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几年高考中不定式考查要点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陈新忠,李鹏,杨琳,沈伟刚,卓俊斌,周建林,赵静宜,钦锋,栗瑞莲,梁厚富[1](2020)在《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上)》文中研究指明陈新忠:各位老师好,2020年高考已经正式结束。高考既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和蜕变,也检验了老师的教学成果。感谢外研社和《英语学习》的邀请,我将和几位嘉宾老师共同研讨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并分享我们的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和备考的实用建议。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颁布后首次高考的第一年,是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采用新的高考模式的第一年,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之后的高考第一年。
陈俐鹏[2](2020)在《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命题一致性研究 ——以《新课标》和《量表》为标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作为高考的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的高考英语命题也攒足眼球。命题工作者应紧紧围绕英语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来命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和高考英语命题建议,在此背景下探究高考英语命题与《新课标》的一致性具有必要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是我国首个覆盖教育全学段的英语能力标准,高考英语命题工作者适时参照《量表》进行试题命制,能使高考英语更加符合国情和学情;同时,学生也能借助《量表》中的自我评价量表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探究高考英语命题与《量表》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三项内容:1)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命题内容与《新课标》的一致程度;2)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命题内容与《量表》描述语的一致程度;3)学生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及其与学生英语成绩的一致程度。本研究通过收集分析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试题内容及听力文本材料,调查漳州市某中学402名高三学生的英语能力自我评价情况,并与高考英语成绩进行相关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1)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命题内容符合《新课标》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对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要求,但对文化知识的考查较少,仅3个语篇涉及文化因素;在语言知识中的语法知识方面,主要考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法知识,而同位语从句的考点属于选修(提高类)课程的要求,非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要求。在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分析上,本卷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了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但在文化意识的考查上,涉及文化因素的语篇较少,主题也比较局限,在具体试题中也未涉及到对文化知识的考查。2)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的命题内容与《量表》中组构知识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4级描述语的要求一致,仅在语用能力方面,高考测试要求的难度大于4级《量表》中对语用能力的要求。3)总体上,学生在英语能力的自评上较为积极,五个维度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书面理解能力(M=4.74)、语用能力(M=3.51)、组构知识运用能力(M=3.33)、听力理解能力(M=3.24)、书面表达能力(M=3.15);低(M=61.84)、中(M=73.45)、高分组(M=80.71)的问卷总分均值呈上升趋势,说明学生英语能力自我评价随英语成绩的上升而上升;学生英语成绩与英语能力自我评价呈中度相关(r=0.579),表明学生英语成绩越高,学生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能力越高,大部分学生能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做出正确的自评。因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取自《量表》自我评价量表中的4级量表,问卷结果与学生英语成绩呈正相关,也从另一方面表明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的命题内容与《量表》具有一致性。根据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命题工作者要考虑融入更多类型的文化因素的语篇,并在语篇中适当加入文化知识考查的试题;英语教师在教学要紧紧围绕英语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利用《量表》,做到教-学-评一致,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英语学习者要积极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同时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水平。
邢选红[3](2019)在《江苏省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计量研究及试题助编知识库建设》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2009-2018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特征的计量分析;二是基于计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建立完形填空试题助编知识库,为教师命题提供参考,同时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用更加专业的视角去解析完形填空试题,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高考完形填空选段特征的量化数据分别是多少?2)高考完形填空试题的删词间距和考点层次的分布状况如何?3)高考完形填空选项词汇具体特征及其量化数据如何?4)构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助编知识库的指导原则有哪些?为了使数据更加标准,将2009-2018年全国I卷中的完形填空试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份试卷中的完形填空在选段特征、空格设置特征、选项词汇特征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考点的类属特征都侧重名词与动词;选项的设置也多以一个词为主。两份试卷在选段特征和选项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如从选段特征来看,江苏卷近五年在选段的长度上有向全国I卷靠拢的趋势;在选项词汇特征上,江苏卷注重选项的词性、词数的一致,而全国I卷没有这个限制,相对来说,全国I卷在选项设置上更重视语义层面的合理性,对语篇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项的类属特征上,全国I卷对名词的考查多于江苏卷。基于对20篇高考完形填空试题考点层次和选项词汇特征的分析,笔者发现选项词汇在文本中完全符合语法规则,词性或词形多数情况下也是一致的,但词义存在差别,因此结合课程标准中语篇的主题语境内容,以高中4200词为范围,笔者对实词考点进行了分类归纳,分类的原则为语法原则、词性和词形原则、主题意义原则。
童扬芬[4](2018)在《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理念构建与检测应用》文中提出测试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演进发展不可或缺的机制”(廖平胜,2003:1)。追求公平是各种测试的重要目标之一,人们通过实施科学、公正、严格的测试以实现这一重要目标。随着人们对测试评估标准认识的扩展,测试公平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教育测试中的一员,语言测试是用来检测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语言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测量工具,由于语言既是测试的内容,同时亦是测试的媒介,其测试公平所涉及的因素较之其它测试更为复杂,可以说语言测试既是一门社会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活动。教育评估领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出现对公平性的关注(Angoff,1993),语言测试界对于公平性的讨论始于上世纪90年代(Kunnan,2000),国际语言测试协会(LTRC)1997年年会因其以此为主题而被普遍认为是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开始的标志。在我国,把考试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于测试公平性的研究大致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戴家干,2010:27),语言测试领域关注公平性大致也是始于彼时。在相关的研究中,从教育制度和政策角度对教育测试的公平性所进行的讨论最多(详见第二章);在国内所有关于教育测试公平性的探讨中,针对语言测试公平性的系统理论研究尚缺,外语测试界对公平问题进行的研究亦非常少,语言测试的社会性和伦理问题方面的研究等在国内几乎是空白或者处于起步阶段(谢赛、陈贺文,2016:143)。目前,教育界均认可公平性检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很多方面仍难达成共识,例如:公平性检测的有效实践性和公众感知度如何得到体现?其核心体现的问题仍在于:公平性究竟可不可以被检验?应该如何检验?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语言环境和测试特点的公平性评价标准。世界上很多专业的测试机构已经出台和使用了较为成熟的测试评估标准用以指导测试实践,在这些评估标准中均涉及公平性审查和质量控制准则,然而我国截至目前尚未见类似文件出现。本研究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平性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并尝试提出中国测试环境下语言测试公平性的检验框架。本研究拟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世界上已经出台和使用的语言测试标准中有关公平性审查和质量控制的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对于我们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和考试特点的标准有何借鉴?本研究将对公平性概念进行较为全面的评述,旨在为测试公平性验证提供一个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构建中国语境下测试公平性研究的理论模型。2)语言测试的利益相关群体对公平性的认识如何?这些认识对于我们确定公平性检验的具体标准有何启发?我们将对语言测试最重要的利益相关群体,即考生对公平性的认识和评价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明确公平性应当涵盖的因素。3)语言测试公平性检验的模型应当如何构建?具体审查的细则应当包含什么内容?模型将如何在测试的开发和实施中践行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本研究将探索构建符合中国考试特点的公平性检测应用框架。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本研究将分四步进行设计。首先,本研究将搜集并系统回顾语言测试标准中涉及到公平性审查和检测的文献或者具体条款,并对当前存在的公平性框架进行分析、解读和评述,通过对这些文献细致和系统的回顾,梳理目前公平性研究和实践的整体状况,拟探讨这些理论或者标准对于我国测试公平性实践的指导价值。在第二阶段对语言测试最重要的利益相关群体,即考生对公平性的认识和评价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明确公平性应当涵盖的因素,为下一步分析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和构建公平性检验的具体项目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调查发现:学生总体上对公平性审查和检测的看法较为积极,认为测试任务设计的公平性很重要,制定公平性原则对于确保测试质量和公正是必要的和必须的。在第三阶段,根据前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查阅国内外各类语言考试的试题,如:雅思(IELTS)、托福(TOEFL)、赛达(SAT)、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汉福(HSK)、各级各类学业课程考试等,查找相关题目对公平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详细解读导致不公平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平性模型,并尝试构建适合于操作的公平性审查的参考条目及具体方法。由于在现阶段我国测试环境下,相关利益群体各方的责、权、利等无法真正做到有效兼顾,因此公平性标准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的表述,这决定了我们拟构建的准则不可能是强制性的,而只能是启发性的,构建公平性审查准则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专业群体和公众群体的公平性意识以及传播可践行的保障措施。笔者认为:测试的公平性是指在测试流程中确保受试群体和个体同等测试机会的构念相关因素,它既包括测量技术检验的公平性,也包括社会价值判断的公平性;语言测试的公平性检验理应贯穿于测试的整个流程之中,在我国现实测试环境下,语言测试公平性的检测框架应当涵盖对测试开发者、使用者和应试者责权利的界定,在应用实践中需要同时考虑技术公平性需求和社会公平性需求,进行测量技术检验和人工价值判断,并将检验的结果对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建立完善的公平性检测报告制度不仅是提高测试质量的必要举措,亦是保障社会公正的重要措施。第四步,采用构建的模型尝试对一份测试试卷的公平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研究梳理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动态,重点分析了以ETS等世界知名教育考试机构已出台并实施的测试评估指导文件,从中吸取可资借鉴的成分,并由此提炼影响测试公平性的主要因素。2)问卷调查法。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对初步形成的公平性影响因素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以对其进行修订和补充。问卷以语言测试公平性标准和评估检验办法为主要内容,调查考生作为测试利益最高相关群体对标准和检验方案的态度、意见和建议。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案,样本量200人以上,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设计问卷,回收后由课题组人员进行统计分析。3)案例分析法。在本研究中,对试题公平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列举了大量例题,并按照不同影响因素类别产生不公平的结果予以解析,清晰地展示了解公平性影响因素是如何对测试结果差异产生影响的过程。4)深度访谈法。该方法用于了解测试流程各个环节中的可能导致的不公平因素,一对一深度访谈对象为3人,采取半结构性访谈;研究者现场记录,事后对文字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方法的研究,笔者认为:测试的公平指在测试流程中确保受试群体和个体同等测试机会的构念相关因素,它既包括测量技术检验的公平性,也包括社会价值判断的公平性。测试公平性理论原则探讨的重要内容应包括用于规范所有测试者伦理道德的职业规范,而实践准则是指用于指导具体测试行为的实施准则。语言测试应当区分不同阶段的公平性,每一个阶段的公平性的具体内涵应当有侧重点的不同。测试前,开发者对测试内容的公平负完全责任,他们需要在材料选取和试题命制上保障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而测试实施阶段的公平主要责任在于测试的实施者,测试之后对于结果使用的公平决断权在于测试结果的使用者。在应用实践中,需要同时考虑技术公平性需求和社会公平性需求,对主要方面进行测量技术检验和人工价值判断。本研究最重要的尝试在于构建了一个适用于目前国内语言测试环境的检验框架,并将公平性检验的要素细化、制成校对量表,克服了测试质量检测依靠技术检验不易操作和普及的问题。毕竟对于一线的测试践行者们而言,这样的指导细则能够将抽象的公平具体为可评估的细则,能够降低公平性审查过程中的主观性(Zieky,2006)。
夏谷鸣,鲁子问,沈伟刚,石海,向瑞方,赵静宜,郑允贤,周建林[5](2018)在《2018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文中提出《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49期的主题是"2018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英语学习微信群内的专家和老师们主要针对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展开了研讨。在讨论中,老师们就高考各类题型的能力指向以及同今年高三英语教学的切合度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对下一届高三教学的反拨作用。我们将此次讨论内容进行了整理,在此分享给广大读者。
韦问敏[6](2017)在《高考数学导数试题解题研究 ——以201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导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对于高中学习和大学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由于导数知识本身的复杂性、抽象性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不成熟和教师对导数解题教学把握的不到位,使得学生导数解题的情况不尽人意。因此,对高考导数解题策略进行一次深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研究主要是归纳总结出高考导数解题策略,主要分两项内容:首先,通过测试卷调查备考生对导数的掌握情况,并结合一线教师的访谈和教材分析以及近年来真题研究了解出目前考试方向和学生的存在问题。此外,研究新课标高考导数试题的类型总结出相应的解题策略。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导数是研究函数性态问题的工具,在研究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等问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导数试题解题中渗透着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以及放缩法、构造法等技巧;(3)高等数学中洛必达法则与泰勒展开式对于解决导数难题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而导数就是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关键工具,在历年高考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因此研究导数在高考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也变得十分有价值。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导数试题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归类总结了一些解题策略,期望能够对高考考生有所帮助。
徐鸿鸣[7](2017)在《应对高考“新常态”,提高二轮复习效率》文中研究说明高考英语第二轮复习的目的是将英语知识的回归、整理转化为知识运用的能力。对各大题型包括各种专项从命题特点到语言测试规律、考查方式及重难点突破等方面具备全面了解并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最大地挖掘潜力。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各大题型解题能力的提高,而主要的突破方式是各种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动手操练。全国卷以篇章为核心,因此第二轮复习才是真正地与全国卷最亲密的接触。为了提高这一阶段的复习效率,首
昝亚娟[8](2014)在《2014年高考英语冲刺阶段复习备考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高考前的这几个月时间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最佳时间。通过第一轮复习,考生已经熟悉了教材中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和基础语法知识。因此,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要针对高考试卷中的五大题型进行专向训练,旨在熟练掌握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洞悉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和考查重点,具备娴熟的应试技巧和策略,提高做题的准确度和速度,从而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研究近五年的高考题,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和导向
黄利军[9](2013)在《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评析及备考建议》文中提出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新课标卷共两套,使用新课标卷Ⅰ的地区有河南、河北、山西等,使用新课标卷Ⅱ的地区有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新疆、云南、内蒙古、西藏、贵州、甘肃、青海等。除了新课标卷Ⅱ不含听力以外,这两套新课标卷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等都相同,整套试题的难度也基本相同。试题的命制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重
吴襄华[10](2013)在《新课标下的湖北高考自主命题英语试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国普通高考是高凤险的、社会权重很大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备受关注。2004年教育部实施“国家统考,分省市命题”的政策后,湖北省作为首批分省命题省市,开始了自主命题工作。九年来,在确保平稳过渡的同时,湖北高考“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形成了适合本省外语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水平的命题特色。目前有关高考试题的研究较多,但对湖北卷的历时研究欠缺。本文将对2004—2012年湖北高考英语卷进行历时分析,以Bachman的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湖北省英语高考测试题型的有效性,试题的选材和测试方法的科学性,探讨了高考英语湖北卷的命题特色。研究表明,2004-2012年高考英语湖北卷渗透了新课程理念、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试卷设计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效度,试题命制渐趋成熟。所选材料原汁原味,具有教育意义,语言地道,真实性较强,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考点覆盖全面,注重考生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语篇能力的考查,测试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彰显湖北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测试题型单一,阅读技能考查更需全面;短文写作的真实性欠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在最后为完善湖北英语高考提供命题建议,并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和有益的指导。
二、近几年高考中不定式考查要点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几年高考中不定式考查要点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上)(论文提纲范文)
各套试卷命题特点及典型试题分析 |
1.全国I卷 |
2.全国II卷 |
第一,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防止试题形式固化。 |
(1)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形式。 |
(2)修订和完善评分参考。 |
第二,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
3.全国III卷 |
第一,注重对语篇宏观和微观结构的考查。 |
第二,注重基础,突出语境,考查必备知识。 |
第三,注重思维层次测试,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
4.新高考全国卷 |
5.北京卷 |
6.天津卷 |
7.上海卷 |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彰显育人价值。 |
第二,聚焦核心素养,注重语用,突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
8.浙江卷 |
9.江苏卷 |
典型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
1.听力 |
(1)考查能力要求 |
(2)典型试题分析 |
① 听力试题选材与长度 |
② 听力试题题目设计 |
③ 2020年全国II卷听力试题作答策略 |
(3)备考建议 |
① 高三毕业班听力训练建议 |
② 高一、高二年级听力教学建议 |
2.完形填空 |
(1)考查能力要求 |
(2)典型试题分析 |
(3)备考建议 |
3.语法填空 |
4.单项填空 |
(2)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命题一致性研究 ——以《新课标》和《量表》为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语言测试与高考英语测试 |
二、一致性 |
三、英语能力自我评价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测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
二、测试与《量表》的一致性研究 |
三、学生英语能力自我评价与学生英语成绩的一致性研究 |
第三节 研究依据 |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
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试卷文本及听力文本 |
二、2019年漳州市某中学高三学生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三、统计分析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中国英语等级量表》 |
二、高中生英语能力自我评价量表 |
三、SPSS21.0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论文定题与开题阶段 |
二、数据收集阶段 |
三、论文撰写阶段 |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与《新课标》的一致性分析 |
一、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命题内容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分析 |
二、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命题内容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分析 |
第二节 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与《量表》描述语的一致性分析 |
一、组构知识运用能力 |
二、听力理解能力 |
三、阅读理解能力 |
四、书面表达能力 |
五、语用能力 |
第三节 学生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及其与学生英语成绩的一致性分析 |
一、问卷的总体情况分析 |
二、问卷分项情况分析 |
三、不同水平学生的自我评价差异分析 |
四、学生英语成绩与学生英语能力自我评价的关系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一、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的命题内容与《新课标》的一致性 |
二、2019年高考英语卷Ⅰ的命题内容与《量表》描述语的一致性 |
三、学生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及其与学生英语成绩的一致性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一、高考英语命题的启示 |
二、英语教学的启示 |
三、英语学习的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19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及听力文本 |
附录2 高中生英语能力水平自我评价调查问卷 |
致谢 |
(3)江苏省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计量研究及试题助编知识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完形填空概述 |
2.1.1 完形填空的类型 |
2.1.2 完形填空的难度因素 |
2.1.3 完形填空的考点层次 |
2.2 国外对完形填空的研究 |
2.3 国内对完形填空的研究 |
3 理论基础 |
3.1 格式塔心理学 |
3.2 冗余信息理论 |
3.3 语篇分析理论 |
3.4 心理词库理论 |
3.5 考点效度理论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方法 |
4.2.1 研究对象及思路 |
4.2.2 分析框架 |
4.3 研究工具 |
4.4 试题介绍 |
4.5 词汇介绍 |
4.6 研究过程 |
4.6.1 20篇完形填空的计量分析过程 |
4.6.2 试题助编知识库建设的步骤 |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1 选段特征 |
5.1.1 选段的体裁和题材分析 |
5.1.2 选段的词汇密度分析 |
5.1.3 选段的句子特征分析 |
5.1.4 选段的词汇特征分析 |
5.2 空格位置设置特征分析 |
5.2.1 删词间距统计 |
5.2.2 空格考点层次统计 |
5.3 选项词汇特征分析 |
5.3.1 考点的类属特征分析 |
5.3.2 选项词数统计 |
5.4 选项配置特征分析 |
5.4.1 语法原则 |
5.4.2 词性、词形原则 |
5.4.3 主题意义原则 |
5.4.4 副词的分类 |
6 完形填空试题助编知识库建设 |
6.1 完形填空试题助编知识库的内容 |
6.1.1 完形填空选段的特征 |
6.1.2 完形填空的删词特征 |
6.1.3 完形填空的选项特征 |
6.2 完形填空选项词汇分类 |
6.2.1 根据语法原则的动词分类 |
6.2.2 根据词性、词形原则的分类 |
6.2.3 根据主题原则的分类 |
6.3 试题助编知识库的评价 |
7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的局限性 |
7.4 未来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选项配置特征分析 |
附录B 词汇分类 |
附录C 试题助编知识库的评价 |
致谢 |
(4)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理念构建与检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具体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言测试评估研究述评 |
2.1.1 国外研究 |
2.1.2 国内研究 |
2.2 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述评 |
2.2.1 公平的定义 |
2.2.2 公平的意义 |
2.2.3 国外公平性研究 |
2.2.3.1 研究起源与发展历程 |
2.2.3.2 机构文献 |
2.2.4 国内公平性研究 |
2.3 问题与挑战 |
第三章 语言测试公平性因素调查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对象 |
3.4 数据收集 |
3.5 分析与讨论 |
3.5.1 学生对个体差异公平性的认识 |
3.5.2 学生对测试设计公平性的认识 |
3.5.3 学生对试卷质量公平性的认识 |
第四章 语言测试公平性因素分析 |
4.1 测试设计 |
4.1.1 测试目标 |
4.1.2 测试大纲/说明 |
4.1.3 试卷编制 |
4.1.4 预测分析 |
4.2 试卷质量 |
4.2.1 信度 |
4.2.2 效度 |
4.2.3 区分度 |
4.2.4 难度 |
4.3 考生差异 |
4.3.1 个体特征差异 |
4.3.2 社会生活背景差异 |
4.3.3 学科知识背景差异 |
第五章 语言测试公平性的检验 |
5.1 公平性的界定 |
5.1.1 公平性与伦理 |
5.1.2 公平性与效度 |
5.1.3 公平性与公正性 |
5.1.4 测试使用的公平性 |
5.2 公平性检验的理论模型 |
5.2.1 可比性模型 |
5.2.2 社会公正模型 |
5.2.3 形式模型 |
5.3 公平性检验的应用框架 |
5.4 公平性检验的具体项目 |
第六章 语言测试公平性验证的实证分析:以H省2015年高考英语卷为例 |
6.1 实验设计 |
6.1.1 试卷概况 |
6.1.2 数据收集 |
6.1.3 分析方法 |
6.2 分析与讨论 |
6.2.1 对测试设计公平性的分析 |
6.2.2 对试卷质量公平性的分析 |
6.2.3 对个体差异公平性的分析 |
6.3 结论与建议 |
第七章 语言测试公平性质量保障体系 |
7.1 制度层面 |
7.1.1 法律保障 |
7.1.2 政策保障 |
7.2 理论层面 |
7.2.1 伦理规范 |
7.2.2 行为准则 |
7.3 实践层面 |
7.3.1 技术标准 |
7.3.2 素质保障 |
第八章 结语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语词表 |
附录2: 教育测试评估标准中英文对照 |
附录3: 语言测试评估标准中英文对照 |
附录4: 语言测试公平性调查问卷 |
附录5: 调查问卷描述统计量 |
附录6: 调查问卷各项频数统计 |
附录7: 语言测试公平性检验表 |
附录8: 样卷公平性人工审查表 |
附录9: 样卷试题及答案 |
附录10: 样卷听力部分录音原稿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6)高考数学导数试题解题研究 ——以201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导数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
1.1.2 导数试题在高考中地位 |
1.1.3 导数解题策略的作用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的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
2.2 导数简史的研究综述 |
2.3 高考导数试题的研究综述 |
2.4 中学导数国内外研究情况 |
2.4.1 国外研究情况 |
2.4.2 国内研究情况 |
2.5 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的导数 |
2.5.1 课程标准中的导数 |
2.5.2 考试大纲中的导数 |
2.6 导数教材分析 |
2.7 研究评述与反思 |
2.7.1 高考导数试题解题的研究成果 |
2.7.2 高考导数试题解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
2.8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1.1 研究的动机 |
3.1.2 研究的原因 |
3.1.3 研究的期望 |
3.2 研究的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案例研究法 |
3.2.3 调查法 |
3.3 研究工具的说明 |
3.3.1 学生测试卷设计 |
3.3.2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3.4 研究对象 |
3.5 研究的伦理 |
3.6 小结 |
第4章 导数学习情况及考查内容的调查 |
4.1 调查的目的 |
4.2 学生测试卷结果及分析 |
4.2.1 学生测试卷结果 |
4.2.2 总体测试结果分析 |
4.2.3 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导数解题能力对比 |
4.3 教师访谈 |
4.3.2 个案的资料 |
4.3.3 访谈结果及分析 |
4.4 近四年新课标全国卷导数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
4.5 调查的结论 |
4.6 小结 |
第5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5.1 极限思想 |
5.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5.3 波利亚等着名学者的解题理论和观点 |
5.3.1 波利亚解题理论 |
5.3.2 弗里德曼解题理论 |
5.3.3 罗增儒解题观点 |
5.4 小结 |
第6章 高考导数试题的解题策略研究 |
6.1 导数试题解题策略研究的目的 |
6.2 导数几何意义试题的解题策略 |
6.2.1 在某点处的切线 |
6.2.2 过某点的切线 |
6.3 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态的解题策略 |
6.3.1 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 |
6.3.2 导数研究函数极值 |
6.3.3 导数研究函数最值 |
6.3.4 导数研究函数零点 |
6.4 导数中求参问题的解题策略 |
6.4.1 恒成立求参问题 |
6.4.2 存在性求参问题 |
6.4.3 根据函数单调性求参问题 |
6.4.4 已知零点或极值点求参问题 |
6.4.5 已知切线方程求参问题 |
6.5 在导数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解题策略 |
6.5.1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导数试题中的应用 |
6.5.2 分类讨论思想在导数试题中的应用 |
6.5.3 数形结合思想在导数试题中的应用 |
6.5.4 构造法在导数试题中的应用 |
6.5.5 放缩法在导数试题中的应用 |
6.6 在导数中运用高等数学的解题策略 |
6.6.1 洛必达法则在导数试题中的应用 |
6.6.2 泰勒展开式在导数试题中的应用 |
6.7 聚焦导数易错点找准解题策略 |
6.7.1 复合函数求导忽略中间变量的系数 |
6.7.2 忽略函数定义域 |
6.7.3 求切线混淆了点“在”与“过”的情况 |
6.7.4 混肴“x∈D”和“x_1,x_2∈D”时“f(x)>g(x)恒成立”的情况 |
6.7.5 误认为导函数为0的点一定是极值点 |
6.7.6 不清楚“导数正负性”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
6.8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结论 |
7.1.1 高三学生导数方面存在的问题 |
7.1.2 导数解题策略总结 |
7.1.3 导数备考建议 |
7.2 研究的反思 |
7.3 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导数测试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附录C 近年来全国卷高考导数真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应对高考“新常态”,提高二轮复习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国卷的“新常态” |
1. 体现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 |
2. 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 |
3. 将“稳定”贯彻到底 |
4. 继续“平民”路线 |
二、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
1. 坚持强化听力训练 |
2. 做好阅读分类练习 |
3. 重拳出击完形填空 |
4. 深度练习语法填空及短文改错, 确保送分题不丢分 |
5. 分类透彻练习各种书信短文 |
(8)2014年高考英语冲刺阶段复习备考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近五年的高考题, 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和导向 |
( 一) 高考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特点 |
1. 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 |
2. 短文改错题的命题特点 |
( 二) 完形填空题的特点 |
( 三) 阅读理解题的特点 |
( 四) 书面表达题的特点 |
二、全面系统复习, 夯实基础知识 |
1.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全面系统不留死角 |
2. 善于总结规律, 积累解题技巧 |
3. 认真对比相似点和不同点 |
4. 关注特殊用法, 突破易错点 |
三、进行科学训练, 提高应试技能 |
( 一) 完形填空题的复习备考 |
( 二) 语法填空题的复习备考 |
1. 根据构词法记忆单词, 扩大词汇量 |
2. 牢记简单句的七种类型, 正确分析句子成分 |
3. 识别三大从句, 判断主语和从句 |
4. 关注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考点 |
5. 整体理解短文, 了解大意, 弄清文脉 |
6. 反复练习 培养能力 |
( 三) 阅读理解题的复习备考 |
1. 快速浏览全文, 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
2. 认真理解细节, 把握文章的思路和脉络 |
3. 进行逻辑推理, 挖掘隐含信息 |
4. 结合上下文, 猜测词义和句意 |
5. 判断要有依据, 确保选出最佳答案 |
( 四) 短文改错题的复习备考 |
( 五) 书面表达题的复习备考 |
四、查缺补漏, 提升能力 |
五、进行限时训练, 完善备考技巧 |
(10)新课标下的湖北高考自主命题英语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测试的历史回顾 |
2.1.1 前科学语言测试 |
2.1.2 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学测试 |
2.1.3 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 |
2.1.4 交际语言测试 |
2.2 国内语言测试研究 |
第三章 英语高考命题的依据 |
3.1 理论依据:Bachman的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
3.1.1 交际语言能力模式 |
3.1.2 测试方式框架 |
3.1.3 测试的评价原则 |
3.2 政策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
3.3 高考英语命题原则 |
3.3.1 交际语言测试的主要特征 |
3.3.2 湖北省高考英语命题原则 |
3.4 小结 |
第四章 湖北省英语高考概述 |
4.1 命题思想 |
4.2 试卷结构的变化 |
第五章 湖北高考英语试题题型分项分析 |
5.1 听力 |
5.2 语法和词汇 |
5.3 完形填空 |
5.4 阅读理解 |
5.5 完成句子 |
5.6 短文写作 |
5.7 小结 |
第六章 湖北省英语高考总体评价及建议 |
6.1 试卷总体特色评价 |
6.1.1 重视教材,注重基础,立足平稳,突出主干 |
6.1.2 注重语境,关注语篇,强调实用,注意表达 |
6.1.3 渗透新课标理念,选材积极健康 |
6.1.4 稳中求新,彰显湖北特色 |
6.1.5 以人为本,规范设计 |
6.2 命题建议 |
6.2.1 测试内容不完整,建议增加口试 |
6.2.2 阅读技能的考查目标不全面,应适当覆盖 |
6.2.3 短文写作欠缺真实性,应增强真实性情境设置 |
6.2.4 试卷中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应当进一步平衡 |
6.3 对高中英语教学和高考备考的建议 |
6.3.1 研究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 |
6.3.2 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知识 |
6.3.3 突出阅读训练 |
6.3.4 培养语篇意识 |
6.3.5 强化“话题”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6.3.6 注重输出性语言练习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四、近几年高考中不定式考查要点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上)[J]. 陈新忠,李鹏,杨琳,沈伟刚,卓俊斌,周建林,赵静宜,钦锋,栗瑞莲,梁厚富. 英语学习, 2020(10)
- [2]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命题一致性研究 ——以《新课标》和《量表》为标准[D]. 陈俐鹏.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江苏省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计量研究及试题助编知识库建设[D]. 邢选红. 宁波大学, 2019(06)
- [4]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理念构建与检测应用[D]. 童扬芬.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5)
- [5]2018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J]. 夏谷鸣,鲁子问,沈伟刚,石海,向瑞方,赵静宜,郑允贤,周建林. 英语学习, 2018(08)
- [6]高考数学导数试题解题研究 ——以201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D]. 韦问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1)
- [7]应对高考“新常态”,提高二轮复习效率[J]. 徐鸿鸣. 教学考试, 2017(03)
- [8]2014年高考英语冲刺阶段复习备考策略[J]. 昝亚娟. 试题与研究, 2014(12)
- [9]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评析及备考建议[J]. 黄利军. 试题与研究, 2013(21)
- [10]新课标下的湖北高考自主命题英语试题分析[D]. 吴襄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