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者可以背弃“性”吗?

同性恋者可以背弃“性”吗?

一、同性恋可否回心转“性”?(论文文献综述)

冯聪[1](2020)在《基于中英电影语料库比较的英语电影翻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源于我对于英语影片的喜爱,以及对影视翻译日益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受到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与启发。十多年来,随着国家的开放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影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了我国观众的视野,引进影片有配音的也有原声配字幕的,其中很多译制影视作品都引发了国内观众极大的热情。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找出英语电影译文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翻译策略,并找出其背后的种种影响因素以及影视翻译的共性。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英汉平行语料库,其中包括50部奥斯卡获奖或提名电影的中文字幕及其对应的英语原文字幕作为主体文本,同时也建立了一个由215部中国现当代题材的故事片语料库,作为英语电影译文的参照文本,用来对比研究,发掘出英语电影译文语言上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50部英语电影的译文字幕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和研究。在语料库统计中,我们借助语料统计软件对英语电影译文和中国电影原文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发现英语电影译文语言上的特性,及其可以改进完善之处。之后,在频值、均值、分级值、倍值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进行定性分析,从多个角度研究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及其成因。本论文旨在借助语料库翻译学对影视翻译从一个新的角度做出研究,弥补国内影视翻译研究在这个研究方向的空缺。本研究概述了国内外影视翻译研究和语料库翻译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国内外在这两个研究领域有待改进之处,描述了影视翻译中最主要的两种译制模式,即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本研究在主体部分展开了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电影译文的定量分析研究,通过频值、均值、分级值和倍值等语料分析方法,对英语电影译文语料库和中国电影原文语料库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字和词汇的分级值,找出各个级别的特色字和特色词,发现了英语电影译文可以改进的地方。中国电影原文与英语电影译文的参照对比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在用词与句式上都非常值得英语电影翻译的借鉴。通过中国电影原文特色字、特色词、特色句的对照,我们也发现了英语电影译文里翻译得极为精彩的许多例句,可供翻译学习者和研究者参考。本研究在主体部分还展开了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英语电影翻译的定性研究,借助文体学、修辞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影视翻译中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又将网络字幕与影院官方字幕进行对比研究,已发掘出其中的差异和背后成因。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两点:首先是通过频值、均值、分级值、倍值等语料分析方法,从高频、中频、基础这三个层面对电影文本进行了分段式的定量分析,发现中国电影在词长句长、用字用词用句、句首句尾、成语和四字格词语使用等方面有许多十分鲜明的特点,值得英语电影翻译学习借鉴;其次是在频值、倍值等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对英语电影在翻译的层面上进行了定性研究,发现口语小词和感叹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差异,粗俗语在汉译过程中有隐化倾向,中国电影在成语和四字格词汇使用上有明显的口语化和多样性特色,文化负载词在汉译过程中经常采用归化策略,官方译文相比网络翻译明显更为口语化,这些都非常值得英语电影翻译高度关注。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在研究的领域拓展方面,本文把国内外影视翻译研究和语料库翻译研究融合在一起,展开充分的定量定性研究,这在国内目前尚处于空白。二、在研究的视角拓展方面,本文把源语的原创作品在语言风格和特色上去对比翻译文本并指导翻译活动。三、在研究的指标拓展方面,本文采用了频值、均值、分级值、倍值等语料库数值以及分级字表和词表的分段式研究方法来分析电影文本。四、在研究的语料拓展方面,本论文用一个英语电影译文语料库与三个中国电影原文语料库做比较,为准确分析评判英语电影译文的字、词、习语、短句、句首、句尾提供了很好的标杆。

二湘[2](2019)在《暗涌》文中指出第一卷喀布尔的白梨花第一章吴贵林一行到达喀布尔的时候,天已近黄昏。太阳如一颗没有温度的咸蛋黄,温软地挂在天际。从机场一开出来就是尘土飞扬,窗外灰蒙蒙的天,像是打底的薄薄的灰色秋衣,映衬着不远处一座座土黄的山,黄土崖上密密匝匝镶嵌着一个一个颜色斑驳的土房子,有几分像他小时候住过的土坯房。这让他对这个地方生出了一种模糊的熟悉感,像是回到他的老家,回到童年那

陈九[3](2019)在《卡扎菲魔箱》文中认为两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女人,阴谋与爱情的纠缠,欲望与美酒的狂欢。开锁高手洞悉了魔箱的秘密,却逃不开自己的宿命。意淫也好,孤独也罢,当一切戛然而止,你看到了什么?写这件事是想登一条寻人启事:潘兴,男,中等身材,前纽约长岛苏福克大学博士候选人,有要事相告。请知情者尽快通知我,酬金从厚,细节如下。1最初认识潘兴是那次把钥匙锁屋里了,不光门钥匙,连车钥匙一块儿,通通锁屋里了,而且是刚关门就想起来,咣!哎哟喂,钥匙锁屋里了,我钥匙!别提多窝囊了。没辙呀,气

宋硕夫[4](2019)在《改良与滞后并存 ——对话视野下的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文中提出相对于十九世纪其他自然主义剧作家的作品而言,斯特林堡的戏剧更具复杂性和丰富性。在他的身上,进步的社会思想和保守的女性思想共存;他的戏剧艺术主张在极具开创性的同时保有来自前人的深刻的影响痕迹。本文从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的戏剧理论与主题思想出发,结合相关文论,探讨左拉、易卜生等人对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创作的影响,进而从斯特林堡与他们的对话关系中重新审视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的复杂性、价值和启示。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斯特林堡的文学成就与文学地位。其次概述了国内外斯特林堡研究现状,发现以斯特林堡为核心的影响研究存在可挖掘的空间。最后以戏剧理论和主题思想为切入点,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为第一章,提出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的形式是先进的。本章着重探讨斯特林堡与左拉在戏剧理论方面的对话关系。首先论述了左拉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形成及其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对话的角度,论述了左拉对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影响以及两人之间相互的文学批评。最后论述了斯特林堡对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完善和创新,得出斯特林堡的自然主义戏剧具有改进的外在形式的结论。第三部分为第二章,提出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的主导思想,即女性观念,是落后的。本章着重探讨斯特林堡与易卜生在戏剧主题方面的差异与联系。首先论述了易卜生妇女问题剧对女性与家庭的三种关系模式的探讨,总结出易卜生的女性观念。之后论述了斯特林堡在妇女问题上对易卜生的挑战,并结合叙事学、心理学、女性主义等理论综合探讨了斯特林堡女性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表现和原因。第四部分为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斯特林堡的其他社会思想是进步的,也证实了其自然主义戏剧中的象征手法推动了西方戏剧的发展。本章据此重新评估了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的价值和地位。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文章认为斯特林堡的自然主义戏剧同时兼有艺术形式的创新和思想内容的保守。这种现象产生于斯特林堡对前人的思考,是其在戏剧中做出的反应。但从整体上看,斯特林堡的自然主义戏剧瑕不掩瑜。所以对斯特林堡戏剧创作进行历时的、多角度的、更加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是极具价值的。

黄皓明[5](2019)在《破裂与纠葛:离异家庭子女的关系自我及其与家庭互动的叙事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内离婚率逐年递增的背景下,离异家庭子女问题成为日益被关注的社会议题。“高考离婚潮”等现象显示,许多遭遇离异危机的父母开始越来越多的思考,为了子女着想,他们是否该等到孩子成年再离婚。本文即希望从父母不同离异时机选取的角度,透过子女主体性感知的视角,来理解成年与早年遭遇父母离异的子女,其所受心理影响和其对于亲子关系的主观感知各自呈现出怎样的形态以及差异。本文的研究采取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叙事导向探究模型,透过对19位成年早期离异家庭子女受访者(包括11位早年离异家庭子女与8位成年离异家庭子女)的叙事访谈,采用类别-内容分析、叙事主题分析,以及生命故事撰写等多种叙事探究策略,分别对早年与成年两类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自我与家庭互动形态的差异进行了质性编码分析与叙事性诠释。其中,对两类子女心理自我的探索聚焦于关系自我的感知差异,两类子女家庭互动形态的探索分别聚焦于早年离异家庭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关系,和成年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异的介入形态。研究者希望藉此归纳出不同离异家庭子女离异叙事的多元形态与典型特征。研究发现包括:1.两类子女在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与日常人际互动中的关系自我感知呈现出了相似的类别形态与显着的内涵差异。其中较为典型的表征包括只有早年离异家庭子女存在对于家庭归属的困惑;成年离异家庭子女在家庭责任上的角色感知存在阶段性特征;两类子女都对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感知,以及对婚恋的回避态度;许多早年离异家庭子女存在完美主义倾向的自我要求等等。此外,子女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自我感知会移情性的影响到其他两个场域中子女的关系自我感知。2.早年离异家庭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关系的典型形态,依据子女对其消极情感程度与现实互动频率两个维度,可分为“疏离型”、“矛盾型”、“亲近型”与“疑惑型”四类。其中,在位父母对于子女的感知与观念影响,以及替代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状态,是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关系形态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亲家庭的子女会深受在位父母对不在位父母感知评价的影响;而对于重组家庭子女而言,他们则可能是在无法从替代性父母处满足情感需求时,才会转向寻求不在位父母的情感支持。3.成年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异的介入形态,依其介入程度,可以分为积极介入与消极介入两类,而消极介入依其主观态度,可进一步分为无介入意愿与无法介入两类。研究还发现子女早年家庭生活与父母形成的家庭三角关系形态与程度对于子女成年后对父母离异的介入形态有着显着影响。具体表现为三角关系中子女高亲职化程度与积极介入类型存在关联;三角关系中亲子联盟与替罪羊表征对应于子女无介入意愿的消极介入形态;而低家庭三角关系程度则与子女无法介入父母婚姻的消极介入形态相关。此外,大部分子女对父母婚姻感知与介入形态在早年和成年后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变化。4.两类子女不同的家庭互动的情境与形态,与子女在原生家庭中不同的关系自我感知存在密切关系。其中,早年离异家庭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和替代性父母的关系状态,会影响到自己对于新家庭的家庭归属感知;成年离异家庭子女早年生活中的家庭三角关系表征及与父母的家庭互动形态,与子女对于家庭责任的阶段性感知存在关联。本文在讨论部分,首先总结了影响子女福祉的原生家庭因素,以及父母不同离异时机选取对子女的利弊分析,以供面临离异危机的父母作为参考;然后提出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叙事治疗策略及其适用性,为离异家庭子女的自我成长,及心理咨询工作者工作思路提供多元思考的路径;最后回到了叙事研究的社会向度,从“身体—话语—权力”的视角探讨了离异家庭子女的污名建构及其影响。

杜莉莉[6](2018)在《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剧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戏剧家。他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名作问世。在这些作品中,他塑造了数位个性鲜明、气质独特的女性形象。随着奥尼尔的创作成熟,他笔下的女性愈加重要,推动剧情发展,对其自身和其他的人物的命运产生影响。奥尼尔作为一位男性作家,他特有的视角在对女性形象塑造上有独特的一面。本文将从奥尼尔的代表作品出发,置身于时代和女性运动的背景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找寻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共性和个性。从编剧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作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奥尼尔笔下女性形象的诞生,既受到她们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也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作用。她们形象鲜活、立体,在生活、其他文学作品以及心理模型中都能找到她们的原型。通过分析男性、女性的生理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探究奥尼尔人物形象塑造的性别差异。并且将与他风格相近、时代相接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寻觅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异同。

程青[7](2014)在《天使》文中认为序幕大清早接到吕非老的电话,问我当晚能不能去参加个饭局。他口气热情里透着亲切,就像昨天我们刚见过面般。吕非老本名吕非,因为聪明机灵早年间在北京的媒体圈混得八面玲珑人脉广博,二十几岁就被朋友和同行尊称为"吕非老"。我比他入行稍晚,在某次媒体见面会上和他相识,我们见如故,拍即合,度甚至好得如影随形。不过,接到他这个电话我还是颇觉意外,因为我们已经有三年多没有见过面了,差不多就算是相忘于江湖了。而且,现在我远没有从前那样热衷于饭局。我迟疑了片刻,在电话里问他:"啥好事呀?当

马钰凤[8](2013)在《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六章和结语。引言部分,说明了选题背景、选题价值、研究现状、实证资料、写作思路与方法、本文创新。依托人权保护的时代背景和追求平等的立法价值,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的法律保护正逐渐成为我国学界和立法实践中前沿性的课题。现实中家庭的持续变化呈现了新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多种家庭模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多学科对家庭研究的更新正向法学领域家庭权的研究提出挑战。社会学对家庭的反思告诉我们:想要客观地理解家庭,就需要在所有已知的社会中,对在各种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某些类似于家庭的生活集体予以正视。基于家庭固有的优越性,在传统家庭的某些特征消失不见时,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创造一些家庭主义的社会模式。狭窄的家庭定义开始失效,法学研究中的家庭概念需要扩大,家庭的类型化更为深入,同性结合的家庭也成为家庭的类型之一。家庭的变化给家庭法的发展刻上了深深的烙印,现代家庭法在家庭自治与国家适度干预相协调、保护弱者利益、关注人权保护且不断国际化的趋势中更为稳健地发展。对家庭权的探讨表明同性结合者在同性结合家庭中享有家庭权,同性结合者的家庭权是家庭权的类型之一。同性结合者的现实境遇和权利意识的觉醒正在催促着法学在同性结合者家庭权领域研究的深化。我国学者虽对同性结合的法律保护做出了相关研究,但对该论题的探讨仍然是一个颇具前沿性的研究领域。本文扩大了研究的视野,把同性结合者的权益放在对家庭构成的探究之中,把同性结合者法律权益保护中最困难的身份认可的部分与家庭成员的构成相统一,在对家庭的探究中自然而然地使同性结合的家庭及其家庭权问题成为家庭法必然的调整范围。本文实现了现有研究资料的整合,并将笔者所进行的实证调研作为整个研究的重要部分,实现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的结合。笔者所进行的“同性结合相关问题社会认知问卷调查”以及“对12名同性结合者生存现状的个案访谈”充实了研究的实证资料。笔者采用追本溯源、多学科研究整合、比较评析和立足现实的研究方法,以期对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的研究提出可行的路径。第一章,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的理论依据探析。梳理了家庭起源的多种学说并对其进行评介,说明其局限性和所带来的启示。由家庭起源的研究演变中发现古代家庭起源学说大多是纯粹的主观构想和推断,近现代早期依据宗教神学和欠缺实证考察的研究方法均欠缺可信性和说服力。摩尔根及恩格斯的家庭起源学说,推论式的论证方式如果无法排除论证上的不确定性就无法从根本上证明家庭起源的问题。研究资料原始性的不完全确定性也影响其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因此,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无法真正论证的问题,因为我们谁也不曾生活在那个已经了无踪迹的远古时期。但摩尔根和恩格斯的家庭起源学说对我国家庭、家庭法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倘若摩尔根家庭起源学说的确信性不能解决,那么以此为基础而生成的家庭理论也是值得反思的。社会学家庭概念的变化表明家庭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范畴,家庭的概念开始扩大,非传统的家庭类型开始被正视。社会学家庭概念的变化需要在法学研究中产生联动的反应,婚姻与家庭的连续预设关系并非绝对,以血缘关系确定家庭仅对自身亲属关系明确和亲族关系明确的情形有效,现有的家庭概念没有涵盖所有需要受到法律规范的家庭。法律上家庭概念的变化是社会学中家庭边界的变化获得集体回应这样一个连续过程的一部分。社会学中家庭的狭窄定义在失去效用的时候,就意味着社会学中的这种连续的变化需要在法律上得到集体的回应。同性结合者积极构建家庭,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组织的动机正来自家庭功能的强大吸引力。家庭功能同时发生着增强与减弱两种变化。基于家庭所提供的连续性,家庭原有功能及其变动后功能的发挥使家庭的优势仍然明显,稳定家庭生活所带来的法律保障使同性结合者希望建立家庭而保障其权益。家庭法立法理念的变迁表明家庭自治和个人主义的立法理念推动家庭法适应多样的家庭生活发展需要和个人需求,国家权力的释放使家庭法律规范更趋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乡土观念的固有存在使家庭法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和伦理性。家庭法呈现出家庭自治与国家干预适度协调、注重保护弱者利益、关注人权保护以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此种背景下,家庭权作为权利内涵的发展,应为法定权利,是指在家庭组建、维系过程中和家庭解体时家庭成员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家庭权的主体范围需要扩大,家庭权的主体不仅包括以婚姻、血缘、法律拟制所建立的家庭关系中的家庭成员,而且还包括以非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的方式所建立的,得到法律认可的家庭关系的家庭成员。即得到法律认可的具有持续稳定的亲密生活关系的状态、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与扶助、有相对一致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的团体中的成员。由此,同性结合家庭中的家庭成员是家庭权主体之一。第二章,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历史考察。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历程与同性恋运动与活动的过程是同一的。外国同性结合家庭权诉求历程从艰难起步到多元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呈现出逐渐理性、公开、依托经济文化和与女权主义运动互为相长的特点。我国的同性结合家庭权诉求的历程则从散见的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活动逐渐转为较大规模的活动,同性结合者的权利意识逐步增强、权利诉求也逐步凸显。对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历史考察表明,同性结合者对家庭权的诉求是一个历史且长期的过程,推动同性结合者谋取合法权益。第三章,同性结合者家庭权保护的必要性考察。笔者对同性结合者家庭权保护的必要性考察主要从同性结合者的生存困境出发进行考察。此部分的考察运用了大量的实证资料和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同性结合者所面临的健康威胁、社会与自我认同障碍、同性关系模式风险、形式婚姻危害做出了总结,而且对这些困境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社会的误解与歧视、异性恋正统主义的文化氛围、固有的生育信仰、性教育和法律保护的缺失等是同性结合者生存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同性结合者家庭权实现的考察。对同性结合者家庭权实现的考察是对影响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认可之因素的分析。首先,从同性结合认知的演变开始,表明对同性结合的研究越来越趋近于客观,疾病化的认识已经被抛弃。但对其成因的认识则存在构建主义与本质主义的区别。对同性结合的认知由于在异性恋正统主义的基础上开展,导致同性结合与异性结合对立存在,对同性结合认知在此种两分对立中被扭曲。我国部分民众对同性结合的认知调查表明,同性结合的认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立法需要考虑社会大众对同性结合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其次,从同性结合与家庭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性结合面临家庭伦理中“人伦”与“孝道”困境,笔者从性伦理与性规范、现代人伦本质和法律伦理进行了解析。再次,笔者从同性结合与生育实现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生育权界定、主体、性质和实现的探讨,说明同性结合者应当享有生育权,其生育权的实现可以通过人工生育的方法,同性结合在符合稳定团体关系存续时满足人工生育的本质目的。最后,从同性结合与异性结合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合大量已有的实证资料,对同性结合与异性结合差异性的论证与质疑进行探讨,并采用“无性主义”与性发展模式的分析方法说明同性结合与异性结合差异性的分析方式不能构成反对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的理由。第五章,外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之借鉴。笔者以同性结合者家庭权中的组建家庭的权利、生育权、收养权、财产权为例,介绍了美国、加拿大、荷兰、丹麦、瑞典、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相关家庭权立法。并在比较评析的基础上分析优劣,从而为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立法提供参考。第六章,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之路径。首先,对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的整体缺失状况进行了说明,并说明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立法中争议的焦点是是否给予同性结合者以婚姻方式组建家庭的权利,即组建家庭权利的实现方式。笔者认为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的立法宗旨应当主要包括人权保障的宗旨和平等对待的宗旨。其次,笔者对已有的立法建议稿,即《平等权利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性恋者权益保护法草案建议稿》进行了探讨,说明其对同性结合者权利保护的概况与不足。再次,笔者提出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的路径。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的立法保护可分为公法和私法两个方面来实现:在公法的层面,制定《反歧视法》和《同性结合者权益保护法》。在私法的层面,制定《同性伴侣关系法》,修改《婚姻法》、《收养法》、《人工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私法规范的制定采取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第一,同性结合者组建家庭的权利,同性结合者的组建家庭的方式分为异性婚姻模式、同性伴侣模式和事实关系模式。先制定并实施《同性伴侣关系法》,根据法律实施的实际效果所处的阶段,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在法律上认可同性婚姻。第二,同性结合者的生育权,在未来我国立法认可同性伴侣关系之后,可以允许同性伴侣的双方以人工生育的方式实现其生育权。事实关系仅是对双方当事人原本并不合法的关系的事后确认,仅允许其在登记为同性伴侣关系之后才能取得人工生育权。目前我国立法并不认可代理母亲的合法性,从法律阶段性发展的角度而言,不建议规定男性同性伴侣可以通过代理母亲的方式实现人工生育,先赋予女同性伴侣者人工生育权,待未来立法认可代理母亲的合法性之后,再认可男同性伴侣者之间的人工生育权。并在将来有可能承认同性婚姻的情况下,认可同性婚姻配偶的人工生育权。不宜赋予单身女性人工生育权。第三,同性结合者的收养权,对于应当允许同性伴侣关系的双方收养子女,事实关系双方仅在登记为同性伴侣关系之后才取得收养权,否则事实关系的双方不能收养子女。第四,同性结合者的财产权,同性伴侣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制立法应当注重维护同性伴侣关系所建立的家庭团体的稳定性和团体性。同性伴侣关系解除时的财产制主要涉及同性伴侣关系解除时财产的分割规则。同性伴侣关系存续期间,同性结合者间互负扶养义务。同性伴侣关系解除时,以血亲身份关系为基础的扶养应当优先于对同性伴侣一方的扶养。事实关系解除后,双方不存在扶养义务。同性伴侣和事实关系的生存方作为无固定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结语,总结全篇,展望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研究的未来发展,表明笔者写作的困难与不足,期待学者和专家的批评指正。

杰弗里·迪弗,杨雅然[9](2013)在《XO》文中研究说明作者的话乡村民谣专辑《你的影子》是本书的核心,书后附有此专辑全部曲目的歌词。这些贯穿始终的歌曲隐含着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线索。专辑最近在纳什维尔完成录制。如果您愿意亲耳聆听这些歌曲,请访问www.jefferydeaver.com进行下载。对大多数人而言,同名主打歌《你的影子》仅仅是一首爱情歌曲。有些人,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汪洋[10](2012)在《洋嫁》文中认为一浴室的氤氲还未散尽。谢桥打量着镜中的自己,湿漉漉的面颊和嘴唇,红艳得有些鬼魅。比脸色更鬼魅的是身上这条用料极为节省的裙子。前胸还算正经,小V领,尺度有限。对于谢桥这种胸前坡度平缓的亚洲女人来说,既然没什么本钱好显摆,非要掏出来昭告天下就叫自曝其短。乾坤在背

二、同性恋可否回心转“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性恋可否回心转“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英电影语料库比较的英语电影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问题
    1.5 论文的主体与框架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影视翻译研究
        2.1.1 国内影视翻译研究
        2.1.2 国外影视翻译研究
    2.2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2.2.1 翻译语言特征研究
        2.2.2 翻译规范研究
    2.3 配音与字幕翻译的特点
        2.3.1 配音翻译
        2.3.2 字幕翻译
第三章 英语电影译文语料库定量分析
    3.1 语料分析方法概述
    3.2 英语电影译文用字特色
        3.2.1 高频特色字
        3.2.2 中频特色字
        3.2.3 基础特色字
        3.2.4 中国电影特色字的参照
    3.3 英语电影译文用词特色
        3.3.1 高频特色词
        3.3.2 中频特色词
        3.3.3 基础特色词
        3.3.4 中国电影特色词的参照
    3.4 英语电影译文句子特色
        3.4.1 一字特色句
        3.4.2 二字特色句
        3.4.3 三字特色句
        3.4.4 句子首尾特色
        3.4.5 中国电影特色句的参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语电影翻译语料库定性研究
    4.1 基于语言层面的研究
        4.1.1 口语小词的比较与处理
        4.1.2 感叹词的比较与处理
        4.1.3 粗俗语诅咒语的比较与处理
    4.2 基于文化层面的研究
        4.2.1 尊称敬辞的比较与使用
        4.2.2 比喻词语的比较与处理
        4.2.3 习语的比较与处理
    4.3 基于官方译本的研究
        4.3.1 多译本语言的比较与处理
        4.3.2 多译本文化因子的比较与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之处
    5.3 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工具书
附录一:影视剧字频表
附录二:影视剧词频表
附录三:影视剧句频表
附录四:中国影视剧独特成语表
附录六:中国影视剧独特四字格词表
附录七:中国影视剧特色四字格词表

(2)暗涌(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卷喀布尔的白梨花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卷硅谷墓园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卷深圳病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4)改良与滞后并存 ——对话视野下的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改良的外在形式——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革新
    第一节 存在问题——以左拉为代表的传统自然主义戏剧理论
        一 自然主义小说理论的形成
        二 源于小说理论的戏剧理论
    第二节 发现问题——新旧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交锋
        一 缺乏科学性——左拉对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的批评
        二 戏剧性不足——斯特林堡对左拉自然主义戏剧的批评
    第三节 解决问题——斯特林堡对旧有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的改良
        一 从繁复到简化
        二 从生理到心理
第二章 滞后的主导思想——自然主义女性观念的守旧
    第一节 源起——易卜生进步女性观念
        一 对女性出走家庭的探索
        二 对女性坚守家庭的探讨
        三 对和谐家庭关系的思考
    第二节 发展——斯特林堡对易卜生女性观念的温和质疑
        一 易卜生女性观念对斯特林堡的伤害
        二 斯特林堡对《玩偶之家》的模仿和揶揄
    第三节 成熟——斯特林堡对易卜生女性观念的彻底否定
        一 性别、种族和阶级——复杂关系后的简单倾向
        二 娜拉和朱丽——相近理想下的相反结局
第三章 瑕不掩瑜——自然主义戏剧的新高度
    第一节 多样话题中的进步思想
        一 对包办式家庭教育的批评
        二 对阶级局限性的抨击
        三 对基督教信仰作用的质疑
    第二节 象征形式内的人文关怀
        一 柱子和大树——人与自我的关系
        二 军服和紧身衣——人与人的关系
        三 笼子里的黄雀——人与社会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破裂与纠葛:离异家庭子女的关系自我及其与家庭互动的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源起:父母离异时机的选择与离异家庭子女的困境
        1. 高校心理咨询场域中的离异家庭个案——基于个人专业实践经历的反思
        2. 离婚率递增背景下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污名——“我的家庭有些特殊”
        3. 子女眼中的父母离异时机——“他们早就该离了”
        4. 离异的价值判断与社会观念流变——从”为了孩子再忍忍“到"为了孩子越早离”
    二.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 个体离异叙事的两个层面:心理自我与家庭互动
        2. 心理自我与家庭互动的探索视角选取
        3. 研究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 离异与离异家庭子女的相关研究
        1. 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婚姻与离异
        2. 离异家庭对子女的影响聚焦
        3. 父母离异对不同年龄段子女影响的差异研究
    二. 离异叙事中心理自我与家庭互动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综述
        1. 心理自我中的关系自我
        2. 家庭互动中的亲子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叙事探究的方法论与研究过程
    一. 方法论选择:叙事探究视角下子女对父母离异事件感知的建构
        1. 另一种思考视角:社会建构论与叙事心理学的颠覆
        2. 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离异家庭子女叙事探索
    二. 叙事取向的研究设计
    三. 研究参与者与研究工具
        1. 研究参与者
        2. 研究工具
    四. 访谈过程与资料分析
        1. 访谈过程
        2. 资料分析
    五. 研究信效度检验
    六. 研究伦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自我探索:早年和成年离异家庭子女的关系自我叙事及差异
    一. 类别-内容分析——三种场域中离异家庭子女的关系自我特征
        1. 原生家庭中的关系自我类别
        2. 亲密关系中的关系自我类别
        3. 在日常人际互动中的关系自我类别
    二. 叙事主题分析——关系自我三个主题中典型类别的现象学探索
        1. 家庭责任的阶段性体验——离异家庭子女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自我
        2. 对男性消极感知的差异——离异家庭子女在亲密关系中的关系自我
        3. 完美主义的自我要求——离异家庭子女在日常人际互动中的关系自我
    三. 结果与讨论:原生家庭中的关系自我对其他场域关系自我的移情性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离异家庭子女互动探索:早年离异家庭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关系形态叙事
    一. 关系形态的类别-内容分析
    二. 四类形态典型生命故事的叙说与情境分析
        1. 疏离型——燕子(011)的生命故事
        2. 矛盾型——拉娃(005)的生命故事
        3. 亲近型——小鱼(007)的生命故事
        4. 疑惑型——晚秋(004)的生命故事
    三. 结果与讨论:典型生命故事背后的四类关系形态差异及影响因素
        1. 四类关系形态间的联结与差异
        2. 与过往研究文献的对话
        3. 替代性父母对于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关系的影响
        4. 在位父母的态度对于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关系的影响
        5. 与不在位父母关系形态背后的早年离异家庭子女关系自我和生活世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离异家庭子女家庭互动探索:成年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异的介入形态叙事
    一. 介入形态的类别-内容分析
    二. 三类形态典型生命故事的叙说与情境分析
        1. 积极劝离型——小美(006)的生命故事
        2. 消极介入Ⅰ型(无介入意愿)——露露(014)的生命故事
        3. 消极介入Ⅱ型(无法介入)——小双(003)的生命故事
    三. 结果与讨论:典型生命故事背后的三类介入形态差异及影响因素
        1. 三类介入形态间的相似与差异
        2. 家庭三角关系与子女介入动机
        3. 子女对父母婚姻介入形态的流变
        4. 与过往研究文献的对话
        5. 对父母离异介入形态背后的成年离异家庭子女关系自我与生活世界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结论
        1. 早年与成年离异家庭子女关系自我的叙事差异
        2. 早年离异家庭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关系形态及影响因素
        3. 成年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异的介入形态及建构过程
        4. 子女原生家庭中的关系自我与家庭互动形态间关系
    二. 讨论
        1. 父母离异时机与子女福祉:回到最初的问题
        2.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从叙事探究到叙事治疗
        3. “身体—话语—权力”视域下离异家庭子女的污名建构与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6)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奥尼尔不同时期女性形象分析
    第一节 奥尼尔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913-1919)
        一、时代背景与创作风格
        二、落入旋涡的天使女性——露丝(《天边外》)的形象塑造为例
    第二节 奥尼尔中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1920-1931)
        一、时代背景与创作风格
        二、欲望与救赎的双面女性——以安娜(《安娜·克里斯蒂》)和爱碧(《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第三节 奥尼尔晚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932-1943)
        一、时代背景与创作风格
        二、深陷泥潭的镜面女性——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玛丽的形象塑造为例
第二章 女性形象塑造分析
    第一节 从身体到灵魂:人生阶段与社会角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从原型到剧本艺术形象
        一、生活原型
        二、文学原型
        三、心理原型
    第三节 悲剧命运的形成
        一、悲剧观的形成
        二、女性悲剧的形成因素
        三、悲剧的创作手法
    第四节 性别理论视阈下的角色塑造
        一、性别的生理差异
        二、性别的文化差异
        三、奥尼尔戏剧中的角色性别
第三章 承前启后的尤金·奥尼尔
    第一节 从斯特林堡到尤金·奥尼尔
        一、时代背景
        二、斯特林堡及主要戏剧作品
        三、斯特林堡与奥尼尔:戏剧构造与女性形象比较
    第二节 从尤金·奥尼尔到田纳西·威廉斯
        一、时代背景
        二、田纳西·威廉斯及主要戏剧作品
        三、奥尼尔与田纳西·威廉斯:戏剧构造与女性形象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7)天使(论文提纲范文)

序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尾声

(8)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价值
    三、 研究现状
    四、 实证资料
    五、 写作思路与方法
    六、 本文创新
第一章 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的理论依据探析
    第一节 家庭演进之探源
        一、 家庭起源的探究
        二、 家庭概念的探析
        三、 家庭功能的解析
    第二节 家庭法的立法理念和发展趋势
        一、 家庭法立法理念的变迁
        二、 家庭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家庭权的内涵、主体与范围
        一、 家庭权的内涵
        二、 家庭权的主体
        三、 家庭权的范围
第二章 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外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历程与特点
        一、 外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历程
        二、 外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历程与特点
        一、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历程
        二、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诉求的特点
第三章 同性结合者家庭权保护的必要性考察
    第一节 同性结合者的生存困境
        一、 健康威胁
        二、 社会与自我认同障碍
        三、 同性关系模式风险
        四、 形式婚姻危害
    第二节 同性结合者生存困境之原因探析
        一、 健康威胁之原因探析
        二、 社会与自我认同障碍之原因探析
        三、 同性关系模式风险之原因探析
        四、 形式婚姻危害之原因探析
第四章 同性结合者家庭权实现的分析
    第一节 同性结合认知的演变与调查
        一、 同性结合认知的演变
        二、 我国部分民众同性结合认知的调查
    第二节 同性结合与家庭伦理的分析
        一、 同性结合面临家庭伦理困境
        二、 同性结合家庭伦理困境的解析
    第三节 同性结合与生育实现的分析
        一、 生育的实现方式
        二、 同性结合者生育的实现
    第四节 同性结合与异性结合之差异性分析
        一、 差异性的论争
        二、 无性主义的分析
        三、 性发展模式的分析
第五章 外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之借鉴
    第一节 组建家庭的方式
        一、 同性婚姻
        二、 同性伴侣
        三、 民事同居契约
        四、 民事结合
        五、 事实关系
    第二节 同性结合者的生育权
        一、 实施人工生育的主体
        二、 人工生育的同意
        三、 人工生育家长的确认
    第三节 同性结合者的收养权
        一、 收养的条件
        二、 收养的法律后果
        三、 收养的解除
    第四节 同性结合者的财产关系
        一、 同性结合者间的财产制
        二、 同性结合者间的扶养关系
        三、 同性结合者间的法定继承
    第五节 外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之比较评析
        一、 组建家庭方式的比较评析
        二、 同性结合者生育权的比较评析
        三、 同性结合者收养权的比较评析
        四、 同性结合者财产关系的比较评析
第六章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之路径
    第一节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的立法现状
        二、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的立法争议
    第二节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的宗旨
        一、 人权保障的宗旨
        二、 平等对待的宗旨
    第三节 我国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的实现方式
        一、 现有学者建议稿的探讨
        二、 制定《反歧视法》和《同性结合者权益保护法》
        三、 制定同性结合者家庭权的私法规范
结语
附录一:对 12 名同性结合者生存现状的个案访谈
附录二:同性结合相关问题社会认知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XO(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的话
星期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星期一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星期二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星期三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星期四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星期五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附录:
    《你的影子》
    《是爱, 不是爱?》
    《男人的秘密》
    《没有你的日子》
    《红色凯迪拉克》
    《爱情似火》
    《你的心永远是个谜》
    《离家》
    《明日先生》
    《感觉到了 (摇滚版) 》

(10)洋嫁(论文提纲范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同性恋可否回心转“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英电影语料库比较的英语电影翻译研究[D]. 冯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2]暗涌[J]. 二湘.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3)
  • [3]卡扎菲魔箱[J]. 陈九.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9(04)
  • [4]改良与滞后并存 ——对话视野下的斯特林堡自然主义戏剧[D]. 宋硕夫. 郑州大学, 2019(07)
  • [5]破裂与纠葛:离异家庭子女的关系自我及其与家庭互动的叙事探究[D]. 黄皓明. 南京大学, 2019(11)
  • [6]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杜莉莉. 上海戏剧学院, 2018(12)
  • [7]天使[J]. 程青. 当代, 2014(02)
  • [8]同性结合者家庭权法律保护研究[D]. 马钰凤. 西南政法大学, 2013(02)
  • [9]XO[J]. 杰弗里·迪弗,杨雅然. 译林, 2013(01)
  • [10]洋嫁[J]. 汪洋. 中国作家, 2012(13)

标签:;  ;  ;  

同性恋者可以背弃“性”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