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ADO中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伟[1](2021)在《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制造业不断兴起,各类大型工业园区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问题,成为了工业园区管理人员各类专家经常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一种整合多种能源设备为园区提供能源的服务模式,称其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深入理解这样的服务模式对企业对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深入了解了目前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整体设计方案,在.NET平台上,使用C#后端开发语言,结合前端Html+Css+Javascript等主流技术,采用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框架搭建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做数据存储处理,采用ModbusRTU通讯协议进行设备的监控和日常数据的传递,基本实现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搭建。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模块化的开发思想,完成了数据总览、能耗评估、负荷预测、能源审计、优化调度五大功能模块的开发。数据总览模块可实现对工业园区重点能耗的检测。能耗评估模块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模糊评价法确定能耗等级。负荷预测模块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天气情况预测未来一天负荷需求,并用历史数据做了 Matlab实验仿真,达到预期效果。能源审计模块为审计人员直观地显示所需数据,并可以导出所需数据。优化调度模块采用遗传算法结合天气情况以及各类能源设备出力特点,以工业园区日运行成本为目标,得出各类设备运行时间的相对最优解,并用历史数据做了Matlab实验仿真,达到预期目标。平台经过调试,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该平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运行和维护人员工作效率,是一套有效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黄俊杰[2](2019)在《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技术研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使附加在工程实体上的质量信息数量巨大,类型复杂,给工程质量信息的理解、分析及管理带来困难。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信息集成管理中的应用,为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效率与工程项目质量提供了新思路。BIM打破传统二维信息管理的局限,为质量管理提供三维可视化、可集成、可开发的数字表达环境,可有效提高质量信息的集成管理与可视化水平。尽管国内BIM发展热潮还在不断持续,但由于我国BIM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结合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为工程项目的应用提供参考。为此,本文围绕质量信息的集成管理及其应用开展了以下工作:(1)质量信息集成管理功能的开发及在检测试验中的应用。采用SQL语句与C#语言混合的方式对质量信息数据库进行开发,为了实现数据库与Revit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质量信息的需求进行分析,对质量信息数据库的界面与内容进行设计。结合RevitAPI封装的类和函数创建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插件,通过其插件程序在套筒灌浆密实性试验中的应用,验证该功能的可行性。(2)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的信息集成管理。梳理和明确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结构实体等验收检测要点,建立相应质量信息数据库,应用开发的信息集成管理功能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的质量信息进行管理,验证插件程序的实用性。(3)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701700)示范工程为例,搭建预制构件模型库,建立综合楼BIM模型,为质量信息的集成管理奠定基础。以传统模式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初步实现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构建事前指导、过程控制、事后总结的三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evit的质量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信息处理功能开发方法的应用,实现了综合楼质量信息的可视化与集成管理,提高了检测数据的管理效率及质量信息与模型的交互性,为后续质量等级的评估提供依据,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畅通[3](2019)在《车桩位网一体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人们渴望更加绿色清洁的出行方式。在发展低碳经济和推动新能源战略的背景下,电动汽车行业得到飞速发展。电动汽车的广泛使用为人们解决环境能源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然而,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给充电运营管理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综合考虑用户充电需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研究了车桩位网一体化框架下的有序充电策略,其中包括基于电网分时电价充电控制策略和融合多网信息的最优路径规划策略。根据分时电价充电控制策略,可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提升用户体验和节约成本,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根据融合多网信息的最优路径规划策略,可在满足用户充电需求的前提下,改善城市道路拥挤状况和优化电网负荷分布,提高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效率。在电动汽车实际的充电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信息网络的数据交换,使得管理系统综合分析数据、制定充电策略十分困难。车桩位网一体化下的有序充电策略实现需要融合车联网、停车网、充电网和智能电网多个方面的数据信息。因此,本文提出并实现了车桩位网一体化有序充电管理系统。系统以满足用户充电需求、指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为核心,整体划分为数据处理、分析计算、监控展示和离线处理四个功能模块。基于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系统结构设计和软硬件设计。在完成服务端、客户端和数据库整体C/S架构设计的基础上,基于Socket技术和JSON标记语言完成了系统数据交互设计,基于完成端口模型完成了服务端并发性设计,基于MFC技术完成了多功能监控管理客户端设计,基于SQL Server完成了系统数据库设计。最后,搭建了系统软硬件平台,完成了充电管理系统的整体开发,并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了实现与展示。
严震宇[4](2013)在《贴片机控制软件设计与数据库开发》文中认为贴片机是整个表面贴装生产中最关键、最复杂的设备,然而我国在贴片机的研制工作尤其是其软件部分研发方面严重落后。本课题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SMT实验中心的QUAD QSP-2型贴片机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据库系统开发和控制软件设计作了深入研究,以期在贴片机软件国产化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本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贴片机硬件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硬件模块的构造及其控制单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贴片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二部分设计了贴片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先分析贴片机数据库的作用和功能,再以贴片机数据信息为基础设计了数据库,然后利用ADO技术在VC++环境下开发了贴片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三部分设计了贴片机控制软件,先编写了各模块的底层控制代码,然后设计了贴片机控制系统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本课题通过反复调试修改,完善了贴片机数据库及其他控制模块,并协调控制各组成部分完成了贴片机自动贴装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王小鉴[5](2011)在《SQL参数化查询详解》文中提出阐述SQL参数化查询的意义,并举例解释在ADO、ADO.NET、ODBC中如何使用参数化查询。
张扬[6](2010)在《ADO.NET中的数据并发控制》文中认为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访问技术从连接模型发展到断开连接模型。断开连接访问模型技术自身的优点为有别于传统严格一致的可串行化并发控制协议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剖析断开连接数据访问模型ADO.NET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戳验证的两阶段封锁多版本并发控制协议。该协议解决了在断开连接访问模型下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并发访问异常,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并发度。数据集作为ADO.NET对象模型的标志,作为一个不连接的数据源的副本提供服务.虽然使用数据集通过减少对数据库服务器的高花费的访问而提高了性能,但是它也带来了多个用户试图同时访问相同数据的可能性.现在,ADO.NET通过"开放式并发"的方法灵活地解决了该问题.本文说明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应用程序在具有高度可伸缩性的环境中变得更加健壮.本程序就是在.NET平台下,利用ADO.NET的一些特点从而对数据的并发控制的提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利用事务和ADO.NET中为数据并发提供的一个异常处理的对象(DBConcurrencyException)能够比较好的控制并发。
胡君[7](2010)在《基于ADO.NET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文中认为当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比较流行的编程工具就是Visual Studio2005套装软件,后台数据库采用SQL,这两种工具能进行无缝连接,在数据库库应用开发中比较关键的就是ADO.NET技术,ADO.NET是面向分布式且基于.NET框架结构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文章阐述了用ADO开发数据库的原理和步骤。
胡锃,李文杰[8](2010)在《ADO.NET脱机数据的开放式并发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访问技术已经从连接模型发展到断开连接模型。目前,断开连接模型在应用中非常广泛,可以应用在分布式系统的开发、网络服务的应用、Web应用等。ADO.NET在断开连接模型下,可以支持脱机访问数据和数据处理,但也需要对脱机处理数据更新进行更加严密的控制。本文首先介绍ADO.NET脱机数据原理,接着探讨现有的三种开放式并发更新策略,并对此进行改进,提出新的更新并发策略。
范乃英,王兰林[9](2008)在《谈V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VB为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多种方便、强大的技术,最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有数据访问对象DAO、远程数据对象RDO、数据对象ADO三种。数据对象ADO是微软处理数据库信息的最新技术,是DAO/RDO的后继产物,它实际上是一种提供各种访问数据类型的连接机制。对ADO技术及其核心对象模型、编程步骤与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对企业集成多种数据源,选择更好的开发工具建立操作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奇文[10](2008)在《无线图像监控系统中心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图像监控系统以直观、内容丰富而被人们广泛的关注,被广泛的应用于金融、医院、工矿企业、住宅小区、道路等中的安全防范技术体系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无线图像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然后从监控中心的设计角度介绍了中心服务器程序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详细阐述了中心端的主要部分的解决方案。监控中心的开发环境选择了VC++ 6.0,采用ADO技术和ACCESS开发数据库,采用GSM模块开发短信平台。本监控中心的软件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的设计:网络通信平台设计、中心数据库设计和短信平台的设计。本文对系统主要部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在对网络通信平台的设计中,基于GPRS网络的特点采用了优先级队列的思想提高了图像通信的可靠性,并最后实现了JPEG图片的浏览功能。采用了线程池技术设计了对报警信息和门禁信息的处理策略,进一步提高了监控中心对数据的处理速度。在监控中心的数据库设计中,说明了在VC环境下,使用ADO技术开发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和流程。在监控中心的短信平台设计中,本文详细的讨论了通过GSM模块发送短信的过程,实现了对终端的控制过程。实验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并为将来的扩展提供了必要的接口。
二、在ADO中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ADO中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现状小结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平台开发的关键性技术 |
2.1 信息采集技术 |
2.2 .NET技术 |
2.2.1 .NET框架(.NET Framework) |
2.2.2 .NET技术的主要应用类型 |
2.3 ASP.NET |
2.4 ADO.NET |
2.5 ASP.NET Ajax |
2.6 能耗预测算法简介 |
2.7 能耗评估方法介绍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需求性分析 |
3.1 业务需求性分析 |
3.2 平台用户需求 |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数据总览 |
3.3.2 能耗评估 |
3.3.3 能源审计 |
3.3.4 负荷预测 |
3.3.5 优化调度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可靠性 |
3.4.2 易用性 |
3.4.3 维护性 |
3.4.4 可扩展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整体设计 |
4.1 平台设计要求和目标 |
4.2 平台总体的设计 |
4.2.1 工业园区设备与数据库数据交互 |
4.2.2 数据库的访问与优化 |
4.3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4.3.1 数据总览模块 |
4.3.2 能耗评估模块 |
4.3.3 能源审计模块 |
4.3.4 负荷预测模块 |
4.3.5 优化调度模块 |
4.3.5.1 优化调度模型建立 |
4.3.5.2 优化调度算法 |
4.3.5.3 优化调度模型求解 |
4.4 平台数据库设计 |
4.4.1 用户信息表(Users) |
4.4.2 菜单信息表 |
4.4.3 统计数据表(Screenings) |
4.4.4 设备信息表(devices) |
4.4.5 存储区表(storage_area) |
4.4.6 设备监控值表(monitor_values)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
5.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5.2 数据采集与通讯的实现 |
5.2.1 Entity Framework连接 |
5.2.2 Entity Framework三种开发模式 |
5.2.3 系统底层数据设计 |
5.2.4 串口通讯与数据报文传输 |
5.3 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1 登录模块的实现 |
5.3.2 数据总览模块的实现 |
5.3.3 能源审计模块的实现 |
5.3.4 负荷预测模块的实现 |
5.3.5 其余模块介绍 |
5.4 项目调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2)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技术研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PC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2 质量信息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质量信息集成管理功能的开发及在检测试验中的应用 |
2.1 引言 |
2.2 基于Revit的质量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2.2.1 数据库开发的工具及方法 |
2.2.2 数据库的内容和界面设计 |
2.2.3 Access数据库与Revit的信息交互 |
2.3 基于Revit的质量信息集成管理 |
2.3.1 界面开发环境和流程 |
2.3.2 Revit与 Windows文件系统的集成 |
2.3.3 界面功能的划分与实现 |
2.4 界面功能在检测试验中的应用 |
2.4.1 冲击回波检测原理 |
2.4.2 试件设计与试验方法 |
2.4.3 界面功能的运行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PC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的信息集成管理 |
3.1 引言 |
3.2 PC结构验收相关标准及规范 |
3.3 PC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
3.3.1 预制构件质量控制 |
3.3.2 安装与连接质量控制 |
3.3.3 结构实体质量控制 |
3.4 信息集成管理方法在质量控制要点中的应用 |
3.4.1 预制构件质量信息管理 |
3.4.2 安装与连接质量信息管理 |
3.4.3 结构实体质量信息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综合楼信息化模型的搭建 |
4.2.1 工程简介 |
4.2.2 建立构件模型库 |
4.2.3 综合楼模型的构建 |
4.3 传统模式下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 |
4.4 基于信息集成管理方法的综合楼质量管理 |
4.4.1 事前指导性质量管理 |
4.4.2 过程控制性质量管理 |
4.4.3 事后总结性质量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数据库界面交互部分代码 |
附录 B 检测数据可视化部分代码 |
附录 C 质量信息集成部分代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车桩位网一体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现状 |
1.3 多网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车桩位网一体化有序充电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2.1 车桩位网一体化问题描述 |
2.2 充电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3.1 总体设计要求 |
2.3.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2.3.3 数据通信链路设计 |
2.3.4 智能充电桩系统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车桩位网一体化有序充电策略研究 |
3.1 引言 |
3.2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需求分析 |
3.2.1 电网侧需求分析 |
3.2.2 用户侧需求分析 |
3.2.3 多网信息融合分析 |
3.3 基于电网分时电价的充电控制策略 |
3.3.1 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建立 |
3.3.2 充电控制策略 |
3.3.3 仿真分析 |
3.4 融合多网信息的最优路径规划策略 |
3.4.1 系统模型建立 |
3.4.2 优化目标制定 |
3.4.3 最优路径规划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车桩位网一体化有序充电管理系统软硬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
4.2.1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
4.2.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3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4.3.1 智能充电桩硬件设计 |
4.3.2 充电站通信组网设计 |
4.4 系统软件设计 |
4.4.1 服务端设计 |
4.4.2 客户端设计 |
4.4.3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车桩位网一体化有序充电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平台搭建 |
5.1.1 软件平台搭建 |
5.1.2 硬件平台搭建 |
5.2 系统软件实现 |
5.2.1 服务端实现 |
5.2.2 客户端实现 |
5.2.3 数据库实现 |
5.2.4 系统数据交换实现 |
5.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5.3.1 数据采集功能实现 |
5.3.2 监控管理功能实现 |
5.3.3 充电控制功能实现 |
5.3.4 路径规划功能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贴片机控制软件设计与数据库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 |
1.2 贴片机简介 |
1.2.1 贴片机分类 |
1.2.2 贴片机的发展纵观及趋势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贴片机硬件系统研究 |
2.1 QUAD QSP-2 型贴片机硬件总体结构 |
2.2 机架 |
2.3 贴片机构 |
2.3.1 X-Y 轴伺服定位机构 |
2.3.2 Z-T 轴贴片头机构 |
2.4 PCB 传送机构 |
2.4.1 W 轴宽度调节机构 |
2.4.2 V 轴送板机构 |
2.4.3 U 轴 PCB 固定机构 |
2.5 真空气动系统 |
2.5.1 真空取料系统 |
2.5.2 气动夹板定位系统 |
2.6 供料机构 |
2.6.1 元件供料器 |
2.6.2 吸嘴供料器 |
2.7 视觉系统 |
2.7.1 下视摄像部分 |
2.7.2 上视摄像部分 |
2.7.3 视频图像采集卡 |
2.8 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贴片机数据库系统开发 |
3.1 贴片机数据库系统概述 |
3.2 贴片机数据库系统分析 |
3.3 贴片机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3.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3.4 ADO 技术简介 |
3.4.1 ADO 数据模型 |
3.4.2 常用 ADO 对象 |
3.5 在 Visual C++中使用 ADO 访问数据库 |
3.5.1 使用 ADO 前的准备工作 |
3.5.2 VC++环境下 ADO 的常用操作 |
3.5.3 Visual C++数据库访问控件 DataGrid |
3.6 数据库模块设计 |
3.6.1 封装数据库操作 |
3.6.2 登陆数据库管理 |
3.6.3 贴片元件信息管理 |
3.6.4 PCB 信息管理 |
3.6.5 供料器信息管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贴片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电-气系统控制设计 |
4.1.1 运动轴控制设计 |
4.1.2 真空气动系统驱动设计 |
4.1.3 吸嘴供给器驱动设计 |
4.2 视觉图像处理设计 |
4.2.1 OpenCV 简介 |
4.2.2 OpenCV 数字图像处理 |
4.2.3 元件纠偏和定位 |
4.2.4 PCB Mark 点识别 |
4.3 控制系统软件主界面设计 |
4.4 电-气系统调试界面 |
4.4.1 运动系统调试界面 |
4.4.2 气动系统调试界面 |
4.5 视觉系统调试界面 |
4.6 贴片任务界面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贴片机数据库表单 |
附录 2 论文程序清单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5)SQL参数化查询详解(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ADO中的参数化查询 |
3 ADO.NET中参数化查询 |
4 ODBC中参数化查询 |
5 注意事项 |
6 补充说明 |
(6)ADO.NET中的数据并发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ADO.NET 产生的必要性 |
1.2 数据访问的技术的演变 |
1.3 ADO.NET 和 ADO 的区别 |
1.4 课题的来源和目的意义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6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ADO.NET 的结构和数据访问 |
2.1 ADO.NET 的组成 |
2.2 ADO.NET 的数据访问介绍 |
第三章 ADO.NET 中数据集和并发 |
3.1 ADO.NET 中数据集对象 |
3.2 数据并发的定义 |
第四章 数据并发的控制 |
4.1 事务的特性 |
4.2 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发 |
4.2.1 保守式并发 |
4.2.2 开放式并发 |
4.2.3 最后的更新生效 |
4.3 针对ADO.NET 的数据库并发控制 |
4.3.1 版本号方法 |
4.3.2 保存所有值方法 |
4.3.3 调整工作模式,避免不必要的并发 |
4.4 利用开发工具的支持 |
第五章 基于事务和异常的处理并发方案 |
5.1 一个并发错误的事例 |
5.2 对个别的列进行更新的一个例子 |
5.3 结合事务与异常的错误机制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7)基于ADO.NET的数据库访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数据库简介 |
2.1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步骤 |
(1) 需求分析 |
(2) 概念结构设计 |
(3) 逻辑结构设计 |
(4) 物理结构设计 |
(5) 数据库实施 |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
3 ADO.NET技术 |
3.1 ADO.NET简介 |
(1) 断开连接技术 |
(2) 数据集缓存技术 |
(3) 更好的程序间数据共享 |
3.2 ADO.NET的常用类 |
3.2.1 Connection类 |
3.2.2 Command类 |
3.2.3 Data Reader类 |
3.2.4 Data Adapter类 |
3.2.5 Data Set类 |
4 结束语 |
(8)ADO.NET脱机数据的开放式并发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ADO.NET对数据库的操作 |
1.1 ADO.NET介绍 |
1.2 ADO.NET对象模型 |
1.3 ADO.NET访问数据的机制 |
2 在 |
理数据的分析 |
2.1 基于ADO.NET脱机处理数据的并发 |
2.2 数据更新并发处理的比较 |
(1) 完整记录SQL语句更新的方式。 |
(2) 关键字匹配更新方式。 |
(3) 时间戳匹配更新方式。 |
2.3 统一时间戳的方法 |
3 结束语 |
(10)无线图像监控系统中心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
2. 无线图像监控系统总体介绍 |
2.1 系统总体结构 |
2.2 无线图像监控终端功能 |
2.3 无线图像监控中心功能 |
3. 无线图像监控系统网络通信平台设计 |
3.1 通信协议 |
3.2 Socket 编程 |
3.3 图像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4 线程池的设计 |
3.5 报警信息与门禁信息处理 |
4. 无线图像监控系统中心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访问技术 |
4.2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
5. 无线图像监控系统短信平台设计 |
5.1 短信模块的设计原理 |
5.2 通信协议 |
5.3 MFC 中的串口编程 |
6. 总结 |
6.1 实验结果 |
6.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在ADO中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D]. 刘志伟. 扬州大学, 2021(08)
- [2]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技术研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D]. 黄俊杰. 湘潭大学, 2019(02)
- [3]车桩位网一体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畅通.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4]贴片机控制软件设计与数据库开发[D]. 严震宇. 苏州大学, 2013(11)
- [5]SQL参数化查询详解[J]. 王小鉴.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1(01)
- [6]ADO.NET中的数据并发控制[D]. 张扬.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7]基于ADO.NET的数据库访问技术[J]. 胡君.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3)
- [8]ADO.NET脱机数据的开放式并发控制研究[J]. 胡锃,李文杰.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0(03)
- [9]谈V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J]. 范乃英,王兰林.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 [10]无线图像监控系统中心端的设计与实现[D]. 宋奇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