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短期干预效果评价

农村中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短期干预效果评价

一、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A SHORT-TERM INTERVENTION OF SEXUAL/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AMONG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论文文献综述)

王曦影,张林林[1](2021)在《中国21世纪性教育干预研究系统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系统收集了2000—2019年以来发表的中国性教育干预研究文献82篇,从干预方式、干预内容和干预效果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从干预方式与内容来看,全面性教育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学校性教育最为关注青少年群体,内容以青春期、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为主,大多数干预内容单一,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社会性别视角。从干预效果来看,性教育干预对于儿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改变最为有效,态度改变较为明显,行为改善结果不甚理想。本文为应如何开展更加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干预研究指明了方向。

宋萧萧[2](2020)在《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坦桑尼亚,“学生怀孕”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指的是学校里的青少年怀孕。它指的是仍在上学的青少年怀孕,以便区分上学的青少年和失学的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少年怀孕”定义为10-19岁之间的女性怀孕。青少年怀孕现象在坦桑尼亚大陆普遍存在,不仅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还导致教育机会的丧失。据估计,从1959年至今,坦桑尼亚大陆的学校一直在驱逐怀孕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坦桑尼亚大陆的两所中学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同伴压力、伴侣压力和自我欲求等,另外,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根源有女性法律保护的缺失、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和社会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一旦怀孕,学校将其开除和驱逐,警察将其本人和父母逮捕、拘留和监禁,这些学生在分娩后也不得重新入学。通过比较坦桑尼亚周边国家,针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政策和做法,即开除、重新入学和继续上学。文章最后,将结合调研结果和他国经验,向坦桑尼亚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中学女生的短期建议和促进坦桑尼亚女性发展的长远建议,

王婷[3](2020)在《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 ——以昆明市S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学生的健康与发展事关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近几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的性成熟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性观念逐渐开放,但同时他们普遍缺乏对于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认识,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着性传播疾病及性别暴力等多方面风险,通过学校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至关重要。本研究从文本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入手对中小学生学校性教育进行探索,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昆明市两所学校共1800名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与性法制三个方面的考察,了解近十年间中学生接受性教育情况以及需求变化;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至2019十年间涉及青少年性教育的文献进行共词聚类分析,通过梳理文献的方式了解近十年我国中小学生性教育的研究热点。结合问卷调查及文本分析结果,设计出适合实验学校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并对实验学校小学学段及初中学段的669名学生开展性教育课程教学。利用具有较好信度、效度的性教育评价量表对其实际性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展开评估。通过对近十年间国内中小学生性教育研究热点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总发文量较少,发文量增加速度较缓慢,但是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多集中在“健康知识”“性行为”“性道德”“性认知”等方面;对于全面性教育的研究开展时间较晚且发文量少,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仅一人。通过对昆明市两所中学初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现为被试获取性教育的来源存在性别差异,男生获取性教育的首要来源为互联网,女生获取性教育的首要来源为学校老师;性生理知识是中学生所接受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女生中九成以上接受过性生理知识相关教育;中学生对于性传播疾病的了解情况有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性别的掌握情况存在有不平衡性;对其自身性别悦纳程度有随着年纪增长逐渐降低的趋势,女性中学生对自己性别的悦纳程度低于男性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学生对性少数学生持友善、包容的积极态度。通过实践研究收集到的前、后测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性教育教学过程中需适时适度的传递全面的性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性教育核心素养养成;性教育教学中需防范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性教育阵地;系统性的性教育课程有助于中小学生构建正向性态度。在本研究中介绍了性教育课程大纲及教学案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期望对今后中小学性教育课程开设提供参考。

彭雨霜[4](2020)在《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及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影响因素,以及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性相关行为的发生现况;提出基于通识教育平台下的课程教育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性健康干预方式,并研究其干预效果,为普及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现况调查:根据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结果设计《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问卷》。采用方便抽样以某高校本科生共10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性健康知信行相关现况。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干预研究:根据现况调查及专家咨询结果制定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教育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干预方案。在该高校通识教育平台下开设《性与健康》公共选修课,以选课成功直接参与课程的学生为课程教育组,鼓励课程教育组学生每人匹配至少一名同伴和一名对照学生共同参与研究,分别构成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由课程教育组的学生对同伴教育组的学生展开同伴教育,对对照组的学生不进行任何教育,利用问卷分别对三组学生进行基线调查、绩效调查和随访调查,了解其干预效果,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现况调查:(1)知:大学生性健康认知得分为16.14±4.53分(总分23分),知晓率为36.3%。大学生性健康认知得分高的保护因素有医学院(OR=4.265,95%CI:2.374-3.061)、家庭年收入≥3万且<8万(OR=8.866,95%CI:1.131-69.488)、家庭年收入≥8万且<30万(OR=8.247,95%CI:1.050-64.771)、有既往学校性教育史(OR=1.584,95%CI:1.178-2.129)、自主学习过性知识(OR=2.158,95%CI:1.522-3.061)。(2)信:男女生的避孕态度在避孕方式(?2=25.801,P=0.000)、进行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2=19.431,P=0.000)、购买避孕药的场所(?2=32.869,P=0.000)上有显着差异;对其他性相关观念的态度中,51.0%的大学生不会对性病患者抱有异样的眼光,25.0%的大学生赞成西方的性解放,对于大学生性行为(?2=52.120,P=0.000)以及同性恋(?2=80.758,P=0.000)的态度有显着性别差异,91.1%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展性教育。(3)行:30.9%的大学生学习过如何使用安全套,57.7%的大学生观看过色情书籍或有关音像制品,15.9%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2.干预研究:(1)知:课程教育组的性健康知晓率在基线调查、绩效调查、随访调查时分别为39.6%、73.4%、66.1%;同伴教育组的知晓率分别为30.7%、52.5%、50.4%;对照组的知晓率分别为34.9%、43.5%、41.7%。课程教育组认知得分在基线调查、绩效调查、随访调查时分别为16.59±4.26、19.21±3.29、18.85±3.52(F=19.364,P=0.000),同伴教育组的认知得分分别为15.95±4.68、17.07±4.71、16.63±5.07,且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认知得分分别为15.50±4.93、16.31±5.08、16.04±5.53,且无统计学差异。(2)信:在干预后,仅课程教育组对避孕态度中进行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产生了显着变化(?2=14.910,P=0.005),其余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性相关观念的问题中仅课程教育组对性教育是否会导致更多性行为的观念产生显着变化(?2=16.320,P=0.003),其他观念的转变均无统计学意义。(3)行:在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行为暂无明显改变。结论:我国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有待加强,性相关行为的发生并不少见。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教育和同伴教育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全面提升大学生性健康认知水平有较好效果,值得在高校推广。

嫦曦(Hao Do Thi)[5](2020)在《小组工作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实务探索 ——以越南A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青春期性教育问题成为包括越南在内的许多国家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之一,性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高中阶段青少年的问题尤为突出。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时,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他们处于一个希望脱离家庭范围,融入集体的年龄阶段;他们渴望学习,发现和发展新的技能。但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缺乏对性教育的关注和教育经验,青少年中盲目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多发,导致早孕、青少年流产率逐年增长。现实表明,目前学校进行的性教育浮于表面,成效有限,这不仅不利于当前青少年的健康、生活与学习,而且也会对未来的人口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笔者在越南A高中的性教育社会服务工作实践经验,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获得一手资料。在社会学习理论以及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小组活动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新模式。本文首先对社会工作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背景进行了分析。在开展小组活动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前,对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与访谈结果,通过小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干预,设计适合高中生的相关活动环节。在实务过程中根据小组活动实际情况及时对服务方案进行调整,小组活动结束之后对当期进行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最后,对小组活动介入高中性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学校、家庭对高中生青春期的性教育存在缺失,而社会工作小组方法的恰当运用可以弥补这一缺失,有效帮助高中生学习性知识,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研究从介入理论,介入方法层面进行反思,发现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对小组工作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小组工作可以为当前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应用提供经验与借鉴。笔者从小组活动的角度对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小组工作中加入亲职教育的内容,二是将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小组纳入学校常规教学体系当中,三是社会建立专门针对高中生科学的信息转播渠道。

马丽娜[6](2020)在《国内学者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学者提供基础性研究铺垫。倡导加强对新时代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问题、干预、政策等方面研究,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教育,更好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1998年-2018年中国学者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结果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多集中在实践应用性研究,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知识需求、干预措施、效果方面研究。政策性和理论性研究较少。结论国内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呈区域不平衡状态,研究视角较窄,研究缺少系统性,研究总体不足。

连大帅[7](2019)在《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当前的中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因亲密关系处理不当而带来的身心伤害以及意外妊娠和随之而来的高流产率,有性骚扰/性侵害,也有因性别/性取向带来的欺凌现象,以及更无法忽视的是因无保护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和性病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这些都与青春健康教育的缺失有关。现有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大众传媒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同伴教育模式等,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社会教育、学校和家长教育、同伴教育,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开展有效的青春健康教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已有的诸多尝试,尚无法突破现有中小学课程中健康教育无处安放的困境,而系统的学校青春健康教育课程,仍被认为是最佳的教育模式,但是也缺少对这些模式进行效果评价的可靠方法。基于这一现状,本研究在充分了解当前青少年对青春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合当前教育制度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以及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构建的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与系统评价、Meta分析,对现有文献进行整合,分析当前中国大陆中学生对防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分析江苏省高中生的具体青春健康教育情况;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干预活动的经验,构建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初步评价其干预效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对该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收集专家的意见,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合并,获得综合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及相应权重;采用类试验设计方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综合评价所需要的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配比,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使用SPSS22.0、Epidata3.1、Excel2013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相对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筛选,纳入40项独立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17年,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平均为87.8%(95%CI为81.9%92.6%),对于使用安全套和单一性伴侣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约60%左右,知识的知晓随着时间的迁移趋于降低;5.8%的高中生报告已有性行为。(2)江苏地区高中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90%以上,对于“蚊虫叮咬、共用浴室、泳池”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在30%至60%之间,60%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和亲友获得相关知识。(3)以中学生的需求为主导,以实现青少年青春健康意识提升和性危机发生率降低为目标,构建了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核心干预系统,着力于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或入驻社工组织的努力,利用参与式培训、线上交流平台等形式,进行基本的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第二部分为周边支持系统,通过启发性的核心干预和持续性的环境改善,引入社会、政府、专业人士等资源,尝试与当前的教学制度相融合,在校内培养兴趣小组或社团,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两个系统相辅相成,为所在学校提供全程的青春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源与活动,全面提升参与者对青春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面对性危机的能力。(4)在高中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推行已构建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并初步分析干预效果。在知识的掌握上,江苏省高中生对于安全套的作用和不安全性行为的危害等有所提升,知晓率从60%上升到80%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对性的认同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自评“对性和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度”上,两所学校学生的分值分别从5.99±2.65和5.61±2.97上升到7.01±2.40和7.6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淮安学生在知识上提升程度较大,无锡学生在态度方面有了更大的变化。在参与者对干预模式直观10制评价上,各项评价的分值在8分左右,对主持人的评分高达9.5分,提示该模式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作用。(5)共邀请16位防艾、健康教育、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确定了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各项指标,以“效益层面、受众层面、执行层面”为准则层,其权重分别为29.06%、40.63%、30.31%,其下共有17个方案层,其中效益层面下四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涵盖一般认识上的需求”17.88%、“每万元投入下可影响人数”22.18%、“对于目标问题可有效改善”29.81%、“可推广性”30.13%;受众层面下七项指标的权重中以“行为改变”所占权重最高,为20.06%,其余的依次为“知识掌握”14.49%、“感觉有一定的吸引力”11.47%、“态度改善”14.42%、“整体内容清晰易懂”14.36%、“愿意再次参加”12.82%、“内容满足或超过需求”12.37%;在执行层面,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基本方案完善”15.58%、“容易操作”16.60%、“有良好的反馈系统”15.45%、“自主持续运营”19.49%、“适应当地情况”17.56%、“能获得相关人员支持”15.32%。进行信度评价,得出Kendall W=0.323,各专家意见趋于一致。(6)依据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在效益层面,评价集中在优秀;在受众层面,“知信行”的改变程度呈现出较大的两极分化,各项指标中,有35%左右的优秀和40%的较差;对该模式进行定性评价,约40%的人认为各项都表现优秀,约30%的人评价一般;在执行层面,对操作水平有65%的人评价良好;在反馈和适应性上的评价有60%左右的优秀。经过模糊综合分析法处理,“优秀”评价集所占隶属度最高,约为42%,认为该模式的评价水平为优秀。研究结论与建议:(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未升反降,结合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一新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江苏省各市艾滋病感染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和性病几乎没有了解,可又处于性病感染的潜在危机之中。(2)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构建的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很好的契合了高中生更愿意通过同伴、网络、视频媒介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的特点,初步评价效果良好,弥补了当前教育体系的空缺。(3)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得到在效益层面的优秀评价,对其涵盖的知识面的广度及较高的可推广性都获得了认可。在受众层面,“知信行”层面上的改变幅度呈现两极分化,行为的改变测量值有待评估,但从中学生自身感受而言,颇受欢迎。在执行层面上,该模式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在操作水平上,仍出现上手较慢,连接不畅等问题。(4)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从中学生的自身需求出发,基于学校本身的特点,争取多方资源地引入。该模式尚需要在进一步的实际推广应用中加以完善,有针对性地引入更多青春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使其更适应学校青春健康教育之所需,从而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实现。

陆肸垚[8](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未成年人性侵案件越来越多,性教育缺失引发的诸多社会事件使得性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中学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但是目前却很少有学校愿意主动的去开展性教育课程,反而是一些社会工作机构愿意进入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本研究中笔者跟随着一家正在针对中学生开展性教育课程的社会工作机构,深入了解机构中的一个性教育项目,去探索适合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方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以认知行为理论和赋权视角为理论指导,从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过程、实践效果等方面了解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方法,通过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从学生、家长、学校等层面分析出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效果;从中梳理得出: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不仅能以更加专业的方法进行授课,而且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接纳、保密、个别化、非批判、案主参与与自决的原则,能使中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性教育课程中,从而促进中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但是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是:目前很多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都是政府购买或者社会购买服务,一旦购买服务终止,性教育课程也面临终止,因此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持续性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次项目的完整梳理,能为后续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雒珊[9](2019)在《学校性教育服务与社会工作性教育服务的比较研究 ——以S中学和W机构为例》文中提出在性健康风险和性暴力威胁急剧增加的挑战下,传统的学校性教育服务倾向于用“禁欲”让青少年杜绝“危险行为”,新兴的社会工作性教育服务则旨在通过服务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健康的、弹性的性态度,以及在行动上增强自我效能,正视和预防可能面临的危险。笔者以S中学和W机构为例,通过访谈、问卷评估以及参与性教育服务的过程,搜集相关资料,在服务方法、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效果三个维度上考察和比较二者的性教育服务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1)在服务方法上,社会工作性教育把多种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较之于学校相对传统的、刻板的方法,更能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有益于其成长的性教育;(2)在服务内容上,社会工作性教育以更加全面、多元以及增强青少年自我效能的内容,比内容狭窄、单一和弱化青少年自我效能的学校社会工作性教育更加有助于青少年对性教育内容的掌握和运用;(3)在服务效果上,社会工作性教育服务比学校性教育更加有效,帮助青少年掌握清晰全面的性知识,树立健康的、“弹性”的角色观念,从心理上积极预防各种风险和威胁。

汪璐[10](2019)在《社工课堂介入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 ——基于S中学初一班级社工专业实习的经验分析》文中提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由中学生早孕、中学生被性侵案例的频发可见我国中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水平仍然堪忧,现有的性健康教育模式有待改善,所以探索有效的性健康教育途径十分必要。当前,不同的学科领域关于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现状描述,论证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实践层面的操作。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社工实务的开展与评估,探讨以社工课堂的形式介入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并分析社工课堂在介入中学生性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挥哪些优势。在本研究中,笔者选取了S中学初一2班的同学作为服务对象,以社工课堂作为服务手法,通过问卷、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收集资料,进行需求评估和总结分析。在实务过程中,依据同学们的性健康教育需求,笔者将性健康教育分为性知识、性意识和性安全三个维度,以社会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支撑设计活动环节,开展了7次社工课堂服务。在分析过程中,笔者使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实务过程和目标达成度两个方面对服务进行分析。通过总结评估,笔者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社工课堂的介入帮助服务对象正视了性健康教育,学到了更多的性知识,性意识和性安全层面也都有了积极转变的趋势;第二,社工课堂在预防教育类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具有优势。总体来说,社工课堂的介入有益于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社工元素使得课堂教育的形式更加有效。在本研究中,笔者以性健康教育是中学生的普遍需求为基础,探讨的是更具有推广性的服务方案,以社工课堂的形式对中学生性健康教育进行介入研究,既拓宽了社会工作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领域,也为探索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另外,通过实务反思,笔者发现社工课堂在介入过程中也存在话题敏感、性别差异关注不够、周期短等的不足,需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介入方案。

二、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A SHORT-TERM INTERVENTION OF SEXUAL/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AMONG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A SHORT-TERM INTERVENTION OF SEXUAL/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AMONG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21世纪性教育干预研究系统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资料基本特征
2 干预方式
3 干预内容
4 干预效果
5 结论

(2)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青少年怀孕现象的基本情况
    (一)坦桑尼亚的基本情况
    (二)坦桑尼亚青少年怀孕现象的基本情况
    (三)非洲其他国家青少年怀孕现象的基本情况
    (四)青少年怀孕的负面影响
        1.健康影响
        2.教育机会的丧失
二、坦桑尼亚大陆两所中学的实地调研
    (一)调研设计和方法
        1.调研设计
        2.调研方法
        3.调研总结
    (二)数据分析和解释
        1.问卷1受访对象:在校的中学生
        2.问卷2受访对象:中学教师
        3.问卷3受访对象:2名怀孕的女学生
    (三)调研结果总结
三、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影响因素与根源
    (一)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影响因素
        1.个人层次
        2.家庭、学校和社区层次
    (二)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根源
        1.女性保护法律的缺失
        2.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
        3.社会文化规范中的性别歧视
四、非洲国家中学女生早孕现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一)坦桑尼亚针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处理方法
        1.学校层面的处理方法
        2.政府层面的处理方法
    (二)坦桑尼亚周边国家针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处理方法
        1.肯尼亚
        2.马拉维
        3.乌干达
        4.赞比亚
    (三)非洲国家针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处理方法的分析
五、针对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相关建议
    (一)应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短期建议
        1.政府
        2.非政府组织
        3.学校
    (二)促进坦桑尼亚女性发展的长远建议
        1.提高坦桑尼亚经济发展水平
        2.促进女性政治经济赋权
        3.改变传统观念,宣传男女平等
        4.健全关于女性权益保障的立法体系
        5.敦促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监督和针对性援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1
附录B 问卷2
附录C 问卷3
致谢

(3)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 ——以昆明市S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现状
        二、我国性教育研究现状
    第三节 2009至2019年间国内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工具
        二、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的发文趋势分析
    第四节 研究目的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第一节 性教育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合作学习理论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吉利根的青少年发展性别差异理论
        四、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性
        二、性教育
        三、全面性教育
    第三节 性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第三章 中学性教育现状调查
    第一节 中学性教育现状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三、资料处理
    第二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获得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初次月经/遗精的年龄
        三、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的了解
        四、中学生对于性传播疾病的了解
        五、中学生对于自慰的态度
        六、中学生的自我性别认同
        七、中学生对于性别平等的态度
        八、中学生对于性侵犯的态度
        九、看待中学生性行为的态度
第四章 性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第一节 性教育课程设计
    第二节 性教育教学实践
        一、小学学段性教育教学活动案例
        二、初中学段性教育教学活动案例
第五章 中小学的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第一节 性教育效果评价设计
        一、性教育效果评价目的
        二、性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三、性教育效果评价对象
        四、性教育效果评价工具及内容
        五、资料处理
    第二节 实验结论与建议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二、资料处理
        三、性知识部分结果分析
        四、生活技能及行为意向部分结果分析
        五、性态度部分结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性教育教学过程中需适时适度的传递全面的性知识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性教育核心素养养成
        三、性教育教学中需防范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四、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性教育阵地
        五、系统性的性教育课程有助于中小学生构建正向性态度
    第二节 研究反思及展望
        一、研究反思
        二、特色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中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 B 小学阶段性教育课堂调查问卷(前测/后测)
    附录 C 初中阶段性教育课堂调查问卷(前测/后测)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及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调查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阅读法
        1.3.2 专家咨询法
        1.3.3 问卷设计
        1.3.4 问卷调查法
        1.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1.4 质量控制
        1.4.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1.4.2 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4.3 问卷审核
    1.5 研究内容
        1.5.1 一般人口学特征
        1.5.2 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
    1.6 研究结果
        1.6.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1.6.2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认知情况
        1.6.3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态度情况
        1.6.4 大学生性相关行为情况
    1.7 讨论
        1.7.1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认知的讨论
        1.7.2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态度的讨论
        1.7.3 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的讨论
    1.8 结论
第2章 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干预及效果评价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方法
        2.2.1 干预方案设计
        2.2.2 干预内容
        2.2.3 干预方案实施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质量控制
        2.3.1 干预实施前的质量控制
        2.3.2 干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3 干预实施后的质量控制
    2.4 研究结果
        2.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4.2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认知的改变
        2.4.3 大学生性健康相关态度的改变
        2.4.4 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的改变
    2.5 讨论
        2.5.1 干预前后大学生性健康相关认知的改变
        2.5.2 干预前后大学生性健康相关态度的改变
        2.5.3 干预前后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的改变
    2.6 结论
第3章 建议与展望
    3.1 建议
        3.1.1 普及性健康教育必修课
        3.1.2 在通识教育平台下开设性健康选修课
        3.1.3 开展短期的性健康教育
    3.2 展望
第4章 创新与不足
    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大学生性健康研究现状和进展
    一、性健康定义和内容
    二、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状
    三、我国大学生性健康干预措施及效果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小组工作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实务探索 ——以越南A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
        2、不同主体的干预及效果研究
        3、不同实务干预模式研究
    (四)理论依据
        1、认知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五)相关概念界定
        1、青春期性教育
        2、小组工作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七)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八)创新性
二、A高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A高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
        1、学校现有青春期性教育展开的内容
        2、学生对青春期性教育、性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性知识来源
        3、学生对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实践效果的评价
    (二)A高中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A高中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2、A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A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需求评估与服务方案设计
    (一)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需求评估
        1、学生对开设性教育课程的需求
        2、学生对性教育的内容需求
        3、学生对教育形式的需求
    (二)服务方案设计
        1、小组工作目标
        2、小组招募
        3、小组活动计划
        4、小组评估
        5、工作过程安排
四、小组工作介入A高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
    (一)小组工作介入的服务过程
        1、第一阶段:《我在青春期》—青春期卫生保健
        2、第二阶段:《安全前进》—性和性行为安全
        3、第三阶段:《预防意外怀孕》—避孕原理和方法
        4、第四阶段:《预防性传播疾病》—性病传播与危害
        5、第五阶段:《我成长了》—青春期性知识回顾
    (二)成效评估
        1、小组过程评估
        2、小组结果的评估
五、小组工作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反思与建议
    (一)对小组工作介入A高中青春期性教育的反思
        1、对介入效果的反思
        2、对介入理论的反思
        3、对介入方法的反思
    (二)对小组工作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建议
        1、在小组工作中加入亲职教育的内容
        2、将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小组纳入学校常规教学体系当中
        3、建立科学的信息传播渠道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学生卷)
附录B 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C 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访谈提纲(老师版)
附录D 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访谈提纲(家长版)
附录E 访谈名单及提纲见附件
个人简历
致谢

(6)国内学者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政策性研究
2 理论性研究
3 实践性研究
    3.1 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2 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研究
    3.3 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研究
        3.3.1 干预现状研究
        3.3.2 干预措施研究
        3.3.3 干预效果研究
    3.4 不同群体的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
4 结语

(7)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现状
    2.1 中国大陆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2.1.1 资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2 江苏部分城市中学生防艾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2.2.1 对象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第3章 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效果初评
    3.1 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2.1 “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模式构建
        3.2.2 对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效果初评
    3.3 讨论
第4章 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综合评价体系的确立
        4.3.2 青春健康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4.4 信度及效度检验
    4.5 讨论
第5章 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
    5.1 方法与对象
    5.2 结果
        5.2.1 效益层面评价
        5.2.2 受众层面评价
        5.2.3 执行层面评价
        5.2.4 评价体系综合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总结
    6.2 对未来的展望
    6.3 创新性
    6.4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性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暑期实践同伴教育方案
    附录二 青春健康教育问卷
        附录2.1 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前
        附录2.2 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后
        附录2.3 参与者感受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构建“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
    附录四 对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效益水平层面评价的专家咨询信
    附录五 执行层面咨询
        附录5.1 中学生健康教育模式评价问卷
        附录5.2 执行者访谈提纲
    附录六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协议书
    附录七 活动照片
个人简介及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8)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中学生性教育
        (二)社会工作介入性教育
        (三)研究综述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需求评估
    一、项目学生的性教育现状
        (一)大多数家长对性教育避而不谈
        (二)中学生对青春期变化很困惑
        (三)中学生缺乏性保健知识
        (四)中学生面临性骚扰等诸多风险
    二、项目地点的观察记录
        (一)学校学生压力大
        (二)学校周边人群复杂
        (三)学校周边环境复杂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项目计划
    一、项目背景
    二、理论架构
        (一)认知行为理论
        (二)赋权视角
    三、项目目标
    四、项目实施计划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社会工作者的性教育脱敏
        (二)带领社工熟悉性教育课程
        (三)和社工分享与性教育相关的案例
    二、实践过程
        (一)了解性教育
        (二)了解性别
        (三)生殖系统
        (四)青春期
        (五)怀孕避孕与流产
        (六)疾病与行为
        (七)了解性暴力
        (八)爱情与婚姻
    三、课程反思
    四、效果评估
        (一)中学生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估
        (二)社会工作者授课后感受
        (三)家长关于性教育的态度
        (四)学校关于性教育的态度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一)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9)学校性教育服务与社会工作性教育服务的比较研究 ——以S中学和W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及相关实务回顾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初中生性教育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2.1 全面普及性教育服务内容的需求
    2.2 创新性教育服务方式的需求
    2.3 小结
3 学校性教育服务与社会工作性教育服务的比较分析
    3.1 服务方式的比较分析
    3.2 服务内容的比较分析
    3.3 服务效果的比较分析
4 总结与反思
    4.1 基本结论
    4.2 进一步讨论
    4.3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校性教育现状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实务内容和服务记录表

(10)社工课堂介入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 ——基于S中学初一班级社工专业实习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4 理论运用
3 社工课堂介入准备
    3.1 性健康教育社工课堂基本情况
    3.2 性健康教育现状和需求分析
    3.3 服务介入安排
4 社工课堂介入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服务
    4.1 第一阶段:引起注意
    4.2 第二阶段:性知识
    4.3 第三阶段:性意识
    4.4 第四阶段:性安全
    4.5 第五阶段:总结与分享
5 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社工课堂服务评估
    5.1 过程评估
    5.2 目标达成度评估
6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初一2班中学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附件2:性健康教育社工课堂学生反馈表
附件3:初一2班中学生性健康教育后测问卷

四、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A SHORT-TERM INTERVENTION OF SEXUAL/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AMONG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1世纪性教育干预研究系统综述[J]. 王曦影,张林林. 中国学校卫生, 2021(01)
  • [2]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调查分析[D]. 宋萧萧.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 ——以昆明市S校为例[D]. 王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大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及基于通识教育平台的干预研究[D]. 彭雨霜.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5]小组工作介入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实务探索 ——以越南A高中为例[D]. 嫦曦(Hao Do Thi). 郑州大学, 2020(02)
  • [6]国内学者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综述[J]. 马丽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4)
  • [7]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D]. 连大帅. 东南大学, 2019(05)
  • [8]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D]. 陆肸垚.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
  • [9]学校性教育服务与社会工作性教育服务的比较研究 ——以S中学和W机构为例[D]. 雒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社工课堂介入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 ——基于S中学初一班级社工专业实习的经验分析[D]. 汪璐.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农村中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短期干预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