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证转帐系统中利用Socket编程实现请求与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李之繁[1](2015)在《基于Linux平台的网络银行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火热,以及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和各行和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做为传统金融行业的银行,其网上银行系统越来越成熟,功能也越来越多,并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银行产品。本系统是在Linux集群的平台下,采作C++语言进行网络通信,Java及其他计算机技术进行后台业务处理的网络银行大型交易系统。实现了用户可以大并发地进行网上开户、存取款、支付、以及购买其他银行产品的功能。系统支持了多种客户端的操作,包括PC,iOS端,Android端,从而达到随时随地进行帐户操作的目的。本系统采用Linux系统集群的方式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大并发量。客户端和服务器使用自己独立开发的通信技术,基于C++语言的网络通信,通过Socket安全通信,以达到性能和安全的要求。服务器端进行了集群处理,服务器之间采用进程间通信方式进行分布式处理。软件框架进行了明确的分层和分模块,从而大大降低了程序间的偶合度。数据存储方面,使用了数据库集群和同城和异地灾备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黄项项[2](2014)在《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园一卡通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以在校生为服务对象,具有食堂消费、图书借阅、上机消费、学期注册、发放补助等功能。不仅为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有利于学校后勤部工作人员的统一管理,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通过对一卡通用途进行分析,设计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一卡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应用统计学生一卡通的使用次数和使用方向,对于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然后针对学生使用一卡通时存在的安全问题寻找原因,并通过管理系统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一卡通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一个集所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并通过“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实现各个模块的紧密连接。文章中给出一卡通设计的总体框架图。根据后台数据库中信息的走向,绘制了实体一关系图。通过系统与数据库的连接,进一步规划各功能模块,并绘制了时序图。最后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改进功能模块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本文实现基于C/S三层架构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设计实现了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其中包括食堂消费管理、图书借阅管理、日常考勤模块、发放补助管理、上机消费管理、医保管理等模块。通过一卡通管理模块实现了学生信息的统一管理。本文主要以一卡通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开发、设计、维护为线索进行介绍。一卡通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关系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也给学生的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便捷,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和使用价值。
叶玉兰[3](2012)在《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行业管理改革日趋深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管理数字化成为各高校现代化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在数字化时代来临的今天,学校怎样在校园网的基础上营造多种多样的数字化环境,这是作为高校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数字化校园是在网络科技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通信的技术手段还有计算机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网络技术等,实现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的资源到立体的全数字化,我们可以在以往的校园内原有的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和实现校园内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利用这种技术还可以使校园成为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数字化的大环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在校园内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对实现教育改革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和对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校园的管理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数字化校园的实质是学校利用信息数字化平台对各式各样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使校园内各种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效率大大的提高。当前,建设数字化校园主要是要全面的建设各种应用系统,不断的完善网络的软硬件设施,发展网络教学,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和完善网络社区服务,实现校园现代化。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采集信息的重要因素,它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可以利用到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等很多方面,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应用和管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共享环境,大大提高了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校园一卡通系统是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实现的,它集成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加密技术、IC卡技术、数据安全技术、学校餐厅管理、证件管理、师生及相关人员的档案信息管理、学生宿舍门禁管理、图书馆门禁管理、电子阅览室、各商户管理、水电费管理及其他多种管理服务功能于一身,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实现全校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运行规范性,不仅可以使校园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道路,还可以使学生和教职工在学校内学习、生活更加便利,更可以使学校内师生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校园一卡通主要解决了之前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信息不能共享、社会应用不足、发卡过多及发卡不规范的问题,同时也使校园内原本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本人主要参与了校园一卡通平台的卡务管理中心系统和银行圈存系统的设计并参与了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对接的方案设计,本文介绍了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设计以及运行情况与校园一卡通平台的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软硬件的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平台的运行方式。校园一卡通系统综合了许多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现了校园一卡式的消费、管理和服务,是真正意义的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给校园师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周到的各项服务,而且具有很好的社会前景和效益。
黄晋宇[4](2011)在《手机银行短信通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通过提供和开发更多的服务内容来保留客户、吸引客户已经成为现阶段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随着移动通讯在国内的大范围普及,手机银行业务已成为未来银行服务渠道拓展的重点。交通银行的手机银行系统采用的WAP手机网站与短信系统相结合的体系结构,是目前手机银行系统的主流解决方案,实时短信通知功能为手机银行系统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本文就短信通知功能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本文介绍了课题的来源、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目前国内外手机银行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类手机银行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引出了WAP手机银行的趋势和建设短信通知系统的意义。其次,本文对涉及到的技术与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包括WAP技术、短信技术、CICS中间件技术、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技术、Socket网络开发技术等。同时,通过对WAP技术的详细研究,更深层次的论述了短信通知系统对手机银行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意义。另外,由于涉及到与核心账务系统及手机银行系统的接口,本文也从如何减少原有系统改动量以降低风险的角度对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本文利用CICS与DB2数据库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CICS中间件的短信通知系统,其中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主要程序的设计。通过系统测试和试运行的验证,充分体现了短息通知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邵涛[5](2011)在《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多年以来,证券、期货经纪公司和某些投资公司挪用客户交易资金问题屡禁不止,多家被关闭接管的证券、期货经纪公司和某些投资公司都涉及此类问题。因此,改革交易资金制度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欲防止投资类公司挪用客户交易资金的行为,监管部门先后推出了一些政策法规。2006年新《证券法》规定投资类公司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应当存放在国有商业银行,以每个具体客户的名义单独立户管理。2006年7月证券监督委员会为落实新《证券法》在投资类公司全面推广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专门制定了符合正常经营的投资类公司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模式。为保证业务的正常运作及满足监管需求各国有商业银行急需开发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本文的探究目标是依据中国某一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系统的总体流程,结合某一银行中间业务的基础信息数据和具体需求,研发了投资类公司国有商业银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银行采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能够提升银证中间业务的管理水准、促进银证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进步,为银行的业务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全文主要介绍银行端发起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本系统主要由中心处理总控、WEB服务器、客户端接口转换、服务器端接口转换、证券端通讯五个模块构成。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网络通讯协议和UNIX下的网络通讯编程,接着文章介绍了C/S模式。本文介绍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的开发实现,为了减少数据传输前连接和的传输后等待应答的时间,采用了长连接异步双工的方式,加快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胡宇鹏[6](2009)在《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银证数据交换平台(bank-Securities Data Exchange Platform)以后简称作(BSDEP)是一个用于银行、证券公司以及相关机构间业务数据交换的系统。它利用成熟的深圳证券通信网作为主要的底层网络设施,同时也接受拨号、专线连接、Internet VPN等其他开放的接入手段。通过各种接入方式,BSDEP()把银行、证券公司、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监管机构等连接到一起。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目的是为了使券商和银行能够“一点接入,全网通达”。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接入平台的多家券商和银行都有各自不同的银证数据接口,这些数据接口所依据的通信协议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功能上,二是数据格式、通信方式上。如何让通信双方在这些纷繁芜杂的通信协议和通信方式中快速便捷的收发数据,就是BSDEP平台所要解决的问题了。为此,BSDEP平台需要开发一个支持多种协议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的网关组件多协议转换网关(Multi-protocol Translation Gateway,MTG)。MTG可以安全、高效地把目前的使用各种方式的银证数据接口转换为使用BSDEP平台自定义的标准协议的接口,从而顺利的利用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完成业务。本文是以证券交易系统接口协议为对象,以设计出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为目的。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现在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存在协议标准纷繁芜杂的现象,针对FⅨ协议已经成为全球证券交易接口的标准协议事实,进一步分析出各国在引入FⅨ协议时所采用的部署策略,以实现FⅨ本地化应用的目的。本论文还比较分析国内证券业所使用的其它协议与证监会标准协议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如何实现业务功能上存在着差异,二是在传输业务数据包时业务数据在数据格式、通信方式上有不同之处。根据不同的格式上的区别,通信方式上的区别,讨论出合理的组合数据包,拆分数据包的方式,并且采取合理的格式去封装和转化协议数据,对各家连接到平台的用户的通信方式进行转化。使用XML标记来表达内容和传输信息,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地扩展,而且这种扩展机制是标准的。对于跨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存储而言,XML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方案。在MTG网关的设计部分,在数据通信层建立通信,并且需要进行通信接口低层协议的转化,在应用层上,构建出相应的框架来实现传输过程中报文之间的转换。在网关的实现与优化部分,将用多连接多进程并使用并发接收的方式来增加网关的容错性,添加收发数据的缓冲区,也需要设置相关的超时检测模块,可以使短连接在超时之后自动断开来保证通信的效率。
张增辉[7](2008)在《移动短消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的无线数据增值业务已进入深度运营状态。短消息服务是各类无线增值服务中发展最早、最成熟、最为消费者认可的业务。短消息平台是各大服务提供商(SP)实现短消息增值服务的保障。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SMPP/CMPP协议的短消息平台。论文首先回顾了短消息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阐述了短消息网络体系结构、短消息传输原理。并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短消息网关和短消息网络接口协议。详细讨论和设计了短消息统一接入平台,重点实现了短消息平台服务器端的设计,解决了各个功能模块的关键问题和处理流程。最后通过对SMPP协议和CMPP协议的封装,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对外提供了短消息平台接口程序,方便短消息应用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系统采用C#面向对象设计语言进行开发,主要涉及网络编程、多线程处理、消息队列等技术。短消息平台服务器主要负责与应用实体、短消息网关或短消息中心之间的通信,以及处理上行下行消息,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应用实体通信代理模块、消息处理模块、网关通信代理模块和管理配置模块。系统为了处理各个模块之间共享的数据,设计了一个消息队列类,并定义了发送消息队列、接收消息队列两个全局队列作为各个模块之间数据交换的桥梁。消息处理模块采用多线程处理机制,对于短消息的收发以及链路检测等开发独立的线程进行处理。系统采用滑动窗口技术进行流量控制,提高了发送效率和可靠性,并通过事件模型来保证短消息平台对短信网关响应的自动化。平台接口程序分为SocketIO层、PDU层和API层,设计和实现了SMPP、CMPP协议所规定的各种数据包的生成/解析以及请求/应答机制,底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函数的实现需要使用底层函数。最终将封装好的协议以API接口的形式供SP客户端接入短消息系统。要实现移动短消息平台,短消息应用系统可以选择通过SMPP协议接入短消息中心,也可以通过CMPP协议接入短消息网关。通过测试,平台能够正确且稳定的收发短信,并已成功应用于贵州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的通信平台中。
于威[8](2008)在《银证数据交换平台通信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日益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硬件计算能力的迅速提高,新技术高速网络的不断延伸,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伴随着业务需求的日益复杂、多样,带来了技术的多样性、应用的复杂性与计算的分布性,这些都导致了许多应用系统既基于分布式网络又由多种异构资源组成。组建一个全国性的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将所有的证券公司及商业银行纳入该平台之内,成为银证业务合理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利用行业标准提供的银证业务数据交换协议,建立一个统一的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发挥深圳证券通信网覆盖全国券商和清算银行的网络优势,构建一个统一的银证数据交换平台。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构成要素包括通信网络、交换中枢软硬件、接入客户端及软件开发接口标准业务协议等。证券公司与银行分别由应用程序接口连接接入客户端,接入客户端连接交换中枢。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通信机制包括应用程序接口与接入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接入客户端与交换中枢之间的通信以及接入客户端与交换中枢各个单元间的通信。本文重点介绍接入客户端与交换中枢间的通信和交换中枢各个交换单元之间的通信。交换中枢作为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服务端运行在深圳证券通信中心,接入客户端通过一点接入该平台,然后可以在该平台上发送信息给任意其它银行和券商。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SOCKET通信技术实现了接入客户端与交换中枢间的通信以及交换中枢各交换单元间的通信,接入客户端与交换中枢间通信传输的是从券商或银行端发送过来的通信报文,交换中枢中各交换单元间的通信传输的是各交换单元自身的信息,这是为了满足以后业务的扩展,券商与银行接入数量的增加而设计的负载均衡的特性。采用长连接的方式实现了接入客户端与交换中枢间的连接,即从接入客户端到交换中枢的连接只需要初始化一次连接就建立,若出现异常断开的情况连接函数具有断线重连的功能可以保证连接的畅通。这比传统的短连接即证券公司与银行之间每做一笔交易都连接一次交易完后立即断开的方式提高了效率,有利于通信线路的稳定,保证了通信的正常。实现了银证数据交换平台负载均衡的功能,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高效。交换中枢运行在深圳证券通信公司由多个交换单元组成,各个交换单元之间可以互相通信来判断彼此的繁忙程度,当有接入客户端要与交换中枢连接时,交换中枢会比较出一个繁忙程度最低的交换单元与接入客户端进行连接。采用了异步交换、多线程、多路复用、非阻塞等通信技术,来实现一个基于SOCKET通信技术的数据交换平台。最后结合以上技术,结合银行与证券公司数据交换的具体需求,设计并实现了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通信机制。整个系统结构清晰,各证券公司、银行接入方便。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最终实现了银行与证券公司间的正常交易。
杨骏[9](2008)在《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在国防、电信、金融、新闻媒体、商业贸易等各个领域,网络信息安全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目前,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是采用PKI认证框架体系,通过使用数字证书和加密、数字签名技术实现双方身份的确认和信息的加密传送。而密钥管理中心是PKI信任体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为证书认证系统提供密钥管理服务。我国数字证书认证体系目前在许多地方已经进入了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数字证书的推广阶段,推广办法是通过实现网上工商、网上税务等方式,将企业用户的数字认证应用推进到实质阶段。例如有了网上工商,企业在完成年审后即可实现网上交费;有了网上税务和网上纳税企业的信用体系,那么该企业的资金就可以通过支付网关到达金融部门,完成交税过程。而网上支付系统就要依赖基于合法数字认证中心提供的企业用户的网上身份识别和支付款的确认。但是现在在我国,CA技术真正得到应用的还是工商、税务、网站、金融、海关、对外进出口、电信这几大领域和部门,个人应用的需求量极小。这是和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也是国内外CA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是一家为证券市场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开发出用于银行、证券公司以及相关机构间业务数据交换的系统——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利用成熟的深圳证券通信网作为主要的底层网络设施,同时也接受拨号、专线连接、Internet VPN等其他开放的接入手段。通过各种接入方式,BSDEP把银行、证券公司、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监管机构等连接到一起。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在网络方面,也需要有非常完备严密的安全措施。而对于现有的银证数据传输平台,所做的是关系到亿万股民数以亿万计的资金流向,其功能不能不强大,其安全性之重要,自不待言。然而,银证数据传输平台功能强大,结构也比较复杂,因此,在对其加密的过程中,若用同一种加密的方式,有的时候也没有必要,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最为合理同时又有比较好的性价比的加密方式,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便是本文所面临的问题。作者在根据已有的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独立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安全系统,对在平台中传输的数据进行种种加密,使数据包在点对点端对端进行加密传输,保证了在系统中传输数据的安全,现已投入日常使用。在本文中,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逻辑框图。然后根据系统的总体结构,分析了它要实现功能所需要的两个步骤,包括局域网内部传输,专线传输。,并细致描述了每个步骤的功能、结构以及流程,然后给出了整个系统运行时数据加密的测试状况。本文着重介绍了pki技术以及如何使用的pki技术对所要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阐述了如何使用RC6算法对局域网内进行数据传输加密,描述了最终对整个系统的加密状况的测试结果。
李小振[10](2008)在《邮证通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改善邮储业务的服务质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提出建设“‘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以实现邮储网点代理证券业务交易的需要。本文首先从邮政开发“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的需求入手,对“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内容进行了定位:建设一个能够与邮政金融现有系统平滑对接,满足邮政储蓄网点开办证券实时交易处理的具有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的业务实时处理系统。因此,在系统架构设计上,应采用全国集中(包括数据集中、集中交易)、各省转发(信息转发、交易转发)的大集中处理模式。本文从邮政储蓄对“邮证通”业务需求的现实情况出发,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整体结构采用三层C/S体系结构,均分负载;软件系统采用类似于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内核主进程根据注册表系统的配置信息来组合并驱动相应各功能子程序从而控制业务处理;通讯系统采用基于TCP/IP的标准SOCKET编程方式,通讯报文数据采用MAC交验及三重DES加密等重点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本文基于以上内容,结合关键技术和软件模型的设计,对“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的接口调度、通讯转发、业务交易、账务处理以及保证系统实时性和准确性的双向交易等都给出了较为详细和可行的实现方案以及关键环节的具体典型性的软件源代码。并基于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基础上给出了该系统较为准确的系统配置方案。研究和开发结果表明,“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合理而高效,为“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有很高应用价值的方案,同时也对其他邮政业务信息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银证转帐系统中利用Socket编程实现请求与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证转帐系统中利用Socket编程实现请求与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inux平台的网络银行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网络银行的发展 |
1.2.1 国际网络银行历史 |
1.2.2 中国网络银行历史 |
1.2.3 国内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 |
1.3 本文承担的工作及系统设计方案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开发工具和环境的选择 |
2.1.1. C/C++ 语言的优点 |
2.1.2 Linux开发平台的优点 |
2.1.3 Oracle的优点 |
2.2 TCP/IP网络接.介绍 |
2.2.1 TCP/IP协议 |
2.2.2 网络接.的建立 |
2.3 进程间通信技术 |
2.4 多任务处理 |
2.4.1 线程创建 |
2.4.2 取消线程 |
2.4.3 线程同步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经济上的可行性 |
3.2 技术上的可行性 |
3.3 业务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功能设计 |
4.2 系统结构部署设计 |
4.3 相关的设计原则 |
4.4 系统中的设计模式 |
4.5 数据存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关键用例分析 |
5.2 核心实体类设计 |
5.3 逻辑结构设计 |
5.4 会员安全管理 |
5.5 会员认证管理 |
5.6 会员运营管理 |
5.7 会员安全组件 |
5.8 会员证书组件 |
5.9 会员认证组件 |
5.10 会员后台组件 |
5.11 数据库分析 |
5.12 据存储模块 |
5.12.1 连接数据库 |
5.12.2 Oracle数据库驱动的编写 |
5.12.3 文件系统的建立 |
5.13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基本测试 |
6.1.1 账户 |
6.1.2 客户使用 |
6.1.3 客户端运行测试部分截图 |
6.2 压力测试 |
6.3 可靠性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设计系统部分源代码 |
攻硕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2)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研究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 |
2.1 选择数据库 |
2.1.1 常用数据库简介 |
2.1.2 Oracle数据库性能与扩展能力 |
2.2 RDAC管理多路径存储 |
2.2.1 RDAC功能介绍 |
2.2.2 RDAC体系架构 |
2.3 RHCS集群 |
2.3.1 RHCS简介 |
2.3.2 RHCS原理 |
2.3.3 RHCS安装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需求分析 |
3.1.2 校园一卡通的效益分析 |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 用例分析 |
3.4 功能需求分析 |
3.5 非功能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校园一卡通设计原则 |
4.1.1 全面规划设计 |
4.1.2 方案设计原则 |
4.2 一卡通系统设计方案 |
4.3 连接与信息安全管理设计 |
4.4 系统平台模块设计 |
4.4.1 中心服务器设计 |
4.4.2 综合前置机设计 |
4.4.3 转账前置机设计 |
4.4.4 查询前置机设计 |
4.5 应用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
4.5.1 银行转账与现金充值 |
4.5.2 一卡通信息查询和其他服务规划 |
4.5.3 校内商家管理和财务部门管理规划 |
4.5.4 综合管理规划 |
4.5.5 第三方业务连接管理规划 |
4.6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规划 |
4.7 一卡通的数据传输设计 |
4.8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性能设计 |
4.8.1 系统可靠性设计规划 |
4.8.2 系统兼容性设计规划 |
4.8.3 系统可扩展性设计规划 |
4.8.4 系统开放性设计规划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实现分类 |
5.2 平台系统实现 |
5.2.1 中心服务器 |
5.2.2 应用服务器实现 |
5.2.3 平台职能模块 |
5.3 应用管理系统模块实现 |
5.3.1 账户管理系统 |
5.3.2 商务消费系统 |
5.3.3 小钱包功能模块 |
5.3.4 门禁管理系统 |
5.3.5 上机管理系统 |
5.3.6 医疗管理系统 |
5.3.7 图书管理功能模块 |
5.3.8 水控管理功能模块 |
5.3.9 电控管理功能模块 |
5.3.10 学籍管理系统 |
5.3.11 巡更管理系统 |
5.3.12 数字迎新管理模块 |
5.3.13 停车管理功能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未来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校园一卡通的发展概况以及发展趋势 |
1.2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
1.3 校园一卡通与数字化校园的关系 |
第2章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校园一卡通系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2.2 校园一卡通的总体设计 |
2.3 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工作 |
2.4 硬件网络的系统建设原则 |
2.5 一卡通系统的组织结构 |
第3章 校园一卡通系统 |
3.1 系统总体设计结构 |
3.2 校园一卡通的技术架构 |
3.2.1 应用支撑平台 |
3.2.2 数据之间传输和交换的平台 |
3.2.3 应用类的系统功能设计 |
3.2.4 校园一卡通平台子系统设计结构与流程 |
3.2.5 综合业务的处理部分 |
3.3 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的功能 |
3.4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子系统功能 |
3.4.1 卡务管理中心系统 |
3.4.2 银行圈存转账系统 |
3.5 校园一卡通与其他系统对接的情况 |
3.5.1 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 |
3.5.2 与机房管理系统对接 |
3.6 系统平台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
3.6.1 设计目标 |
3.6.2 应对措施 |
3.6.3 系统安全设计标准 |
3.6.4 系统的维护 |
第4章 校园一卡通圈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校园一卡通圈存系统的需求分析 |
4.2 校园一卡通圈存系统的功能 |
4.2.1 圈存机系统的功能 |
4.3 圈存系统组成结构 |
4.4 圈存机转账的实现方式 |
4.5 系统接口和传输方式 |
4.5.1 与银行接口约定接口通讯方式 |
4.5.2 数据传输包的格式 |
4.5.3 交易的信息代码 |
4.5.4 返回码说明 |
4.5.5 数据包格式定义 |
4.5.6 数据发送、接收 |
4.6 圈存系统转账的系统流程 |
第5章 系统运行情况 |
5.1 校园一卡通各子系统完成情况 |
5.2 校园一卡通运行情况 |
第6章 总结 |
6.1 改变管理理念、统一思想认识 |
6.2 整体规划、逐步完善 |
6.3 校园一卡通具体运行中的问题 |
6.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手机银行短信通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 |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1.4.1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与原理 |
2.1 WAP 技术与短信 |
2.2 CICS 中间件技术 |
2.3 企业级数据库SYBASE |
2.3.1 存储过程 |
2.3.2 触发器 |
2.4 基于TCP/IP 的SOCKET(套接字)编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短信通知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 |
3.1.2 短信通知系统的性能需求 |
3.2 短信通知系统的功能及业务流程分析 |
3.2.1 签约处理模块 |
3.2.2 数据处理模块 |
3.2.3 通讯模块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 |
4.1 短信通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4.1.1 平台结构的设计 |
4.1.2 数据触发的设计 |
4.1.2.1 设计目标 |
4.1.2.2 数据触发采集方案结构图 |
4.1.2.3 触发器设计 |
4.1.2.4 筛选模块设计的关键技术 |
4.1.2.5 日终数据采集方法 |
4.1.2.6 筛选后的数据通讯 |
4.1.2.7 24 小时交易触发采集方案 |
4.1.2.8 方案总结 |
4.2 短信通知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签约表的设计 |
4.2.2 日间账务数据处理的设计 |
4.2.3 日终处理程序的设计 |
4.3 系统的界面设计 |
第五章 短信通知系统的程序实现 |
5.1 签约功能的实现 |
5.2 账务数据处理程序的实现 |
5.3 短信网关程序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的功能测试 |
6.3 系统的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我国银证合作现状分析 |
1.1.1 客户交易资金存管模式的变迁 |
1.1.2 银证合作业务的现状 |
1.2 论文大环境 |
1.3 本文工作 |
1.4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关键技术描述 |
2.1 TCP/IP 网络协议 |
2.2 SOCKET 套接口 |
2.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第三章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目标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分析与设计 |
3.4 系统功能设计 |
3.5 数据接口设计 |
3.6 系统通讯模块设计 |
第四章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功能设计 |
4.1 日间联机交易 |
4.2 日终批量交易 |
第五章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环境 |
5.2 系统实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开发背景 |
1.2 目前国内网上银证交易的现状 |
1.3 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关键技术描述 |
2.1 MTG的相应协议简介 |
2.1.1 TCP/IP协议发展历史 |
2.1.2 连接到平台上的协议的介绍 |
2.2 SOCKET套接口 |
2.2.1 SOCKET套接口发展历史 |
2.2.2 SOCKET编程接口 |
2.2.3 SOCKET通讯调用方式 |
第三章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整体设计 |
3.1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定义 |
3.1.1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功能定义 |
3.2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整体设计 |
3.2.1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目标 |
3.2.2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部件的介绍 |
3.2.3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整体架构 |
第四章 多协议转换网关的局部模块详细设计 |
4.1 多协议网关通讯接口部分的设计 |
4.1.1 通信模型的选择 |
4.1.2 通信接口的设置与实现 |
4.2 全局输入输出队列的设置 |
4.3 业务数据包的解析与重组 |
第五章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多协议转换网关的实现和测试 |
5.1 多协议转换网关的实现 |
5.2 多协议转换网关的测试与优化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移动短消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短消息服务概述 |
1.2 短信息服务发展阶段 |
1.3 短信息服务发展现状及前景 |
1.4 论文的内容和意义 |
2 短信网络与短信网关分析 |
2.1 短信网络系统结构 |
2.2 短消息传输业务流程 |
2.2.1 移动始发短消息的基本流程 |
2.2.2 移动终结短消息的基本流程 |
2.3 短信网关体系结构分析 |
2.3.1 短信网关的引入 |
2.3.2 短信网关网络结构 |
2.3.3 短信网关系统结构 |
2.4 通信协议分析 |
2.4.1 CMPP规范描述 |
2.4.2 CMPP功能描述 |
2.4.3 CMPP通信方式 |
2.4.4 CMPP消息定义及格式 |
2.4.5 SMPP协议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短消息平台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需求分析 |
3.1.2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
3.2 短信息增值平台网络平面结构 |
3.3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3.3.1 系统整体结构分析 |
3.3.2 应用实体接入方式 |
3.3.3 短信平台接入方式 |
3.3.4 支持 SMSC/ISMG的连接 |
3.4 平台工具与相关技术 |
3.4.1 平台工具的选择 |
3.4.2 相关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4 短消息平台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
4.1 应用实体通信代理 |
4.2 消息处理模块 |
4.2.1 事件模型及消息队列的设计 |
4.2.2 上行接收消息处理 |
4.2.3 下行发送消息处理 |
4.2.4 超时重传消息处理 |
4.3 网关通信代理 |
4.4 管理配置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5 短消息平台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5.1 接口程序的结构 |
5.1.1 Socket_IO层 |
5.1.2 PDU层 |
5.1.3 API层 |
5.1.4 其它辅助功能 |
5.2 短消息平台接口类的实现 |
5.2.1 消息类结构 |
5.2.2 接口类的成员函数 |
5.3 本章小结 |
6 平台的测试与分析 |
6.1 平台测试 |
6.1.1 功能测试 |
6.1.2 压力测试 |
6.1.3 现网测试 |
6.2 系统特色与优势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银证数据交换平台通信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银证数据交换的国内外状况 |
1.1.2 深圳证券通信网现状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组织 |
第2章 数据交换平台通信机制的关键技术描述 |
2.1 TCP/IP协议简介 |
2.2 SOCKET套接口 |
2.2.1 SOCKET编程接口 |
2.2.2 SOCKET通讯调用方式 |
第3章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通信机制的设计 |
3.1 设计目标 |
3.2 设计思路 |
3.3 设计框架 |
3.3.1 总体框架 |
3.3.2 接入客户端与交换中枢间通信的 SOCKET设计流程 |
3.3.3 交换中枢中各交换单元间的通信 |
3.4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通信原则 |
3.4.1 采用长连接方式 |
3.4.2 采用异步交换方式 |
3.4.3 采用多线程、多路复用方式 |
3.4.4 通信程序与业务无关 |
3.4.5 采用负载均衡策略 |
3.4.6 采用非阻塞方式 |
3.4.7 通信协议的选择 |
3.5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可靠传输的设计 |
第4章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通信机制的实现 |
4.1 交换中枢中交换单元间的数据交换过程 |
4.2 接入客户端与交换中枢间通信的实现 |
4.3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效果及系统性能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数据交换平台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网络间数据通信所面临的问题 |
1.1.3 PKI发展现状和对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重要意义 |
1.2 作者的课题研究设计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2章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所用技术介绍 |
2.1 公钥基础设施(PKI) |
2.1.1 PKI概述 |
2.1.2 PKI的体系结构 |
2.1.3 PKI提供的服务 |
2.2 PKI的功能操作 |
2.3 认证机构CA |
2.3.1 CA的功能 |
2.3.2 CA的层次结构 |
2.3.3 交叉认证 |
2.4 X.509数字证书 |
2.4.1 数字证书 |
2.4.2 X.509数字证书 |
第3章 系统的总体需求及架构 |
3.1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概述 |
3.1.1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构成要素 |
3.1.2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具体业务以及使用pki进行数据加密的必要性 |
3.1.3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安全性的设计原则 |
3.1.4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技术架构 |
3.2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设计 |
3.2.1 证券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目标 |
3.2.2 证券网络安全体系设计 |
3.2.3 安全机制框架的构建 |
第4章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安全系统的实现 |
4.1 银证数据交换平台的pki使用 |
4.1.1 应用系统安全 |
4.1.2 在用户业务系统进行pki加密 |
4.2 RC6算法的使用 |
第5章 银证数据平台安全性测试 |
5.1 测试/实验环境 |
5.1.1 硬件环境 |
5.1.2 软件环境 |
5.1.3 网络环境 |
5.1.4 测试工具 |
5.2 使用COMMVIEW进行测试 |
5.2.1 测试内容 |
5.2.2 测试用例 |
5.2.3 使用sniffer进行测试 |
5.3 测试总结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邮证通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现状 |
1.1.1 “邮证通”业务在国内邮政系统的应用现状 |
1.1.2 国外同类系统的应用现状 |
1.2 系统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
1.2.1 “邮证通”业务系统开发的背景 |
1.2.2 “邮证通”业务系统开发的意义 |
1.3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需求分析 |
2.1.1 总体需求 |
2.1.2 业务需求 |
2.2 功能要求 |
2.2.1 总体要求 |
2.2.2 设计要求 |
2.2.3 系统逻辑结构 |
2.2.4 “邮证通”全国大集中处理中心 |
2.2.5 “邮证通”省、地市转发中心 |
2.3 主要业务功能 |
2.3.1 柜台部分 |
2.3.2 电话委托部分 |
2.3.3 日终清算 |
2.4 小结 |
第三章 “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3.1.1 应用软件设计原则 |
3.1.2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1.3 软件平台选型基本要求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总体结构 |
3.2.2 业务处理模型 |
3.2.3 软件系统架构 |
3.2.4 软件模块功能设计 |
3.2.5 “邮证通”业务流程 |
3.2.6 应用分布 |
3.3 网络架构设计 |
3.3.1 “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网络结构图 |
3.3.2 “邮证通”业务处理系统网络结构图描述 |
3.3.3 系统信息流向图 |
3.4 数据库设计 |
3.5 小结 |
第四章 “邮证通”软件设计及研究 |
4.1 软件系统逻辑结构 |
4.2 系统业务处理流程 |
4.2.1 邮政端业务处理流程 |
4.2.2 证券端业务处理流程 |
4.3 应用系统组成 |
4.3.1 应用系统结构 |
4.3.2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
4.4 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
4.4.1 与证券商的逻辑关系 |
4.4.2 与邮政电子平台的关系 |
4.4.3 与综合网的关系 |
4.5 小结 |
第五章 关键技术和安全性策略 |
5.1 系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
5.1.1 双机互备与镜相同步方式 |
5.1.2 双机自主和负载均衡 |
5.1.3 采用消息中间件和平台整合技术 |
5.1.4 业务流程管理和工作流技术 |
5.2 系统的安全性策略 |
5.2.1 链路层安全解决方案 |
5.2.2 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
5.2.3 应用层解决方案 |
5.2.4 安全管理制度 |
5.2.5 安全评估和安全监控 |
5.3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现 |
6.1 开发平台及实现方式 |
6.1.1 系统功能模块 |
6.1.2 各子系统的实现 |
6.2 系统接口的实现 |
6.2.1 主机接口 |
6.2.2 券商接口设计 |
6.2.3 通信接口处理模块设计 |
6.3 业务层的实现 |
6.3.1 批处理交易 |
6.3.2 联机交易 |
6.4 账务处理的实现 |
6.5 双向交易方式的实现 |
6.6 系统配置方案 |
6.6.1 配置原则 |
6.6.2 软、硬件配置分析 |
6.6.3 网络分析 |
6.7 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总结 |
7.2 展望与设想 |
7.2.1 经济效益 |
7.2.2 社会效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术语 |
附录B 账务表结构设计 |
四、银证转帐系统中利用Socket编程实现请求与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inux平台的网络银行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之繁.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2]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项项. 厦门大学, 2014(08)
- [3]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叶玉兰. 吉林大学, 2012(04)
- [4]手机银行短信通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晋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5]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设计与实现[D]. 邵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6]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 胡宇鹏. 山东大学, 2009(06)
- [7]移动短消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张增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8]银证数据交换平台通信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 于威. 山东大学, 2008(01)
- [9]银证数据交换平台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骏. 山东大学, 2008(01)
- [10]邮证通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小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