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三阶互调的最佳频率表及其在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无三阶互调的最佳频率表及其在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一、最佳无三阶互调频率表及其在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振华[1](2020)在《GSMR系统运行网络实时干扰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通信系统存在干扰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通信效果,如果干扰较强,甚至会导致通信完全中断。此类由于干扰所导致的通信连接失败、网络切换失败、掉话等故障,假如在GSM-R通信过程中出现,势必会对列车调度的诸多环节造成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的事故。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合理的对策处理该问题,先对干扰进行探测,进而明确干扰的存在;为了彻底消除干扰源,并对干扰信号展开有效抑制,应对干扰源实现精准定位,获取有价值的来波方向信息;除此之外,为确保通信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在将干扰源彻底解决以前,我们必须先对干扰采取抑制措施,尽可能的确保通信正常。本课题将从多个层面展开研究,其主要涉及到干扰探测、干扰抑制等多个方面。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第一章为引言,重点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研究的目的意义;本文第二章为相关概念,重点介绍GSM-R概念、干扰源分类(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GSM-R系统的干扰检测技术、实时频谱仪在铁路GSM-R网络检测中的应用;本文第三章为GSMR系统运行网络干扰检测需求分析,主要介绍GSM-R系统网络干扰现状分析、不同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同频干扰对GSM-R业务的影响、邻频干扰对GSM-R业务的影响、阻塞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直放站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本文第四章为GSM-R通信系统干扰检测定位抑制方法设计,重点介绍GSM-R通信系统干扰传统检测方法、干扰探测算法优化(基于话务统计的干扰探测优化、基于路测的干扰探测优化)干扰源定位算法优化设计、干扰抑制算法优化;本文第五章为仿真测试,主要介绍干扰源定位算法仿真、抑制算法仿真验证、干扰源实测分析(电磁环境测试期间存在外部GSM干扰信号的测试点、电磁环境测试期间存在不明突发和持续干扰信号的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大信号抬升GSM-R下行频段的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大信号抬升GSM-R上行频段的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基站发射GSM-R频率杂散信号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互调干扰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阻塞干扰测试点);本文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部分。

何松儒[2](2020)在《基于无人机的民航无线电空中监测地面终端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我国的民航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民航飞行安全也愈加受到重视。民航无线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民航无线电设备受干扰事件频频发生,严重时可能造成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中断等危险状况,民航无线电干扰已成为民航飞行安全的重大隐患。针对民航无线电干扰源排查,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常用的地面二维无线电监测,无法避免无线电信号在地面传播时发生的多径衰落现象,效率较低。空中无线电监测是对当前地面监测方式的有效补充,利用无人机将监测设备带入空中接收干扰信号的直射波,可以增强监测设备的接收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利用无人机实施空中监测的工作模式、工作成本和排查效率,还有待改进。本文以民航无线电干扰的现状和监测需求为背景,介绍了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民航系统主要用频设备和常见的干扰源类型,比较研究了无线电监测设备、测向方法、定位技术和空中无线电监测方式,对现行的基于无人机的空中无线电监测工作模式进行了改进,使得一人可以同时完成无人机操控与无线电监测工作,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排查工作效率的目的。根据基于无人机的空中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通过对Mission Planner开源地面站的二次开发,使之成为具有监测民航无线电干扰功能的软件,与无人机、无线电接收设备等硬件共同构成基于无人机的民航无线电空中监测系统的地面终端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无人机操纵、测向误差、监测半径和测向交叉定位测试,验证了本系统对于现有工作模式的改进的可行性,可以由一名操作员同时完成无人机操控和无线电监测的工作,降低了排查工作的成本,对提升无线电排查工作的效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谭棋心[3](2020)在《2.45GHz RFID模拟射频接收机前端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普及。RFID具有通信速度快、穿透性强、可多次读写、数据的记忆容量大、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模拟射频接收机前端作为RFID的核心模块,具有很高的科学及工程价值。为实现核心元器件国产化,提高元器件可靠性和批量生产能力,本文以国标有源2.45GHz RFID射频收发芯片的研发为基础,以模拟射频接收机前端的电路结构和性能指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零中频接收机结构,基于中芯国际(SMIC)RF 0.18 um CMOS工艺,利用Cadence Spectre RF射频仿真软件分别设计了低噪声放大器、下变频器、射频放大器以及其他的辅助电路,并完成仿真,最后成功流片。经过测试,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主要研究内容为:1.研究高性能低噪声放大器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高增益、低功耗、低噪声的放大器结构。该电路采用单端输入结构,利用电感做负载,差分输出给下一级射频放大器。输入端通过改变尾电流的大小调节增益步进;输出端并联一个可变电容,用于测试时调整谐振频率。该电路具有放大和直通两种工作模式,直通模式不消耗电流,可以节省功耗,提高线性度。2.研究高性能下变频器的原理,在传统的双平衡吉尔伯特(Gilbert)结构单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下变频器。该电路的跨导器采用差分PMOS晶体管结构,输出端可以通过数字控制改变尾电流源大小,进而调节该混频器的线性度。3.研究了射频接收机前端的辅助电路,设计了射频放大器、本振缓冲放大器、基准电路、直流修调电路、抗混叠滤波器等一系列单元电路。4.研究了高性能射频电路的版图知识,介绍了芯片的可靠性设计,并结合原理图完成了各个模块的版图设计和后仿真;同时也对整个芯片的封装和射频接收机的测试进行简介。实测结果表明,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模块工作频率为2394MHz2507MHz,通道典型工作电压为1.8V,RF输入驻波为-27.3dB,最高增益为36.4dB,双边带噪声系数为6.7dB,输入1dB压缩点功率为-39dBm,I/Q幅度误差为1.7dB。

祖宏亮[4](2019)在《4G网络语音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具有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TD-LTE在4G时代迅猛发展,随着无线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4G网络技术得到普遍应用。4G网络的语音实现相比2G和3G网络更加复杂,而在实际网络建设中,很难保证在理想化的规划地点建设无线网络通信基站,往往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建设在规划地点,采用其他灵活的次优方案解决网络覆盖。即便能够按照规划建设基站,也会因附近新建高层楼宇的遮挡,导致无线网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另外,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楼宇的墙体较厚,而4G的频率更高,需要更密集的建设无线网络。以上这些因素都无法保证4G网络设备建设入网后,能够一直达到令人满意的4G网络语音服务水平,需要运营商持续不断的开展系统化的网络优化工作。本次研究的设想是结合实际工作,研究TD-LTE的网络优化技术方法,达到提升网络指标至目标值的目的。首先梳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介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包括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国内外现状、网络架构、关键技术,针对无线网络建设现状,总结出无线网络优化的覆盖、干扰、故障、接通、掉话、切换、质量七个方面问题。以哈尔滨特定区域的指标现状作为研究依据,制定无线网络指标优化工作的目标值。针对覆盖问题,梳理并核查标准参数和场景参数,着重对典型场景进行优化方法的研究和实施,排除了因参数标准设置问题导致的网络质量问题,达到提升典型场景覆盖指标的效果。针对各网元设备的故障,以及干扰问题,梳理通信过程中各网元设备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各网元的障碍解决和干扰排查,降低了因故障和干扰问题对网络质量的影响,达到降低用户投诉的效果。针对语音通话过程中的VoLTE接通问题、VoLTE掉话问题、eSRVCC问题、语音质量问题等四个典型问题,梳理并实施端到端的优化方法和流程,通过以上典型问题的批量解决,达到提升特定区域整体网络质量的效果,达到指定的优化目标值。最后,对本次论文研究的效果进行总结,并展望后续的无线网络优化方向。

邹昳琨,戴伏生,肖烨[5](2017)在《基于遗传算法无三阶互调频率配置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通信指挥车三阶互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求解符合无三阶互调频率的方法,并将这些频率分配给各信道。通过仿真得到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满足无三阶互调条件的频率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地求解频率,从而解决三阶互调的问题。

王云璐[6](2016)在《基于电子地图的高可靠抗干扰网络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对无线战术网络进行规划时,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网络可靠性的保障以及对可能的干扰的避免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利用基于地理信息构建的三维电子地图,通过电台设备、微波站的添加,来对无线战术通信网进行模拟,在模拟的通信网络上完成场强预测、网络拓扑构建、频率分配等工作,并对网络规划结果进行显示。同时利用仿真软件完成了对进行网络规划时所使用的算法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针对一些算法的不足做出了改进。首先,利用ITU-RP.526建议书实现了通信电台对某一区域覆盖情况的预测,即场强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在电子地图上进行了显示。利用ITU-RP.452建议书实现了对微波传输的损耗预测,通过链路上选取的一些点的衰减值的显示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反映。其次,针对遗传算法在解决频率分配问题时的不足,基于粒子群算法思想提出遗传粒子群算法,并将算法应用到频率分配之中。通过仿真得到使用遗传算法和遗传粒子群算法进行频率分配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粒子群算法在运算的后期有着更高的效率,使用该算法可以较好的解决频率分配问题。再次,对跳频通信系统进行了研究,定义了跳频频率分配的约束条件和代价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完成了由跳频电台构成的通信网络在同步组网和异步组网两种情况下的频率分配工作,生成了相应的跳频图谱。最后,完成了微波通信网络的构建,基于可靠性的约束生成了微波通信网络拓扑,利用遗传算法生成了无三阶互调的备选频率,根据网络拓扑的结构,利用无三阶互调的备选频率,完成了微波通信网络的频率分配工作。

范磊[7](2016)在《短波宽带多路并行接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路信号并行接收是短波非合作通信信号接收工作中经常面临的基本问题。本文基于短波宽带接收机和计算机的硬件基础,考虑非合作通信场景下的特殊需求,针对多路信号接收和窄带信号处理问题,展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本文在多路信号并行接收、窄带信号均衡问题上具有理论创新性,对窄带信号时频分析工具的革新工作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宽带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分析了信号接收质量的宽带ADC直采性能、DDC处理性能等诸多因素,给出了宽带接收机用于接收处理短波窄带信号的性能评价准则和具体测量方法,最后通过对宽带接收机的实际接收测试以及与窄带接收机的接收质量对比等实验验证了通常情况下基于宽带模式来接收多路窄带信号的可行性。为了从宽带数据中得到多路的窄带数据,本文设计了频移交错双路均匀信道化与基于DDC的信道化相结合的算法,实现多路窄带信号并行输出。对算法的输出性能和计算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仿真,求得了最优的算法结构参数。该算法在前端硬件上只需要一部宽带接收机,可高效接收带宽内任意频率、任意多路窄带信号,性能优良,性价比高。本文还研究了短波窄带信号的盲均衡算法,着重分析了步长函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MSE变换的变步长盲均衡算法,提出新的步长函数设计原则并给出了函数实现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新设计的步长函数的优异性能。最后,本文设计一种新的时频分析实现方案:窄带数据谱图浏览系统。设计了语谱图绘制和加载相分离,语谱图多行显示、上下滚动显示等新方法,在语谱图加载、显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郭小婧[8](2014)在《GSM-R中互调干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GSM-R系统是一种基于目前世界最成熟、最通用的公用无线通信系统平台上的、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式无线通信系统。但是GSM-R系统通信信道受干扰影响大,在GSM-R系统无线通信工作的电磁环境中,无线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方面噪声的干扰。这时干扰会影响通信通话质量、增加通话过程中的查错,并且降低频谱的使用效率。GSM-R系统作为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它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铁路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求GSM-R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从而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互调干扰是影响GSM-R系统安全的一大隐患,而目前解决互调干扰的方法都有它们的局限性,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已有算法进行改进,能在抑制互调干扰的能力上有所改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GSM-R系统进行分析,介绍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并且介绍解决互调干扰的一些技术。对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进行分析,并介绍目前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包括前馈、反馈、自适应预失真以及采用非线性元件组成的线性功放等,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比较。(2)对预失真线性化技术进行着重分析,主要针对预失真线性化技术进行研究,它比较稳定、精度比较高,前景最看好,是放大器线性化的重要手段。改进现有算法,把数学中的二分法与割线法相结合,给出算法步骤,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致估测出含根区间,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割线的手段,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对算法进行测试。并对改进算法进行总结。(3)构建GSM-R系统网络系统路径损耗模型,并对基于频率规划的互调干扰算法进行比较。最后对互调干扰的抑制方法进行总结。

王大伟[9](2013)在《无线电干扰信号网络化监测与定位技术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环境下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不同无线电系统间干扰以及人为干扰频发。为了更加高效的利用频谱资源,就需要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和管理。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发展为无线电监测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无线电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对无线电干扰信号进行捕获和测量,并且对其进行测向定位,从而及时排除无线电干扰信号,维护频谱资源使用秩序。传统的无线电监测系统使用单站监测的方式,无法对当前复杂的高频宽带无线电信号进行有效的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技术的发展为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发展提供新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方式。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SDR, Software-Defined Radio)的射频传感器可以代替传统的监测接收机对信号监测接收和测量。应用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网络定位技术为无线电监测系统对干扰信号进行定位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在分析了现代无线电干扰信号的发展特点以及传统无线电监测系统的缺陷的基础之上,定义了无线电干扰信号网络化监测系统模型。本文论述了新型的无线电监测系统的需求,设计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化监测系统,详细论述了新型监测系统的网络化数据获取和处理方式。然后,对网络化监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汇聚节点冗余的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加强了系统网络的健壮性,并详细设计了网络各部分组件的具体功能。然后分析了网络化监测系统的硬件基础,即射频传感器的各项技术参数,论述了射频传感器可以代替专业的监测接收机,应用在网络化的监测系统中。最后,提出在网络化监测平台上,设计利用相干监测的技术方案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相关检测能够检测出低SNR信号,增强了监测系统检测小信号的能力。同时,设计了网络化监测系统中对信号的进行定位利用无线网络定位技术时差定位(TDOA,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并且利用Matlab仿真平台,对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仿真验证,为网络化监测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乔晓珑[10](2013)在《新型短波自动选频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内容源自科研课题“短波自动选频与线路建立系统”,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种能够快速可靠进行自动选频与自动建链的新型短波通信系统。本文研究该系统中的自动选频技术。首先,基于对短波天波传播特性及频率选择技术的深入研究,本文给出了选频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设计了最佳路径选择模块和基于历史记录的频率选择模块的方案。其中,最佳路径选择模块负责基于VOACAP预报软件分别对发送台站和不同接收台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质量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将通信质量最好的链路选为最佳路径,对应的接收台站即为最佳接收台站;基于历史记录选频模块负责对有用的历史通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确定可通频段,然后在可通频段内均匀选取频率点,对冲突频率点进行修正,并将最终选出的频率点存入数据库。其次,本文介绍了相关编程技术,并依据设计方案给出了最佳路径选择模块和基于历史记录频率选择模块的软件实现流程图。最后,在Visual C++6.0环境下,以MFC文档/视图为软件框架,利用Visual C++语言对选频模块进行了软件实现,并对该软件完成了初步的测试工作。

二、最佳无三阶互调频率表及其在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佳无三阶互调频率表及其在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GSMR系统运行网络实时干扰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
    2.1 GSM-R概念
    2.2 干扰源分类
        2.2.1 同频干扰
        2.2.2 邻频干扰
        2.2.3 互调干扰
    2.3 GSM-R系统的干扰检测技术
    2.4 实时频谱仪在铁路GSM-R网络检测中的应用
第三章 GSMR系统运行网络干扰检测需求分析
    3.1 GSM-R系统网络干扰现状分析
    3.2 不同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
        3.2.1 同频干扰对GSM-R业务的影响
        3.2.2 邻频干扰对GSM-R业务的影响
        3.2.3 阻塞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
        3.2.4 直放站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
第四章 GSM-R通信系统干扰检测定位抑制方法设计
    4.1 GSM-R通信系统干扰传统检测方法
    4.2 干扰探测算法优化
        4.2.1 基于话务统计的干扰探测优化
        4.2.2 基于路测的干扰探测优化
    4.3 干扰源定位算法优化设计
    4.4 干扰抑制算法优化
第五章 仿真测试
    5.1 干扰源定位算法仿真
    5.2 抑制算法仿真验证
    5.3 干扰源实测分析
        5.3.1 电磁环境测试期间存在外部GSM干扰信号的测试点
        5.3.2 电磁环境测试期间存在不明突发和持续干扰信号的测试点
        5.3.3 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大信号抬升GSM-R下行频段的测试点
        5.3.4 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大信号抬升GSM-R上行频段的测试点
        5.3.5 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基站发射GSM-R频率杂散信号测试点
        5.3.6 运营期间存在互调干扰测试点
        5.3.7 运营期间存在阻塞干扰测试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无人机的民航无线电空中监测地面终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无线电波与民航无线电干扰
    2.1 无线电波
        2.1.1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2.1.2 无线电干扰类型
    2.2 民航无线电专用频率及用频设备
        2.2.1 民航通信设备
        2.2.2 民航导航设备
        2.2.3 民航监视设备
    2.3 民航无线电干扰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航无线电监测
    3.1 常用的监测方法
        3.1.1 无线电测向方法
        3.1.2 无线电定位方法
    3.2 无线电监测设备与监测网络
        3.2.1 无线电监测设备
        3.2.2 无线电监测网络
    3.3 现有民航无线电干扰排查工作方式
        3.3.1 民航部门处置流程
        3.3.2 无线电管理部门处置流程
    3.4 空中无线电监测
        3.4.1 地面二维无线电监测的不足
        3.4.2 空中无线电监测分类
        3.4.3 空中监测注意事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无人机的空中无线电监测
    4.1 无人机相关介绍
    4.2 基于无人机的空中无线电监测系统
        4.2.1 基于无人机的空中无线电监测系统构成
        4.2.2 现有工作模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面终端系统软件设计
    5.1 测向交叉定位法
        5.1.1 三维测向定位法原理
        5.1.2 坐标系及其转换
    5.2 地面终端软件设计
        5.2.1 界面设计
        5.2.2 电子地图模块
        5.2.3 数据通信模块
        5.2.4 功能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面终端系统测试
    6.1 测试目的
    6.2 测试内容
    6.3 测试系统组成
    6.4 空中无线电监测系统测试分析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2.45GHz RFID模拟射频接收机前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射频识别技术的概况
    1.2 模拟射频接收机前端在RFID技术上的应用与发展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
第二章 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2.1 射频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2.1.1 超外差式接收机
        2.1.2 镜像抑制接收机
        2.1.3 零中频接收机
        2.1.4 低中频接收机
        2.1.5 数字中频接收机
    2.2 射频接收前端重要电气参数
        2.2.1 灵敏度
        2.2.2 增益
        2.2.3 噪声特性
        2.2.4 线性度
        2.2.5 端口隔离度
        2.2.6 稳定性
    2.3 接收机总体架构与指标分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3.1 低噪声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3.2 高频低噪声放大器技术研究
        3.2.1 LNA典型结构设计
        3.2.2 放大管的选择
        3.2.3 偏置电路的设计
        3.2.4 匹配网络的设计
    3.3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3.3.1 LNA放大模式电路设计
        3.3.2 LNA直通模式电路设计
        3.3.3 LNA总体电路设计与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下变频混频器的设计
    4.1 混频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4.2 有源混频器的技术研究
        4.2.1 单平衡混频器
        4.2.2 双平衡混频器
    4.3 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4.3.1 混频器核心电路设计
        4.3.2 混频器参数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射频前端辅助电路设计
    5.1 射频放大器
    5.2 本振缓冲放大器
    5.3 基准电压源及恒温电流源
    5.4 射频收发切换开关
    5.5 抗混叠滤波器
    5.6 直流修调电路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版图设计与封装测试
    6.1 寄生效应
        6.1.1 寄生电容效应
        6.1.2 寄生电阻效应
        6.1.3 天线效应
        6.1.4 版图的匹配性
    6.2 电路可靠性设计
        6.2.1 容差设计
        6.2.2 ESD防护
        6.2.3 防闩锁效应设计
        6.2.4 电流密度余量设计
        6.2.5 电路一致性设计
    6.3 高频电路版图布局研究
    6.4 射频前端总版图及后仿真结果分析
    6.5 芯片封装与测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的主要贡献
    7.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4G网络语音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4G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4G网络架构
    2.3 4G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络优化的参数设置研究
    3.1 引言
    3.2 分场景VOLTE参数设置核查
        3.2.1 标准参数
        3.2.2 场景参数
        3.2.3 覆盖能力测算
    3.3 语数协同的参数优化分析
        3.3.1 语音和数据业务QoS差异分析
        3.3.2 分QCI参数设置(业务)
        3.3.3 VoLTE语音优先(容量)
        3.3.4 VoLTE语音增强(质量)
    3.4 典型场景的VOLTE无线网优化
        3.4.1 典型场景——“点”
        3.4.2 典型场景——“线”
        3.4.3 典型场景——“面”
    3.5 优化效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元问题的排查分析
    4.1 引言
    4.2 核查步骤
    4.3 排查终端侧影响
    4.4 基站小区状态核查
    4.5 干扰排查
    4.6 承载网核查
    4.7 核心网优化
    4.8 核查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问题的端到端优化方法
    5.1 引言
    5.2 质量标准
    5.3 VoLTE接通问题
    5.4 VoLTE掉话问题
    5.5 eSRVCC问题
    5.6 语音质量问题
    5.7 优化效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遗传算法无三阶互调频率配置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无三阶互调干扰的计算方法
2 遗传算法及备选频率计算方法
    2.1 备选频率生成的数学模型
    2.2 备选频率生成计算方法
3 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
4 结束语

(6)基于电子地图的高可靠抗干扰网络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磁波传播预测研究现状
        1.2.2 频率分配问题研究现状
        1.2.3 跳频通信研究现状
        1.2.4 网络可靠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地理信息的电磁波传播研究
    2.1 电磁波绕射传播场强预测
        2.1.1 ITU-RP.526介绍
        2.1.2 电磁波绕射传播场强预测仿真结果
    2.2 微波传播损耗预测
        2.2.1 环境条件及地形条件分析
        2.2.2 天线高度设计
        2.2.3 微波传播损耗预测
        2.2.4 微波传播损耗预测仿真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遗传粒子群算法在频率分配中的应用
    3.1 频率分配算法概述
        3.1.1 频率分配目标
        3.1.2 频率分配算法分类
    3.2 频率分配模型的建立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频率分配算法
        3.3.1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3.3.2 运用遗传算法进行频率分配
    3.4 基于遗传粒子群算法的频率分配算法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跳频电台频谱分配
    4.1 跳频通信系统介绍
        4.1.1 跳频通信系统原理
        4.1.2 跳频图案和跳频序列周期
        4.1.3 跳频通信系统组网方式
    4.2 跳频序列
        4.2.1 跳频序列的作用
        4.2.2 跳频序列的设计要求
        4.2.3 m序列
        4.2.4 M序列
    4.3 跳频频率分配的约束条件和代价函数
        4.3.1 跳频频率分配的约束条件
        4.3.2 代价函数
    4.4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进行频率分配
        4.4.1 模拟退火算法概述
        4.4.2 模型扰动
        4.4.3 接受概率
        4.4.4 退火计划
    4.5 仿真结果
        4.5.1 同步组网频率分配结果
        4.5.2 异步组网频率分配结果
        4.5.3 基于场强预测的频率分配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波网络构建
    5.1 微波通信网络拓扑的构建
        5.1.1 网络可靠性概述
        5.1.2 基于不相交路径的网络抗毁性评估方法
        5.1.3 可靠性约束下微波网络拓扑的构建
    5.2 微波站内三阶互调干扰的避免
        5.2.1 互调干扰介绍
        5.2.2 无三阶互调的备选频率的生成
    5.3 微波通信网络频率分配
        5.3.1 微波干扰判断
        5.3.2 微波通信网络频率分配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短波宽带多路并行接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技术基础与研究现状
        1.2.1 主流的宽带接收机设备发展情况
        1.2.2 信道化技术研究现状
        1.2.3 盲均衡技术及其迭代步长变化规律的研究现状
        1.2.4 时频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宽带接收模式的信号质量分析测量
    2.1 宽带接收模式的主要技术指标
    2.2 测量方法
        2.2.1 功率谱法
        2.2.2 星座图法
    2.3 测量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路信号并行接收算法
    3.1 频移交错双路均匀信道化
    3.2 频移交错双路均匀信道化与基于DDC的信道化相结合
    3.3 计算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SE变换的变步长盲均衡算法
    4.1 基于MSE的步长函数设计
    4.2 算法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窄带数据谱图浏览系统
    5.1 非合作通信中的窄带信号处理
        5.1.1 常见短波信号的谱图视觉特征
        5.1.2 短波窄带扫频数据
    5.2 浏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2.1 语谱图绘制和加载相分离
        5.2.2 语谱图多行显示、上下滚动
        5.2.3 自动计算绝对时间和绝对频率
        5.2.4 开放式的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GSM-R中互调干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GSM-R 系统分析
    2.1 GSM-R 系统概述
        2.1.1 GSM-R 系统内涵
        2.1.2 GSM-R 系统频段划分
        2.1.3 GSM-R 系统干扰类别
    2.2 互调干扰原理
        2.2.1 互调干扰概念
        2.2.2 互调干扰原因
    2.3 三阶互调干扰
    2.4 互调干扰解决技术
        2.4.1 频率规划
        2.4.2 多种功放线性化技术
3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分析
    3.1 前馈
    3.2 反馈
    3.3 交互抵消技术
    3.4 功率回退法
    3.5 预失真技术
    3.6 各种线性化技术比较
4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分析
    4.1 预失真技术
        4.1.1 预失真技术基本原理
        4.1.2 地址索引技术
    4.2 自适应刷新算法研究
        4.2.1 基本自适应刷新算法
        4.2.2 改进新算法
        4.2.3 仿真结果分析
    4.3 基于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功率放大器进设计
        4.3.1 功率放大器模块的器件选择
        4.3.2 驱动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4.3.3 驱动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电路
        4.3.4 主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4.3.5 主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电路
        4.3.6 系统仿真
5 基于频率规划的互调干扰抑制仿真实验
    5.1 GSM-R 系统网络系统路径损耗模型
        5.1.1 Okumura-Hata 路径损耗模型
        5.1.2 小尺度衰落模型
    5.2 传统 GSM-R 系统中互调干扰优化方法
    5.3 基于频率规划的互调干扰算法仿真比较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无线电干扰信号网络化监测与定位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2 无线电监测概述
    2.1 无线电频谱管理
    2.2 无线电监测
        2.2.1 无线电监测的目的
        2.2.2 无线电监测职能
        2.2.3 无线电监测组织
    2.3 无线电干扰信号分析
        2.3.1 无线电干扰的概念
        2.3.2 噪声分析
        2.3.3 无线电干扰分析
        2.3.4 现代无线电干扰信号的特点
    2.4 无线电干扰信号监测系统结构
        2.4.1 国家无线电监测网络架构
        2.4.2 无线电监测系统结构及监测定位流程
    2.5 新型无线电干扰信号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无线电干扰信号网络化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无线电监测系统的网络化方案的提出
        3.1.1 系统应用场景
        3.1.2 网络化监测方案的提出
    3.2 无线电干扰信号网络化监测系统网络结构体系设计
    3.3 射频传感器架构
    3.4 网络化监测系统信号检测方案设计
    3.5 无线电信号定位技术方案研究
        3.5.1 无线电测向
        3.5.2 无线电干扰信号的无线网络定位技术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仿真验证与研究
    4.1 多站联合相关检测仿真研究
    4.2 TDOA定位技术仿真研究
        4.2.1 TDOA定位节点数量仿真研究
        4.2.2 RF Sensor覆盖范围与定位精度仿真研究
        4.2.3 测距误差与系统定位精度的仿真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的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新型短波自动选频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短波通信简介
    1.2 短波信道特性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1.2.1 电离层
        1.2.2 短波电离层传播的基本特性
    1.3 课题来源与论文工作安排
第二章 新型短波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2.1 新型短波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
        2.1.1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
        2.1.2 第三代短波通信系统
    2.2 新型短波通信系统介绍
        2.2.1 新型短波通信系统方案介绍
        2.2.2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
        2.2.3 新型短波通信系统的软件架构
    2.3 新型短波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选频模块方案设计
    3.1 短波天波重要参数预测分析
        3.1.1 场强中值预测分析
        3.1.2 电路可靠度预测分析
    3.2 频率选择原理及方法介绍
        3.2.1 长期频率预报
        3.2.2 短期频率预报
        3.2.3 基于 RTCE 技术的频率预报
        3.2.4 基于无源探测技术的频率预报
        3.2.5 基于数据库的自优化技术频率预报
    3.3 选频模块总体方案设计
    3.4 最佳路径选择方案设计
    3.5 基于历史记录的选频方案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选频模块的软件实现
    4.1 编程技术介绍
        4.1.1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4.1.2 MFC
        4.1.3 数据库技术
        4.1.4 VC++与 Fortran 混合编程技术
    4.2 VOACAP 软件介绍
    4.3 最佳路径选择模块的软件实现
        4.3.1 Silver frost FTN95 编译器
        4.3.2 与 VOACAP 软件的接口设计
        4.3.3 软件实现的流程
    4.4 基于历史记录预测频率的软件实现
        4.4.1 数据库设计
        4.4.2 VC++操作数据库方法
        4.4.3 历史通信频率信息的选取
        4.4.4 可通频段的预测
        4.4.5 频率点的预测
        4.4.6 频率组的优化
    4.5 软件的用户界面及操作流程
        4.5.1 最佳路径选择软件的用户界面及操作流程
        4.5.2 基于历史记录选频软件的用户界面及操作流程
    4.6 选频软件的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最佳无三阶互调频率表及其在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GSMR系统运行网络实时干扰检测技术研究[D]. 马振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2]基于无人机的民航无线电空中监测地面终端系统研究[D]. 何松儒.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2)
  • [3]2.45GHz RFID模拟射频接收机前端设计与实现[D]. 谭棋心.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4G网络语音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施[D]. 祖宏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5]基于遗传算法无三阶互调频率配置方法[J]. 邹昳琨,戴伏生,肖烨. 信息技术, 2017(08)
  • [6]基于电子地图的高可靠抗干扰网络规划设计研究[D]. 王云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7]短波宽带多路并行接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范磊.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6(05)
  • [8]GSM-R中互调干扰的研究[D]. 郭小婧.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9]无线电干扰信号网络化监测与定位技术方案研究[D]. 王大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10]新型短波自动选频技术研究与实现[D]. 乔晓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无三阶互调的最佳频率表及其在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