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实施计划免疫的成本--效益初探

福建省实施计划免疫的成本--效益初探

一、福建省实施计划免疫成本——效益初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畅[1](2020)在《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单位所辖区域2000-2018年免疫规划疫苗和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现状,探讨该区域接种率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巩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比率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本次课题研究。研究内容1、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2、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3、免疫规划疫苗被非免疫规划疫苗替代接种率;4、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比例;5、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接种信息来源某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2000-2018年的接种个案;现场调查资料来源于在接种单位对部分家长的调查。结果:1.纳入本次研究的免疫规划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DPT疫苗、流脑A群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A、C群疫苗和白破疫苗。2000-2008年间,即免疫规划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前阶段,总体水平不高,卡介苗接种率一般位于90%以内,乙肝疫苗接种率位于61%~10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位于55%~1 0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位于55%~100%,麻疹疫苗接种率位于59%~100%,乙脑疫苗接种率位于56%~100%,甲肝疫苗接种率位于15%~100%,流脑A+C疫苗接种率位于8%~100%。2009-2018年扩大免疫规划阶段,卡介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位于91%~97%,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位于74%~9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位于78%~90%,麻疹疫苗接种率位于91%~96%,乙脑疫苗接种率位于75%~94%,甲肝疫苗接种率位于81%~92%,流脑A+C疫苗接种率位于60%~90%。在扩大免疫规划阶段,免疫规划疫苗在我单位辖区实际完成接种任务的仅有卡介苗、乙肝疫苗和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处于1%~94%不等,差异性较大。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扩大免疫规划阶段相较于扩大免疫规划前阶段,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有明显提升。乙肝疫苗的首剂接种率基本处于逐年上升趋势,由研究初期的60%上升,最终稳定在94%,三剂及时接种表现不如首剂,稳定在75%左右;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由研究初期的50%上升至2012年的92%,而后逐渐降低稳定在2018年的88%。及时接种率最高的是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最低的是流脑A、C群疫苗第二次接种时期。替代接种率有替代的疫苗种类包括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C疫苗。总体替代接种率在0%~94%。就目前结果显示,我单位辖区脊髓灰质炎疫苗替代接种率最多,流脑A+C疫苗替代接种率最少。2.本次调查研究还将接种及时率和疫苗相关的接种率做了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卡介苗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大小为r=0.978;乙肝疫苗的首剂及时接种率与3剂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大小为r=0.772;脊灰疫苗3剂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758。DPT疫苗3剂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r=0.804。流脑A群疫苗2剂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60。麻疹类疫苗初种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95;乙脑疫苗8月龄(第一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614;乙脑疫苗18月龄(第二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587;甲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64;流脑A、C群疫苗第一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680;流脑A、C群疫苗第二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283,P=0.428;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497,P=0.100。除流脑A、C群疫苗第二剂次和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的关联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免疫规划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都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联性。3.纳入本次研究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有6种,他们分别是EV71疫苗、Hib类疫苗、肺炎类疫苗、流感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水痘疫苗。接种率排在前三位的是水痘疫苗、Hib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我单位辖区的水痘疫苗接种率一般处于80%左右,Hib疫苗接种率近些年基本处于40%~60%,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基本处于30%~50%,其它疫苗三种疫苗均低于50%,流感类疫苗最低,近年接种率仅为10%。4.单因素结果显示,儿童年龄、胎次、户籍、家庭月收入、家庭对疫苗接种信息了解情况以及疫苗事件的影响情况是影响辖区内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重要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高的家庭是月收入低的家庭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12.206倍;对接种信息比较了解的家庭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是对接种信息不了解家庭的6.552倍。结论与建议:1.基于个案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评估,较客观地反映了接种和记录情况。总体接种率保持上升趋势,多数接种率在90%以上,个别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个别年份低于90%,及时接种率相对更低。建议把基于接种个案进行接种率监测作为必要手段,对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低的原因进行研究,提高和巩固接种率仍是未来免疫规划的重点。。2.十余年间某接种单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总体比例不高,近年还有下滑趋势,作为免疫规划的补充,应积极推广、推荐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尤其是疾病负担较重、免疫规划疫苗没有覆盖预防的疾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3.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家庭月收入、对疫苗接种信息的了解情况是导致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不乐观的重要因素,需要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肖力玮[2](2019)在《收入差距与医保制度分割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健康生活的偏好和医疗保障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体系及其效率面临新挑战。收入水平和医疗保险推动就诊选择权增加,高收入者小病挤占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疗资源,低收入者大病难以亲近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导致分级诊疗制度形同虚设,大型综合医院的资源严重不足与小型社区医院的资源浪费并存。尽管大型综合医院的运营效率很高,但医疗卫生体系处于低效率状态。本文立足于讨论收入差距和医疗保险制度分割分别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收入差距影响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机理:高收入人群的简单疾病占用高水平医疗服务(过度医疗)——低收入人群的严重疾病难以得到充分治疗(医疗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体系效率降低。医疗保险制度分割(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加剧收入差距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高收入人群参与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更愿意为简单疾病耗费更多的医疗资源。本文以武汉市13个行政区为样本,采集2011-2016年医疗卫生体系数据,构建DEA-Tobit两阶段模型。首先,引入患者的诊疗过程满意度、效果满意度及诊疗方案专家评分等指标,构建改进DEA模型,比较分析武汉市各行政区医疗卫生体系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技术效率。其次,运用Malmquist模型,分析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地域差异。最后,以DEA改进模型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以不同医疗保险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和医疗保险制度分割为解释变量,人均生产总值等六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武汉市各行政区的医疗卫生体系效率呈现“U型”结构,即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由低到高依次为:经济发展中等行政区最低,经济发展较低行政区居中,经济发达行政区的效率最高。其中,经济较发达行政区的技术效率表现较优且稳定,但是规模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经济发展中等行政区的技术效率较高但波动大,经济欠发达行政区的规模效率最低但波动较小。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总体上有提升作用,但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医疗保险体系效率提升速度总体上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2.收入差距和医疗保险制度分割均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产生显着而稳健的负向影响。首先,收入差距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有负向影响。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医疗卫生体系效率总体偏低(回归系数=-2.303,t=-3.81,p<0.01);第二,医疗保险制度分割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效率有显着负向影响(回归系数=2.625,模型中解释变量为医疗保险制度分割程度的反向指标,t=4.38,p<0.01)。3.武汉市自2015年实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2016年各行政区的医疗卫生体系效率较整合前得到全面提升,但各地区的相对效率排序未发生变化。政策含义:设计医疗保障体系制度,应给予低收入人群更高的保障水平,以缓解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提高医疗卫生体系效率;进一步整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居民医疗保险,改进医疗保险支付审核机制,将医疗服务的质量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改变通过扩大医疗保障投入规模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的政策导向,规避高质量医疗资源被过度使用,降低医疗保障成本,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效率。

胡奇胆,刘千晓,高钟武[3](2017)在《莆田市消除麻疹免疫策略成本-效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莆田市加速麻疹控制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方法对莆田市1951—2013年麻疹免疫资料按实施麻疹免疫策略分为计划免疫前期(1951—1981年)、计划免疫期(1982—1997年)、消除麻疹策略实施期(1998—2008年)和麻疹强化免疫期(2009—2013年),通过疫苗接种成本和麻疹经济损失,计算成本-效益,用EPiInfo软件和Excel软件分析。结果 4个时期中莆田市麻疹发病率显着下降,年均发病率为526.78/10万、17.36/10万、2.19/10万、0.07/10万。与计划免疫前期比较,计划免疫时期投入成本50.67万元,产生效益1 574.07万元,成本效益比131.1;消除策略实施期投入成本88.26万元,产生效益1 639.8万元,成本效益比118.6;麻疹强化免疫期投入成本176.52万元,产生效益1 735.71万元,成本效益比19.8。结论莆田市消除麻疹免疫策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宋全伟[4](2016)在《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的主要针对传染病发病与死亡变化情况,评价免疫规划实施对所针对传染病的防控效果。方法根据疫苗出现时间及国家免疫规划发展历程,将1950-2014年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疫苗前阶段、计划免疫前阶段、计划免疫阶段和免疫规划阶段,以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脑和乙脑(以下简称“六种传染病”)这六种免疫规划主要针对传染病为代表,.采用以下方法分析发病与死亡变化情况。1.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六种传染病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幅度,采用集中度法分析六种传染病的季节分布特征。2.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空间聚集性分析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六种传染病的空间分布特征。3.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运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6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趋势。4.数学模型使用考虑人群异质性的具有周期系数传染率的麻疹SIR模型估算麻疹真实发病率,比较不同阶段麻疹发病率的差异。结果1.通过汇总描述疾病报告发病率可见,六种传染病在疫苗出现及免疫规划不同阶段的发病死亡较疫苗前均下降明显,计划免疫前阶段较疫苗前阶段脊灰的发病率下降40.6%,麻疹下降34.9%;计划免疫阶段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麻疹(94.7%),幅度最小的是乙脑(44.8%),其余4种传染病为87.5%~96.9%;免疫规划阶段6种传染病发病率较疫苗出现前阶段降幅均>98%,其中脊灰和白喉在该阶段无病例报告。2.通过中断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计划免疫前与疫苗前阶段相比较,脊灰(p<0.01)、流脑(p<0.01)、乙脑(p<0.01)和麻疹(p=0.02)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这4种疾病在疫苗上市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计划免疫前与计划免疫阶段比较,白喉(p<0.01)和百日咳(p<0.01)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显着性差异,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下降速率明显加快。脊灰(p=0.27)和麻疹(p=0.41)的趋势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六种传染病在疫苗前、计划免疫前和计划免疫这3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空间聚集类型,但以高发病率聚集为主;六种传染病在4个阶段的高发病率聚集区覆盖的省份个数为21、18、13和6个,免疫规划阶段高发病率聚集区规模及涉及的省份个数较其他阶段均明显减少,表明在免疫规划实施阶段各省发病率水平差异缩小,经空间统计学检验,已无高发病率聚集区。4.运用麻疹传播动力学(SIR)模型模拟我国1950~2014年的麻疹发生情况,模型估计<5岁组的传染率参数分别为al=1.74,b1=3.28,c1=-1.12,≥5岁组.的参数分别为a2=1.67,b2=5.64,c2=-1.01。报告数据与估算数据在不同阶段相差分别为81.3%、68.0%、66.4%和56.2%。与疫苗出现前阶段麻疹发病率相比,计划免疫前阶段下降了34.9%,计划免疫阶段下降了94.7%,免疫规划阶段下降了99.4%。结论六种传染病报告发病与死亡水平较疫苗出现前均有明显下降,至免疫规划阶段,发病率下降幅度均超过98%,死亡率下降均超过99%。疫苗的出现和实施计划免疫均加快了六种病发病率的下降速度在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各省报告发病水平差异缩小、在免疫规划实施阶段已少有高发病率聚集区。与基于被动监测数据所得结果相比,国家免疫规划不同阶段估算麻疹发病水平较疫苗使用前降幅更大。疫苗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水平,全国实施计划免疫政策加速了其下降速率,计划免疫措施对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效果显着。扩大免疫规划措施将疾病发病率维持在低发水平,削弱了疾病流行周期,防止了大规模暴发,是维持传染病低发和消灭疾病必不可少的环节。

周勇,潘伟毅,张冬娟,杨秀惠,郑金凤,吴瑞红,萧剑雄,蔡志坤,张山鹰[5](2015)在《福建省免疫规划学科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免疫规划涉及十余种重大传染病防治,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报告回顾了福建省免疫规划学科发展简史,概述了福建省在免疫规划学科疫苗接种、疾病监测与控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成就,并提出今后福建省免疫规划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高鸽[6](2010)在《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较为准确的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项目实施以来的进展情况、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在此基础上探索计免综合评价方法,以便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为将来继续实施的计划免疫项目和工作提供一些方法学基础和建议。此研究对于计划免疫项目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文献法、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主观赋权法等。1.文献法利用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对项目绩效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实践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特别对湖北省卫生厅卫Ⅶ计免项目可行性报告、计划书等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2.头脑风暴法本课题邀请卫七项目专家对从文献研究得到的初级备选指标进行讨论,并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对基本框架进行相应的修改,形成湖北省卫Ⅶ计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并初步构建出共三大类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79个四级指标。3.专家咨询法本研究共遴选出13名曾参与湖北卫Ⅶ计免项目开展与实施的卫生行政部门领导、项目开展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疾控部门领导/处室负责人以及个别统计学专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对从文献研究中得到的初级备选指标进行评议、论证,形成湖北卫Ⅶ计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共初步构建出共三大类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79个四级指标。同时采用权重主观赋权法之一的专家咨询法,借助专家的认知和经验,通过专家两轮专家咨询打分获得各指标权重。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检验指标的信度与效度。信度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α系数法,内容效度采用专家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国内外的卫生绩效评价相关方法和理论,在多轮专家研讨和咨询的基础上,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提出了从项目的立项、项目运营的过程和项目实施的效果三个维度对项目进行评价的理论框架。(2)研究与制定了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87个四级指标,并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研究结论:1.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了我国项目后评价的内涵。2.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系统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性。3.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采用了科学构建方法。4.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满足了我国计划免疫项目评价的现实需要。建议:继续在实践中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客观的研究方法完善、修正指标体系。

卢若艳[7](2010)在《福建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运行现状及绩效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随着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评估工作的不断开展,总结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成绩及不足,研究影响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本课题对福建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运行现状进行调查,结合省级专项评估进行绩效分析,并归纳影响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以期对未来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对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一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综合利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课题所需资料,对福建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现状、绩效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本课题研究结论主要归纳为以下四方面:第一,福建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能基本运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但是在基本配套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建设、财政状况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欠缺。尽管如此,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仍明显增加。第二,福建省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评结果不尽理想。除了信息管理、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外,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社会效益6大项成绩均没有达到及格线。社区公共卫生完成总体质量水平偏低。第三,外部支持、供方、需方三个方面都能影响社区公共卫生功能实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层面的配套政策、宣传工作、部门协调、深层体制问题,中心层面的认识深度、重视程度、考核制度、人员水平和居民层面的认知水平等。第四,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改进可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发展。对策和建议包括整合资源,树立社区公共卫生品牌;完善人员政策,建设一支能战斗的社区公共卫生队伍;落实到位,规范社区公共卫生经费使用;加强重视,切实做好“六位一体”工作;明确居民需求,实现政策吸引;加快试点探索,为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等。

张迟,高鸽,叶建君,李书华,詹发先,陈迎春[8](2010)在《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的绩效评价理论结构,建立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的绩效评价理论框架,并从立项决策科学性、项目的运营、项目效果及可持续性等维度构建湖北省卫Ⅶ项目中计划免疫子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易新涛[9](2009)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社会公共组组织和广大农民集体供给,农民都能公平、普遍享用,以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之基本需要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人民公社时期,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国家必要投入和农民参与为补充,国家、集体、农民共同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文化教育、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它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和丰富,是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特色鲜明,又存有不足。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尽管这些制度设计早已成为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首先从中外思想宝库中搜寻和分析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追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沿革;然后,横向展开,具体研究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农村文化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主要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从宏观上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总结性思考,分析它的主要特点,评价它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它的局限性,以及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使之均等化的启示。本文分三大部分八个章。第一部分即第一到三章,主要是绪论、理论渊源和历史溯源;第二部分即第四到七章,分章论述主要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第三部分即第八章和结束语,总体分析其主要特点、地位和作用、局限性和对当今的启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提出了选题的缘由,分析了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释了相关概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框架,并对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作了一些说明。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即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和农村公社理论)、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是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和合作社理论、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第三章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概述。本文简要考察封建王朝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乡村建设运动、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概述性地介绍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主要论述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围绕“农业八字宪法”,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努力,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即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建立推广服务体系,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建设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等。本文最后对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进行了总体评价。第五章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本文分别从基础教育、扫盲和业余教育、职业教育三个方面,逐一阐述了各自的体系、内容、形式,以及民办教师问题,并对农村文化教育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六章围绕“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包括: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主要服务内容等。最后,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一些分析。第七章着重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在回顾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思考了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包括农村社会优抚、灾荒赈济、贫困救助、“五保户”供养、麻风病人医治、回乡精简职工救济、下乡知识青年安置等,并对此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八章从宏观上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作用和意义、局限性及其原因,以及对当今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启示。最后是结束语,在回顾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尚未研究的问题,并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单芙香,刘刚[10](2009)在《深圳市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效果及其经济效益,为制定和完善乙肝预防免疫策略以及中长期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深圳市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历年资料,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析乙肝疫苗免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1993~2004年深圳市乙肝免疫投入成本为7930万元(2004年贴现值),产出效益126545万元,净效益为118616万元,效益成本比为15.96;减少急性乙肝发病25217例,减少慢性乙肝发病12609例。结论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接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二、福建省实施计划免疫成本——效益初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省实施计划免疫成本——效益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相关定义
    2 研究设计及现场确定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
    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北京市某单位2000-2018年出生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2 北京市某单位2000-2018年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3 影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2000-2018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
    2 2000-2018年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
    3 影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问题与挑战
    1 大部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仍不能达到95%以上
    2 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虽然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达到目标
    3 影响辖区内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因素较多
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创新性和局限性
    1 创新性
    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收入差距与医保制度分割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收入差距
        二、医疗卫生体系
        三、医疗卫生体系效率
    第二节 DEA方法概述
        一、DEA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DEA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
        四、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DEA-Tobit两阶段模型
    第三节 传统DEA方法的不足及改进
        一、传统DEA方法的不足
        二、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指标
        三、医疗卫生体系的产出指标
        四、DEA方法的改进
    第四节 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险制度分割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机制
        一、健康需求理论
        二、收入差距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和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机制
        三、收入差距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一个数学模型
        四、医疗保险制度分割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发展历程
        一、1951 年至改革开放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至1998年
        三、1998 年至2009年
        四、2009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差异与整合实践
        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分割与保障水平差异
        五、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现状
    第三节 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制度改革环境分析
        一、宏观背景分析
        二、参保对象分析
        三、医疗资源分布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评价
    第一节 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与产出
        一、武汉市概况
        二、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概况
        三、武汉市医疗保险体系概况
        四、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与产出
    第二节 DEA效率评价指标的提取即体系构建
        一、相关系数矩阵检验
        二、主成分的提取及命名
        三、主成分得分
        四、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基于改进DEA方法评价医疗卫生体系效率
        一、不包含诊疗效果指标的DEA效率分析
        二、包含诊疗效果指标的DEA效率分析
        三、两种指标体系下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四、超效率分析
    第四节 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效率动态分析
        一、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二、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地域差异分析
        三、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Malmquist生产率变化指数的综合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变量描述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五、平稳性检验
    第二节 模型设定
        一、回归模型的形式
        二、回归模型的影响形式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实证结果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与医疗卫生体系效率
        一、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前后的医疗卫生体系效率比较分析
        二、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前后的医疗卫生体系Malmquist指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策建议
    第一节 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与国际经验
        一、商业型医疗保险为主的医疗保险体系:以美国为代表
        二、福利型医疗保险为主的医疗保险体系:以德国为代表
    第二节 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体化
        一、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必要性
        二、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三、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四、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一体化
    第三节 基于效果与质量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
        一、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重要性
        二、后付制支付方式及其缺陷
        三、预付制支付方式及其缺陷
        四、基于效果与质量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设计依据
        五、基于效果与质量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方案设计
        六、基于效果与质量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补充性措施
    第四节 医疗保险体系治理机制的优化
        一、现行医疗保险治理机制存在的缺陷
        二、增强基本药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三、优化供需双方的药价谈判机制
        四、借助大数据技术强化医疗保险体系的信息化管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成果和结论
        一、传统DEA方法的指标体系存在缺陷
        二、武汉市医疗卫生体系效率存在地区与城乡差异
        三、政策调整有助于提升医疗卫生体系效率
        四、医疗保险整合后医疗卫生体系效率有所提升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3)莆田市消除麻疹免疫策略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成本效益计算分析方法
        1.2.1 疫苗接种成本
        1.2.2 麻疹经济损失
        1.2.3 成本-效益分析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实施消除麻疹免疫策略和强化免疫的成本费用
    2.2 实施消除麻疹免疫策略和强化免疫的干预效果
    2.3 实施消除麻疹免疫策略和强化免疫的经济效益
    2.4 成本-效益分析
3 讨论

(4)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我国免疫规划的发展简史
    2.六种传染病控制阶段划分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统计方法
    2.3 软件使用
    2.4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疫情概述
    3.2 脊灰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3 白喉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4 百日咳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5 流脑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
    3.6 乙脑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7 麻疹发病死亡变化趋势
    3.8 基于具有周期系数传染率的麻疹模型估算历年麻疹发病情况
    3.9 总结
讨论
创新与局限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综述 断点回归分析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参考文献

(5)福建省免疫规划学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疫情控制
        1.1.1 脊髓灰质炎
        1.1.2 麻疹
        1.1.3 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甲型病毒性肝炎
        1.1.4 流行性乙型脑炎
        1.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1.6 白喉、百日咳
    1.2 学科建设
2 学科发展现状
    2.1 预防接种服务
        2.1.1 规范服务网络, 服务可及性显着提高
        2.1.2 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2.2 疫苗接种和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
        2.2.1 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和二类疫苗使用
        2.2.2 重点疾病补充免疫和应急性接种
        2.2.3 注重监测系统建设
        2.2.4 重点疾病控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性研究
    2.3 人才培养
    2.4 科学研究
        2.4.1 福建省扩大免疫规划冷链合作项目推广与应用 (省医学一等奖)
        2.4.2 福建省五型肝炎血清流行学特征研究 (省科技二等奖, 省医学二等奖)
        2.4.3 消灭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研究 (省科技三等奖, 省医学一等奖)
        2.4.4 福建省消除麻疹策略研究及其10年应用 (省科技三等奖, 省医学三等奖)
        2.4.5 福建省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 (省科技二等奖一项, 省科技三等奖一项;省医学三等奖两项)
        2.4.6 福建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2.4.7 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2.4.8 福建省乙肝高流行区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课题
        2.4.9 福建省麻疹病毒变异及其对疫苗保护性影响的研究
        2.4.1 0 福建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流行特征研究
        2.4.1 1 肠道病毒71型抗原变异及毒力位点的研究
        2.4.1 2 环境污水监测应用于肠道病毒流行规律的研究
3 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服务质量存在下滑风险
    3.2 疫苗针对疾病防控策略面临挑战
    3.3 出生信息报告和成人接种系统尚待健全
    3.4 优质服务需求压力日增
4 学科发展展望
    4.1 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4.2 依托医改大背景, 维持接种工作机制稳定
    4.3 坚持适龄对象均得到疫苗接种的核心原则
    4.4 结合监督监测和评估措施, 完善疾病控制模式

(6)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来源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湖北省卫Ⅶ计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的建立思路
        1.1 有关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和实践分析
        1.2 有关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进展现状
        1.3 卫Ⅶ计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的建立基本原则
        1.4 卫Ⅶ计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的建立思路
    2. 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构建初级指标体系
        2.2 最终指标体系的确定
讨论与建议
    1. 本研究结论
        1.1 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了我国项目后评价的内涵
        1.2 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系统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1.3 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采用了科学构建方法
        1.4 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满足了我国计划免疫项目评价的现实需要
    2. 本次研究结论局限和未来继续本次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节选)
附件3(节选)
附件4

(7)福建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运行现状及绩效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结果
    第一部分 福建省社区公共卫生运行现状
        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2.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硬件设施建设
        3. 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状况
        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量
    第二部分 福建省社区公共卫生绩效分析
        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指标评估体系
        2. 2008 年省级社区公共卫生评估结果及分析
        2.1 抽中的2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2.2 省级评估结果及分析
        2.2.1 综合评分结果
        2.2.2 不同指标得分结果与分析
        3. 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讨论
    1. 政府
        1.1 配套政策不尽完善
        1.2 宣传工作不够到位
        1.3 部门工作不尽协调
        1.4 深层次问题不予解决
    2. 中心
        2.1 “六位一体”不予落实
        2.2 公共卫生不被重视
        2.3 考核制度不尽合理
        2.4 人员水平不容乐观
    3. 居民
    4. 对新指标的启示
        4.1 循序渐进是为关键
        4.2 居民需求放在首位
对策和建议
    1. 整合资源,树立社区公共卫生品牌
        1.1 注重政府宣传工作
        1.2 加强相关部门协作
    2. 完善人员政策,建设一支能战斗的社区公共卫生队伍
        2.1 增加岗位数
        2.2 提高人员待遇
        2.3 实行工资改革
        2.4 提高人员水平
    3. 落实到位,规范社区公共卫生经费使用
        3.1 创新项目投入机制
        3.2 规范社区公共卫生经费使用
    4. 加强重视,切实做好“六位一体”工作
        4.1 签定责任,加强重视
        4.2 交流经验,切实做好“六位一体”
    5. 明确居民需求,实现政策吸引
    6. 加快试点探索,为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8)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卫Ⅶ计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2.2 卫Ⅶ计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的建立思路
    2.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2.3.1 保证立项决策科学性的测量指标。
        2.3.2 项目运营的测量指标。
        2.3.3效果的测量指标。

(9)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选题的意义
    1.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3.1 人民公社问题的相关研究
        1.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相关研究
        1.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公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时期
        1.4.2 服务、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主要框架
    1.6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6.1 重点
        1.6.2 难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
    2.1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
        2.2.1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2.2.2 农村公社理论
    2.3 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3.1 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合作社理论
        2.3.2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
    2.4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
        2.4.1 民本思想
        2.4.2 大同思想
        2.4.3 均平思想
第三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主要内容
    3.1 封建王权时代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1.1 建设农田水利
        3.1.2 修筑道路、桥梁和渡口
        3.1.3 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
    3.2 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2.1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2.2 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3.2.3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3.3 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3.3.1 农田水利建设的逐步展开
        3.3.2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
        3.3.3 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
        3.3.4 由自我保障向集体保障的转变
    3.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
        3.4.1 社会主义国家赶超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浪潮
        3.4.2 农业的"大跃进"运动
    3.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
    4.1 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
        4.1.1 治理江河,开沟挖渠
        4.1.2 开挖机井,发展机电排灌
        4.1.3 加固堤防,发展小型水利
    4.2 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
        4.2.1 治理盐碱地
        4.2.2 排涝减渍
        4.2.3 治理水土流失
    4.3 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
        4.3.1 开展农业机械化运动
        4.3.2 兴办农村工业
        4.3.3 扩大化肥、农药生产,发展农村小水电站
    4.4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农业科技和气象服务
        4.4.1 发展农业技术研究
        4.4.2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4.4.3 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4.5 修筑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
        4.5.1 修筑农村公路
        4.5.2 发展邮电事业
    4.6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总体评价
        4.6.1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积极作用
        4.6.2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局限
第五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
    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5.1.1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5.1.2 农村文化教育的停滞与破坏
        5.1.3 农村文化教育新局面的开始
    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础教育
        5.2.1 农村基础教育的统一体系
        5.2.2 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
        5.2.3 农村基础教育中的民办教师
    5.3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
        5.3.1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体系
        5.3.2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5.3.3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
    5.4 农村职业教育
        5.4.1 农业中学的创办与发展
        5.4.2 半工(农)半读职业学校的创办
        5.4.3 职业中学的恢复和发展
    5.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总体评价
        5.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5.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局限
第六章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
    6.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6.1.1 农村合作医疗的探索
        6.1.2 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
        6.1.3 合作医疗制度的式微
    6.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
        6.2.1 农村合作医疗的三级组织体系
        6.2.2 医疗队伍的建设与形成
        6.2.3 赤脚医生的出现与成长
    6.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服务内容
        6.3.1 开展卫生宣传和爱国卫生运动
        6.3.2 实施医疗救治和预防接种
        6.3.3 坚持"三土"、"四自",发展中医中药事业
        6.3.4 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6.4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评价
        6.4.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
        6.4.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局限
第七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
    7.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沿革
        7.1.1 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
        7.1.2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方式
        7.2.1 农村社会优抚
        7.2.2 灾荒赈济
        7.2.3 农村社会贫困救助
        7.2.4 "五保户"供养
        7.2.5 麻风病人救治
        7.2.6 回乡的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7.2.7 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7.3 对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总体评价
        7.3.1 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
        7.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局限
第八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意义与作用、局限性及其对当代启示
    8.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
        8.1.1 供给主体的多元性
        8.1.2 供给决策的单向性
        8.1.3 服务内容的广泛性
        8.1.4 筹资渠道的多重性
        8.1.5 供给方式的计划性和强制性
        8.1.6 价值理念的均等性
    8.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8.2.1 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丰富和发展
        8.2.2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次有益尝试
        8.2.3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支持"工业优先"战略的实施
        8.2.4 满足了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8.2.5 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8.2.6 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营造了良好社会风气
    8.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缺陷和不足及其原因
        8.3.1 城乡失调严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低
        8.3.2 各地之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
        8.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具有浓厚的运动色彩
        8.3.4 缺乏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8.3.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
    8.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8.4.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8.4.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8.4.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确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主体
        8.4.4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形成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
        8.4.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完善需要一个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10)深圳市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图1)
    2.2 乙肝疫苗接种总成本
    2.3 乙肝疫苗接种总效益
3 讨 论

四、福建省实施计划免疫成本——效益初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D]. 王文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2]收入差距与医保制度分割对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影响研究[D]. 肖力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3]莆田市消除麻疹免疫策略成本-效益分析[J]. 胡奇胆,刘千晓,高钟武.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7(04)
  • [4]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D]. 宋全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02)
  • [5]福建省免疫规划学科发展研究[J]. 周勇,潘伟毅,张冬娟,杨秀惠,郑金凤,吴瑞红,萧剑雄,蔡志坤,张山鹰. 海峡科学, 2015(01)
  • [6]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高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3)
  • [7]福建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运行现状及绩效分析研究[D]. 卢若艳. 福建医科大学, 2010(01)
  • [8]湖北省卫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张迟,高鸽,叶建君,李书华,詹发先,陈迎春. 医学与社会, 2010(03)
  • [9]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D]. 易新涛. 武汉大学, 2009(05)
  • [10]深圳市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J]. 单芙香,刘刚. 中国公共卫生, 2009(04)

标签:;  ;  ;  ;  ;  

福建省实施计划免疫的成本--效益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