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杂色组培及快繁技术研究

姜杂色组培及快繁技术研究

一、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宾思晨[1](2021)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三种园林植物根叶形态结构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营造优越、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园林植物的应用,因此对于美观且适应性强的园林植物的选择被提到紧迫的位置。本课题选择翠芦莉(Ruellia simplex)、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Variegata’)、巴西鸢尾(Neomarica gracilis)等三种近年来在南方园林建设中常见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广西高校校园内分别于较干旱和较湿润的位置采样,运用离析法、石蜡切片法、根系扫描法等从其叶片和根系的形态结构特征上分析该三种植物对土壤条件差异显着的环境适应机制,以期为同类研究和园林植物的选择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总体上三种植物叶片和根系的形态特征表现的规律为:在偏干旱环境中,叶面角质层较厚,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叶面有附属物,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较弱或无分化,机械组织发达,根系发达。在偏湿润环境中,上述特征的演化则与之相反。2.同一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差异性。在叶片表皮所例指标中,差异极显着的指标数的顺序是巴西鸢尾>翠芦莉>花叶艳山姜。在叶片横切结构中的顺序是花叶艳山姜>翠芦莉>巴西鸢尾。在根形态指标中,仅巴西鸢尾有2个指标差异显着。3.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指示作用表现不明显。翠芦莉和巴西鸢尾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旱生环境下的数值均大于湿生环境,而花叶艳山姜则相反,故用气孔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植物的抗逆性大小需谨慎。4.叶上表皮角质层、栅栏组织、总根长度和根尖数量等常用衡量植物抗逆性的指标,在本研究的三种植物中,旱生环境下的数值均大于湿生环境,符合大部分植物应对环境的策略。其它指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了植物体进化过程中局部的差异。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指标间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主成分分析中反映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气孔因子。6.三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均较强,研究指标在种间和种内的差异性说明每种植物有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在两种环境中,存在显着性差异的指标数的顺序是翠芦莉﹥巴西鸢尾﹥花叶艳山姜,反映翠芦莉能通过调节自身结构来应对环境的变化,但若遇突发的极端环境变化易受威胁,而花叶艳山姜稳定的结构特征说明其生态幅宽,适应性更强,巴西鸢尾的适应性则介于两者之间。

刘芳,廖敏彤,刘玉军,俞建妹,刘莉,武志伟[2](2020)在《花叶良姜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满足市场对花叶良姜苗木的需求,对花叶良姜无菌活体进行了芽增殖、生根及移栽等技术研究,比较了不同有机物、生长素及移栽基质对芽增殖、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叶良姜芽增殖培养中添加100mg·L-1水解酪蛋白,对芽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适合的芽增殖培养基基为MS+6-BA 5.0mg·L-1+NAA 2.0mg·L-1+水解酪蛋白100mg·L-1;适合的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 MS+IBA 0.5mg·L-1+IAA1.0mg·L-1,适宜的移栽基质为椰糠+泥炭土+碳化谷壳(2∶1∶1),移栽成活率达到98%。

龙敏,刘芳,李媚,沈遐,覃丽群[3](2019)在《不同栽培措施对花叶良姜组培苗移栽成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筛选高成活率及较高生长质量的花叶良姜组培苗育苗方法。[方法]研究基质、水肥、温度等育苗条件对花叶良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移栽基质对花叶良姜组培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不一致,成活率高低排序为轻基质>红壤>细河沙,其中轻基质移栽成活率为100%;不同间隔时间施肥对苗木叶片、苗高、分蘖数的影响差异显着;以每隔7 d喷施0.1%丰叶宝+0.1%KH2PO4效果最好;复合肥和叶面肥不同处理中,YF2(仅施用复合肥水肥)效果好于YF1(叶面肥与复合肥水肥交替使用),高生长均匀、苗壮、根系发达;在11—12月移栽,移栽成活率较好,可达95%;施水量10 mL/株时移栽成活率最高达100%。[结论]最佳的移栽基质为轻基质(按体积比例为椰糠50%+泥炭土25%+碳化谷壳25%);7 d/次喷施0.1%丰叶宝+0.1%KH2PO4混合叶面肥可以较好促进幼苗生长;单独淋施0.1%复合肥15 d/次可较好地促进苗木生长;较适宜的移栽月份为11—12月;较适宜的施水量为10 mL/株。

梁春辉,黄敏,汤慧敏,李秀平,李荣喜,董斌[4](2019)在《应用正交设计优化花叶良姜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花叶良姜组培苗为试材,应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法,研究不同因子对花叶良姜丛生芽增殖及生根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于花叶良姜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试验因子对花叶良姜增殖影响的顺序为:6-BA>蔗糖>PVP>NAA,适合花叶良姜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2.5 mg·L-1 6-BA+0.05 mg·L-1 NAA+5.0 mg·L-1 PVP+25 g·L-1蔗糖,增殖系数为3.079。各因子对花叶良姜生根系数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基本培养基>6-BA>活性炭>NAA,花叶良姜组培苗最适生根的培养基为:1/4 MS+0.10 mg·L-1 6-BA+2.0 mg·L-1 NAA+2 g·L-1活性炭,生根系数为2.93。

黄瀛[5](2019)在《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文中认为以山奈(Kaempferia glanga L.)根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究山奈无菌材料获得、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再分化能力,植物激素配比对茎尖生长分化、继代增殖、生根的影响,光照强度与山奈茎尖增殖的关系,分析蔗糖、激素配比、光照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山奈茎尖组培快繁及试管姜诱导技术体系,解决山奈常规无性繁殖,易感染病毒,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种性退化等问题,促进山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无菌材料获得:0.1%HgCl2灭菌10 min,污染率28.32%,茎尖存活率最高(56.42%),显着高于其它处理。2、6-BA对不同部位(茎尖和腋芽)外植体再分化系数的影响:在MS+6-BA5 mg/L+NAA 0.15 mg/L中茎尖与腋芽的再分化系数(3.21、2.56)均最高,茎尖再分化系数显着高于腋芽。3、KT、6-BA、光照强度对茎尖生长分化的影响:茎尖在MS+6-BA 5 mg/L+NAA 0.1 mg/L中再分化系数最高(2.54),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6-BA与光照强度处理结果表明:6-BA和光照处理再分化系数差异均极显着,6-BA 4 mg/L及2000 lx光照强度有利于茎尖再分化;MS+6-BA 4mg/L+NAA 0.1 mg/L在2000 lx培养中分化芽最多,再分化系数为7.77。4、6-BA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分别对茎尖分化的2种不定芽(有叶片分化和无叶片分化)进行增殖。结果表明:有叶片分化的不定芽茎尖在MS+NAA 0.05mg/L+6-BA 4 mg/L中增殖率最高(7.29),显着高于3 mg/L处理;无叶片分化的不定芽,MS+NAA 0.05 mg/L+6-BA 5 mg/L中增殖率(9.29)最高,极显着高于6-BA 1 mg/L处理。5、NAA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NAA 0.5 mg/L+6-BA 1 mg/L,生根率100%,根数(19.82条)最多,根长(1.55 cm),根粗(1.17 mm),均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6、蔗糖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50-70)g/L蔗糖,试管姜数量最多(2.403.02个)、最重(0.370.47g),均显着高于30 g/L和110 g/L处理。7、激素配比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表,研究蔗糖、6-BA、NAA、IAA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NAA是影响试管姜形成的主要因子,组合MS+蔗糖60 g/L+6-BA 2 mg/L+NAA 0.8 mg/L+IAA1.1 mg/L有利于试管姜形成,试管姜最重(0.68 g/瓶),数量最多(3.58个/瓶)。

卢宪雯[6](2019)在《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的马来良姜快繁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马来良姜(Alpiniamutica Roxb.)是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属(Alpinia)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柱可表现出典型的花柱卷曲性(Flexistyly),而对花柱卷曲性进行深入研究将对理解雌雄异熟机制的起源和繁殖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已通过解剖、生理试验、遗传学试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对马来良姜花柱卷曲性展开了全面的研究,但其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为了验证调控花柱卷曲性性状的基因调控机制,需要构建转基因植物体系,而转基因体系的建立是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植株快速繁殖体系。因此本研究以马来良姜为试验材料,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不同外植体、消毒剂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配比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构建马来良姜的快繁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马来良姜无菌体系的建立:筛选得到适宜马来良姜实生苗移栽的土壤基质;筛选获得马来良姜种子、块茎芽、根段最适无菌体系构建组合。结果表明:消毒剂的浓度与消毒时长是决定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NaClO和HgCl2的浓度升高及消毒时间的增加,可降低污染程度也会增加褐化程度;NaClO浓度升高及消毒时间的增加,可促进种子发芽;酒精与NaClO组合处理可得到较好的种子消毒效果,但不能得到较好的块茎芽消毒效果;酒精与HgCl2组合处理是消毒块茎芽和根段的有效方法;在HgCl2处理前后分别进行一次酒精处理可得到更好的块状茎消毒效果。2.马来良姜丛生芽的快速繁殖培养:以马来良姜无菌苗茎基部为外植体,筛选得到马来良姜最适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 0.5 mg/LNAA+ 30g/L蔗糖,最佳增殖丛生芽个数为2.96(70 d)。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配比是影响丛生芽增殖的重要因素,将6-BA和NAA组合使用可促进马来良姜丛生芽的增殖;6-BA与IBA组合使用无丛生芽增殖效果可促进幼苗生根。3.马来良姜根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以马来良姜根段为外植体,筛选得到马来良姜根段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5~0.75 mg/L 6-BA+ 1.0 mg/L 2,4-D+30g/L蔗糖及MS+1.0 mg/L 6-BA+0.25~0.75 mg/L 2,4-D+ 30g/L蔗糖;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配比是诱导愈伤组织的重要因素,单一使用6-BA或NAA的外植体逐渐褐化死亡,组合使用6-BA与NAA可分化出不定根也会使外植体褐化死亡,组合使用6-BA与2,4-D及组合使6-BA、NAA和2,4-D三者可诱导出外植体不同形态的愈伤组织。4.马来良姜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以马来良姜茎段为外植体,筛选得到诱导马来良姜茎段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 0.5~2.0 mg/L 2,4-D+ 30g/L蔗糖;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是诱导愈伤组织的重要因素,6-BA与2,4-D组合可诱导出外植体不同形态的愈伤组织也会使外植体褐化死亡。本研究对马来良姜快繁体系构建进行探究,获得了马来良姜种子、块茎芽、根段的最适消毒方式,筛选出了诱导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及诱导根段和茎段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填补了马来良姜组织培养研究的空白,为建立马来良姜遗传转化体系,以通过转基因手段研究验证花柱卷曲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技术探讨,并为实现生产马来良姜脱毒苗和植株规模化栽培奠定了基础,亦为提取马来良姜有效药用成分、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开发利用研究创造了初步条件。

沈鑫,陈艳敏,李永红,蒋冬月[7](2018)在《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探究花叶艳山姜的挥发性成分及变化规律》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花叶艳山姜叶片和花瓣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及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叶艳山姜叶片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及叶片在不同时期挥发性有机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花叶艳山姜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6月份达到最多,为22种,3月份检测到的种类最少,仅为6月份的二分之一。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物种类在12:00达到高峰,其中以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花叶艳山姜花瓣所含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要明显多于叶片,且挥发物中大部分物质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叶片。花叶艳山姜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β-月桂烯、莰烯、右旋樟脑、桉树醇等,它们大部分具有保健和药用功效。因此,花叶艳山姜是营造生态型、保健型芳香植物景观的优良材料。

王俊[8](2017)在《三种姜科花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姜科(Zingiberaceae)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兼具食用、观赏、药用、调味料、色素、化妆品及植物纤维等一系列用途,是开发新型球根花卉的重要资源,能带来很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以姜科观赏植物草豆蔻(Alpinia hainanensis)、红苞姜黄(Curcuma rubrobracteata)和苦山柰(Kaempferia marginata)为研究材料,就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技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植物离体快繁和组织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草豆蔻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选取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诱导种子萌发的适宜处理方法:消毒前在60℃温水中浸种24 h,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48.33%。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适宜方法:浓硫酸浸泡15 min,能够诱导出少量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67%,芽诱导率为5.36%,平均芽数为3.1。切取不定芽,转入芽增殖培养基,结果发现在培养基MS+6-BA 5.0 mg/L+TDZ0.5 mg/L+NAA 0.1 mg/L上增殖效果最好,增殖倍数为5.74倍,芽在20 d左右大量增殖,平均株高为3.45 cm。切取无菌苗不同的幼嫩器官,都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而种子经浓硫酸浸泡10-20 min后,接种到MS+BA 0.5mg/L+2,4-D 0.5 mg/L培养基上,能够诱导出少量淡黄色、潮湿、带绿点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质量高及诱导量大。因此,种子胚为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的外植体。适宜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TDZ 0.5 mg/L+NAA 0.2 mg/L,约20 d后愈伤组织块转绿,愈伤组织的成芽率可达到10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的芽点数为6.4。红苞姜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以红苞姜黄的芽和幼嫩茎尖为外植体,发现本实验最佳脱毒方法为:选择幼嫩茎尖为外植体,然后经过0.1%高锰酸钾浸泡15 min,70%酒精消毒1 min和0.1%升汞消毒25 min的灭菌处理。适宜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TDZ 0.5 mg/L+NAA 0.1 mg/L,增殖倍数达6.01倍,芽在20 d左右大量增殖,植株叶片和根部都生长健壮,平均株高达6.51 cm。根尖和茎尖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以茎尖诱导效果好,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0.3 mg/L+6-BA 0.5 mg/L+TDZ 0.5 mg/L。适宜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TDZ 0.5 mg/L+NAA 0.2 mg/L,成芽率可达93.33%,平均芽点数达2.2。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1.0 mg/L NAA。以苦山柰的腋芽为外植体,发现适宜脱毒方法为:70%酒精消毒1 min和0.1%的升汞消毒8 min。在培养基MS+NAA 0.1 mg/L+6-BA 2.0 mg/L上诱导芽增殖,由于芽点萌动较慢,数量较少,仅获得一批无菌苗,不定芽的增殖倍数约为4-5倍。通过三种姜科植物的组织培养,发现一种有效的脱毒技术:选用幼嫩茎尖为外植体,增加0.1%氯化汞的消毒时间。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选用幼嫩的生殖器官为宜,如幼胚。在生长调节剂上,6-BA、TDZ有利于芽的增殖和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出芽,6-BA浓度对其影响不大,TDZ在0.1-0.5 mg/L为宜,NAA适于根系的生长,在0.1-1.0 mg/L为宜。在红苞姜黄茎尖愈伤组织的诱导中,2,4-D浓度以0.3-0.5 mg/L为宜。

吴华青,周波涛,骆雪莲,柯沛强[9](2017)在《花叶艳山姜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花叶艳山姜吸芽为外植体,对丛生芽诱导及增殖、生根培养及移栽等环节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5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3/2 MS+6-BA 1.5 mg/L,室温度23-25℃最有利于增殖苗生长,自然光增殖苗生长良好;MS+NAA 1.0 mg/L可使生根苗生长健壮;泥炭土:珍珠岩(V:V)=8:2有利于生根苗移栽。

林茂,李进华,唐遒冥,龚建英,蒋济刚,钟程,王华新[10](2016)在《花叶良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花叶良姜高频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为其种苗周年规模化生产提供新方法。【方法】以花叶良姜种子为材料,开展无菌萌发、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及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花叶良姜种子依次经75%乙醇处理60 s、0.1%升汞处理10 min、5%次氯酸钠处理3 min,污染率仅5.00%,萌发率为75.83%;适宜花叶良姜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1.50 mg/L 6-BA+0.30 mg/L 2,4-D,适宜花叶良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0 mg/L TDZ+0.10 mg/L 2,4-D,分化系数达10.03;花叶良姜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00 mg/L ABT1号生根粉,生根率为98.00%。【结论】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可建立花叶良姜的离体再生体系。

二、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三种园林植物根叶形态结构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2 植物器官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1.2.1 根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1.2.2 叶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1.3 目标植物的研究概况
        1.3.1 翠芦莉的概述及研究概况
        1.3.2 花叶艳山姜的概述及研究概况
        1.3.3 巴西鸢尾的概述及研究概况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地概况
        2.1.2 土壤概况
        2.1.3 采样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根系扫描法
        2.2.2 石蜡制片法
        2.2.3 离析法
    2.3 数据处理
        2.3.1 数据测量
        2.3.2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叶表皮微观形态特征
        3.1.1 叶表皮微观形态特征
        3.1.2 叶表皮微观形态数量特征比较分析
        3.1.3 叶表皮微观形态数量特征T检验
    3.2 叶片横切结构特征
        3.2.1 叶片横切结构特征
        3.2.2 叶片横切结构数量特征比较分析
        3.2.3 叶片横切结构数量特征T检验
    3.3 根的外部形态特征
        3.3.1 根的外部形态特征
        3.3.2 根的外部形态数量特征比较分析
        3.3.3 根的外部形态数量特征T检验
    3.4 幼根横切结构特征
        3.4.1 幼根横切结构特征
        3.4.2 幼根横切结构数量特征比较分析
        3.4.3 幼根横切结构数量特征T检验
    3.5 基于所有数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6 基于所有数量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花叶良姜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无菌体系的建立
        1.2.2 增殖诱导
        1.2.3生根培养
        1.2.4 移栽炼苗
        1.2.5 培养条件
        1.2.6 水肥管理
        1.2.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培养
    2.2 继代增殖
    2.3 生根培养
    2.4 不同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有机物对花叶良姜继代苗生长的影响
    3.2 不同MS无机盐浓度对诱导不定根的影响
    3.3 不同外源激素对不定根诱导
    3.4 不同基质对移栽生根的影响

(3)不同栽培措施对花叶良姜组培苗移栽成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材料
        1.2.1 供试品种。
        1.2.2 基质、材料。
    1.3 方法
        1.3.1 移栽基质对苗木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1.3.2 施肥间隔对苗木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1.3.3 施肥方式(叶面肥与复合肥)对苗木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1.3.4 温度对组培苗移栽的影响。
        1.3.5 施水量对幼苗成活的影响。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基质对幼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2.2 施肥间隔对幼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2.3 施肥方式对幼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2.4 温度对幼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2.5 施水量对幼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移栽基质对苗木移栽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3.2 施肥间隔对苗木移栽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3.3 施肥方式对幼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3.4 温度对幼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3.5 施水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4)应用正交设计优化花叶良姜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二)试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试验因素对花叶良姜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二)试验因素对花叶良姜生根效果的影响
三、讨论与结论

(5)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山奈特性
    1.2 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1.3 山奈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山奈成分以及经济研究
        1.3.2 山奈市场价值
    1.4 姜科研究进展与试管姜研究
        1.4.1 姜科研究进展与脱毒研究
        1.4.2 山奈病毒研究
        1.4.3 山奈试管姜的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实验仪器
    1.8 药品及培养基灭菌
    1.9 实验统计方法
2 山奈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消毒时间、和消毒剂浓度对山奈苗无菌系建立的影响试验
        2.2.2 6-BA对茎尖与腋芽诱导分化的影响实验
    2.3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消毒时间对对山奈无菌系建立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的植物分裂素对茎尖与腋芽培养影响
    2.4 讨论
        2.3.1 消毒对山奈材料污染率以及成活率的影响
        2.3.2 茎尖与腋芽的分化能力在快繁体系建立的作用
        2.3.3 茎尖脱毒技术在山奈脱毒的初步探索
3 山奈茎尖初代培养的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不同KT浓度对山奈茎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2 不同6-BA浓度对山奈材料的不定芽增殖影响
        3.1.3 不同光照强度对山奈茎尖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浓度的KT对山奈茎尖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的6-BA对山奈茎尖不定芽的诱导影响
        3.2.3 不同光照强度对山奈初代分化芽培养的影响
    3.3 讨论
        3.3.1 KT以及6-BA对山奈茎尖初代分化的影响
        3.3.2 光照强度对茎尖培养的影响
4 山奈继代增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不同浓度的6-BA对山奈有叶片分化的丛生芽增殖研究试验
        4.1.2 不同浓度梯度的6-BA对无叶片分化的丛生芽增殖研究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6 -BA对山奈有叶片的丛生芽增殖效果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梯度的植物生长激素对无叶片分化的山奈苗增殖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浓度的6-BA对有无叶片分化的山奈试管苗增殖效果影响
        4.3.3 继代不定芽增殖与初代不定芽增殖效果对比
5 山奈苗生根试验影响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设计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调节剂对山奈苗生根的影响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6 试管姜的诱导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不同浓度蔗糖在暗环境中的试管姜诱导试验效果的影响
        6.2.2 不同浓度的蔗糖在光照环境中诱导试管姜试验的影响
        6.2.3 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姜诱导试验的影响
        6.2.4 山奈试管姜最适培养基分析
    6.3 讨论
        6.3.1 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姜诱导的效果
        6.3.2 不用光照以及不同蔗糖浓度对试管姜诱导效果
        6.3.3 试管姜诱导与储藏
        6.3.4 试管姜诱导的激素分析
7 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8 附录

(6)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的马来良姜快繁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马来良姜的研究概述
        1.1.1 马来良姜的植物学特征
        1.1.2 马来良姜药用研究价值
        1.1.3 马来良姜的栽培繁殖
        1.1.4 马来良姜花柱卷曲性研究概况
    1.2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2.1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
        1.2.2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价值
    1.3 姜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1 培养基的使用
        1.3.2 外植体的选择
        1.3.3 消毒剂的使用
        1.3.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外植体的影响
        1.3.5 外植体褐化现象
        1.3.6 其他因素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马来良姜无菌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马来良姜实生苗的培育和移栽
        2.2.2 马来良姜种子的无菌培养
        2.2.3 马来良姜块茎芽的无菌培养
        2.2.4 马来良姜根段的无菌培养
    2.3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培养条件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不同土壤基质对马来良姜根部生长情况的影响
        2.5.2 不同NaClO浓度及消毒时间对种子生长情况的影响
        2.5.3 不同HgCl_2浓度及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生长情况的影响
        2.5.4 不同HgCl_2浓度及消毒时间组合两次酒精消毒对外植体生长情况的影响
        2.5.5 不同NaClO浓度及浸泡时间对外植体消毒及生长情况的影响
        2.5.6 不同HgCl_2溶液及消毒时间对马来良姜根段生长情况的影响
    2.6 小结与讨论
        2.6.1 马来良姜幼苗移栽的最适土壤基质
        2.6.2 马来良姜种子的最适消毒方法
        2.6.3 NaClO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6.4 马来良姜块茎芽的最适消毒方法
        2.6.5 马来良姜根段的最适消毒方法
3 马来良姜丛生芽的快速繁殖培养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培养条件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来良姜丛生芽快速繁殖的影响
    3.6 小结与讨论
        3.6.1 诱导马来良姜丛生芽快速繁殖的最适培养基
        3.6.2 6-BA与生长素的组合使用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 马来良姜根段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以马来良姜根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4.2.2 以马来良姜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4.3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培养条件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来良姜根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5.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来良姜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6 小结与讨论
        4.6.1 诱导马来良姜根段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
        4.6.2 诱导马来良姜茎段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
        4.6.3 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生长情况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试验所用主要试剂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探究花叶艳山姜的挥发性成分及变化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采集和测定
        1.2.2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花叶艳山姜叶片挥发性有机成分和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2.2 花叶艳山姜叶片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和含量的日变化
    2.3 花叶艳山姜花与叶片挥发性有机成分和含量的对比分析
3 讨论

(8)三种姜科花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姜科花卉概况
        1.1.1 姜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1.1.2 姜科植物的应用价值
        1.1.3 姜科花卉的开发现状
    1.2 姜科花卉的繁殖
        1.2.1 有性繁殖
        1.2.2 无性繁殖
    1.3 姜科花卉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1.3.1 外植体选择和消毒技术
        1.3.2 不定芽诱导与增殖的研究现状
        1.3.3 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再分化的研究现状
        1.3.4 试管苗生根的研究现状
    1.4 草豆蔻、红苞姜黄和苦山柰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培养基的配制和培养条件
        2.3.2 外植体的处理
        2.3.3 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
        2.3.4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
        2.3.5 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2.3.6 生根、壮苗培养与试管苗的移栽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草豆蔻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3.1 草豆蔻种子萌发与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3.2 草豆蔻不定芽的增殖
        3.2.1 细胞分裂素 6-BA与生长素NAA对草豆蔻增殖的影响
        3.2.2 细胞分裂素TDZ对草豆蔻增殖的影响
    3.3 草豆蔻愈伤组织的诱导
    3.4 草豆蔻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第四章 红苞姜黄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4.1 红苞姜黄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方法
    4.2 红苞姜黄不定芽的增殖
        4.2.1 细胞分裂素TDZ单独使用对红苞姜黄增殖的影响
        4.2.2 细胞分裂素 6-BA、TDZ与生长素NAA共同作用对红苞姜黄增殖的影响
    4.3 红苞姜黄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增殖
        4.3.1 外植体的选择
        4.3.2 不同激素组合对红苞姜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4 红苞姜黄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4.5 红苞姜黄的生根培养与移栽
第五章 苦山柰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5.1 苦山柰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方法
    5.2 苦山柰不定芽的诱导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9)花叶艳山姜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外植体的预处理
        1.2.2 外植体采集与处理
        1.2.3 丛生芽诱导
        1.2.4 增殖培养
        1.2.5 壮苗培养
        1.2.6 生根培养
        1.2.7 生根苗移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2.2 不同培养基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2.3 培养温度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2.4 不同光照条件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2.5 不同培养基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2.6 不同基质和育苗容器对生根苗移栽的影响
3 讨论

(10)花叶良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预处理及无菌萌发
        1.2.2 愈伤组织诱导
        1.2.3 愈伤组织分化
        1.2.4 生根培养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叶良姜种子的灭菌及无菌萌发
    2.2 花叶良姜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
    2.3 花叶良姜种子的愈伤组织分化
    2.4 花叶良姜种子分化苗的生根培养
3 讨论
4 结论

四、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三种园林植物根叶形态结构的比较[D]. 宾思晨. 广西大学, 2021(12)
  • [2]花叶良姜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J]. 刘芳,廖敏彤,刘玉军,俞建妹,刘莉,武志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06)
  • [3]不同栽培措施对花叶良姜组培苗移栽成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龙敏,刘芳,李媚,沈遐,覃丽群.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1)
  • [4]应用正交设计优化花叶良姜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研究[J]. 梁春辉,黄敏,汤慧敏,李秀平,李荣喜,董斌.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5]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D]. 黄瀛.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6]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的马来良姜快繁体系构建[D]. 卢宪雯. 云南大学, 2019(03)
  • [7]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探究花叶艳山姜的挥发性成分及变化规律[J]. 沈鑫,陈艳敏,李永红,蒋冬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 [8]三种姜科花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D]. 王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7(01)
  • [9]花叶艳山姜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吴华青,周波涛,骆雪莲,柯沛强. 热带农业工程, 2017(02)
  • [10]花叶良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J]. 林茂,李进华,唐遒冥,龚建英,蒋济刚,钟程,王华新. 南方农业学报, 2016(11)

标签:;  ;  ;  ;  ;  

姜杂色组培及快繁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