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

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

一、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论文文献综述)

袁治倩,傅春燕,曾伟,龙一鸣,王婷[1](2021)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是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一个很经典的实验,"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在仪器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可设计成多种分析方法与手段进行,并且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应用到创新性实践项目中,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本文具体介绍"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设计,以及大学生创新项目设计的实践方案,旨在说明教师良好的实践教学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宋小霞[2](2020)在《液质联用法测定马尿液和血液中茶碱残留》文中研究表明茶碱为甲基黄嘌呤类化合物,通过舒张呼吸道平滑肌进而提高氧气摄入量,同时兴奋中枢神经进而提高运动成绩。同时又是违禁药物咖啡因主要代谢产物和共性化合物,因此茶碱成为速度赛马最常被检出的违禁药物之一。为建立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茶碱残留检测方法,完善茶碱自初筛到确证的定量方法,填补内地马兴奋剂检测空白,促使我国赛马兴奋剂检测与国际水平接轨,本研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方法开发。本实验选择氘代茶碱作为内标物,固相萃取法为样本前处理方法,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简称LC-MS/MS)为检测手段,建立马尿液和血液中茶碱残留检测方法。本实验首先建立茶碱及内标物仪器检测方法,然后对样品前处理流程进行细致优化,最后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学数据结果如下:茶碱在尿液和血液中检测限分别为0.75ng.mL-1和0.30 ng·mL-1,定量限为 2.50ng·mL-1 和 1.00ng·mL-1;茶碱在尿液 2.50ng·mL-1~100.00ng·mL-1线性范围内及在血液1.00ng·mL-1~100.00ng·mL-1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在尿液中提取回收率为65%以上,在血液中高达97%;在尿液和血液中相对回收率分别是94.85%~116.25%,98.93%~114.49%;批内精密度RSD均小于3.81%,批间精密度RSD不大于15.53%;血清基质对茶碱离子化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尿液基质的抑制作用较弱。上述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完全适用马兴奋剂中茶碱残留的定量确证。

韩燕祯[3](2020)在《高效毛细管电泳与前沿核酸检测技术在卫生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游泳池中尿液指示物乙酰磺胺酸钾目的:建立测定游泳池水中新型尿液指示物乙酰磺胺酸钾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泳池水中乙酰磺胺酸钾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内壁无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60.2 cm×75μm,有效长度50 cm),缓冲液为10 mmol/L的硼砂溶液(p H=9.30),分离电压为24 k V,进样时间为20 s,检测波长为226 nm。取30 m L游泳池水样过滤,经固相萃取净化富集后进样分析。结果:在优化条件下,乙酰磺胺酸钾在0.2~10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出限为50.0 ng/m 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加标回收率在96.0%~103.6%之间。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游泳池水样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检测。第二部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咖啡因及其主要代谢物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咖啡因及其主要代谢物–副黄嘌呤、可可碱和茶碱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用于临床辅助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方法:采用内壁无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60 cm×75μm,有效长度50 cm),缓冲液为35 mmol/L的磷酸盐溶液–2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p H=10.5),分离电压为15 k V,进样时间为15 s,检测波长为210 nm。1 m L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净化浓缩后进样电泳分析。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咖啡因在0.5~100.0μg/m L浓度范围,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分别在0.4~100.0μg/m L、0.4~100.0μg/m L和0.3~10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0.9996),检出限在4.0~7.5 ng/m L,加标回收率在88.0%~105.9%之间,RSD<8.0%(n=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血浆中咖啡因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的检测,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辅助支持。第三部分实时荧光RT-RPA法快速检测食品,水和生物样本中诺如病毒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诺如病毒的等温实时荧光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RT-RPA)新方法。方法:基于GⅡ型诺如病毒的高度保守区域ORF1–ORF2连接处基因,设计了GⅡ型诺如病毒通用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采用便携式等温扩增仪GenieⅢ实时监测核酸扩增结果,39℃20 min可完成样本核酸检测。结果:RT-RPA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GⅡ型诺如病毒,而对GⅠ型诺如病毒、甲肝病毒、手足口病毒、腺病毒等均无扩增。以体外转录的No Vs GⅡ型RNA作为模板,检测限可达1.66×102拷贝/μL。实际样本分析显示,灵敏性为96%,特异性为10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实际适用性强,为环境和临床样本诺如病毒的监测及疾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第四部分多重微滴数字PCR法分离检测食品,水和生物样本中GⅠ,GⅡ型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目的:建立分离及同时快速检测GⅠ,GⅡ型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的多重微滴数字PCR法。方法:参考标准ISO 15216-2(2019),合成GⅠ,GⅡ型诺如病毒及甲肝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探针比例法,以构建的三种病毒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优化确定dd PCR反应中的探针浓度,PCR扩增程序退火温度,退火/延伸时间,并进行方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灵敏性及精密度等验证。结果:确定dd PCR反应中的最佳引物探针浓度为900 nmol/L和450nmol/L,退火温度为59℃,退火/延伸时间1 min。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质粒浓度范围在4~500拷贝/μL(20~2500拷贝/20μL dd PCR反应液)时,dd PCR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定量限为4拷贝/μL(20拷贝/20μL dd PCR反应液),检出限:诺如病毒GⅡ型和甲肝病毒为5拷贝/20μL dd PCR反应液,诺如病毒GⅠ型为7.5拷贝/20μL dd PCR反应液。结论:建立的dd PCR方法特异性良好,对其他病毒无扩增,可用于实际样品GⅠ,GⅡ型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的同时快速定量检测。

刘腾飞,杨代凤,董明辉,徐琪,赵佳昕[4](2020)在《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茶叶是世界上主要的饮料作物之一,具有独特的香气、药用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公众营养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茶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给茶叶中各类营养成分和危害因子的检测分析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碳纳米管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类纳米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理化性能,近年来在茶叶质量安全检测领域被广范应用。本文简述了碳纳米管的类型和特点,论述了近几年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与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邓慧芸[5](2019)在《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对咖啡因的分离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咖啡因又名咖啡碱,在茶叶、咖啡、茶饮料与功能饮料中含量较高。少量摄入咖啡因可提神醒脑,但过量或长期摄入将影响人体健康,诱发一系列疾病,因此,有效分离分析咖啡因,对保障食品安全非常重要。针对茶叶等复杂样品中咖啡因分离分析困难的问题,本文以咖啡因为模板,采用表面印迹聚合法制备了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MMIPs),通过其结构性能表征、吸附与应用研究发现,获得的MMIPs结构层次清晰、粒径均一、键合牢固、吸附性能优越,能够从复杂样品中特异性识别咖啡因,不仅可用于咖啡因的纳米银比色分析与HPLC分析,还可用于咖啡因的分离脱除。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球形纳米Fe304为载体,咖啡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异丁腈为引发剂,成功制备了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通过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测定(VSM)、粒径分析、BET 比表面积测定、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经过双键修饰和印迹层包覆后,结构层次清楚,键合牢固,表面多孔,而且依然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极易聚集,可大大提高吸附操作后的液固分离效率。(2)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对咖啡因的特异性识别研究通过对制备的MMIPs进行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选择性吸附试验,发现MMIPs和非印迹微球(MNIPs)对咖啡因的热力学吸附过程都是速率受限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且MMIPs的饱和吸附量(37.49mg/g)是MNIPs(5.24mg/g)的7倍左右,吸附性能优越;MMIPs和MNIPs对咖啡因的动力学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存在一个最大吸附速率。在相同条件下,咖啡因初始浓度为0.3 mg/mL时,MMIPs对咖啡因的吸附量(28.75 mg/g)明显高于其他结构类似物(黄嘌呤、茶碱、可可碱),而MNIPs对咖啡因的吸附量(4.04 mg/g)和其他类似物的则非常接近,MMIPs的印迹因子α=7.12,分离因子β咖啡因/黄嘌呤=6.01,β咖啡因/可可碱= 3.40,β咖啡因/茶碱=3.76,表明制得的磁性分子印迹微球识别咖啡因的特异性较强。(3)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纳米银比色法对饮料中咖啡因的快速检测利用纳米银(AgNPs)溶液和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后的颜色变化,可对分析物进行快速显色分析,但对复杂样品选择性不强,采用磁性分子印迹微球进行前处理可大大加强AgNPs显色的选择性。通过还原法制备了 AgNPs溶液,获得其最佳制备条件为:1mmol/LAgN03溶液,2mmol/LNaBH4溶液,n(AgN03):n(NaBH4)=1:5,用冰水配制溶液,反应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1400 r/min。采用咖啡因-MMIPs对饮料进行前处理,将咖啡因富集分离后,通过AgNPs比色法快速分析其含量。当咖啡因浓度为5~30 mg/L时,可用肉眼进行快速筛查和半定量分析;当浓度为0.1~5 mg/L可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在λmax=393 nm处进行定量分析,其检测结果与HPLC直接分析非常吻合。因此,将MMIPs的前处理技术与AgNPs的比色分析加以结合,可用于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快速比色分析。(4)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对茶叶中咖啡因的分离脱除研究首先制备了以咖啡因为模板的MMIPs萃取小柱(体积:1mL,填料质量:50 mg),并对MMIPs萃取小柱的淋洗和洗脱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淋洗液为氯仿,洗脱液为V甲醇:V乙酸=9:1,洗脱体积为10mL。同时对萃取小柱脱除法和振摇吸附-磁性分离脱除法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实验,萃取小柱的回收率85.76%~94.57%,振摇吸附-磁性分离脱除法的回收率为89.28%~97.93%,后者脱除回收率更高。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对茶饮料中咖啡因的脱除率,发现萃取小柱脱除率为86.30%,振摇吸附-磁性分离脱除法的脱除率达93.32%,后者脱除率也更高,说明了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在免去制备萃取柱的繁琐步骤的同时,又保证了较高的吸附效率与脱除率。

王乐,贾宗平,赵文成,杨亚飞[6](2019)在《咖啡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咖啡因(Caffeine),属生物碱性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茶叶、咖啡豆等植物的幼嫩组织部位。因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产生兴奋作用,被广泛用于药物及食品中。作为国家管制精神药品物质的咖啡因,其管制力度远低于其他滥用药物,但近些年由于咖啡因摄入过量而造成的死伤案例逐渐增多。因此,研究咖啡因的中毒机理及检测方法逐步成为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尤其是其检测方法的研究在食品安全及法医鉴定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了解咖啡因的理化性质及在食品、药物与毒品研究领域中的定性定量方法,概述了咖啡因的性质及研究发展过程,及咖啡因的检测方法和应用,从光谱法、色谱法、电泳法、联用技术四个方面介绍了咖啡因检测的进展,重点讨论了几类现代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咖啡因的实验条件和效果。结合实际应用,指出当前研究工作中的优劣,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陈书清[7](2018)在《苦茶碱的分离制备以及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谷氨酸(Glutamate,Glu)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最高、作用最广泛的兴奋性氨基酸。当大脑出现缺血缺氧损伤时,细胞外Glu浓度会过高,并会和Glu受体过度结合,导致神经元死亡。苦茶碱(Theacrine,TC)是主要存在于苦茶中的嘌呤生物碱,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和消炎镇痛等生理功效。本文研究了运用制备色谱法分离制备苦茶中的TC的方法,以HT22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了Glu诱导损伤的细胞模型,探讨了TC对Glu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制备TC的纯度、回收率、保留时间和分离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不同的流动相比例、上样浓度、上样体积以及流动相流速对分离制备过程的影响。TC的最佳制备色谱程序为:B相35%平衡1BV(一个柱体积),手动进样,1.01-1.50BV B相35%,1.51-3.30BV B相45%,上样浓度为10mg/ml,上样体积为500μl,流速为2ml/min。分离得到的物质经过UPLC-MS/MS鉴定,确定为TC。(2)以HT22细胞为研究对象,5mmol/L的Glu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发现TC和A2A受体拮抗剂SCH58261对Glu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明显改善细胞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并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3)Glu诱导HT22细胞能够使SOD活力下降,MDA含量上升,TC能够显着性提高Glu诱导HT22细胞的SOD活力,显着性降低MDA含量,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4)通过观察Hoechst 33342染色后HT22细胞的形态以及流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Glu诱导可以使HT22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形态,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加入TC后可以明显改善Glu诱导的HT22细胞的凋亡形态、降低细胞凋亡率,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综上所述,制备色谱能够有效分离制备苦茶中的TC,并且TC能够抑制Glu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为:TC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和抗凋亡有关,也可能与TC作为A2A受体拮抗剂有关。

石亚亭[8](2017)在《磁性固相萃取—色谱法在食品和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频繁发生,这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情况,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两大国际社会问题,因此对环境和食品领域的大力监管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但由于环境和食品样品存在基质成分极其复杂、有害物质含量低、干扰物质较多等问题,难以通过仪器直接进行测定,所以在样品分析之前必须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来实现目标分析物的富集。在众多用于分离富集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磁性固相萃取技术以其快速简便、节能高效、绿色环保、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合成新型磁性纳米材料,结合磁性固相萃取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作为检测手段对咖啡和茶叶中的多环芳烃、环境水样中的磺胺和喹诺酮类药物,以及饮料中咖啡因进行了含量测定。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磁性固相萃取技术的发展情况,同时对磁性固相萃取的原理和磁性纳米材料的结构、制备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概述。通过与其它传统萃取技术的对比,分析了磁性固相萃取技术在分析领域独特的优越性,并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2、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离子液体修饰的Fe3O4纳米萃取剂(Fe3O4@3-(Trimethoxysilyl)propyl methacrylate@polymerized ionic liquid NPs,Fe3O4@MPS@PIL NPs),并将其应用于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和茶叶中七种分子量很大的多环芳烃。研究了影响萃取率的一些参数,包括溶液的pH、萃取剂用量、解析剂、解析体积、萃取和解析时间。在最佳条件下,该检测方法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87-0.9998,检出限为0.1-10 ng·L-1。七种多环芳烃在咖啡和茶叶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7.5%-104.5%,RSD%小于3.7%。此外,本方法也得到了很满意的重复性,日内及日间的RSD%分别小于3.1%和3.8%。3、进一步探究了Fe3O4@MPS@PIL NPs对环境样品中的磺胺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性能研究。首先,结合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该萃取剂应用于不同水样中磺胺类(sulfonamides,SAs)和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药物的含量分析。在最佳条件下,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2-1.0μg·L–1和0.8-3.4μg·L–1。环境水样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3.5%-103.0%,RSD小于4.5%。此外,该萃取剂还被应用于水环境中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和氧氟沙星(ofloxacin,OFL)的去除。研究了SMX和OFL与Fe3O4@MPS@PIL NPs萃取剂之间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以此来评价萃取剂的去除性能。分别通过一阶模型、二阶模型和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对去除实验数据进行了评估。结果说明,吸附过程遵循二阶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限速步骤;另外,得到了较高的最大吸附量(qmax)值(qmax,SMX=70.35mg·g–1 and qmax,OFL=48.95 mg·g–1),表明Fe3O4@MPS@PIL NPs萃取剂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4、基于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MMISPE),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测定饮料样品中咖啡因含量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茶碱作为模板分子,离子液体作为聚合单体,成功合成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材料,该材料对咖啡因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样品中的痕量咖啡因通过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的分离和富集后,经过气相色谱和离子火焰检测器分析和测定其含量。提出的MMISPE-GC-FID方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 L–1。咖啡因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红牛和黑卡6小时四种饮料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1%、96.1%、98.6%、97.8%。

石岩[9](2016)在《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叶具有消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和抑制抵抗细菌等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昆虫的危害,人们大量使用农药,从而产生农药残留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外技术壁垒的提高,尤其是日本肯定列表实施后,加大了出口残留检测要求,对我国茶叶出口检测要求更高,然而目前现行的检测体系只检测成品茶叶,对茶鲜叶的检测还处于空白期,本着检测关口前置,将农残超标的茶鲜叶扼杀在生产过程之前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厂家的损失,提升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因此加强对茶鲜叶中农药残留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茶鲜叶中常用的20种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提取、净化技术和气相色谱检测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20种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色谱条件。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使用DB-5毛细管柱(30mm×0.32mm,0.25μm)毛细管柱,升温程序:180℃(保持3min)(3℃/min)→240℃(保持27min),柱流速以2mL/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使用ECD检测器,温度为280℃,尾吹气设为30mL/min,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5:1。在本实验选用的梯度洗脱条件下,20种目标农药经气相色谱分离,在ECD检测器上测定。20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5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10.9998。(2)优化了茶鲜叶中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条件。从提取溶剂的种类和用量、提取方法、SPE小柱填料及洗脱溶剂的种类和用量六个方面对SPE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的SPE前处理方法:加入30mL乙腈,通过均质提取,过TPT柱净化,用20 mL乙腈:甲苯(3:1,v/v)溶液淋洗并收集洗脱液,用氮吹浓缩,正己烷定容,过滤膜,上机进样测定。此前处理方法操作快速、简单,符合农残多组分检测的技术要求。(3)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利用上述前处理方法在0.005、0.01、0.02和0.05mg/kg 4个水平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每个水平重复5次,茶鲜叶4个添加浓度平均回收率为73.18%100.91%,相对标准偏差为1.81%9.52%。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技术要求,为茶鲜叶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武宇晨[10](2016)在《食品中常用添加剂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本论文用MEKC(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对饮料、酸奶、蜜饯、糕点等多种食品中的防腐剂、甜味剂、人工合成色素、奎宁、咖啡因等添加剂以及茶叶中咖啡因、可可碱、茶碱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论文分为以下三部分。一、建立了MEKC同时测定果汁、酸奶、蜜饯、及可乐中的6种非糖类甜味剂(阿力甜、阿斯巴甜、纽甜、甜菊糖苷、糖精、安赛蜜),3种酸性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以及2种生物碱(奎宁、咖啡因)共计11种添加剂的新方法。本方法以50μm×70 cm(有效长度为60 cm)未涂层的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20 mmol/L Na2B4O7+42 mmol/L H3BO3(pH=8.83)+100mmol/L SD(sodium deoxycholate,脱氧胆酸钠)为分离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23 kV,进样压力及时间为0.5 psi、25 s,检测波长为214 nm。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该方法检出限在0.252.5 m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1.6115.0%之间。方法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简便、准确,将其成功地用于英国弗帕斯实验室食品分析水平评估计划(Food analysi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cheme,FAPAS)中巧克力糕点能力验证样品中的山梨酸、可可碱和咖啡因,均获满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测定了9件样品,均获满意结果。二、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中9种人工合成色素的MECK新方法。本方法以50μm×70 cm(有效长度为60 cm)未涂层的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以V(15mmol/L Na2B4O7+5 mmol/L NaOH(pH=9.96)+5 mmol/Lβ-环糊精):V(无水乙醇)=9:1为分离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25 k V,214 nm为检测波长。9种色素的检出限在0.250.5 mg/L之间,质量浓度在1.5200 mg/L的范围内与校正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在92.9104.0%间,方法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该方法适用于糖果、饮料、调制酒、冰淇淋样品的分析。三、建立了同时检测茶叶样品中的咖啡因、可可碱、茶碱的MEKC新方法。该方法以50μm?60.2 cm(有效长度:50 cm)为分离柱;以V(40 mmol/L Na2B4O7+150 mmol/L H3BO3(pH=8.46)+100 mmol/L SDS+10g/L PEG20 000):V甲醇=95:5为分离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23 kV,检测波长为214 nm。咖啡因、可可碱、茶碱的检出限分别为0.5、0.2、0.5 mg/L。质量浓度在1.5100.0 mg/L的范围内与校正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该方法回收率在90.2110.2%之间,方法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将该方法用于5件绿茶样品的分析,由于绿茶中茶碱含量低于检出限,未能检测出茶叶中的茶碱,其余两组组分均获满意结果。

二、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论文提纲范文)

(1)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在有机化学实践课程中的设计
    1.1 传统提取纯化分离方法
        1.1.1 升华法[6]
        1.1.2 萃取法[6]
    1.2 现代提取纯化分离方法
2 在仪器分析实践课程中的设计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3 标准曲线绘制
        2.1.4 含量测定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2.1 咖啡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2.3 色谱条件
        2.2.4 仪器精密度考察
        2.2.5 样品重复性考察
        2.2.6 工作曲线绘制
        2.2.7 样品含量测定
    2.3 气相色谱法
        2.3.1 内标溶液制备
        2.3.2 咖啡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4 色谱条件
        2.3.5 仪器精密度考察
        2.3.6 样品重复性考察
        2.3.7 工作曲线绘制
        2.3.8 样品含量测定
3 在创新性实践项目中的设计
4 结 语

(2)液质联用法测定马尿液和血液中茶碱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赛马运动现状
        1.1.2 国内外马兴奋剂检测现状及危害
        1.1.3 茶碱概述及方法重要性
        1.1.4 建立茶碱检测方法依据
    1.2 茶碱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
        1.2.1 茶碱药物作用
        1.2.2 茶碱作用机理
    1.3 茶碱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前处理方法现状
        1.3.2 仪器检测方法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仪器检测方法的优化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2.2.1 色谱柱的选择
        2.2.2 流动相的选择
        2.2.3 色谱进样量与进样溶剂选择
    2.3 质谱条件优化
    2.4 小结
3 茶碱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仪器
        3.1.2 试剂与材料
        3.1.3 固相萃取柱
        3.1.4 阴性血清及阴性尿液
    3.2 溶液配制
        3.2.1 标准溶液配制
        3.2.2 加标试样制备
        3.2.3 质控样品制备
    3.3 样品前处理方法
    3.4 内标物的选择
    3.5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3.5.1 固相萃取小柱(SPE)选择
        3.5.2 生物基质酸碱性对回收率的影响
        3.5.3 淋洗液对回收率的影响
        3.5.4 洗脱液对回收率的影响
    3.6 小结
4 方法学验证
    4.1 专属性
    4.2 线性关系及范围
    4.3 准确度和精密度
    4.4 提取回收率与基质效应
    4.5 稳定性试验
    4.6 小结
5 全文讨论及创新点
    5.1 仪器检测方法讨论
    5.2 样品前处理方法讨论
    5.3 方法学验证讨论
    5.4 本文创新点
6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高效毛细管电泳与前沿核酸检测技术在卫生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游泳池中尿液指示物乙酰磺胺酸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咖啡因及其主要代谢物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时荧光RT-RPA法快速检测食品,水和生物样本中诺如病毒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多重微滴数字PCR法分离检测食品,水和生物样本中GⅠ,GⅡ型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咖啡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碳纳米管的类型和特点
2 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3 碳纳米管在茶叶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1 农药残留
    3.2 重金属
    3.3 多氯联苯
    3.4 其他有害成分
4 结语

(5)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对咖啡因的分离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咖啡因概述
        1.1.1 咖啡因的性质及用途
        1.1.2 过度摄入咖啡因的危害
        1.1.3 咖啡因的分离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1.2 分子印迹概述
        1.2.1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1.2.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类
        1.2.3 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
        1.2.4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
        2.2.3 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3.2 透射电镜分析
        2.3.3 粒径分析
        2.3.4 振动样品磁强测定
        2.3.5 热重分析
        2.3.6 BET比表面积测定
        2.3.7 X射线衍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对咖啡因的特异性识别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磁性介孔硅基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对咖啡因的吸附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HPLC标准曲线
        3.3.2 MMIPs对咖啡因的热力学吸附曲线
        3.3.3 MMIPs对咖啡因的动力学吸附曲线
        3.3.4 MMIPs对咖啡因的特异选择性吸附性能
        3.3.5 MMIPs对黑茶茶汤中咖啡因的吸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纳米银比色法对饮料中咖啡因的快速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纳米银溶液的制备
        4.2.3 MMIPs对饮料的前处理
        4.2.4 AgNPs比色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分析饮料中咖啡因含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条件优化
        4.3.2 饮料中咖啡因的加标回收率
        4.3.3 MMIPs前处理后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AgNPs比色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对茶叶中咖啡因的分离脱除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咖啡因脱除萃取小柱的组装
        5.2.3 淋洗剂的选择
        5.2.4 洗脱剂的选择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咖啡因脱除萃取小柱条件的优化
        5.3.2 茶叶中咖啡因萃取小柱脱除与振摇吸附-磁分离脱除效果比较
        5.3.3 脱除茶叶中咖啡因加标回收率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咖啡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光谱法
    (一) 紫外光谱法
    (二) 红外光谱法
三、色谱法
    (一) 液相色谱法
    (二) 气相色谱法
四、联用技术
五、电泳法
六、研究展望

(7)苦茶碱的分离制备以及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茶叶嘌呤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
        1.1.1 超声波法
        1.1.2 超临界CO_2萃取法
        1.1.3 微波法
        1.1.4 色谱分离法
    1.2 苦茶碱的生理功效
        1.2.1 镇静催眠
        1.2.2 抗抑郁
        1.2.3 消炎镇痛
        1.2.4 抗帕金森病作用
        1.2.5 对脂质代谢的作用
        1.2.6 其它功效
    1.3 谷氨酸的神经毒性研究
        1.3.1 谷氨酸受体
        1.3.2 谷氨酸转运体
        1.3.3 谷氨酸诱导神经毒性的机制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苦茶碱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苦茶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2.3.2 制备色谱条件优化
        2.3.3 HPLC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苦茶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2.4.2 制备色谱分离条件的筛选
    2.5 讨论
第三章 苦茶碱和A_(2A)受体拮抗剂SCH58261 对谷氨酸损伤HT22 细胞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细胞系
        3.2.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3.2.3 相关仪器与设备
    3.3 HT22细胞培养、传代、冻存、复苏及计数
        3.3.1 HT22细胞培养和传代
        3.3.2 HT22细胞冻存
        3.3.3 HT22细胞复苏
        3.3.4 HT22细胞计数
    3.4 实验方法
        3.4.1 不同浓度谷氨酸、苦茶碱、SCH58261分别处理HT22细胞
        3.4.2 不同浓度苦茶碱和SCH58261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影响
        3.4.3 MTT实验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浓度谷氨酸对HT22细胞形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3.5.2 不同浓度苦茶碱对HT22细胞形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3.5.3 不同浓度SCH58261对HT22细胞形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3.5.4 不同浓度苦茶碱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
        3.5.5 不同浓度SCH58261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
    3.6 讨论
第四章 苦茶碱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细胞系
        4.2.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4.2.3 相关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前处理
        4.3.2 SOD活力的测定
        4.3.3 MDA含量的测定
        4.3.4 考马斯亮蓝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苦茶碱对谷氨酸诱导HT22细胞损伤SOD活力的影响
        4.4.2 苦茶碱对谷氨酸诱导HT22细胞损伤MDA含量的影响
    4.5 讨论
第五章 苦茶碱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凋亡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细胞系
        5.2.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5.2.3 相关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Hoechst33342染色
        5.3.2 流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5.4 结果与分析
        5.4.1 Hoechst33342染色后HT22 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5.4.2 流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8)磁性固相萃取—色谱法在食品和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磁性固相萃取法
    1.2 磁性固相萃取剂
    1.3 磁性固相萃取法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1.4 本文立题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磁性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咖啡和茶叶中的多环芳烃
    2.1 引言
    2.2 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磁性萃取剂对环境水样中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和去除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3 结果和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
    4.1 引言
    4.2 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茶文化
    1.2 茶产业
        1.2.1 茶叶
        1.2.2 茶叶的功效
        1.2.3 茶叶种植业
        1.2.4 日照绿茶
    1.3 茶叶农药残留研究概述
        1.3.1 农药基本情况概述
        1.3.2 农药残留
        1.3.3 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历史
        1.3.4 样品前处理技术
        1.3.5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农药标准品
        2.1.3 化学试剂
        2.1.4 仪器及材料
        2.1.5 SPE固相萃取柱
    2.2 实验方法
        2.2.1 所需样品和药品以及玻璃仪器的准备
        2.2.2. 农药标准溶液的配制
        2.2.3 气相色谱法分析条件
        2.2.4 样品前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仪器条件的优化
        3.1.1 色谱柱的选择
        3.1.2 色谱条件的选择
        3.1.3 色谱图及20种农药的出峰顺序
    3.2 提取溶剂的优化
        3.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2.2 提取溶剂用量的选择
        3.2.3 提取方法的选择
    3.3 样品净化条件的优化
        3.3.1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3.3.2 洗脱液种类的选择
        3.3.3 洗脱液用量的选择
    3.4 标准曲线、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3.4.1 标准曲线
        3.4.2 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
4 讨论
    4.1 固相萃取柱中Carbon/NH2柱与TPT柱的比较
    4.2 固相萃取柱脱色效果的比较
5 结论
6 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6.1 创新点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6.2.1 茶鲜叶前处理的进一步优化
        6.2.2 茶鲜叶农残检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6.2.3 扩大方法的适用范围
        6.2.4 研究其他分析仪器
参考文献
致谢

(10)食品中常用添加剂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4 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饮料、蜜饯及酸奶中11种食品添加剂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和试剂
        2.1.2 分离缓冲溶液、样品提取或稀释溶液配制
        2.1.3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2.1.4 标准工作液的制备
        2.1.5 电泳条件
        2.1.6 样品处理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分离缓冲溶液的选择
        2.2.2 分离缓冲溶液浓度的选择
        2.2.3 分离缓冲溶液pH的选择
        2.2.4 分离缓冲溶液中SD浓度的选择
        2.2.5 样品提取或稀释溶液的选择
        2.2.6 分离电压的选择
        2.2.7 进样时间的选择
    2.3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
        2.3.1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定量限
        2.3.2 仪器精密度
        2.3.3 方法精密度
        2.3.3.2 可口可乐
        2.3.3.3 果冻
        2.3.3.4 菠萝干
        2.3.4 加标回收率
        2.3.5 样品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测定糖果、果冻、调制酒中的九种人工合成色素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分离缓冲溶液及样品缓冲溶液配制
        3.1.3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3.1.4 电泳条件
        3.1.5 样品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分离缓冲溶液类型的选择
        3.2.2 分离缓冲溶液盐浓度的优化
        3.2.3 分离缓冲溶液pH的优化
        3.2.4 分离缓冲溶液中 β-CD浓度的优化
        3.2.5 分离缓冲溶液中EtOH浓度的优化
        3.2.6 分离电压的选择
        3.2.7 进样时间的选择
    3.3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
        3.3.1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定量限
        3.3.2 仪器精密度
        3.3.3 方法精密度
        3.3.4 加标回收率
        3.3.5 样品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毛细管电泳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可可碱、茶碱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和试剂
        4.1.2 分离缓冲溶液及样品缓冲溶液配制
        4.1.3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4.1.4 电泳条件
        4.1.5 样品处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分离缓冲体系的选择
        4.2.2 分离缓冲溶液浓度的选择
        4.2.3 分离缓冲溶液pH的优化
        4.2.4 分离缓冲溶液PEG20000浓度的优化
        4.2.5 分离缓冲溶液中甲醇浓度的优化
        4.2.6 分离缓冲溶液中SDS浓度的优化
        4.2.7 样品缓冲溶液中甲醇含量对分离的影响
        4.2.8 其他电泳条件的优化
    4.3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
        4.3.1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定量限
        4.3.2 仪器精密度
        4.3.3 方法精密度
        4.3.4 加标回收率
        4.3.5 样品分析
    4.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5.1 防腐剂简介及分析方法现状
    5.2 甜味剂简介及分析方法现状
    5.3 人工合成色素简介及分析方法现状
    5.4 咖啡因等生物碱的简介及分析方法现状
    5.5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论文参考文献)

  • [1]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的设计[J]. 袁治倩,傅春燕,曾伟,龙一鸣,王婷. 广州化工, 2021(13)
  • [2]液质联用法测定马尿液和血液中茶碱残留[D]. 宋小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3]高效毛细管电泳与前沿核酸检测技术在卫生分析中的应用[D]. 韩燕祯.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碳纳米管在茶叶品质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刘腾飞,杨代凤,董明辉,徐琪,赵佳昕. 食品科学, 2020(05)
  • [5]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对咖啡因的分离分析研究[D]. 邓慧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6]咖啡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王乐,贾宗平,赵文成,杨亚飞.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9(01)
  • [7]苦茶碱的分离制备以及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 陈书清. 浙江大学, 2018(05)
  • [8]磁性固相萃取—色谱法在食品和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石亚亭.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9]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D]. 石岩.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3)
  • [10]食品中常用添加剂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D]. 武宇晨. 首都医科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