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胡椒主产国出口量增加(论文文献综述)
王赟[1](2020)在《我国粮食关税配额政策调整的影响研究 ——以玉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粮食是我国开展一切生产生活的根本。粮食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关系着经济稳定和社会平稳。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保障国泰民安的重中之重。关税配额政策是国际上流行的贸易保护工具,我国粮食关税配额政策的实行和调整影响着粮食贸易,也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国内粮食的生产和消费。研究我国粮食关税配额政策的影响机制,不仅有利于为我国稳定粮食市场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国粮食市场的良好发展,也有利于我国未来面临国际压力时能够更加从容有效地进行应对。本文首先从国外形势环境、国内市场现状和WTO的相关政策及谈判进展分析了我国现行粮食关税配额政策面临的形势环境;接着,梳理了我国粮食关税配额的执行现状,并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从关税配额政策的理论影响机制出发,以玉米为例,将GTAP模型重新进行国家和部门归类,并设置模拟方案模拟了玉米降低关税后,玉米及相关产业在价格、产出、需求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在GTAP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将玉米主产省归类为四大产区,并建立了供给反应模型及消费函数,对各地区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我国粮食配额规模目前仍有不小的可利用空间。二、现阶段中美矛盾一再升级,美国已经将焦点对准到了我国的关税配额政策上,且国内粮食价格倒挂、粮食生产稳定但增长乏力、国内消费增长将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排除进一步放开关税配额政策的可能。三、当我国玉米进口关税降低时,相对于其他农产品及国外玉米市场,国内玉米市场受冲击最大。在进口低价玉米的冲击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下跌,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导致玉米产出下降。玉米价格的降低导致了玉米需求、玉米相关行业的产出和需求增加,玉米出口国的玉米价格和产量也相应增加。四、从玉米主要产区来看,当玉米价格下降时,玉米产区的种植面积将会减少,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增加,并且对玉米价格越敏感的地区,在玉米关税税率降低时,生产和消费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中西北产区在玉米种植面积上受影响最大,北部产区在玉米消费上受影响最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优化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稳定粮食生产,谨慎开放玉米市场、增强玉米进口有序性,理清市场准入底线、坚守农业谈判立场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石慧[2](2018)在《大豆在美国的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豆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栽培作物之一,自古以来,大豆不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和优质植物蛋白来源,还在农作物种植、植物油脂补充、牲畜饲养等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历史上大豆在中国经历了从野生生长到人工栽培、从成为人们的主食到转向副食、从主要向世界出口到依靠从美洲进口的历史变迁,大豆也在此发展过程中先后通过不同的路径被广泛地引种传播到世界各地,到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多重利用价值的重要作物品种。相比大豆在中国可以追溯千年的悠久发展历史,大豆被引入美国则是在近几个世纪左右发生的。18世纪中期大豆传入美国后并没有很快地发展起来,而是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缓慢发展后,主要作为一种牧草作物开始被广泛地推广并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新大豆品种的引入、大豆加工技术进步和大豆新用途的不断被开发等,美国大豆开始进入快速产业化发展阶段,并于20世纪50年代超过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此后,美国大豆开始全面产业化发展,在不断满足美国国内大豆加工需求的同时,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大豆及其制品的对外出口贸易。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美洲国家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业相继发展,对美国大豆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造成了影响,但美国仍然保持着世界最大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美国大豆最大的输送地是历史上的大豆起源地和主产国中国,随着20世纪末期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放开,大量美洲大豆开始进入并逐渐占领了中国的大豆市场,中美两国大豆生产和出口的相对优势地位完全发生了逆转。鉴于历史时期大豆在美国取得的让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把中国原产作物大豆在美国的发展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历史文献法、定量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在大量一手英文文献和统计数据资料的支撑下,将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期。通过绘制多个相关的图和表,对大豆在美国本土化的发展和动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中美大豆发展比较中为中国大豆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研究主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的历史背景。中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经过人类不断地采集和驯化,大豆最早在中国有了栽培品种。此后几千年的栽培和利用过程中,大豆通过与不同国家间的农业交流互动,曾先后在不同时期被引种种植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大豆在美国的传入是在地理大发现与海外贸易兴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早期主要通过四条海上路径分别从不同国家传入美国。第二部分分别从大豆生产、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组织制度四个方面对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的具体发展情况展开追溯。首先,对大豆在美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期。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和官方统计数据的整理,将大豆生产在美国的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早期引种和缓慢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波动发展时期以及稳步发展时期。在四个发展时期中,因为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政策、技术水平、社会背景等因素不同,大豆生产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看,大豆生产在美国经历了从一种新奇作物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经济作物的变迁。其次,从大豆生产技术的进步展现其本土化进程。在大豆育种和品种发展上,美国的大豆品种在美国经历了由少到多的过程,早期世界范围内的引种活动为美国大豆传统育种和新品种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亲本原料,20世纪末以后则开始转向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开发和种植;在大豆栽培和收获技术发展上,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贮藏等都有不同的变化;在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上,也形成了针对美国大豆病虫害类型的主要防治手段。再次,从大豆加工利用的变化展现其本土化进程。大豆在美国的利用方式,从主要作为牧草作物发展为主要作为豆粒收获进行加工利用。作为牧草作物期间可当作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干草饲料、放牧或肥田等多种方式利用。而作为大豆加工则主要制成豆油、豆粕和大豆食品等。最后,大豆在美国的本土化发展还表现在包括政府机构和高校、相关企业公司和行业协会等方面的组织机构发展上。第三部分是对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的动因进分析和探讨。通过对大豆在美国本土化发展过程的梳理,指出历史时期内美国大豆产业的兴旺发展并不是只由单一因素导致的,应该说大豆在美国的发展是以自然为前提、以政策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和以合作为依托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作用的结果。第四部分通过梳理中国和美国大豆生产地位的转换,以及对相对优势地位转变的动因分析,结合大豆在美国本土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历史教训,努力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大豆产业乃至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及本土化进程的历史探究,试图从多方面分析和总结大豆在美国本土化和快速产业化发展的动因,为农作物的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研究带来启发,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大豆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罗敏[3](2011)在《海南省胡椒生产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热带作物的不断发展,中国胡椒也逐渐在世界胡椒市场中斩露头角,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已列为世界前五位。而海南省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一直是胡椒种植的主产地,2009年,海南省胡椒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5.73%,产量所占比例更是高达97.87%。从一定程度来讲,海南省胡椒的生产情况,反映了全国胡椒的总体生产情况和水平。作为海南省优势热带经济作物,我们应该认清海南省胡椒产业的发展形势,清楚海南省胡椒在生产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从生产和贸易两个层面分析,找出影响海南省胡椒生产、出口的因素,并且对海南省胡椒产业以后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全文包括序言一共有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介绍文章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采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期望达到的研究目标。第二部分:海南省胡椒生产、分布情况分析。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方法测算海南省优势热带作物(胡椒、橡胶、槟榔、椰子)、海南省与全国其他胡椒种植省份(广东、云南)、海南省胡椒主要种植市县(琼海、文昌、万宁、海口等)的生产比较优势指数,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合理组织海南省胡椒生产。第三部分:世界胡椒生产、消费以及进出口情况分析,测算海南省及其他胡椒主产国国际竞争力指数,包括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等,并进行国际比较。第四部分:影响海南省胡椒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分析。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反映的是在国际竞争中所拥有的实力,或者是已实现的国际竞争力的解释变量。这些因素可以决定胡椒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结果。影响胡椒国际竞争力的一般因素很多,文中主要从生产成本、价格、质量、生产要素、产业组织、政府作用等几方面来进行深入的剖析,发现海南省胡椒在政府支持力度、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产业组织化程度、国际市场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严重影响了海南胡椒的国际竞争力。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海南省胡椒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建立海南省胡椒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严格控制海南省胡椒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提升海南省胡椒产业化组织水平,发展海南省胡椒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胡椒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胡椒市场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全方位的保障海南省胡椒参加国际竞争力。
杨建峰,邬华松,孙燕,鱼欢,郑维全,谭乐和[4](2010)在《我国胡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指出从产销、种质资源、栽培管理和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我国胡椒产业现状,展望胡椒产业发展前景,并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广大胡椒科研生产工作者提供参考。
万祝宁,谭勇,窦志浩,谢辉,张容鹄,何艾[5](2010)在《胡椒及其产品开发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胡椒的特征与特性、生产概况及作用,概述了胡椒及其产品开发现状,并对我国胡椒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陆敏泉,温春生,廖子荣,邬华松[6](2009)在《世界胡椒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1998-2007年世界主要胡椒进出口国进出口贸易情况。世界胡椒出口国主要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进口国主要在北美和欧洲。1998-2007年,世界胡椒出口量平均每年增加3.76%,进口量平均每年增加3.74%,呈现缓慢增长的势头。
董云萍[7](2007)在《世界咖啡产销动态及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对策》文中认为概述了1985~2006年世界咖啡的产销动态和引起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分析和讨论了在世界咖啡市场大背景下海南咖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张慧坚[8](2007)在《世界胡椒业发展》文中认为目前国际市场对胡椒需求量日益增多。胡椒在世界香料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生产国与出口国主要集中于亚洲、南美洲,以亚洲出口量最大。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胡椒生产以及进出口贸易状况,并对世界胡椒业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张慧坚[9](2007)在《印度胡椒业产销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南海岸的热带雨林,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素有"香料之王"的美誉,多由小种植园生产。据统计,2005年印度胡椒收获面积为21.50万公顷,产量达7.0万吨。在印度香料贸易中,胡椒是最重要的创汇产品,并且自古就是一种重要出口产品,2004年出口量达到1.54万吨。近30年来,印度已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胡椒产品。
邢谷杨[10](2007)在《我国胡椒产品开发的思考》文中提出概述胡椒的用途及胡椒产品的开发现状,提出我国胡椒产品的开发建议。
二、2004年胡椒主产国出口量增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胡椒主产国出口量增加(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粮食关税配额政策调整的影响研究 ——以玉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
1.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2 研究的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方法 |
1.3.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二章 我国粮食关税配额政策面临的形势环境 |
2.1 国内外形势环境 |
2.1.1 国际经贸形势变化与压力 |
2.1.2 粮食竞争优势总体不强 |
2.1.3 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 |
2.2 国内玉米市场现状 |
2.2.1 供给形势相对稳定 |
2.2.2 消费增长趋势明显 |
2.2.3 进口市场转移 |
2.3 WTO相关政策 |
2.3.1 WTO农业协定对市场准入政策的相关规定 |
2.3.2 新一轮农业谈判的进度及成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粮食关税配额的执行现状及国际对比 |
3.1 我国粮食关税配额的执行现状 |
3.1.1 我国的粮食关税配额政策 |
3.1.2 粮食关税配额的分配及完成情况 |
3.2 其他主要国家(地区)关税配额的使用情况 |
3.2.1 关税配额的完成情况 |
3.2.2 配额的发放及剩余配额的处理 |
3.3 配额执行情况的国际比较 |
3.3.1 配额政策及执行情况比较 |
3.3.2 配额未完成的原因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税配额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 |
4.1 关税配额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
4.1.1 关税配额政策的效应分析 |
4.1.2 降低配额外关税的影响分析 |
4.1.3 扩大进口配额的影响分析 |
4.2 关税配额政策影响的模拟分析 |
4.2.1 GTAP模型及方案调整 |
4.2.2 总体影响分析 |
4.2.3 国内各地区影响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启示 |
5.2.1 优化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稳定粮食生产 |
5.2.2 谨慎开放玉米市场、增强玉米进口有序性 |
5.2.3 理清市场准入底线、坚守农业谈判立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大豆在美国的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五、创新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大豆的起源与传播 |
一、大豆起源于中国 |
二、大豆在世界传播 |
第二节 大豆传入美国的背景与路径 |
一、大豆传入前的历史背景 |
二、大豆传入美国的路径 |
第二章 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早期引种和缓慢发展时期(1898年以前) |
一、1898年以前的引种 |
二、1898年以前的试种 |
第二节 快速发展时期(1898年-1969年) |
一、生产的迅速发展 |
二、主产区的形成 |
第三节 波动发展时期(1970年-1995年) |
一、生产的起伏波动 |
二、主产区的发展 |
第四节 稳步发展时期(1996年至今) |
一、生产的稳步提高 |
二、主产区的现状 |
第三章 大豆在美国生产技术的本土化 |
第一节 大豆育种与品种资源发展 |
一、1898年以前的大豆品种 |
二、品种采集与传统育种发展 |
三、生物技术与转基因大豆 |
第二节 大豆栽培与收获技术的发展 |
一、整地 |
二、播种 |
三、田间管理 |
四、收获和贮藏 |
第三节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 |
一、大豆病害及其防治 |
二、大豆虫害及其防治 |
第四章 大豆在美国加工利用的本土化 |
第一节 大豆利用方式的改变 |
一、从大豆制品到牧草作物 |
二、从牧草作物到粒用大豆 |
第二节 大豆作为牧草作物的利用 |
一、青绿饲料 |
二、青贮饲料 |
三、干草饲料 |
四、放牧和肥田 |
五、豆粒喂养 |
第三节 粒用大豆的加工和利用 |
一、大豆加工业的发展 |
二、豆油的利用 |
三、豆粕的利用 |
四、大豆食品 |
第五章 大豆在美国组织机构的本土化 |
第一节 大豆相关政府机构与高校 |
一、美国农业部及相关工作 |
二、农业高校及试验推广站 |
第二节 大豆相关企业公司 |
一、产品加工公司 |
二、工业制造公司 |
三、作物种子公司 |
四、产品贸易公司 |
第三节 大豆相关协会组织 |
一、美国大豆协会 |
二、联合大豆基金会 |
三、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
第六章 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大豆与美国自然条件的相互适应 |
一、大豆的植物生理特征 |
二、大豆适宜美国农业环境 |
第二节 大豆相关法案的推动 |
一、大豆补贴政策 |
二、大豆品种保护政策 |
第三节 大豆产业经济利益的驱动 |
一、美国国内市场的大豆产业 |
二、大豆及其产品的出口贸易 |
第四节 大豆相关技术体系的完善 |
一、大豆育种技术的发展 |
二、大豆种植的机械化 |
三、大豆加工技术的进步 |
四、大豆运输系统的健全 |
第五节 大豆相关组织制度的建设 |
一、大豆相关组织体系的构成 |
二、大豆相关组织体系的协作 |
第七章 美国大豆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
第一节 中美大豆相对优势地位的转换 |
一、中国大豆的历史优势 |
二、中美大豆的现代转变 |
第二节 相对地位转变的原因分析 |
一、生产效率因素 |
二、产销体系因素 |
三、政策导向因素 |
四、消费结构因素 |
第三节 中国大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一、政策上给予关注和支持 |
二、进行大豆生产技术创新 |
三、不断完善大豆产业链发展 |
四、推进大豆组织与制度优化 |
五、发展特色非转基因大豆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3)海南省胡椒生产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序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1 比较优势理论 |
1.2.2 竞争优势理论 |
1.2.3 国际竞争力 |
1.2.4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国际竞争力 |
1.3 测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
1.3.1 比较优势测算方法 |
1.3.2 国际竞争力测算方法 |
1.3.3 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1 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动态 |
1.4.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动态 |
1.4.3 综述小结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路线、方法 |
1.6.1 研究路线 |
1.6.2 研究方法 |
1.7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不足 |
1.7.1 创新 |
1.7.2 不足 |
2 海南省胡椒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
2.1 海南省胡椒生产状况分析 |
2.1.1 海南省与广东、云南胡椒生产情况比较 |
2.1.2 海南省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情况比较 |
2.1.3 海南省胡椒生产情况分析 |
2.2 海南省胡椒比较优势分析 |
2.2.1 海南省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
2.2.2 海南省各胡椒主产地胡椒比较优势分析 |
2.2.3 海南省胡椒与全国其他胡椒种植省份(广东、云南)比较优势分析 |
2.3 小结 |
3 海南省胡椒国际竞争力分析 |
3.1 世界胡椒生产、消费情况 |
3.1.1 世界胡椒生产情况比较 |
3.1.2 世界胡椒消费情况比较 |
3.2 世界胡椒贸易情况比较 |
3.2.1 世界胡椒出口情况比较 |
3.2.2 世界胡椒进口情况比较 |
3.3 海南省胡椒国际竞争力分析 |
3.3.1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
3.3.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3.4 小结 |
4 海南省胡椒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4.1 生产要素 |
4.1.1 自然资源禀赋 |
4.1.2 劳动力素质 |
4.1.3 生产、加工、管理技术 |
4.2 生产成本与出口价格 |
4.2.1 生产成本 |
4.2.2 出口价格 |
4.3 出口产品质量 |
4.3.1 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
4.3.2 产品质量安全 |
4.3.3 产品质量标准 |
4.4 生产经营主体 |
4.5 政府作用 |
4.5.1 科技推广、人才培养 |
4.5.2 市场体系建设 |
4.5.3 产业组织 |
4.5.4 政策支持 |
4.5.5 国际贸易政策 |
4.6 小结 |
5 对策建议 |
5.1 基本结论 |
5.2 对策与建议 |
5.2.1 建立海南胡椒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5.2.2 提升海南省胡椒产业化组织水平 |
5.2.3 加强胡椒市场体系建设 |
5.2.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胡椒及其产品开发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胡椒的生长特性 |
2 胡椒生产概况 |
3 胡椒的功能特性 |
4 胡椒产品开发现状 |
4.1 国外胡椒产品开发现状 |
4.2 国内胡椒产品开发现状 |
5 我国胡椒加工业展望 |
(6)世界胡椒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胡椒产量 |
2 世界胡椒进出口贸易情况 |
2.1 世界胡椒出口 |
2.1.1 出口量 |
2.1.2 出口金额 |
2.2 世界胡椒进口 |
2.2.1 进口量 |
2.2.2 进口金额 |
3 中国胡椒贸易与发展状况 |
4 小结 |
(7)世界咖啡产销动态及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咖啡产销动态分析 |
1.1 1985~2006年世界咖啡产销状况 |
1.2 世界咖啡产销变动的主要原因 |
1.3 咖啡生产国对价格危机的应对措施 |
2 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2.1 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历程 |
2.2 海南咖啡产业现状 |
2.2.1 种植规模严重萎缩 |
2.2.2 规模小、投入少, 抚管技术落后 |
2.2.3 咖啡初加工技术落后, 咖啡豆未分级, 价格低 |
3 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
3.1 制定发展规划, 作好种植布局 |
3.2 成立咖啡产业公司, 建立咖啡示范基地, 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工 |
3.3 重视咖啡新产品开发, 拓展国内市场 |
3.4 依托海南的旅游大市场, 促进优质咖啡产品的销售 |
(9)印度胡椒业产销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印度胡椒生产概况 |
2 印度胡椒进出口贸易 |
2.1 胡椒出口 |
2.2 胡椒进口 |
2.3 胡椒价格分析 |
3 印度胡椒业产销展望 |
(10)我国胡椒产品开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胡椒产品开发现状 |
1.1 国外胡椒产品开发现状 |
1.2 国内胡椒产品开发现状 |
2 我国胡椒产品开发思考 |
2.1 改进完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
2.2 研制胡椒系列产品 |
2.3 重视胡椒配料食品研究和产品开发 |
2.4 重视胡椒医学用途研究和产品开发 |
四、2004年胡椒主产国出口量增加(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粮食关税配额政策调整的影响研究 ——以玉米为例[D]. 王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2]大豆在美国的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研究[D]. 石慧.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2)
- [3]海南省胡椒生产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研究[D]. 罗敏. 海南大学, 2011(12)
- [4]我国胡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杨建峰,邬华松,孙燕,鱼欢,郑维全,谭乐和. 热带农业科学, 2010(03)
- [5]胡椒及其产品开发现状与展望[J]. 万祝宁,谭勇,窦志浩,谢辉,张容鹄,何艾.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0(01)
- [6]世界胡椒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 陆敏泉,温春生,廖子荣,邬华松. 热带农业工程, 2009(06)
- [7]世界咖啡产销动态及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对策[J]. 董云萍. 热带农业科技, 2007(03)
- [8]世界胡椒业发展[J]. 张慧坚. 世界农业, 2007(09)
- [9]印度胡椒业产销现状与展望[J]. 张慧坚. 中国热带农业, 2007(04)
- [10]我国胡椒产品开发的思考[J]. 邢谷杨.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