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Ranson标准与CT图像的相关性

重症胰腺炎Ranson标准与CT图像的相关性

一、重症胰腺炎Ranson标准与CT影像的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龚宇[1](2021)在《胸段硬膜外镇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效应》文中提出目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中,观察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对腹内压、肾功能、AKI发生率及CRRT上机率、肾灌注等的影响,初步评估TEA对SAP继发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否具有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组纳入2019-2020年诊断SAP的患者28例,除统一综合治疗方案外,早期还给予TEA治疗。同病区2018-2019年仅给予综合治疗方案但未行TEA治疗的28例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对比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SAP病因、入院时SAP严重程度(Ranson评分)、入院时发病时间、入院后TEA及CEUS时间等基础资料。进一步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入ICU后7天体温(body temperature,T)、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素(Urea)、尿酸(Uric Acid,UA)、AKI发生率及CRRT上机率等指标,评估TEA对SAP继发AKI的影响。通过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获得实验组TEA治疗前后,肾灌注的动态显影图像,使用超声图像分析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o P)、基线强度(Base intensity,BI)、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等参数,对比分析TEA前后SAP患者肾灌注的改变。本研究通过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结果:1、TEA组年龄为42.5(34.5,50)岁,非TEA组为43.5(35.5,51)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5)。TEA组男性20名,女性8名;非TEA组男性19名,女性9名,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无差异(P>0.05)。TEA组患者SAP病因分类包括高脂血症14例,胆源性8例,酒精性2例,妊娠2例、外伤2例;而非TEA组包括高脂血症13例,胆源性12例,酒精性1例,妊娠1例、外伤1例,两组患者病因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Ranso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EA组:4(4,5)vs 4(3,5),P>0.05]。2、两组患者入院时体温(T)、呼吸(R)、心率(HR)和腹内压(IAP)均无显着差异(P>0.05)。连续动态监测发现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频率在入院后第3天和第4天TEA组低于非TEA组(P<0.05);患者心率在入院后第3天和第4天TEA组低于非TEA组(P<0.05);而腹内压比较,TEA组在第2天至第7天均显着低于非TEA组(P<0.05)。3、TEA组与对非TEA组入院时Scr、Cys-C、Urea、U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EA组在第6天Scr值低于非TEA组(P<0.05);同样UA水平也低于非TEA组(P<0.05)。Urea和Cys-C在入院第5、6和7天均显着低于非TEA组(P<0.05)。4、TEA组有8例患者发生AKI,AKI的发生率为28.6%;而非TEA组有14例患者发生AKI,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EA组使用CRRT治疗例数明显更少[8/28(28.6%)vs 18/28(6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据CEUS动态显影图像,经超声自带图像分析软件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收集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o P)、基线强度(Base intensity,BI)、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等参数。TEA组内比较,TEA后Tto P较TEA前明显缩短(7.6±2.2s vs 11.7±2.6s,P<0.05);TEA前后BI和PI值均无显着变化(-56.7±3.7d B vs-56.2±7.8d B;26.8±7.6d B vs 24.4±7.2d B,P>0.05)。结论:早期SAP患者,TEA可能改善肌酐、尿素、尿酸、胱抑素C等肾功能指标,降低AKI的发生和CRRT上机率;TEA可显着降低腹内压,TEA后肾灌注亦有所改善,这可能是TEA对SAP患者产生肾脏保护效应的重要机制。

余洲[2](2021)在《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两种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差异,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意见。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IP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按治疗方式分为step-up治疗模式(PCD+CNPI/+OPN)组及直接开腹手术(open pancreatic necrosectomy,OPN)组,分别比较PCD+CNPI/+OPN组与OPN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因、并存症及个人史、APACHEⅡ评分、CT严重程度评分、RANSON评分、术前术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2)并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肠瘘将患者分为肠瘘组及非肠瘘组,新增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发生肠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step-up治疗模式组与直接开腹手术组相比,step-up治疗模式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更为显着(除血糖值(P=0.279)及C反应蛋白(P=0.9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其余临床指标(白细胞总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钙、降钙素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p-up治疗模式组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41(33-50)d vs 69.5(62-87)d)及住院费用(229869(195866-362139)元vs 384943(288694-468987元)),且在术后并发症方面,step-up治疗模式组可降低术后并发残余脓肿(1(2%)例vs 9(21.4%)例)、肠瘘(5(10.2%)例vs 14(33.3%)例)及胰瘘(0(0%)例vs 4(9.5%)例)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并发胰周出血方面无显着差异(4(8.2%)vs 7(16.7%),P=0.215)。step-up模式组能降低IPN患者的死亡率(3(6.1%)vs 9(21.4%)),治疗IPN患者更为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IPN患者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SOF(OR=22.64,95%CI 1.007-508.745,P<0.05)、术前低蛋白血症(OR=19.469,95%CI 2.066-183.436,P<0.05)、手术干预时机(OR=1.024,95%CI 1.005-1.044,P<0.05)及CT气泡征(OR=3.481,95%CI 1.367-8.866,P<0.05)。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step-up治疗模式可显着缓解IPN患者的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IPN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就本研究结果而言,step-up治疗模式治疗IPN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优于直接OPN(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会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Step-up模式相比于直接OPN的优越性)。(2)术前合并SOF、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干预的时机及CT气泡征是IPN患者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积极监测临床指标,合理的内科管理、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和及时、有效、仔细的影像学检查可防止IPN患者术后肠瘘的发生。

蒋新新[3](2021)在《基于定量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脂肪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最近几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已有研究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等肥胖参数与AP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随着腹部脂肪定量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国内外有不少关于腹部脂肪含量及分布与AP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开展,但是缺乏系统性,同时国内外针对腹部脂肪含量及分布与AP发生关系的研究甚少。目的1.探讨腹部脂肪含量与分布(及BMI)与AP发生的关系。2.探讨最有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腹部脂肪(及BMI)参数并找出其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以急腹症就诊的患者。按照诊断分为两组:AP组(n=81),对照组为非AP(n=82)。AP组又按照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分为轻症AP,中度重症AP,重症AP三个亚组。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扫描前已经过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体膜校准),并收集:L2-3平面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面积、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面积,后计算腹部总脂肪组织(Total Adipose Tissue,TAT)面积、内脏脂肪组织面积与皮下脂肪组织面积之比(Ratio of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rea to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area,V/S)、内脏脂肪面积占总脂肪组织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rea to Total Adipose Tissue Area,VAT%)。同时收集患者的BMI,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结石、胆囊炎及胆管炎、高脂血症情况。3.观察指标:(1)AP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腹部脂肪含量与分布(及BMI)的差异;(2)AP患者三个亚组组间比较腹部脂肪含量与分布(及BMI)的差异;(3)不同腹部脂肪含量(及BMI)参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诊断效能。结果1.AP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VAT、TAT、BMI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AT、V/S、VAT%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高脂血症患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结石、胆囊炎及胆管炎的患病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AP患者三个亚组组间比较VAT、V/S、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T、TAT、V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诊断患者发生SAP方面,VAT、TAT、V/S、VAT%、BMI均有价值(P<0.05),VAT诊断效能最佳。4.VAT诊断患者发生SAP的AUC值是0.721,约登指数是0.390,相应特异度是0.758,敏感度是0.632,相应VAT最佳临界值为219.80cm2。结论1.基于QCT的腹部脂肪含量及分布与AP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2.在诊断SAP方面,VAT诊断效能优于其余参数,其最佳临界值为219.8cm2,VAT在临床评估SAP及AP转归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亚全[4](2021)在《BISAP评分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钙离子比值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腺被胰酶自身消化形成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器官衰竭以及继发的胰腺或胰周的坏死感染,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需要急诊入院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占大多数且易通过支持治疗从而达到恢复,但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则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严重等特点,往往合并有诸多并发症,病死率甚高,已成为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具有威胁生命潜力的致命疾病之一。SAP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严重性的及时评估以及并发症的诊治,若能够在疾病早期通过合理有效的病情预测和评估以及对严重程度分级的准确判断,以此制定诊疗方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减轻经济负担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研究和探讨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钙离子比值(RDW/Ca2+)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BISAP评分联合RDW/Ca2+对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2018年09月至2020年08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4例AP患者,纳入标准按照2012年亚特兰大修订分类标准[1],将其分为3组:MAP组、MSAP组及SAP组。入院后收集每位患者的基本资料、入院24h内的生命体征以及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行血常规、肝肾功、血钙、CRP等化验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BISAP评分、RDW/Ca2+,比较和分析3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根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计算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UC),根据最佳约登指数选取截断值,并分别计算出各截断值所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等,评估BISAP评分、RDW/Ca2+及BISAP评分联合RDW/Ca2+对AP严重程度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1.本研究共入选AP患者464例,包括男性:280例(60.3%),女性184例(39.7%),平均年龄为46.02±13.94岁(14-85岁),MAP组281例(60.6%),MSAP组135例(29.1%),SAP组48例(10.3%)。按照病因分类:最常见的是胆源性215例(46.3%),是发生AP的主要病因;其次是其他原因114例(24.6%),是导致AP发病的次要病因,高脂血症性65例(14.0%)和酒精性70例(15.1%)分别占据第三、第四位。2.3组患者的BISAP评分及RDW/Ca2+在MAP组(0.44±0.54、5.92±0.72)、MSAP组(1.67±0.66、6.56±1.30)和SAP组(2.23±0.72、8.31±3.13)中均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行Pearson相关分析,RDW/Ca2+与BISAP评分呈正相关性(r=0.366,P<0.001)。4.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BISAP评分联合RDW/Ca2+(AUC=0.923)预测SAP的价值高于BISAP评分(AUC=0.877)、RDW/Ca2+(AUC=0.865)二者单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对比分析BISAP评分联合RDW/Ca2+与MCTSI评分、CRP等在预测AP严重程度方面的临床实践价值。BISAP评分联合RDW/Ca2+(AUC=0.923)预测SAP的价值高于MCTSI评分(AUC=0.736)、CRP(AUC=0.728)二者单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随着AP严重程度的加重,BISAP评分、RDW/Ca2+均不断上升,二者对预测AP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2.RDW/Ca2+与BISAP评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正相关性。3.入院时BISAP评分联合RDW/Ca2+在疾病早期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优于BISAP评分及RDW/Ca2+单项,预测意义及价值更佳。4.入院时BISAP评分联合RDW/Ca2+在疾病早期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相比较于MCTSI评分及CRP预测意义及价值更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5.胆源性依然在AP发病病因中占据主体地位。

樊冬杰[5](2021)在《急性胃肠损伤评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道常见的危重急症,胆石症、高脂血症及过量饮酒是急性胰腺炎前三大病因。大多数轻症患者预后较好,但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为致死性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凶险,医疗负担较重。急性胰腺炎国内外目前常用评分包括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MCTSI评分,这些评分在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中取得了一定的预判作用。胰腺临近胃肠道,其炎症介质的释放、渗出、坏死放会对胃肠道造成严重影响,肠道菌群移位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容易继发感染和脓毒血症,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也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PN)也是AP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但目前胃肠道功能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评价,制约了临床治疗决策,对AP患者的预后不利。“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这个概念,将胃肠功能障碍的程度从轻到重分为四级[2,3]。既往AGI多用于评估危重患者领域,但将急性胃肠损伤分级应用到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将急性胃肠损伤引入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以期能对急性胰腺患者取得更全面的评估以判断预后。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对AP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将急性胃肠损伤评分用于AP的预后评估,分析其对AP患者的住院天数、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PN)的发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数据库提取病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AP患者,按照AGI分级从轻到重进行评分,AGIⅠ级定义为0分,AGIⅡ级定义1分;AGIⅢ级定义为2分,AGIⅣ级定义为3分。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后48小时内的BISAP评分、MCTSI评分、APACHEII评分、AGI评级,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及转归。统计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版),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住院天数偏态程度较大,采用M(P25,P75)表示,分组间性别、病因比较采用卡方检验,IPN和死亡个数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年龄、住院天数、各项评分不是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各评分与住院天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ROC),多个指标ROC曲线的联合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计算联合指标的预测概率值,应用软件Medcalc(19.0.4版本)的De Long et al检验各ROC曲线AUC的显着性,参考AUC大小评价预测能力,比较AGI评分、BISAP+AGI评分及其他评分对于AP患者住院天数、病情严重程度、IPN及转归预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符合标准的AP患者共1012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752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1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19例,男性共658例,女性共352例,年龄范围18~82岁,平均年龄51±15岁。2.AGI评分对AP患者的住院天数、严重程度、IPN、死亡有较好的预测性。相较于APACHEII评分、MCTSI评分、BISAP评分,AGI评分与住院天数相关系数最高(r=0.573,P<0.01),根据AGI评分从0-3分为四组,经检验显示急性胃肠损伤较轻的AP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缩短;AGI评分预测病情严重程度价值最高(AUC0.960、95%CI 0.945-0.975);AGI评分预测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价值最高(AUC 0.945,95%CI 0.924-0.966),经检验与其他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GI评分预测AP患者死亡的价值较高(AUC 0.947,95%CI 0.911-0.983),经检验与BISAP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要优于APACHEII评分、MCTSI评分(P<0.05)。将预测价值较高的AGI评分和BISAP评分进行电脑计算联合评分,将获得更高的价值。3.相比电脑计算联合评分,更简洁地将AGI评分引入BISAP评分,形成新的评分BISAP+AGI评分,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患者的BISAP+AGI评分与住院天数相关性较高(r=0.523,P<0.05),BISAP+AGI评分各分段的住院天数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BISAP+AGI评分较高的AP患者住院时间较长。BISAP+AGI评分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MSAP+SAP)的价值较高(AUC0.962,95%CI 0.950-0.973),与AG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要优于BISAP评分、MCTSI评分、APACHEII评分(P<0.05);BISAP+AGI评分预测AP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价值最高(AUC 0.955,95%CI 0.939-971);BISAP+AGI评分预测AP患者死亡的价值最高(AUC 0.963,95%CI 0.938-0.988)。4.BISAP+AGI评分在不同病因引起的AP分组中,BISAP+AGI评分对于病情轻重仍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将所有患者以60岁为界分为低龄组及高龄组,此评分在不同年龄分组中预测轻重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取得较好的结果。结论:1.AGI评分与AP患者住院天数有较强的相关性(r=0.573),经检验显示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缩短AP患者的住院时间。AGI评分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死亡的发生都有很好的价值。2.将AGI评分引入BISAP评分,在BISAP评分的五项基础上加入AGI评分,形成新的评分:BISAP+AGI评分。BISAP+AGI评分对患者的住院天数、严重程度、感染性胰腺坏死、死亡的发生都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同时在不同病因及年龄分组中也取得较好的预测价值。BISAP+AGI评分可以提供更完整的脏器功能信息,及早发现AP患者的严重程度,并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IPN或死亡有更好的预测性。

钟瑞[6](2021)在《基于R语言建立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列线图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并验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首次发作有早期预测价值的可视化列线图并探讨预后相关风险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急性胰腺炎(AP)发作的患者1860例,用R软件caret包按7:3比例将患者拆分为原始队列和验证队列,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级标准将两队列中的患者分为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组(N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根据患者入院第一天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统计并分析原始队列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纳入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得到回归模型,指标与评分系统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利用R软件可视化处理模型获得列线图,进一步在原始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分别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原始队列1302人,验证队列558人,两队列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2)原始队列中的组间比较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肌酐、尿素、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D-二聚体(D-Di)、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BMI是SAP发作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RDW、CRP、D-Di、BMI是SAP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评分系统呈正相关,Apo A1、ALB是独立保护因素,与评分系统呈负相关。(3)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列线图总分超过120分有发生SAP的可能,总分超过200分发生SAP的可能高达90%。(4)在原始队列的验证中列线图的一致性指数为0.946(95%CI,0.930~0.0.962),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有良好的校准能力,验证队列的验证结果与原始队列基本一致,原始队列中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SAP的能力优于MCTSI、Ranson、BISAP评分系统,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的临床获益高于MCTSI、Ranson、BISAP评分系统,验证队列中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SAP的能力优于MCTSI评分,与Ranson、BISAP评分系统相当,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的临床获益高于MCTSI评分,与Ranson、BISAP评分系统相当。(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红细胞压积(HCT)、CRP是SAP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WBC、RDW、CRP、D-Di、BMI、Apo A1、ALB均是SAP发作的良好预测因子,与MCTSI、Ranson、BISAP评分系统有一定的相关性。(2)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SAP的发作,较其他评分系统更简单、准确,但需要外部验证。(3)HCT、CRP、ALB可能是SAP患者入院早期死亡的良好预测因子。

王燕[7](2021)在《腹膜腔与腹部高度比值对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腹膜腔与腹部高度比值(peritoneal-to-abdominal height ratio,PAR)在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92例住院AP患者的AKI情况。对32例AKI组及160例非急性肾损伤(non-acute kidney injury,NAK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资料、入院后肌酐的数值及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计算急性胰腺炎的床边严重程度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计算PAR及最大前后径与最大横径比值并记录死亡率等预后指标。分析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诊断AKI的有效性。结果:AKI组患者住院天数、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行肾脏替代治疗及死亡概率均高于NAKI组(P<0.05)。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更易发生AKI(P<0.05)。两组间BISAP、PAR、最大前后径与最大横径比值、尿素氮、胱抑素、尿酸、C-反应蛋白、血清钙离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预测AP相关性AKI的AUC为0.705,敏感度为78.12%,特异度为56.25%。PAR预测SAP、死亡、入住ICU、行CRRT的AUC分别为0.769、0.908、0.729、0.776,其中对死亡的预测效能最佳,当PAR界值大于0.51时,AUC=0.908,敏感度100%,特异度78.8%。结论:PAR作为一个新型的、简便的、客观的衡量腹腔内压的指标,能为AP合并AKI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线索,有较高预测价值。

金赞辉,胡海华,赵红星[8](2021)在《脂肪抑制T1加权磁共振成像在预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考察脂肪抑制T1加权图像上的升高信号在预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51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48 h内接受CT和MRI成像(包括脂肪抑制的T1加权图像)。采用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和MRI分级系统对胰腺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将MRI或CT分级与患者预后参数进行比较,包括住院时间、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和临床结果分级等。结果胰腺或胰周炎症的CT与MRI分级呈正相关(r=0.688,P<0.01)。所有的结果参数和结果分级,与CT分级相比,各参数结果与MRI分级的相关性更强。CT分级与感染性坏死不相关(r=0.316,P=0.083)。结论磁共振成像,包括脂肪抑制的T1加权图像与CT相比,更准确地预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孟亮[9](2020)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越来越高,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探讨NAFLD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相关性,为AP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参考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01月至2019年09月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条件的170例AP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的生命体征、一般状况、首次实验室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通过《2012版急性胰腺炎分类-亚特兰大国际共识的分类和定义的修订》将AP分为轻症、中度重症和重症,通过影像学诊断将NAFLD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析不同分类下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水平、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等;选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xamination-Ⅱ,APACHE-Ⅱ)、Ranson评分和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三种经典评分系统,并计算出不同AP分级的分值,与NAFLD共同分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预测价值。利用SPSS 24.0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统计,所有图表及相关数据通过SPSS 24.0统计系统和Microsoft Office 2003系统制作。结果1.AP合并NAFLD组有78例,占AP的45.88%,男性多于女性(P<0.05),其身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水平、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值明显高于非合并NAFL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合并NAFLD组的年龄、血清淀粉酶高于合并NAFL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血清脂肪酶值无明显差异(P>0.05)。2.SAP组的身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水平、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血清脂肪酶、APACHE-Ⅱ、Ranson评分和BISAP评分均高于非SAP,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性别和血清淀粉酶上,两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AP的严重程度与合并NAFLD相关,有统计学差异(χ2=10.089,P=0.006),AP的严重程度与NAFLD的严重程度也相关,有统计学差异(χ2=10.494,P=0.033)。3.合并NAFLD(OR=10.152,95%CI:2.410-42.776,P=0.002)、C-反应蛋白值(OR=4.441,95%CI:1.209-16.317,P=0.025)、APACHE-Ⅱ(OR=2.374,95%CI:1.467-3.843,P<0.001)、Ranson评分(OR=2.942,95%CI:1.299-6.662,P=0.01)和BISAP评分(OR=2.238,95%CI:1.363-4.247,P=0.02)是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合并NAFLD、C-反应蛋白值、APACHE-Ⅱ、Ranson评分、BISAP评分和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29、0.896、0.887、0.843和0.961。结论1.AP的严重程度与NAFLD相关,且与NAFLD的严重程度相关。2.NAFLD是预测SAP发生的指标之一,联合C-反应蛋白、APACHE-Ⅱ、Ranson评分和BISAP评分可进一步提高对SAP的预测能力。

彭飞燕[10](2020)在《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资料,探讨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现状,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21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发病原因、中医证型、各系统评分结果、中医治疗方法等资料,运用SPSS23.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0例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0.07?17.92岁,男女比例为1.6:1,其中男性多为中青年患者,其发病年龄在31-50岁之间为最多,而女性患者则以老年患者为主,在71-80岁之间为发病率最高。(2)急性胰腺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主要分布在体重正常组,占比例为54.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型分布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最高的是轻症急性胰腺炎;身体质量指数与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组及肥胖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所占比例均较在体重过低及体重正常中的高,各占总研究人数的3.3%。(3)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病因以胆源性为最多;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布与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病病因主要以高脂血症性为主,女性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胆源性。(4)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肝胆湿热证(40%)﹥肝郁气滞证(31.9%)﹥腑实热结证(11.4%)﹥瘀热(毒)互结证(8.1%)﹥肝郁脾虚证(4.3%)﹥气阴两虚证(2.4%)﹥内闭外脱证(1.9%)。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与病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的病因均以胆源性为最多,腑实热结证的病因以胆源性及饮食不节为主,瘀热(毒)互结证的病因主要以胆源性为主,内闭外脱证的病因主要以特发性为主,肝郁脾虚证主要以胆源性为主,气阴两虚证可见于高脂血症性及多病因。(6)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与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的身体质量指数均主要在体重正常组为最多,其次为超重组;瘀热(毒)互结证的身体质量指数主要分布在肥胖组。(7)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肝胆湿热证和肝郁气滞证为最常见;在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腑实热结证、肝郁脾虚证、瘀热(毒)互结证为常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瘀热(毒)互结证最多。(8)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与BISAP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腑实热结证、瘀热(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BISAP评分主要为≧3分,肝郁气滞证和肝胆湿热证的患者的BISAP评分主要分布在≤2分。中医证型与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脾虚证的APACHEⅡ评分主要﹤8分,瘀热(毒)互结证的APACHEⅡ评分主要以≥8分为主。各中医证型与MCT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的MCTSI评分以﹤4分为主,瘀热(毒)互结证、腑实热结证、内闭外脱证的MCTSI评分以≧4分为主。(9)中医治疗方法以中医内治法(89.0%)使用率最高,其次为中药灌肠治疗(76.7%),中药腹部外敷(53.3%)。中药内服方以清胰汤(24.1%)使用最多,其次大承气汤(15.5%)、清解化攻方(14.4%)。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0.6%。结论:(1)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主要以肝胆湿热证为主,中医证候的分布与身体质量指数、发病病因、临床分型、BISAP评分、APACHEII评分、MCTSI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对急性胰腺炎进行中医辨证时可适当参考相关结果。(2)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以中医内治、中药灌肠、中药腹部外敷的方法为主,中药内服方以清胰汤、大承气汤、清解化攻方运用最多,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重症胰腺炎Ranson标准与CT影像的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胰腺炎Ranson标准与CT影像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胸段硬膜外镇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可视化监测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定量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脂肪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评价及腹部脂肪含量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BISAP评分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钙离子比值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注释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4 实验室检查
    2.5 研究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三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三组常用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3.3 三组BISAP评分、RDW/Ca~(2+)之间的比较及其关系
    3.4 BISAP评分、RDW/Ca~(2+)及二者联合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3.5 BISAP评分联合RDW/Ca~(2+)对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的效能评估
第四章 讨论
    4.1 临床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的常用预测方法
    4.2 BISAP评分预测AP严重程度的价值及其相关性
    4.3 RDW/Ca~(2+)预测AP严重程度的价值及其相关性
    4.4 BISAP评分联合RDW/Ca~(2+)预测AP严重程度的价值、相关性及效能评估
    4.5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方法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5)急性胃肠损伤评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研究资料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及分类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相关定义
    六、数据采集
    七、统计学方法
    八、质量控制
结果
    一、基线资料
    二、AGI评分、APACHEII评分、MCTSI评分、BISAP 评分对于AP患者的评估
    三、BISAP+AGI评分与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BISAP评分、AGI评分对AP患者的评估作用
    四、BISAP+AGI评分在不同分组中的作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6)基于R语言建立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列线图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和评分系统研究进展(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腹膜腔与腹部高度比值对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相关诊断及分类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P患者临床特征
    2.2 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
    2.3 各项指标诊断(预测)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性
    2.4 胱抑素 C、PAR、BISAP评分及联合胱抑素 C与 PAR对 AP相关性AKI的预测价值比较
    2.5 PAR对AP预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3.1 AP患者的临床特征
    3.2 目前诊断AP相关性AKI的局限性,实验室指标在AKI早期诊断的价值
    3.3 放射学指标在AP相关性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预测能力的对比
    3.4 联合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指标对AP相关性AKI的预测价值
    3.5 PAR对AP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检查评估急性胰腺炎伴急性肾损伤中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8)脂肪抑制T1加权磁共振成像在预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磁共振成像
    1.4 影像学分析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CT与MRI分级相关性比较
    2.2 CT分级与Ranson严重程度评分、预后参数和临床结果分级的相关性
    2.3 MRI分级与Ranson严重程度评分、预后参数和临床结果分级的相关性
3 讨论

(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4.1 AP诊断标准
        1.4.2 AP严重程度分类标准
        1.4.3 NAFLD诊断标准
    1.5 数据收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AP严重程度与NAFLD之间的关系
    2.3 NAFLD对 AP严重程度的预测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胰腺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10)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概述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1 炎症反应学说
        1.1.2 肠道菌群易位学说
        1.1.3 钙离子超载学说
        1.1.4 胰酶自身消化学说
        1.2 急性胰腺炎的BISAP评分、APACHEII评分、MCTSI评分
    2 中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证型
        2.4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AP的分类诊断标准
        1.4 AP病因分类标准
        1.5 各临床系统评分标准
        1.5.1 BISAP评分
        1.5.2 MCTSI评分
        1.5.3 APACHEII评分
        1.6 身体质量指数
        1.7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8 治疗原则
        1.9 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制定统一表格
        2.4 收集和整理数据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的情况
        4.2 身体质量指数(BMI)分布
        4.2.1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性别的分布情况
        4.2.2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临床分型的分布情况
        4.3 发病病因分布
        4.3.1 发病病因与性别的分布情况
        4.4 临床分型分布情况
        4.5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4.5.1 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的分布情况
        4.5.2 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的分布情况
        4.5.3 中医证型与病因的分布情况
        4.5.4 中医证型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分布情况
        4.5.5 中医证型分布与临床分型的分布情况
        4.5.6 中医证型与BISAP评分的分布情况
        4.5.7 中医证型与APACHEII评分的分布情况
        4.5.8 中医证型与MCTSI评分的分布情况
        4.6 中医治疗方法的分布情况
        4.7 使用多种中医治疗方法的情况
        4.8 中药内服方的分布情况
        4.9 治疗方法及疗效
    5 讨论
        5.1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特点的分析
        5.2 急性胰腺炎BMI分布的分析
        5.3 急性胰腺炎发病病因的分析
        5.4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的分析
        5.5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分布特点的分析
        5.6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系统评分的分析
        5.7 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方法分布的分析
        5.8 急性胰腺炎中药内服方的分析
        5.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重症胰腺炎Ranson标准与CT影像的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胸段硬膜外镇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效应[D]. 龚宇.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D]. 余洲.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定量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脂肪的研究[D]. 蒋新新.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BISAP评分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钙离子比值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探讨[D]. 王亚全. 大理大学, 2021(09)
  • [5]急性胃肠损伤评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作用的研究[D]. 樊冬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6]基于R语言建立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列线图及预后分析[D]. 钟瑞.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7]腹膜腔与腹部高度比值对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D]. 王燕.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8]脂肪抑制T1加权磁共振成像在预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作用[J]. 金赞辉,胡海华,赵红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2)
  • [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分析[D]. 孟亮. 河南大学, 2020(02)
  • [10]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D]. 彭飞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重症胰腺炎Ranson标准与CT图像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