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沿岸地区采集的牡蛎、贻贝和蛤蜊中的重金属

珠江三角洲沿岸地区采集的牡蛎、贻贝和蛤蜊中的重金属

一、Heavy metals in oysters, mussels and clams collected from coastal sites along the Pearl River Delta,South China(论文文献综述)

吴曼曼[1](2021)在《巢湖蚌类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的积累与空间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潇博,黄海宁,吴扬雨,黄乾生[2](2021)在《中国沿海水生生物污染数据集及食用水产品的健康危害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沿海区域是污染物的汇集区域,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和健康危害广受关注。亟需开展污染物的监测,评估污染的生态风险。已有研究提供了不同水域不同水生生物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数据,但尚缺乏系统的沿海区域生物体污染物含量的数据集,无法为沿海区域生态风险及其人体健康危害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通过CNKI、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搜集了2000—2019年间沿海区域物种-污染物含量相关文献的数据,建立了中国沿海水生生物污染数据集。进一步提取了常见软体动物和鱼类的重金属含量数据,运用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模型进行了食用危害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区域软体动物中的8种重金属平均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锌(317.939 mg·kg-1)、铜(87.792 mg·kg-1)、铅(14.428 mg·kg-1)、铬(11.459 mg·kg-1)、锰(5.384 mg·kg-1)、砷(1.332 mg·kg-1)、镍(1.011 mg·kg-1)和汞(0.384 mg·kg-1)。而鱼类中这8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梯度为锌(172.025 mg·kg-1)、铜(11.637 mg·kg-1)、铅(9.604 mg·kg-1)、锰(1.808 mg·kg-1)、镍(1.573 mg·kg-1)、砷(0.802 mg·kg-1)、铬(0.546 mg·kg-1)和汞(0.023 mg·kg-1)。THQ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重金属并不会对成人产生健康影响,唯一例外的是,砷元素污染可能会对儿童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综上,本数据集提供了中国沿海区域物种的污染物含量数据,为污染物引起的人体健康危害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秦天龙[3](2020)在《再生水回用对补给河流水质的影响及铜锈环棱螺和摇蚊幼虫对污染物的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5月和2018年5月,在海河流域非常规水源补给下的河流中选取了五大河之一的潮白河和北京城区内四个典型中水补给的河流(清河、亮马河、北小河和凉水河)为研究水体,分析了沉积物中三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及其变化,采集了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和摇蚊幼虫的样本进行生物标志物测定以及转录组测序,并利用沉积物样本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化学污染现状。运用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受试生物的毒性效应,同时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查明其毒性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沉积物表层的化学污染物状况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12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PAEs)和内分泌干扰素(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含量最高的是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段上游采样点,其中,Σ18PAHs含量达到1 013 ng/g。每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段3种污染物含量从上游采样点到出水口采样点再到下游采样点呈现递减趋势,说明污水厂处理后中水的排入起到了稀释作用。(2)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底栖动物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以及综合生物标志物指数(IBRv2)底栖生物样本中的6种生物标志物(乙酰胆碱酯酶、脱乙基酶、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生物标志物浓度与沉积物化学污染物含量有显着的相关性。两年检测显示,四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段除了2018年的清河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段外,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关酶活性均被激活。从IBRv2的结果来看2017年各采样点按受影响严重程度排序为:北小河上游>小红门上游>北小河出水口>酒仙桥上游>小红门出水口>酒仙桥出水口>北小河下游>小红门下游>酒仙桥下游;2018年IBRv2情况与2017年基本一致。从影响程度来看,污水厂上游污染严重,下游因有中水补给的稀释作用而污染程度有所降低。(3)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段底栖生物的转录组测序在本实验中,我们运用RNA-seq测序技术获得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表明,径流中的污染源影响了铜锈环棱螺以及摇蚊幼虫体内多条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心肌收缩、溶酶体等,这些信号通路与DNA损伤和细胞代谢等有紧密联系。其次,通过对组装的转录本序列进行比对和注释发现,底栖动物转录组测序得到的转录本的注释率较低。(4)潮白河表层沉积物的化学分析2017年和2018年潮白河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样点均是处于下游农业区的大刘坡,其值分别为411.25 ng/g和482.38 ng/g,含量最低值均出现在上游山区的水泉裕样点,其值分别为69.66 ng/g和67.22 ng/g;。两年监测均显示沉积物PAEs含量最高的采样点出现在下游农业区漫水桥,其值为2 961.5 ng/g和12 194.1ng/g,最低值出现在上游山区的水泉裕样点其值分别为1 017.1 ng/g和2 713.16 ng/g;沉积物中EDCs空间分布规律与PAHs、PAEs相同年都是下游农业区采样点污染严重而上游山区污染较轻。(5)潮白河摇蚊幼虫生物标志物的响应特征与转录组测序潮白河摇蚊幼虫生物标志物响应在不同的采样点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摇蚊幼虫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活性在城市区和农业区的5个采样点表现出较高水平。同样这5个采样点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等酶活性都有显着的升高,说明生物受外源性污染物影响氧化应激响应。IBRv2结果显示,2017年和2018年各采样点受影响程度排序均为:大刘坡>漫水桥>后独立>白庙村>万福辛庄>古北口>水泉裕,下游由于一些再生水回用汇入径流使得沉积物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生态风险增加。通过对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的unigenes数量最多,这些信号通路与疾病发生、细胞凋亡和细胞离子交换相关,其次是参与代谢系统相关通路,包括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整理发现,从上游采样点到下游采样点随污染程度的加深代谢信号通路减少,而氧化损伤、炎症反应以及癌症效应等信号通路逐渐增加。转录组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化学品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分析的结果。综上,再生水回用对本身污染较重而受纳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厂出水补给的河流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但对潮白河污染较轻的河段有加重作用,说明不同污染程度的纳污河流或河段受再生水回用的影响不同;大型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和摇蚊幼虫的生物标志物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沉积物的污染程度以及变化,可以用于评价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李鹏[4](2020)在《福建部分沿海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及镉形态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贝类易富集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不同重金属形态可能具有不同的毒理特征,仅研究重金属的总量已不能真实反映其危害。基于此,本学位论文在调查分析几种海水贝类重金属污染的基础上,针对镉(Cd)的污染特征,开展Cd的形态检测方法及在模拟消化过程中Cd的形态变化,对深入了解贝类Cd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福建部分沿海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估。分析福建部分沿海地区五种主要食用贝类(海蛎、花蛤、青贝、扇贝、蛏子)中10种元素(As、Cr、Mn、Ni、Cu、Zn、Cd、Sn、Sb、Pb)的污染水平,并利用靶标危害系数(THQs)对贝类的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采集的240份贝类样品中,重金属平均水平依次为Zn>Sn>Cu>Mn>As>Cr>Ni>Cd>Pb>Sb,其中Cd、As和Cu三种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27%、33%和2%。除了蛏子中As的THQ值为1.148,其余元素的THQ值都远低于1。基于HI值的计算结果,采集区域贝类对人体健康不具有明显的危害风险。第二部分,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分别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联用技术,研究贝类Cd的形态。以花蛤中Cd为例,通过SEC-ICP-MS发现花蛤中的Cd主要存在三种不同大小的结合形态,进一步通过SEC-ESI-QTOF-MS分析,发现其中大分子的Cd形态其分子量为32695 Da,表明该形态中Cd与大分子蛋白结合。而形态分子量为10764 Da、17984 Da、18156 Da、19236 Da和20978 Da,可能归因于Cd与类金属硫蛋白结合的形态。此外,Cd的小分子形态物质可能是其与氨基酸的结合产物。Cd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进入贝类体内的Cd不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而是结合了不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采用SEC-ICP-MS和SECESI-QTOF-MS两种联用分析手段,可以获得贝类中的重金属的结合形态。第三部分,以花蛤Cd污染为例,采用SEC-ICP-MS和SEC-ESI-QTOF-MS两种联用方法,结合模拟消化模型,研究贝类在不同消化阶段Cd的形态及其变化。SEC-ICP-MS的结果表明,在胃和肠消化液中分别发现Cd有4和3种结合形态。由SEC-ESI-QTOF-MS对各形态进一步表征,发现胃肠消化液中均含有32695 Da的Cd形态,但与未消化样品相比胃消化液中其含量降低,肠消化液中其含量升高。在胃肠消化液中也同时发现有Cd的小分子形态,说明在胃消化过程中,大分子Cd形态可部分降解。在胃阶段Cd与类金属硫蛋白结合的形态消失,这是由于在胃液酸性条件下类金属硫蛋白脱去结合的金属(Cd),而在肠阶段Cd又与类金属硫蛋白结合,其形态分子量主要为19236 Da。此外,在肠阶段,小分子Cd形态含量降低,Cd形态主要以大分子和类金属硫蛋白形态存在,这说明在肠阶段小分子Cd形态容易被吸收,而Cd的大分子和类金属硫蛋白形态可保护机体减轻Cd危害,但Cd形态的生理生化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韩千帆[5](2020)在《山东半岛海水养殖场中抗生素的分布、复合污染和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环境中抗生素的赋存引起了广泛关注。抗生素作为预防和治疗人畜细菌性疾病的一种抗菌剂,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然而,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抗生素在养殖生物体内积累,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此外,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进入自然水体环境,抗生素可能对生态系统构成潜在风险。山东半岛黄渤海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区,但对此区域抗生素的赋存和分布少有研究。本研究选取了在海水养殖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的17种抗生素作为目标抗生素,选择黄海沿岸海阳、即墨和渤海沿岸莱州的典型海水养殖场为采样点,探究了不同养殖模式下海水、沉积物/生物膜、生物和饲料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定量阐述了各潜在污染源对自然水体中抗生素的贡献率/量,分析了重金属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作用机制,系统评估了抗生素在水体中的生态风险、耐药性风险和人类消费海产品产生的健康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海养殖区养殖水中的主要抗生素为甲氧苄氨嘧啶,渤海养殖区为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恶唑。黄海养殖区养殖沉积物中检出高浓度土霉素和恩诺沙星,渤海养殖区沉积物中的主要抗生素是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分别是黄、渤海养殖区养殖生物中的主要抗生素。温室大棚养殖水泥池内壁上的生物膜(养殖生物粪便、微生物、饲料和沉积物的混合物)比附着在浅海养殖模式(筏式养殖、吊笼养殖、底播养殖)下网绳上的生物膜(沉积物和微生物的混合物),以及其他养殖沉积物有更强的富集抗生素的能力。温室大棚养殖模式下各介质中抗生素水平最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各介质中抗生素水平最低。鱼类养殖池的水、沉积物和生物中抗生素含量高于海参养殖池和软体动物养殖池。(2)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分析表明,黄海和渤海沿岸自然水体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均为生活污水,对自然水体中抗生素总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87.3%和63.3%。在黄海养殖区,水、沉积物/生物膜样品中Zn的浓度与总抗生素浓度显着相关,与多种抗生素的浓度成正比。渤海莱州湾的自然水体中,Cu与多种抗生素的浓度呈显着正相关。这可能与Cu和这些抗生素有共同来源,Cu持续向水体中输入并参与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竞争吸附,Cu和抗生素在水中易络合形成沉淀有关。渤海养殖区水体和生物体内一些高浓度的重金属(Mn、Zn和Cr)与抗生素的正相关,这些重金属和抗生素可能会增加对生物体内菌株的选择性胁迫。(3)在黄海养殖区,养殖水体和自然水体中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显示出高生态风险和耐药性风险。在鱼类体内这两种抗生素含量高,会通过饮食消费对人体健康构成较高风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渤海沿岸自然水体中显示出中高生态风险,甲氧苄氨嘧啶和恩诺沙星在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中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风险,可能会对水环境中的细菌群落施加选择性压力,甚至引发养殖生物耐药性的产生。食用渤海养殖区的大菱鲆和海参,其中含有的恩诺沙星可能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研究地区海产品中的抗生素含量均低于各自的最大残留限量。本研究将为抗生素的规范化使用和污染管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宋冬冬,熊海燕,张伟[6](2019)在《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砷质量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文中认为目的对广州市售海产品进行砷质量安全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采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分别对广州10种市售海产品中总砷和5种砷形态化合物:亚砷酸(arsenictrioxide,As(III))、砷酸(arsenicacid,As(V))、一甲基砷(monomethylarsenic,MMA)、二甲基砷(dimethylarsenic,DMA)和砷甜菜碱(arsenobetaine, AsB)的含量进行测量,根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海产品中砷含量的要求对海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利用危险熵数(hazardquotient,HQ)和致癌风险概率(carcinogenicrisk,CR)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海产品中总砷含量为1.45~42.54mg/kg,所有海产品中均能检测到5种砷化合物,其中无毒的AsB比例最高(93.45~99.96%)。在所有海产品中,贝类总砷含量最高,无毒的AsB所占比例较高;鱼类总砷含量低于贝类, AsB含量和比例较高,无机砷含量和比例较低。海产品中无机砷的含量均低于限量值,在国标要求的允许摄入范围内。海产品中无机砷的HQ均<1, CR<1×10-4。结论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砷含量处于安全水平,日常消费对人类不会造成致癌风险以及健康威胁。

何培[7](2019)在《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金属、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由于其难降解、难挥发、持久性及其毒性而成为21世纪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人为活动使其残留在环境中且长期存在,并通过地表径流最终汇聚到河流、湖泊和海洋。在水体中这些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的理化作用与沉积颗粒物相结合从而在水体底部沉积下来,因此沉积物变成了这些污染物的存储库。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物又能通过水动力再悬浮,并进行远距离迁移运输,变为污染源。因此,沉积物不仅是污染物的载体,也是污染物的来源,这些特性使其适合作为污染物的“指示剂”,能较好的反应该地区的污染状况。苏北浅滩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又是亚洲最大的淤泥质滩涂,大量的养殖户在该地区建立文蛤、泥螺、四角蛤蜊和紫菜等养殖区。滩涂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使脆弱的滩涂生态遭受威胁。目前对于苏北浅滩重金属、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和种类较为单一,信息不全,且区域不完整,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全面反映滩涂生态系统的综合污染状况。因此,本文对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种污染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分析,以便了解掌握该区域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以期为苏北浅滩生态环境的预防、控制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Ni、Zn、Cr、Cu、As、Pb、Cd和Hg的浓度分别为47.88±8.93、38.18±8.86、19.22±5.14、11.32±5.07、6.97±2.45、0.13±0.72、0.56±0.77和0.06±0.02 mg/kg。总有机碳(TOC)、粘土(Clay)、淤泥(Silt)和砂(Sand)的含量分别为1.7±0.8%、3.3±3.2%、13.6±14.2%和83.1±17.4%。在空间分布上,重金属Cu、Pb、Zn、Cr、Cd、Ni和As显示出相似的空间分布,北部最高,中部次之,南部最低。TOC、粘土、淤泥的空间分布与这些重金属也相似,但汞的分布恰恰相反。主成分分析表明Cu、Zn、Cd、Cr和Ni主要为天然来源,而Pb、Cd、As和Hg为工业和农业来源。地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污染负荷指数(PLI)、毒性风险指数(TRI)和污染严重程度指数(CSI)的结果表明,处于污染的站位分别占33.4%、25.9%、33.3%和70.4%,其中70.4%的CSI站位包含66.7%的污染程度较低的站位。Cd和Hg为中度污染,且为主要污染因子。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苏北浅滩中部和北部,而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良好。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除了苊烯(Acy)、苊(Ace)、Ant、苯并[k]荧蒽(BkF)和二苯并[ah]蒽(DBA)外,其余11种多环芳烃均被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为0.0至25.2 ng/g,平均值为5.9 ng/g,最高值区域出现在苏北浅滩中部。TOC和粘土含量与总PAHs浓度正相关,表明TOC和粘土对研究区PAHs的分布有重要影响。PAHs多以4-5环为主,轻重比(LMW/HMW)表明苏北浅滩PAHs主要来自高温燃烧。主成分分析显示,PAHs主要来自煤炭燃烧、运输(汽油燃烧)、焦化源和石油来源。生态风险结果表明,PAHs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10种多氯联苯(PCBs)和17种有机氯农药(OCPs)都只检测出5种,∑PCBs和∑OCP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n.d.18.247 ng/g(平均值为2.117 ng/g)和n.d.1.840 ng/g(平均值为0.080 ng/g),浓度都处于较低水平,且其分布都呈不均匀分布。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的PCBs和OCPs残留对生物产生的毒副作用影响较小。

牛静远[8](2019)在《典型蟹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检测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问题。无论是空气沉降还是污染废水排放,最终空气中重金属污染以及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后都会进入土壤(底泥)。由于土壤(底泥)自身结构的特性,所以对于重金属而言,土壤(底泥)既是“源”也是“汇”,即重金属可能吸附在土壤(底泥)中,也可随着环境变化(如,温度,PH等)释放出来,进入水体,空气,此外还可以被动植物吸收以后通过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造成人体重金属累积。因此,土壤(底泥)重金属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重金属中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效应的重金属汞,随着《水俣公约》的实行,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以及规范监测限值将对我国涉汞行业的规范化有着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周边典型蟹塘底泥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目前汞的法律法规以及监测限值进行了总结,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部分工作:(1)以长江三角洲周边四个典型蟹塘以及蟹塘附近河流底泥为样品采集对象,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金属含量,根据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常用的评价方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评估建议,重金属的平均浓度结果如下:Na>Al>Fe>Mg>Mn>Ba>Sr>Zn>Cr>Li>Ni>Cu>Sb>Pb>As>Co>Cd。和其他地区相比而言,Zn和Cu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可能是由于ZnSO4和 CuSO4是水产养殖常用的杀虫剂,被带入水体最后沉积在底泥中,造成Zn,Cu的含量升高。将采样点的重金属总浓度对比,发现底泥中的重金属浓度并不会随着采样点位置的不同而发生较大的差异,附近河流和四个典型蟹塘样品重金属的浓度也并没有明显差别,基本上保持在一个水平上。根据《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本研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对Cu,Zn,Cr,Pb,Cd,As这六种危害最大且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这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表明,Cd是造成蟹塘以及附近河流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TOC含量往往会影响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因此我们做了 TOC的检测。通过正相关研究发现,样品中底泥的TOC含量对重金属含量并没有造成明显影响,并且和其他地区相比,该地的TOC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

张伟,黄良民[9](2019)在《海洋生物体内砷含量及其形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砷是一种强毒性化学物质,毒性不但与其在环境中的总量有关,更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砷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而海洋生物体内砷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是海洋环境中的"砷库"。本文结合国内外对海洋生物体内总砷及砷形态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各类海洋生物,包括海藻、海葵、多毛类、贝类、鱼类和其他高营养级海洋动物体内不同形态砷含量、累积和形态转化等研究概况和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工作和技术水平差异,建议我国应在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标准品制备、砷对生物体的健康效应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期揭示海洋生物对砷的累积规律、形态转化机制以及在人类体内代谢过程与危害性,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何培,张明明,李强,徐阳,王忠,凌君芬,黄金田[10](2018)在《我国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的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滩涂因其资源丰富且易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及异常海况变动造成海洋滩涂生态正在恶化并日趋加剧。在介绍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类型的基础上,本文对海洋滩涂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组成、来源、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进行概述,列举滩涂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主要方法,剖析滩涂污染引发的主要问题,总结近年来滩涂治理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为新型沿海滩涂管理及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Heavy metals in oysters, mussels and clams collected from coastal sites along the Pearl River Delta,South 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eavy metals in oysters, mussels and clams collected from coastal sites along the Pearl River Delta,South China(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沿海水生生物污染数据集及食用水产品的健康危害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集的设计与实现(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set)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数据集构建流程
        1.2.1 数据来源
        1.2.2 数据质量控制
        1.2.3 数据录入
        1.2.4 模型分析
2 研究结果(Results)
    2.1 数据集内容
    2.2 THQ模型评估
3 讨论(Discussion)

(3)再生水回用对补给河流水质的影响及铜锈环棱螺和摇蚊幼虫对污染物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缩略语表(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非传统的水资源再生利用
    2 水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性质、来源与危害
        2.1 多环芳烃(PAHs)
        2.2 邻苯二甲酸酯(PAEs)
        2.3 环境雌激素(EDCs)
    3 生物标志物对污染物的响应研究
        3.1 生物标志物概述
        3.2 乙酰胆碱酯酶(AChE)
        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3.4 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3.5 丙二醛(MDA)
    4 生物监测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
    5 转录组学与RNA-Seq技术
        5.1 转录组学概述
        5.2 RNA-Seq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5.3 RNA-Seq技术在水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6 底栖动物在沉积物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6.1 铜锈环棱螺
        6.2 摇蚊幼虫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北京四个典型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沉积物样本采集
        2.2 试剂与材料
        2.3 仪器和设备
        2.4 沉积物中污染物测定方法
    3 结果
        3.1 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3.2 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沉积物中PAEs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3.3 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沉积物中EDCs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4 讨论
        4.1 不同水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对比以及分布特征
        4.2 不同水体表层沉积物中PAEs的含量对比以及分布特征
        4.3 不同水体表层沉积物中EDCs的含量对比以及分布特征
第三章 北京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中底栖动物生物标志物的响应特征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蛋白浓度测定
        2.5 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2.6 IBRv2指数的计算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清河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中铜锈环棱螺生物标志物响应的空间差异
        3.2 清河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中铜锈环棱螺IBRv2评价
        3.3 北小河、小红门和酒仙桥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中摇蚊生物标志物响应的空间差异
        3.4 北小河、小红门和酒仙桥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中摇蚊幼虫IBRv2评价
    4 讨论
        4.1 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中底栖动物标志物响应的空间变化
        4.2 污水处理厂出水补给河流中底栖生物的IBRv2评价
第四章 基于RNA-Seq技术对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流中底栖动物转录组测序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的获取
        2.2 底栖动物样本RNA的提取
        2.3 文库的构建及Illumina测序
        2.4 转录组基因功能注释
        2.5 基因表达量分析
        2.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 结果
        3.1 清河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段中铜锈环棱螺转录本注释
        3.2 清河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段中铜锈环棱螺差异表达分析和聚类分析
        3.3 清河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段中铜锈环棱螺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3.4 清河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段中铜锈环棱螺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3.5 北小河、小红门和酒仙桥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段中摇蚊幼虫转录本注释
        3.6 北小河、小红门和酒仙桥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段中摇蚊幼虫差异比对
        3.7 北小河、小红门和酒仙桥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段中摇蚊幼虫GO富集分析
        3.8 北小河、小红门和酒仙桥污水厂出水补给河段中摇蚊幼虫KEGG富集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潮白河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试剂与材料
        2.3 仪器和设备
        2.4 沉积物污染物测定方法
    3 结果
        3.1 潮白河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3.2 潮白河沉积物中PAEs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3.3 潮白河沉积物中DECs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4 讨论
第六章 潮白河摇蚊幼虫生物标志物的响应特征与转录组测序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生物标志物测定方法
        2.3 RNA提取
        2.4 测序、组装与注释
        2.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6 差异转录本的鉴定和富集分析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潮白河沉积物中摇蚊幼虫生物标志物响应的空间差异
        3.2 潮白河沉积物中摇蚊幼虫IBRv2评价
        3.3 潮白河摇蚊幼虫转录本注释
        3.4 潮白河摇蚊幼虫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
        3.5 潮白河摇蚊幼虫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3.6 潮白河摇蚊幼虫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致谢

(4)福建部分沿海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及镉形态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引言
    1.1 贝类重金属污染及其危害
        1.1.1 重金属
        1.1.2 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
        1.1.3 贝类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1.1.4 重金属检测方法
    1.2 贝类重金属暴露风险评估
        1.2.1 风险分析简述
        1.2.2 风险性评估
        1.2.3 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3 重金属形态的研究
        1.3.1 重金属形态概述
        1.3.2 生物体中金属形态的分类
        1.3.3 样品采集以及前处理方法
        1.3.4 联用技术在金属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1.3.5 生物体重金属形态研究进展
    1.4 体外模拟消化体系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1.5 论文立意及研究内容
        1.5.1 论文立意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福建部分沿海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估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研究区域概况
        2.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4 贝类重金属测定方法
        2.2.5 每日重金属摄入量的估算方法
        2.2.6 贝类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2.2.7 数据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贝类重金属的浓度和分布
        2.3.2 通过膳食每日摄入贝类重金属的量
        2.3.3 贝类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贝类体中重金属镉形态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样品采集及前处理方法
        3.2.3 贝类镉形态预分离纯化方法
        3.2.4 镉形态的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检测方法验证
        3.3.2 SEC-ICP-MS和 SEC-ESI-Q-TOF-MS分析贝类中的镉形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贝类镉形态在模拟消化环境下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样品前处理方法
        4.2.3 模拟消化液的配制及体外消化方法
        4.2.4 贝类镉形态预分离纯化方法
        4.2.5 镉形态的检测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EC-ICP-MS和 SEC-ESI-Q-TOF-MS分析胃消化对贝类镉形态的影响
        4.3.2 SEC-ICP-MS和 SEC-ESI-Q-TOF-MS分析肠消化对贝类镉形态的影响
        4.3.3 不同消化阶段镉形态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福建部分沿海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估
        5.1.2 贝类体中重金属镉形态分析
        5.1.3 贝类镉形态在模拟消化环境下的研究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山东半岛海水养殖场中抗生素的分布、复合污染和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产养殖中的抗生素
        1.1.1 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1.1.2 海水养殖模式与养殖物种
        1.1.3 海水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1.2 水体中抗生素的环境效应及风险评估
        1.2.1 自然水体中抗生素的源解析
        1.2.2 水体中环境参数和抗生素的相关性
        1.2.3 抗生素的风险评估
    1.3 环境样品中抗生素的预处理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环境样品的预处理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样品的采集方法
    2.2 试剂和仪器
        2.2.1 目标抗生素
        2.2.2 目标重金属
        2.2.3 水质指标
    2.3 预处理方法的建立
        2.3.1 水样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2.3.2 沉积物样品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2.3.3 生物及饲料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2.4 仪器分析
    2.5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6 数据分析方法
        2.6.1 多变量分析
        2.6.2 生物累积性
        2.6.3 源解析
        2.6.4 风险评估
        2.6.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黄海沿岸海水养殖场中抗生素的污染分布特征
    3.1 黄海沿岸海水养殖场概况
    3.2 样品基本信息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抗生素的赋存与时空分布
        3.3.2 抗生素的来源分析
        3.3.3 抗生素与水质指标及重金属的相关性
        3.3.4 风险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渤海养殖场不同养殖模式、物种下抗生素的分布特征
    4.1 渤海沿岸典型海水养殖场概况
    4.2 样品基本信息
    4.3 结果和讨论
        4.3.1 海水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赋存
        4.3.2 养殖模式、养殖物种和季节变化对介质中抗生素的影响
        4.3.3 不同海水养殖区多种介质中抗生素的比较
        4.3.4 自然水体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
        4.3.5 自然水体中抗生素的来源分析
        4.3.6 抗生素与水质指标及重金属的相关性
        4.3.7 风险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砷质量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3 海产品总砷和砷形态(As(III)、As(V)、MMA、DMA和AsB)测量
    2.4 海产品中无机砷超标率评价
    2.5 海产品消费的健康风险评估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砷形态提取方法准确度检验
    3.2 海产品总砷含量
    3.3 海产品不同形态砷(As(III)、As(V)、MMA、DMA和AsB)含量和比例分布
    3.4 海产品中无机砷的超标率
    3.5 人类健康风险评估
4 结论

(7)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1.2.2 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研究进展
        1.2.3 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研究进展
        1.2.4 沉积物中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概述
    1.3 研究区域概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点布设
    2.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2.3 TOC测定
    2.4 粒度分析测试
第三章 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
    3.1 前言
    3.2 材料方法
        3.2.1 仪器分析
        3.2.2 质量保证控制
        3.2.3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讨论
        3.3.1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理化特征
        3.3.2 重金属、TOC和粒度空间分布
        3.3.3 重金属来源分析
    3.4 重金属污染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
    4.1 前言
    4.2 材料方法
        4.2.1 样品预处理
        4.2.2 仪器分析
        4.2.3 质量保证控制
        4.2.4 沉积物特征分类
        4.2.5 来源分析
        4.2.6 风险评价方法
        4.2.7 数据处理
    4.3 结果讨论
        4.3.1 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4.3.2 多环芳烃与TOC和粒度的关系
        4.3.3 苏北浅滩多环芳烃的来源
        4.3.4 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
    5.1 前言
    5.2 材料方法
        5.2.1 样品预处理
        5.2.2 仪器分析
        5.2.3 质量保证控制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讨论
        5.3.1 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含量及分布
        5.3.2 与国内外其他区域滩涂沉积物中PCBs和 OCPs含量的比较
        5.3.3 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生态风险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典型蟹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检测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重金属污染现状
        1.1.1 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1.2 国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1.3 国内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1.1.4 国外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1.2 重金属的理化性质和毒性
    1.3 重金属来源
        1.3.1 土壤重金属来源
        1.3.2 底泥重金属来源
    1.4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4.1 地累积指数法
        1.4.2 潜在生态风险法
        1.4.3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1.4.4 富集因子法
        1.4.5 单因子指数法
    1.5 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样品的制备与测定
        2.3.1 样品采集
    2.4 材料与方法
        2.4.1 底泥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4.2 重金属含量测试方法
        2.4.3 TOC含量测试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河蟹重金属积累现状
    3.2 全球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
    3.3 底泥样品中重金属
        3.3.1 底泥中重金属含量
        3.3.2 底泥中有害重金属浓度分析
    3.4 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3.4.1 底泥中TOC评价
        3.4.2 地累积指数分布
        3.4.3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3.5 重金属来源分析以及解决方案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海洋生物体内砷含量及其形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生物体内砷及其形态 (The arsenic content and species in marine organisms)
    1.1 海洋植物———海藻
    1.2 海洋动物
        (1) 海葵
        (2) 多毛类
        (3) 贝类
        (4) 虾蟹类
        (5) 鱼类
        (6) 其他海洋动物
2 结语和展望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10)我国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滩涂污染物类型
    1.1 多环芳烃
    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3 重金属
    1.4 新型污染物
2 滩涂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3 滩涂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4 展望

四、Heavy metals in oysters, mussels and clams collected from coastal sites along the Pearl River Delta,South 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巢湖蚌类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的积累与空间分布研究[D]. 吴曼曼. 安徽大学, 2021
  • [2]中国沿海水生生物污染数据集及食用水产品的健康危害评估[J]. 刘潇博,黄海宁,吴扬雨,黄乾生. 生态毒理学报, 2021(03)
  • [3]再生水回用对补给河流水质的影响及铜锈环棱螺和摇蚊幼虫对污染物的响应研究[D]. 秦天龙.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4)
  • [4]福建部分沿海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及镉形态的分析研究[D]. 李鹏. 集美大学, 2020(07)
  • [5]山东半岛海水养殖场中抗生素的分布、复合污染和风险评估[D]. 韩千帆. 山东大学, 2020
  • [6]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砷质量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J]. 宋冬冬,熊海燕,张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19)
  • [7]苏北浅滩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D]. 何培.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8]典型蟹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检测标准研究[D]. 牛静远. 延边大学, 2019
  • [9]海洋生物体内砷含量及其形态研究进展[J]. 张伟,黄良民. 生态毒理学报, 2019(01)
  • [10]我国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的研究概况[J]. 何培,张明明,李强,徐阳,王忠,凌君芬,黄金田. 海洋科学, 2018(08)

标签:;  ;  ;  ;  ;  

珠江三角洲沿岸地区采集的牡蛎、贻贝和蛤蜊中的重金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