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二养猪场发生猪肺炎疫情的处理与思考

我市第二养猪场发生猪肺炎疫情的处理与思考

一、我市二猪场发生猪肺疫疫情的处理和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冯静静[1](2021)在《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常年因气候、洪涝灾害、群众生活环境差、医疗设备不足、封建迷信思想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各种疫病频发。特别是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伤寒、疟疾、乙脑等急性乙类传染病的肆虐,造成大量的人口患疫和死亡,严重阻碍了郑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建设。面对疫病丛生的局面,郑州市党和政府积极投身于公共卫生防疫事业中,明确防治疫病的政策法规,健全疫病防治卫生机构,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防治疫病宣传,实行疫情调查制度和报告制度以及强化隔离治疗、预防接种、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防治疫病流行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蔓延。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郑州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这一时期卫生防疫运动中来,促使了传染病防治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郑州市在疫病防治过程中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不仅成功地遏制了传染病的肆虐,改善了郑州城市环境卫生面貌,而且提高了群众对新生政权的拥护,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家的建设需要民众共同参与,为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在郑州的巩固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本文以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为视角,着重论述了政府和民众防治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各种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积累了丰富的卫生防疫、改善环境、提高群众卫生防疫观念等宝贵经验,建立起一套卫生防疫体系。为当下党和政府理性而有组织地运用公共权力和社会力量进行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晓峰,周于用,郑振宇,张怡磊[2](2016)在《猪肺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提出2015年10月31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某猪场饲养的40日龄长白品种猪只发生以咳嗽、体温异常升高、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为症状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确诊为猪肺疫病。通过积极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王薇[3](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包祥嘉[4](2011)在《泰州市猪“高热病”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文中研究表明防控猪“高热病”已经成为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一项重点任务。由于猪“高热病”病因复杂,加之地域差异,其他省市和地区的病因与我市也不尽相同。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我市猪“高热病”防控工作,有效地降低猪“高热病”的病死率,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本人与课题组成员,在全市组织开展猪“高热病”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旨在掌握我市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索出猪“高热病”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的技术和经验,使猪“高热病”防控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病原的初步研究为研究引起本市猪“高热病”的病原,对30个发生“高热病”的猪场进行实验室病原体检测。脾脏和淋巴结检出巴氏杆菌阳性率9.7%(7/72,阳性数/检测数,下同)、链球菌阳性率16.7%(12/72);检出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5%(9/36),淋巴结触片检出弓形体阳性率6.3%(2/32);脾脏和淋巴结用PCR和(或)金标试纸检出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47.2%(34/72),用RT-PCR和(或)金标试纸检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率43.1%(31/72),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出猪瘟病毒(CSFV)阳性率29.2%(21/72)。结果表明,被检猪场的“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是主要病原体,分别占发病猪场的46.7%、43.3%和30.0%。2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免疫试验本试验选用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免疫程序对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30头28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6组,每组各5头。1~5组为注射疫苗试验组,第6组为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各疫苗试验组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试验期16周,在正式试验前(记为0天)以及第一次注射疫苗后第14、21、28、35、42、49、56、63、70、77、84、98、112天,分别采血,用于抗体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母源抗体较高时,猪瘟应免疫2次,且应适当加大剂量,最好先检测母源抗体,抗体水平接近临界值时再行免疫;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O型(OS/99株)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单独注射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注射的免疫效果是一致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首免日龄对免疫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以28~35日龄为宜。3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免疫试验本试验选用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免疫程序对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40头21日龄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分成4组,每组各10头。1~3组为注射疫苗试验组,第4组为注射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第一组同时分点注射三种疫苗;第二组先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7天后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同时防疫;第三组先免疫猪瘟,7天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试验期14周,在试验仔猪第21、35、42、49、56、63、70、77、84、91、98、119日龄分别采血,用于抗体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第一组免疫程序,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抗体水平分别自63和70日龄开始明显下降,而对口蹄疫抗体无显着影响;采用第二组免疫程序,猪瘟抗体迟一周达阳性水平,口蹄疫抗体效果波动相对较大,高致病性蓝耳病能得到较好保护;采用第三组免疫程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产生推迟一周。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不建议同时分点免疫三种疫苗;将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间隔一周免疫能使仔猪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4猪用疫苗免疫效果的调查为评价口蹄疫等主要疫病免疫效果,对辖区内生猪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随机采集不同规模的养猪场,以及生猪养殖户,分析免疫抗体保护整体水平,科学评价免疫效果。调查结果显示,生猪口蹄疫。型抗体合格率较高,全市合格率达95%;猪瘟免疫参差不齐,市区间、猪场间有较大差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比较切实,绝大部分猪场较好,个别未免疫的猪场全阴性。5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为有效降低了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本研究对综合性措施开展试验和示范,结合本地实际,综合集成相关技术,形成“猪高热病综合防控技术”。相关技术推广后,本市猪“高热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明显降低。由此共减少直接经济损失逾2亿元。同时,由于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的有效实施,消除了养殖户的恐惧心理,恢复其信心,促进了养猪业稳定发展,对保障猪肉安全有效供应,维护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俊杰[5](2010)在《温州市“猪高热病”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猪高热病”是以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红为特征的一种猪的传染病,该病病因未明,已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自2001年以来在温州部分县市区零星发生,以后相继增多。该病在2006年7月份开始在温州地区呈现流行趋势,2007~2008年相对趋缓,2009年又有所反复,严重影响我市养猪业。在“猪高热病”的影响下,2007~2009年猪价飞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养猪业,期间温州市养猪业迅猛发展,已建成(在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14个,总投资3.5亿元,建设用地面积3000多亩,新改扩建栏舍20万多平方米,温州市养猪业呈现出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型升级。“猪高热病”的发病范围广、病情复杂、病原多样,为了弄清温州市“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我们对采集与部分病例的病料送国内各大专院校和研究所进行PCR、病毒分离等病原检测分析,发现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的检出率为100%,猪瘟检出率为65%以上,猪伪狂犬和猪流感为阴性,表明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为我市“猪高热病”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同时运用ELISA试剂盒和间接血凝检测试剂盒对2004~2009年间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2004~2006期间,猪圆环病毒2型、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在逐年升高,猪瘟抗体合格率却一直下降、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也一直在下降,猪流感的抗体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进一步证实了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为我市“猪高热病”的主要病毒性病原,而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与我市的“猪高热病”关系不大;通过运用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对部分病例进行细菌学分析,从9家猪场分离到的13株细菌中,其中5株链球菌、6株葡萄球菌,1株沙门氏菌,1株大肠杆菌;并将分离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进行动物试验,发现分离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能引起兔子和小白鼠发烧和死亡,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表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我市“猪高热病”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细菌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等新一代头孢类高敏,而青、链霉素耐药。通过显微镜检查、血细胞分析发现弓形体是参与我市“猪高热病”的继发病原,附红细胞体与我市的“猪高热病”关系不大。根据我市“猪高热病”的病因,我们提出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各种应激、重视猪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实行药物保健、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注意饲料卫生等六大防治原则和消毒杀虫技术、药物保健技术、合理的免疫方案三大实用技术,能有效控制温州市的“猪高热病”,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洪思哲[6](2009)在《猪瘟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及其诊治》文中提出猪瘟是全球危害养猪业生产最为严重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伪狂犬病亦在全国范围内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尤其是频繁向外引种而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二者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常以混合感染形式、或以急性伪狂

陶军[7](2009)在《上海市某规模化养猪场高热病例的诊断及防制》文中提出2007年6月,上海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以高热、呼吸困难、流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猪群发病率约为50%以上,死亡率为20%,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流涎、被毛粗乱、腹泻、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并且部分怀孕母猪出现了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本研究对该猪场的发病猪进行临床综合诊断和实验室ELISA初步诊断,诊断结果显示该猪场的猪瘟野毒感染较为严重,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未能达到合格的免疫水平,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比较好,阳性率为100%,提示该猪场在感染了猪瘟病毒的同时也可能混合感染了其他多种病原。通过对病原的鉴定最终确诊该病为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混合感染,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为该场提出建立一整套规模化猪场切实可行的消除根源、净化猪场、控制猪高热病的综合防制技术措施和防制模式,并实施了规范的推广应用程序。

李瑞武[8](2007)在《动物疫病对旅游地区(张家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控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被誉为“朝阳产业”、“支柱产业”,它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张家界市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拥有世界明珠、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资源是张家界市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也为张家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家就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动物疾病的防控。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全球性的人口流动,增加了疫病传播的机会,增加了外来生物的入侵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禽流感、SARS、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造成的影响就是最好的佐证。“SARS”流行之际,世界旅游业减少了500万个就业机会,使我国2003年入境旅游人数损失约1600万人次,入境旅游总收入减少37.5亿美元,国内旅游直接损失2.5亿人次,总收入减少1104.5亿元,并波及进出口贸易、外商来华投资等其他方面,致使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没有实现本应实现的增长。2007年,全国猪肉价格猛涨,连创历史新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是导致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应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动物疫病对旅游业的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动物疫病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是农业和经济部门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旅游区常见动物疫病、动物疫病的危害、动物疫病流行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旅游区动物疫病防控的一些有效措施,为旅游地区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依据和经验。

程抱林[9](2007)在《猪瘟、口蹄疫疫苗同步免疫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猪瘟、口蹄疫都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这两种动物疫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疫苗预防仍是我国防治猪瘟、口蹄疫的主要手段,被列为强制免疫项目。但过去在进行猪瘟和口蹄疫强制免疫时,主要采用猪瘟和口蹄疫两种疫苗间隔7-10d分两次注射的不同步的免疫方法,防疫周期长、成本高,费时费工,防疫效果和防疫密度均得不到保证。本研究通过对猪瘟、口蹄疫疫苗同步免疫和分步免疫的免疫反应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同步免疫有免疫不良反应的占23.3%,分步免疫有免疫不良反应的占21%,差异不显着。猪瘟、口蹄疫同步免疫时,在免疫后10d、20d、30d、40d、50d、60d对二病的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38%、78%、85%、45%、32%、25%;猪瘟、口蹄疫分步免疫时,在免疫后10d、20d、30d、40d、50d、60d对二病的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38%、80%、84%、41%、30%、23%,两种免疫方法免疫效果基本一致,有效保护时间均在30d左右。结果表明猪瘟、口蹄疫疫苗联合免疫无明显相互干扰作用。猪瘟、口蹄疫疫苗同步免疫后30d加强免疫一次,结果表明:首免后30d、60d、90d、120d、150d的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1%、86%、81%、69%、47%,二免后抗体维持时间长,有效保护时间至少在90d以上。二免对首免有加强作用,猪瘟、口蹄疫疫苗两次同步免疫比一次同步免疫效果好。对于同步免疫和加强免疫,不同免疫剂量的免疫效果表明:在进行猪瘟、口蹄疫疫苗同步免疫时,猪瘟疫苗首免2头份和二免2头份、口蹄疫疫苗首免1头份和二免1头份,免疫效果最好。本试验对猪瘟、口蹄疫疫苗同步免疫的免疫不良反应、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免疫剂量进行了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猪瘟、口蹄疫疫苗与其他疫苗联合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森[10](2006)在《河南省周口市畜牧兽医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农业推广学的方法,从基层畜牧兽医角度出发,于2004年2月至2005年8月,对河南省周口市11个县(区)的畜牧兽医体系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畜牧兽医体系的机构设置、组织构成、队伍年龄和学历结构、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经济现状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情况等8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调查研究,以期能通过对周口市基层畜牧兽医站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进而了解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通过本调查研究,发现河南省周口市11个县(区)的基层畜牧兽医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员工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健全2、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条件差3、基础畜牧兽医服务技术力量不足,防疫和检疫不力4、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5、职能不清6、结构老化,素质不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的作用,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概括为:1、落实精神、理顺体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精兵简政2、加强规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3、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站条件4、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培训、提高人员素质5、加强防疫监督管理、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强化以检促防6、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队伍

二、我市二猪场发生猪肺疫疫情的处理和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市二猪场发生猪肺疫疫情的处理和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状况
        2.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史料与方法
        1.研究史料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1.研究特色
        2.创新之处
    (五)核心概念界定
        1.时间界定
        2.区域界定
        3.急性乙类传染病概念界定
一、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概况
    (一)疫病的流行
    (二)疫情流行月份与季节特征
    (三)疫病流行造成的社会危害
        1.人口疫死
        2.社会秩序受到影响
        3.各行各业受到冲击
        4.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二、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一)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的影响
        2.洪涝灾害的影响
    (二)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
        1.环境卫生条件差
        2.医疗设备不足
        3.封建迷信思想
三、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一)政府的防疫措施
        1.完善疫病防治的政策法规
        2.建立卫生防疫组织
        3.开展卫生防疫宣传
        4.预防接种
        5.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6.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政府的治疫措施
        1.调查疫源地
        2.全面普查,澄清疫情
        3.交通检疫与隔离
        4.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群众防治疫病的措施
        1.群众积极参与
        2.驱邪避疫与土法防治
四、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的成效与经验
    (一)疫病防治的成效
        1.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增加了卫生医疗机构
        2.改善了市区卫生面貌,提高了群众卫生防疫观念
        3.降低了疫病的病发率和死亡率
        4.巩固了新生政权
    (二)防治疫病获得的经验
        1.坚持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
        2.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三)防治疫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少数人对防治疫病缺乏足够的重视
        2.少数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猪肺疫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与临诊症状
2 病理变化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3.2 细菌培养
    3.3 生化试验
    3.4 动物接种试验[5]
4 治疗与预防
    4.1 治疗措施
    4.2 预防措施
        4.2.1 预防接种疫苗
        4.2.2 管理措施
        4.2.3 卫生
5 讨论
    5.1 免疫程序上存在缺陷
    5.2 天气炎热,气温偏高是这次疫情的诱发因素
    5.3 盲目引种
    5.4 隔离、消毒不严

(3)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泰州市猪“高热病”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章 猪“高热病”研究进展
    1 猪“高热病”概述
    2 猪“高热病”病原及病因
        2.1 猪“高热病”病原
        2.2 猪“高热病”病因
    3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
        3.1 发病范围广
        3.2 传播速度快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泰州市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情况
        1.2 流行特点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2.2 病理变化
    3 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病原的初步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采集
        1.2 检测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的免疫试验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免疫程序抗体检测情况
        2.2 两种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的情况
        2.3 两种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试验情况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的免疫试验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疫苗
        1.3 检测试剂
        1.4 分组与免疫
        1.5 观测指标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2.2 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
        2.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猪用疫苗免疫效果的调查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采样
        1.2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
    1 预防
        1.1 强化猪场饲养管理
        1.2 科学开展免疫注射
        1.3 慎重场外购进苗猪
        1.4 严格实施消毒管理
        1.5 适时进行预防保健
    2 诊断
    3 现场控制和护理措施
        3.1 未发病猪的控制
        3.2 病猪的治疗
        3.3 其它措施
    4 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5)温州市“猪高热病”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高热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
        2、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3、威胁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4、威胁着社会的稳定
        5、严重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研究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猪高热病"研究进展
    1.1 流行特点
    1.2 临床症状
    1.3 病理剖检特征
    1.4 病原学
        1.4.1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
        1.4.2 猪瘟(HC)
        1.4.3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1.4.4 伪狂犬
        1.4.5 弓形体
        1.4.6 附红细胞
        1.4.7 链球菌
        1.4.8 副猪嗜血杆菌
        1.4.9 肠杆菌
    1.5 防治
第二章 "猪高热病"对温州养猪业的影响
    2.1 温州市生猪饲养动态
        2.1.1 1949~2009年间温州市年底生猪存栏量
        2.1.2 1997~2009年间温州市年底母猪存栏量
        2.1.3 1997~2009年间温州地区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的情况
    2.2 "猪高热病"对温州养猪业的影响
    2.3 温州市生猪生产的发展情况
第三章 温州市"猪高热病"发病情况的分析
    3.1 温州市"猪高热病"流行情况调查
        3.1.1 总体发病情况
        3.1.2 发病特点
    3.2 临床症状
    3.3 剖检病理变化
第四章 温州市"猪高热病"的病因分析
    4.1 "猪高热病"相关病原血清流行病学的分析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
    4.2 细菌性病原分析
        4.2.1 材料和方法
        4.2.2 结果
    4.3 病毒性病原的分析
        4.3.1 蓝耳病检测
        4.3.2 圆环病毒检测
        4.3.3 猪瘟检测
        4.3.4 流感检测
        4.3.5 伪狂犬病检测
    4.4 寄生虫检查
        4.4.1 弓形体
        4.4.2 附红细胞体病相关检查
    4.5 讨论
    4.6 病因分析
    4.7 结论
第五章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5.1 "猪高热病"的防治原则
        5.1.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5.1.2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5.1.3 充分重视猪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5.1.4 实行药物药物保健制度
        5.1.5 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5.1.6 注意饲料卫生
    5.2 "猪高热病"的防治技术
        5.2.1 消毒杀虫技术
        5.2.2 药物保健技术
        5.2.3 合理免疫方案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上海市某规模化养猪场高热病例的诊断及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流行病学特征
    2. 发病原因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剖检变化
    5. 诊断
    6. 病原
    7. 病因初步分析
    8. 猪高热病防控对策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上海市某规模化养猪场高热病例的初步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上海市某规模化养猪场高热病病原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上海市某规模化养猪场高热病的防制技术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8)动物疫病对旅游地区(张家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控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
    2 研究的意义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动物疫病及其对旅游地区(张家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动物疫病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
        1.1 旅游业的发展和作用
        1.2 张家界旅游地区经济特点和优势
    2 旅游地区常见的动物疫病种类
        2.1 禽流感
        2.2 猪链球菌2型
        2.3 口蹄疫
        2.4 SARS
    3 动物疫病的流行原因
        3.1 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病毒变异,毒力加强
        3.3 养殖规模的扩大
        3.4 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异动频繁
        3.5 食品卫生条件差
        3.6 兽药研究滞后,质量不高
    4 张家界动物疫病情况及流行特点
        4.1 张家界动物疫病情况
        4.2 发生、流行特点
    5 动物疫病对旅游地区(张家界)经济影响机制
    6 动物疫病对旅游地区(张家界)经济影响(以SARS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例)
        6.1 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
        6.2 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
        6.3 对张家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张家界市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当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1.1 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
        1.2 养殖户的防疫观念和态度
        1.3 国内外严峻的动物疫情使工作压力倍增
        1.4 现行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内容
    2 当前我市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重大动物疫病对经济的影响认识不足
        2.2 动物防疫队伍人员严重不足是动物疫情不能得到尽快扑灭的主要因素
        2.3 国家和地方对动物防疫的投入不足使工作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成效
        2.4 农户的饲养方式、防疫习惯和经营户对检疫工作的态度增大了防控工作的难度
        2.5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完整,工作开展不正常
    3 张家界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3.1 建立了应急反应机制
        3.2 完善了基层防疫体系
        3.3 强化了防疫措施
        3.4 健全了疫情监测体系
        3.5 建立了动物食品卫生监督体系
第四章 旅游地区动物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1 做好各项保障,确保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顺利开展
        1.1 强化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动物防疫职责
        1.2 加强队伍建设,建好一支会打仗能打硬仗的专业化的动物防疫工作队伍
        1.3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撑
        1.4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从组织上、资金上、工作上强化对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确保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正常开展
        1.5 制定好市、县两级的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使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有章可循,不打乱仗
    2 搞好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宣传,树依法治疫意识
        2.2 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应急反应机制
        2.3 建立健全兽医服务网络和兽医科学的推广体系
        2.4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采取综合防疫措施
        2.5 设立兽医研究中心,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管理,实行强制免疫
        2.6 制定检疫为主的防治方针
        2.7 重视环境因素在畜禽疫病防制中的重要作用
        2.8 继续推行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试办“无规定疫病区”工程
        2.9 抓好全球卫生管理,加强国际合作
        2.10 加强畜禽传染病防制研究,努力提高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猪瘟、口蹄疫疫苗同步免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1 文献综述
    1.1 猪瘟
        1.1.1 猪瘟概述
        1.1.2 猪瘟病原
        1.1.3 流行病学
        1.1.4 临床症状
        1.1.5 病理变化
        1.1.6 诊断
        1.1.7 防制
    1.2 猪瘟免疫
        1.2.1 猪瘟流行新特点
        1.2.2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1.2.3 猪瘟一般免疫程序
        1.2.4 猪瘟免疫效果研究
    1.3 口蹄疫
        1.3.1 口蹄疫概述
        1.3.2 口蹄疫病原
        1.3.3 流行病学
        1.3.4 临床症状
        1.3.5 病理变化
        1.3.6 诊断
        1.3.7 防制
    1.4 口蹄疫免疫
        1.4.1 口蹄疫流行情况
        1.4.2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1.4.3 猪口蹄疫一般免疫程序
        1.4.4 猪口蹄疫免疫效果研究
    1.5 疫苗的同步免疫
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疫苗
        3.1.3 试验试剂
        3.1.4 试验用品
    3.2 方法
        3.2.1 疫苗接种和血清采集
        3.2.2 免疫反应观测
        3.2.3 抗体测定
        3.2.4 结果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同步免疫和分步免疫不良反应观察
    4.2 同步免疫与分步免疫免疫效果
    4.3 同步免疫与同步免疫后30d加强免疫免疫效果
    4.4 同步免疫和加强免疫时不同免疫剂量的免疫效果
5 讨论
    5.1 同步免疫与分步免疫发生不良反应分析
    5.2 同步免疫与分步免疫免疫效果分析
    5.3 同步免疫后加强免疫免疫效果分析
    5.4 同步免疫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效果分析
    5.5 不足分析
    5.6 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河南省周口市畜牧兽医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立题依据
        1.1 基层兽医站在畜牧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我国畜牧兽医体系面临的挑战
    2 研究现状
        2.1 基层兽医站的历史变迁
        2.2 农业推广现状
        2.3 周口市农业发展总体态势
研究目的及意义
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
    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 调查研究的方法
        2.1 样本选择
        2.2 查阅资料
        2.3 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
        2.4 问题分析
    3 调查研究内容
        3.1 调查周口市兽医防疫体系的基本情况
        3.2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的职能及发挥情况
        3.3 调查基层兽医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4 了解基层兽医防疫体系的运转机制
        3.5 寻找制约兽医防治工作的因素
        3.6 寻求解决更快、更好推广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措施和方法
调查结果
    1 周口市畜牧兽医体系基本情况
    2 周口市畜牧兽医体系机构设置
    3 周口市县(区)畜牧兽医基本情况(见表3)
        3.1 周口市畜牧兽医单位经费来源
        3.2 周口市畜牧兽医人员编制情况
        3.3 周口市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情况
        3.4 周口市畜牧兽医在职人员学历结构情况
        3.5 周口市畜牧兽医在职人员年龄结构情况
        3.6 周口市基层防疫情况
分析与讨论
    1 周口市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财政收支情况
        1.1 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条件差
        1.2 员工收入偏低,社会保障不够健全
    2 周口市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技术情况
        2.1 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技术力量不足
        2.2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防疫不力
        2.3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检疫不力
    3 周口市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结构情况
        3.1 体制不顺,管理混乱
        3.2 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
        3.3 职能不清
        3.4 结构老化,素质不高,
思考和建议
    1 合理设置机构和核定人员编制
        1.1 落实精神,理顺体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1.2 精兵简政,优化队伍结构
        1.3 加大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2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2.1 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2.2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2.3 加强防疫监督管理
        2.4 强化以检促防
    3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动物防疫检测技术手段
        3.1 加强规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3.2 落实经费,稳定队伍
        3.3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站条件
        3.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附表1
    附表 2
    附表 3
    附表 4
    附录5

四、我市二猪场发生猪肺疫疫情的处理和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D]. 冯静静. 渤海大学, 2021
  • [2]猪肺疫病的诊断与防治[J]. 李晓峰,周于用,郑振宇,张怡磊. 当代畜牧, 2016(12)
  • [3]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4]泰州市猪“高热病”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D]. 包祥嘉.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5]温州市“猪高热病”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D]. 金俊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6]猪瘟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及其诊治[A]. 洪思哲.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
  • [7]上海市某规模化养猪场高热病例的诊断及防制[D]. 陶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7)
  • [8]动物疫病对旅游地区(张家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控体系研究[D]. 李瑞武.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9]猪瘟、口蹄疫疫苗同步免疫方法研究[D]. 程抱林.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10]河南省周口市畜牧兽医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D]. 李森.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我市第二养猪场发生猪肺炎疫情的处理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