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数码ERP一年增长

神州数码ERP一年增长

一、神州数码ERP一年长成(论文文献综述)

王蒙[1](2020)在《笑的风》文中提出致读者二○一九年七月八月,我写完中篇小说《笑的风》近八万字。同年十二月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杂志卷首语特别提到,此作"是一篇显然具有长篇容量的中篇小说"。二○二○年一月、二月,《笑的风》分别被《小说选刊》与《小说月报》选载。同时出现了一个在我写作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发表与选载后的小说,把我自己迷上了,抓住了。我从发表出来的文本中,发现了那么多蕴藏

徐剑[2](2012)在《白山黑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纪实》文中认为书上说,塞北皆胡地也。于是有了秦开戍边,有了万里长城,有了关里关外。其实,秦开还没有到来之前,便有了新乐文明,那是7000多年以前的事了。就近说,2700多年以前,就有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早了秦开到来400年。辽河孕育了红山文化,与长江、黄河并行,辽河也孕育了太阳鸟和青铜剑,只是不像关里人那样把历史写在纸上,刻在碑上,而是消解在人们的血肉里、魂魄里。于是有了东北人的旷达、豪放和诚恳,有了金戈、长风和塞北。书上还说,东北人倘能近于文而不失尚武时代留下的坦荡气魄的余韵,是很有出息的一类。题记——东北无名氏(摘自《铁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杨京波[3](2012)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收集整理了自1997年以来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特征、实施倾向、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行为及影响的深入研究,丰富了以中国转型经济制度特征为背景的管理层收购理论及实证研究。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发展分为初步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于传统成熟产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出现针对高科技行业和服务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的MBO。对公司管理层收购前两年和前一年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实施管理层收购前上市公司特征发生了变化。实施管理层收购前两年管理层收购样本公司与配对样本公司之间不存在特征上的显着性差异;但是在实施管理层收购前一年,较之配对样本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在市盈率和流动比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实施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在管理层收购实施前存在价值低估现象,未来具有较好的市场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资产变现能力。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的分析发现,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对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具有不同影响,较之社会法人终极控制人,国家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实施管理层收购;针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较之中央政府控制人,地方政府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实施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前核心管理层在公司的任职时间越长越倾向于实施管理层收购;董事长或总经理为公司创始人时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可能性就越大;公司的流动比率越高越可能实施管理层收购。对管理层收购绩效的研究发现,MBO公司绩效显着高于配对样本公司,同时对MBO前后公司绩效的对比发现管理层收购带来了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从终极控制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后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后终极控制权转移程度表现为三种类型:终极控制权转移、终极控制权未转移、分散持股。管理层收购后公司控制权转移即以管理层或由其控制的公司作为终极控制人占了较大比例。管理层收购后终极控制人采用实体控股公司和壳控股公司两种控制形式构建金字塔结构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采用实体控股公司控制形式占总样本的比例高于壳控股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后上市公司存在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现象,终极控制人往往通过金字塔结构控制上市公司。国家作为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大于管理层或管理层控制的公司为终极控制人的公司。管理层或管理层控制的公司作为终极控制人比国家作为终极控制人时倾向于通过更长的控制链(即更多的控制层级)控制上市公司;在控制链条数量上,终极控制人通过单一控制链条对上市公司形成控制的情况比较常见;在多条控制链情况下,较之终极控制人为管理层和管理层控制的公司,大多数的国家终极控制人往往通过较短的控制链条和较少的控制链数量实现对实施管理层收购后上市公司的控制。在中国目前转轨经济时期通过管理层收购这种方式将终极控制权全部转移到管理层或管理层控制的公司时能够实现公司绩效的有效提升;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管理层收购后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存在堑壕防御效应和利益趋同效应,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绩效之间显着负相关,MBO后两权分离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差,实施MBO后终极控制股东控制存在“堑壕防御效应”;而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公司财务绩效显着正相关,表明MBO后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的提高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现金流权的提高具有“利益趋同效应”;金字塔结构控制链宽度对实施管理层收购后上市公司绩效产生显着负向影响,同时控制链宽度对控制链层级与公司绩效ROE之间的负向关系产生了显着加强的调节作用,因此,管理层收购后公司金字塔结构的构建对公司MBO后绩效产生了负向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ROE之间存在显着正向线性相关关系。实施MBO后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呈下降态势;各年度两职分任所占比例大于75%,两职分任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大部分由当时属于实施管理层收购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担任;公司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且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实施管理层收购后大部分样本公司拥有连锁董事,但是这一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管理层收购后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发现,实施管理层收购后,上市公司两职兼任与公司财务绩效ROE和公司市场绩效Tobin’s Q之间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时公司绩效低于两职分任时的公司绩效;董事会规模与公司市场绩效Tobin’s Q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内部人控制度与ROA、ROE和Tobin’s Q之间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内部人控制度越强,公司绩效越差;董事会持股比例与Tobin’s Q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收购后公司董事会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公司绩效提升。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公司绩效ROE显着正相关,管理层收购后为了降低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增强董事会行为强度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连锁董事与ROE显着正相关,支持了资源依赖理论,管理层收购后,公司凭借连锁董事网络建立起与外界的联系最终能够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

郭丽[4](2012)在《唐代教育与文学》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唐代教育与文学的关系。在唐代,教育和文学均处于昌盛发达时期,教育以或隐或显的方式作用于文人知识结构的形成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是他们具备文学创作能力的必要前提,因而也是影响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一极。第一章,唐代教育资源社会化与文人群体的扩大。在教育制度方面,唐代有中央和地方的两级官学制以及合法化和多样化的私学。与此同时,唐代具备有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教育制度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唐代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其显着表现是教育受众的增加和教育普及面的扩大,这是导致唐代文人群体扩大的重要成因。第二章,唐代教育思想与文人及文学。尊圣崇儒是唐代的基本教育思想,唐初这一思想的提出强化了部分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儒道自任意识,加剧了其人生矛盾,使他们的作品充满张力。高宗后期和武后时期,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尊圣崇儒教育思想被有意淡化,官僚系统对人才的需求使教育与仕进紧密结合,教育思想中功利的一面尤为凸显,这对文人进取意识的强化产生了一定影响。盛唐社会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较多,社会能吸纳的人才相对较少,教育培养的人才多为礼乐之士,官僚系统更需要吏能之士,教育思想和教育结果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产生了矛盾。士人的人生理想和实际遭遇因为这些矛盾出现错位,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复杂的心态。中晚唐士人从科举与教育关系的角度对教育进行了反思,这些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唐代教育思想,但所提出的改革策略很难实施,只是更进一步明确了中晚唐教育的困境。复古思潮中复兴“师道”的思想,是这种反思的延续,它力图发掘教育传承儒家道统的独立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知识阶层对唐王朝的心理认同。儒道传承的落空以及对政权认同的淡化使知识分子进退失据,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无所依凭的游移心态。第三章,唐代经学教育对文学的影响。唐代经学教育有完整的体系。太宗时期和高宗前期,官方经学教材《五经正义》的编纂使经学简化,教材统一,加以科举试帖经的要求,使得章句成为记诵对象,儒家经典作为语言和典故材料融入文人的知识储备库从而进入了他们的文学创作。盛唐时期经学教育偏重于《孝经》,强调伦理,这与此一时期雅正雄浑的文学风格的形成有一定关联。安史乱后经学教育重心下移,由中央官学主导转而为私学中士人主导,这带动了士人在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中主体意识的增强,从而使用以表达士人在社会思想领域探索的诗文中文与道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同时为诗为文努力创新,很少蹈袭前人。第四章,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发展。唐代文学教育的兴起有这一时期独有的成因,唐前文学在形式和技巧上的发展、唐代好文风尚的浸染以及科举取士重文学的刺激都是重要因素。唐代文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类书、《文选》和诗格等,文学教育的具体活动就是依托于这些文学教育内容传承文学知识和创作经验,它具有从语言材料到声律规则再到技巧门径的明显上升的层次性,这导致在文学教育和学习方式上也体现出从阅读积累到模仿熟练再到体会感悟的逐级提高的过程。唐代文学教育的内容在唐人的创作中留下了较为鲜明的印迹,在内容的借鉴、题材的取资、典故的吸纳、对偶的采用方面最为明显。第五章,唐代童蒙教育与儿童诗。唐代之所以出现众多杰出的文学家,与他们自幼接受过良好教育密不可分。本章从考察唐代有代表性的三部蒙书——《蒙求》、《太公家教》和《兔园策府》入手探讨唐代蒙书与童蒙教育的关系,并进而对中原内地和敦煌地区这两大童蒙教育版块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者三方面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地迥然有别的童蒙教育使他们各自的诗歌创作所发生的构思上的精巧与随意,题材上的狭窄与丰富,语言上的文雅与通俗,表现手法上的多样与单一的变化。第六章,唐代女性教育与女性的文学活动。唐代教育的普及使女性成为受教育群体的一部分。本章从唐代现存两部女教书——《女孝经》和《女论语》切入,藉以考察唐代女性教育的内容以及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女性诗歌创作的影响。诗歌教育的特有方式和女红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女性诗歌中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仿作和女性书写特质;经史教育之于女性创作最显着的影响是女性诗歌中经史语典的大量化用;道德礼法是唐代女性最重要的教育内容,这表现在道德礼法内容在她们的诗歌中频繁出现。唐代女性受教育的成效,除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之外,妓女传唱和寡母教孤也是两种与唐代文学密切相关的展示方式。第七章,唐代留学生教育与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作用。唐代教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接收留学生是其最显着的表现。与此相适应,唐代也形成了成熟完备的留学生管理制度。唐代特设宾贡科以满足留学生在唐及第的愿望,对于宾贡及第的留学生,在管理上也给予了很大的宽松度。留学生在唐期间与唐代文人多有诗歌交往,这不仅密切了唐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而且对双方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本国教育体制构建和汉文学发展两个领域。第八章,书院初兴与中晚唐士人转型及儒学复兴。“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高祖武德年间。从藏书、授徒和地点三个方面考察,真正具有教育性质的书院实源于山林寺院。唐五代书院主要由地方士人和地方家族创办,这折射出唐五代时期士从世家大族向地方士人转型的特征。此外,唐五代书院还初步表现出与当时学术思想潮流的密切关联。习业书院的士人习古文,读经典,又不限于章句,自觉阐发儒经精义以求救世治乱,这既凸显了儒家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强烈的拯时淑世精神,也反映出崛起于书院的地方士人受到了当时儒学复兴这一时代新风气的影响。

唐峰[5](2011)在《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文中指出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是IT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全球ITIL市场快速增长并逐步成熟。2000年左右,IT服务管理的概念引入中国,经过6年的理念倒入和市场培育,中国的IT服务管理市场经历了理念倒入向IT服务管理的落地转变。尤其是2005年开始中国IT服务管理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IT服务管理的实施和应用在中国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由于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信息是所有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效的ITSM,既IT服务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对于信息管理以及自身发展方面的需求,ITIL为IT服务管理提供了一个“最佳实践”的框架,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使用和接受的IT服务管理方案,本文以ITILv3为基本框架,在充分了解了ITIL理论,ITSM理论,以及基于ITIL的ITSM的理论和成功模型,详细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现状,在深入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特点,研究目前世界流行的ITIL管理软件产品,其中包括HP, BMC以及IBM公司研发并生产的主流软件产品,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成功实施了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企业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涉及了多个行业其中包括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国有能源电力机构,和高科技行业,通过对各种不同行业的企业特点的分析,总结出企业的真实需求,并且根据企业的需求最终形成可行的分步式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成功实施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目的。本文根据作者自身参与实施的ITSM项目,对项目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并最终找出了一套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国内大型企业使用的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模型,并研究出实现此模型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总结出合理的成功的实现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关键点,它包括明确并确立可行的目标,客观的现实的评估目前的组织现状,灵活并且实际的执行流程,采取分步有序的推进步骤,并且注重反馈和改进方法。并且最终提出针对国内企业的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模型。本文同时也对未来的IT服务管理做出了一定展望。毋庸置疑ITIL v3作为业界处于垄断地位的对于ITSM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在国内企业中的认识在得到不断的进步,经历了从落实很难到摸索实践的转变,但是国内的企业对于ITIL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一定会走出传统的电信和银行两大行业,开始在潜力巨大的各个行业积极推进。

贾鲁生[6](2011)在《理想祖国——后改革30年全记录》文中认为"没有什么能够比信念更能产生梦想,也没有什么比梦想更能孕育未来。今天的乌托邦,明天的肉和骨。"——雨果前言60个春天的故事2039年,春天,北京。中国改革开放60年辉煌成就展。《春天的故事》抒情的曲调在展览大厅里轻轻地回响着,令人想起了"1979年那是一个

朱曼华,李润新[7](2008)在《“语言文字大论坛”第13期发言摘录》文中研究说明举世公认,中国是汉字的故乡。举世皆知,在汉字的故乡有一种舆论:"汉字难学论"。这个"汉字难学论",在世界文字史上,论传播者之众,传播范围之广,传播时间之久,造成危害之大,都堪称是世界之最。

陈琪[8](2008)在《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对新加坡华语词语的研究立足于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的对比研究,从总体上分为:背景分析、核心研究和应用研究三大部分。本论文共10章,约17万字。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研究的缘起和意义、新加坡华语的定义和定位、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等。新加坡华语是指以中国普通话为核心标准的新加坡华族的共同语,它与中国普通话一脉相承,具有与中国普通话一样的主体地位。本论文以最新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语料为研究依据,对新加坡华语词语进行全面、细致、系统地整合和研究,以期既系统完整又贴近当前新加坡语言生活现实地展示新加坡华语词语和中国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和形成差异的原因,并依此深入研究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和协调的意义和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探讨新加坡华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路向。第二章,综述。首先综合整理了以往有关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新加坡华语特征的研究、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的研究、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对比的研究、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的研究四个方面。综合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从研究系统上看,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比较系统尚不够健全,其中的概念也不够清晰;就个别词语研究而言,对新加坡华语词语的发展变化缺乏跟进性研究;同时,有关新加坡华语词语的协调和规范以及新加坡华文教学中有关词语教学等应用领域都欠缺细致而全面的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背景分析。第三章,新加坡社会与语言研究。主要研究与新加坡华语词语发展变化相关的新加坡社会与语言。100多年来,新加坡是一个以华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国家。自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在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作为四种官方语言未曾改变的前提下,各种族的共同用语在七十年代初很快从马来语发展为英语,并成为岛国的行政用语;在语言教育方面,经历了从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四种源流的模式发展成英语单一源流的模式,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和第一语文,各民族的母语作为必修的第二语文;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华文教学,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间就进行了三次重大的华文教学改革。为了帮助新加坡学子更好地学好华文,使华语成为新加坡华族社群的共同语、增强新加坡华人的凝聚力,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起通过一年一度的“推广华语运动”在十年间使华族社群的家庭用语由方言占绝对地位,转换为华语是新加坡大多数家庭的家庭用语;但由于英语作为国际强势语言和新加坡行政语言,以英语为家庭用语的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使华语作为华族社群的共同语和家庭用语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另外,在大众传媒语言方面,英文报章和华语电视在新加坡各具霸主地位,华语电台比英语电台略胜一筹,但电影的英语大片则傲视群雄。第四章,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词语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语对比研究。本章从教学词语系统对比两者的总体差异,我们发现新加坡中小学词语中仅有53%的词语与HSK词语属于共有词语,HSK词语中仅有56%的词语与中小词语属于共有词语,为此我们从新加坡中小学与HSK共有词语、HSK独有词语、新加坡中小学独有词语三个部分来分析研究,以期为新加坡华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研究提供研究资料和依据,并通过在词语系统中逐条对新中词语的分析,为接下来章节中有关新中词语对比研究提供较全面的研究资料和依据。第五、六、七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研究部分。第五章,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研究。我们首先探讨了有关“特有词语”和“新加坡特有词语”的定义及构成。我们认为“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仅指反映和表达新加坡社会特有事物或概念的、大多只在新加坡范围内使用的词语。它由以下两部分词语构成:(1)反映新加坡特有事物或概念的一般词语;(2)反映新加坡具有代表性名称的、高频的专有词语。而在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对比研究中,在我们所定义的“新加坡特有词语”之外的与中国普通话存在词义词形差异的新加坡华语词语可归类为两大类,即“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和“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由此我们建立了新中词语对比研究的三大主干系统:新加坡特有词语、新中同形异义词语、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在这一章中我们对迄今最全面地反映新加坡华语词语特色的词典——汪惠迪于1999年编着的《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进行了分析研究,我们研究发现该词典中17%的词语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早报新闻全搜索”)上已经无法搜索到;10%的词语已经进入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融于中国普通话之中。我们对该词典中我们所定义的“新加坡特有词语”,以及在此基础上我们所新补的“新加坡特有词语”进行研究,归纳出新加坡特有词语所呈现的“绝大多数为多音节的名词、并源于英语直接意译、随着新加坡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并且这一特点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会一直存在下去。第六章,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研究。我们在对以往文献中所研究的新中同形异义词语以新中最新语料进行再考察,并结合我们新补的新中同形异义词语进行全面整合和研究。我们将这些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分为以下三大类并以词典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1)同形完全异义词语;(2)同形部分异义词语;(3)同形异色词语。然后我们再将这些词语做数量和比例上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的差异程度和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的形成,主要由于词语构词语素的影响、方言借词的影响、英语迁移和翻译选词的影响、新中语言接触间断的影响、词语全面学习不足的影响、缺乏华语口语基础影响以及语言规范机制缺乏的影响所致。第七章,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异形同义词语的研究。我们选取了对新中异形同义词语进行广泛和系统研究的文献,以新中最新语料对专家学者所研究的新中异形同义词语进行再考察并结合我们所新补的新中异形同义词语,按照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整合及研究:(1)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2)新中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3)中国普通话中没有词语对应的词语研究。我们在这三类词语之下又细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固定短语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我们所研究的新中异形同义词语中名词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和固定短语。在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的影响因素中,所占影响因素比例最大的是方言,其次依次为造词、英语、旧词、马来语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新中两国日益频繁的往来,我们认为新中异形同义词语中趋同多于趋异,而在今后影响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形成因素将主要是英语和造词因素。第八、九章是本论文的应用研究部分。第八章,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与协调研究。所谓规范是指对一种语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使用所进行的归纳整理和制定规则;协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增进同一种语言系统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们认为规范和协调是互相影响的,规范是协调的基础,而协调作为规范的参照和坐标,协调过程促进规范的不断完善。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虽是平等的主体,但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所采取的协调方式不同,新加坡华语的规范过程也是协调过程。为了确立新加坡华语的定位和词汇系统、增进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新加坡学子更好地学好华语,新加坡华语词语亟待进行规范和协调。为此,我们所主张的原则是:1、求同存异,异中求达;2、平等共处,互惠双赢;3、确定主体,体现多样;4、约定俗成,循序渐进;5、规则从严,态度从宽:6、与时俱进,稳中有动。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我们认为对新加坡华语词语的规范和协调可从设立专业的新加坡华语规范研究机构、建立新加坡华语动态语料库、研究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差异与协调、编撰《新加坡华语词典》、媒体率先重视词语的规范、华文教育界以新加坡华语规范词语教学、积极广泛地推广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等七个主要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第九章,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研究。我们首先通过对新加坡华文教学目标、家庭用语、新加坡华族学生及家长对学习华文的态度确定华语是新加坡华族学生的母语,而且是大多数新加坡华族学生的第一语言。但是由于新加坡华语在语言地位规划和学校教学地位中属于第二语文,所以我们认为新加坡华文教学的性质应当是:华语作为母语,并且作为多数新加坡华族学生第一语言的第二语文教学。通过对新加坡中学生报考HSK的成绩以及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字词与HSK字词表进行的研究,我们认为以语素为华文教学基本单位是对目前新加坡华文教学以字为教学基本单位的完善。我们从“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的三个角度研究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1)教学词语与生活用词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以致用和学习兴趣;(2)词语教学安排上缺乏对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和字词常用性的考量(3)词语教学法单调和呆板。为此我们建议新加坡华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改革路向包括(1)建立动态的新加坡华语语料库,以此为基础编制教学词表和字表,依据字词表编写教材和编纂《新加坡华语教学词典》;(2)研究词表和字表中字词的频率和覆盖率以及新加坡中小学生学习掌握华文字词的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以确定字词教学的等级;(3)在重视语素教学法的同时,将资讯科技应用于词语教学法中,并与媒体合作开辟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从而使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法更丰富、生动及卓有成效。第十章,结语。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和今后将继续研究的相关课题。

张岩[9](2007)在《北京市(一):政府支持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文中研究指明任北京市现有的20余万家中小企业中,服务业中小企业占到70%以上,虽然我们并没有关于制造业中小企业数量的确切统计,但根据上述数字不难判断,制造业中小企业任北京市经济总量中究竟占有怎样的比重。事实上,在北京市制定的"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纲要中,与被确立为优先发展、加速发展和火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同的是,制造业被列入了"适度"发展之列,很显然,既然制造业需要"适度"发展,那么制造业中小企业也在适度发展之列,而且很可能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然而,即使北京市并未将制造业和制造业中小企业列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我们也依然有兴趣探究像北京这样一个有着"国家首都、国际化大部市、历史文化名城、总部经济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宜居城市"等多种功能定位,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大城市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及其信息化状况,因为这种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北京市制造业中小企业及其信息化发展特性,为北京市制造业中小企业及其信息化发展提供典型案例研究,而且有助于为进一步探究像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是否应该发展工业,应该怎样发展工业,以及发展怎样的工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用3期的篇幅,通过"解剖麻雀、见微知着"的方法来探究北京市制造业中小企业及其信息化发展,本期,我们将重点研究曾经直接或间接获得政府技术与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力图展示一幅政府支持背景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图景。

刘强[10](2004)在《杨元庆VS郭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说,联想公司的创始人柳传志很喜欢小仲马与大仲马的一段轶书:小仲马刚完成《茶花女》,高兴之余打电话给大仲马问:“父亲最近有什么杰作?”大仲马说:“我的杰作就是你。”也许正是受到这则轶事的启发,柳传志在选择联想接班人的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分拆联想。分拆后的两家公司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分别由柳传志的两位得意爱徒杨元庆和郭为来掌舵。“一山不容二虎”,这是个基本的常识。对于羽翼都已足够丰满的杨元庆和郭为来说,他们当然明白柳传志的一番苦心,余下的就只有靠他们自己表现了。

二、神州数码ERP一年长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州数码ERP一年长成(论文提纲范文)

(1)笑的风(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春风飘扬“喜”从天降
第二章大媳妇的力量与风景
第三章暖和的小家家
第四章动荡年代的平安与幸福
第五章啊!北京
第六章患病见真情
第七章一曲温柔《乡恋》痴
第八章嘛事儿啊,他妹子
第九章大上海、《小街》、蓬拆拆
第十章火星、仙女、窑子货
第十一章只不过是想念你
第十二章一九八五年西柏林地平线上
第十三章洲际饭店梦幻曲
第十四章滚石击打爱情生猛
第十五章枪杀了也是爱了
第十六章离婚过堂
第十七章拳打脚踢目标清
第十八章为妇女出气“哈勒绍”
第十九章要不,你还是回去吧
第二十章快意咏新歌
第二十一章神秘的烤箱究竟要烤什么呢
第二十二章幸福总是携带着一点尴尬
第二十三章至人无梦
第二十四章神童现身满乾坤
第二十五章谁为这些无端被休的人妻洒泪立碑
第二十六章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二十七章玉堂春暖餐厅
第二十八章金丝雀与外语桥
第二十九章不哭

(3)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2.2 结构安排
    1.3 相关范畴界定
        1.3.1 管理层的界定
        1.3.2 管理层收购的界定
        1.3.3 公司绩效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管理层收购动机理论
        2.1.1 效率提高假说
        2.1.2 财富转移假说
    2.2 管理层收购效应及影响因素
        2.2.1 管理层收购效应
        2.2.2 管理层收购效应影响因素
    2.3 管理层收购前公司特征
        2.3.1 公司财务特征
        2.3.2 外部情境特征
    2.4 简要述评
第3章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3.1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发展历程及法律规制
        3.1.1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发展历程
        3.1.2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规制
    3.2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特征
        3.2.1 按行业和规模划分的管理层收购特征
        3.2.2 按收购操作方式划分的管理层收购特征
        3.2.3 按不同终极控股股东性质划分的管理层收购特征
        3.2.4 按收购主体划分的管理层收购特征
        3.2.5 按交易价格划分的管理层收购特征
        3.2.6 按收购结果划分的管理层收购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假设
        4.2.1 上市公司治理特征与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研究假设
        4.2.2 上市公司财务特征与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研究假设
    4.3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3.2 变量设计
        4.3.3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4.4 管理层收购前公司特征及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实证分析结果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管理层收购前公司特征实证结果及分析
        4.4.3 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的二项逻辑斯蒂回归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变量设计
        5.2.3 研究设计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配对样本均值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结果与分析
        5.3.2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均值多重比较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管理层收购后公司终极控制特征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
    6.1 管理层收购后公司终极控制特征
        6.1.1 样本选取
        6.1.2 管理层收购后公司终极控制权转移程度特征
        6.1.3 终极控制人控制方式特征
        6.1.4 终极控制人终极所有权结构特征
        6.1.5 终极控制人金字塔结构特征
    6.2 终极控制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6.2.1 研究假设
        6.2.2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6.2.3 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管理层收购后公司董事会特征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
    7.1 管理层收购后公司董事会特征分析
        7.1.1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7.1.2 管理层收购后公司董事会特征分析
    7.2 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7.2.1 研究假设
        7.2.2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7.2.3 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唐代教育与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唐代教育与文学:结合的契机
第一节 教育与文学: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节 学术史的简单回顾
第三节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唐代教育资源社会化与文人群体的扩大
第一节 唐代教育资源社会化的表现
    一、 教育受众的增加
    二、 教育普及面的扩大
第二节 唐代教育资源社会化的成因
    一、 教育制度
    二、 政治环境
    三、 经济状况
    四、 书籍流通
第三节 唐代教育资源社会化背景下的文人实况
    一、 有关唐代文学家接受教育状况的史料
    二、 唐代文学家受教育途径及阶层分布统计
    三、 统计结果的分析
本章结论 第二章 唐代教育思想与文人及文学
第一节 唐初“尊圣崇儒”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文人及文学
    一、 “尊圣崇儒”教育思想的确立及主要特点
    二、 “尊圣”与唐初文学观念
    三、 “崇儒”与文人的人生矛盾
第二节 高宗武后时期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与文人的进取意识
    一、 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二、 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具体表现和时代特点
    三、 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与文人的进取意识
第三节 盛唐教育思想的社会处境与文人的境遇
    一、 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育的重新繁荣
    二、 教育与仕进矛盾的凸显
    三、 教育供给人才和社会需求人才之间的悖反
    四、 教育思想和现实的矛盾与盛唐文人心态的一个面向
第四节 中晚唐教育思想的变化与文人的游移心态
    一、 中晚唐教育思想的反思和困境
    二、 复古思潮中对教育价值的发掘
    三、 教育思想的多重矛盾与文人的游移心态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唐代经学教育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初唐经学教育内容的统一及对文学的影响
    一、 《五经正义》的编纂与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二、 经学教育内容的统一与初唐诗文语言
    三、 经学教育内容的统一与初唐文人的人生道路
第二节 盛唐经学教育的新诉求与文风之变
    一、 经学教育的“明理”目标
    二、 御注《孝经》与经学教育伦理性的强化
    三、 经学教育的“明理”诉求与文风的“崇雅黜浮”
第三节 中晚唐经学教育与文学中的创新
    一、 中央官学中经学教育的衰落
    二、 私学中经学教育的发展
    三、 经学教育重心的下移与中晚唐文学中的创新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唐代文学教育兴起的原因
    一、 唐前文学的高度发展
    二、 唐代好文风尚的浸染
    三、 科举取士重文的刺激
第二节 唐代文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一、 唐代文学教育的内容
    二、 唐代文学教育的方式
第三节 唐代文学教育内容在唐人创作中的印迹
    一、 内容的借鉴
    二、 题材的取资
    三、 典故的吸纳
    四、 对偶的采用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唐代童蒙教育与儿童诗
第一节 唐代蒙书考述
    一、 《蒙求》
    二、 《太公家教》
    三、 《兔园策府》
第二节 唐代中原内地与敦煌地区童蒙教育的比较
    一、 教育内容
    二、 教育途径
    三、 教育者
第三节 唐代中原儿童诗与敦煌学郎诗的异同及教育成因论析
    一、 构思:精巧与随意
    二、 题材:狭窄与丰富
    三、 语言:文雅与通俗
    四、 表现手法:多样与单一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唐代女性教育与女性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唐代女教书考论——兼论唐代女性教育的内容
    一、 《女孝经》考论
    二、 《女论语》考论
    三、 唐代女性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唐代女性教育与女性的诗歌创作
    一、 唐代女性诗歌教育与女性诗歌中的仿作和女性书写特质
    二、 唐代女性经史教育与女性诗歌中的经史语典
    三、 唐代女性道德礼法教育及其在女性诗歌中的体现
第三节 唐代女性教育成效的别样展示方式:女性的其他文学活动
    一、 妓女传唱
    二、 寡母教孤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唐代留学生教育与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作用
第一节 唐代教育的开放性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一、 唐代教育开放性特征形成的背景及具体表现
    二、 唐代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节 唐代留学生与宾贡科
    一、 “宾贡”意涵的演变
    二、 唐代宾贡科考论
    三、 唐代宾贡科及第留学生之去向
第三节 唐代留学生与唐代文人的诗歌交往
    一、 以晁衡为代表的日本留学生与盛中唐文人的诗歌交往
    二、 以崔致远为代表的新罗留学生与晚唐文人的诗歌交往
    三、 唐代留学生与唐代文人的诗歌交往之于双方文学创作的意义
第四节 唐代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作用
    一、 唐代留学生群体对本国教育的贡献
    二、 唐代留学生群体对本国汉文学发展的作用
本章结论 第八章 书院初兴与中晚唐士人转型及儒学复兴
第一节 萧瑟中的新希望——书院起源名与实
    一、 书院之名的出现
    二、 书院之实的肇端
第二节 从官学到私学——书院与中晚唐士人转型
第三节 从山林寺院到书院——书院与儒学复兴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河汾之学几个问题新探 附录二:唐代童子科考述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ITIL理论分析
    2.1 什么是ITIL
    2.2 ITIL的发展流程
    2.3 ITIL V3理论
        2.3.1 ITIL V3的体系架构
        2.3.2 服务战略
        2.3.3 服务设计
        2.3.4 服务转移
        2.3.5 服务运营
        2.3.6 服务持续改进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ITIL的ITSM理论分析
    3.1 什么是ITSM
    3.2 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
        3.2.1 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特点
        3.2.2 IT服务管理在软件/服务生命周期的地位
    3.3 IT服务管理(ITSM)的组成介绍
        3.3.1 概述
        3.3.2 IT服务管理(ITSM)组成基本研究
    3.4 ITIL/ITSM主要组成部分的理论研究
        3.4.1 概述
        3.4.2 ITIL/ITSM主要组成部分
第4章 国内外ITIL发展现状分析
    4.1 国外ITIL发展现状分析
        4.1.1 发达国家ITIL发展现状分析
        4.1.2 国外发展中国家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4.1.3 国际知名基于ITIL的ITSM产品分析
    4.2 我国ITIL发展现状分析
第5章 IBM Tivoli与IT服务管理
    5.1 概论
    5.2 IBM Tivoli for ITSM软件介绍
        5.2.1 Tivoli存储管理系统
        5.2.2 IBM Tivoli Monitoring软件介绍
    5.3 IBM Tivoli for ITSM经典案例分析
        5.3.1 概述
        5.3.2 用户需求
        5.3.3 实施结果
第6章 成功实施ITSM的理论分析
    6.1 概论
    6.2 成功实施所面临的挑战
        6.2.1 开发和项目工作人员缺乏接触
        6.2.2 难以取得相应的资金
    6.3 ITSM项目需求分析
        6.3.1 需求分析第一步,确定流程实施的优先顺序项目需求分析
        6.3.2 ITSM需求分析第二步,确定流程定义的需求
        6.3.3 ITSM需求分析第三步,确定对工具平台的需求
        6.3.4 ITSM需求分析第四步,确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推广计划
    6.4 基于生命周期IT服务质量管理
        6.4.1 概述
        6.4.2 IT服务的生命周期
        6.4.3 四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实施
        6.4.4 走向动态的IT服务管理
    6.5 基于ITIL的ITSM的变革管理研究
        6.5.1 概述
        6.5.2 变革管理的三个关键
        6.5.3 四阶段推进变革
    6.6 小结
第7章 经典ITSM案例分析
    7.1 概述
    7.2 能源电力行业IT服务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7.2.1 客户介绍
        7.2.2 案例背景
        7.2.3 实施范围和过程简介
        7.2.4 方案特点
        7.2.5 项目收益
    7.3 金融行业IT服务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7.3.1 客户介绍
        7.3.2 需求分析
        7.3.3 解决方案
        7.3.4 项目收益
    7.4 高科技行业IT服务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7.4.1 客户介绍
        7.4.2 需求分析
        7.4.3 解决方案
        7.4.4 项目收益
    7.5 小结
第8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6)理想祖国——后改革30年全记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60个春天的故事
民生展
    上让另一部分人后富起来
    中发展方式里的原动力
    下一位90后省长的为官之本
民企展
    上对内开放
    中朝阳向晚霞表示的敬意
    下野百合的阳光
乡村展
    上“一号文件”
    下对总理的严厉批评
教育展
    上希望工程最后的孩子
    下“钱学森之问”和“温家宝内疚”
文化展
    上星辰杂技与太阳马戏
    中《熊猫》与《猫》
    下《温柔白头海雕》与《功夫熊猫》
医疗展
    上终成正果
    中中国超级细菌的终结
    下谁是最可爱的人
环境展
    上重整河山在今生
廉政展
    上终极反腐
    中腐败分子哪儿去了
    下被遗忘的包公
结束语国家主席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7)“语言文字大论坛”第13期发言摘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字难学论”的由来
二“汉字难学论”的危害
三“汉字难学论”的辨析
    1. 分散难点
    2. 先抓重点
    3. 揭示字理
    4. 细辨差异

(8)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格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1.2 新加坡华语的定义和定位
        1.2.1 华语的定义
        1.2.2 新加坡华语的定义和定位
    1.3 研究的范围
    1.4 研究的方法
    1.5 语料的来源
第二章 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综述
    2.1 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概述
        2.1.1 新加坡华语词语特征研究
        2.1.2 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研究
        2.1.3 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对比研究
        2.1.4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研究
    2.2 以往研究中的成果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2.1 以往研究中的成果
        2.2.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第三章 新加坡社会与语言研究
    3.1 人口与种族的发展变化
    3.2 语言规划的发展变化
        3.2.1 语言地位规划发展变化
        3.2.2 有关华语的语言本体规划发展变化
    3.3 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
        3.3.1 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
        3.3.2 华文教学改革
        3.3.3 华文课程设置
    3.4 推广华语运动的缘起和成效
        3.4.1 推广华语运动的缘起
        3.4.2 推广华语运动的成效
        3.4.3 推广华语运动的未来
    3.5 大众传媒与语言的发展变化
        3.5.1 大众传媒与语言的发展
        3.5.2 大众传媒与语言之概述
    3.6 新加坡社会与语言的展望
    3.7 小结
第四章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词语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语对比研究
    4.1 新加坡中小学词语与 HSK词语对比概述
        4.1.1 新加坡中小学词语与 HSK词语简介
        4.1.2 新加坡中小学词语与 HSK词语对比
    4.2 新加坡中小学与 HSK共有词语研究
        4.2.1 新加坡中小学与 HSK共有词语列示
        4.2.2 新加坡中小学与 HSK共有词语综述
    4.3 HSK独有词语研究
        4.3.1 HSK独有词语各等级分析
        4.3.2 HSK独有词语综述
    4.4 新加坡中小学独有词语研究
        4.4.1 新加坡中小学独有词语各等级分析
        4.4.2 新加坡中小学独有词语综述
    4.5 小结
第五章 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研究
    5.1 新加坡特有词语定义和构成研究
        5.1.1 特有词语定义和构成研究
        5.1.2 新加坡特有词语定义和构成研究
    5.2 新加坡特有词语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研究
        5.2.1 《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研究
        5.2.2 新加坡特有词语发展变化研究
        5.2.3 新加坡特有词语特点研究
    5.3 小结
第六章 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研究
    6.1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研究回顾
    6.2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的研究
        6.2.1 对以往文献中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再考察
        6.2.2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新补
        6.2.3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整合与研究
        6.2.3.1 新中同形完全异义词语研究
        6.2.3.2 新中同形部分异义词语研究
        6.2.3.3 新中同形异色词语研究
    6.3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6.3.1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差异程度分析
        6.3.2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影响因素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7.1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研究回顾
    7.2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7.2.1 对以往文献中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再考察
        7.2.2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新补
        7.2.3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的整合与研究
        7.2.3.1 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7.2.3.2 新中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7.2.3.3 中国普通话中没有词语对应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7.3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7.3.1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差异程度分析
        7.3.2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影响因素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与协调研究
    8.1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与协调研究回顾
        8.1.1 新加坡华语规范研究回顾
        8.1.2 新加坡华语规范与协调研究回顾
    8.2 新加坡华语规范与协调互为影响的关系
        8.2.1 语言规范与协调互为影响的关系
        8.2.2 新加坡华语规范与协调的地位、方式及关系
    8.3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和协调的意义和原则
        8.3.1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和协调的意义
        8.3.2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和协调的原则
    8.4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与协调的步骤与方法
        8.4.1 以往的举措
        8.4.2 新加坡华语词语协调与规范的步骤与方法
    8.5 小结
第九章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研究
    9.1 新加坡华文教学性质的研究
        9.1.1 母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文和第二语文的概念
        9.1.2 新加坡华文教学性质研究回顾
        9.1.3 新加坡华文教学性质界定
    9.2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教学基本单位的研究
        9.2.1 新加坡中学生的HSK成绩带来的思考
        9.2.2 完善新加坡华文教学基本单位的建议
    9.3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向
        9.3.1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9.3.2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改革的路向
    9.4 小结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北京市(一):政府支持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提纲范文)

“老土”手中的“洋工具”
    信息化面前人人平等
    信息化的推动力量
从3000万到1.6亿的突破
    CRM·ERP·PDM
    深入挖潜
老国企的信息化“新路”
    扎扎实实ERP
    当年立项、当年出产品、当年送现场
从单项应用入手
贾海旺的信息化感受
邓兆伟的信息化体会
研究结论
龚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见解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

四、神州数码ERP一年长成(论文参考文献)

  • [1]笑的风[J]. 王蒙.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3)
  • [2]白山黑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纪实[J]. 徐剑. 中国作家, 2012(20)
  • [3]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 杨京波. 山东大学, 2012(11)
  • [4]唐代教育与文学[D]. 郭丽. 南开大学, 2012(06)
  • [5]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D]. 唐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6]理想祖国——后改革30年全记录[J]. 贾鲁生. 中国作家, 2011(02)
  • [7]“语言文字大论坛”第13期发言摘录[J]. 朱曼华,李润新. 汉字文化, 2008(06)
  • [8]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 陈琪. 复旦大学, 2008(03)
  • [9]北京市(一):政府支持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J]. 张岩. 微型机与应用, 2007(07)
  • [10]杨元庆VS郭为[J]. 刘强. 三月风, 2004(04)

标签:;  ;  ;  ;  

神州数码ERP一年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