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苍南沿浦1万余亩紫菜发生病烂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尤炬炬[1](2016)在《乐清湾贝类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乐清湾贝类养殖区出产的贝类进行了质量监测,并初步评价了该养殖区贝类质量安全状况。本文对20132015三年期间乐清湾贝类质量进行专项研究。选取几种产自乐清湾海水贝类养殖区的常见双壳贝类样品进行监测,监测的海水贝类养殖区包含温岭市所辖乐清湾贝类养殖区、玉环县所辖乐清湾贝类养殖区、乐清市所辖乐清湾贝类养殖区,监测的品种为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青蛤(Cyclina sinensis),监测参数为大肠杆菌、菌落总数、铅、镉、多氯联苯(PCBs)、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监测站位依据乐清湾沿岸贝类养殖分布状况和地理特征,确定为21个站位,20132015期间共监测贝类样品189个。本文依据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农渔发[2015]16号文件等,从多方面对乐清湾贝类质量进行了准确的评价。根据监测结果,本文认为,20132015年期间乐清湾贝类养殖区出产的样品97%符合贝类合格生产区的标准,28%符合贝类一类生产区的标准,即28%的贝类可让消费者生食,但出于安全考虑,仍建议消费者不生食贝类,对在贝类进行熟加工后再进行食用,在烹饪过程中大部分微生物和贝类毒素将会减少,食用更加安全。在监测结果中发现有3个样品菌落总数超标,超标样品所在的养殖区应对其出产的贝类进行净化处理。微生物超标的时间出现在5-8月份,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可能与当时气温水温较高有一定关系。根据监测结果,本文发现,乐清湾贝类铅污染水平较低,全部符合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关于双壳贝类中铅的规定,但镉污染的风险仍存在,发现有2个样品镉含量超出限量,均为泥蚶。该结果与顾捷等对浙江沿岸养殖贝类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存在一定的膳食安全风险,建议消费者不要过量食用。根据监测结果,本文发现,乐清湾贝类目前并未受到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但仍不能放松监测。乐清湾养殖区仍时有赤潮发生,沿海附近存在的工业园区、农田等对乐清湾进行污染物排放,时有渔业污染事故发生,养殖场自身养殖密度若过于密集亦容易造成富营养化污染引发赤潮。依据乐清湾20132015年189个养殖区贝类样品监测结果和评价,本文认为乐清湾贝类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存在少数微生物和镉含量超标的情况,可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应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监测,做好贝类上市前的净化工作和对陆源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等工作。根据监测结果评价,本文对乐清湾贝类养殖区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认为应加强贝类质量安全监测、加强贝类净化与暂养并对消费者提出食用建议、对乐清湾污染源进行调查与控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贝类标准进行改进,对贝类上市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黄小杰[2](2014)在《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马站镇政府决策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低碳城镇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引领未来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趋势。本篇论文选择马站镇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用低碳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农村社会低碳模式的保持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研究基层政府的决策行为,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马站镇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巨大的经济潜力和重大的发展机遇,具有发展低碳经济优势。在新的局势下,如何调整发展方向,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规划城镇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当前马站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对低碳经济和政府概念及涵盖内容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其次,分析马站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介绍低碳经济运行的情况。再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马站镇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外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接着借助SWOT矩阵组合分析,得出SO、ST、WO、WT几种对策组合。最后结合马站镇的实际,根据理论分析结果,从低碳城镇、低碳产业、低碳社会、能源结构几个方面,对马站镇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决策提出了建议,最后是本文研究的结论及成果,以期能够为马站镇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高光照[3](2009)在《温州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分散布局的技术扩散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集生产加工、科技创新、推广示范、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在近20年中发展迅速,遍布我国各地的各类农业园区在农业生产中已经被证明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和扩散的有效载体,在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温州农业高新科技园区经过一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促进温州地区农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园区的二期建设规划中,出现了土地资源有限、科研能力不强、技术推广扩散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南方中等城市农业园区中普遍存在的,如何合理的规划园区布局、提高农业技术扩散的效果,成为农业园区发展和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国内外农业园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将研究的重点确定在以合理的规划布局来促进农业园区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使用了园区核心区分散布局的规划方法,应用技术扩散理论、增长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空间集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从经济学、农业推广学、管理学的角度,对园区分散布局的规划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论证,证明分散布局的规划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园区发挥其技术扩散的功能,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以理论研究结果为依据,对温州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文献收集整理、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剖析温州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园区分散布局以促进技术扩散的SWOT分析,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论证了温州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采用核心区分散布局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园区分散对园区技术扩散功能的促进作用,并结合温州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为园区的二期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农业园区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农业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从政策、资金、环境、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园区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园区的高效运转提出了相关制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园区功能的实现。
吴奕[4](2000)在《苍南沿浦1万余亩紫菜发生病烂现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苍南沿浦1万余亩紫菜发生病烂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苍南沿浦1万余亩紫菜发生病烂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乐清湾贝类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背景 |
1.2 贝类常见污染因子 |
1.2.1 贝类毒素 |
1.2.2 微生物 |
1.2.3 重金属 |
1.2.4 多氯联苯(PCBs) |
1.3 乐清湾养殖区概况 |
1.3.1 温岭市所辖乐清湾贝类养殖区 |
1.3.2 玉环县所辖乐清湾贝类养殖区 |
1.3.3 乐清市所辖乐清湾贝类养殖区 |
1.4 贝类质量安全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贝类质量安全领域国外研究现状 |
1.4.2 贝类质量安全领域国内研究现状 |
1.4.3 贝类质量安全领域乐清湾研究现状 |
1.5 立项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监测方案 |
2.1.1 监测时间 |
2.1.2 监测品种和数量 |
2.1.3 监测参数 |
2.1.4 监测站位 |
2.1.5 抽样方法 |
2.1.6 样品制备 |
2.2 监测方法 |
2.2.1 监测方法一览 |
2.2.2 质控措施 |
第三章 监测结果 |
3.1 监测结果一览 |
3.2 微生物监测结果 |
3.3 多氯联苯(PCBs)监测结果 |
3.4 重金属(铅、镉)监测结果 |
3.5 贝类毒素监测结果 |
3.6 不同年份数据比较 |
3.7 不同季度数据比较 |
3.8 不同品种数据比较 |
3.9 重金属与微生物的关系 |
第四章 监测结果评价 |
4.1 乐清湾贝类微生物监测结果评价 |
4.1.1 微生物评价依据 |
4.1.2 微生物评价结果 |
4.2 乐清湾贝类多氯联苯监测结果评价 |
4.3 乐清湾贝类重金属监测结果评价 |
4.3.1 2013 至2015年铅、镉的监测结果评价 |
4.3.2 2012 年乐清湾贝类镉的监测结果评价 |
4.4 乐清湾贝类毒素监测结果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6.1 加强贝类质量安全监测 |
6.2 加强贝类净化与暂养并对消费者提出食用建议 |
6.2.1 加强贝类净化 |
6.2.2 对消费者提出食用建议 |
6.3 污染源调查与控制 |
6.3.1 石油污染 |
6.3.2 农药污染 |
6.3.3 微生物污染 |
6.3.4 贝类毒素污染 |
6.3.5 重金属污染 |
6.3.6 乐清湾污染源监控方向 |
6.4 完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
6.4.1 加强贝类质量标准建设 |
6.4.2 健全贝类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马站镇政府决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现状 |
1.2.1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 |
1.4.2 论文的不足 |
2 基本理论及概念 |
2.1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 |
2.1.2 循环经济 |
2.2 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
2.2.1 人口因素 |
2.2.2 产业结构 |
2.2.3 能源结构 |
2.3 政府决策的理论基础 |
2.3.1 政府决策模型 |
2.3.2 政府决策要素 |
2.3.3 政府决策机理 |
3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政府决策行为 |
3.1 英国政府:以气候税为主的一体化激励机制 |
3.2 美国政府:能源政策和立法政策综合使用 |
3.3 丹麦地方政府:低碳城镇建设 |
3.4 中国政府低碳经济发展的决策 |
4 马站镇镇情概述 |
4.1 马站镇产业结构 |
4.1.1 第一产业 |
4.1.2 第二产业 |
4.1.3 第三产业 |
4.2 马站镇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
4.2.1 能源结构 |
4.2.2 节能减排工作 |
4.2.3 低碳经济的萌芽 |
5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马站镇政府决策行为分析 |
5.1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马站镇政府决策内容 |
5.1.1 新能源开发 |
5.1.2 发展循环经济 |
5.2.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马站镇政府决策作用 |
5.2.1 提供公共产品 |
5.2.2 市场调控 |
5.2.3 市场机制建设 |
5.3 马站镇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分析 |
5.3.1 马站镇经济社会发展现实 |
5.3.2 政府机制 |
6 马站镇低碳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
6.1 优势 |
6.1.1 区位优势 |
6.1.2 资源优势 |
6.1.3 政策优势 |
6.2 劣势 |
6.2.1 土地要素制约 |
6.2.2 产业结构欠合理 |
6.2.3 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
6.2.4 社会环保意识不强 |
6.3 机会 |
6.3.1 “海西经济区”建设机遇 |
6.3.2 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 |
6.3.3 “苍南核电”开发机遇 |
6.3.4 高速公路带来的机遇 |
6.4 威胁 |
6.4.1 自然灾害频繁 |
6.4.2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
7 基于SWOT分析的马站镇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建议 |
7.1 低碳城镇建设 |
7.1.1 做好城镇规划定位 |
7.1.2 建设生态城镇 |
7.2. 低碳产业打造 |
7.2.1 扶持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 |
7.2.2 完善对台经贸交流平台 |
7.2.3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
7.2.4 发展网络经济 |
7.3 低碳社会发展 |
7.3.1 在政府绩效中提高“低碳”权重 |
7.3.2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
7.3.3 多措并举,积极引进人才 |
7.4 能源结构调整 |
7.4.1 推广低碳技术 |
7.4.2 发展新型能源产业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温州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分散布局的技术扩散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1.3 我国农业园区和农业技术扩散的现状 |
1.3.1 我国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
1.3.2 农业技术扩散的现状 |
1.4 农业园区和技术扩散相关研究 |
1.4.1 农业园区研究 |
1.4.2 农业技术扩散研究 |
1.4.3 农业园区技术扩散研究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5.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业园区分散布局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2.1 技术扩散理论 |
2.2 增长极理论 |
2.3 产业布局理论 |
2.4 产业空间集聚理论 |
2.5 比较优势理论 |
2.6 结论 |
第三章 温州农业园区的建设现状和发展环境分析 |
3.1 温州市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 |
3.1.1 自然资源 |
3.1.2 社会经济 |
3.1.3 农业发展状况 |
3.2 温州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
3.3 温州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园区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稀缺的制约 |
3.3.2 科技支撑体系比较薄弱 |
3.3.3 园区的技术推广扩散能力有待加强 |
3.3.4 园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有待提高 |
3.4 温州农业园区分散布局的技术扩散模式的环境分析 |
3.4.1 园区分散布局的技术扩散模式的优势 |
3.4.2 园区分散布局的技术扩散模式的劣势 |
3.4.3 园区分散布局的技术扩散模式的机遇 |
3.4.4 园区分散布局的技术扩散模式的威胁 |
3.5 结论 |
第四章 分散布局模式在温州农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 |
4.1 园区建设意义 |
4.2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
4.2.1 指导思想 |
4.2.2 规划原则 |
4.2.3 规划目标 |
4.3 规划内容与规模 |
4.3.1 规划内容 |
4.3.2 设计规模 |
4.4 园区总体布局 |
4.4.1 总体布局原则 |
4.4.2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
4.5 各区主要规划内容 |
4.5.1 核心区主要规划内容 |
4.5.2 示范区主要规划内容 |
4.5.3 辐射区主要规划内容 |
第五章 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机制 |
5.1 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
5.2 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 |
5.3 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环境保障机制 |
5.4 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技术支撑机制 |
5.5 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苍南沿浦1万余亩紫菜发生病烂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乐清湾贝类质量安全监测与评价[D]. 尤炬炬. 浙江海洋大学, 2016(03)
- [2]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马站镇政府决策行为研究[D]. 黄小杰.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 [3]温州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分散布局的技术扩散模式研究[D]. 高光照.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 [4]苍南沿浦1万余亩紫菜发生病烂现象[J]. 吴奕. 科学养鱼,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