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了十个危重烧伤病人……(论文文献综述)
任玲[1](2021)在《环磷酸腺苷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肾保护作用及机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监测,辅助动物模型研究c AMP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的肾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环磷酸腺苷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肾保护作用研究,选取内蒙古包钢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所有烧伤面积≥30%及以上的烧伤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B两组),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c AMP药物治疗组。A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生理盐水对照,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c AMP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肾功能指标变化。第二部分为环磷酸腺苷对大面积烧伤大鼠肾功能保护的作用机制研究,选取同一批次健康雄性SD大鼠74只,随机分成三组(D、E、F三组),D组作为正常大鼠对照组无需特殊处理,E、F两组做烧伤处理,E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F组腹腔注射c AMP药物,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和TUNEL法等检测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变化以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第一部分:1.肌酐(Cr)变化:两组患者在T0时间的Cr指标比较并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0至T4时间段的Cr随着时间点的变化逐渐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1至T4时间段的Cr明显低于T0时间(P<0.05),且B组在T1至T4时间段的Cr值均明显低于A组(P<0.05);2.胱抑素C(Cys C)变化:两组患者在T0时间的Cys C指标比较并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0至T4时间段的Cys C随着时间点的变化逐渐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1至T4时间段的Cys C明显低于T0时间(P<0.05),且B组在T1至T4时间段的Cys C值均明显低于A组(P<0.05),;3.尿素氮(BUN)变化:两组患者在T0时间的BUN指标比较并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0至T4时间段的BUN随着时间点的变化逐渐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1至T4时间段的BUN明显低于T0时间(P<0.05),且B组在T1至T4时间段的BUN值均明显低于A组(P<0.05);4.尿肾损伤分子-1(KIM-1)变化:两组患者在T0时间的KIM-1指标比较并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0至T4时间段的KIM-1随着时间点的变化逐渐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1至T4时间段的KIM-1明显低于T0时间(P<0.05),且B组在T1至T4时间段的KIM-1值均明显低于A组(P<0.05);5.治疗时间: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并无显着差异(P>0.05),但B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0.05);第二部分:1.肾小管损伤评分:E组和F组大鼠的肾小管损伤评分均高于D组(P<0.05),但F组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低于E组(P<0.05);2.Wnt-1、Wnt-4和β-catenin表达:E组和F组大鼠的Wnt-1、Wnt-4和β-cateni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D组(P<0.05),但F组Wnt-1、Wnt-4和β-cateni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E组(P<0.05)3.肾功能指标:E组大鼠的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D组和F组(P<0.05),但D组和F组比较并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环磷酸腺苷可以有效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围手术期麻醉用药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而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脏组织中的Wnt-1、Wnt-4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进而改善肾功能,发挥出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梁壮[2](2021)在《叙事、符号与知识 ——中医文化在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题为“叙事、符号与知识——中医文化在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表达”,意在通过叙事、符号与知识三个角度分析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中医文化形式,全文分为绪论和五个章节。绪论主题为“中医文化的表达”,述明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的形成应存在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类形式是其他领域的文化现象对中医学产生影响,第二类是中医学体系与知识进入其他其他文化领域中造成影响。第二类过程的实质之一为中医内容的不同形式展现。中医文化内容则指文化理论、思想、观念与成果本身,而文化形式则指把这些思想内容加以呈现的表现形式。形式研究的一个简明思路是将文化作为文本。涉医文学是医学与文学两者互相需求、互相协助的结果,作为叙事性涉医文学,明清白话小说具有特殊价值:是中医文化总结期的见证、是中医文化的综合性平台、是贴近中医文化现实的语言表达方式。第一章为中医文化与明清白话小说的整体关系研究。明清白话小说涉医现象的繁荣说明不仅疾病无悬念地成为了文学对象,中医学和中医文化也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各阶层中,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明清白话小说涉医文本有两个显着的特征:丰富但不集中、广泛但稍显重复。按照多寡详略和文章结构,可以将涉医文本分为单句式、组句式、段落式、章节式和跨章节式五类;按照所引医学内容的专业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泛称疾病、指名论症、谈因辨机、拟构医方、书写医案五类。医学主题小说较少,有医者小说、医界小说、药物和药名小说三类。涉医文本的形成有继承和创新两种情况。文本的继承,主要是从或不同体裁或前代作品中直接改用;创新则是从积累的原始素材入手,进行素材的文学化和小说化。作者的医学背景与涉医文本风格,尤其是涉医深度有正相关关系。历史发展受到小说发展和医学发展两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可分为明初至明中叶、明后期至明末、清前期、清中后期、晚清五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小说面对同样的涉医素材,会基于类型风格和读者期待风格进行类型化的处理。写入小说的中医文化内容丰富,有全面多样的疾病文化、众星拱月的诊疗文化、琳琅满目的医者文化等。第二章为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疾病与医学叙事研究。小说继承了中医文化的叙事传统,一部分是史书中的医家传记,一部分则是医案记录。涉医小说在叙述方式和技巧方面值得探讨是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两个部分。视角有患者视角、亲属视角、医者视角和他者视角等。叙事空间上,以病床为核心的患者空间和辐射状的医者空间存在交叉,医者的身体空间对患者小空间形成了有效介入。疾病故事的线性结构可分为病前、病中、医疗、病后四个情节单元。一个成熟的涉医叙事模式,应包括:趋同的叙事功能、类似的叙事特征、叙事空间上和人物形象的接近等要素。模式的形成应经历开创、模仿、发展、最终成熟等过程,又会在内容、形式、主旨三个方向发生变异。叙事中的疾病发挥线索和隐喻两个功能;医者则承担帮助者、推动者、观察者和隐喻的功能。在叙事主题的表达上,疾病作为主人公的考验代表着困境主题,医疗直面生死,代表着拯救主题。《西游记》形成的谐趣化审美和《红楼梦》为先导的唯美主义风格代表着对中医文化审美的发扬。第三章为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中医文化符号研究。文化符号学可以适用于中医文化研究之中。中医文化的符号化过程有自己的特色、脉诊的符号化是典型例子。小说中会进行进一步符号化,若没有可靠的事实依据或者受众共识,则容易失败。中医文化符号化的典型是药物。中药的符号化,可以获得次文本意义、文本意义、超文本意义三种层次的意义。具有文化意义的药物大多会在情节中发挥一定的叙事功能。这类文化符号化中药常常成为了所属功效类中药的标志性药物。鸦片类似的药物文化符号则有强烈的时代性,与时代主旋律共振,成为时代的共同文化记忆。如毒药、迷药、哑药、性药之类的特殊药物统称,亦取得了与具体药物一样的符号化程度。药名文化的核心要素是药名代码是否能被发现和理解,因此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可以用编码一解码理论来审视。白话散文中的药名文学是小说的新贡献。中医符号还可以进行临时符号化,也就是作为比喻的喻体;同时又进入了民间语言之中。第四章为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中医知识表达。中医知识是在中医学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中医术语为中医药学内用来表示中医药学相关概念的词语集合,对术语的运用是显性知识的特殊形式。小说以表达显性知识为主,才学小说是其典范。为了知识对接受者的顺利传达,作者往往选择做进一步解释,即对知识的评论。以知识的角度而言,中医医籍的固定体例属于一种特殊的程序化知识,小说家常对于这类中医文化形式知识的利用和表达进行仿拟。第五章为小说式表达的价值诠释和意义阐发。明清小说当然地属于明清社会在文化领域的投射,疾病与医学概莫能外,可分为具体知识的直接反映、社会关系的曲折反映、医学观念的隐含反映三种情况。中医文化可以放置到集体记忆理论之中,特定时期的医疗民俗有较强的仪式性和稳定性,是一类典型的文化记忆。叙事医学认为医疗过程具备叙事属性,普及中医叙事阅读,需要选择适合的阅读文本,应满足符合中医思维和观念、熟练运用中医语言、足够的叙事性和人文素养三个条件。明清通俗小说具有丰富的文本与多样的中医内容、丰富的叙事元素与医患视角、自然逼真的中医语言与浓厚的人文素养三个优势,具备成为中医阅读文本的条件。明清涉医小说的创作与阅读是一个完整的中医文化传播过程。将明清小说放置到传播学的框架之内可以考察小说形式对中医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和经验教训:应满足作为受传者的读者对易读性和可读性的平衡:作为媒介的小说有真实与虚构的裁量、事理情的融合、文学技巧的使用三个方面的经验:作为传播者,中医文化者应重视话语权把握,扮演好把门人的角色。
李全平[3](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朱颉[4](2013)在《清火败毒饮通过HSP70拮抗烧伤后肠粘膜凋亡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动物体内和体外研究清火败毒饮对烧伤后肠粘膜组织中Hsp70/p-Akt通路表达水平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的影响,探讨上述因素对烧伤后肠粘膜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又称对照组)、单纯烧伤组(简称烧伤组)、烧伤后QHBDY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治疗组根据清火败毒饮灌喂剂量不同分为0.5ml/100g,1ml/100g,1.5ml/100g三组。于烧伤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以及48小时采集小肠组织标本,用TUNEL法分析小肠粘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运用Real time PCR技术和IHC技术检测肠粘膜组织中Hsp70、Caspase-3的表达情况。构建Hsp70-pZsGreenl-C1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入IEC-18细胞,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转染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Hsp70和p-Akt的表达情况。用FCM术检测Hsp70转染后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Hsp70转染后对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在细胞水平的研究先对烧伤血清的浓度和药物浓度以及处理时间进行了摸索,根据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用烧伤血清和(或)中药对细胞进行干预,用FCM术检测干预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用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干预后细胞Caspase-3活性的变化,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在烧伤血清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烧伤后SD大鼠小肠粘膜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lml/100g和1.5ml/100g治疗组的凋亡率比烧伤组低。烧伤后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中Hsp70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增加,Caspase-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增加。1.5ml/100g治疗组与烧伤组相比,Hsp70和Caspase-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转染后,p-Akt蛋白表达随Hsp70蛋白表达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而Caspase-3的相对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降低。MTT的结果显示,烧伤血清和清火败毒饮对IEC-18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均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烧伤血清和清火败毒饮共同作用下,与烧伤血清组相比,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蛋白相对活性降低,凋亡率也降低。Western blot相对定量结果显示,治疗组与烧伤血清组相比,Hsp70的表达增加。结论:烧伤后肠粘膜中Hsp70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增加,发挥应激保护作用。清火败毒饮可能通过上调烧伤后大鼠体内Hsp70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降低凋亡率,从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Hsp70蛋白的表达能促进p-Akt蛋白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蛋白活性,同时降低细胞的凋亡率。清火败毒饮对烧伤血清作用后的IEC-18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上调Hsp70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蛋白的相对活性降低,凋亡率也降低。本文共有图
高启民,冯毅,杨宗城,蔡志民,钱程,鲜继淑,李晓鲁[5](2010)在《培育与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胡主席对当代革命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提出的时代要求,是部队官兵的精神支柱。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作为总后和第三军医大学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
岳茂兴[6](2009)在《严重外科脓毒症的诊断和临床救治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脓毒症(Sepsis)是指机体对感染所产生的炎性反应,或者说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它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缺血、外科大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诱发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由于重视了对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使得临床医疗方面开始摆脱单一器官概念的束缚,患者的整体性和器官之间的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具体化。基础医学发展的特点从基因研究到蛋白质组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对危重症的理解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临床上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治疗方法正在逐步降低着危重病的死亡率,并正在被临床循证医学研究所证实。本文阐述了严重外科脓毒症目前分型标准;诱因;高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代谢特点;临床救治方面的主要进展。着重介绍了国际上脓毒症治疗指南与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相融合的重要性。
闻有成[7](2007)在《“我是个医生,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文中认为中原的夏日,酷暑笼罩大地,热浪滚滚。突然,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刹那间迸发出刺眼的火花,郑州一化工厂PCV树脂车间11名工人陷入熊熊燃烧的火海……大火被扑灭后,11名被抢救出来的工人,被大火烧得几乎体无完肤,全身焦黑犹如木炭。无情的大火把工人们的
岳丽青[8](2007)在《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康复期重度烧伤患者进行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了解患者获得社会支持的现况及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诊的重度和特重度烧伤患者100例。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肖水源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李凌江、杨德森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双人重复录入,经整理和核查后,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社会支持总分为40.97±7.59分,与正常对照组(45.16±5.80)比较有明显差别;不同烧伤原因(不同热源和是否因公受伤)、不同伤后时间、伤后是否重返工作或学习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不同伤前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婚姻状态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有明显差异,男性获得的主观支持高于女性,对支持的利用度女性高于男性;干部获得的客观支持较其他职业者高;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得到的客观支持比高中或中专、初中高;有配偶者社会支持得分比无配偶者高。(2)本次调查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总分为41.93±14.72分,与正常对照组(58.73±9.69)比较有显着差异。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Ⅲ度烧伤面积不同、烧伤原因(包括热源原因和是否因公受伤)、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情况不同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社会支持总分、伤后时间、是否重返工作岗位或学习、伤前职业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深Ⅱ以上烧伤总面积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3)本次调查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恢复外貌或肢体功能的愿望均分为(3.91±0.98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之间,不同伤前职业、不同婚姻状态的患者之间恢复外貌或肢体功能的愿望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有显着差异,16~25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1)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社会支持比正常对照组低,生活质量处于低水平。(2)有配偶的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获得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水平比无配偶者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社会支持水平高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干部获得的客观支持高于其他职业者;男性获得的客观支持高于女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女性高于男性;。(3)社会支持总分、不同烧伤后时间、是否重返工作或学习、烧伤前职业与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深Ⅱ度以上烧伤总面积与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4)16~25岁年龄组重度烧伤患者恢复外貌或肢体功能的愿望最高。
舒云[9](2006)在《解读小汤山奇迹——为中华民族战胜“非典”三周年而作(长篇连载)》文中研究说明面对“非典”蔓延,小汤山医院火速决策,火速建成,火速接受患者。然而,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也毕竟是血肉之躯,面对无孔不入的危险,他们能抗得住吗?这支来自全国各大军区、上千人的队伍,能磨合得好吗?57天医治680名“非典”患者,创造了零感染率、低死亡率的世界纪录,他们靠的是什么?请继续关注解读小汤山奇迹的下半部分。
朱役[10](2006)在《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 根据《联合国宪章》(UN charter),联合国的四大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履行其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自1948年联合国首次在中东部署维和行动,联合国已进行了60多项维和行动,已有约120多个国家提供了近80多万军事人员和民警参加了维和行动。头戴联合国蓝盔(blue helmets)或蓝色贝雷帽执行维和任务的“蓝盔部队”就成为联合国的重要象征,为缓和地区矛盾、防止或减少流血冲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联合国的威望,加强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普遍赞誉。 自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我国政府为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为贯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维护世界的和平行动。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我国整体外交的一部分,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是与我国参加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事务紧密相连的。我军自1990年4月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至1993年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首次成建制派遣2批共800人的维和保障部队以来,共有3500多人,先后参加了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特别是2004年3月,应联合国秘书长要求,我军向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行动任务区派遣了我军迄今为止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支维和的保障部队(共558人,包括医疗、运输、工兵三支分队)。目前,我军分别在刚果(金)、利比里亚和黎巴嫩维和任务区成建制的派遣了8批维和保障部队,赴苏丹维和分队正处于待命安排状态。我部于2004年9月奉命抽组我军第二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 二、研究目的 鉴于我国(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是执行维和医疗任务时间比较短(2003年开始),对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的人员抽组、待命培训、维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等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国内相关研究
二、为了十个危重烧伤病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了十个危重烧伤病人……(论文提纲范文)
(1)环磷酸腺苷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肾保护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环磷酸腺苷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肾保护作用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环磷酸腺苷对大面积烧伤大鼠肾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烧伤后肾损伤与围手术期肾保护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略缩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叙事、符号与知识 ——中医文化在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绪论 中医文化的表达 |
第一节 中医文化的表达 |
一、中医文化的定义与形成 |
二、中医文化的主要形式:文本 |
三、中医文化的文本:从文学文本到明清小说 |
第二节 研究结构、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中医文化与明清白话小说的整体关系 |
第一节 承载中医文化的明清白话小说 |
一、明清白话小说涉医现象的繁荣 |
二、涉医文本的特征和分类 |
三、医学主题小说 |
第二节 涉医文本的生成 |
一、文本的继承和创新 |
二、作者与文本 |
三、文本的时代性与类型化 |
第三节 写入明清小说的中医文化 |
一、全面多样的疾病文化 |
二、众星拱月的诊疗文化 |
三、琳琅满目的医者文化 |
第二章 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疾病与医学叙事 |
第一节 叙述形式的基本特征 |
一、中医文化的叙事传统 |
二、叙事视角与叙事时间 |
三、涉医情节的叙事空间 |
第二节 叙事结构与叙事模式的形成 |
一、涉医故事的结构特点 |
二、涉医叙事模式的要素 |
三、模式的形成和变异 |
第三节 为叙事服务的疾病与医者 |
一、疾病在叙事中的作用 |
二、医者形象的叙事功能 |
三、历史名医文化的叙事演绎 |
第四节 涉医主题与审美的呈现 |
一、疾病与困境主题: 主人公的考验 |
二、医疗与拯救主题: 直面生老病死的中医学 |
三、中医文化的审美取向 |
第三章 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中医文化符号 |
第一节 中医文化符号的概念 |
一、符号与文化符号学 |
二、中医文化的符号化 |
第二节 药物与药名:中医符号的典型例证 |
一、符号化的中药 |
二、特殊药物的符号化 |
三、药名文化 |
第三节 其他中医符号现象 |
一、作为喻体的中医药文化 |
二、民间语言中的中医药 |
第四章 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中医知识表达 |
第一节 中医知识 |
一、中医知识与分类 |
二、术语与中医术语 |
第二节 小说语境下的中医知识呈现 |
一、知识的显性表达 |
二、对知识的评论 |
三、对中医形式知识的仿拟 |
第五章 小说式表达的价值诠释 |
第一节 社会医疗与小说 |
一、社会的投射: 小说的医学史研究 |
二、社会关系和医疗观念的反映 |
三、民俗: 中医文化的集体记忆 |
第二节 作为叙事医学的文本 |
一、叙事医学与叙事阅读 |
二、作为中医叙事阅读文本的小说 |
第三节 中医文化传播与明清小说 |
一、受传者与反馈:读者导向 |
二、媒介的使用: 明清小说的创作经验 |
三、身为传播者: 中医文化话语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清火败毒饮通过HSP70拮抗烧伤后肠粘膜凋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清火败毒饮对烧伤SD大鼠肠粘膜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的表达情况 |
1.1 前言 |
1.2 摘要 |
1.3 ABSTRACT |
1.4 材料与方法 |
1.4.1 主要实验仪器 |
1.4.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4.3 实验动物 |
1.4.4 中药清火败毒饮汤剂 |
1.4.5 重度烧伤模型的建立 |
1.4.6 动物分组 |
1.4.7 小肠组织的采集和处理 |
1.4.8 HE染色方法 |
1.4.9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1.4.10 TUNEL方法 |
1.4.11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
1.4.12 数据统计分析 |
1.5 结果 |
1.5.1 大鼠重度烧伤模型的建立 |
1.5.2 烧伤后SD大鼠肠粘膜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改变 |
1.5.3 烧伤后SD大鼠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率的改变 |
1.5.4 清火败毒饮对烧伤后SD大鼠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1.5.5 烧伤后SD大鼠小肠组织中Hsp70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
1.5.6 清火败毒饮对烧伤后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中Hsp70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的影响 |
1.5.7 烧伤后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中Caspase-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
1.5.8 清火败毒饮对烧伤后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1.6 讨论 |
1.7 结论 |
第二章 热休克蛋白Hsp70转染IEC-18细胞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p-Akt的表达情况 |
2.1 前言 |
2.2 摘要 |
2.3 Abstract |
2.4 材料与方法 |
2.4.1 主要实验仪器 |
2.4.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2.4.3 Hsp7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4.4 细胞培养 |
2.4.5 细胞转染 |
2.4.6 Real time PCR方法 |
2.4.7 Western blot方法 |
2.4.8 Caspase-3活性检测 |
2.4.9 Annexin V-FITC & PI凋亡检测 |
2.4.10 数据统计分析 |
2.5 结果 |
2.5.1 Hsp70-pZsGreen1-C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5.2 将真核质粒转染IEC-18细胞后,细胞的转染效率情况 |
2.5.3 转染后,Hsp70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 |
2.5.4 转染Hsp70后,Caspase-3的活性检测 |
2.5.5 转染Hsp70后,细胞的凋亡检测 |
2.6 讨论 |
2.7 结论 |
第三章 在细胞水平研究清火败毒饮对烧伤后IEC-18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的表达情况 |
3.1 前言 |
3.2 摘要 |
3.3 ABSTRACT |
3.4 材料与方法 |
3.4.1 主要实验仪器 |
3.4.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3.4.3 细胞培养 |
3.4.4 MTT试验 |
3.4.5 Western blot |
3.4.6 Caspase 3活性检测 |
3.4.7 Annexin V-FITC & PI凋亡检测 |
3.4.8 数据统计分析 |
3.5 结果 |
3.5.1 烧伤血清对IEC-18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5.2 烧伤血清对Caspase-3的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3.5.3 清火败毒饮对IEC-18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5.4 清火败毒饮对Caspase-3的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3.5.5 在烧伤血清和清火败毒饮共同作用下对Caspase-3的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3.5.6 在烧伤血清和清火败毒饮共同作用下对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 讨论 |
3.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2.3 调查内容及调查表 |
2.4 质量控制 |
2.5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的基本情况及与对照组的比较 |
3.2 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社会支持现况 |
3.3 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水平 |
3.4 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3.5 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恢复外貌或肢体功能的愿望 |
第四章 讨论 |
4.1 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社会支持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4.2 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
4.3 重度烧伤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分析 |
4.4 重度烧伤患者恢复外貌或肢体功能的愿望分析 |
4.5 本研究尚存在的不足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1 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简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概述 |
二、中国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步骤 |
第二章 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 |
第一节 维和行动待命安排和行动计划 |
一、维和待命机制目的和作用 |
二、维和待命行动计划和方案的内容 |
第二节 维和待命医疗分队抽组方案 |
一、维和待命医疗分队人员选拔的组织 |
二、维和待命医疗队人员选拔条件 |
三、维和待命医疗分队人员的抽组 |
第三节 传染病与流行病的预防接种 |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免疫政策 |
二、接种程序和方法 |
三、接种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
第四节 维和待命医疗分队训练方案 |
一、训练组织 |
二、训练内容 |
三、训练教学保障 |
四、训练实施 |
第五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
一、实证分析 |
二、讨论 |
第三章 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卫勤保障方案 |
第一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组织与保障体系 |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组织体系 |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体系 |
第二节 卫勤保障(中国二级医院)计划 |
一、卫勤保障(中国二级医院)原则 |
二、卫勤保障对象 |
三、卫勤保障(中国二级医院)计划 |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
一、实证分析 |
二、讨论 |
第四章 维和医疗分队医疗工作程序 |
第一节 门诊工作程序 |
一、门诊病人就诊工作程序 |
二、门诊医师工作职责 |
三、门诊护士工作职责序 |
四、门诊病案记录规范程序 |
五、门诊工作各项制度 |
第二节 急诊工作程序 |
一、急诊患者就诊工作程序 |
二、急诊接诊医师岗位职责 |
三、急诊接诊护士岗位职责 |
四、急诊抢救工作各项制度 |
第三节 医政工作程序 |
一、医疗早交班制度 |
二、医疗查房制度 |
三、医生值班制度 |
四、医疗文书规定 |
五、战备医疗执行办法 |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
一、实证分析 |
二、讨论 |
第五章 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卫生防病 |
第一节 食品卫生 |
一、给养保障程序 |
二、厨房、饮食、烹饪质量控制 |
三、卫生制度 |
四、食物中毒的预防 |
第二节 个人卫生监督与质量控制 |
一、成立人卫生监督与质量控制领导小组 |
二、建立个人卫生监督与质量控制三级组织 |
三、个人卫生监督质量与控制标准内容 |
第三节 给水保障 |
一、生活饮用水基本要求 |
二、选择水源与水质检验 |
三、用水安全 |
第四节 虫媒控制 |
一、杀虫的概念与防治原则 |
二、杀虫方法分类 |
第五节 主要常见疾病预防 |
一、疟疾的预防 |
二、艾滋病的预防 |
三、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防护 |
第六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
一、实证分析 |
二、讨论 |
第六章 战时应激与医学心理 |
第一节 战时应激预防与处理 |
一、战时应激的种类 |
二、战斗应激的诱发与处理 |
三、战时应激反应预防 |
第二节 医学心理 |
一、维和医疗队员的心里学选拔 |
二、维和医疗队员心理训练 |
三、维和医疗队心理训练特点 |
第三节 战时应激的心理护理 |
一、战前应激反应心理护理 |
二、战时应激反应心理护理 |
三、战后应激反应心理护理 |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
一、实证分析 |
二、讨论 |
第七章 安全防护与意外伤害预防 |
第一节 安全防护 |
一、营区安全警戒 |
二、防卫计划 |
三、紧急撤离预案 |
四、突发事件应急防备预案 |
第二节 意外事故与伤害 |
一、伤害的分类及特征 |
二、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
三、意外伤害的预防 |
第三节 常见意外伤害及防治 |
一、毒虫侵袭 |
二、烧(烫)伤 |
三、触电及雷击伤 |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
一、实证分析 |
二、讨论 |
第八章 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后勤(装备)保障 |
第一节 医疗及常用电器装备保障 |
一、医疗仪器及家电设备管理 |
二、医疗仪器及设备的管理规定 |
三、家用电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
第二节 通信设备保障 |
一、维和医疗分队的通信手段 |
二、通信保障人员管理规定 |
三、网络使用与管理规定 |
第三节 车辆使用与维修保养 |
一、车辆的使用与管理 |
二、车辆的车况及保养 |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
一、实证分析 |
二、讨论 |
第九章 轮换(撤离)程序 |
第一节 概述 |
一、轮换(撤离)时机及方式 |
二、轮换(撤离)组织 |
第二节 轮换前的准备 |
一、轮换准备工作 |
二、轮换出发前所需要完成的各种手续 |
三、轮换医疗分队联络官的任务 |
第三节 轮换(撤离)步骤 |
第四节 轮换部队禁带、受限和危险物品清单 |
一、禁带物品 |
二、受限物品 |
三、危险货物(需要照顾的物品) |
四、托运行李(不需要报关的物品) |
第五节 轮换部队携带行李规定 |
第六节 实证分析与讨论 |
一、关于轮换(撤离)计划 |
二、关于思想教育 |
三、关于携带行李 |
四、关于轮换期间的自我保障 |
五、关于轮换期间的疾病预防 |
第十章 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一节 维和待命部队训练 |
一、训练基地 |
二、训练教材 |
第二节 组织指挥与协调 |
一、政策把握 |
二、组织指导 |
三、物资装备 |
四、组织计划 |
五、轮换督导 |
六、补偿规定 |
七、配套政策 |
第三节 分队管理 |
一、分队日常管理张驰有度 |
二、充分利用维和分队的各种资源 |
三、创造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
研究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为了十个危重烧伤病人……(论文参考文献)
- [1]环磷酸腺苷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肾保护作用及机制[D]. 任玲.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2]叙事、符号与知识 ——中医文化在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表达[D]. 梁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4]清火败毒饮通过HSP70拮抗烧伤后肠粘膜凋亡机制研究[D]. 朱颉. 中南大学, 2013(02)
- [5]培育与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N]. 高启民,冯毅,杨宗城,蔡志民,钱程,鲜继淑,李晓鲁. 科技日报, 2010
- [6]严重外科脓毒症的诊断和临床救治进展[A]. 岳茂兴. 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 2009
- [7]“我是个医生,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N]. 闻有成. 经济参考报, 2007
- [8]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研究[D]. 岳丽青. 中南大学, 2007(06)
- [9]解读小汤山奇迹——为中华民族战胜“非典”三周年而作(长篇连载)[J]. 舒云. 啄木鸟, 2006(05)
- [10]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实证研究[D]. 朱役.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