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言教弱化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汤秀琴[1](2021)在《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M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榜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对学生品德养成、习惯培养、行为塑造、价值观的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历来备受推崇。但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文化环境的多元融合、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小学生榜样教育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为了继续发挥榜样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促进作用,有必要对小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展开调查,发现小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以此为现实依据探讨优化小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本研究以优化小学生榜样教育为目标,首先,运用文献法,对有关榜样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获得榜样教育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榜样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的施教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析当前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当前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优化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社会环境具有复杂性、学校榜样教育引导失衡、家庭榜样教育缺少科学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教师和家长的施教活动存在榜样选树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榜样教育途径具有传统性,榜样教育活动缺少实践体验,榜样教育缺少计划性、常态性和延续性的问题;学生的榜样学习活动存在学生对榜样的认识具有盲目性,传统榜样消逝,明星偶像显现,榜样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以及知行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小学生榜样教育,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个角度提出要强化社会榜样教育的责任意识,突出学校榜样教育的主导地位,发挥家庭榜样教育的协同作用,提升小学生榜样学习的自觉性。
常子同[2](2020)在《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彰显,由此,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汉语在世界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表现出对汉语及汉字学习的浓厚兴趣。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随之发展迅速,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备受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书面语的教学贯穿始终,书面语的教学离不开书写符号,而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汉字教学可以为学习者打下良好的汉语学习基础,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汉字与汉语的书写及认读能力。就目前的对外汉字教学现状而言,留学生学习汉字仍存在畏难心理,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蒙古国留学生来讲,汉字的书写及认读仍是其学习的难点,也影响着他们对汉语的掌握。同时,从事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师也面临着教学时长有限、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汉字教学研究要继续增加研究的深度、拓宽研究的广度,提高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学习汉字的关注度,增强对汉字教学情况的全面分析,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汉字教学科学而全面的发展。本文以E市国际学院讲授初级读写课的汉语教师及初级阶段蒙古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选题意义、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情况调查,主要针对初级读写课教师及教学对象、初级读写课使用教材及初级读写课课程设置进行调查。第三部分,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问题及成因,分别从学生及教师两个层面分析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其中,学生在汉字的认读及书写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在教学方法、汉字书写、汉字知识讲授方面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且学习策略选择不当,教师对汉字教学重视程度较低、教师自身精力有限、教学内容不充实。第四部分,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建议,基于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问题及成因提出具体建议,即准确把握教材,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重视汉字读音,加强汉字认读教学;依据汉字特点,完善汉字书写教学。第五部分,结语,总结全文,提炼观点。同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刘梅[3](2020)在《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榜样,从古至今一直贯穿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当前,榜样不仅是新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是时代的一面精神旗帜,继续引领着时代的发展与前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不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加强及改进的新方法,将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能够背负时代使命、担当时代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榜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对提升大学生思想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意见》中所指出的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思考点,将榜样教育作为内容、方法,寻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以期能够在实践中改进与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榜样教育的丰富研究成果以及待完善的部分。对榜样类型进行分类,从中找到榜样教育应用素材。将孔子的“身教重于言教”、“仁德”等教育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化与外化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榜样教育原理,找出榜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连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四所高校中“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关的调查,整理分析出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真实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分析出应用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最后分别从高校课堂、教师、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提出对策思考。
冀沁珍[4](2020)在《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及其培育研究》文中认为人间有情,大爱无疆。在2020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战,在中华大地上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有奋战在防疫最前线的仁心医者,他们用生命赴使命;有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逆行者,他们用爱心暖人心;有扶危济困、志愿为他人服务的普通人,他们用凡人善举彰显人间大爱……。这些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义。足见,友善不止是缓解人际矛盾的良剂,更是增进人与人之间道德情感的纽带,必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友善观。而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们对于友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不仅决定着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为此,要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友善观,进一步增强其友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论文包括绪论和三章正文。在绪论部分,通过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于友善观相关理论的研究,洞悉学术前沿进展,为本文写作提供借鉴。第一章在分析友善、友善观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友善观的内涵;同时指出大学生友善观及其培育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并积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友善思想。第二章首先肯定了大学生友善观整体状况向好:普遍具备友善认知、积极体验友善情感、具有友善践行意愿等。但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友善观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善待自我方面存在偏差、人际交往尚需进一步和谐、关心回馈社会意识不强、保护关爱自然生态不够等。针对以上现实问题,重点从高校友善观培育不到位、家庭引导示范不足、西方错误价值观冲击、社会上存在的不友善现象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成因。第三章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主要从构建高校友善观培育的“大思政”格局、提升大学生友善观自我教育水平、发挥家庭友善观培育的基础作用,以及通过多种渠道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育对策。
姜艳[5](2020)在《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四川省南充市部分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新春,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节目,将家风问题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线,这是一种传统与文化的回归。这一系列报道引导人们自觉反思优秀传统家风的重要性,社会上掀起“家风”讨论高潮。家风指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沉淀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家庭(或家族)风气。优秀传统家风是维系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精神纽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仍对当今社会发挥价值的传统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它主要包括立品修身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睦亲齐家之道和体国爱民之道等内容。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该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变化,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家风家教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家教不严”、“家风边缘化”、“家风功能弱化”等问题,给大学生造成了道德滑坡、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愈发复杂,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直面挑战,根据时代需求和学生需求进行创新,丰富内容,拓展途径,以此来解决因为家风问题给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优秀传统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存在着多方面的契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场域,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家风”热潮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以家风为切入点,把优秀传统家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应用是很有必要的,迎合了时代需求。本研究主要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般研究逻辑展开的,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展开: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往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章围绕优秀传统家风的概念、特征、主要内容及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意义展开,同时也着重分析了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掌握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四个层面分别展开论述,以求找到问题的根源。第四章通过以上分析,详细地阐述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即:加强学校对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发挥社会、家庭及学生对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构建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以期望优秀传统家风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侯健[6](20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先进典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总结的成功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先进典型教育工作,树立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形象,在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激励广大人民的革命信心斗志和生产建设热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感召和引领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全面的视角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进行考察研究,不仅是对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探寻和现实坚守,有助于加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整体认识,而且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第二章,首先论述了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相关概念,重点阐述了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指导下审视先进典型样教育,全面理解整个教育过程的要素、目标和规律,是我们探索先进典型教育的重要理论路径。列宁在领导苏维埃革命实践中高度重视榜样和榜样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榜样示范教育,并通过宣传具有卓越才能和社会贡献的人,将无产阶级反对战争、劳动光荣的价值观传播给社会群众。毛泽东重视典型教育,强调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作用,并树立了大量的先进典型,为党的先进典型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在关注伦理范畴内的人格塑造外,也推崇身教示范的作用,提出正人先正己的思想。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的基本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是艰辛曲折的,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始终坚持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构建马克思经典作家革命模范形象,在工人运动和军队政治工作中强调先锋带头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具有示范作用的革命根据地、培育苏区干部的良好作风,并在社会动员和长征过程中树立先进典型;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劳模运动和革命英雄主义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高树勋运动等。在将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融入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强烈革命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第四章,重点归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通过广泛搜集、深入调研、竞赛评比、民主评选等方式挖掘先进典型;借助权威评价认可、领导撰文题词、表彰奖励大会、追悼纪念仪式等手段确立先进典型;从党员、军队、群众三个层面奖励先进典型,以及依托活动形式、报道形式、艺术形式、符号形式等多方面、多角度推广先进典型。第五章,集中梳理和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成效和意义。主要成效包括:改善根据地社会风尚、促进根据地生产建设、提升部队战斗力、改进党的工作方式;主要意义包括:实现政治动员、推动政权建设、丰富先进文化、树立精神坐标。第六章,集中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的经验和启示。党的先进典型教育历史经验集中体现为: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运用先进典型教育的根本前提;紧密围绕革命形势是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的本质要求;普遍典型与重点典型相结合是强化先进典型教育的有效手段;注重融于具体活动是推动先进典型教育的关键载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对新时代先进典型教育活动的启示体现为:注重党的建设,突出先进典型教育的说服力;注重时代特征,突出先进典型教育的凝聚力;注重多元选树,突出先进典型教育的引领力;注重规模活动,突出先进典型教育的感染力。每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都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虽然所呈现出来的闪光点各不相同,但其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内核却是相同的和相通的,揭示并反映着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树立英雄模范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尊重和继承革命文化传统,深刻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经验并加以改革创新,为革命战争年代的先进典型赋予新时代的特征和内涵,不断挖掘和整理蕴含于民族血液中的精神品质,以树立更多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楷模,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汤燕[7](2018)在《现代汉语尝试范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于翔实的语言事实,运用普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现代汉语的尝试范畴。重点考察动作行为尝试义在现代汉语中的编码形式,考察范围包括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尝试范畴语义性质分析;尝试范畴表达系统研究;典型尝试标记的历时演化研究;尝试范畴的类型学考察。首先,分析现代汉语尝试范畴的语义性质,认为尝试范畴具有典型的非现实性特征,体现了言者的主观性和目的性,在动作时间上指向将来时,同时还具有动量小的特征。并据此辨析了尝试范畴与时、体以及情态等范畴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尝试范畴具有的非现实性特征使其有别于体范畴,故不宜将其看作是体的下位范畴,尝试范畴与情态有着更为密切的倾向性关联。之后,描写、分析并比较了三类主要尝试表达形式:“看”类助词、动词重叠以及“V一下”结构。以“看”为代表的助词是尝试范畴的语法形式,可不依赖于语境的帮助,无条件地表达动作行为的尝试意义。动词重叠以及“V一下”形式是短时量的主要表达手段,但在一定语境条件也可衍生出尝试意义,尝试意义应该看作是这两种形式的语用推理义。本文据此构建了以“看”类助词为原型核心形式,以动词重叠以及“V一下”结构为外围边缘形式的尝试范畴层级表达系统。随后,本文考察了典型尝试标记——“看”类助词的历时演化,运用语法化语境理论从句法方面对尝试标记“看”的演变动因提出了新的解释。最后,本文将汉语尝试范畴置于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下,与民族语言,以及境外其他语言进行了关照,认为现代汉语的尝试范畴是委婉表达语用策略的产物,体现了民族思维的独特性。全文共由绪论和结语在内的九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对象及研究目标,分析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文研究依据和研究价值,说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结构安排和语料来源。第二章是对现代汉语尝试范畴的语义性质分析。基于普通语言学以及语言类型学视角分析得出尝试范畴具有典型的非现实性特征,在动作时间上指向将来时,体现了言者的目的性和主观性,同时还具有动量小的特征。并据此辨析其与时、体、情态等范畴的关系问题,认为不宜将尝试范畴看作是体的下位范畴,它与情态有着更为密切的倾向性关联。第三章考察以“看”为代表的这类尝试标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及方言中的使用情况。首先分析“看”作为尝试标记在普通话中的句法表现和使用特点,然后考察“看”以及“看”类对应词在汉语方言中使用情况,得出“看”类标记在现代汉语中已发展成为专职的尝试语法标记的结论。第四章将关注的焦点置于“看”类尝试标记前附的VP结构类型,通过对普通话及汉语方言“VP看”类形式中“VP”结构类型的梳理归纳,发现“看”类尝试标记在前附的VP结构类型上呈现出以短时表达形式为主的特点,并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给予了解释。本章的研究还发现,普通话“VV看”结构已经构式化,并向汉语方言中强势渗透。第五章主要围绕动词重叠与尝试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述。先是介绍动词重叠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及汉语方言中的主要表现形式,然后重点就动词重叠与尝试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认为尝试意义并非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只有置于“查看动作行为结果”这样的语境中才能产生尝试义。因此尝试意义应看作是动词重叠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语用推理义,这一看法在汉语方言中同样得到了验证。第六章主要考察“V一下”形式与尝试意义的关系问题。现代汉语中的“V一下”结构并非尝试意义的语法形式,这一结构主要用来表达短时意义。其中“一下”已经在部分方言中发生了语法化,成为短时的语法标记。“V一下”结构与尝试意义的关系是,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间或表达尝试意义,尝试意义是“V一下”结构的衍生意义,而非其本身固有的语法意义。第七章考察现代汉语典型尝试标记——“看”类助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共时变异和历时演变。先由汉语方言中的个案说起,指出现代汉语典型尝试标记来源于视觉动词的普遍性。然后运用语法化语境理论分析认为,“看”类尝试标记之所以能由视觉动词用法发展出尝试的语法意义,是因为其在句法结构上经历了“VP+看+S”的关键性阶段,S为疑问小句,口语互动语境下疑问小句S脱落,从而形成“VP看”格式,“看”的尝试义用法在这一结构中得以成形。句法和语义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促成了“看”尝试义用法的产生。第八章是从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下对汉语尝试范畴的进一步关照。本章先是归纳尝试范畴在汉语方言中的大致表现,之后考察了我国境内民族语言在尝试意义表达上的的特点。发现,民族语中普遍存在着表达尝试意义的语法形式,尤其是在那些与汉语有着密切接触的民族语言中,存在着与汉语极为相似的尝试表达系统。随后,本章考察了更为广阔的范围,发现其他语系中尝试范畴并不多见,本章据此得出可能性结论:现代汉语的尝试范畴是汉语委婉表达语用策略的产物,体现了民族思维的独特性。第九章是本文的结语,归纳本文的主要结论以及创新之处,同时指出不足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李蕊[8](2018)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研究 ——以大连市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已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公民素质却并未像经济、军事等那样赢得国际认同。国外关于我国公民社会公德行为失范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国内相关报道更是屡见不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现阶段我国中职学生人数庞大,几乎占据整个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中职学生作为社会“准公民”其社会公德行为失范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然而,现阶段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问题普遍,对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认知水平、解决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问题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问题,本研究编制了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状况调查问卷。问卷选取大连市内三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样本,并借助SPSS22.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调查发现,当下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问题存在三个特点:第一,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问题普遍;第二,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问题虽然普遍,但尚未对社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第三,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情况在人口统计学性别、年级、生源地、政治面貌、家庭文化资本变量上存在差异。致使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可归于学校、社会、家庭和中职学生四大主体。首先,学校社会公德教育薄弱;其次,社会公德大环境发育不良;再次,家庭社会公德教育欠缺;最后,中职学生公民意识匮乏、社会公德认知水平低和自控能力差等。根据对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首先,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其次,社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大环境;再次,充分发挥家庭对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辅助功能;最后,中职学生要积极提升公民意识、社会公德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严格规范自身社会公德行为,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储成君[9](2018)在《《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榜样教育是指教育者选树合适的榜样,启发、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榜样的品德、行为和其他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当前,榜样教育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学界的研究视角鲜有触及中国传统榜样教育思想。其实,儒家一直有重视榜样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四书》中,原始儒家就已初步奠定了榜样教育的理论范式,这能为当前榜样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提供借鉴。首先,《四书》从天道论、人性论、治世论三个维度建构了榜样教育思想的理论根基。天道论阐说了“天”是榜样道德价值和道德使命的终极来源和最后保证;人性论确证了榜样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治世论解答了榜样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其次,关于《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榜样教育基本要素为分析框架展开析理。一是《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目标,具体实现路径是通过“个体-家庭-国家-天下”的层层扩充。二是《四书》中榜样人物的类分。依扰据身份、地位标准,榜样主要包括圣王、贤臣、士人三类,内在逻辑是榜样治国。三是《四书》榜样教育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主体主要包括“圣人”、“君子”、“贤士”三层次,民众是榜样教育的主要客体,榜样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呈现为君臣关系、臣民关系、师生关系等复杂面向。四是《四书》中榜样承载的道德内涵,这是榜样教育传递的具体教育内容,包括个人道德、政治道德、交往道德三个层面。五是《四书》榜样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教育法和身教示范法,前者指向“修己”,主张个体积极地自我教育、反省自求、学习榜样;后者指向“治人”,主要是执政者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开展教化。最后,《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特点、局限与意义。《四书》榜样教育思想有其独特性:教育内容方面注重情感教育,教育形式方面强调道德践行,教育功能方面彰显政治教化,教育方法方面突出责任担当。不容否认,《四书》榜样教育思想不可避免的存有理论局限:榜样教育目标理想化消解了达成的现实性,榜样标准单一化拒斥了榜样的多样性,榜样结构精英化否定了榜样的普遍性,功能认知绝对化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修养方法的自律性忽略了教育的他律性。《四书》榜样教育思想对于现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榜样教育功能定位、榜样教育方法实践皆富有启迪,需要“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相结合,扬长避短,继承发展。
王怡潇[10](2018)在《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榜样教育是高校通过科学选树优质榜样,对其先进思想、典范行为、优秀品质、卓越成就加以宣传,使大学生形成内心认同感,使之在启迪和鼓舞中不断向榜样学习和效仿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大学生自觉对标典范的有效方式。长期以来,榜样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显着作用,它以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仅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境界的提升,也促进了大学生个人品德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新时代下,榜样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同时,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急速多元化的态势,这使得榜样教育的魅力受到冲击,榜样教育的效果日渐衰弱。全面分析其原因,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榜样教育完善对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论文首先主要围绕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和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阐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榜样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背景,文章的写作目的、意义及思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其次,通过对高校榜样教育概述,对相关定义及内涵进行重新梳理与界定,分析了高校榜样教育要素、过程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再次,从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入手,梳理总结出高校榜样教育因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提出挖掘大学生潜在的模仿学习能力、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两项榜样教育目标,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指引。从次,是对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调查情况,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对应找到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完善榜样教育发展理念、强化榜样选树的运行模式、提升施教者综合素质、优化榜样教育实施环境。
二、注意言教弱化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意言教弱化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一)榜样教育历来备受推崇 |
(二)榜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
(三)小学生榜样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榜样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
(二)榜样教育的实证研究 |
(三)小学生榜样教育的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榜样教育的相关概念 |
(二)相关概念辨析 |
二、理论基础 |
(一)儒家德育理论 |
(二)观察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第二章 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现状的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 |
(三)问卷的编制 |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二、访谈调查的设计 |
(一)访谈调查的目的 |
(二)访谈调查的对象 |
(三)访谈提纲的编制 |
(四)访谈的实施 |
第三章 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基本信息 |
(二)学生对榜样的认识 |
(三)学生对榜样学习的态度 |
(四)学生的榜样学习活动 |
(五)教师、家长的榜样教育活动 |
(六)学生对老师、家长榜样教育的接受 |
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家长对榜样的认识 |
(二)教师、家长对榜样教育的态度 |
(三)教师、家长的榜样教育实践 |
(四)教师、家长对榜样教育的评价 |
(五)学生对老师、家长榜样教育的接受 |
第四章 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施教活动存在的问题 |
(二)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
二、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社会环境具有复杂性 |
(二)学校榜样教育引导失衡 |
(三)家庭榜样教育缺少科学性 |
(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 |
第五章 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的优化对策 |
一、强化社会榜样教育的责任意识 |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二)创建积极健康的偶像文化氛围 |
二、突出学校榜样教育的主导作用 |
(一)详细制定榜样教育计划 |
(二)科学选树榜样 |
(三)丰富榜样教育的内容 |
(四)开拓榜样教育的途径 |
(五)创新榜样教育的形式 |
(六)健全榜样教育反馈评估机制 |
三、发挥家庭榜样教育的协同作用 |
(一)增强家长榜样教育的意识 |
(二)提高家长榜样教育的能力 |
四、提升小学生榜样学习的自觉性 |
(一)尊重小学生榜样学习的主体地位 |
(二)加强小学生榜样学习的认知疏导 |
(三)促进小学生榜样学习的知行转化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问卷 |
附录 B 教师、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2)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情况调查 |
(一)初级读写课教师及教学对象调查 |
(二)初级读写课使用教材调查 |
(三)初级读写课课程设置调查 |
二、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问题及成因 |
(一)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问题 |
(二)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问题成因 |
三、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建议 |
(一)准确把握教材,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
(二)重视汉字读音,加强汉字认读教学 |
(三)依据汉字特点,完善汉字书写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分析 |
(一)榜样 |
(二)榜样教育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四)榜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
(五)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依据 |
1.孔子的教育思想 |
2.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3.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化与外化理论 |
三、榜样的主要类型及其教育要素 |
(一)老一辈革命家 |
(二)改革先锋 |
(三)感动中国人物 |
(四)“特殊”职业 |
(五)其他类型 |
四、当前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现状分析 |
(一)调查相关内容 |
1.调查问卷设计 |
2.调查情况说明 |
3.调查对象与方法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1.大学生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
2.大学生基本信息对榜样认知情况影响分析 |
3.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
(三)调查结果总结 |
1.榜样教育在思政课堂执行有待提高 |
2.榜样教育校园环境塑造有待加强 |
3.榜样教育实践力度有待加大 |
(四)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原因分析 |
1.榜样教育理念得不到创新 |
2.榜样教育作用得不到发挥 |
3.榜样教育资源挖掘利用不足 |
五、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对策思考 |
(一)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作用,提升榜样教育者综合素质 |
1.运用“思政课程”上好“榜样课” |
2.运用“课程思政”上好“榜样课” |
3.提升榜样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上好每一堂“榜样课” |
(二)加强校园内榜样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塑造 |
1.以校园新媒体为载体,推动榜样教育应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
2.优化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校园环境 |
3.强化榜样教育在校园中的宣传 |
(三)加强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 |
1.增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
2.积极开展校园榜样教育实践活动 |
3.探索知行合一的榜样教育形式 |
(四)加强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制度建设 |
1.健全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机制 |
2.强化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监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及其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0.1.1 选题目的 |
0.1.2 选题意义 |
0.2 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方法 |
0.3.1 文献研究法 |
0.3.2 问卷调查法 |
0.3.3 历史分析法 |
0.4 创新点 |
1 大学生友善观的相关理论概述 |
1.1 大学生友善观内涵 |
1.1.1 友善 |
1.1.2 友善观 |
1.1.3 大学生友善观 |
1.2 以马克思主义友善思想为理论基础 |
1.2.1 马克思恩格斯友善思想 |
1.2.2 列宁友善思想 |
1.2.3 中国共产党人友善思想 |
1.3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友善思想 |
1.3.1 仁者爱人 |
1.3.2 忠恕之道 |
1.3.3 兼爱非攻 |
1.3.4 天人合一 |
2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
2.1 大学生友善观整体状况向好 |
2.1.1 普遍具备友善认知 |
2.1.2 积极体验友善情感 |
2.1.3 具有友善践行意愿 |
2.2 部分大学生友善观存在问题 |
2.2.1 善待自我方面存在偏差 |
2.2.2 人际交往尚需进一步和谐 |
2.2.3 关心回馈社会意识不强 |
2.2.4 保护关爱自然生态不够 |
2.3 大学生友善观出现问题的成因 |
2.3.1 高校友善观培育不到位 |
2.3.2 家庭友善示范引导不足 |
2.3.3 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 |
2.3.4 社会不友善现象的影响 |
3 加强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有效对策 |
3.1 构建高校友善观培育的“大思政”格局 |
3.1.1 强化“思政课”友善观培育的关键课程作用 |
3.1.2 发挥“课程思政”友善观培育的辅助功能 |
3.1.3 创建友善和谐为主题的高校校园文化 |
3.2 提升大学生友善观自我教育水平 |
3.2.1 深入进行友善知识学习 |
3.2.2 善于调动自身友善情绪 |
3.2.3 主动加强友善信念训练 |
3.2.4 积极参与友善实践活动 |
3.3 发挥家庭友善观培育的基础作用 |
3.3.1 厚植友善优良家风 |
3.3.2 提高友善教育能力 |
3.3.3 创造和睦家庭环境 |
3.4 营造崇德向善社会环境 |
3.4.1 运用融媒体大力传播友善文化 |
3.4.2 重视友善道德模范的榜样感召 |
3.4.3 加强对友善行为的制度保护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5)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四川省南充市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及目的 |
(二)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优秀传统家风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
一、优秀传统家风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内容 |
(一)优秀传统家风的概念 |
(二)优秀传统家风的特征 |
(三)优秀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 |
二、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意义分析 |
(一)融入的必要性 |
(二)融入的可能性 |
(三)融入的意义 |
三、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三章 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 |
(三)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小结 |
二、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家风的认知、践行不足 |
(二)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单一 |
(三)高校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
(四)高校实践活动与网络宣传阵地缺失 |
三、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
(一)融入的社会原因 |
(二)融入的学校原因 |
(三)融入的家庭原因 |
(四)融入的学生原因 |
第四章 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一、加强学校对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
(一)融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
(二)融入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
(三)融入网络平台,发挥网络教育作用 |
二、发挥社会、家庭及学生对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一)发挥社会的导向作用 |
(二)发挥家庭的涵养作用 |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三、构建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
(一)构建物质保障机制,夯实融入基础 |
(二)构建组织保障机制,提升融入质效 |
(三)构建考核保障机制,强化融入效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及其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的和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典型教育 |
2.1.2 先进典型教育 |
2.1.3 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 |
2.2 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先进典型教育思想 |
2.2.2 列宁的先进典型教育思想 |
2.2.3 毛泽东的先进典型教育思想 |
2.2.4 中国传统文化先进典型教育思想 |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基本历程 |
3.1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的先进典型教育活动 |
3.1.1 构建马克思经典作家模范形象 |
3.1.2 在工人运动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
3.1.3 军队政治工作中探索骨干带头作用 |
3.2 土地革命时期的先进典型教育活动 |
3.2.1 建立具有示范作用的革命根据地 |
3.2.2 苏维埃政府干部的良好作风 |
3.2.3 根据地社会动员中的模范塑造 |
3.2.4 长征时期红军将士的典型塑造 |
3.3 抗日战争时期的先进典型教育活动 |
3.3.1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
3.3.2 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劳模运动 |
3.3.3 革命英雄主义活动 |
3.4 解放战争时期的先进典型教育活动 |
3.4.1 提升战斗意志中发挥先进典型作用 |
3.4.2 增强部队团结中发挥先进典型作用 |
3.4.3 整党运动中发挥先进典型作用 |
第4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基本内容 |
4.1 挖掘先进典型 |
4.1.1 广泛搜集 |
4.1.2 深入调研 |
4.1.3 竞赛评比 |
4.1.4 民主选举 |
4.2 确立先进典型 |
4.2.1 权威评价认可 |
4.2.2 领导撰文题词 |
4.2.3 表彰奖励大会 |
4.2.4 追悼纪念仪式 |
4.3 奖励先进典型 |
4.3.1 党员表彰 |
4.3.2 军队表彰 |
4.3.3 群众奖励 |
4.4 推广先进典型 |
4.4.1 活动形式 |
4.4.2 报道形式 |
4.4.3 艺术形式 |
4.4.4 符号形式 |
第5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典型教育的成效和意义 |
5.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主要成效 |
5.1.1 改善根据地社会风尚 |
5.1.2 促进根据地生产建设 |
5.1.3 提升部队战斗力 |
5.1.4 改进党的工作方式 |
5.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典型教育的重要意义 |
5.2.1 实现政治动员 |
5.2.2 推动政权建设 |
5.2.3 丰富先进文化 |
5.2.4 树立精神坐标 |
第6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典型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
6.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典型教育的经验 |
6.1.1 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运用先进典型教育的根本前提 |
6.1.2 紧密围绕革命形势是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的本质要求 |
6.1.3 普遍与重点相结合是强化先进典型教育的有效手段 |
6.1.4 注重融于具体活动是推动先进典型教育的关键载体 |
6.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典型教育的启示 |
6.2.1 注重党的建设,突出先进典型教育的说服力 |
6.2.2 注重时代特征,突出先进典型教育的凝聚力 |
6.2.3 注重多元选树,突出先进典型教育的引领力 |
6.2.4 注重规模活动,突出先进典型教育的感染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现代汉语尝试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现状 |
1.3.1 对尝试范畴界定和归属的研究 |
1.3.2 对尝试范畴表现形式的研究 |
1.4 研究意义 |
1.5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1.5.1 点与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
1.5.2 综合全面的比较法 |
1.5.3 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 |
1.5.4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
1.5.5 多种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
1.6 本文结构安排及语料说明 |
2 尝试范畴的语义性质 |
2.1 对尝试的理解 |
2.2 尝试范畴的语义特征 |
2.2.1 非现实性 |
2.2.2 将来时 |
2.2.3 目的性 |
2.2.4 主观性 |
2.2.5 动量小 |
2.3 尝试范畴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
2.3.1 尝试范畴与时 |
2.3.2 尝试范畴与体 |
2.3.3 尝试范畴与情态 |
2.4 本章小结 |
3 “看”类尝试标记(一) |
3.1 普通话的尝试标记——助词“看” |
3.1.1 助词“看”的句法分布 |
3.1.2 助词“看”的使用限制 |
3.1.3 “看”的语义特点和句法表现之间的关系 |
3.2 尝试标记“看”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 |
3.3 汉语方言中的其他“看”尝试标记 |
3.4 “看”类尝试标记的语法特点 |
3.5 本章小结 |
4 “看”类尝试标记(二) |
4.1 方言中的“VP看”类结构 |
4.1.1 江淮官话的“VP瞧”结构 |
4.1.2 吴语的“VP看”结构 |
4.1.3 汉语方言中的“V看”与“VV看” |
4.2 “V一下看”结构 |
4.3 “VV看”的构式化 |
4.4 本章小结 |
5 动词重叠与尝试表达 |
5.1 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形式的判定 |
5.2 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 |
5.3 汉语方言中的动词重叠 |
5.4 动词重叠与尝试意义 |
5.4.1 动词重叠能表达尝试意义 |
5.4.2 尝试意义是动词重叠的语用推理义 |
5.5 汉语方言中的动词重叠与尝试意义 |
5.6 本章小结 |
6 “V一下”结构与尝试表达 |
6.1 普通话的“V一下”结构 |
6.2 “V一下”结构与尝试意义 |
6.3 方言中的“V一下”结构 |
6.4 本章小结 |
7 “看”类尝试标记的共时变异和历时演化 |
7.1 尝试标记——“瞧” |
7.1.1 两种用法 |
7.1.2 内在关联 |
7.2 尝试标记——“睇” |
7.2.1 两种用法 |
7.2.2 “睇”的流变 |
7.3 从视觉动词到尝试标记 |
7.3.1 “看”的演变研究分析 |
7.3.2 语法化语境理论简介 |
7.3.3 “看”的演化动因考察 |
7.4 本章小结 |
8 尝试范畴的类型学考察 |
8.1 汉语方言的尝试表达 |
8.2 境内民族语言的尝试表达 |
8.3 境外其他语言的尝试表达 |
8.4 本章小结 |
9 结语 |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9.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9.3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方言及民族语言介绍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研究 ——以大连市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的调查结果 |
一、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 |
二、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情况的调查结果 |
三、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
四、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的特征 |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
一、学校社会公德教育薄弱 |
二、社会公德大环境发育不良 |
三、家庭社会公德教育欠缺 |
四、中职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
第四章 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问题的对策 |
一、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
二、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大环境 |
三、发挥家庭社会公德教育的辅助功能 |
四、中职学生要严格规范自身社会公德行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概况与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四书》榜样教育思想概述 |
第一节 榜样教育的内涵 |
一、榜样与道德榜样 |
二、榜样教育及其要素 |
三、榜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
四、《四书》与榜样教育 |
第二节 《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理论根基 |
一、天道论 |
二、人性论 |
三、治世论 |
第二章 《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榜样教育的目的 |
一、个人层面:身修 |
二、家庭层面:家齐 |
三、国家层面:国治 |
四、天下层面:天下平 |
第二节 榜样的人物类分 |
一、圣王 |
二、贤臣 |
三、士人 |
第三节 榜样教育的主客体及其关系 |
一、教育主体 |
二、教育客体 |
三、主客体关系 |
第四节 榜样承载的道德内涵 |
一、个人道德 |
二、家庭道德 |
三、政治道德 |
四、交往道德 |
第五节 榜样教育的方法 |
一、“修己”维度:自我教育法 |
二、“治人”维度:身教示范法 |
第三章 《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特点、局限与意义 |
第一节 《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特点 |
一、内容上:注重情感教育 |
二、形式上:强调道德践行 |
三、功能上:彰显政治教化 |
四、方法上:突出责任担当 |
第二节 《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的理论局限 |
一、教育目标的理想化消解了达成的现实性 |
二、榜样标准的单一化拒斥了榜样的多样性 |
三、榜样结构的精英化否定了榜样的普遍性 |
四、功能认知的绝对化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 |
五、修养方法的片面化忽略了教育的他律性 |
第三节 《四书》榜样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
一、榜样教育的功能定位方面 |
二、榜样教育的实践路径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和依据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2 高校榜样教育概述 |
2.1 相关概念厘定 |
2.1.1 思想政治教育 |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2.1.3 榜样与榜样教育 |
2.1.4 偶像崇拜 |
2.1.5 朋辈教育 |
2.2 高校榜样教育的要素、过程和作用 |
2.2.1 高校榜样教育的要素 |
2.2.2 高校榜样教育的过程 |
2.2.3 高校榜样教育的作用 |
2.3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
2.3.1 榜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
2.3.2 榜样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
2.3.3 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
2.4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理论与思想依据 |
2.4.1 儒家“德育思想”与道家“道德哲学”思想 |
2.4.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实践理论 |
2.4.3 列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 |
2.4.4 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化与外化理论 |
2.4.5 心理学的社会学习理论 |
3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3.1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3.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
3.1.2 坚持针对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
3.1.3 坚持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3.2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目标 |
3.2.1 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个人品格的养成 |
3.2.2 挖掘大学生潜在的模仿学习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4 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
4.1 兰州市部分高校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 |
4.1.1 调查的对象与主要内容 |
4.1.2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4.2 高校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
4.2.1 榜样缺乏时代性与公信力 |
4.2.2 榜样教育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
4.2.3 榜样及榜样评选形式化,且宣传效果欠佳 |
4.3 高校榜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榜样教育理念滞后,亟需创新 |
4.3.2 榜样的选树与培养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 |
4.3.3 榜样教育环境欠佳,有待改善 |
4.3.4 榜样教育宣传敷衍,有待优化 |
5 改进和创新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措施 |
5.1 树立新时代高校榜样教育理念 |
5.1.1 明确榜样选树主体性和引导性理念 |
5.1.2 树立榜样宣传时代感、真实感理念 |
5.1.3 确立榜样评价全面性和科学性理念 |
5.1.4 巩固施教者责任观和自我完善理念 |
5.2 完善榜样教育运行模式 |
5.2.1 构建科学的榜样选树机制 |
5.2.2 建立有效的榜样教育监管机制 |
5.2.3 构建立体的榜样教育流程 |
5.2.4 探索知行合一的榜样教育形式 |
5.3 提升施教者综合素质 |
5.3.1 提升施教者思想政治素养 |
5.3.2 提高施教者理论知识水平 |
5.3.3 强化施教者职业道德培训 |
5.3.4 提高施教者教育艺术修养 |
5.4 优化榜样教育实施环境 |
5.4.1 完善高校榜样教育方式 |
5.4.2 营造榜样教育网络生态 |
5.4.3 构建榜样教育校园文化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四、注意言教弱化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高年级小学生榜样教育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M小学为例[D]. 汤秀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E市国际学院蒙古国留学生初级读写课汉字教学研究[D]. 常子同.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刘梅.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及其培育研究[D]. 冀沁珍. 辽宁大学, 2020(01)
- [5]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四川省南充市部分高校为例[D]. 姜艳.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研究[D]. 侯健. 吉林大学, 2019(02)
- [7]现代汉语尝试范畴研究[D]. 汤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7)
- [8]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研究 ——以大连市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李蕊. 辽宁师范大学, 2018(01)
- [9]《四书》榜样教育思想研究[D]. 储成君. 南京大学, 2018(10)
- [10]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王怡潇. 兰州财经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