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葆[1](2021)在《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综合体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城市规划建设,由于商业综合体项目功能复杂,体量大,工期紧,配合方众多,这就给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设计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的设计质量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与进程,也对整个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质量,就需要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管理,通过对设计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使设计企业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并得以持续改进。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同时针对此类问题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对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此类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W工程项目为例,对此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经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后,提取出影响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一个含有三个层次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价指标的修正,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剔除权重较低的评价指标,完成对评价指标的筛选。结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通过大量的项目评审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仿真和训练,使其达到要求的精度,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通过构建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对W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找到影响设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为W工程等类似商业综合体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对提高此类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
舒彤[2](2021)在《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具有施工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主要由预制构件拼装而成,预制构件本身的质量、运输效率以及构件吊装安装质量等,都会导致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延迟。因此,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识别、分析、评价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风险,对施工方明确认识项目总体的施工进度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基于文献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初步识别了影响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的众多风险因素。其次,利用风险发生概率及工期延误程度描述风险的水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TOPSIS方法对初始进度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将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划分为人为风险、预制构件风险、机械设备风险、技术管理风险及其他风险,建立了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因素清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施工进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及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施工进度风险因素清单,分别从风险发生概率及工期延误程度两方面对施工进度风险进行评价。最后,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工程实例中,针对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及控制措施,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对施工方全面了解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中存在的进度风险因素、科学合理的制定进度风险预防及控制措施、有效的管理施工进度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潘少峰[3](2021)在《国家先进技术光伏发电H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苏和平[4](2020)在《基于PPP模式的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我国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实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节能减排、尾水生态综合利用等工程必将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而PPP模式在尾水生态综合利用工程的应用必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鉴于PPP模式在目前项目管理应用中存在着如,管理不成熟、机构不健全、人员不专业,缺乏实施特定项目的技术、金融和管理能力等诸多问题,进而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管理问题,因此,对PPP模式下尾水生态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实际案例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工程项目的总体概况及运作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项目的具体特征,发现尾水生态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在PPP模式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等问题,分析具体问题产生的详细原因,发现主要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针对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PDCA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优化方案、基于全员安全及本质安全管理的安全管理优化方案、基于资源配置管理及过程动态调整的进度管理优化方案、基于直接费及间接费控制的费用管理优化方案。为保证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制定了组织保障、资源保障、安全与质量文化保障及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等相关保障措施。
苏学瑞[5](2020)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以G公司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能源的依赖与需求量逐渐增大,同时国家对能源保障的需求亦有所增加。在能源结构中,石油天然气能源构成其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以勘探油气资源较丰富,但囿于国内快速增长的油气需求,我国自1993年起已从传统的油气自给国成为油气净进口国,如何通过工程建设满足和保障国内油气安全成为一个现实命题。工程项目管理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直接影响建设企业能否保质保量完成既定建设目标。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是管道建设与运营公司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的催化剂,也是保证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因而,在日益增长的油气资源需求和趋难的管道工程项目建设约束下,研究富有创新性的管道工程项目管理十分重要。据此,本文对代表性G公司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展开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描述法、案例分析法及实证分析法。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长输管道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战线广、工艺复杂、风险系数高等特点。(2)当前长输管道施工管理中应优化项目管理中存在工作管理风险无法均摊的问题;应急需解决目前技术无法满足运输管道管径升级带来的制钢、制管、低温管材应用等方面技术保障的问题;应解决因管道管径升级、壁厚变大、钢级变高,人为不稳定因素导致焊接、检测、防腐的质量风险;应解决特种交叉作业及生态环保带来的HSE风险;应解决施工工艺工法起步阶段的进度效率;应解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下的资金管控;应解决智能化建设在长输管道的应用及建设。(3)通过G公司承建的A项目对创新思路进行实践应用,采用“IPMT+监理+E+P+C+运营单位”的管理模式,实现风险层级分化,构建建管一体化;科研攻克D1422、X80钢管、56寸大球阀制造,形成管材管件技术规程及-45℃用管材、管件技术条件等19项标准规范支撑技术管理;攻克并全面推行新工艺下全自动化焊接、全自动化超声波检测、全机械化防腐技术,提供质量保障;制定141项体系文件,改变以往管理制度的乱、散、偏的状况,细化安全风险管控,环保初设着手,细化制度;以竞赛促进度,联动管理、计划单线图预警保进度;资金进度层级审批月结算,全过程细化管理,多方监管,严控超付;智能工地应用于长输管道建设,有助于风险管控、提升效率,提高关键数据可追溯性,解决人不可控因素。(4)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提升,OD1422管径也将会被更大管径所替代,如何提前攻克管材管件制造业技术,如何提升工艺工法效率,如何将手动式全自动设备焊接转化为全过程全自动焊接,如何实现长输管道智能化建设,数字孪生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管道、科技管道,目前研究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朱桦[6](2020)在《政府投资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前进。然而建筑项目本身有着涉及单位多、规模大、投资高、周期长、安全隐患高等特点,再加上目前大多数建设项目仍以粗放式管理为主,无不制约了建筑业的转型和升级。只有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建筑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建筑行业积极推广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与工程总承包制相比更偏重管理要求,因此更加适合精细化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和完善。本文旨在研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针对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从设计管理目标的制定,到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设计投资,分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技术措施,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流程以及9个管理用表格。(2)针对施工阶段的投资管理,明确了投资管理的目标和管理内容,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提出了投资管理的具体技术措施和方法,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流程和23个管理用表格。(3)针对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明确了质量管理的目标,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重点,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具体技术措施和方法,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流程和4个管理用表格。(4)针对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制定了进度管理的原则、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要点,提出了相应管理流程、措施和方法,明确了三级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及责任单位,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流程和3个管理用表格。(5)针对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明确了安全管理的目标,提出了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重点,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提出了安全管理的具体技术措施和方法,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流程和2个管理用表格。(6)研究了合同管理的范围、内容,制定了相应管理流程,提出了合同管理的要点和难点,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流程和7个管理用表格。(7)明确了信息管理的目标、组织及保证制度,制定了信息管理的流程、方法和要点。明确了档案管理的内容、措施和主要档案分类及目录。该论文有图24幅,表57个,参考文献72篇。
初永琦[7](2020)在《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地上交通的严重拥堵已经满足不了当下人民的发展需求,地铁的发展顺应了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但在地铁高速建设的背景下,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不断涌现,提高地铁的施工质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青岛地铁如今在快速地发展建设,从2009年8月,青岛地铁建设规划获得批准,地铁3号线作为青岛建设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从2010年开始施工,目前已经正式通车运行。地铁13号线,作为黄岛市区与董家口的重要连接线,自2015年开始施工,截止2018年一期工程已经全部施工完成,目前已经正式运营,为西海岸新区的居民提供了便利。青岛的地貌形式为构造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及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运动,青岛地区形成了“上软下硬”的地质条件。青岛隶属于沿海城市,地下水资源尤其丰富,造成了施工的极大困难,二衬混凝土渗水与开裂就是目前在寻求解决的施工质量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的分析,采用全面质量的方法,结合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对施工前、施工中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的阶段进行全过程的分析。针对青岛地势条件,结合现场施工现状,以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原理为基础理论,发现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基础工程中进行两轮的PDCA循环,解决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在基础工程中的良好应用,将PDCA循环运用到主体工程中,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有根据性地采取解决措施,实时控制影响项目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详细介绍了每个方面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要点,研究地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控制问题,针对主要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项目质量进行全面控制。通过对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研究,证明了工程整体质量的好坏与建设全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密不可分。地铁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改进,对之前制定的措施进行优化,在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方面的不断促进下,更加完善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王庆[8](2020)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在不断朝大型化、复杂化等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我国以前固有的工程管理系统需要改变和不断进步,才能逐步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缺乏对工程项目建设的集成管理、缺乏创新等问题,这些方面成为了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旨在通过探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以具体的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实例,构建了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从管理者的角度为科学评价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细致梳理了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有关概念和发展现状,为文章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借助文献资料法掌握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各种评价方法,依据该信息化建设固有的特点及指标选取原则,最终确定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首先介绍了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产生的背景,其次详细阐述了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根据该项目的特点,从内容指标、技术管理指标、成效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展开评价。通过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得出了内容指标层面的满意度为94.93%。接着使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从技术管理指标和成效指标2个角度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对其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由模型计算出,技术管理指标的评估分数为76.33,成效指标的评估分数为71.25。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得出其评价结果为良。实证研究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也为其他行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图4表1 1参77
李璇[9](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A市超算中心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研究》文中提出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工程进度管理,其不仅会对项目工期产生影响,还会衍生出安全、成本、质量等问题。在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社会需求显着增加和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大环境下,传统进度管理的弊端日益显现,项目信息丢失问题严重等问题开始出现,不仅难以较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需求,也会加大项目进度管理难度。传统的进度管理方式,不能随着实体施工进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引入BIM技术之后,可以为项目信息化进度管理等提供诸多技术支撑,显着提升进度管理水平,但是我国BIM技术发展时间较晚,现阶段正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特别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还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这一技术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由此,基于BIM技术进度管理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以A市超算中心幕墙工程项目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在参考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相关理论指导下与工程案例紧密结合,明确进度管理思路。首先,本研究对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方法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传统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局限性,引入BIM技术,分析其内涵和应用现状。随后阐述该项目进度管理发展现状,归纳这一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基于BIM技术的项目进度管理框架,包括进度计划的划分、编制、跟踪和偏差分析。然后,使用以下三个软件探讨如何构建4D进度管理模型,一是Navisworks Management;二是Project;三是Revit,随后以A市超算中心的幕墙工程项目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将4D模型构件、施工模拟等BIM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提出了项目进度优化新思路;使用BIM技术针对工程项目进行偏差分析和进度特征,在显着提升施工进度控制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最后系统梳理了 BIM技术引入前后项目进度管理的流程差异和效果差异,并提出了建议完善的保障制度、增加项目人员和开展协调工作等保障措施。基于本文的研究,作者希望可以通过研究结果,为我国幕墙项目工程BIM技术进度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斌[10](2020)在《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建筑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在保证建筑产品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的基础上更加节约成本、效率更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从事者致力研究的课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技术的创新、应用无疑是解决发展困境的最佳方法,事实证明,建筑业的企业正在通过技术的力量完成品牌形象建设、成本节约、效率提升,特别是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耀眼的的成就。但是,作为行业的主体——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技术与创新管理弊病和不足的问题,企业发展战略不足、缺乏动力。基于此,论文以“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查、对比分析、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展开研究。对技术管理、创新管理的来源、发展、分类方面研究,建议将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为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个是企业常态化下项目实施开展的技术管理工作,一方面是为企业和项目服务的创新管理工作,这种既存在个体特性又存在包含关系的划分,能够更加简单的探究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该方面的管理。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探究基础上,分析了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一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通过管理学知识及相关企业经验给出了对策。通过政策导向理解、市场因素分析等多角度的解读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创新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建议以明确企业技术创新方向、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强化行业体制建设、政策提高创新积极性等方面优化创新工作。与此同时,建立了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办法进行了说明。最后论文以云南建投B公司技术与创新管理为案例,对于技术与创新进行说明。
二、浅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
1.2.2 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
1.2.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相关研究 |
1.2.4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2.1 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及特点 |
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
2.3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内容 |
2.3.1 方案设计阶段 |
2.3.2 初步设计阶段 |
2.3.3 施工图设计阶段 |
2.3.4 施工配合阶段 |
2.4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方法 |
2.4.1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原理及步骤 |
2.4.2 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原理及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1 项目概况 |
3.1.2 该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 |
3.1.3 该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成效与问题 |
3.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2 影响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
3.2.3 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3 评价指标筛选 |
3.3.1 层次单排序计算 |
3.3.2 层次总排序计算 |
3.3.3 评价指标筛选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综合评价 |
4.1 基于MATLAB的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
4.1.1 网络层数的确定 |
4.1.2 输入、输出节点设计 |
4.1.3 隐含层节点设计 |
4.1.4 传递函数确定 |
4.1.5 样本数据的选取 |
4.1.6 通过MATLAB程序实现模型构建 |
4.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 |
4.2.1 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
4.2.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 |
4.2.3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优化对策建议 |
5.1 W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优化对策建议 |
5.1.1 人员管理方面 |
5.1.2 协调管理方面 |
5.1.3 进度管理方面 |
5.1.4 服务管理方面 |
5.2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比例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项目样本数据 |
附录四 BP神经网络训练期望输出值 |
附录五 BP神经网络的MATLAB程序代码 |
(2)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装配式建筑研究现状 |
1.3.2 施工进度风险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风险及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
2.1 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的特点 |
2.2 施工进度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
2.2.1 施工进度风险 |
2.2.2 施工进度风险的特点 |
2.3 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 |
2.3.1 风险识别 |
2.3.2 风险分析与评价 |
2.3.3 风险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3 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识别 |
3.1 装配式住宅项目的概念、特点及关键工序 |
3.1.1 装配式住宅项目的概念 |
3.1.2 装配式住宅项目的特点 |
3.1.3 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
3.2 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初步识别 |
3.2.1 施工进度风险识别的原则 |
3.2.2 施工进度风险识别的步骤 |
3.2.3 基于文献研究法的施工进度风险识别 |
3.2.4 基于案例研究法的施工进度风险识别 |
3.2.5 初步构建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因素清单 |
3.3 基于TOPSIS法构建最终的施工进度风险因素清单 |
3.3.1 TOPSIS方法 |
3.3.2 基于TOPSIS法的施工进度风险因素排序 |
3.3.3 确定施工进度风险因素清单 |
3.3.4 构建施工进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4 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评价 |
4.1 贝叶斯网络理论 |
4.1.1 贝叶斯网络的概念 |
4.1.2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模流程 |
4.1.3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特点 |
4.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施工进度风险发生概率评价模型 |
4.2.1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
4.2.2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
4.2.3 施工进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转化 |
4.2.4 确定施工进度风险发生概率 |
4.2.5 施工进度风险发生概率评价 |
4.2.6 施工进度风险发生概率区间划分 |
4.3 基于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施工工期延误程度评价模型 |
4.3.1 建立施工工期延误程度评价模型 |
4.3.2 施工工期延误程度评价等级 |
4.4 本章小结 |
5 工程实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施工进度风险评价 |
5.2.1 施工进度风险发生概率评价 |
5.2.2 施工工期延误程度评价 |
5.2.3 施工进度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5.3 施工进度风险预防及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 施工进度风险因素权重调查表 |
附录3 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贝叶斯网络节点条件概率表 |
致谢 |
(4)基于PPP模式的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合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PPP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基本理论 |
2.1 PPP工程的定义 |
2.1.1 PPP广义定义 |
2.1.2 PPP狭义定义 |
2.2 PPP工程的特征 |
2.2.1 伙伴关系 |
2.2.2 利益共享 |
2.2.3 风险共担 |
2.3 PPP项目的实施方式 |
2.3.1 特许经营方式 |
2.3.2 购买服务方式 |
2.3.3 股权合作方式 |
2.3.4 其他方式 |
2.4 PPP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
2.4.1 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4.2 项目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
2.4.3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理论 |
2.4.4 项目费用管理相关理论 |
第3章 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
3.1 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概况及运作模式 |
3.1.1 项目概况 |
3.1.2 运作模式 |
3.2 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的特征 |
3.2.1 PPP模式下的生态综合利用工程 |
3.2.2 高寒地区的工程建设 |
3.3 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3.1 质量问题 |
3.3.2 安全问题 |
3.3.3 进度问题 |
3.3.4 费用问题 |
3.4 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人为因素分析 |
3.4.2 其他因素分析 |
第4章 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方案 |
4.1 质量管理优化方案 |
4.1.1 计划阶段(P阶段) |
4.1.2 执行阶段(D阶段) |
4.1.3 检查阶段(C阶段) |
4.1.4 处理阶段(A阶段) |
4.2 安全管理优化方案 |
4.2.1 增强全员安全风险意识 |
4.2.2 倡导本质安全 |
4.2.3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
4.3 进度管理优化方案 |
4.3.1 资源配置管理 |
4.3.2 明确人员责任 |
4.3.3 动态调整 |
4.4 费用管理优化方案 |
4.4.1 直接费控制 |
4.4.2 间接费控制 |
第5章 优化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2 资源保障 |
5.3 安全与质量文化保障 |
5.4 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以G公司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长输管道施工管理研究 |
1.2.2 国内长输管道施工管理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第2章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理论分析 |
2.1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施工理论 |
2.1.1 长输管道及分类 |
2.1.2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施工流程 |
2.2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理论 |
2.2.1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主要内容 |
2.2.2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施工管理评价方法 |
第3章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及创新思路 |
3.1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现状 |
3.1.1 油气长输管道项目建设状况及特点 |
3.1.2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主要问题 |
3.2 |
3.2.1 探索“IPMT+”的项目管理新模式 |
3.2.2 着眼新材料与新工艺创新技术管理 |
3.2.3 打造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控 |
3.2.4 推动安全、环境为关键的HSE管理 |
3.2.5 以完善和控制进度计划促进度管理 |
3.2.6 兼顾效率与效果创资金管理新局面 |
3.2.7 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信息管理 |
3.3 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评价方法选择 |
第4章 G公司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
4.1 项目概况 |
4.1.1 建设背景 |
4.1.2 工程简介 |
4.1.3 建设特征 |
4.2 G公司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创新措施 |
4.2.1 G公司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2 G公司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措施 |
4.3 G公司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评价 |
4.3.1 评价模型设定 |
4.3.2 指标、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3.3 因子分析 |
4.3.4 结构方程分析 |
4.3.5 项目管理创新评价结果 |
第5章 G公司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创新优化策略 |
5.1 G公司油气长输管道建设施工管理创新推广 |
5.1.1 项目管理模式借鉴推广 |
5.1.2 施工管理借鉴推广 |
5.2 G公司油气长输管道建设施工管理创新改进 |
5.2.1 自动焊接一流工艺操作的技术管理改进 |
5.2.2 从关键过程到全程覆盖的质量管理改进 |
5.2.3 由智能工地到智能管控的信息管理改进 |
第6章 研究启示及展望 |
6.1 研究启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G公司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调查问卷 |
(6)政府投资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项目现状调查及管理现状分析 |
2.1 项目现状调查 |
2.2 管理现状分析 |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设计阶段精细化管理 |
3.1 管理目标 |
3.2 管理流程 |
3.3 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
3.4 投资控制管理措施 |
3.5 设计阶段精细化管理案例 |
3.6 小结 |
4 施工阶段投资精细化管理 |
4.1 管理原则 |
4.2 管理目标 |
4.3 管理内容 |
4.4 管理流程 |
4.5 管理措施与方法 |
4.6 施工阶段投资精细化管理案例 |
4.7 小结 |
5 施工阶段质量精细化管理 |
5.1 管理原则 |
5.2 管理目标 |
5.3 管理内容 |
5.4 管理流程 |
5.5 管理措施与方法 |
5.6 施工阶段质量精细化管理案例 |
5.7 小结 |
6 施工阶段进度精细化管理 |
6.1 管理原则 |
6.2 管理目标 |
6.3 管理内容 |
6.4 管理流程 |
6.5 管理措施与方法 |
6.6 施工阶段进度精细化管理案例 |
6.7 小结 |
7 施工阶段安全精细化管理 |
7.1 管理原则 |
7.2 管理目标 |
7.3 管理内容 |
7.4 管理流程 |
7.5 管理措施与方法 |
7.6 施工阶段安全精细化管理案例 |
7.7 小结 |
8 工程建设合同精细化管理 |
8.1 管理原则 |
8.2 管理内容 |
8.3 管理流程 |
8.4 主要措施 |
8.5 重点难点 |
8.6 小结 |
9 工程建设信息与档案精细化管理 |
9.1 信息管理目标 |
9.2 信息管理内容 |
9.3 信息管理流程 |
9.4 信息管理措施与方法 |
9.5 档案管理 |
9.6 小结 |
10 结论与展望 |
10.1 结论 |
10.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附录 |
(7)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质量管理理论概述与发展 |
2.1.2 全过程质量管理概念及影响因素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及应用 |
2.2.2 PDCA循环的定义及特点 |
2.2.3 三阶段控制理论 |
第3章 青岛地铁13号线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
3.1 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某标段简介及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分析 |
3.2 青岛地铁13号线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现状 |
3.2.1 人力资源的现状 |
3.2.2 材料和设备的现状 |
3.2.3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 |
3.2.4 管理制度的现状 |
3.2.5 环境管理的现状 |
3.2.6 测量的现状 |
3.3 青岛地铁13号线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分析 |
3.3.2 材料设备管理问题的分析 |
3.3.3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 |
3.3.4 管理制度问题的分析 |
3.3.5 环境管理问题的分析 |
3.3.6 测量问题的分析 |
第4章 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 |
4.1 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
4.1.1 管理项目的指标评估体系 |
4.1.2 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 |
4.1.3 管理项目的风险分析 |
4.1.4 管理项目的合同 |
4.1.5 管理可行性研究的审计工作 |
4.2 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
4.2.1 管理勘察设计公司及人员的资质审核工作 |
4.2.2 监理单位工作的管理 |
4.2.3 管理图纸的会审工作 |
4.3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
4.3.1 PDCA循环在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4.3.2 PDCA循环在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4.3.3 PDCA循环应用效果分析 |
4.4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
4.4.1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时的条件 |
4.4.2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时依据的文件及要求 |
4.4.3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流程 |
第5章 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
5.1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
5.1.1 制度的保障 |
5.1.2 管理的保障 |
5.2 健全质量管理流程 |
5.2.1 材料设备的管理流程 |
5.2.2 全过程质量管理流程 |
5.3 发扬公司文化理念 |
5.3.1 全员质量意识的树立 |
5.3.2 打造项目部质量文化概念 |
5.4 全过程质量保障措施的效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
2.1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
2.2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技术 |
2.2.1 信息数据标准化 |
2.2.2 集成技术 |
2.2.3 数据库技术 |
2.2.4 计算机通信技术 |
2.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架构 |
2.3.1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2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项目实施阶段的信息管理 |
2.3.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特点 |
2.3.4 工程项目信息化子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流程分析 |
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3.2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方法的选择 |
3.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1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
3.3.2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模型的建立 |
4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研究 |
4.1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背景 |
4.2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
4.3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4.3.1 主要子系统简介 |
4.3.2 投资管理子系统 |
4.4 数据的收集 |
4.5 数据的整理 |
4.5.1 内容指标 |
4.5.2 技术管理指标与成效指标 |
4.5.3 评论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后记或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基于BIM技术的A市超算中心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路线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
2.1.1 项目进度管理概念界定 |
2.1.2 项目进度管理常用方法及相关软件 |
2.1.3 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 BIM概述及应用 |
2.2.1 BIM技术内涵 |
2.2.2 BIM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应用 |
2.2.3 BIM技术应用现状 |
2.2.4 BIM技术在项目进度计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2.5 BIM在项目进度计划中的技术支撑 |
2.3 幕墙项目的概述与特点 |
2.4 文献综述 |
2.4.1 进度管理的相关综述 |
2.4.2 BIM技术应用的相关综述 |
2.4.3 建筑幕墙管理的相关综述 |
第3章 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现状与问题 |
3.1 项目概况 |
3.2 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概况 |
3.2.1 项目管理概况 |
3.2.2 项目管理的难点 |
3.3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影响因素 |
3.4 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问题 |
3.4.1 缺乏更合理的进度管理方法 |
3.4.2 资源使用冲突 |
3.4.3 存在的局限性 |
第4章 基于BIM技术的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
4.1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框架 |
4.2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模型 |
4.3 BIM技术在编制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应用内容 |
4.3.1 项目结构分解 |
4.3.2 进度计划的编制 |
4.3.3 进度计划的跟踪 |
4.3.4 进度计划的偏差分析 |
4.3.5 进度计划的优化与保障 |
第5章 BIM技术在A市超算中心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中的应用 |
5.1 项目模型的建立 |
5.1.1 3D模型建立 |
5.1.2 进度数据的建立 |
5.1.3 4D模型建立 |
5.2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
5.2.1 项目进度跟踪 |
5.2.2 项目进度偏差分析 |
5.2.3 项目进度调整 |
第6章 基于BIM技术的超算中心幕墙工程项目保障措施与实施效果 |
6.1 保障措施 |
6.1.1 制度保障 |
6.1.2 人员保障 |
6.1.3 沟通保障 |
6.2 实施效果 |
6.2.1 进度管理的流程差异 |
6.2.2 进度管理的效果差异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2.1 建设工程管理的措施概述 |
2.1.1 组织措施 |
2.1.2 技术措施 |
2.1.3 经济措施 |
2.1.4 管理措施 |
2.2 技术管理理论概述 |
2.2.1 技术的发展 |
2.2.2 技术的释义 |
2.2.3 技术的类别 |
2.3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
2.3.1 技术创新理论 |
2.3.2 建设工程项目创新概念 |
2.3.3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 |
2.3.4 技术创新模式 |
2.4 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概述 |
2.4.1 文献调研法 |
2.4.2 对比分析法 |
2.4.3 案例分析法 |
2.4.4 专家会议法 |
2.4.5 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 |
2.5 技术与创新管理分析 |
第3章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 |
3.1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
3.2 技术管理组织机构 |
3.3 技术管理制度 |
3.3.1 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原则 |
3.3.2 技术管理制度的分类 |
3.3.3 技术管理制度执行影响因素分析 |
3.3.4 技术管理制度执行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
3.4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分析 |
3.4.1 图纸相关工作管理 |
3.4.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管理 |
3.4.3 技术交底、技术复核管理 |
3.4.4 检验、试验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创新管理 |
4.1 创新模式 |
4.1.1 按技术创新的动力划分 |
4.1.2 按技术创新源划分 |
4.2 创新管理体系 |
4.2.1 公司创新管理体系 |
4.2.2 创新管理制度 |
4.3 技术创新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4.3.1 建筑活动和产品特点带来的问题 |
4.3.2 建筑活动社会环境带来的问题 |
4.4 创新工作优化思路 |
4.4.1 通过明确企业技术创新方向优化创新工作 |
4.4.2 通过重视人才培养优化创新工作 |
4.4.3 通过加强创新主体合作优化创新工作 |
4.4.4 通过强化行业体制建设优化创新工作 |
4.4.5 通过政策提高创新积极性优化创新工作 |
4.5 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6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
4.7 案例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案例分析---以云南建投B公司为例 |
5.1 企业背景 |
5.2 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制度建设 |
5.2.1 技术与创新管理制度的亮点 |
5.2.2 技术与创新制度形成流程 |
5.2.3 已形成的技术与创新制度内容 |
5.3 公司技术与创新管理投入分析 |
5.3.1 技术与创新管理人员投入 |
5.3.2 技术与创新管理资金占营业额的比重 |
5.3.3 技术设备情况 |
5.4 公司技术与创新管理产出分析 |
5.4.1 自主创新 |
5.4.2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
5.5 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
5.5.1 利用BIM技术完成复杂结构项目实施 |
5.5.2 项目实施效果总结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论文的不足 |
6.3 展望 |
谢辞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打分卡——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研究 |
四、浅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 李兴葆.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风险评价研究[D]. 舒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国家先进技术光伏发电H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研究[D]. 潘少峰. 东南大学, 2021
- [4]基于PPP模式的Y尾水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 苏和平. 南昌大学, 2020(03)
- [5]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以G公司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为例[D]. 苏学瑞. 吉林大学, 2020(04)
- [6]政府投资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 朱桦.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7]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研究[D]. 初永琦. 青岛大学, 2020(01)
- [8]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研究[D]. 王庆.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9]基于BIM技术的A市超算中心幕墙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研究[D]. 李璇. 山东大学, 2020(11)
- [10]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与创新管理研究[D]. 郑斌.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方法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