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小学语文预习要注意“四实”(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燕[1](2021)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微课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泽[2](2021)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微课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何文丽[3](2021)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到探索适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队伍中来,“三步导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榆次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找寻到的适用于本区教育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最初在数学学科提出并应用,之后在所有学科中进行推广使用。该模式推广应用至今已有12年,在此期间,显现出了它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研究中,采用了文献法、案例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三维目标”为基础,以“三大主张”为导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三步九要素”的操作策略,每年结合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操作策略进行定期修订。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要结合老师设置的前置作业进行详尽的预习与准备。课堂上以合作学习为主。本文选取了课程实施案例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经过研究分析,该模式更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几类文体的教学,尤为重要的是“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这一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在文章的结论与建议部分,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思考。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相信教育实践者会不断完善这一模式。
迪拉热·迪里夏提[4](2020)在《乌鲁木齐市X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文中提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与科学性并存的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科目,而提问正是语文课堂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启迪智慧的具体而又有效的培养方法,可以让师生之间进行了解与互动,也能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研究课堂有效提问对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能力的推进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x中学为个案,通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中发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该部分介绍了选题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界定了提问、有效提问等概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依据已有的有效提问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立足于该校语文教师的提问情况,构建了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标准。第二部分是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调查的描述。从提问目的、提问难度、提问类型、提问语言、提问方式、提问对象、提问数量、候答时间以及理答与评价九个方面描述乌鲁木齐市x中学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第三部分是乌鲁木齐市x中学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提问目的不明确、教师提问相对简单、提问类型设计较单一、提问语言表述不清晰、提问方式比较单一、提问对象单一、提问数量多而质量低、候答时间的不合理、教师理答水平较低。第四部分是乌鲁木齐市x中学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笔者发现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方面的原因是对提问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课前准备不足、课后对提问的反思少、提问技能的缺乏。学生方面的原因有知识储备不足、课堂参与意识较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缺乏、学生的心理因素。第五部分是笔者提出了提高乌鲁木齐市x中学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主要有教师提问目的要明确、提问要难易适中、设计多样类型的问题、提问语言要清晰明了、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核心问题意识、合理安排候答时间、提高理答方式。
孟香[5](2020)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无价瑰宝,传承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当前,随着课程标准的改进和深化以及部编版教材的问世,都能够发现古诗文的数量和要求有所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教学工作也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利用新教材更好地革新传统古诗文教学方式,让学生更能在短时间内学好古诗文,提升古诗文学习兴趣,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本研究于Q市A小学展开调研,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者通过研读相关的文献,了解目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相关研究,探索现有古诗文教学研究的进展。通过深入A小学调研听课,观察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教学现状和问题,通过访谈法了解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如何教授古诗文课程,如何讲授诗文学习技巧,以及了解小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看法,从而寻找合适的策略,提高新教材新形势之下的教师古诗文教学效果。本文中围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对于既有文献进行了分析,了解了我国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研究的各类视角和研究状况,并且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类。第二部分是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及要求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溯源。第四部分通过在A小学的听课及调研,由点及面地发现当下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其根源所在。第五部分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第六部分是研究者质性研究中的反思和总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线语文教师对部编版古诗文教学的适应能力,树立小学生文化自信,传承经典文化。
高珂[6](2019)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兰考县南彰镇农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阶段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和向往。本论文从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入手,通过分析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了解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境及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改进策略。第一章是从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分析。第一节主要展示现阶段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成绩,包括图书馆图书的增加、教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学校积极开展阅读教学的活动。第二节从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来分析,包括对学生课外阅读匮乏的原因分析;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原因分析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足的表现分析。第二章是从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问题来论证。第一节从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着手,主要包括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成绩相差较大、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课外阅读教学设施简陋三方面论证。第二节从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入手,包括教师的教学效果甚微、教师缺乏教学评价和学生的阅读能力薄弱来体现。第三章是针对兰考县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困境及问题提出的改进策略。这也是本文的核心。第一节对学校方面提出建议,包括增长图书馆开放的时间、改善阅读教学的设施和加强对教师的课外培训。第二节对家长提出建议,包括家长增强阅读的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家长以身作则。第三节针对教师提出建议,包括改善教师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希望通过对兰考县南彰镇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现阶段所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可以为从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可以借鉴的教学思路。
王琳[7](2019)在《小学语文四研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我国新课标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新型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广泛采用,在实际的课堂运用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小组合作学习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课堂创新改革,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最重要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但通过实际的课堂观察,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没有互相启迪,而是组员各持己见、各行其走,或者是在讨论过程中不倾听、不发言情况突出,不参与其中,使小组合作只是形式上存在,而没有真正的达到小组合作讨论,生成新观念的效果。本文根据小组课堂合作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编成调查问卷,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观测课堂学习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课堂组织教学建议,提出小组合作有效性策略。
黄梅光[8](2019)在《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业高效性设计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业作为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设计作业要注意的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设计出形式多样、新颖高效的作业,提高教学成效。
陈晶晶[9](2018)在《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异同探源》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30-40年代是语文教学法的一个高峰,其中阮真和蒋伯潜的同名着作《中学国文教学法》分别是两个年代同类研究的代表作,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学术界对于两本着作的研究甚少,关于二者的对比研究更是稀少。所以本文选取这两本《中学国文教学法》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一方面有助于对两位教育大家的语文教育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对比中发掘出二者的特色,希望能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本论文共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共有四章。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运用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文本细读、比较分析四种研究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细读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开始对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的异同探源。首先对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语文教学法的发展进行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明确两部着作的地位和影响。接着对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进行概述和分述,以便对两部着作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对两本着作中的教材观、读文教学、作文教学三部分进行对比。这三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位作者都在文中对其进行了重点讨论,他们得出的研究成果异中有同,都有着自己的精辟见解,所以笔者在本论文中选择这三部分进行重点对比。论文的重点部分在于分析两部着作的研究特色并对其进行探源。阮着运用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非常具有科学性。蒋着运用了经验主义研究范式,实用性是其显着特点。两位作者在研究中运用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并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这都与二者的求学、从教经历、教育理念有关。在上述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对现代语文教育理念、教育研究和教师观的启示。阮真和蒋伯潜的同名着作成书于20世纪中期,距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但对于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者而言,这两本书仍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这种参考价值不仅在于他们得出的研究成果,更在于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对于语文教学问题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
郭雅莉[10](2018)在《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当前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国家目前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强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微课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微课实现主动学习。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古诗文教学更是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各方学者一直在探究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学习效率的方式和方法,微课的出现给古诗文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本论文调查了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并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实际应用微课,分析古诗文微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本论文前期通过文献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微课以及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问卷法对武汉市四所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古诗文教学现状和微课实施现状以及古诗文教学的现实需求。依据ADDIE教学设计模型等相关理论,依次介绍了古诗文微课如何设计、如何开发和怎样应用,并设计了古诗《望洞庭》微课案例。最后选取了武汉市Y小学四年级六班的学生,实施了微课案例并且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两种研究方法对微课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实践结果表明微课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古诗文微课教学,需要教师对微课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优势。因此,本论文针对微课的应用提出了以下相关建议:(1)细化知识点,合理安排古诗文微课教学的内容;(2)借助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能力;(3)合理设计使用古诗文微课,转变教学方式;(4)为古诗文微课的应用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二、农村小学语文预习要注意“四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小学语文预习要注意“四实”(论文提纲范文)
(3)“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 |
2.1.2 掌握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 |
2.2 指导思想与操作策略 |
2.2.1 指导思想 |
2.2.2 操作策略 |
2.2.3 操作策略十二次修订稿的变化 |
第三章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施 |
3.1 实施的必要性 |
3.1.1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3.1.2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的要求 |
3.2 课前准备 |
3.2.1 前置作业的设计 |
3.2.2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
3.3 实施案例分析 |
3.3.1 《忆读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3.3.2 《理想》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
3.4 实施效果分析 |
3.4.1 课堂观察分析 |
3.4.2 学生成绩分析 |
3.4.3 问卷调查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乌鲁木齐市X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提问 |
1.4.2 有效提问 |
1.5 理论基础 |
1.5.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1.5.2 建构主义理论 |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6.3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评价标准的建立 |
1.6.4 问卷设计 |
2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调查 |
2.1 调查学校的介绍 |
2.2 预设问题阶段的调查 |
2.2.1 提问目的 |
2.2.2 提问难度 |
2.2.3 提问类型 |
2.3 呈现问题阶段调查 |
2.3.1 提问语言 |
2.3.2 提问方式 |
2.3.3 提问对象 |
2.3.4 提问数量 |
2.3.5 候答时间的调查 |
2.4 理答与评价阶段的调查 |
3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
3.1 教师提问目的不明确 |
3.2 教师提问相对简单 |
3.3 提问类型设计较单一 |
3.4 提问语言表述不清晰 |
3.5 提问方式比较单一 |
3.6 教师提问对象单一 |
3.7 提问数量多而质量低 |
3.8 候答时间的不合理 |
3.8.1 提问后的候答时间不足 |
3.8.2 缺乏反馈前的候答时间 |
3.9 教师理答水平较低 |
4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教师方面 |
4.1.1 提问的重视程度不足 |
4.1.2 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
4.1.3 课前准备不足 |
4.1.4 课后对提问的反思少 |
4.1.5 提问技能的缺乏 |
4.2 学生方面 |
4.2.1 知识储备不足 |
4.2.2 课堂参与意识较差 |
4.2.3 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
4.2.4 学习兴趣缺乏 |
4.2.5 学生的心理因素 |
5 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
5.1 教师提问目的要明确 |
5.2 教师提问要难易适中 |
5.3 设计多样类型的问题 |
5.4 提问语言要清晰明了 |
5.5 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
5.6 提高核心问题意识 |
5.7 合理安排候答时间 |
5.8 提高理答方式 |
5.8.1 恰当及时的评价 |
5.8.2 评价要有针对性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5)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个人的兴趣 |
(二)社会的诉求 |
(三)国家的需要 |
二、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古诗文 |
(二)古诗文教学实践 |
(三)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
四、文献综述 |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研究 |
(二)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研究 |
(三)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与要求 |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情况 |
(一)古诗文选编结构分析 |
(二)古诗文选编内容分析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
(一)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
(二)总主编温儒敏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理论溯源 |
一、“诗意课堂”中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基础 |
二、“诗情画意”中的情境教学理论渊源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析 |
一、古诗文突增下教师的迷茫 |
(一)诗词骤增,教师盲目填塞新增篇目 |
(二)经验欠缺,教师陷入文言教学困惑 |
二、教师古诗文人文情境创设模式单一 |
(一)物理环境:意境失调中的空间设计 |
(二)心理环境:心境失衡中的氛围构设 |
三、教师古诗文教学方法忽视整体感知 |
(一)“多媒体主导式”诗文教学,整体感知被先入为主 |
(二)“快餐式”诗文教学,情感体验如走马观花 |
(三)“1+X式”诗文教学,主体诗文被喧宾夺主 |
第五章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践改进路径 |
一、深悟探究新增诗文,理智安排教学规划 |
(一)增进沟通,延伸诗词教学交流 |
(二)广泛涉猎,弥补文言教学经验 |
二、多维创设诗文情境,渲染诗文意境氛围 |
(一)营造浓郁“诗香”空间氛围 |
(二)精心构设“诗意”心理环境 |
三、体悟深思中更新现代诗文感知体验型教学方法 |
(一)合理借助新媒体,增进诗文感悟教学 |
(二)时空解压下开展教学,提升诗文的人文体验 |
(三)创建合理诗文链接,重点把握主体诗文感知 |
第六章 研究反思 |
一、研究者的实践性反思 |
二、研究者自身的反思 |
三、调研心得与体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6)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兰考县南彰镇农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
第一节 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成绩 |
一、学校图书馆的图书量增加 |
二、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阅读资源 |
三、学校积极开展各项阅读活动 |
第二节 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第二章 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问题 |
第一节 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
一、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差甚大 |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
三、课外阅读教学设施简陋 |
第二节 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
一、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甚微 |
二、教师缺乏教学评价 |
三、学生阅读能力薄弱 |
第三章 兰考县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学校加大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
一、学校增加图书馆开设时间 |
二、改善阅读教学设施 |
三、注重教师的课外培训 |
第二节 家庭创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
一、家长增强阅读观念 |
二、家长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 |
三、家长以身作则 |
第三节 教师提高指导阅读教学的能力 |
一、教师改善教学模式 |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三、教师注重教学评价 |
四、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小学语文四研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现状 |
(一)合作学习的引入 |
(二)合作学习的现状研究 |
三、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群体动力理论 |
(四)动机理论 |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
(一)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
(二)合作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
(三)合作学习使整个课程功能发生重要的转变 |
(四)合作学习引发深入思考的课程内容转变 |
(五)合作学习使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发生改变 |
(六)合作学习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创新 |
1.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角色 |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一、典型课例呈现 |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四研互助”的教学模式 |
(二)课例的呈现与问题分析 |
二、课堂呈现中存在的问题 |
(一)在小组讨论中没有互相启迪,而是组员各持己见 |
(二)不倾听、不发言情况突出,未能做到全员参与 |
(三)教师缺乏指导,只采取简单观望 |
(四)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形式 |
三、分析小组合作中“非真实意义上的合作”的成因 |
(一)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不足 |
(二)小组分组标准的不合理 |
(三)学生之间合作态度的缺乏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研究 |
一、四研互助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 |
(一)导学案的科学设计 |
(二)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
二、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
(一)教师要转变自传统的教学理念 |
(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 |
(三)准确把握切合点,教学中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四)根据合作的任务,有效确立合作方法 |
(五)深入组内学习,杜绝组内出现“小老师”现象 |
三、加大对互动有困难的学生的帮助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业高效性设计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重针对性 |
二、注重实践性 |
三、注重生活性 |
四、注重合作性 |
(9)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异同探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教学法发展史及两部着作综述 |
第一节 20世纪初至20年代语文教学法发展史 |
一、国文教授法研究兴起期 |
二、语文教学法研究形成期 |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语文教学法发展史 |
一、语文教学法研究高速发展期 |
二、语文教学法基本理论形成期 |
第三节 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综述 |
一、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综述 |
二、蒋伯潜《中学国文教学法》综述 |
第二章 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对比 |
第一节 教材观对比 |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 |
二、教材的排列 |
三、教材的分配 |
第二节 读文教学方法对比 |
一、预习 |
二、课内讲习 |
三、成绩考查 |
第三节 作文教学方法对比 |
一、作文的指导 |
二、作文的修改 |
第三章 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的研究特色与探源 |
第一节 阮着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与特色 |
一、基本概念 |
二、科学性 |
第二节 蒋着的经验主义研究范式与特色 |
一、基本概念 |
二、实用性 |
第三节 两本着作不同之处探源 |
一、求学经历不同 |
二、从教经历不同 |
三、教育理念不同 |
第四章 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一节 教育理念的启示 |
一、以学生为中心 |
二、教学要有“功效” |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启示 |
一、教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
二、教育研究与理论相结合 |
第三节 教师观的启示 |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二、关注教师生存状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三)新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
一、微课概念及特点 |
(一)微课的概念 |
(二)微课的特点 |
(三)微课的类型 |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三)ADDIE教学设计模型理论 |
第二章 武汉市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需求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问卷设计及实施 |
(一)确定调查对象 |
(二)编写调查问卷 |
(三)调查实施 |
三、调查结果和需求分析 |
(一)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二)现状总结与需求分析 |
第三章 古诗《望洞庭》微课的设计和应用 |
一、基于微课《望洞庭》的教学设计 |
(一)古诗文教学特点 |
(二)学生心理特征 |
(三)设计原则 |
(四)古诗《望洞庭》微课教学设计 |
二、古诗《望洞庭》微课的应用 |
(一)微课教学的应用准备 |
(二)微课的具体实施 |
(三)微课应用效果评价 |
(四)微课应用的成效 |
(五)微课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古诗文微课教学应用的优化建议 |
一、细化知识点,合理安排古诗文微课教学的内容 |
二、借助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能力 |
三、合理设计使用古诗文微课,转变教学方式 |
四、为古诗文微课的应用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
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研究不足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
附录B 武汉市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C 实验班微课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D 关于微课使用效果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E 后测试题 |
致谢 |
四、农村小学语文预习要注意“四实”(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微课的运用研究[D]. 张晓燕. 西南大学, 2021
- [2]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微课设计的研究[D]. 陈泽. 西南大学, 2021
- [3]“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研究[D]. 何文丽. 山西大学, 2021
- [4]乌鲁木齐市X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D]. 迪拉热·迪里夏提.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5]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D]. 孟香. 青岛大学, 2020(02)
- [6]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兰考县南彰镇农村小学为例[D]. 高珂. 河南大学, 2019(04)
- [7]小学语文四研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D]. 王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8]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业高效性设计的探究[J]. 黄梅光. 考试周刊, 2019(12)
- [9]两部《中学国文教学法》异同探源[D]. 陈晶晶.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10]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郭雅莉.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标签: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