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2例

疏肝健脾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2例

一、疏肝健脾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2例(论文文献综述)

杜金鑫[1](2021)在《疏肝健脾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肛门坠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胡霞[2](2021)在《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七大数据库,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21年1月9日,以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面检索关于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两名评价员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对系统评价的结果进行阐述和讨论。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026篇,最终共纳入3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2031例患者,其中单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组617例,对照组606例;疏肝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406例,对照组4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27,95%CI[2.31,4.64],Z=6.64,P<0.00001)、治愈率(OR=2.15,95%CI[1.42,3.26],Z=3.61,P=0.0003<0.01)、改善总体中医症状(WMD=-4.05,95%CI[-5.92,-2.19],Z=4.26,P<0.0001)、腹痛、胸胁胀痛、腹胀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白细胞介-8水平(SMD=-2.04,95%CI[-2.53,-1.55],Z=8.13,P<0.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SMD=-2.71,95%CI[-4.35,-1.07],Z=3.24,P=0.001<0.01)、提高白细胞介素-10水平(SMD=1.23,95%CI[0.91,1.55],Z=7.54,P<0.00001),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17,95%CI[0.06,0.46],Z=3.52,P=0.0004<0.01)、结肠镜评分、改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但疏肝健脾组在改善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疾病活动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肠道黏膜愈合情况方面与西医常规组无明显差异。疏肝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较西医常规治疗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73,95%CI[2.24,6.21],Z=5.04,P<0.00001)、治愈率(OR=2.72,95%CI[1.82,4.05],Z=4.91,P<0.00001)、改善总体中医症状(WMD=-2.70,95%CI[-3.94,-1.46],Z=4.27,P<0.0001)、腹痛、腹泻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能明显降低疾病活动程度(WMD=-1.37,95%CI[-1.81,-0.93],Z=6.13,P<0.00001)、改善结肠镜评分(WMD=-0.92,95%CI[-1.33,-0.51],Z=4.40,P<0.0001)、改善抑郁情绪,但对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焦虑情绪等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总体而言,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有良好优势,可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而文献关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一氧化氮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肠道菌群数量、Baron内镜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肠黏膜屏障功能等指标报告较少,缺乏长期随访资料,缺少关于其他指标(疾病活动指数、凝血功能指标、病理组织学改善等)的报告,且原始文献质量偏低、偏倚风险较高,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今后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大样本、结局指标完善的随机对照试验,尽量使用盲法和分配隐藏,增加远期随访,关注安全性指标,并增加疏肝健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郭智钰[3](2021)在《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辨治心脏神经症提供新的治法及有效方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西医心脏神经症及中医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实际完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加味逍遥丸1日2次,1次1袋(6 g);治疗组予清火解郁安神颗粒1日2次,1次1袋。观察周期为14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计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记录服药时不良事件。结果:1.一般资料和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56.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3.中医单项症状计分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单项症状计分除脉弦细数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中医单项症状计分除善惊易恐、脉弦细数、舌淡红苔薄黄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悸、胸闷、胸痛、口干、胁肋胀痛、失眠、小便黄、善惊易恐、气短、急躁易怒、舌淡红苔薄黄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大便秘结、乏力、脉弦细数单项症状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绝大多数中医单项症状计分及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达83.33%,对照组有效率达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达80.00%,对照组有效率达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6.本研究进行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清火解郁安神颗粒临床应用安全。结论:初步结果显示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肝郁血虚,热扰心神型心脏神经症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所使用的传统中成药加味逍遥丸。小样本研究证实清火养心、解郁安神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有效治法,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有效方药,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李亚慧[4](2020)在《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目前临床上仍需要挖掘更多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来丰富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郁证、脏躁、梅核气等抑郁症相关疾病有近千年的经验,中医药治疗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优势。本研究通过系统整理郁证及抑郁症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总结提炼历代医家的治则治法,导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创制了温阳散郁、五脏同调治疗原则的天心解郁方,其在初步的临床观察中取得了有效率约为80.4%的疗效。基于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其有效性、安全性、作用机制及疗效特色进行初步探索,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目的:1.系统整理古代文献、现代文献中中医药治疗郁证及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经验,梳理抑郁症的病机和治法,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撑。2.初步探索导师的经验方-天心解郁方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特色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1.文献研究1.1古代中医药治疗郁证的文献研究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中医资源网、中医世家、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以“郁证”、“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将相关语句,通过逐一阅读按照年代、出处、作者、症状、治法、方名、药物组成等录入Excel,构建郁证古代文献数据库,总结分析郁证的治疗思路和经验。1.2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文献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抑郁’or’郁证’and’中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近十年内公开发表的原始临床研究,要求中医的证候或辨证分型、症状、治法、方药完备且样本量≥60例,对证型、证素、症状、方药等分别录入Excel 2017,构建抑郁症的现代文献数据库,总结分析抑郁症的治疗思路、经验以及与古代相比的异同点。1.3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通过前面的文献研究结果,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医学进展,对抑郁症的病机和治法进行简单总结,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撑。2.实验研究2.1基于网络药理学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研究获取天心解郁方1 1味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获取抑郁症的疾病靶点,把两者对接得到天心解郁方抗抑郁的可能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将其对接出来的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生物学注释,初步探索天心解郁方抗抑郁可能的作用机制。2.2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选取与我们药物组成近似的已上市中成药代表组成温肾组、疏肝组和疏肝健脾组。将经过行为学筛选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天心解郁组、西药组、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每组10只,按照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方式造模,造模的同时给药。灌胃4周后比较各组间体重变化、行为学测试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大脑海马的病理切片来探索天心解郁方的有效性和疗效特色。对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old分析来进行作用机制验证。2.3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研究参照动物30d的喂养实验流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9只,低剂量组灌胃正常浓度天心解郁方、高剂量组灌胃4倍浓度的天心解郁方,灌胃30天后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重要脏器指数及肝脏病理切片,其数值是否在95%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来初步探索天心解郁方的安全性。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1.1基于古代文献郁证的源流内涵及用药思路总结从发展源流来看,中医学对于郁证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起源于战国,发展于秦汉,完善于金元,而鼎盛于明清。从概念内涵来看,郁证相关概念包括三方面涵义,狭义郁证、广义郁证、仅属于过程而非概念。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随年代而变化,多认为郁证以脾胃气滞为病因,这与古代医家经验和古代郁证的人群特点相关。肾阳虚为抑郁症病因的理论也经历了由战国时期萌芽到明清雏形阶段。古代治疗郁证的药物药性多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与五脏皆相关,多从脾肺心论治,以健脾理气为主要治疗思路。1.2基于现代文献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点总结与古代郁证病因不同,现代抑郁症的病因我们多数认为是阳虚气滞,其常见的病理产物为瘀血、痰浊、火热,与古代郁证治疗思路不同,现代治疗抑郁症多从肝脾肾论治,以疏肝理气为主要用药思路,方剂以柴胡类方加减为主,这些更符合现代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和人群特点。与古代郁证相同,现代抑郁症依然与中医五脏关系密切。1.3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阳虚气郁、五脏失调为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同时要关注瘀血、痰浊的治疗。2.实验研究结果2.1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结果基于临床疗效的天心解郁方,其作用于β-谷甾醇、山萘酚、木犀草素、槲皮素、小檗碱类和乌药碱等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IL-6、NF-KB、CREB、ADRB2、BDNF等28个有效靶点,可能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通路包括CAMP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的相关通路包括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上调血清素能突触从而增加了单胺类递质的释放,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2.2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2.2.1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体重变化及行为学测试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和疏肝健脾组可以显着恢复大鼠的体重(P<0.01),增加大鼠旷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得分(P<0.001)、垂直运动得分(P<0.05)和总路程得分(P<0.001),减少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疏肝组可以显着恢复大鼠的体重(P<0.05),增加大鼠旷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得分(P<0.001)和总路程得分(P<0.001)。天心解郁组和西药组除能改善上述指标外,其对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总路程的增加(P<0.05)以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缩短(P<0.001)对较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更明显。还可以缩短悬尾不动时间(P<0.05)。且天心解郁组对旷场实验总得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2.2.2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西药组和天心解郁组可以增加血清中的单胺类递质DA、5-HT(P<0.001)含量,天心解郁组(P<0.001)和温肾组(P<0.01)可以增加大鼠血清内的CAMP含量,西药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2.2.3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大脑海马病理切片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和疏肝健脾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3-4层,排列较有序,疏松,细胞轻度变性或萎缩。疏肝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未明显增加2-3层,排列较无序,疏松,细胞变性或萎缩。西药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2-4层,细胞排列不规则。天心解郁组大鼠海马细胞层数增加至3-4层,排列较有序,紧密,细胞轻度变性。2.2.4各给药组对抑郁大鼠大脑内相关靶点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天心解郁方可以增加增加皮层内的PKA表达,促进海马内CREB的表达,降低海马内IL-6、IL-1β、TNF-α的水平。天心解郁组大鼠海马内BDNF、PKA、ADRB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NF-kB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可以增加皮层内的PKA水平,疏肝组和疏肝健脾组可以降低海马内TNF-α水平,温肾组和疏肝组可以降低海马内的IL-6水平,温肾组、疏肝组、疏肝健脾组可以降低IL-1β的水平,对于其余靶点则无明显影响。2.3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结果灌胃30天后与空白组相比,天心解郁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常规各项指标(包括HGB、WBC、RBC、PLT、MONO)均无明显变化(P>0.05)。其肝功能(包括 ALT、TP、AST、ALB、TBIL、ALP、G)、肾功能(包括 UREA、BUN、UA、CREA)、血糖(GLU)、血脂(TCH)均无明显变化(P>0.05)。重要脏器指数(包括心指数、肝指数、脾指数、肺指数、肾指数、胃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数值均在95%的正常值范围内波动。肝脏病理切片可见各组肝小叶均清晰完整,肝窦未见充血、扩张,肝细胞未见变性坏死。结论:1.阳虚气郁、五脏失调为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基于中医五行相关理论,肾阳虚则肝木不能舒达,导致肝郁气滞,出现易怒、胁胀等症状;肝郁日久、郁而化火,使心火亢盛,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木盛克土、肝病及脾,使脾土受损,出现纳呆、忧思等症状;土不生金、心火克金,使肺金不足,出现悲伤、忧郁等症状;肺金被克、金不生水,进一步加重肾虚,加重畏寒、懒言、情绪低落等症状,进而影响脑的功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阳虚气郁日久会影响气血运行,出现瘀血、痰浊的病理产物。基于抑郁症发作周期较长的特点,标本兼顾,以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同时要关注瘀血、痰浊的治疗,更符合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和中医整体观念。2.天心解郁方通过小檗碱类、山萘酚、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有效成分,上调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调节神经可塑性,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增殖和新生,下调IL-17/NF-K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抑制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3.基于临床疗效的天心解郁方,在实验中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且在增加旷场实验得分和改善大脑海马结构方面的效果优于氟西汀,在实验中对正常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4.基于温阳散郁、五脏同调治疗思路的天心解郁方较单纯疏肝、温肾或疏肝健脾的治疗思路,疗效更好、治疗靶点更多元化,因其治疗抑郁症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陈萱庭[5](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类心境障碍综合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迟滞,比如情志低落、思想迟缓、对生活失去兴趣等。当患者患有此病的时候,其经常会表现出情志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精神等,如果该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幻觉。无论是处于什么年龄期的患者,均可以发病,当患者发病的时候,会伴随有焦虑、失眠和各样不适症状,病情反复,令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抑郁症作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常见疾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人数正在不断上升。有研究组织在上个世纪末期进行研究法,发现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的精神造成严重损伤,还会对患者的肉体造成严重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全球有超过3亿患者正在受到抑郁症的折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不仅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严重威胁,并且还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因此会导致其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有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超过8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大部分年龄在15-29岁之间。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可以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但是,全球仅有10%的患者选择接受治疗,而不能接受治疗的原因则有以下几点:第一,怕自己的病情受到歧视,因此选择隐瞒病情;第二,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如何治疗;第三,没有治疗相关资源。此外,如何对抑郁症进行评估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原因之一。在很多国家,一些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世卫曾经对其召开会议,并希望各个国家都能够为治疗抑郁症贡献自己的力量。目的:抑郁症(DEP)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情感障碍疾病,到目前为主,医学家对DEP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晰,此病以长期情绪低落、自我评价过低为主要特征,重度抑郁症更有可能萌生自杀念头,除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香港人的工作步伐急速,生活节奏紧张,抑郁症已成为香港其中一个常见的都市病,据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2018年发表的报告指出,香港大概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市民患有抑郁症,而当中更有百分之九的患者有严重抑郁症。目前,临床西方医学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虽然可以使患者低落的情绪得以缓解,但是很多机体功能则无法得到改善,而且药费昂贵,并存在各种不同副作用反应,加上抑郁症容易反复,一旦复发吃药时间会比上一次时间更长。如果多次犯病,吃药时间就会更长。针对两次、三次以上的复发,医生一般会建议病人吃药3至5年或考虑更长的时间。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故令不少患者畏疾忌医,导致错失治疗良机,耽误病情。古今国内外文献对本病针刺的研究进展,证实针刺疗法在治疗DEP有明确优势,因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迅速、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等特点,但现时还没有被普及化及善用,因此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赖氏通元针法是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以临床实践多年的经验,结合其深厚中医学理论根基总结出来的一套针灸疗法,有疗效佳、思维全面、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的特点。据赖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赖氏通元针法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本文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拟通过比较观察通元针法和常规针法对治疗郁结型抑郁症之临床疗效,探讨通元针法治疗本病的临床价值与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上本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数据,为针灸治疗抑郁症提供一个全新的优势疗法。方法:收集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数量为130例,把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通元针法组,一组为常规针刺组,由于治疗过程中会有病例脱落,因此实际完成病例为107例,其中通元针法组有54例,常规针刺组有53例。本文实验一个疗程为8周共接受针刺治疗24次,每个患者均评价三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时各评价一次;及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首先观察一个疗程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填写相关表格,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周,分别使用中医症状改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第四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进,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从而综合性的对通元针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基线比较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SDS基线评分、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可以对两组患者展开研究。2.HAMD评分两组治疗前HAM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HAMD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而随访时两组HAMD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HAMD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相比与常规组,通元组HAMD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治疗组HAMD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抑郁量表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3.HAMA评分两组治疗前HAMA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HA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HAMA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与疗程后相比,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仍能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HAMA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HAMA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通元组HAMA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HAMA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通元治疗组在改善抑郁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4.SDS评分两组治疗前SDS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SDS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与程后相比,两组治疗后SDS分值仍能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SDS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SD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1)。通元组SDS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SDS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组在改善抑郁程度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以及随访发现均有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中医证候量表分值较前明显均下降;随访时两组SDS分值均有升高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发现,两者中医证候量表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通元组中医证候量表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而在随访阶段,通元组中医证候量表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通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6.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后有效率比较:两组依据HAMD评分进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经卡方检验,χ2=9.20,P=0.0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治疗效果和分布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常规组主要为有效,为59.26%,通元组主要为显效,为45.28%。以上均提示通元组有更好的疗效。7.复发率比较当患者完成治疗之后,在第四周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有10人复发,复发率为23.80%,通元组有3人复发,复发率为6.12%,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26,P=0.003<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针刺对改善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有益处,并且对改善肝气郁结型的中医相关症状亦有良好效果。可见赖氏通元针法除了能改善抑郁症状外,亦能改善相关的内科症状问题,以上四个疗效评价当中,以HAMD为主要的观察指标,评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HAMD可以正确地反映抑郁程度。HAMA评价指标则反映患者的焦虑症状,而SDS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度方法,补充了HAMD的不足。然而中医治病的精粹在于辨证论治,以上三份量表均不能满足对中医证候评估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中医证候量表,以评价两种针灸治疗方法对肝气郁结证候进行评分,充分反映对肝气郁结型的抑郁症及其他中医症状的治疗效用。综合以上四个量表分析结果,患者在成完治疗后,两组均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程度,赖氏通元针法在完成治疗后的HAMD平均分数值为13.04分与基线时相比减少了15.5分;对照组在完成治疗后的HAMD平均值为18.25分与基线时相比减少了 9.72分,而在有效率方面,赖氏通元针法主要分布在显效,而对照组疗效主要分布在有效。在完成疗程后的4星期进行随访,两组的HAMD分值均有上升,赖氏通元针法的复发率为6.1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3.8%,由此可见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最为突出。

于珺[6](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现代,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疾病负担在世界疾病负担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新的精神心理问题也不断产生。心理不健康状态人群包含相当数量的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患者,涉及人群广泛,但现有治疗方法相对局限于药物治疗范畴,治疗方法的有限性呼吁人们加强相关研究。除药物治疗外,针灸调神成为国内治疗心身疾病以及身心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针灸调神也逐渐成为中医学界临床、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庄礼兴教授在靳三针疗法治神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调神针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神志病、心身疾病及身心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借助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庄礼兴教授门诊病历的分析,探索调神针法的病种、临床用穴等方面的规律,以期为临床工作者使用调神针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拍照、笔记的方式收集庄礼兴教授门诊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有病历进行初步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病历信息录入计算机,构建原始资料数据库,原始数据库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针灸处方等信息。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将所有病历按照未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为主、调神为辅分类并标记调神针法使用情况。根据下一步数据挖掘所需的数据类型将规范化处理之后的原始数据库划分为附有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一般信息数据库、诊断数据库、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数据库、针灸处方数据库。对纳入本研究的病历的数据挖掘步骤如下:(1)使用SPSS Statistics对患者一般信息、是否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主辅情况、中西医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既往史、针灸处方等进行频数分析,以了解纳入病历的整体情况,并初步观察调神针法临床使用的整体情况。(2)使用SPSS Statistics对针刺取穴进行聚类分析,观察取穴的大致分组情况,并进一步观察调神为主、调神为辅病历针刺取穴的分组情况。(3)使用SPSS Modeler制作针刺取穴的网状图以观察取穴之间的相关情况,并对中西医诊断、针灸处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与调神针法使用情况及针刺取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观察这些要素之间的具体相关程度。中西医诊断与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有助于观察诊断对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影响;针刺取穴的频数分析、网状图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有助于观察针刺取穴在调神为主、为辅病历中的使用规律。(4)使用SPSS Statistics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与是否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为主或调神为辅进行决策树分析,以观察影响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具有较明显分辨力的因素。(5)在对症状的频数分析基础上,使用SPSS Statistics对频数高的前28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观察具有代表性的症状公因子,总结每个症状公因子可能涉及的脏腑、经络,并据此探讨症状公因子提示的病机。结果:从频数分析可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共527例,使用调神针法的病历共221例,占病历总体的41.9%。调神为主或调神为辅病历在性别上的分布没有明显区别,但在不同年龄段中性别上的分布存在差异;调神病历数量在各月和各节气中也有涨落变化,但影响因素尚不明确。诊断方面,病历总体共涉及117个西医诊断,调神病历涉及其中69个,全部病历均为调神病历的西医诊断有失眠、运动障碍、癫痫、小儿抽动障碍等共48个,调神和非调神病历兼有的西医诊断有颈椎病、腰痛、颈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共21个;病历总体共涉及中医诊断45个,调神病历涉及的中医诊断共37个;所有病历都为调神病历的中医诊断有不寐、颤证、郁证、痫证等共20个,调神和非调神病历兼有的西医诊断有腰痹、项痹、痹症、面瘫病等共17个。现病史方面,主诉持续时间为12个月时调神针法的病历数量更多;症状、体征方面,失眠、头晕、头痛等共34个症状或体征在调神病历中的频数较高,失眠、纳差、入睡困难在调神为主的病历中出现频数较高;舌象和脉象在是否使用调神针法和调神为主或为辅病历中没有表现明显的倾向。针灸处方方面,调神病历中以毫针针刺为主要治疗方法,还包括穴位埋线、耳穴、皮肤针等治疗方法;全部取穴中,四神针、印堂、神庭等调神为主的取穴和头部督脉排针表现出较高频次,是调神主要使用的取穴;其他毫针针刺取穴中督脉腧穴使用频数最高。配合使用耳穴疗法的病历约占调神病历整体的43.4%,使用频数较高的耳穴为肝、交感、心、缘中、肾、神门、皮质下。可见并非所有就诊患者都有使用调神针法的必要性,且调神为主与调神为辅病历在一般信息、诊断、现病史等方面各有特点,调神针法以毫针针刺为主要治疗方法,酌情配合其他方法。调神病历的97个取穴可聚类为3个大类:C1包含取穴较复杂,可大致分为治疗面瘫病等面部疾病的取穴、百会和后顶以及其他77个取穴;C2包含百劳、颈阿是、头部督脉排针、晕听区、风池,是治疗以颈肩部经气不利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常用的取穴;C3包含申脉、照海、神庭、印堂、三阴交、四关、四神针,是调神为主病历的主要取穴。可见,调神为主的取穴与头部督脉排针在系统聚类分析中分属于不同类。从关联规则分析可知西医诊断为癫痫、运动障碍、失眠的病历和中医诊断为痫证、郁证、颤证、不寐的病历必然使用调神针法;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抑郁症、帕金森病、儿童抽动障碍、癫痫、运动障碍和中医诊断为瘈疭、痫证、郁证的病历必然使用调神为主的取穴;症状与取穴方面,调神为主的取穴与痴呆、耳聋、耳鸣、腹痛、关节痛等12个症状存在一定相关性,与痴呆、关节痛、面痛、心悸的相关程度较高;头部督脉排针与痴呆、颈痛、失眠、头痛、心悸、足痛症状存在一定相关性。调神针法取穴之间的网状图表明调神为主的取穴之间联系紧密度高,而头部督脉排针与调神为主取穴的联系程度低,这与系统聚类结果一致,取穴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也表明,调神为主的取穴与头部督脉排针同时使用的可能性小,两组取穴的配穴情况区别明显。结合调神病历取穴的频数分析和多阶关联规则分析可知,调神为主的取穴中四神针、印堂、神庭是最核心的取穴,三阴交、四关、申脉、照海是较常用的配穴,神门、内关、百会、素髎、水沟均是较少使用的配穴,头部督脉排针在调神为辅的病历中发挥调神的作用。从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既往史的决策树分析可知,影响是否使用调神针法的节点有:头晕、入睡困难、头痛、纳差、上肢震颤、颈痛、耳鸣,共形成9条决策树路线;影响使用调神为主或为辅取穴的节点有:查体、辅检阳性、入睡困难、瞤目频繁、头痛,共形成5条决策树路线;区别使用调神为辅或不使用调神针法的主要节点有:头晕、神疲、耳鸣、头痛、言语不利、面痛、大便溏、有相关既往史,共形成9条决策树路线。多数决策树路线具有参考价值,但决策树总体拟合度还有提升空间。从对症状的因子分析可见,28个症状可提取为15个公因子,公因子提示调神病历中具有共性的病机在脏腑方面与心(脑)、肝、胆、脾、肾有关,在经络方面主要与督脉、太阳经、少阳经有关。结论:调神针法可划分为调神为主的治疗思路和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调神为主的治疗思路主要适用于神志病及心身疾病的治疗,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适用于身心疾病的治疗。调神为主与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用穴有区别:调神为主治疗思路用穴以四神针、神庭、印堂为核心取穴,以三阴交、四关、申脉、照海、内关、神门、百会、素髎、水沟为加减取穴;调神为辅治疗思路的用穴中,头部督脉排针是主要起到调神作用的取穴,配合治疗躯体原发病的其他取穴使用。

柏久莲[7](2020)在《从肝郁脾虚论治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健脾中药处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从肝郁脾虚论治的理论依据,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纳入标椎的8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服用疏肝健脾中药汤剂(醋香附10g、党参20g、合欢皮15g、茯苓15g、炒白术10g、当归10g、炒白芍1Og、酸枣仁30g、荷叶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中、晚饭后分服。对照组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10.5mg,早晨、中午各一次(老年患者晨起服用10.5mg一次即可)。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的0周、2周、4周、8周,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肝郁脾虚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运用统计学,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病程时长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2)抑郁障碍程度改善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5%,两组HAMD减分率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差异不显(P>0.05),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明抑郁障碍程度改善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3)失眠状况改善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PSQI减分率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表明试验组对失眠状况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结果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表明在肝郁脾虚中医证候整体疗效方面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脘肋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喜太息五项证候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对此五项证候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食少、肠鸣矢气、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三项证候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表明两组对此三项证候治疗效果相当。(5)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试验组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有个别患者服药期间偶感心慌、头昏、恶心,服药1周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的整体疗效与西药黛力新相当,在睡眠状况及肝郁脾虚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效果更为显着,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张燕[8](2020)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障碍性疾病的功效基础,解析其方义特点,明确其适应病证。临床观察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探讨其证治规律,从而深化抑郁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认识,为其治疗情志障碍性疾病提供思路。方法:在系统回顾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障碍性疾病古今文献基础上,根据导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认识及临床经验,解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组方特点,探究其治疗抑郁症的功效基础,明确其适应病证。按照临床试验设计基本原则,收集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治疗,对照组予舍曲林,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相关指标。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评分量表与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的积分变化,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抑郁症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愈显率53.3%;对照组分别为4例,10例,14例,2例,总有效率93.3%,愈显率46.7%。经检验,两组治疗抑郁症总体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2)HAMD-17评分比较:①HAMD-17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HAMD-17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HAMD-17各项分值比较:治疗后,两组HAMD-17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在体重、日夜变化、全身症状P>0.05,其余各项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改善绝望感优于治疗组(P<0.01);两组在体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全身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3)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评分比较:①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各项分值比较:治疗后,抑郁症各核心症状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结果比较:①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愈显率33.3%;对照组分别为0例,0例,24例,6例,总有效率80%。经检验,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中医证候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③中医证候各项分值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治疗组各项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在惊惕、乍寒乍热或身冷怕热、胸闷P>0.05,其余各项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不寐P>0.05,其余各项 P<0.01。(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方面有3例次,其中恶心1例,轻微腹泻1例,口干1例。对照组方面有14例次,其中恶心3例,轻微腹泻3例,口干2例,嗜睡2例,头晕1例,头痛1例,疲劳2例。说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不良反应少。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舍曲林对抑郁症均有一定疗效,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抑郁症中医证候明显优于舍曲林,且不良反应少,显示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优势。

何群娥(Ho Kwan Ngor)[9](2019)在《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的急速步伐,令精神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增无减,引起大众的关注,全球现时已有超过三至五亿的精神障碍患者,数字继续持续上升,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将会成为最严重的疾病,造成医疗的沉重负担,亦影响到病患者与及其身边家人朋友的生活质素,危害身心健康。精神障碍的发生可涉及任何年龄、性别,且可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除了精神症状外,还可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身心同病,令病患饱受煎熬,更甚者会因为情绪未得到适当疏导而产生轻生念头,造成不能挽回的悲剧。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刻不容缓的。目前,西方医学为精神障碍患者处方的药物,仍有未能尽善的不足处,例如并非所有患者皆适宜服用,一般而言,青少年及孕妇是不建议处方抗抑郁药,又如乳癌患者病后焦虑,假使服用抗焦虑药物可能导致刺激乳腺不当分泌或处在相对提高血中泌乳素浓度的副作用。即使合适处方相应的治疗情绪病药物,却又有可能出现药物依赖和药物残留的问题,躯体症状包括疲倦乏力、便秘、心悸、睡眠障碍、食欲紊乱等,令病患者产生抗拒依从的负担。现代医学对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疗效,已到了瓶颈的位置,面临挑战。祖国医学讲求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身心同治,经方治疗情志病经过历史的验证,行之有效,多条名方皆出自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历久不衰,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好的疗效。透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探讨以经方辨治情志病及相关躯体症状,为临床找出理法方药的依据,别具意义。《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一千八百年前,书中对各类情志相关的症状、证候及病症有丰富的描述。如烦证、躁证遍及六经。烦躁虽然在现代医学并非独立成病名,但其临床表现犹似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在甲亢导致的精神障碍中所见的症状亦以烦躁为多见,足见烦躁可视为不能忽视的症候群。烦证与躁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辨病位,可在心,在肝,在脾,在肺,在肾。辨病性可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寒者有太阳变证心阳虚、太阴虚寒、少阴寒化、厥阴肝寒,热者有外邪郁闭、内热炽盛、有兼水湿水热互结、湿热内蕴、阳明腑实燥屎内结,总括而言以热多寒少,三阳经出现较多,三阴经较少。热证又当区分虚热实热,虚热内生阳浮于外,出现烦、躁。辨病机,气机郁滞可见阳气郁闭、热郁、食痰之郁、湿郁,津伤又可致烦渴。辨病势,可见正复邪去如少阴病阳气来复的“自烦”、正未胜邪余邪未了的“复烦”、邪长正消的传经入里、药力未见效的“反烦不解”、正不胜邪的太阴病“不烦而躁者死”、厥阴病的“躁无暂安时”等等。辨“虚烦”,仲景在不同章节的条文中皆有提到虚烦,以方测证,虚烦可指栀子豉汤证热邪未有与实邪相结,故为虚,有指黄连阿胶汤证的肝血不足肝郁化火,虚火上扰,故为虚。临床必须明确辨清,再根据实际的证候遣方用药。如邪入太阳,则解表清热除烦,邪入阳明未入腑实清热生津,既入腑实则攻下泻热,少阳郁热和解枢机,清热除烦;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安神除烦,心血不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阴虚烦躁养阴润燥。对睡眠障碍的论述,有失眠的“不得卧”、“不得眠”,有嗜睡的“嗜睡”、“嗜卧”、“但欲寐”,有欲眠不得眠、卧起不安。《伤寒论》太阳病与阳明病篇,出现睡眠障碍可因郁热内扰、津伤、阳浮、胃不和卧不安。少阳病篇睡眠障碍,因枢机不利热扰心神,或湿热内蕴,清气不升。少阴病篇睡眠障碍,阴寒内盛神失所养,或阴虚火旺虚阳上扰。《金匮要略》涉及有关睡眠障碍的条文有《百合狐惑病篇》、《血痹虚劳病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五脏风寒积聚病》、《痰饮咳嗽病篇》、《水气病篇》、《黄疸病篇》、《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及《妇人杂病篇》等。其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有血失所养、肝血不足、心气不足、心肺阴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虚阳上浮等。实者有水饮内停、湿热内蕴、热扰心神。又有他病累及,如咳喘肺系病等。临床病因病机各异,因此亦有不同遣方用药和代表方剂。热邪扰心者清热安神,阴虚阳亢者滋阴潜阳,阳虚神浮者温阳安神,总之,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提到惊悸一证。有关“惊”的论述尚有“烦惊”、“惊狂”、“怵惕”、“惕而不安”等。“惊悸”是一种心无所倚、惶恐不安、伴有不能自控的心慌心跳、心律失常的状态,可以理解为因为受惊致出现恐慌的心脏急剧跳动,在现代医学所掌握的临床经验,急性焦虑障碍(亦即是惊恐障碍)就以心动过速为首要的表现。仲景论述因惊恐得之的“奔豚气病”,有从小腹而起的气上冲胸,犹如现代医学认识的惊恐障碍,可突然出现不能预测的惊恐体验,同样是伴有一股气上冲咽喉的窒息濒死感和失控感,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心动过速,胸闷气急,竟正与“奔豚气病”不谋而合。“嘿嘿”一词,出现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只有6处,包括少阳病篇、厥阴病篇、百合病和狐惑病。“嘿嘿”是一种情志不舒的表现,犹如现代医学抑郁状态。“嘿嘿”相关条文中,有证有方的有小柴胡汤证、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狐惑病的甘草泻心汤等,在治疗抑郁障碍的应用上,可供参考。百合病表现为“欲食不能食”、“欲眠不能眠”、“欲行不能行”,犹如现代医学的抑郁、焦虑、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仲景用了9条条文,共七方,计有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等,七方药仅八味,易一味易一方,可见仲景用药之精当。“咽中如有炙脔”,后世称之为“梅核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癔病、咽异感症等,临床上许多精神障碍患者都有咽喉异物感的表现,其主方半夏厚朴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抑郁或焦虑障碍中。“奔豚气病”从惊而引起,病在下焦累及上焦,其表现为“气上冲胸”“发作欲死”,与现代医学的惊恐障碍的濒死感相类似,其病机为气机逆乱。本病有三方,视病位在肝在肾,在寒在热在水饮,不同病机而施方用药。“脏躁”,“喜悲伤欲哭,如有神灵,数伸欠”。临床表现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邪哭”,表现为“魂魄不安”、“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有认为两者病机相同,“脏躁”为轻症,“邪哭”为重症。六经铨百病,通过六经辨证体系,先辨阴阳,再辨六经。六经各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如六经的烦躁各有不同。又如糖尿病抑郁症者,病至少阴,多表现为全身性的虚弱,并已出现重要的脏器病变。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喜静恶动、思维及认知能力减退,神疲肢冷,脉微细,但欲寐,或渴,或见心烦,不得眠的睡眠障碍。病在厥阴,症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呕吐,腹痛、下之利不止等寒热错杂症状时。病在太阴,见情绪低落,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病在少阳,见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在阳明,内热躁烦,烦躁不得眠,腹满,大便乍难乍易等胃肠功能紊乱。病在太阳,头项强痛而恶寒、烦躁不得眠。再如睡眠障碍,病在太阳,症见营卫不和,四肢麻痹、汗出或无汗,口渴、麻木或烦躁以致入睡困难、或眠浅疲倦。病在阳明,扰胸膈,表现为舌干烦渴,大汗出,烦躁至极,辗转难眠。热迫大肠,热与糟粕互结,表现为大热不解,烦渴郁闷,腹胀嗳气臭秽,大便干结,四肢困重,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上异常,幻视幻听。病在少阳,症见心烦喜呕、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白腻、脉弦等,睡眠障碍以难入睡或多梦为主。病在太阴,症见情绪低落,心悸失眠,腹部冷痛,喜温喜按,月经失调,唇干,气短,纳差,便溏或肠鸣下利,舌淡胖嫩,苔白水滑,脉沉弱或缓。病在少阴,表现为症见精神困倦,“但欲寐”,四肢逆冷,小便清长;或是症见心烦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而瘦少苔,脉细数。病在厥阴,表现为症见上焦有难耐的热象,自觉一股热气上冲,心烦口渴欲饮;中焦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见胃气虚弱,则有饥而不欲食,胃中嘈杂不适,食后呕吐;下焦有寒见脾肾不足,则兼有下利。再如肠易激综合征,病在太阴,症见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久病累肾,则见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腰膝畏寒、小便清长、尺脉沉细;邪陷太阴,病情迁延日久,络脉瘀滞,见下利腹满时痛,脘腹拘急疼痛时作时止。病在少阴,症见四肢不温,腹痛下利;心肾阳虚,见下利清谷,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喜卧嗜睡,面色晦暗,脉微细沉。病在厥阴,症见腹胀,腹痛,腹泻,大便稀溏,泻下如水样便或完谷不化。唇红干,渴喜饮。胃灼热,自觉气从少腹向上冲逆,饥而不欲食,下肢畏寒,小便清长。舌尖红,苔黄或白,脉弦细。至于甲亢导致精神障碍,病在初可见阳明热盛,病在后久病累及脾肾,则见太阴少阴合病。辨寒热虚实,三阳多为热,为实;三阴多为寒,为虚。如烦躁一证,以热为多,以实为多,以三阳病为多。肠易激综合征以虚为多,以三阴病为多。其虚者可以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其实者可以为实热,可以为腑实。辨气血津液。百病始于气。气机逆乱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因惊悸而起的奔豚气病,其病机在“气”,在阴盛或水饮基础上,复加上受情志的刺激,气机逆乱,上冲于胸或于咽喉,造成呼吸困难的窒息濒死感;又如“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梅核气”,病机亦可见于“气”上,在痰湿基础上,情志不舒,气机逆乱,上冲于咽喉,痰气交阻而为病。病在血虚不足的有妇人“脏躁”和“邪哭”。尚有心肝血不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证;比血虚更进一步的心肺阴虚、表现为“意欲食而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百合病等。气机失畅,湿浊内生,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仲景又重视津液的有无,作为疾病转归的依据,如阳明热盛津伤,津伤又可至腑实,不能忽视。仲景经方,以六经辨证为框架,有是证用是方,只要在四诊合参、方证相应的前提下处方用药,就能取效。临床上多首经典名方皆广泛应用,在本文第四章偶拾得多种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病案,同一病症因应不同六经分型有不同处方,同一处方又可用治于不同的精神情志疾病,体现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特色。如治疗抑郁障碍,可见于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焦虑障碍,可见于柴胡桂枝汤、甘麦大枣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汤、酸枣仁汤;治疗惊恐障碍,可见于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奔豚汤;治疗睡眠障碍,可见于厥阴病睡眠障碍之乌梅汤和酸枣仁汤、少阳病睡眠障碍之柴胡桂枝汤和小柴胡汤、阳明病睡眠障碍之核桃承气汤和栀子豉汤、少阴病睡眠障碍之四逆汤、太阴病睡眠障碍之附子理中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见于乌梅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附子理中汤。导师李赛美教授临证以六经辨证为纲,辨治多种精神情志相关疾病,本文第九章,偶拾李教授医治失眠症三例,依据六经病发病过程中邪正进退转归,李教授合共选用了十五方化裁加减,计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真武汤合方化裁、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散合方、桃核承气汤、四逆散、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方、附子理中汤、四君子汤、肾四味合方加减、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芍药散等等。三例十五方,连同第四章同为治疗睡眠障碍未有重叠的四方,在本文撷取辨治睡眠障碍之病案中,共见十九方之多。由此验证并揭示了通过灵巧活用,六经为纲,治病求本,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方证相应,调节阴阳气血,以平为期,即能取效。由此亦可引伸,只要方证相应,合理处方,方方皆可成为治疗各种精神情志疾病的良方。综上所述,经方辨治情志病,是在六经辨证的框架下,透过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归纳。首辨阴阳,再辨六经,辨病因病机、病性的寒热虚实、辨气血津液的输布。最后尚要符合方证相应的原则,则立方施药,自能真正取效。

欧后玉[10](2019)在《疏肝健脾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患者血清多巴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用疏肝健脾安神针法对心脾两虚夹肝郁失眠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血清多巴胺(DA)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症候评分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其对失眠患者血清多巴胺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证实疏肝健脾安神针法对失眠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的有效性,用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的90例心脾两虚兼肝郁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针灸组、药物组、综合组每组各30例。针灸组采用疏肝健脾安神针法(以疏肝健脾穴位为主)治疗,药物组予口服阿普唑仑治疗,综合组予疏肝健脾安神针法联合口服阿普唑仑治疗。针灸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两周之间星期六、星期天休息;药物治疗每天1次,连续口服12天,三组均于12天后观察疗效此后1个月后随访。采用PSQI及中医证候评分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后疗效评定,同时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多巴胺水平,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三组疗效的差异性。结果:1、针灸组、综合组治疗后血清多巴胺水平均显着低于药物组(P<0.01),但两组比较血清多巴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组、综合组对降低血清多巴胺水平均明显优于药物组,但两组比较无差异。2、针灸组、综合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但两组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组、综合组改善睡眠质量效果优于药物组,但两组疗效无差异。随访后针灸组、综合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随访后PSQI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针灸组、综合组分别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组、综合组对改善患者PSQI评分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且都优于药物组,但两组对比则无差异。3、针灸组、综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药物组(P<0.01),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针灸组、综合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上优于药物组,但两组疗效无差异。随访后针灸组、综合组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针灸组、综合组分别与药物组比较,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药物组(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针灸组、综合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并且都优于药物组,但两组比较无差异。4、针灸组、药物组、综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0%、93.3%,其中针灸组、综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组(P<0.05),针灸组与综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疏肝健脾安神针法降低血清多巴胺水平明显优于药物组,与综合组比较疗效无差异。(2)疏肝健脾安神针法降低PSQI评分、改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优于药物组,与综合组比较疗效无差异。(3)疏肝健脾安神针法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临床症状及其不良情绪,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多巴胺水平有关。(4)疏肝健脾安神针法作为单一治疗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操作简便,无依赖性成瘾性,安全性及治愈率高,并可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且远期疗效明显等优势为治疗心脾两虚兼肝郁失眠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二、疏肝健脾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疏肝健脾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2例(论文提纲范文)

(2)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 研究设计
        1.2.2 研究对象
        1.2.3 干预措施
        1.2.4 结局指标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1.7 发表偏倚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文献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2.3 “疏肝健脾法VS西医常规”治疗U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3.1 临床总有效率
        2.3.2 临床治愈率
        2.3.3 中医症状积分
        2.3.4 炎症因子水平
        2.3.5 改良Mayo活动指数与结肠镜评分
        2.3.6 HAMA评分和HAMD评分
        2.3.7 IBDQ评分
        2.3.8 肠道黏膜愈合疗效
        2.3.9 复发率
        2.3.10 不良反应
        2.3.11 其他
        2.3.12 发表偏倚分析
    2.4 “疏肝健脾法+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治疗U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4.1 临床总有效率
        2.4.2 临床治愈率
        2.4.3 中医症状积分
        2.4.4 ESR、CRP水平
        2.4.5 改良Mayo活动指数和结肠镜评分
        2.4.6 SAS 评分和SDS 评分
        2.4.7 复发率
        2.4.8 不良反应
        2.4.9 其他
3 讨论
    3.1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1.1 流行病学研究
        3.1.2 发病机制
        3.1.3 治疗
    3.2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2.1 病名
        3.2.2 病因
        3.2.3 病机
    3.3 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依据
    3.4 疏肝健脾类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3.4.1 柴胡
        3.4.2 白芍
        3.4.3 防风
        3.4.4 陈皮
        3.4.5 黄芪
        3.4.6 白术
        3.4.7 茯苓
        3.4.8 甘草
    3.5 主要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3.5.1 炎症因子水平(IL-6、IL-8、IL-10、TNF-α)
        3.5.2 改良Mayo活动指数
        3.5.3 Baron内镜评分
        3.5.4 HAMA评分和HAMD评分
        3.5.5 IBDQ评分
        3.5.6 ESR、CRP水平
        3.5.7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NK水平)
    3.6 疗效总结
    3.7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数据库检索式与检索结果
附录2:Jadad评分量表
附录3: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表
附录4:改良Mayo活动指数
附录5: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简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脏神经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及病因病机历史沿革
        2. 现代医家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4. 中医治疗进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心脏神经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心脏神经症概述
        2. 流行病学研究
        3. 心脏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心脏神经症的病情评估方法
        5. 心脏神经症的治疗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方法
        2.2 给药方案
        2.3 评价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结果
        3.3 不良反应记录
    4. 讨论
        4.1 导师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经验总结
        4.2 清火解郁安神颗粒组方用药及配伍特点
        4.3 现代药理学研究
        4.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抑郁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抑郁症的基本流行病学资料
        二.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四.小结
    综述二 抑郁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前言
    一.古代中医药治疗郁证的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现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抑郁症病机和治法的总结
        1 阳虚气郁、五脏失调是现代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病机
        2 瘀血、痰浊是现代抑郁症最常见的病理产物
        3 温阳散郁、五脏同调为抑郁症的重要治法
    讨论
        1 天心解郁方组方依据
        2 天心解郁方单味药物的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一.基于网络药理学天心解郁方的靶点预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天心解郁方对慢性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1 实验背景及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三.天心解郁方安全性的初步探索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及不足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1.1.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1.1.3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的阐述
        1.1.4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1.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2.1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理论的历史沿革
        1.2.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1.2.3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1.2.4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机理研究
        1.2.5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1.2.6 针灸治疗对抑郁症的优势与研究前景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估计方法
        2.2.2 病例来源
        2.2.3 诊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流程图
        2.3.2 随机分组及盲法设计
        2.3.3 治疗方法
        2.3.4 观察指标
        2.3.5 疗效评定标准
        2.3.6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4 统计方法
    2.5 试验结果
        2.5.1 一般数据
        2.5.2 评价指标结果
        2.5.3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疗效结果分析
        3.1.1 HAMA结果分析
        3.1.2 HAMD结果分析
        3.1.3 SDS结果分析
        3.1.4 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3.1.5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3.1.6 复发率结果分析
        3.1.7 安全性分析
        3.1.8 依从性评价
        3.1.9 综合分析
    3.2 课题设计
        3.2.1 赖氏通元法介绍
        3.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理论依据分析
        3.2.3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选穴依据
    3.3 课题有关问题及展望
        3.3.1 课题创新之处
        3.3.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现代精神心理问题概况
    第二节 “调神”“治神”相关针法研究概述
        一、各家“调神”“治神”针法概况
        二、“调神”“治神”相关针法的临床研究
        三、“调神”“治神”相关针法作用机制研究
    第三节 “调神”“治神”相关中医理论研究
第二章 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简介
    第一节 调神针法简介
    第二节 调神针法研究现状
        一、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经验总结
        二、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研究
第三章 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用穴规律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数据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频数分析
        二、系统聚类分析
        三、关联规则
        四、决策树分析
        五、因子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数据挖掘结果讨论
        二、调神针法使用路径
        三、调神针法的“调神”思想源流
        四、数据挖掘与名家经验总结
        五、创新点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7)从肝郁脾虚论治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内涵
        2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害
        3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表现
        5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诊断方法
        6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诊断
        7 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治疗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研究概况
        1 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中医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2 从肝郁脾虚论治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理论依据
    3 方药分析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理论研究
    1 抑郁症的西医学认识及研究现状
        1.1 抑郁症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2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1.3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1.4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1.5 抑郁症诊断现状与进展
        1.6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治疗概况
    2 抑郁症的中医学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病名溯源
        2.2 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抑郁症的中医药学治疗进展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的理论探讨与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30例抑郁症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病例选择
        1.3 治疗药物及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价标准
        1.6 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基线比较
        2.2 治疗结果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认识
    2 抑郁症相关发病因素分析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研究结果分析
        3.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与舍曲林总体疗效相当,在改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方面优于舍曲林
        3.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改善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的效果与舍曲林相当
        3.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能显着改善抑郁症少阳气郁、热扰心神证的证候
        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无明显不良反应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方义分析
    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随证配伍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释义
    1.1 经方
    1.2 情志
        1.2.1 七情五志的认识
        1.2.2 情志病建立沿革
第二章 《伤寒论》《金匮要略》情志相关的病、症、方证
    2.1 烦、躁
        2.1.1 辨病性
        2.1.2 辨病机
        2.1.3 辨病势
        2.1.4 辨虚烦
        2.1.5 辨烦躁与躁烦
        2.1.6 辨六经之烦的病理特点
        2.1.7 小结
    2.2 瞑、卧、眠
        2.2.1 《伤寒论》太阳病篇
        2.2.2 阳明病篇
        2.2.3 少阳病篇
        2.2.4 少阴病篇
        2.2.5 厥阴篇
        2.2.6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2.2.7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2.8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2.2.9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2.2.10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2.2.1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2.12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2.13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2.2.14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2.2.15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2.16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2.2.17 小结
    2.3 惊悸
        2.3.1 “惊”
        2.3.2 “悸”
        2.3.3 “惊”、“悸”、“怵惕”、“惕而不安”
        2.3.4 小结
    2.4 嘿嘿
    2.5 百合病
        2.5.1 病因病机
        2.5.2 临床表现
        2.5.3 治则治法
        2.5.4 方药
        2.5.5 何任治百合病病案
    2.6 咽中如有炙脔(梅核气)
        2.6.1 病因病机
        2.6.2 临床表现
        2.6.3 治则治法
        2.6.4 方药
        2.6.5 梅核气病案
    2.7 奔豚气病
        2.7.1 历代医家对奔豚气病情志相关的认识
        2.7.2 病因病机
        2.7.3 临床表现
        2.7.4 治则治法
        2.7.5 方药
        2.7.6 小结
    2.8 脏躁
        2.8.1 “脏”的争议
        2.8.2 “躁”的争议
        2.8.3 病因病机
        2.8.4 临床表现
        2.8.5 治则治法
        2.8.6 方药
        2.8.7 小结
    2.9 邪哭
        2.9.1 病因病机
        2.9.2 临床表现
        2.9.3 治则治法
        2.9.4 方药
        2.9.5 小结
第三章 六经铨百病
    3.1 太阳病与情志病
    3.2 阳明病与情志病
    3.3 少阳病与情志病
    3.4 太阴病与情志病
    3.5 少阴病与情志病
    3.6 厥阴病与情志病
    3.7 小结
第四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
    4.1 抑郁障碍
        4.1.1 病理机制
        4.1.2 临床表现
        4.1.3 中医学辨治抑郁障碍
        4.1.4 经方治抑郁障碍病例
        4.1.5 糖尿病抑郁症
        4.1.6 小结
    4.2 广泛性焦虑障碍
        4.2.1 病理机制
        4.2.2 临床表现
        4.2.3 中医学辨治焦虑障碍
        4.2.4 经方治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例
        4.2.5 小结
    4.3 惊恐障碍
        4.3.1 病理机制
        4.3.2 临床表现
        4.3.3 中医辨治惊恐障碍
        4.3.4 经方治惊恐障碍病例
        4.3.5 小结
    4.4 睡眠障碍
        4.4.1 病理机制
        4.4.2 临床表现
        4.4.3 中医辨治睡眠障碍
        4.4.4 小结
    4.5 肠易激综合征
        4.5.1 病理机制
        4.5.2 临床表现
        4.5.3 中医学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4.5.4 经方治肠易激综合征病例
        4.5.5 小结
    4.6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甲亢
        4.6.1 病理机制
        4.6.2 临床表现
        4.6.3 中医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
        4.6.4 小结
第五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理
    5.1 四诊合参
        5.1.1 望诊
        5.1.2 闻诊
        5.1.3 问诊
        5.1.4 切诊
    5.2 首辨阴阳
    5.3 再辨六经
    5.4 辨寒热虚实
    5.5 辨气血津液
    5.6 方证相应
第六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法
    6.1 汗法
    6.2 下法
    6.3 和法
    6.4 温法
    6.5 清法
    6.6 补法
第七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方
    7.1 柴胡桂枝汤
    7.2 黄连阿胶汤
    7.3 甘草小麦大枣汤
    7.4 栀子厚朴汤
    7.5 小柴胡汤
    7.6 大柴胡汤
    7.7 四逆散
    7.8 桃核承气汤
    7.9 半夏厚朴汤
    7.10 柴胡龙骨牡蛎汤
    7.11 三承气汤
    7.12 桂枝汤
    7.1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7.1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15 小结
第八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药
    8.1 桂枝
    8.2 柴胡
    8.3 半夏
    8.4 甘草
    8.5 茯苓
    8.6 黄连
    8.7 黄芩
    8.8 栀子
    8.9 厚朴
    8.10 枳实
    8.11 知母
    8.12 阿胶
    8.13 当归
    8.14 百合
    8.15 龙骨
    8.16 牡蛎
    8.17 人参
    8.18 生姜
    8.19 大枣
    8.20 酸枣仁
    8.21 生地黄
第九章 当代经方名师辨治精神情志疾病经验
    9.1 李赛美教授治神志及情志病的经验
        9.1.1 六经辨治糖尿病抑郁症
        9.1.2 六经辨治糖尿病失眠症
        9.1.3 六经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志失调
        9.1.4 立法燮阴阳,多从少阳论治,善用柴胡剂
        9.1.5 调枢机,理气血,袪痰瘀,定神志
        9.1.6 遣方用药规律
        9.1.7 病例赏析
        9.1.8 小结
    9.2 郝万山教授辨治情志病经验
        9.2.1 疗心肝胆,重阳气
        9.2.2 自拟柴胡桂枝温胆定志汤
        9.2.3 病例赏析
        9.2.4 小结
    9.3 黄煌辨治情志病经验
        9.3.1 论半夏厚朴汤
        9.3.2 论黄连阿胶汤
        9.3.3 论四逆散
        9.3.4 八味除烦汤病例
        9.3.5 小结
    9.4 小结
第十章 病案偶拾
    10.1 病案1
    10.2 病案2
结语
讨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疏肝健脾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患者血清多巴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研究方法
        1.7.1 分组设计
        1.7.2 治疗方法
        1.7.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8 统计方法
    1.9 临床结果分析
        1.9.1 一般资料分析
        1.9.2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多巴胺水平比较
        1.9.3 三组PSQI量表评分比较
        1.9.4 三组中医证候评分
        1.9.5 总有效率比较
        1.9.6 安全性指标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2.1 西医对失眠的认识
        2.1.1 失眠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2.1.2 失眠的病因
        2.1.3 失眠的发生机制
        2.1.4 西医对失眠的治疗
    2.2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2.2.1 失眠的中医病名
        2.2.2 失眠的病因病机
        2.2.3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
第三部分 讨论
    3.1 选穴依据
    3.2 导师的学术思想
    3.3 疏肝健脾安神针法的理论依据
    3.4 疏肝健脾安神法在失眠中的应用
    3.5 电针干预多巴胺水平的依据
    3.6 对失眠患者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3.7 研究创新、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疏肝健脾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疏肝健脾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肛门坠胀的临床研究[D]. 杜金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 胡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D]. 郭智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抑郁症的文献研究与天心解郁方的的实验研究[D]. 李亚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 陈萱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D]. 于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从肝郁脾虚论治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 柏久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张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D]. 何群娥(Ho Kwan Ngor).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疏肝健脾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患者血清多巴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D]. 欧后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疏肝健脾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