。
赵小平,郑卫东,王申生,徐汝云[6](2014)在《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概况。分别讨论了作为分散剂的聚羧酸盐中丙烯酸均聚物,丙烯酸与第二单体二元共聚物,丙烯酸与第二、第三单体三元共聚物,以及其他聚羧酸盐类的合成方法。介绍了聚羧酸盐的表征、标准和质量指标。阐述了聚羧酸盐的毒性和环境保护。
展运鹏,刘福胜[7](2014)在《光辅助引发制备低粘均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文中研究指明以丙烯酸(AA)和氢氧化钠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光辅助引发聚合法对聚丙烯酸钠的制备进行了研究。研究了AA单体、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物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0℃、w(AA单体)=20%、w[(NH4)2S2O8]=0.05%、w(NaHSO3)=2.0%、光源距离15cm,可制得聚丙烯酸钠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 1002 500,单体转化率在97%以上。
张雪,胡惠仁,何秋实[8](2013)在《涂布颜料用丙烯酸类分散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概述了造纸涂布颜料用丙烯酸类分散剂的聚合工艺、分散机理,以及丙烯酸类分散剂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郑兴文,曾宪光,罗宏,梁晓峰[9](2012)在《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文中提出以丙烯酸、氢氧化钠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合成了低相对粘均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到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4 000的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55℃、丙烯酸浓度35%、过硫酸铵用量4%、亚硫酸氢钠用量6%。
曹亚峰,刘兆丽,谭凤芝,李沅[10](2010)在《双水相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文中研究表明实验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的混合物为分散剂,以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体系,以甲酸钠为相对分子质量调控剂,在双水相中进行丙烯酸的聚合反应,制备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4 000的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分散体系、引发体系、添加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为分散剂,m(PEG):m(PVA)=1.8:1,质量分数为5.0%~5.5%;以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剂,n(K2S2O8):n(CO(NH2)2)=1:1.5;n(K2S2O8):n(AANa)=0.07:1;甲酸钠为丙烯酸钠聚合反应控制剂,质量分数为1%。于50~55℃,进行双水相中丙烯酸钠的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达99.6%,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制在3 000~3 600。双水相中制备的聚丙烯酸钠用于陶瓷铁粉的分散实验,表明分散性能较好。
二、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混凝土用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研究背景 |
1.3 聚丙烯酸钠研究现状 |
1.4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性质 |
1.4.1 物理及化学性质 |
1.4.2 粘度特性 |
1.4.3 电解质特性 |
1.4.4 吸附特性 |
1.5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合成机理 |
1.6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方法 |
1.6.1 乳液聚合法 |
1.6.2 悬浮聚合法 |
1.6.3 自由基聚合法 |
1.6.4 溶液聚合法 |
1.7 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1.7.1 絮凝剂 |
1.7.2 增稠剂 |
1.7.3 降粘剂 |
1.7.4 油田助剂 |
1.7.5 水处理剂 |
1.7.6 吸水树脂 |
1.8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
1.8.1 空间位阻作用 |
1.8.2 静电斥力作用 |
1.8.3 基团及分子链 |
1.9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9.1 研究内容 |
1.9.2 研究意义 |
第2章 试验原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主要原料 |
2.1.1 合成试验主要原材料 |
2.1.2 性能测试主要原材料 |
2.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2.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3.1 水泥净浆流动度检测 |
2.3.2 水泥胶砂流动度检测 |
2.3.3 混凝土检测 |
2.3.4 分子质量测定 |
2.3.5 红外光谱测定 |
2.3.6 吸附量测定 |
第3章 高性能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合成 |
3.1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合成依据 |
3.1.1 技术依据 |
3.1.2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合成方法 |
3.2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合成正交试验 |
3.2.1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合成正交试验设计 |
3.2.2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合成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合成正交试验单因素分析 |
3.3.1 酸醚比对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性能的影响 |
3.3.2 链转移剂用量对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性能的影响 |
3.3.3 引发剂用量对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性能的影响 |
3.3.4 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性能的影响 |
3.4 pH值对于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影响 |
3.5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微观分析 |
3.5.1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红外光谱分析 |
3.5.2 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分子量吸附测试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高性能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应用研究 |
4.1 高性能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对不同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 |
4.2 高性能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
4.3 高性能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对温度的敏感性 |
4.4 工程应用 |
4.4.1 工程概况 |
4.4.2 实际工程应用结果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2)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复合防垢剂的研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结垢组分分析 |
2 防垢剂性能评价方法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步骤 |
3 防垢剂的制备 |
3.1 螯合剂的选择 |
3.2 螯合剂复配比例的确定 |
4 新型防垢剂防垢性能评价 |
4.1 防垢剂对于硫酸钡防垢性能评价 |
4.2 防垢剂对于硫酸锶防垢性能评价 |
4.3 防垢剂对于硫酸钡锶防垢性能评价 |
5 沉淀组分分析 |
6 结论 |
(3)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 |
2结果 |
2.1红外光谱 |
2.2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
2.3阻垢性能 |
3结论 |
(4)NaHSO3-(NH4)2S2O8引发体系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试剂 |
1.2 PAAS的制备 |
1.3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1.4 产品固含量的测定 |
1.5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加料方式的影响 |
2.2 m (NaHSO3) ∶m[ (NH4) 2S2O8]对PAAS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3 聚合反应温度对PAAS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4 w (单体) 对PPAS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5 链转移剂用量对PPAS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6 w[ (NH4) 2S2O8]对PPAS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7 反应时间对PPAS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8 正交实验 |
2.8.1 正交实验设计 |
2.8.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2.9 较佳条件实验结果 |
3 结论 |
(5)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聚丙烯酸钠的发展概况 |
1.2 聚丙烯酸钠的特性 |
1.2.1 聚丙烯酸钠的物理性质 |
1.2.1.1 物理稳定性 |
1.2.1.2 成膜性 |
1.2.1.3 吸湿和保水性 |
1.2.2 聚丙烯酸钠的化学性质 |
1.2.2.1 聚丙烯酸钠的化学反应性 |
1.2.2.2 高分子电解质特性 |
1.2.2.3 粘度特性 |
1.2.2.4 吸附特性 |
1.2.2.5 对阳离子的束缚性 |
1.3 聚丙烯酸钠的共聚方法 |
1.3.1 本体聚合 |
1.3.2 水溶液聚合法 |
1.3.3 反相乳液聚合法 |
1.3.4 反相悬浮聚合法 |
1.3.5 辐射聚合法 |
1.3.6 水相沉淀聚合法 |
1.4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应用 |
1.4.1 水处理剂 |
1.4.2 洗涤剂助剂 |
1.4.3 油田助剂 |
1.4.4 高效减水剂 |
1.4.5 颜料分散剂 |
1.4.6 食品添加剂 |
1.4.7 农药造粒展开剂 |
1.4.8 其他方面应用 |
1.5 聚丙烯酸钠的制备 |
1.5.1 聚丙烯酸钠的主要合成路线 |
1.5.2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 |
1.5.3 中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 |
1.6 研究工作中的相关机理 |
1.6.1 自由基聚合机理 |
1.6.2 光辅助引发机理 |
1.6.3 链转移反应机理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2 单一过氧化物引发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1.1 实验试剂 |
2.2.1.2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原理 |
2.2.3 实验步骤 |
2.2.4 分析检测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探索加料方式 |
2.3.2 链转移剂的选择 |
2.3.3 聚合反应温度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2.3.4 单体浓度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2.3.5 链转移剂用量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2.3.6 引发剂用量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2.3.7 反应时间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2.3.8 较佳条件重复实验 |
2.4 本章小结 |
3 (NH_4)_2S_2O_8-NAHSO_3引发体系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1.1 实验试剂 |
3.2.1.2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步骤 |
3.2.3 实验原理 |
3.2.4 分析检测方法(同 2.2.3)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探索加料方式 |
3.3.2 先中和后聚合法和先聚合后中和法制备 PAAS 对比 |
3.3.3 NaHSO_3与(NH_4)_2S_2O_8质量之比对PAAS分子量的影响 |
3.3.4 聚合反应温度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3.3.5 单体浓度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3.3.6 链转移剂用量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3.3.7 引发剂用量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3.3.8 反应时间对 PAAS 分子量的影响 |
3.3.9 正交实验 |
3.3.9.1 正交实验设计 |
3.3.9.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3.3.10 较佳条件重复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4 光辅助引发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2.1.1 实验试剂 |
4.2.1.2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原理 |
4.2.3 实验步骤 |
4.2.4 分析检测方法(同 2.2.3)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光辅助引发与化学引发剂引发的对比实验 |
4.3.2 单体用量对粘均相对分子量的影响 |
4.3.3 光源距离对粘均相对分子量的影响 |
4.3.4 引发温度对粘均分子质量的影响 |
4.3.5 链转移剂用量对粘均分子量的影响 |
4.3.6 引发剂用量对粘均分子质量的影响 |
4.3.7 正交实验 |
4.3.7.1 正交实验设计 |
4.3.7.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4.3.9 较佳条件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阻垢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试剂 |
5.2.2 实验步骤 |
5.2.2.1 实验试剂配制 |
5.2.2.2 PAAS 阻垢性能测定步骤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PAAS 分子量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5.3.2 PAAS 溶液用量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5.3.3 pH 值对 PAAS 阻垢性能的影响 |
5.3.4 温度对 PAAS 阻垢性能的影响 |
5.3.5 HCO_3~-浓度对 PAAS 阻垢性能的影响 |
5.3.6 Ca~(2-)浓度对PAAS阻垢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概况 |
1.1分散剂聚羧酸盐的一般合成〔6〕 |
1.2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国外开发概况 |
1.2.1亨斯曼(HUNTSMAN) 公司的TER- SPERSE 2700 |
1.2.2罗地亚(Rhodia)公司的GEROPON T/ 36和GEROPON T/36-DF |
1.3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国内研究概况 |
2丙烯酸一元均聚物 |
2.1聚丙烯酸钠盐的分子量与用途 |
2.2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的制备 |
2.3丙烯酸聚合的引发剂 |
2.4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路线 |
2.5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调节剂 |
2.5.1异丙醇〔18~30〕 |
2.5.2丙醇〔12,31~32〕 |
2.5.3焦亚硫酸钠 |
2.5.4次磷酸钠 |
2.5.5亚硫酸氢钠〔35~47〕 |
2.5.6不加分子量调节剂〔17,48~50〕 |
2.6羧基中和程度对聚丙烯酸钠分散性能的影响 |
2.7其他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盐 |
2.8干燥方法 |
2.8.1真空干燥粉碎法 |
2.8.2喷雾干燥法 |
3丙烯酸与第二单体的二元共聚 |
3.1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56~74〕 |
3.2丙烯酸-衣康酸共聚 |
4丙烯酸与第二、第三单体的三元共聚 |
4.1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磺酸钠共聚 |
4.2丙烯酸-苯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 |
4.3丙烯酸-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羟丙酯共聚 |
5其他聚羧酸盐类 |
5.1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磺酸钠二元共聚 |
5.2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烯丙基磺酸钠三元共聚 |
5.3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羟丙酯三元共聚 |
6聚羧酸盐的表征、标准和质量指标 |
6.1聚羧酸盐的红外结构表征 |
6.2聚羧酸盐的分子量测定 |
6.2.1端基分析法 |
6.2.2乌氏黏度计法 |
6.2.3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
6.3有关产品标准和测试标准 |
6.3.1有关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马来酸酐的标准 |
6.3.2有关分散剂的分散性能测试 |
7聚羧酸盐的毒性和环境保护 |
7.1聚羧酸盐的毒性 |
7.2聚羧酸盐对环境的影响 |
7.3聚羧酸盐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8结束语 |
(7)光辅助引发制备低粘均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试剂 |
1.2 PAAS的制备 |
1.3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1.4 产品固含量的测定 |
1.5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光辅助引发与引发剂引发的对比实验 |
2.2 w(AA单体)对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3 光源距离对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4 引发温度对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5 链转移剂w(NaHSO3)对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6 引发剂w[(NH4)2S2O8]对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2.7 较佳条件实验结果 |
3 结论 |
(8)涂布颜料用丙烯酸类分散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合工艺研究 |
1.1 通用自由基聚合工艺 |
1.2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
2 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
2.1 分散机理 |
2.2 助磨机理 |
3 丙烯酸类分散剂在涂布颜料分散中的应用 |
4 展 望 |
四、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混凝土用聚丙烯酸钠粘度调节剂的合成与应用[D]. 李国豪.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2]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复合防垢剂的研制与评价[J]. 刘松林,康玉阳,李凡磊,李兴,冯贵宾. 石油化工应用, 2017(10)
- [3]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研究[J]. 孟江燕,刘逸,杨明杰.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4]NaHSO3-(NH4)2S2O8引发体系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J]. 展运鹏,刘福胜,高超. 化工科技, 2014(04)
- [5]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研究[D]. 展运鹏.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6]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赵小平,郑卫东,王申生,徐汝云.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4(03)
- [7]光辅助引发制备低粘均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J]. 展运鹏,刘福胜. 化工科技, 2014(01)
- [8]涂布颜料用丙烯酸类分散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 张雪,胡惠仁,何秋实. 中国造纸, 2013(08)
- [9]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J]. 郑兴文,曾宪光,罗宏,梁晓峰. 精细石油化工, 2012(04)
- [10]双水相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J]. 曹亚峰,刘兆丽,谭凤芝,李沅. 精细石油化工,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