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谭燕华[1](2021)在《租赁办学模式下关于民办教育的税收问题思考——以中山市A公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2月23日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其中第三条提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第五条提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本文以中山市A公学的租赁办学模式为例,从财政和税收的角度探索租赁办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胡卫,张歆,方建锋[2](2020)在《营利非营利分类管理下民办学校税收问题与建议》文中认为现有教育税收优惠规定是在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前出台的,针对的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营利性民办学校虽然登记为企业法人,但企业减税降费的利好政策对其影响甚微。此外,还存在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同等税收优惠落实不到位、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不系统、现有民办学校转设税收政策不明确等问题。建议切实落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针对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税收政策系统设计,同时参照企业重组、改制的经验制定现有民办学校转设企业法人税收优惠政策。
陈志琼[3](2020)在《分类管理背景下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问题研究 ——以X学院为例》文中认为民办高校实行分类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创举,允许设立营利性民办高校,对于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蓬勃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国实施分类管理后,民办高等教育界将史无前例的出现一批营利性民办高校,当前在研究领域对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问题主要包括:营利性民办高校是否应该享有企业所得税优惠?营利性民办高校可以享受多大力度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本研究从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政策不明确的现实问题出发,了解到不少省份在积极探索给予营利性民办高校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一些优惠,以帮助营利性民办高校顺利度过过渡期,推进我国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的进程,尽快让民办高校步入发展期。本研究首先梳理并分析我国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财政现状进行预见性分析。其次,以X学院为例,具体分析了该民办高校2017年-2019年的收支情况和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对该校按不同税率收取企业所得税后的办学结余进行分析,从企业所得税测算分析中,论证了给予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一定税率优惠的现实合理性,通过案例探讨得出政府在不对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其他财政资助的情况下,25%税率的企业所得税有可能会影响营利性民办高校过渡期的存续发展。再者,借助教育公平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帕累托资源最优理论,基于案例探讨营利性民办高校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是否具有理论合理性,也从思想障碍、税率待定、立法权限等方面对当前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企业所得税问题对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政策制定提出四点完善建议:第一,消除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观念障碍;第二,营利性民办高校应积极申请企业所得税税务登记;第三,给予营利性民办高校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第四,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的公益性进行监督。
申素平,贾楠[4](2018)在《二分格局基础上民办教育税收制度之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民办学校被制度性区分为营利与非营利的二元格局下,现行针对民办教育的税收法律政策的弊端突显。民办教育税收制度的改革应当契合国家对民办学校进行区分的二元化格局,彰显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制定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民办教育税收制度体系。
肖翔[5](2018)在《分类管理背景下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在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对广州市三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探明在分类管理实施后广州市民办义务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展开分析与讨论,最后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民办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及可持续的发展。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并对研究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和讨论。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私立学校的管理办法,对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总结,并对比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进行比较与分析。第三章是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实施后广州市三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的访谈。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当前广州市民办义务教育的真实发展情况,并以此对比分类管理办法中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相关规定,指明现阶段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类管理后民办学校的办学登记问题、财务监管问题、教师权益保障问题、学校产权问题等等。第四章集中讨论了分类管理后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分类管理中的相关规定提出建议与对策。主要从法人属性、产权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办学自主权、教师权益保障等方面对现行的分类管理办法提出建议与对策。
黄露露[6](2017)在《分类管理视角下的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优惠是国家对民办学校实行差别化扶持的一项法律制度和基本政策。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的困境在于,法律规定不明致使税收优惠制度缺位、政策内容失准致使税收优惠机制不畅,以及政策执行失范导致税收优惠落实困难等。依据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需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健全民办学校税收优惠制度;明晰主体和事项,完善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机制;规范政策执行过程,落实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措施。
王一涛,李宝枝[7](2017)在《分类管理后民办学校税收政策梳理与优化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共有17个税种,其中10个税种与民办学校相关。分类管理实施后,无论是营利性民办学校还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关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方面都可以享受免税优惠。在国家批准的收费标准以内的收费,无论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还是营利性民办学校,都可以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是民办学校需要缴纳的主要税种,而国家文件对民办学校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很难有效指导民办学校税收征收的实践。地方政府在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难以突破,这是由我国"税由法定"的政策决定的。建议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牵头起草关于民办学校税收的文件,或根据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新形势修改已有的税收优惠文件。
宋词[8](2017)在《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从古代的私学开始,民间办学就为我国教育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民间办学曾经历短期中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办学开始以“民办学校”这一特有模式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恢复、发展并呈现出投资办学的基本特征。但是相关政策法规的设计仍然停留在以往捐资办学的观念模式之下,不能适应民办学校的切实需要。这一背景下,法人类属、产权归属、合理回报等问题成为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对民办学校实施营利和非营利的分类管理众望所归。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将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营利性民办学校作为依法确立的新型学校主体,尚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税收优惠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从当前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的政策来看,由于更多的税收优惠都偏向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营利性民办学校将面临财政资助下降和负税成本上升的困境。这便要求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进一步研究。论证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的合理性,可以借助公共财政和公共政策理论。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使其获得税收优惠具有合理性。同时,根据营利性民办学校做出的贡献来测算,公共财政给予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不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此外,通过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有关偏见的澄清,也可以进一步论证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的合理性。我国民办学校呈现出来的投资办学的特点使得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总体较少。但在国家层面税收优惠政策出台之前,浙江省作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试点在现有的民办教育政策中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从实践层面证明了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的政策设计具有可行性。基于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问题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设计应加强对税收优惠相关法规的制定,加强公共财政的制度设计,完善税收优惠具体内容的制定以及正确认识我国教育投资办学的基本特征。
周兴平[9](2015)在《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H市民办教育改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1月)和《民办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4月)的出台为民办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而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列为四项重点综合试点任务之一,将民办教育体制改革推向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资源分配体系更是将民办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可见,当前政府对民办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其重要性可概括为如下“三个重要”:一是民办教育是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三是民办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民办教育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民办义务教育作为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关注其改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研究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其所处的“场域”,即关注改革的历史趋势、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等社会情景。就民办义务教育改革政策而言,既包括政策的历史发展趋势,也包括当前政策发展的特点。通过历史分析发现我国民办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如下趋势:一是我国民办义务教育改革轨迹呈明显“钟摆现象”,二是民办义务教育定位由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三是管理方针由“歧视”向“扶持”转变。历史分析表明我国民办义务教育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强化管理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则发现我国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如下特点:一是改革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上,对民办学校的教师、学生等问题关注较少,二是改革政策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强制性。文本分析表明当前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在“规范”和“管理”,旨在民办教育“秩序”的建设。研究管理体制改革必然需要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管理体制作为一个复合概念,既有“管理”,又有“制度”的含义,其本质上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机制。因此,本文根据《通知》的试点任务安排,从H市民办义务教育改革实践出发,将“管理体制改革”分为四个构成要素:一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产权与法人属性体制;二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治理体制;三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利益分配体制;四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监督管理体制。以此为分析框架贯穿全文每一环节,按照改革实施的“背景—内容—效果与问题—影响因素—对策”的逻辑深入、系统剖析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构成要素与教育外部因素间的关系和改革模式。分析认为,产权与法人体制改革是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所在。只有先明晰产权和法人属性方能构建合理的学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在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举办者的投资利益,又维护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同时,辅之以内外部结合的监督机制,保证改革各环节的有效实施。为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本研究选择承担民办教育改革任务的H市为例,并在H市实地调研近2个多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座谈会的形式对H市区县教育局民办教育负责人、学校举办者、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广泛调查,搜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和官方统计数据。同时,采用Nvivo10.0、RCM、HLM等软件对所搜集的质化材料和量化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发现,H市针对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多项管理制度上有所创新,如在产权与法人属性方面,实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二分类法人登记管理制度”;在学校内部治理方面,强调建立现代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学校利益分配方面,坚持实施合理回报制度,并积极构建市县两级民办学校公共财政扶持体系,实施兼顾公益性,保障投资性的“奖补结合”的民办学校利益分配制度;在监督管理方面,大力推行民办学校监事制度,“完善内部、强化外部”的民办学校监管制度等。分析结果也表明H市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改革成效,但实践过程中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分类管理制度在实践中面临“架空”的危险,主要源于区县教育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和配套政策不完善;(2)教育管理部门“管理权”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自主权”间的冲突明显;(3)民办学校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管办分离待落实;(4)改革过程中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博弈现象明显,导致部分改革措施执行受到制约;(5)管理体制改革缺乏长效监督机制,改革效果难以保障。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深化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对策建议:(1)制定适宜的民办义务教育“合理回报”测算标准和实施模式以推进民办学校利益分配体制改革。合理回报作为民办学校举办者参与利益分配的重要机制,是当前法治环境下,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投资办学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本文利用银行贴现利息计算方法,构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指标体系,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设计激励回报、结余回报、固定回报三者实施模式。(2)构建区域民办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综合评价机制以评测管理体制各要素间相互关系,以及分析民办学校与教育外部要素间的相互关系。(3)完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管办分离”的内部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管办分离后的部门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4)建立和完善民办义务教育改革的多元监督机制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我国民办义务教育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此类模式虽能有效保证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但容易导致基层主体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足,演变成“计划性事项”的被动改革。建立多元监督机制能够弥补“自上而下”改革模式的缺陷,引导和促进各利益主体参与改革。通过对H市改革的系统研究,本文对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如下思考,并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发展民办学校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有效方式;第二,民办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应从顶层设计着手,进行“一揽子”的制度建设或重建,而非对单一制度的修补和完善。民办教育须以教育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才能克服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在竞争机制和动力机制上的缺陷,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而完整的教育市场机制包括如下三大体系:一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学校参与体系,二是开放的、竞争性的教育市场体系,三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包含上述三大机制的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才是完整的改革。第三,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充斥改革各环节,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导致区(县)政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民办义务教育改革本质上是对己有利益格局的再平衡过程。民办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均衡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此类关系是改革在实践层面面临的重要障碍。H市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设计对整个域内民办教育发展是积极有利的,但再好的政策设计也不能兼顾所有利益者的利益。然而,正是这些“诉求”导致在实践中充满了利益博弈,最终影响改革的效果。第四,“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在保障改革执行力度和速度的同时,忽视了地区差异,降低了政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第五,改革自身监管制度的缺失致使改革实施遭遇“消解”或“名存实亡”的危机。第六,改革政策应符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民办学校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和必要性都取决于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
刘建银[10](2008)在《准公益性民办学校企业所得税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准公益性民办学校是按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登记,但实际运作中又不严格遵守"非企业"的基本准则,反而具有营利企业特征的民办学校。这类学校在运行过程中已遇到了应否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大量争论。本文从揭示这类民办学校的制度安排和基本性质出发,借助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提出为了保证税负公平和公平竞争,应当对准公益性民办学校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考虑到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实际,应当在免税收入项目、税率、纳税期限等方面设计减免优惠政策。但是从长远来看,取消准公益性民办学校,把民办学校严格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将更有助于税制统一。
二、关于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租赁办学模式下关于民办教育的税收问题思考——以中山市A公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山市A公学的模式及其适用税收政策 |
(一)中山市A公学与租赁办学模式 |
(二)租赁办学的税收政策适用性 |
1. 资产所有权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 |
2. 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关于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综述 |
二、以A公学为例分析租赁办学的税收问题 |
(一)不动产租赁和有形动产租赁的税收规定 |
(二)租赁产生的综合税负率较高 |
(三)关于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
(四)购买教学设备设施未列入《企业所得税法》优惠政策范围 |
三、支持发展租赁办学模式,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
(一)完善不动产租赁的税收法规,对教学用途的不动产租赁予以适当的税收优惠 |
(二)将高精尖教学设备设施纳入扩大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范围 |
(三)其他政策建议 |
1. 民办教育政策的适度松绑 |
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3. 发挥公共财政的促进作用 |
(2)营利非营利分类管理下民办学校税收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税收优惠在推进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
二、目前的教育税收优惠状况 |
(一)现有教育税收优惠明确地针对的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
(二)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享有一定程度上的企业税收优惠 |
(三)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是地方税收优惠的主要举措 |
三、现有教育税收优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有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面临困难 |
(二)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对其公益属性考虑不够 |
(三)税收政策不明确是影响现有民办学校转制的重要因素 |
四、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的税收优惠建议 |
(一)切实减轻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企业所得税负担 |
(二)针对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税收政策系统设计 |
(三)明确现有民办学校转设过程中的税收优惠 |
(3)分类管理背景下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问题研究 ——以X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持续推进 |
1.1.2 营利性民办高校在转型初期可能面临财政危机 |
1.1.3 针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企业所得税问题争议较多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分类管理 |
1.2.2 营利性民办高校 |
1.2.3 企业所得税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中的创新和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1 我国有关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
2.1.2 有关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政策的研究 |
2.1.3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公平理论 |
2.2.2 公共财政理论 |
2.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
3 分类管理背景下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及现状 |
3.1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迈向分类管理 |
3.1.1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
3.1.2 分类管理改革政策逐步推进 |
3.2 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法规 |
3.2.1 国家对民办教育“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
3.2.2 分类管理后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政策的相关规定 |
3.3 分类管理后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财政现状 |
3.3.1 国家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减少 |
3.3.2 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上升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的案例分析 |
4.1 企业所得税的测算方式 |
4.2 研究设计 |
4.2.1 X学院基本情况 |
4.2.2 所得税缴纳情况 |
4.2.3 数据收集 |
4.3 基于案例的企业所得税测算结果及分析 |
4.3.1 测算结果 |
4.3.2 测算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案例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合理性分析及问题分析 |
5.1 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分析 |
5.2 营利性民办高校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理论合理性分析 |
5.2.1 “非均等性”教育公平理论下的合理性分析 |
5.2.2 公共财政理论下的合理性分析 |
5.2.3 帕累托资源最优理论下的合理性分析 |
5.3 基于案例的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分析 |
5.3.1 人们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存在思想障碍 |
5.3.2 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
5.3.3 地方政府对企业所得税的实施权限过少 |
5.4 本章小结 |
6 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政策制定的完善建议 |
6.1 消除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观念障碍 |
6.2 营利性民办高校应积极申请企业所得税税务登记 |
6.3 给予营利性民办高校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
6.4 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的公益性进行监督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分类管理背景下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 |
(二)义务教育阶段禁设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问题探讨 |
(三)学界对于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理论探讨 |
四、研究内容 |
(一)研究的难点 |
(二)研究的重点 |
(三)研究创新之处 |
五、研究方案设计 |
(一)研究办法 |
(二)研究思路 |
六、基本概念 |
(一)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
(二)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
(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
七、理论基础 |
(一)教育产权理论 |
(二)公共财政理论 |
第二章 国内外私立学校管理办法研究 |
一、国外私立学校管理实践 |
(一)美国私立学校管理办法 |
(二)俄罗斯私立学校管理办法 |
(三)日本私立学校管理办法 |
二、两岸私立学校管理实践 |
(一)台湾地区的私立学校法 |
(二)温州市的民办教育改革试点 |
(三)上海市民办教育改革试验区的经验 |
三、国内外私立学校管理办法分析 |
(一)世界各国私立学校管理办法概述 |
(二)国内分类管理试验区的经验总结 |
第三章 分类管理之后广州市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
一、广州市民办教育管理政策梳理 |
二、广州市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
(一)广州市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
(二)访谈对象的选择 |
(三)调查过程概述 |
(四)分类管理后民办义务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
第四章 分类管理后民办义务教育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
一、民办义务教育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国家的政策环境 |
(二)举办方的利益考量 |
二、政策建议 |
(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按事业单位登记 |
(二)民办学校办学期间形成的产权进行分类登记管理 |
(三)建立第三方审计制度管理民办学校财务 |
(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扶持政策可参考公办学校的规定 |
(五)给予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
(六)逐步提高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分类管理后民办学校税收政策梳理与优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办教育税收政策梳理 |
(一) 增值税 |
(二) 企业所得税 |
(三)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
(四) 耕地占用税 |
(五) 契税 |
(六) 关税 |
二、实施分类管理后我国民办教育税收政策的变化 |
三、优化民办学校税收政策的建议 |
(一) 明确两类民办学校的税收办法 |
(二) 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给予最大优惠 |
(三) 将扶持重点放在财政资助等方面 |
(8)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营利性民办学校需要关注和研究 |
1.1.2 税收是影响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
1.1.3 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具有迫切性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营利性民办学校 |
1.3.2 税收优惠政策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文献综述 |
1.4.2 国外文献综述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2 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现实动因 |
2.1 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积极贡献 |
2.2 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的逻辑动因 |
2.3 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现实困境 |
2.3.1 财政资助下降 |
2.3.2 负税成本上升 |
2.4 小结 |
3 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依据 |
3.1 公共财政理论 |
3.1.1 公共财政理论产生的背景 |
3.1.2 公共财政支出的缘由:市场失灵 |
3.1.3 公共财政支出的对象:公共产品 |
3.1.4 公共财政支出的来源:财政收入 |
3.2 公共政策理论 |
3.2.1 “公共利益”与政策设计 |
3.2.2 三种类型的“公共利益” |
4 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
4.1 公共财政理论框架下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合理性的分析 |
4.1.1 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正外部性使税收优惠具有合理性 |
4.1.2 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使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合理性 |
4.1.3 营利性民办学校有“重复纳税”的危险 |
4.1.4 税收优惠不会减少公共财政收入 |
4.2 公共政策理论框架下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合理性的分析 |
4.3 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偏见与澄清 |
4.3.1 对营利性民办学校“营利性”的偏见 |
4.3.2 对营利性民办学校“企业法人”的偏见 |
5 浙江省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相关政策的案例 |
5.1 浙江省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背景 |
5.2 浙江省9市关于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的梳理 |
5.3 浙江省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特点 |
5.4 现有国家法规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的规定 |
5.5 浙江省试点的启示 |
6 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的建议 |
6.1 完善“税收优惠”的法规制定 |
6.2 完善公共财政的制度设计 |
6.3 完善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制定 |
6.3.1 对不同类型的民办学校提供差别化优惠政策 |
6.3.2 调整企业所得税比例 |
6.3.3 制定合理的优惠时间 |
6.3.4 应破除对营利性民办学校捐资办学的限制 |
6.4 正确认识我国民办教育投资办学的基本特征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9)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H市民办教育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大势所趋 |
1.1.2 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普九目标的达成和择校问题的解决 |
1.1.3 管理体制改革是民办义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
1.1.4 H市是我国民办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代表地区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对已有研究评述与本研究创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民办义务教育 |
1.3.2 体制与教育体制 |
1.3.3 管理体制 |
1.4 研究价值 |
1.4.1 理论价值 |
1.4.2 应用价值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5.1 公共产品理论:民办教育属性的讨论 |
1.5.2 教育市场化改革理论:民办教育体制改革的动因 |
1.5.3 博弈理论:民办教育体制改革的现实逻辑 |
1.5.4 新制度主义:民办教育体制改革研究的新视角 |
1.6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6.1 研究问题 |
1.6.2 研究内容 |
1.6.3 研究思路 |
1.6.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 |
2.1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分析 |
2.1.1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演变与发展 |
2.1.2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特征变化 |
2.2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文本分析 |
2.2.1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结构分析 |
2.2.2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话语分析: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为例 |
2.3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制度矛盾 |
2.3.1 民办义务教育国家垄断与市场办学间的矛盾关系 |
2.3.2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公益性与营利性间的矛盾关系 |
2.3.3 民办义务教育之“义务”与民办学校之“民办”间的矛盾关系 |
第3章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构成要素及其改革内容分析 |
3.1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3.1.1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 |
3.1.2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3.2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产权与法人体制改革内容 |
3.2.1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产权主体 |
3.2.2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产权改革模式 |
3.2.3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法人体制改革 |
3.3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改革内容 |
3.3.1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权的组织与分配 |
3.3.2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自主办学权的管理体制 |
3.4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利益分配体制改革内容 |
3.4.1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
3.4.2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利益分配的形式与途径 |
3.5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监管体制改革内容 |
3.5.1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监事会制度 |
3.5.2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 |
3.5.3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工会、家长委员会 |
3.5.4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外部行政监管制度 |
第4章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状况、效果与问题分析 |
4.1 调研的基本概况 |
4.1.1 调研内容与时间进度 |
4.1.2 调研数据采集情况 |
4.2 H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改革与发展状况 |
4.2.1 H市民办义务教育办学规模改革与发展状况 |
4.2.2 H市民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改革与发展状况 |
4.2.3 H市民办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革与发展状况 |
4.3 H市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的效果 |
4.3.1 学校法人分类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并取得一定实施成效 |
4.3.2 市县两级财政资助体系的建立降低了民办学校投资办学风险 |
4.3.3 产权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
4.3.4 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了民间资本投资民办义务教育的积极性 |
4.3.5 改革促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 |
4.4 H市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4.1 会计审核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分类管理制度被“架空” |
4.4.2 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权”与民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矛盾突出 |
4.4.3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管办分离待落实 |
4.4.4 改革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致使部分主体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
4.4.5 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改革实施和效果难保障 |
第5章 影响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分析 |
5.1 影响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正式制度因素 |
5.1.1 民办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 |
5.1.2 实施改革的组织制度 |
5.1.3 公办学校的改革政策 |
5.2 影响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非正式制度因素 |
5.2.1 教育管理者的观念认识 |
5.2.2 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 |
5.2.3 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 |
第6章 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实施的对策分析 |
6.1 制定适宜的民办义务教育“合理回报”测算标准和实施模式 |
6.1.1 建立“合理回报”测算标准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
6.1.2 制定“合理回报”测算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
6.1.3 构建因地制宜的“合理回报”实施模式 |
6.2 构建区域民办义务教育改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体制 |
6.2.1 构建区域民办义务教育改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体制 |
6.2.3 H市区域民办义务教育改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 |
6.3 落实“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
6.3.1 建立明确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办分离”职权体系 |
6.3.2 管办分离的学校治理模式需要处理好部门与部门的“联动”关系 |
6.4 建立和完善民办义务教育多元监督管理机制和信息管理机制 |
6.4.1 建立民办义务教育“多部门、多环节”的多元监督管理体制 |
6.4.2 建立民办义务教育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民办教育市场 |
6.4.3 建立民办教育决策数据库系统追踪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参考文献 |
(二) 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民办教育改革调查问卷(管理人员版) |
附录2:H市民办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座谈会提纲(节选) |
附录3:民办教育改革试点单位自评问卷 |
后记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经历与主要成果 |
一、主持和主研的科研项目 |
二、学术科研成果 |
(10)准公益性民办学校企业所得税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公益性民办学校:现有制度安排与组织特征 |
二、准公益性民办学校的企业所得税问题争论 |
三、准公益性民办学校的企业所得税问题处理 |
1.准公益性民办学校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必要性 |
2.计税办法及其税收优惠政策 |
四、准公益性民办学校税制统一的法律存留问题 |
四、关于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租赁办学模式下关于民办教育的税收问题思考——以中山市A公学为例[J]. 谭燕华. 纳税, 2021(15)
- [2]营利非营利分类管理下民办学校税收问题与建议[J]. 胡卫,张歆,方建锋. 复旦教育论坛, 2020(04)
- [3]分类管理背景下营利性民办高校企业所得税问题研究 ——以X学院为例[D]. 陈志琼. 四川师范大学, 2020(11)
- [4]二分格局基础上民办教育税收制度之完善[J]. 申素平,贾楠.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05)
- [5]分类管理背景下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肖翔. 广州大学, 2018(01)
- [6]分类管理视角下的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探析[J]. 黄露露.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17(00)
- [7]分类管理后民办学校税收政策梳理与优化建议[J]. 王一涛,李宝枝.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7(06)
- [8]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 宋词. 浙江大学, 2017(01)
- [9]民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H市民办教育改革为例[D]. 周兴平. 西南大学, 2015(04)
- [10]准公益性民办学校企业所得税问题分析[J]. 刘建银. 教育学报,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