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及其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单苗苗,张义男[1](2019)在《羊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羊毛针织物易起毛起球问题,文中采用抗起毛起球剂HY-66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抗起毛起球剂HY-66浸渍整理工艺与浸轧整理工艺条件对羊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手感、织物强力的影响,并与市场同类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浸渍整理工艺:抗起毛起球剂HY-66用量为8%、pH值为6.0、有机硅柔软剂3%、浴比1∶20、温度40℃处理时间20 min;最佳浸轧工艺为:抗起毛起球剂HY-66用量50 g/L、pH值6.0、有机硅柔软剂用量20 g/L、轧液率70%~80%、整理温度130~150℃、时间2min;整理后织物抗起毛起球性从2.0级提高到3.0~4.0级,对手感等服用性能影响不大;与市场上同类产品对比,抗起毛起球剂HY-66整理后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较好,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刘淑萍,李亮,刘让同,胡泽栋,耿长军[2](2018)在《腈纶针织物角蛋白抗起球整理机制及其效果评价》文中指出探讨了腈纶针织物角蛋白抗起球整理机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讨论了角蛋白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腈纶针织物抗起球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腈纶针织物角蛋白抗起球整理属于黏结、涂层整理,主要依靠角蛋白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在一定的条件下与腈纶分子中的氰基发生较强的结合,增加纤维集合体中纤维间的摩擦和抱合作用,使部分毛羽贴覆于纱线表面,改善织物抗起球性能。在整理过程中对织物的抗起球性能影响最大的是角蛋白质量分数,其最佳质量分数为2%,其他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温度70℃,浴比1∶20,处理时间60 min。
杨化章,丁长波,赵振河[3](2016)在《无溶剂法合成水性聚氨酯在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选择新型亲水扩链剂DMBA,采用无溶剂法合成抗起毛起球整理剂WPU,优化制备工艺,并将其应用在纯棉针织物和涤毛混纺针织物上。结果表明,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了4级,织物手感和白度与原织物等级相当。红外光谱表征,异氰酸根已全部参与反应。扫描电镜(SEM)表明,经整理后的织物,纤维尾端被黏附在纱线的表面,织物表现出抗起毛起球的特征。
丁长波,赵振河[4](2015)在《互穿网络型抗起毛起球剂WPUA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2,2-二羟甲基丁酸(DMB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抗起毛起球整理剂WPUA,优化了其制备工艺,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WPUA整理到纯棉针织物上,并对整理织物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DMBA质量分数为4%,聚氨酯分散体(PU)与聚丙烯酸酯单体(BA+MMA)的质量比为6∶4,BA与MMA质量比为8∶2时,制备的WPUA整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了4级,手感和白度与未整理织物相当;与市售高效抗起毛起球整理剂整理的织物相比,其各项性能相当。
丁长波,赵振河[5](2015)在《涤纶混纺针织物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整理》文中认为将制备的抗起毛起球整理剂WPUA应用在涤毛混纺针织物和涤棉混纺针织物上,结果表明:当WPUA质量浓度为80 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3 min时,涤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了4级,涤棉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了3级;织物手感和白度与原织物等级相当;静电压半衰期明显降低,抗静电性能得到提高;与目前市售的高效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的各项性能相当。扫描电镜表明:经整理后的织物,纤维尾端被黏附在纱线的表面,织物表现出抗起毛起球的特征。
安恩来,党会茹,习智华[6](2014)在《新型羊绒针织物抗起毛起球剂的合成及应用》文中认为采用聚碳酸亚丙酯二元醇(PPC)、聚四氢呋喃(PTMG)、聚酯二元醇作为聚氨酯预聚体软段原料,1,4-二羟基丙酸(BDO)、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作为硬段原料,以2,2-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亲水性扩链剂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利用-NH2与-CNO的反应性接入三元嵌段硅油,制备出三种不同有机硅共聚水性聚氨酯羊绒针织物抗起毛起球剂,讨论了DMPA用量对整理剂性能的影响。并对三种不同聚氨酯软段合成的整理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制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整理剂相对于传统单纯树脂整理或者硅油整理抗起毛起球效果提高了12级,并且在手感方面较传统整理剂有所改善,其中聚碳酸亚丙酯二元醇所代表的抗起毛起球剂性能基本都介于聚醚和聚酯二元醇之间。
吴惠英[7](2014)在《丝素蛋白整理对针织物起毛起球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天然蚕丝为原料提取再生丝素蛋白溶液,用浓度为5%丝素蛋白溶液对针织物进行整理,分析了整理前后织物的起毛起球过程,并采用主观评级法、单位面积毛球个数法、单位面积毛球称重法对整理前后织物起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未经丝素蛋白溶液整理的织物起毛起球现象较明显;经浓度为5%丝素蛋白溶液整理后,抗起毛起球性得到明显地改善,摩擦100次时,起球级别可以提高到4级,毛球数量也相应减少,但毛球质量下降不明显。
尚黎明[8](2013)在《羊绒衫抗起球整理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羊绒纤维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纺织纤维,在国际上素有“软黄金”和“纤维宝石”的美誉,它具有细度细,手感柔软、滑糯,保暖性、光泽好等优点。由羊绒纤维制成的羊绒衫不仅穿着舒适、手感柔软,而且色泽高雅、绒面丰满,其独特的织物风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羊绒衫的起毛起球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消费者和生产厂家,不仅影响了织物的手感、外观和服用性能,甚至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消费量。本课题通过研究羊绒衫起毛起球的机理和过程,选择两种主整理剂,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和探索,致力于开发出有效的羊绒衫抗起球整理技术方案。本课题采用的羊绒衫试验用样品由宁夏宏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织物中羊绒纱线为17.8×2Tex合股原色纱线,线圈密度为:纵密77线圈/10cm,横密96.5线圈/10cm,织物组织系纬平针组织。所用试验样品是在生产企业经过缩绒、熨烫等整理后的织物。通过试验,测得试验用羊绒衫织物的平均起球个数在115个左右,参照标准样照得起球等级为2-3级,抗起球性能不理想。通过电镜拍取照片观察可知:羊绒衫的起毛起球过程分为茸毛形成—缠结滚紧—形成毛球—毛球脱落四个过程。同时结合实际生产和文献资料,制定羊绒衫抗起球整理技术路线为织物→浸渍整理液→浸轧工艺→预烘→焙烘。以SXA-氨基硅酮弹性体作为羊绒衫抗起球整理的主整理剂,对整理剂的浓度、整理液的温度、浸渍整理液的时间、烘干温度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运用正交实验法对整理工艺经行了优化。以整理后织物起球数量为指标,确定出用SXA-氨基硅酮弹性作为主整理剂的抗起球整理工艺为:整理液中SXA-氨基硅酮弹性的浓度为25g/L,柔软剂3g/L,整理液的温度为50℃左右,浸渍整理的时间为45min,烘干温度为85℃,时间20min;整理液PH值为6-7,浴比1:20,二浸二轧,轧余率120%。整理后织物抗起球性能提高,手感略有发硬,表面光泽略有变深,抗起球等级提高一级左右。用HA-soft80聚乙烯蜡乳液作为羊绒衫抗起球整理的主整理剂,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实验法,以整理后织物起球数量为指标,确定出用HA-soft80聚乙烯蜡乳液作为主整理剂的抗起球整理工艺为:整理液中HA-soft80聚乙烯蜡乳液的浓度为30g/L,柔软剂3g/L,整理液的温度为65℃左右,浸渍整理的时间为20min,烘干温度为130℃,时间5min;整理液PH值为6-7,浴比1:20,二浸二轧,轧余率75%。整理后织物抗起球性能提高,手感和表面光泽基本没有变化,抗起球等级提高一级。对整理前后羊绒衫织物的坚牢度、舒适性、表面色泽以及耐水洗性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得出:羊绒衫织物在抗起球整理前后,其织物顶破强力、白度、透气透湿性、刚柔性等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即对织物原有的服用性能基本没有影响;抗起球整理后的羊绒衫经过数次(20次左右)水洗后,抗起球性能降低不明显。根据羊绒衫的用途,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抗起球整理前后羊绒衫的服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其服用性能的优劣,即经HA-soft80聚乙烯蜡乳液整理后的织物>经SXA-氨基硅酮弹性体整理后的织物>未经整理的羊绒衫织物。
孟娜[9](2013)在《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的制备及其在羊绒抗起毛起球整理上的应用》文中提出论文以聚碳酸亚丙酯二元醇(PPC)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为亲水单体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并加入氨基硅油(AEAPS)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种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此共聚物乳液是一种不污染环境、性能优良、成本低以及应用较方便的水性聚氨酯产品,可将其应用在羊绒针织物上,用以提高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首先,分别以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聚酯二元醇(PED)和聚碳酸亚丙酯二元醇(PPC)三种低聚物多元醇为原料,探讨了多元醇的种类分别对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的稳定性和黏度以及对共聚体胶膜吸水率、接触角、透湿量、硬度和粘附力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PC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及胶膜的综合性能较好。论文选用的PPC含有脂肪族亚烷基和碳酸酯基重复单元,以这种二元醇为原料合成的WPU既具有聚酯型WPU耐水性好、硬度佳等优点,又具有聚醚型WPU柔韧性和延伸性好等性能。其次,研究了R值(NCO/活性氢的摩尔比值)、DMPA含量、AEAPS加入量分别对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的稳定性和黏度以及对共聚体胶膜吸水率、透湿量、硬度和粘附力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大,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的稳定性略有下降、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共聚体胶膜的吸水率和透湿量减小、硬度和粘附力增大;随着DMPA含量的增加,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的稳定性、黏度以及胶膜的吸水率、硬度和粘附力均增大,但胶膜的透湿量减小;随着AEAPS加入量的增加,共聚体乳液的稳定性略有下降、黏度增大,胶膜的吸水率减小,透湿量、硬度和粘附力均增大。再次,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多功能表面分析电子能谱仪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共聚体胶膜的性能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EAPS接入到了WPU主链结构中;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随着AEAPS的加入,合成产物的微相分离现象趋于明显;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随着AEAPS加入量的增加,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材料的结晶性下降;热重分析表明,AEAPS的接入使得共聚体胶膜的热稳定性提高;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聚硅氧烷链段在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胶膜表面有显着的富集现象。最后,采用最佳整理工艺,将所合成的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应用到羊绒针织物上,讨论了整理剂用量、整理液pH值、整理时间和温度对抗起毛起球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整理剂用量为2%(o.w.f.)、整理浴pH值67、整理温度50℃、整理时间30min时,可使羊绒针织物获得优异的抗起毛起球等效果。同时将所合成的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与市购抗起毛起球整理剂进行对比,考察了经整理后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和手感。结果表明,经过自制的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处理后的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和手感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市购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的整理效果。
姚继明[10](2012)在《腈纶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整理》文中研究说明采用4因子3水平正交实验方案,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和碳酸钠的溶液对腈纶针织物进行了抗起毛起球整理,并对织物试样进行了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为温度60℃,时间20 min,K12用量2 g/L,碳酸钠用量2 g/L。经该工艺条件处理后,腈纶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明显提高。
二、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及其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及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羊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材料及设备 |
1.2 抗起毛起球整理 |
1.2.1 浸渍法 |
1.2.2 浸轧法 |
1.3 测试 |
1.3.1 抗起毛起球等级评定法 |
a.浸渍法 |
b.浸轧法 |
1.3.2 手感评定 |
1.3.3 色差 |
1.3.4 强力保留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浸渍条件对羊毛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2.1.1 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种类 |
2.1.2 抗起毛起球剂HY-66用量 |
2.1.3 整理液pH值 |
2.1.4 柔软剂用量 |
2.1.5 最优浸渍羊毛织物整理效果 |
2.2 浸轧工艺条件对羊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
2.2.1 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种类 |
2.2.2 抗起毛起球剂HY-66用量 |
2.2.3 整理液pH值 |
2.2.4 整理温度 |
2.2.5 柔软剂用量 |
2.2.6 最优浸轧工艺下羊毛针织物整理效果 |
3 结论 |
(2)腈纶针织物角蛋白抗起球整理机制及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整理工艺 |
1.3 测试与表征 |
1.3.1 毛球个数测试 |
1.3.2 增重率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腈纶针织物角蛋白抗起球整理的机制 |
2.2 整理条件对其抗起球效果的影响 |
2.2.1 角蛋白用量的影响 |
2.2.2 温度的影响 |
2.2.3 处理时间的影响 |
3 结论 |
(3)无溶剂法合成水性聚氨酯在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原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
1.4 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 |
1.5 性能测试 |
1.5.1 乳液性能测试 |
1.5.2 纯棉针织物服用性能测试 |
1.5.3 乳液性能表征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
2.2 DMBA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3 异氰酸根指数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2.4 WPU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的综合性能 |
2.5 扫描电镜(SEM)表征 |
3 结论 |
(4)互穿网络型抗起毛起球剂WPUA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试验部分 |
1.1材料、试剂和仪器 |
1.2互穿网络型WPUA复合乳液的合成 |
1.2.1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 |
1.2.2 WPUA复合乳液的合成 |
1.3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 |
1.4性能测试 |
1.4.1 WPUA乳液及膜性能 |
1.4.2纯棉针织物服用性能 |
2结果与讨论 |
2.1 WPUA复合乳液制备及表征 |
2.1.1 DMBA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
2.1.2 PU与PA质量比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
2.1.3 BA与MMA质量比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
2.1.4红外光谱表征 |
2.2 WPUA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的应用性能 |
2.3 WPUA与高效抗起毛起球整理剂效果对比 |
2.4扫描电镜(SEM)表征 |
3结论 |
(5)涤纶混纺针织物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部分 |
1.1原料和试剂 |
1.2主要仪器 |
1.3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 |
1.4测试 |
2结果与讨论 |
2.1WPUA整理剂质量浓度的确定 |
2.2焙烘温度的确定 |
2.3焙烘时间的确定 |
2.4WPUA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的综合性能 |
2.5与市售高效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的对比 |
2.6扫描电镜表征 |
3结语 |
(7)丝素蛋白整理对针织物起毛起球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
1.1.1 试验材料及织物规格 |
1.1.2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丝素蛋白溶液的制备 |
1.3.2 织物的丝素蛋白溶液整理 |
1.4测试方法 |
1.4.1 表面形态观察 |
1.4.2 起球性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表面形态分析 |
2.1.1 整理前织物起毛起球过程分析 |
2.1.2 丝素蛋白整理后织物起毛起球过程分析 |
2.2 起球性评价 |
3 结论 |
链接 |
丝素蛋白的功效 |
1服用性能 |
2亲肤性能 |
3 生物医用性能 |
(8)羊绒衫抗起球整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织物的起球机理和影响因素 |
1.1.1 织物的起球机理和过程 |
1.1.2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 |
1.2 起毛起球的测试和评定 |
1.2.1 常用起毛起球测试仪器 |
1.2.2 起毛起球等级的评定方法[-] |
1.3 课题研究背景 |
1.4 本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意义 |
1.4.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2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
2 羊绒衫的起球测试和抗起球方法 |
2.1 羊绒衫起毛起球过程和测试 |
2.1.1 羊绒衫起毛起球的特征分析 |
2.1.2 羊绒衫起毛起球的测试和评定 |
2.2 抗起球主整理剂的选择 |
2.2.1 常用抗起球方法的不足 |
2.2.2 主整理剂的选用 |
2.3 羊绒衫抗起整理的技术路线和要点 |
2.3.1 整理技术路线和工艺要素 |
2.3.2 轧余率的选择 |
2.4 小结 |
3 SXA-氨基硅酮弹性体抗起球工艺研究 |
3.1 整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
3.1.1 试验流程设计 |
3.2 单因素影响羊绒衫抗起球的分析 |
3.2.1 整理液中 SXA-氨基硅酮弹性体浓度的单因素分析 |
3.2.2 整理液温度的单因素分析 |
3.2.3 织物浸渍整理液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3.2.4 烘干温度的单因素分析 |
3.3 正交试验分析 |
3.3.1 实验因素及水平的确定 |
3.3.2 选用正交表,作表头设计 |
3.3.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4 最佳整理工艺的确定 |
3.5 小结 |
4 HA-soft80 聚乙烯蜡乳液抗起球工艺研究 |
4.1 整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
4.1.1 试样流程设计 |
4.2 单因素影响羊绒衫起球的分析 |
4.2.1 整理液中 HA-soft80 聚乙烯蜡乳液浓度的单因素分析 |
4.2.2 整理液温度的单因素分析 |
4.2.3 织物浸渍整理液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4.2.4 烘干温度的单因素分析 |
4.3 正交试验分析 |
4.3.1 实验因素及水平的确定 |
4.3.2 选用正交表,作表头设计 |
4.3.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4.4 最佳整理工艺的确定 |
4.5 小结 |
5 抗起球整理对羊绒衫其它服用性能的影响 |
5.1 抗起球整理对羊绒衫织物纵横密度和布重的影响 |
5.1.1 对织物密度的影响 |
5.1.2 对织物布重的影响 |
5.2 抗起球整理对羊绒衫织物表面色泽的影响 |
5.3 抗起球整理对羊绒衫坚牢度的影响 |
5.4 抗起球整理对羊绒衫热湿舒适性的影响 |
5.4.1 透气性 |
5.4.2 透湿性 |
5.5 抗起球整理对羊绒衫刚柔性的影响 |
5.6 水洗次数对羊绒衫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
5.7 小结 |
6 羊绒衫抗起球整理前后服用性能的综合评价 |
6.1 织物服用性能综合评价的意义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
6.1.1 织物服用性能综合评价的意义 |
6.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6.2 羊绒衫织物抗起球整理前后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
6.2.1 选定试样及性能指标 |
6.2.2 运算过程 |
6.2.3 综合评价结果 |
6.3 小结 |
7 结论 |
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7.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7.3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的制备及其在羊绒抗起毛起球整理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简述 |
1.2 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及发展概况 |
1.2.1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概况 |
1.2.2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
1.2.3 水性聚氨酯的特性 |
1.3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概况 |
1.3.1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
1.3.2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方法 |
1.4 织物抗起毛起球剂的研究概况 |
1.4.1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 |
1.4.2 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方法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2 原理 |
2.1 水性聚氨酯原料的选择 |
2.2 聚氨酯的化学反应 |
2.2.1 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 |
2.2.2 异氰酸酯的基本化学反应 |
2.3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2.4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原理 |
2.5 氨基硅油的制备原理 |
2.6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原理 |
2.7 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抗起毛起球整理原理 |
3 实验部分 |
3.1 仪器与材料 |
3.1.1 仪器 |
3.1.2 材料 |
3.1.3 织物 |
3.2 水性聚氨酯反应原料预处理 |
3.2.1 低聚物二元醇的预处理 |
3.2.2 其他原料的预处理 |
3.3 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合成 |
3.3.1 氨基有机硅油的合成工艺 |
3.3.2 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的合成工艺 |
3.4 织物整理工艺 |
3.4.1 羊绒针织物洗绒前处理 |
3.4.2 羊绒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 |
3.5 物化分析测试 |
3.5.1 乳液及胶膜性能测试 |
3.5.2 现代仪器表征 |
3.6 织物性能测试 |
4 结果与讨论 |
4.1 多元醇的选择 |
4.1.1 多元醇类型对乳液稳定性和黏度的影响 |
4.1.2 多元醇类型对胶膜性能的影响 |
4.1.3 多元醇类型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4.1.4 多元醇类型对胶膜结晶性能的影响 |
4.2 R 值对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及应用性能的影响 |
4.2.1 R 值对乳液稳定性和黏度的影响 |
4.2.2 R 值对胶膜性能的影响 |
4.2.3 R 值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4.3 DMPA 含量对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及应用性能的影响 |
4.3.1 DMPA 含量对乳液稳定性和黏度的影响 |
4.3.2 DMPA 含量对胶膜性能的影响 |
4.3.3 DMPA 含量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4.4 AEAPS 加入量对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及应用性能的影响 |
4.4.1 AEAPS 加入量对乳液稳定性和黏度的影响 |
4.4.2 AEAPS 加入量对胶膜性能的影响 |
4.4.3 AEAPS 加入量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4.4.4 AEAPS 加入量对胶膜结晶性能的影响 |
4.4.5 AEAPS 加入量对胶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
4.4.6 AEAPS 加入量对胶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
4.5 自制整理剂抗起毛起球最佳整理工艺的确定 |
4.5.1 整理温度的优化 |
4.5.2 整理时间的优化 |
4.5.3 整理液 pH 值的优化 |
4.5.4 整理剂用量的优化 |
4.6 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乳液应用性能评价 |
4.6.1 自制整理剂与市购整理剂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比较 |
4.6.2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 |
4.7 合成表征 |
4.7.1 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
4.7.2 胶膜表面元素分析 |
5 结论 |
5.1 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 |
5.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10)腈纶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材料、药品和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样准备 |
1.2.2 试验方案 |
1.2.3 试验过程 |
1.3 测试方法 |
(1) 质量损失率。 |
(2) 颜色深度。 |
(3) 静电测试。 |
(4) 顶破强力测试。 |
(5) 抗起毛起球性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 语 |
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及其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羊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研究[J]. 单苗苗,张义男. 天津纺织科技, 2019(05)
- [2]腈纶针织物角蛋白抗起球整理机制及其效果评价[J]. 刘淑萍,李亮,刘让同,胡泽栋,耿长军. 毛纺科技, 2018(06)
- [3]无溶剂法合成水性聚氨酯在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的应用[J]. 杨化章,丁长波,赵振河.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2)
- [4]互穿网络型抗起毛起球剂WPUA的制备及应用[J]. 丁长波,赵振河. 印染, 2015(17)
- [5]涤纶混纺针织物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整理[J]. 丁长波,赵振河. 合成纤维, 2015(08)
- [6]新型羊绒针织物抗起毛起球剂的合成及应用[A]. 安恩来,党会茹,习智华. "德凯杯"第二届全国毛纺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7]丝素蛋白整理对针织物起毛起球性的影响[J]. 吴惠英. 针织工业, 2014(05)
- [8]羊绒衫抗起球整理技术的研究[D]. 尚黎明. 西安工程大学, 2013(12)
- [9]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体的制备及其在羊绒抗起毛起球整理上的应用[D]. 孟娜. 西安工程大学, 2013(12)
- [10]腈纶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整理[J]. 姚继明. 上海纺织科技,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