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助剂中4A沸石理化指标及检测方法的新研究

洗涤助剂中4A沸石理化指标及检测方法的新研究

一、关于洗涤剂助剂4A沸石理化指标及测试方法新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1](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陈意苹,周围,吴玉超,王淑香[2](2020)在《激光粒度仪测定4A沸石粒径分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4A沸石粒度与粒度分布的湿法测定方法。方法:使用马尔文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摸索湿法测定4A沸石的粒度与粒度分布最佳测试条件。分散剂和超声分散时间对4A沸石粒度结果测定的影响。结论:在折射率为1.463、吸收率为0.01、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超声时间为5 min的参数条件下进行粒径测定,Dx(50)变异系数为0.515%,重复性好,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李琛[3](2020)在《草酸钠作为洗涤助剂的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助剂是衣物洗涤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主要起脱除硬水离子改善洗涤性能的作用。三聚磷酸钠(STPP)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洗涤剂助剂,但中国磷资源不丰富,而且磷酸盐的使用也会带来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以有机小分子羧酸盐,沸石,层状硅酸盐,聚羧酸盐等替代磷酸盐的助剂,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寻找高性价比的代磷助剂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草酸钠是一种二元羧酸螯合剂,它可以与多价离子形成不溶盐而起到软化水的作用。草酸钠作为洗涤剂助剂有过初步探索,但由于草酸钠生产成本比较高,没有推广应用。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目前以工业尾气生产草酸钠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草酸钠生产成本,为草酸钠作为洗涤剂助剂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分析了草酸钠的物理化学基本性质、毒理学性质和生物降解性的基础上,以草酸钠为洗涤剂助剂,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传统磷酸盐助剂三聚磷酸钠和现用量最大的代磷助剂4A沸石进行了对照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首先,对草酸钠作为洗涤助剂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草酸钠的钙脱除容量、钙脱除速率以及对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乳化性能、发泡性能及洗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4A沸石等代磷助剂比较,草酸钠具有钙脱除容量高、脱除速率快的特点。且草酸钠有助于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的提升。(2)去污性能是洗涤剂最重要的性质。在了解草酸钠具有助洗性基础上,进一步对草酸钠在洗涤剂配方中的去污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调整洗涤剂配方组成、洗涤时间和温度,多角度研究了草酸钠为助剂的洗涤剂的去污性能,并与STPP和4A沸石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草酸钠为助剂的洗涤剂可达到与STPP相近相的结果,远优于无磷助剂4A沸石。(3)酶是现代洗涤剂的重要组分,添加少量的酶可以有效提高对特定污渍的去除能力。为研究草酸钠与酶在洗涤配方中的复配性能,分别在草酸钠洗涤剂配方中添加了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针对相应污渍的污布进行了去污力的测定,并与STPP和4A沸石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STPP和4A沸石相比,草酸钠与酶显示出更好的复配性能。原因是草酸钠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小,保持了酶在洗涤剂中的活力,产生了更好的去污性能。(4)草酸钠是以沉淀的方式脱除硬水离子,生成的不溶性草酸盐颗粒可能会沉积在织物上,产生灰分。灰分沉积会造成织物的“板结”,使衣物发黄、变硬。本文通过对草酸钠洗涤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种类的调整出不同的配方,通过循环洗涤的方法对不同纤维织物(棉、聚酰胺、聚酯纤维)灰分沉积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棉织物比合成纤维织物更容易造成灰分沉积。通过对洗涤剂配方的筛选,得到了在三种织物上同时具有低灰分量和高白度保持的三种配方: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羧甲基纤维素钠(CMC)、ME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脂肪醇醚硫酸钠(AES)/CMC。(5)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草酸钠配方体系,选用棉织物,进一步对草酸钠洗涤剂灰分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不溶草酸盐和棉织物的zeta电位,并利用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对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计算来揭示灰分沉积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成相同物相的草酸钙下,草酸钙颗粒与棉织物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灰分沉积量越小。(6)采用统计学方法,使用Plackett-Burman设计方法,对以AES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MC为抗沉积剂的草酸钠洗涤剂配方进行了显着因子筛选,为配方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草酸钠对洗涤性能的提升效果分别达到了极显着和显着,尤其对于蛋白污布和皮脂污布的洗涤性能,在较大范围内改变草酸钠的添加量,灰分量的差别并没有达到显着影响的水平。

吴美娜[4](2020)在《洗衣液用酶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蛋白酶和脂肪酶作为家用洗涤剂中的重要助剂,已经广泛用于洗衣粉配方中,对无磷化以及提高洗涤剂的洗涤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液体洗涤剂的普及,液体洗涤剂用酶日趋重要。但是,在水环境中,液体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会直接影响蛋白质构象而降低酶活,常用硼砂作为稳定剂。而由于目前硼砂在世界各地的限用,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适用的稳定剂来稳定液体洗涤剂用酶。本文首先研究了洗涤剂中典型的7种表面活性剂对常用洗涤剂用酶的酶活影响;即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AEO9)、烷基糖苷(APG0810/APG1214)、脂肪酸甲酯聚氧乙烯醚(FMEE),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以及工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四种蛋白酶(Savinase Utra16L/Progress Uno 100L/P300/Purafect 4000L)和三种脂肪酶(Lipolase 100L/Lip-1A/Alkaline Lipase 5000x L)活性的影响。然后以硼砂为对照,基于文献总结和表面活性剂对酶活影响的预实验结果,在一系列柠檬酸盐、多元醇和酯类稳定剂中筛选出复合柠檬酸盐作为稳定剂。继而研究了温度、p H等因素对蛋白酶Purafect 4000L在洗衣液中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洗衣液配方进行了优化。进一步地,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包材对脂肪酶和蛋白酶分别进行固定化,用单因素法和正交法优化了脂肪酶Alkaline Lipase 5000x L和蛋白酶Purafect 4000L的固定化条件,考察了固定化酶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中和洗衣液中的稳定性。最后,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蛋白,初步探讨了稳定剂对BS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相互作用的影响。全文主要结论如下:1.在40℃,p H7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影响显着小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蛋白酶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APG、FMEE的总体耐受性为Savinase Utra16L≈Progress Uno16L>P300>Purafect 4000L,脂肪酶的为Lipolase100L>Lip-1A>Alkaline Lipase 5000x L。2.单、二组分稳定剂中,柠檬酸铵钙对蛋白酶Purafect 4000L实验酶的稳定作用最好,在含有该稳定剂的配方洗衣液中,在40℃下储存24 h后酶活保持率为67.3%,而硼砂对照组的仅为56.2%。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柠檬酸铵钙、APG0810和APG1214作为三元复合稳定剂体系,然后通过正交法优化,确定最佳三元复合稳定剂组合为:2%柠檬酸铵钙,2%APG0810,1%APG1214,0.5%Purafect 4000L,四周后酶活保持率为43.7%,而硼砂对照组在96 h后便完全失活。在含有复合稳定剂的洗衣液中,温度比p H对酶活力的影响更大。在25℃时,p H7-8下,3周后蛋白酶Purafect 4000L的酶活保持率分别为84.3%,76.2%,在37℃时则分别为47.1%,47.2%。3.所试典型表面活性剂对碳黑污布、蛋白污布和油脂污布的总体去污力为AES>LAS>AEO7≈AEO9≈FMEE>APG1214>APG0810。此外,当AES/(AES+AEO9)小于0.4时,所试脂肪酶在40℃下48 h内酶活保持不变,而蛋白酶则在AES/(AES+AEO9)小于0.6时酶活保持不变。综合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力和表面活性剂对蛋白酶的稳定能力,选取AEO9、FMEE和AES三种表面活性剂作为液体洗涤剂的配方原料,通过正交法优化洗衣液配方,得到最佳体系组成为:6%AES、8%FMEE、6%AEO9,其总去污比值为6.15,4周后酶活保持率为26.07%。4.以海藻酸盐和壳聚糖为包材分别固定化脂肪酶和蛋白酶,研究固定化酶在液体洗衣液中的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脂肪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1000rpm/min,2%(w/v)壳聚糖,p H5.5,1.5%(w/v)海藻酸钠,1.5%(w/v)氯化钙,2%(v/v)Alkaline Lipase 5000x L,30℃,所得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34.77%。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1000 rpm/min,1.5%壳聚糖,p H5.5,2%海藻酸钠,2%氯化钙,0.5%Purafect 4000L,30℃,所得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57.47%。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以壳聚糖浓度,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以及加酶量四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脂肪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1.5%壳聚糖,2%海藻酸钠,3%Alkaline Lipase 5000x L,2%氯化钙,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39.85%。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2%壳聚糖,2%海藻酸钠,0.1%Purafect 4000L,2.5%氯化钙,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64.13%。在25%(w/v)的AEO9中,固定化脂肪酶在40℃下储存24 h后残余酶活为66.65%,固定化蛋白酶在20℃下储存24 h后的残余酶活为23.49%,未经固定化的脂肪酶和蛋白酶在同等条件下完全失活。固定化脂肪酶在AEO9:AES为21:5的洗衣液中24h后残余酶活为84.58%,固定化蛋白酶的则为11.27%,而未固定化的酶则完全失去活性。5.通过荧光光谱表征不同浓度SDBS与BSA的相互作用,发现SDBS在0-0.05m M范围内,与B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作用力和范德华力。此外,当浓度大于1%(w/v)时,多元醇(甘油/山梨醇/PEG600)、无机盐(柠檬酸铵/柠檬酸镁/氯化钙)以及酶抑制剂(EDTA-2Na/硼砂)对与0.05 m M SDBS共存的BSA的无明显稳定作用;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MEE和APG在小于1%(w/v)时,能降低SDBS对BSA二级结构的破坏;高于1%(w/v)时,将协同SDBS加速破坏BSA的二级结构。分子对接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吻合实验结果。

柳向阳[5](2019)在《粉煤灰酸法提铝渣制备层状硅酸钠和SBA-15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燃烧发电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我国年产量约6亿吨,堆积量逐年上涨,但粉煤灰的利用率仅为70%左右。粉煤灰的大量堆存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粉煤灰中Al2O3含量高,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是其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粉煤灰酸法提铝工艺,可以将粉煤灰中90%以上的Al2O3溶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提铝渣,如何高效的利用提铝渣成为了粉煤灰酸法提铝工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两种典型酸法提铝工艺中产生的脱硅液和提铝渣为原料展开硅基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利用煤粉炉粉煤灰(PC灰)预脱硅-碳酸钠活化-酸浸提铝工艺产生的脱硅液和提铝渣为原料制备层状硅酸钠,利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灰)酸法提铝过程产生的提铝渣制备介孔分子筛SBA-15,并将SBA-15应用于稀土元素的吸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PC灰预脱硅-碳酸钠活化-酸浸提铝工艺产生的脱硅液和提铝渣制备模数2.0左右的硅酸钠溶液,以其为原料进一步制备层状硅酸钠。研究了硅酸钠溶液模数(n(SiO2)/n(Na2O))、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等条件对层状硅酸钠晶型以及钙镁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根据GB/T4209-2008《工业硅酸钠》所述方法测定硅酸钠溶液模数;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手段对粉煤灰及层状硅酸钠进行物相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层状硅酸钠的结构,利用dmfit2015对29Si NMR图进行分峰拟合,鉴定晶体的纯度;利用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层状硅酸钠的骨架振动特性和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硅酸钠溶液模数和煅烧温度是影响层状硅酸钠晶型的显着因素。当n(SiO2)/n(Na2O)为2.0,在720°C下煅烧120 min,得到晶相中δ型含量高达92%的层状硅酸钠,Ca2+、Mg2+交换能力分别为358 mg/g和430 mg/g,优于GB/T19421-2008《层状结晶二硅酸钠试验方法》的规定值。Na2Si2O5晶相中δ相有利于Ca2+、Mg2+交换,非晶相存在不利于Ca2+、Mg2+交换。(2)以CFB灰酸法提铝渣制备的硅酸钠溶液为原料,合成SAB-15,并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SBA-15进行氨基改性,然后再利用磷酰基乙酸(PAA)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二酐(DTPADA)对其进行功能化,考察功能化材料对稀土元素(Ho、Yb)的吸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物理吸附仪(BET)和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FTIR)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材料吸附前后溶液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利用CFB灰酸法提铝渣制备的硅酸钠溶液可合成结构高度有序的SBA-15,其表面功能化后材料的孔道结构没有被破坏。中性条件下(pH=6.0),PAA-SBA-15对Ho、Yb的吸附效率最高分别为86.3%、94.4%;在酸性条件下(pH=2.0),DTPADA-SBA-15对Ho、Yb的吸附效率最高分别为93.1%、89.0%。在竞争离子Al3+、Ca2+存在的溶液中,DTPADA-SBA-15吸附Ho的吸附效率没有下降,且对Al3+、Ca2+无吸附作用,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PAA-SBA-15和DTPADA-SBA-15吸附效率经三次循环使用仍能保持较高水平,表明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PAA-SBA-15和DTPADA-SBA-15对Ho、Yb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行为具有化学吸附行为。粒子内扩散模型表明整个吸附过程分为边界扩散和颗粒内扩散两个过程。

李燕,黄嘉晋,梁忠城[6](2016)在《油页岩渣制备洗涤助剂4A分子筛的工艺条件和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油页岩渣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4A分子筛。重点考察了n(Na2O)/n(SiO2)比、n(H2O)/n(Na2O)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分子筛Ca2+交换量的影响。适宜的合成条件为:n(Na2O)/n(SiO2)=2.5,n(H2O)/n(Na2O)=50,晶化时间18 h,晶化温度90℃。并用XRD、SEM测试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4A型分子筛结构,属于立方形晶型。

周琳琳[7](2013)在《A/X复合沸石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在无模板剂条件下制备出了钠A/X复合沸石。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得出了合成A/X复合沸石的原料配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范围。利用XRD、SEM、FT-IR手段对所合成的A/X复合沸石的晶体结构、形貌尺寸等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离子交换及吸附率实验考察了A/X复合沸石的Ca2+、Mg2+交换能力及其在不同离子交换条件下的交换率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立了钠A/X复合沸石的合成条件范围为:硅铝比n(Si02)/n(Al2O3)在2.6~2.8之间,碱度处于n(H20)/n(Na20)=25-30、n(Na20)/n(Si02)=1.6-3.0范围内,成胶温度为20±3℃~60℃、成胶时间为30min~110min、老化时间为0.5h-4h、老化温度为60℃~80℃、晶化时间为1h-5h、晶化化温度为70℃~95℃。优化条件下合成的A/X复合的SEM照片显示,产物粒径约为150nm且分散度较好。对优化条件下合成的A/X复合沸石钙、镁离子交换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是钙离子交换量为300mg CaCO3/g-沸石,镁离子交换量为180mgMgCO3/g-沸石,且随着X型沸石含量的增加,A/X复合沸石的钙离子交换能力基本不变,镁离子交换能力增强。与其他几类用于洗涤助剂的纯沸石相比,复合沸石的离子交换能力较优。A/X复合沸石的钙、镁离子交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或弱碱性时,当沸石用量约为1.5g、温度在25℃~50℃范围内,A/X复合沸石对Ca2+、Mg2+的离子交换很快达到平衡,随着时间的延长交换率变化不大,且其对Ca2+、Mg2+的交换率可达90%、70%以上,表明A/X复合沸石具有较快的交换速率和较大的离子交换量。

刘志芳[8](2012)在《4A沸石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指出介绍了4A沸石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从替代三聚磷酸钠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含4A沸石助剂洗衣粉的理化指标。简述了4A沸石的合成工艺。指出了4A沸石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韦艳枝[9](2012)在《机械活化强化过氧乙酸干法氧化木薯淀粉及其助洗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洗涤剂中的磷引起了江河湖海中水质富营养化,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洗涤剂中实行禁磷,人们一直在研究一种能取代三聚磷酸钠的助洗剂。淀粉被氧化后其性能和结构与原淀粉大不相同,改善了原淀粉的性能。氧化淀粉在造纸、食品、医药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氧化淀粉作为助洗剂具有络合钙离子、分散污垢和抑制碳酸钙结晶的性能,有望取代三聚磷酸钠在洗涤剂中广泛使用。由于淀粉中存在结晶结构,阻碍试剂与淀粉发生反应,因此如何提高淀粉的反应效率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以木薯淀粉为原料,过氧乙酸为氧化剂,CuSO4·5H20为催化剂,浓盐酸为酸化剂,以自制的高能效搅拌磨为固相反应器械,采用边活化边反应的方式制取氧化淀粉;以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浓盐酸用量等各因素对淀粉氧化反应的影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对氧化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结构、官能团等进行分析;对氧化淀粉的溶解度和透明度进行研究;研究了氧化淀粉作为助洗剂的性能,如对钙离子的络合力、对污垢的分散力、抑制碳酸钙结晶的能力。得出的结论如下:(1)采用边活化边反应的方式制备氧化淀粉,可提高淀粉的反应活性,提高氧化淀粉的羧基含量,机械活化强化过氧乙酸干法制取氧化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氧化剂用量为3.84%,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50℃,催化剂用量为0.03%,盐酸用量为0.34%,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取的氧化淀粉的羧基含量为1.826%。(2)扫描电镜的研究发现在边活化边氧化的过程中,机械活化和氧化反应的双重作用破坏了淀粉的颗粒;红外光谱的研究发现淀粉被成功地氧化,氧化产物中有新的基团羧基;X-射线衍射研究发现机械活化作用降低了淀粉的结晶度,促进氧化剂与淀粉发生反应;氧化淀粉的粘度远远比原淀粉低。氧化淀粉的羧基含量越大,其溶解度和透明度越大。(3)氧化淀粉对钙离子的络合能力随着羧基含量增大而增大;将氧化淀粉与4 A沸石复配后,复配物的络合能力比氧化淀粉强。氧化淀粉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其分散力随着羧基含量增大而增大。氧化淀粉有一定的抑制碳酸钙结晶的能力。

姚昕[10](2010)在《洗涤助剂4A沸石的合成方法和发展前景》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4A沸石的性质和晶体结构特征,重点介绍了4A沸石的合成方法以及对4A沸石作为洗涤剂助剂应用的改进情况和在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关于洗涤剂助剂4A沸石理化指标及测试方法新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洗涤剂助剂4A沸石理化指标及测试方法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激光粒度仪测定4A沸石粒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测定原理
    1.2 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
        1.2.2 试剂
    1.3 仪器参数的选择
    1.4 测试步骤
2 检测条件的优化
    2.1 分散剂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2.2 超声分散时间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2.3 方法精密度测定
3 结论
4 注意事项[4]

(3)草酸钠作为洗涤助剂的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衣物洗涤剂简介
        1.1.1 衣物洗涤剂的发展
        1.1.2 衣物洗涤剂成分介绍
    1.2 早期洗涤助剂
        1.2.1 早期碱性助剂
        1.2.2 磷酸盐助剂
    1.3 代磷助剂
        1.3.1 有机小分子代磷助剂
        1.3.2 沸石类助剂
        1.3.3 层状结晶硅酸钠
        1.3.4 聚羧酸盐类
    1.4 草酸钠概述
        1.4.1 草酸钠的生产
        1.4.2 草酸钠基本性质
        1.4.3 草酸盐在自然界中的降解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6 课题来源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钙离子脱除容量测定
        2.2.2 钙脱除速率测定
        2.2.3 表面张力的测定
        2.2.4 润湿力的测定
        2.2.5 乳化能力测定
        2.2.6 泡沫性质测定
        2.2.7 白度测定
        2.2.8 洗涤剂去污力测定
        2.2.9 循环洗涤测定
        2.2.10 白度保持能力
        2.2.11 抗灰分性能的测定
        2.2.12 酶活力测定
    2.3 测试表征
        2.3.1 X-射线粉末分析
        2.3.2 形貌分析
        2.3.3 zeta电位的测定
第三章 草酸钠助剂基本性质的研究
    3.1 引言
    3.2 钙脱除容量的测定
    3.3 钙脱除速率的测定
    3.4 草酸钠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3.4.1 草酸钠对平衡表面张力的影响
        3.4.2 草酸钠对润湿能力的影响
        3.4.3 草酸钠对乳化能力的影响
        3.4.4 草酸钠对发泡能力的影响
    3.5 草酸钠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去污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草酸钠为助剂洗涤剂去污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添加量对去污性能的影响
    4.3 助剂添加量的影响
    4.4 洗涤时间的影响
    4.5 洗涤温度的影响
    4.6 聚合物对去污性能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草酸钠为助剂洗涤剂与酶的复配
    5.1 引言
    5.2 助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5.3 洗涤配方的pH
    5.4 加蛋白酶配方的去污能力
    5.5 加脂肪酶配方的去污能力
    5.6 加纤维素酶配方的去污能力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草酸钠为助剂洗涤剂配方抗沉积性能的研究
    6.1 引言
    6.2 灰分沉积量和白度保持
    6.3 收集固体颗粒的XRD表征
    6.4 收集固体颗粒的形貌
    6.5 以草酸钠为助剂洗涤剂在不同织物纤维上的沉积
        6.5.1 不同配方在棉布上的沉积性质
        6.5.2 不同配方在聚酰胺织物上的沉积性质
        6.5.3 不同配方在聚酯纤维上的沉积性质
        6.5.4 草酸钙沉积过程
    6.6 温度对棉织物循环洗涤性能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抗灰分沉积机理的研究
    7.1 引言
    7.2 灰分沉积量
    7.3 表面活性剂对草酸钙结晶行为的影响
    7.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草酸钙形貌及zeta电位的影响
    7.5 不同溶液中草酸钙与棉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配方显着因素分析
    8.1 引言
    8.2 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
        8.2.1 Plackett-Burman实验与结果
        8.2.2 Plackett-Burman显着性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洗衣液用酶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洗衣液用酶的历史沿革
    1.3 洗衣液用酶的稳定性影响
        1.3.1 表面活性剂对洗涤用酶的影响
        1.3.2 助剂对洗涤剂用酶的影响
    1.4 稳定洗衣液用酶策略
        1.4.1 添加稳定剂
        1.4.2 洗涤剂用酶的固定化
        1.4.3 蛋白质工程改造酶
    1.5 酶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1.6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立题依据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稳定剂的筛选及其在洗衣液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脂肪酶和蛋白酶酶活的测定
        2.3.2 去污力的测定
        2.3.3 发泡力的测定
        2.3.4 脂肪酶和蛋白酶的稳定性测试
    2.4 实验结果
        2.4.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影响
        2.4.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影响
        2.4.3 稳定剂的筛选
        2.4.4 单一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力
        2.4.5 不同比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影响
        2.4.6 加酶复配洗衣液的洗涤性能及蛋白酶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洗衣液用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固定化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固定化脂肪酶和蛋白酶酶活的测定
        3.3.2 海藻酸盐/壳聚糖微囊固定化脂肪酶和蛋白酶
        3.3.3 固定化酶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中及洗衣液中的稳定性
    3.4 实验结果
        3.4.1 海藻酸盐/壳聚糖微球的外观形貌及红外表征
        3.4.2 单因素优化海藻酸盐/壳聚糖固定化脂肪酶和蛋白酶
        3.4.3 脂肪酶和蛋白酶固定化条件优化
        3.4.4 固定化酶在表面活性剂中的稳定性
        3.4.5 固定化酶在洗衣液中的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稳定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稳定性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荧光光谱分析
        4.3.2 圆二色谱分析
        4.3.3 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
    4.4 实验结果
        4.4.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4.4.2 稳定剂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4.4.3 分子对接结果
    4.5 本章小结
全文主要结论与展望
    全文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5)粉煤灰酸法提铝渣制备层状硅酸钠和SBA-15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粉煤灰概述
        1.1.1 粉煤灰的来源
        1.1.2 粉煤灰的基本特性
        1.1.3 粉煤灰的危害
    1.2 粉煤灰提铝渣资源化利用现状
        1.2.1 碱法提铝渣应用现状
        1.2.2 酸法提铝渣应用现状
    1.3 层状硅酸钠的性质及制备
    1.4 有序硅基介孔材料
        1.4.1 有序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1.4.2 有序介孔材料合成机理
        1.4.3 有序硅基介孔材料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
    2.2 化学试剂
    2.3 实验设备
    2.4 表征与分析方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2.4.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4.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4.4 拉曼光谱分析
        2.4.5 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4.6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
        2.4.7 N2 吸脱附等温线及比表面积分析
        2.4.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2.4.9 硅酸钠溶液模数测定
第三章 粉煤灰提铝渣制备层状硅酸钠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PC粉煤灰基硅酸钠溶液制备层状硅酸钠
        3.2.2 层状硅酸钠离子交换性能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硅酸钠溶液模数对层状硅酸钠晶型及其钙镁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
        3.3.2 煅烧温度对层状硅酸钠晶型及其钙镁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
        3.3.3 煅烧时间对层状硅酸钠晶型及其钙镁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BA-15 的制备及其对稀土元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CFB粉煤灰基硅酸钠溶液制备SBA-15
        4.2.2 氨基功能化SBA-15 的合成
        4.2.3 PAA-SBA-15和DTPADA-SBA-15 的合成
        4.2.4 动力学实验
        4.2.5 材料吸附性能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AXRD分析
        4.3.2 N_2 吸脱附等温线及比表面积分析
        4.3.3 ATR-FTIR分析
    4.4 功能化材料对Ho、Yb吸附性能研究
        4.4.1 初始溶液pH对 Ho、Yb吸附的影响
        4.4.2 吸附剂添加量对Ho、Yb吸附的影响
        4.4.3 初始溶液浓度对Ho、Yb吸附的影响
        4.4.4 吸附时间对Ho、Yb吸附的影响
        4.4.5 竞争离子Al~(3+)、Ca~(2+)对DTPADA-SBA-15 吸附Ho的影响
        4.4.6 PAA-SBA-15/DTPADA-SBA-15 稳定性研究
    4.5 PAA-SBA-15/DTPADA-SBA-15对Ho、Yb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4.5.1 吸附动力学原理
        4.5.2 吸附动力学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油页岩渣制备洗涤助剂4A分子筛的工艺条件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
    2.1 主要试剂
    2.2 分子筛样品制备
    2.3 样品性能评价
    2.4 样品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钠硅比和水钠比对钙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3.2 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钙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3.3 XRD、IR分析与SEM分析
    3.4 液体携带能力
    3.5 其他理化性质
4 结论

(7)A/X复合沸石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A型和X型沸石简介
        1.2.1 A、X型沸石的化学组成
        1.2.2 A、X型沸石的晶体结构与性质
        1.2.3 A、X型沸石的物性数据
        1.2.3.1 A型和X型沸石的XRD数据
        1.2.3.2 A型和X型沸石的FT-IR数据
        1.2.3.3 A型和X型沸石的SEM图片
        1.2.4 A、X型沸石的合成机理
    1.3 A/X复合沸石研究现状
    1.4 课题选题背景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热法合成A/X复合沸石及其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2.3 合成路线
        2.2.4 测试与表征
        2.2.4.1 样品的XRD测试
        2.2.4.2 样品的SEM表征
        2.2.4.3 样品的FT-IR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3.2 反应混合物的硅铝比对合成A/X复合沸石的影响
        2.3.3 反应混合物的碱度对合成A/X复合沸石的影响
        2.3.4 成胶时间与成胶温度对合成A/X复合沸石的影响
        2.3.5 老化时间及老化温度对合成A/X复合沸石的影响
        2.3.6 晶化温度与晶化时间对合成A/X复合沸石的影响
    2.4 优化条件下样品性能表征
        2.4.1 扫描电镜(SEM)结果
        2.4.2 红外光谱(FT-IR)结果
        2.4.3 X射线衍射(XRD)结果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A/X复合沸石对钙、镁离子吸附能力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离子交换试验
        3.2.3.1 离子交换机理
        3.2.3.2 pH值测定方法
        3.2.3.3 钙离子交换能力测定
        3.2.3.4 镁离子交换能力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优化条件下的A/X复合沸石的钙、镁离子交换能力测定
        3.3.2 不同X型沸石含量的A/X复合沸石离子交换能力
        3.3.3 A/X复合沸石的离子交换研究
        3.3.3.1 沸石投加量对交换性能的影响
        3.3.3.2 溶液pH对交换性能的影响
        3.3.3.3 温度对交换性能的影响
        3.3.3.4 时间对交换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论文主要创新点
    4.3 论文不足之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作者简介
致谢

(8)4A沸石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4A沸石
2 替代三聚磷酸钠
3 含4A沸石洗衣粉的特性
4 4A沸石的合成工艺
5 4A沸石应用现状
    5.1 4A沸石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5.2 4A沸石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6 发展前景

(9)机械活化强化过氧乙酸干法氧化木薯淀粉及其助洗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背景
    1.1 淀粉的基本性质
    1.2 氧化淀粉
        1.2.1 淀粉的氧化机理
        1.2.2 氧化淀粉的发展过程
        1.2.3 氧化淀粉的性质
        1.2.4 氧化淀粉的作用
    1.3 洗涤助剂
        1.3.1 无磷助洗剂
        1.3.2 氧化淀粉在无磷助洗剂中的应用
    1.4 机械活化技术及其应用
    1.5 立题背景和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械活化强化过氧乙酸干法氧化木薯淀粉的研究
    2.1 材料和仪器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氧化淀粉的制备
        2.2.2 羧基含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时间对羧基含量的影响
        2.3.2 反应温度对羧基含量的影响
        2.3.3 氧化剂用量对羧基含量的影响
        2.3.4 催化剂用量对羧基含量的影响
        2.3.5 盐酸用量对羧基含量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氧化淀粉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3.1 材料和仪器
        3.1.1 原料和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分析方法
        3.2.1 颗粒形貌分析
        3.2.2 官能团分析
        3.2.3 结晶结构分析
        3.2.4 冷水溶解度的测定
        3.2.5 透明度测定
        3.2.6 布拉班德粘度(Brabender Viscosity)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氧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分析
        3.3.2 氧化淀粉的官能团分析
        3.3.3 氧化淀粉的结晶结构分析
        3.3.4 氧化淀粉的溶解度分析
        3.3.5 氧化淀粉的透明度分析
        3.3.6 氧化淀粉的粘度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氧化淀粉的助洗性能研究
    4.1 主要试剂和仪器
        4.1.1 主要实验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分析方法
        4.2.1 氧化淀粉络合能力的测定
        4.2.2 氧化淀粉分散能力的测定
        4.2.3 氧化淀粉抑制CaCO_3结晶的能力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络合能力分析
        4.3.2 分散能力分析
        4.3.3 抗结晶能力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关于洗涤剂助剂4A沸石理化指标及测试方法新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2]激光粒度仪测定4A沸石粒径分布[J]. 陈意苹,周围,吴玉超,王淑香. 广东化工, 2020(17)
  • [3]草酸钠作为洗涤助剂的性质研究[D]. 李琛.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4]洗衣液用酶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研究[D]. 吴美娜. 江南大学, 2020(01)
  • [5]粉煤灰酸法提铝渣制备层状硅酸钠和SBA-15及其性能研究[D]. 柳向阳. 山西大学, 2019
  • [6]油页岩渣制备洗涤助剂4A分子筛的工艺条件和性能研究[J]. 李燕,黄嘉晋,梁忠城. 硅酸盐通报, 2016(10)
  • [7]A/X复合沸石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 周琳琳.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2013(03)
  • [8]4A沸石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刘志芳.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2(08)
  • [9]机械活化强化过氧乙酸干法氧化木薯淀粉及其助洗性能的研究[D]. 韦艳枝. 广西大学, 2012(05)
  • [10]洗涤助剂4A沸石的合成方法和发展前景[J]. 姚昕. 江西化工, 2010(02)

标签:;  ;  ;  ;  ;  

洗涤助剂中4A沸石理化指标及检测方法的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