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皮肤病急性期住院患者的护理

大疱性皮肤病急性期住院患者的护理

一、大疱性皮肤病急性期住院病人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施国明,黄晓勇,任正刚,陈漪,程蕾蕾,杜世锁,方艺,葛宁灵,李爱民,李苏,李晓牧,卢倩,陆品相,孙建方,王汉萍,魏来,徐立,杨国欢,曾昭冲,张岚,张力,赵海涛,赵灵,赵明,周爱萍,刘荣乐,刘新会,伍家鸣,张莹,樊嘉,周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1](2021)在《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临床应用显着改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病人预后。随着ICIs在肝癌中的广泛应用,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癌复杂的疾病特征和多手段结合的治疗模式对irAE管理提出挑战。因此, 《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编审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并制订该共识。该共识聚焦肝癌irAE管理相关问题, 提出建议,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规范、安全用药的能力, 从而使病人从免疫治疗中得到最大获益。

樊娇娇,曹艳,张安平[2](2021)在《1598例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的患病状况及病种构成。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17~2019年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60岁)共1598例,占同期皮肤性病科总住院人数的29.34%,男女比例为1.41∶1。老年住院病人皮肤病病种共分18类48种,其中病例数位列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473例(29.60%)、病毒性皮肤病448例(28.04%)及自身免疫性大疱病228例(14.27%)。60~69岁住院病人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为主,其次为病毒感染性皮肤病;70~79岁和80~89岁住院病人均以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为主,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90岁及以上住院病人则以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为主,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分层分析显示,导致老年皮肤病病人住院位列前6位的皮肤病依次为带状疱疹(28.04%)、湿疹(12.70%)、药疹(9.64%)、大疱类天疱疮(9.51%)、银屑病(7.38%)及荨麻疹(4.46%),其中湿疹和银屑病多见于男性病人,而带状疱疹、药疹和荨麻疹则多发于女性病人。另外,上述皮肤病在老年病人及老年前期(45~59岁)病人间的患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约占同期皮肤病住院病人总数近1/3,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皮肤病病种类型分布存在差异。

彭丹[3](2021)在《基于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的皮肤病流行特征与费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利用 GBD 2019(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of 2019)数据估算中国人群皮肤病疾病负担,了解皮肤病疾病负担概况;以湖北省宜昌市为典型地区,描述2017-2019年宜昌市医疗机构皮肤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费用特征,并对重点皮肤病进行分析,为宜昌市皮肤病防控提供基础参考信息。方法利用GBD 2019研究结果,估算1990年至2019年中国人群皮肤病分年龄、性别的发病、患病、死亡、DALY(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YLL(Years of Life Lost)和 YLD(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了解中国人群皮肤病疾病负担概况;依托湖北省宜昌市健康数据大平台开展典型调查,对宜昌市2017-2019年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皮肤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人群、时间、就诊科室、皮肤病病种)和直接医疗费用进行描述分析。结果(1)利用GBD 2019估算中国皮肤病疾病负担概况利用GBD估算2019中国人群皮肤病发病人数为7.84亿,患病人数为3.69亿,死亡人数为5393例。DALY为8,264,702人年,YLL为97,024人年,YLD为8,167,678人年,标化DALY率592.08/10万,标化YLL率为5.77/10万,标化YLD率586.31/10万。DALY、YLD最高为15-49岁年龄组,DALY率、YLD率最高为5-14岁人群,YLL和YLL率最高的为70岁以上人群。1990年至2019年中国皮肤病DALY和YLD缓慢上升,DALY率和YLD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女性高于男性。15岁以下病毒性皮肤病DALY、DALY率、YLD、YLD率最高,15岁以上年龄组皮炎的DALY、DALY率最高,低年龄组感染性皮肤病DALY、DALY率、YLD、YLD率最高,50岁以上人群真菌性皮肤病与银屑病DALY、DALY率排位上升明显。(2)宜昌市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2017-2019年宜昌市门诊皮肤病就诊人次、就诊人数及医疗总费用呈现升高趋势,人均就诊2次,就诊次均费用为115.85元。就诊高峰期为5-8月,2月最低,不同疾病就诊高峰不同,荨麻疹夏季就诊人数最多,冬季最少,痤疮春季就诊人次最低,夏秋季较高。男女就诊人次比为0.73:1,女性就诊费用比男性高36.62%,15岁以下及7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就诊人次多于女性,其他年龄组中男性低于女性。痤疮在15-49岁年龄组顺位第二,瘙痒症在50岁以上人群就诊人次顺位上升明显。次均费用,以5岁以下人群最低,15-49岁年龄组最高。其它皮炎、荨麻疹、痤疮、其它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性感染、慢性单纯苔藓和痒疹、接触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牛皮癣及未特指的接触性皮炎是就诊人次排名前十的皮肤病,而多毛症、顶泌汗腺疾病、其它色素沉着病、白癜风、牛皮癣位居次均费用前五。2019年与2017年相比,瘙痒症、其它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性感染、牛皮癣、痤疮、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的就诊人次增幅均超过了 20%。2017-2019年宜昌市住院皮肤病患者4325例,平均年龄44.83岁,平均住院天数12.12天,次均住院费用为9151.85元。男性住院人次及费用均高于女性。夏季皮肤病住院患者最多,冬季最少,6-9月是住院的高峰期。从年龄分布看,15-49岁的住院患者最多,总费用最高的为50-69岁人群,住院人次及费用最低的为5-14岁年龄组,次均费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住院次数前十的皮肤病分别为其它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性感染、荨麻疹、其它皮炎、皮肤及皮下组织毛囊囊肿、皮肤脓肿、疖和痈、蜂窝织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其它疾病、因摄入物所致的皮炎、牛皮癣和皮肤萎缩疾病。褥疮性溃疡、下肢溃疡三年总住院费用及次均费用均位居前十,但其住院总费用顺位下降明显,而蜂窝织炎和牛皮癣住院费用顺位上升明显,应予以重点关注。结论(1)2019年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群皮肤病的疾病负担稳步增长,中青年的痤疮以及老年人群的银屑病疾病负担增长明显。(2)2017-2019年,宜昌市皮肤病患者就诊量和直接经济负担逐年递增,痤疮、牛皮癣、瘙痒症和蜂窝织炎是宜昌市应关注的重点皮肤病。

赵宇馨[4](2021)在《381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对该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认识该疾病,并为该病的预防、临床诊疗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通过使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在皮肤科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一步筛选后最终共纳入381例。将381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Excel数据录入,应用Access建立数据库,最后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381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中50-69岁199例(52.23%),≥70岁119例(31.23%),带状疱疹发病高峰年龄段是50-69岁,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危人群;秋季患者共126例(33.07%),夏季者患者共106例(27.82%),带状疱疹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秋、夏季;该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共190例(49.87%),女性患者共191例(50.13%);住院天数最短为3天,最长为15天,平均住院天数为(6.29±1.97)天。(2)临床资料:带状疱疹皮损位于三叉神经区者最多,共132例(35.39%),其次为腰骶神经区者96例(25.74%),肋间神经区者87例(23.32%);带状疱疹发病前有明确诱因者144例(37.40%),其中劳累、精神压力较大成为该病主要诱因;246例(64.57%)带状疱疹患者既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梗塞、慢性胃炎等慢性病多见;在皮损类型方面以寻常型常见,占81.10%;248例(66.13%)患者表现为疼痛及皮损同时出现;患者入院时进行疼痛评分,以中度疼痛者多见,占59.06%;带状疱疹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者282例(74.02%),出现并发症者99例(25.98%);治疗方面常规以抗病毒、缓解疼痛、调节免疫、修复神经治疗为主,同时辅以皮损区护理及局部物理疗法。(3)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年龄、既往合并基础疾病、延误治疗时间、急性期疼痛程度、皮损类型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发病部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带状疱疹多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夏季常见,男女患病率无显着差异。(2)带状疱疹皮损分布常见于三叉神经区、腰骶神经区及肋间神经区;该病皮损类型以寻常型多见,且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皮损与疼痛同时出现。(3)带状疱疹住院患者既往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需仔细询问病史,积极治疗基础疾病。(4)年龄、既往合并基础疾病、延误治疗时间、急性期疼痛程度、皮损类型均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罗彬彬[5](2021)在《39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搜集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住院患者住院资料,对其致敏药物、住院时间,治疗药物剂量,并发症、预后等回顾性分析,总结TEN的发病规律、诊治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期间,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江西省烧伤中心)的39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39例患者中,男性23人,女16人,年龄均数57.6±17.0岁,其中年龄大于50岁的病例有28人。可疑致敏药物中以未知致敏药物的最多,其次为中草药类及头孢类药物。并发症中肝脏及肾功能损害最常见。SCORTEN评分超过3分有10例,其中有4例出现死亡,所有评分实际死亡率较预计死亡率均明显下降。39例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患者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论:TEN患者确诊后及时转送至烧伤科专科病房是治疗的关键;早期血小板明显降低可能提示TEN患者预后差,但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金欣星[6](2021)在《天疱疮稳定期抗体高滴度与血清抗桥粒芯蛋白抗体亚型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天疱疮是一种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中常使用血清抗桥粒芯蛋白(Dsg)抗体水平来诊断天疱疮类别、监测患者病情、评估预后。但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天疱疮患者临床症状稳定而血清抗Dsg抗体呈高滴度,这也为其诊疗方案的调整带来极大挑战。由于天疱疮的一线治疗为系统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患者病情后适时减量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找到能准确评估其病情及预后的指标十分重要。近来,有研究发现抗Dsg抗体中的真实致病抗体为结合Dsg构象表位的亚型,此外,IgG4亚型与急性期相关、IgG1亚型则与症状缓解相关,测定抗Dsg构象表位抗体水平和IgG1/4水平能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判断复发概率,从而改善天疱疮的临床诊疗。本课题希望通过分析天疱疮患者血清抗Dsg抗体亚型水平与其临床症状、预后间的关系来为天疱疮的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诊治并获得随访的134例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纳入符合条件的普通天疱疮患者(对照组)、临床缓解而抗体高滴度的天疱疮患者(实验组),整理分析其临床资料。收集对照组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各一份血清标本,实验组患者缓解期的一份血清标本。测定上述血清标本的抗Dsg-1/3抗体水平、抗Dsg-1/3 IgG1/4抗体水平、抗Dsg-1/3 IgG1/4构象表位抗体水平。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清抗体亚型水平与其病情(急性期/缓解期)的关系,确定是否存在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相关的抗体亚型;将对照组患者缓解期的血清抗体亚型水平与其预后情况(随访期内有无复发)进行生存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显着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抗体亚型。结果1、与急性期相比,对照组缓解期抗Dsg-1/3 IgG1非构象表位抗体比例显着升高;实验组抗Dsg-1 IgG1非构象表位抗体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2、与急性期相比,对照组缓解期抗Dsg-1 IgG4非构象表位抗体比例显着下降。3、对照组抗Dsg-1/3抗体的IgG4/IgG1亚型比值在缓解期显着下降。4、抗Dsg-1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抗Dsg-1 IgG4非构象表位抗体高水平为预后危险因素;抗Dsg-3抗体阳性的患者中,仅在单因素分析时发现抗Dsg-3 IgG1非构象表位抗体高水平可能为预后危险因素(P=0.103)。结论1、抗Dsg-1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总抗体水平、IgG4亚型水平与病情严重度正相关,IgG4非构象值水平与之负相关;IgG4非构象表位抗体高水平为天疱疮预后危险因素。2、抗Dsg-3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总抗体水平与病情严重度正相关,IgG4亚型水平与之负相关;抗体总水平及各亚型水平对天疱疮预后无显着影响。

马育晓[7](2021)在《天疱疮颗粒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天疱疮颗粒方对湿热毒蕴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挖掘并验证天疱疮颗粒治疗BP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证据。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湿热毒蕴型BP患者共169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住院天数、首发年龄、既往史等数据。2.分析BPDAI评分与血凝试验、D-Dimer、免疫全项、炎性指标等部分数据的相关性。3.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69例BP患者分为暴露组及非暴露组,非暴露组治疗仅西医常规治疗,暴露组治疗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天疱疮颗粒方,比较两组间肝肾功能部分指标的差异: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尿素氮、尿酸、肌酐。4.分析两组间住院时间、化验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差异。1.筛选天疱疮颗粒活性成分及靶点;确定BP相关靶点;2.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图;3.将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图中互作关系前3的疾病靶点,与“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中天疱疮颗粒中调控靶点数前6的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构建核心成分各自最佳对接的模式图。结果:1.两队列基线资料均衡性检验:共收集169例,暴露组108例,非暴露组61例,两队列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治疗前BPDAI评分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收集169例BP患者中,男性97例,女性72例,男女比例为:1.35:1;此次住院为首次发病的有137例(81.07%),为复发或加重的有32例(18.93%);发病季节分布:春季38例、夏季44例、秋季46例、冬季41例;137例既往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史,占总人数81.1%;其中高血压80例,冠心病22例,脑梗12例,脑出血3例,糖尿病24例。3.D-Dimer、FIB指标与BPDAI评分呈正相关;4.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暴露组明显优于非暴露组。天疱疮颗粒调控靶点与BP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有12个,调控的靶点数目排前6位的化合物是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β-胡萝卜素、木蝴蝶素A、汉黄芩素,说明这些化合物在天疱疮颗粒治疗BP中起主要作用。化合物调控的靶点数目前4位是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是天疱疮颗粒治疗BP的主要靶点。结论:1.BP患者病程长,易复发,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发病多于60岁以上,发病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四季发病无明显差异;2.大部分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应当重视防治心脑血管疾患,提高患者生存率;3.BP患者有D-Dimer、FIB指标的改变;4.天疱疮颗粒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毒蕴型BP疗效可观,值得临床推广。1.天疱疮颗粒治疗BP的主要靶点是BCL-2、IL-6、ICAM-1、VCAM-1;2.天疱疮颗粒治疗BP中起主要作用的化合物是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β-胡萝卜素、木蝴蝶素A、汉黄芩素;3.天疱疮颗粒对BP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免疫功能、炎性状态的调节。

李思哲[8](2021)在《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自身抗体和2型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Th)相关免疫反应在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种上皮来源的细胞因子,具有活化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促进B细胞增殖与抗体产生,促进Th2免疫反应等功能。研究发现TSLP参与众多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目前已有研究揭示BP与TSLP具有相关性,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此外,TSLP在各类炎症相关皮肤病中尚没有全面性的研究。本课题首先研究TSLP与不同反应类型的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性,然后着眼于TSLP与DC在BP发病中的作用,探究TSLP在BP发病机制中的功能。目的:1.探究TSLP在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湿疹、BP、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vulgaris,PsV)、结节病和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分析TSLP与以上疾病的相关性;2.探究TSLP与BP的相关性,以及TSLP在BP中的作用是否与DC具有相关性;3.探究TSLP是否通过DC促进Th2免疫反应,参与BP的发病机制。方法:1.选取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LP、DLE、湿疹、BP、PsV、结节病和MF的皮损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TSLP在这些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选取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BP患者,收集血清、疱液及皮肤组织,并收集其他皮肤疾病引起的水疱疱液和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血清,通过ELISA、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样本中TSLP及皮肤组织中DC、朗格汉斯细胞;3.培养人外周血DC,通过使用BP患者疱液刺激及抗TSLP抗体中和,检测细胞CCL-17、CCL-22表达、分泌情况。检测BP患者及对照人群疱液CCL-17和CCL-22水平。结果:1.TSLP在DLE、BP、PsV、结节病和MF表皮中表达均升高,在PsV和结节病的真皮中,也有明显表达;2.TSLP在BP血清、疱液、皮损组织中均表达升高;在BP皮损中,TSLP分布与DC-SIGN阳性的DC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且DC-SIGN阳性DC细胞表面同时表达TSLP受体,而朗格汉斯细胞与TSLP无明显相关性,且细胞表面不表达TSLP受体;3.使用TSLP中和抗体中和后,人外周血DC表达CCL-17的水平下降,但CCL-22水平下降不明显。BP患者疱液中CCL-17、CCL-22水平相较非皮炎对照组显着升高,但与皮炎湿疹患者疱液含量无显着差异。BP患者疱液中TSLP水平与CCL-17水平显着相关。结论:1.TSLP与各类炎症性皮肤病均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广泛参与各类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2.TSLP与BP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可能通过作用于DC-SIGN阳性的DC参与到BP的发病机制中;3.TSLP可以通过作用于DC,促进CCL-17分泌,促进BP发病过程中的Th2免疫反应。

樊娇娇[9](2021)在《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大大延长,全社会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明显。与其他所有器官衰老一样,皮肤的自然老化和皮肤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改变,使得老年人群更易臃患各种皮肤疾病,这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个人与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某些皮肤疾病(如重症药疹、皮肤肿瘤)还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因此,探讨老年性皮肤病的患病状况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加强疾病的防治,切实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皮肤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地区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的患病状况、病种构成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老年重症药疹的临床诊治,为阐明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生规律积累相关的临床数据,并为重症药疹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14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住院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患者3051例,对患病类别、病种构成、临床特点及其药物诱因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病种分类参照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认定为统计学检验的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1)老年住院患者3051例占同期皮肤性病科总住院人数的28.53%,其男女比例为1.36:1。所患皮肤病病种涉及18类57种,其中排列前3位的皮肤病类别依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908例(29.76%)、病毒感染性皮肤病880例(28.84%)、免疫性大疱病406例(13.31%)。对疾病类别分层分析显示,导致老年人患病住院的列前6位的皮肤病依次为带状疱疹880例(28.84%)、湿疹396例(12.98%)、药疹280例(9.18%)、大疱类天疱疮278例(9.11%)、银屑病225例(7.37%)及荨麻疹145例(4.75%),涉及病种的性别比较显示,湿疹和银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4.08:1.0和2.88:1.0),而带状疱疹、药疹及荨麻疹则女性患者为多(男:女=0.93:1.0、0.96:1.0和0.38:1.0)。3051例患者中合并1种或1种以上慢性疾病者约占74%(2258例),其中高血压病(39.43%)、慢性呼吸道疾病(18.42%)、糖尿病(15.80%)分列前3位。(2)老年重症药疹50例患者中,TEN 17例(34%),SJS 21例(42%),ED 11例(22%)及DHS 1例(2%),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发病的平均潜伏期17.63±12.15天。致敏药物种类排列首位者为抗癫痫药物(11例,占22%),单一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最多(10例,占20%)。治愈或好转出院者43例,其总有效率达86%,治疗失败者7例,其中死亡1例。研究结论:(1)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占年均住院患者总数近1/3,其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列病类之首,带状疱疹则列病种之首。(2)老年重症药疹类型以SJS和TEN最多见,致敏药物常为抗癫痫药和别嘌呤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

边东亮[10](2020)在《疼痛管理对住院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依据带状疱疹临床疾病特征,设计疼痛管理路径,评估疼痛管理对减轻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并伴有神经痛的住院患者69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实际完成32例),实验组35例(实际完成31例),所有患者行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基线因素、皮疹临床特征、基础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2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疼痛管理路径进行管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疗效、住院时间、疼痛强度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变化(观察时间点:入院时0天、入院后14天、1个月及3个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因素、皮疹临床特征及基础疾病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评分,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均逐渐下降,且同一观察时间点,实验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LQI评分均逐渐下降,且同一观察时间点,实验组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评价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服用止痛药物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带状疱疹伴有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疼痛管理,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疼痛管理,可提升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4疼痛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针对性,提升了患者的依存性。图3幅;表13个;参133篇。

二、大疱性皮肤病急性期住院病人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疱性皮肤病急性期住院病人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1598例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老年住院病人的病种构成及分布情况
    2.2 不同性别老年住院病人皮肤病种类的分布比较
    2.3 不同年龄组病人的病种分布比较
    2.4 老年组及老年前期组常见皮肤病分布比较
    2.5 老年住院皮肤病病人合并系统性疾病情况
3 讨论

(3)基于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的皮肤病流行特征与费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背景
    1.1 皮肤病疾病负担现况
        1.1.1 皮肤病流行现况
        1.1.2 皮肤病直接经济负担现况
    1.2 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介绍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3.1 利用GBD 2019估算中国皮肤病疾病负担概况
    3.2 宜昌市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3.2.1 宜昌市门诊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3.2.2 宜昌市住院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4. 资料与方法
    4.1 数据来源
        4.1.1 GBD 2019
        4.1.2 宜昌市健康大数据云平台
    4.2 分析指标与方法
        4.2.1 指标及定义
        4.2.2 分析方法
    4.3 技术路线
5. 结果
    5.1 GBD 2019数据估算中国人群皮肤病疾病负担分析
        5.1.1 不同性别皮肤病发病、患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
        5.1.2 不同年龄组人群皮肤病发病、患病、死亡、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
        5.1.3 1990年至2019年中国分性别人群皮肤病DALY、YLD情况
        5.1.4 不同年龄组皮肤病的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
    5.2 2017-2019年宜昌市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5.2.1 2017-2019年宜昌市门诊皮肤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5.2.2 2017-2019年宜昌市住院患者皮肤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费用分析
6 讨论
    6.1 中国人群皮肤病疾病负担情况
    6.2 宜昌市就诊患者皮肤病流行情况
    6.3 宜昌市就诊患者皮肤病医疗费用情况
    6.4 宜昌市重点皮肤病情况分析
    6.5 宜昌市皮肤病门诊患者就诊科室情况
7 结论
8 创新
9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9.1 研究局限性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皮肤病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简历
致谢

(4)381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相关标准
    1.3 数据收集
    1.4 统计分析
    1.5 相关指标标准及定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资料
    2.3 PHN发生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39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和评估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评估标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年龄及病例数
    3.2 致敏药物及就诊时间
    3.3 临床特点
    3.4 实验室检查
    3.5 SCORTEN评分
    3.6 治疗与预后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天疱疮稳定期抗体高滴度与血清抗桥粒芯蛋白抗体亚型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背景介绍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三、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
    一、仪器与材料
    二、患者纳入及其资料收集
    三、抗体水平测定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结果
    一、患者一般情况
    二、IIF
    三、IgG1/4二抗最佳孵育条件确定
    四、抗Dsg-1/3抗体总水平
    五、抗Dsg-1/3抗体亚型水平分析
    六、预后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论文综述 天疱疮稳定期抗体高滴度与血清抗桥粒芯蛋白抗体亚型的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发表文章

(7)天疱疮颗粒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天疱疮颗粒治疗湿热毒蕴型大疱性类天疱疮回顾性队列研究
    1 资料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天疱疮颗粒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作用机制
    1 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基本情况
    2 BP的并发症
    3 天疱疮颗粒组方分析
    4 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5 西医治疗
    6 血液学数据
    7 网络药理学分析天疱疮颗粒效用机制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与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炎症相关皮肤病皮损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表达研究
    引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通过树突状细胞参与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
    引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大疱性类天疱疮疱液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引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3051 例临床分析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老年人群分类标准
        2.3 皮肤病分类标准
        2.4 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一般临床特征
        3.2 老年住院患者皮肤病病种构成与分布状况
        3.3 老年住院患者皮肤病种类男女性别与年龄组别分布
        3.4 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状况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老年重症药疹50 例临床分析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一般临床特征
        3.2 用药原因及可疑致敏药物
        3.3 平均潜伏期
        3.4 辅助检查结果
        3.5 治疗及转归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课题综述 老年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10)疼痛管理对住院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基线调查
        1.1.3 研究分组
        1.1.4 干预方法
        1.1.5 随访观察
        1.1.6 统计学方法
        1.1.7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2.2 疼痛管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3 讨论
        1.3.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3.2 疼痛管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前言
    2.2 疼痛管理路径
        2.2.1 疼痛评估
        2.2.2 治疗
        2.2.3 药物管理
        2.2.4 饮食管理
        2.2.5 心理管理
        2.2.6 并发症管理
        2.2.7 随访管理
    2.3 生活质量的研究
    2.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患病特征调查表
附录 B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大疱性皮肤病急性期住院病人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施国明,黄晓勇,任正刚,陈漪,程蕾蕾,杜世锁,方艺,葛宁灵,李爱民,李苏,李晓牧,卢倩,陆品相,孙建方,王汉萍,魏来,徐立,杨国欢,曾昭冲,张岚,张力,赵海涛,赵灵,赵明,周爱萍,刘荣乐,刘新会,伍家鸣,张莹,樊嘉,周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12)
  • [2]1598例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J]. 樊娇娇,曹艳,张安平. 实用老年医学, 2021(10)
  • [3]基于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的皮肤病流行特征与费用分析[D]. 彭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4]381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D]. 赵宇馨.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5]39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回顾性分析[D]. 罗彬彬. 南昌大学, 2021(01)
  • [6]天疱疮稳定期抗体高滴度与血清抗桥粒芯蛋白抗体亚型的关系研究[D]. 金欣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7]天疱疮颗粒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马育晓.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李思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9]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樊娇娇.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10]疼痛管理对住院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D]. 边东亮.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大疱性皮肤病急性期住院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