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毕加索 PICASSO

感受毕加索 PICASSO

一、感悟毕加索PICASSO(论文文献综述)

炎莉阳[1](2020)在《油画创作中装饰性艺术特征的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饰性艺术是一种与人类发展、生活环境紧密相关的艺术,现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文明进程的提高都使装饰性艺术的表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与流行。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无处不存在装饰性,而装饰性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也影响、渗透人们的生活,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油画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我们现今多元的文化发展中,呈现出了越来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中,作品既可以表现当前社会性质,又可以融入不同时代的要素,从而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来体现。这种整合的方式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可以越来越丰富多彩。当我们把装饰性的语言融入油画创作中,油画的艺术创作将会表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而这需要我们对装饰性的语言有一定的学习与了解。与传统的绘画相比较,在油画创作中采用装饰性语言将会改变其表现力与绘画的风格,形成特别的、有趣的艺术表现,在特征上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以及浮夸性。装饰性的语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表现性、符号性以及简洁性等特点,它与二维的构图形式相结合,在表现内容上将会形成一种新的风格,这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梦想化、理想化的表现形式,在油画的发展中,为其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探索空间。艺术在经过多种多样的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如今的绘画艺术风格,当然,不只是一样风格,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种景象,其中,因为本文论述的重点是装饰性和对装饰性语言的理解以及与油画作品相结合产生的作品形式,这些都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二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装饰本身的特征是突出某一物体的效果,它与其他绘画相融合,使绘画形式变得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装饰性语言本身是一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画家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更明显的表现在画布上,形成属于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在绘画作品中,中心思想是为了表现其情感,因此,在表达画家的真情实感的时候,装饰性语言能够更好的表现艺术作品。本文主要从装饰的概念出发,增加对装饰性语言的认知,对其语言的表现特征和创作中的运用深入了解,使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性,并把我们在生活中的认知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融入进画面。最后以本人的毕业创作为例,进行实际的应用,加强在油画创作中对装饰性语言的深层了解与运用。

姚玉倩[2](2020)在《艺术中潜意识创作灵感的探究 ——以深泽直人设计作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艺术创作中不乏有对灵感的困扰,有时在偶然之间,灵感就突然闪现,无来由的令你喜悦却又困惑,这就是“潜意识”的迸发。潜意识经由弗洛伊德系统的提出,对于潜意识灵感的探究无论是对艺术领域还是科学、生活、文化等领域都有其重要的意义,科学的开发与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更是对于全人类的进步发展极具历史性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潜意识理论资料进行分析梳理,了解潜意识的起源与其对艺术领域中各流派的影响,分析艺术家的潜在想法与表现方式。再结合当代艺术中的作品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论证潜意识对艺术领域的影响和潜意识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方式和消费者的体验感受,阐述人的生活习惯所引发的潜在需求。最后归纳整理潜意识灵感的培养方式,提出在生活中要懂得抓住灵感的方式和找到适合自身的创作方法,以及使灵感转化为创作要注意观察生活细节、分析生活习惯并转化、创新出贴心实用的设计,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轻生活负荷。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大多都离不开“人”的情感表达。深泽直人认为真正的“无意识设计”是“问你的时候你回答不出来,但是当看到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他通过追踪人的无意识行为来激发灵感并创新,他的设计风格简约、朴素又恰到好处,并对生活有自己的设计追求。在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我们要坚守本心,要基于对潜意识灵感的追随做最适合的创作设计。

张祎[3](2020)在《胡安·格里斯绘画风格对我创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20世纪众多绘画流派中,立体主义作为重要的流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立体主义画派中,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勃拉克作为先行者,而事实上,与他们两位并肩构成立体主义三大支柱的另外一位画家就是胡安·格里斯。纵观格里斯17年的绘画生涯,绘有621件作品,他的创造力让人惊叹。一生都忠实于立体主义的格里斯,可以说他与立体主义的历史同在。格里斯在童年时便显露出绘画天赋,后受毕加索和勃拉克两位立体主义绘画大师的影响,走上了立体主义绘画的道路。格里斯对几何形式与秩序感的热爱,让他对于立体主义一见倾心,成为立体主义坚定的守护者。本文以胡安·格里斯绘画风格对笔者创作的影响为出发点,文章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浅析立体主义画家——胡安·格里斯绘画中艺术风格的形成、确立。第二部分简述格里斯绘画艺术风格的情感表达。第三部分通过理性分析格里斯的绘画语言要素及艺术形式,包括绘画的造型元素、造型手法、色彩选择等绘画语言要素。第四部分个人创作素材的提炼与整合、创作中形与色的简约组合以及创作的感悟与心得。

申小忱[4](2020)在《镜像与隐喻 ——毕加索的米诺陶版画研究》文中认为在毕加索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沃拉尔系列版画中,米诺陶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主题。毕加索所描绘的米诺陶形象,并非简单的陈述和重现古代神话故事,而是将艺术家自身的思想与精神注入米诺陶这个形象中,以此来抒发自身的意图,表达自身的情绪。毕加索也曾明确表示,自己与米诺陶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似性。因此,米诺陶系列版画便成为毕加索艺术作品中较为典型,且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系列艺术作品。通过对米诺陶版画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毕加索创作该系列作品时的自身情感状态,以及艺术家的内在思维与特质。艺术家在呈现其艺术作品的方式上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隐喻是这一系列作品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研究毕加索创作的米诺陶系列版画,以及米诺陶系列版画背后艺术家潜在的精神内核和其表达出的主观意志。通过对毕加索表达方式——隐喻进行分析,找到毕加索与其描绘形象米诺陶之间的镜像关系,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文章主要分为四个层次进行论证。第一,本文将从米诺陶版画形成的创作动机和原因出发,以社会背景和艺术家自身经历,找到艺术家在创作米诺陶系列版画前后所面对的环境与思想境况,进而分析毕加索与其描绘的神话形象米诺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论证的第二阶段,本文将选取几幅较有代表性的米诺陶版画,运用图像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些作品进行逐一分析,找到作品中米诺陶形象的复杂性,包括这一形象与画面中其他人物产生相互作用和关联的关系类型上的复杂性,及其在精神层面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在本文的第三阶段,本文将运用神话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毕加索内心潜在的精神机制和心理防御机制,探索毕加索如何高效地将米诺陶形象作为自身的第二人格展现在艺术作品中;最后,在文章的第四阶段,笔者进一步论述由米诺陶版画所引发的问题以及米诺陶版画在毕加索个人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毕加索创作米诺陶版画的过程,如同一个与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艺术家将主体的情绪和欲望都注入在艺术作品的表达中,将自身面临的困境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排解心中的苦闷、释放压抑的欲望的目的。因此,毕加索创作米诺陶版画的过程是其走出困境的迷宫的过程,也是不断与自我达成和解的过程。通过米诺陶版画,毕加索逐渐从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转变为对更广泛的集体与事件的关注,后期的艺术创作也从对自身日记式的描绘转向对社会、战争的共情与观照。米诺陶版画既是毕加索作为艺术家面向世界与时代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我们研究毕加索的一个窗口;既见证了毕加索主体视角的转换,也凝练着随时代而变迁的人类意识和认知。

臧美莹[5](2019)在《汉斯·霍夫曼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文中指出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1880-1966)是上世纪美国早期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之一。他的融合多种学派的创新艺术风格及独特的艺术教育理论,使他培养出美国当时一半以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也对此后的西方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由于国内美术界对霍夫曼这样一位在世界艺术史中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还缺乏基本了解(相关中文研究资料匮乏,即便是美术界中人对霍夫曼曾经影响西方世界的艺术理论也所知有限),因此本文通过对西方当代霍夫曼研究文献的译介和形式分析等研究方法,详尽梳理和分析了霍夫曼的职业生涯、创作风格和艺术教育成果,尤其对其独创性的艺术理论进行了目前还较少为国内艺术界所知的介绍和分析,从而在学术层面初步总结出霍夫曼在艺术创作、理论和教育这三个领域中的成功经验和科学价值,以此弥补国内西方当代美术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并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资。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章是陈述汉斯·霍夫曼的生平经历,包括霍夫曼的家庭背景、求学、访学、教学等学习和职业状况,分析霍夫曼作品风格的成因。第二章是通过对霍夫曼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理论的研究,解读霍夫曼作品中所具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兼容性艺术风格,分析了其艺术理论中所包含的具有独创性的推拉理论、媒介理论、自然理论等重要艺术思想。第三章主要通过对霍夫曼教学经历的梳理发现霍夫曼偏向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与极具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并且他通过他的这种理论与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当时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第四章讨论了霍夫曼艺术理论的特性及其产生背景和成因,其中也包括艺术理论与教学理论。推拉理论、媒介理论、自然理论等都是霍夫曼在创作与教学中为了使自己的艺术特征更明确、教学方式更直接而发明了的自己的艺术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与创作中去,这些理论为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学生提供了创作方面的帮助,也为了解与研究霍夫曼本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第五章是对霍夫曼所遗留的丰厚艺术遗产的研究,重点探讨他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研究他将在欧洲业已形成的个性化艺术风格和教学传统成功移植于北美大陆的历史经验,这也是最终导致世界文化中心由巴黎转移至纽约的历史动力之一。从艺术史角度而言,霍夫曼的贡献是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他的艺术活动与行为加速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发展,助力了美国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中心。霍夫曼所取得的成功于个人坚持艺术理想有关,也与经济环境背景有很大关系,本文希望通过研究,阐释霍夫曼成功的因素,从而对艺术文化的发展给予启示。

苏小慈[6](2019)在《《王蒙学术文化随笔》(Ⅲ)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报告是以《王蒙学术文化随笔》中三篇文章的翻译实践为依据,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索其在文学类文本翻译中的具体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文章中作者的思想独有见地,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探讨、对毕加索的分析和对题材和作家关系的描述,发表极具特色的个人见解。作者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作家的呼吁,引发读者的思考。文章非典型随笔的写作风格,语言、句式灵活,多排比和疑问句,主观表达个人情感。本实践报告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翻译项目描述,包括项目背景介绍、文本分析、目的和意义等;第二部分是翻译过程的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对;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介绍了目的论及其主要四大原则,从文献式和工具式翻译两个方面论述了本次翻译实践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在目的论翻译理论指导下文学文本翻译的方法;最后一部分为本人在翻译实践中的收获感悟。

王彤[7](2019)在《绘画与影像: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视觉与认知》文中研究指明画家传记电影是以绘画或画家为题材的电影类型。文中所涉及的西方画家传记电影是利用戏剧舞台、拼贴、根据画作虚构人物、动画等单一或组合的方式将导演创作风格与影片中的画家绘画风格结合,在电影创作基础的前提下,“模仿”画家作品中使用的色彩、光影技法和表现形式,将绘画与电影巧妙的融为一体。在这些电影中导演们寻找新的思维方式(戏剧舞台、拼贴、根据画作虚构人物、动画等)去展现绘画艺术在电影中的意义。就国内研究现状而言,诸多学者对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研究,仅从视觉构成因素角度对单部影片分析。至今仍有多数影片未被列入研究范围,或以多部电影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本文每章节以影片上映时间为顺序,以分析绘画与电影的关系为切入点,研究绘画与电影之间同源异流的特征,在绘画到摄影再到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受透视法与暗箱的影响,视觉经验发生改变,认知机制也随之发生改变。文章梳理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发展历程,对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视觉与认知进行研究,从二十世纪中期的《梵高》《毕加索的秘密》为代表的美术纪录片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西方画家传记电影《波尔多的欲望天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夜巡》《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等影片。结合画家绘画风格,研究西方画家传记电影在画面的表现形式上对画家风格的“模仿”,电影又融入镜头运动与场面调度的艺术方法,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与认知,还分析西方画家传记电影在视觉方面的叙事特点及其产生的视觉与认知。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视觉与认知是绘画和电影视觉与认知的统一,在认知方面,这种影像艺术调节、锻炼了观众的感知,并提升观众的感知能力,丰富观众对艺术世界的了解。通过研究得出,西方画家传记电影是以画家绘画风格为基础,融合导演的创作风格而成。文章分析了画家绘画风格的色彩、光影上具有的各种象征意义与情感认知体现,文中所涉及的画家传记电影极少采用经典叙事的方式,通常围绕画家一幅或多幅绘画进行叙述,并且文章还分析得出在绘画和电影视觉与认知的结合下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特征。西方画家传记电影作为一种影像艺术,引导观众调动视觉感官,感知绘画艺术的内在涵义及画家对世界的理解认识。在电影与绘画两种艺术结合之下,导演作为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感悟及创作思维放置于电影作品中,通过电影艺术揭示绘画艺术的特征,使人们更容易去把握、回望绘画艺术的作用。在艺术体验中,观众产生的主观想象与自我情感融入其中,与世界进行“沟通”,感知世界。本论文意在通过对西方画家传记电影中导演创作风格与影片中的画家绘画风格结合,将这一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视觉与认知,希望能够为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视觉与认知研究提供参考。

谢君[8](2019)在《原始美术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以毕加索、杜布菲、巴斯奎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近,原始美术逐渐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并开始得到大量的研究与借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众多学术成果。而大多研究成果表明,原始美术的起源,是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神化理解,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形成了巫术起源说,因而原始美术实质上是对生活的反映与情感表达。这种美术创作动机使得原始美术充满了当时人类对生活的表达与理解,在艺术表现上,也就倾向于写实、夸张、富有生命活力的各种特点,但其根本是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总之,笔者从“艺术反映论”的角度来理解原始美术。对原始美术的研究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对西方美术创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其发挥重要影响的时期主要是在近现代,新的美术形式逐渐形成的基本要素是,边摒弃旧东西边重新研究古老的东西,这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当然,近现代美术需要的是,原始美术的重新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的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变,这时原始美术的“朴实、神秘、率真、直观”的对生活与情感的表达,得到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并开始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纵观美术史,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很多艺术流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等)与理论逐渐发展起来,而在这些重要流派中我们都能看到原始美术的影子。尤其是,到了后现代研究原始美术的深度远远超过之前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毕加索、杜布菲和巴斯奎特三位具有不同艺术特点、不同时代、不同创作方式的艺术家的作品与创作思想进行分析,深刻的揭示出原始美术对这三位艺术家的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的影响,其中毕加索最为直接的使用原始美术的形象,在一系列的作品中足够体现了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某种关系,并展现了原始美术的美学价值;杜布菲是通过生活的感悟,找到艺术表现源泉的艺术家,他所重视的是直率的情感表达;而巴斯奎特则更注重的是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与此同时,充分体现出来原始图像的文化价值。总而言之,在美术史上受到原始美术影响的艺术家很多,但笔者选着以上三位艺术家的理由是,他们正反映的是20世纪初,二战之后与后现代的文化环境中原始美术与(后)现代之间的关系。

周亚迎[9](2019)在《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是立体画派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和他的艺术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被世人赞誉与推崇。经研究,笔者发现毕加索不少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拙趣,与儿童艺术似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在笔者所教授的小学中高段美术教材中有不少关于毕加索等大师的艺术作品。依据罗恩菲德美术发展阶段论来分析,处于小学中高年级时期的学生已经进入理智发展和拟写实的时期,这个时期内,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又能保护、鼓励学生的原发性艺术表达以及发展儿童艺术的创造性,是笔者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一直探究的问题。本文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根据,研究目前在教学中使用毕加索艺术的情况,将以着名艺术家毕加索为例,以欣赏、研究、模仿、再创作毕加索艺术名作为基本手段,让学生对名画有广泛的视觉接触,深入研究名画艺术,汲取大师艺术作品中的精华,以向毕加索学艺术为单元教学的艺术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活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潜在创造力。通过欣赏、学习毕加索的艺术作品,让学生领会到现代名画当中的色彩运用、布局设计以及形式造型等元素组成,进而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学习领会毕加索大胆创新的艺术精神。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从小学美术教材中收集毕加索艺术作品呈现的容量以及调查当地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关于毕加索艺术作品的利用率情况,分析目前小学中高段美术教学中毕加索艺术教学的现状;第二部分是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特征及伟大成就,探索毕加索艺术与儿童艺术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是探讨毕加索艺术引入小学中段美术教学的意义;第四部分是探究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向毕加索学艺术”小学中高段美术单元教学策略;第五部分是在学校开展“向毕加索学艺术”小学中高段美术的单元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习伟大艺术家毕加索的创作方法以及敢于创新的艺术精神,结合日常生活感悟与经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式,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第六部分的内容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反思小学中高段学生“向毕加索学艺术”的学习成果以及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

张贤波[10](2019)在《平行建筑语言:绘画的语义内涵对建筑的启示》文中认为绘画与建筑的联系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密切的。自从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以来,结合语言学来研究绘画与建筑的关系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需要。语言学的视角可以超出形式的局限来讨论绘画对建筑的启示,在语义的层面讨论绘画与建筑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共同的语义类型和表达途径,可以平衡建筑语义的工具理性与审美情感、感情与思想、图像与观念。通过分析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艺术语言的本质属性,可以归纳出绘画语言与建筑语言的语义内涵及其特点。在绘画语义对建筑的影响较大的几个时期内,结合绘画语义内涵的特点及其变化的规律来探讨绘画对建筑带来的启示,主要包含如画美学观、现代抽象绘画和现代主义之后的绘画三部分的内容。如画美学观从以往的审美观念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美学内涵:如画美。如画美与自然美不完全一样,它源于从绘画的过程反观绘画所呈现的图像,强调视觉的感受多于对画中事物的观念。现代抽象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如画美学对于视觉感受的关注,并进一步把具象绘画中关于物的观念分离出去,强调绘画视觉图像的自治。现代主义之后的绘画重新为绘画作品注入文本以外的内涵,为现代性指向未来的时间意识补充了一个回望历史的向度,将作品的上下文、作者、权力话语等叙事要素重新纳入语义内涵的范畴。在这些历史时期里,绘画的作品呈现出两种语义类型:一种是以“显示”来表达的图像语义,另一种是通过“说出”来表达的观念语义。两种类型的语义内涵都对相应时期的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建筑语义的表达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两种建筑语义是基于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直觉与理性。直觉的知识是主要是通过图像来把握,它不仅包含视觉的形式,而且还有综合体验的印象,以及无意识或潜意识内化的迹象。理性的知识主要是依赖人的观念和口头语言以逻辑思维来获得。它们是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一种平行的关系。普通语言与艺术语言都包含两种语义类型:图像语义与观念语义。借鉴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的语义表达方式,结合绘画与建筑的语义内涵及其语义生成的途径,可以提出一种平行建筑言的理论模型。这种理论模型主要强调语义层面的平行,强调两种语义类型的平行表达,这使得建筑的语义内涵在美学情感与科学技术、人文关怀与理性追求、精神体验与逻辑思维的语义等等方面得到平衡与兼顾,作为“功能-形式”和意义导向这两种建筑语义逻辑的补充。

二、感悟毕加索PICASSO(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悟毕加索PICASSO(论文提纲范文)

(1)油画创作中装饰性艺术特征的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2 装饰绘画的概述
    2.1 装饰绘画的概念
    2.2 装饰绘画的研究现状
        2.2.1 萌芽时期
        2.2.2 发展时期
        2.2.3 国内外发展现状
3 装饰性油画的语言特征
    3.1 国内外代表作品分析
        3.1.1 突破材料的限制
        3.1.2 艺术生活化大师
        3.1.3 重彩与线描相结合
        3.1.4 自然的观察与感知
    3.2 装饰性油画的语言特征分析
        3.2.1 秩序性与规律性
        3.2.2 抽象性与象征性
        3.2.3 符号性与民族性
        3.2.4 平面性与表现性
4 装饰性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4.1 构图方面
        4.1.1 空间性
        4.1.2 完整性
        4.1.3 点线面的应用性
        4.1.4 黑白灰关系
    4.2 造型方面
        4.2.1 夸张与变形
        4.2.2 写意与传神
        4.2.3 概括与提炼
    4.3 色彩方面
        4.3.1 色彩的主观性
        4.3.2 色彩的谐调
        4.3.3 色彩的对比
        4.3.4 色彩的象征性
    4.4 肌理材料方面
5 毕业创作
    5.1 主题选定
    5.2 创作过程
        5.2.1 作品构思
        5.2.2 材料准备
        5.2.3 草图起稿
        5.2.4 画面着色
        5.2.5 画面调整
        5.2.6 创作完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片索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艺术中潜意识创作灵感的探究 ——以深泽直人设计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论点
第二章 潜意识的发现与影响
    2.1 潜意识的概念
    2.2 潜意识概念发展总结
    2.3 梦的解析
    2.4 潜意识对艺术领域的影响
第三章 潜意识创作灵感在艺术中的探究
    3.1 潜意识创作灵感综述
    3.2 艺术的偶然性
    3.3 艺术流派的体现
    3.4 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 潜意识创作灵感对现代设计生活的影响
    4.1 深泽直人与无意识设计
    4.2 无意识设计产品应用案例分析
    4.3 深泽直人对人与生活的分析
    4.4 深泽直人设计作品特点分析
    4.5 深泽直人主要的设计观点总结
第五章 潜意识创作灵感的培养与升华
    5.1 潜意识创作灵感的培养方式
    5.2 潜意识创造灵感的升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胡安·格里斯绘画风格对我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格里斯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确立
    第一节 、格里斯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第二节 、格里斯绘画艺术风格的确立
第二章 、格里斯绘画艺术风格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 、格里斯绘画语言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 、富有趣味的造型元素
    第二节 、构思巧妙的造型手法
        (一)对称性的构图美
        (二)分解组合的趣味性
        (三)几何形态的节奏感
    第三节 、和谐统一的色彩选择
第四章 、格里斯对我创作实践的启迪
    第一节 、素材的提炼与整合
    第二节 、形与色的简约组合
    第三节 、创作的感悟与心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镜像与隐喻 ——毕加索的米诺陶版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Ⅰ.沃拉尔版画与米诺陶形象
    Ⅱ.沃拉尔版画中的米诺陶形象研究现状
    Ⅲ.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第1章 毕加索米诺陶主题的镜像和隐喻
    1.1 作为社会背景的镜像
        1.1.1 社会环境与感情生活
        1.1.2 从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
    1.2 作为主体精神的隐喻
        1.2.1 米诺陶的神话故事来源
        1.2.2 符号性的自我意识表达
第2章 米诺陶形象的复杂性
    2.1 米诺陶的形象类型
        2.1.1 单体形象
        2.1.2 复合形象
    2.2 精神身份类型的复杂性
        2.2.1 贵族与囚徒
        2.2.2 施暴者与受虐者
        2.2.3 享有者与牺牲者
        2.2.4 沉沦者与救赎者
第3章 艺术家的自省机制和“隐喻”表达
    3.1 理性的缺失与构建
    3.2 欲望的压抑与释放
        3.2.1 性与权力的思辨
        3.2.2 自我与他者的转化
    3.3 表达的障碍与突破
第4章 走出“迷宫”的意义
    4.1 表象与内心的召唤
    4.2 战争的反思
    4.3 走出迷宫
    4.4 米诺陶版画的时代精神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5)汉斯·霍夫曼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问题点与创新价值
    三、文献综述
        1.生平
        2.创作
        3.理论
        4.艺术教育
        5.历史背景
    四、主要概念解析
第一章 汉斯·霍夫曼生平
    第一节 德国与法国生活时期(1880--1913)
        一、特殊的家庭背景
        二、顺应时潮的求艺开端
        三、理论基础的萌芽
        四、艺术创作方向的确立
    第二节 美国生活时期(1913--1958)
        一、康定斯基模式影响下的第一所学校
        二、教学重点区域的迁移
        三、艺术影响力的扩张
        四、助力艺术中心转移
        五、定居美国与教学生涯的结束
    第三节 晚年集中创作时期(1958--1966)
        一、生活境遇的重大转变
        二、作品经营链的断裂
    小结
第二章 汉斯·霍夫曼的艺术创作
    第一节 实验主义风格时期特点
        一、新印象主义时期
        二、现代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节 兼容性艺术风格的形成
        一、艺术语言的多样融合
        二、艺术理论的交互渗透
        三、艺术风格的创新突破
    第三节 晚年艺术风格的强化
        一、色彩的升华凝练
        二、情感的张扬展现
    小节
第三章 汉斯·霍夫曼的艺术教育
    第一节 三所学校及三个教学时期
        一、第一教学时期(1915--1932)
        二、第二教学时期(1933--1945)
        三、第三教学时期(1945--1958)
    第二节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一、形式服从色彩
        二、实践检验真理
        三、装饰性与交响乐
    第三节 艺术教育特征
        一、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化的教学纲领
        三、理想化的教学要求
第四章 汉斯·霍夫曼的艺术理论
    第一节 霍夫曼艺术理论解析
        一、推拉理论
        二、媒介理论
        三、自然理论
    第二节 艺术理论产生背景
        一、理论环境背景
        二、实践中的总结
    第三节 霍夫曼艺术理论的特征
        一、传承与创新——独创性
        二、应用与传播——实用性
        三、包容与平衡——思想性
第五章 汉斯·霍夫曼的历史影响与价值
    第一节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之父
        一、波洛克与霍夫曼
        二、马瑟威尔与霍夫曼
    第二节 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国际化的教学范围
        二、多阶层的受教群体
        三、精英式的艺术交流
    第三节 作品与理论的影响力
        一、艺术理论的广泛应用
        二、艺术风格的普遍参考
    第四节 霍夫曼对艺术文化重心转移的影响力
        一、培养了美国新一代艺术家
        二、建立了美国艺术文化新标志
    小结
总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汉斯·霍夫曼大事年表
附录2 汉斯·霍夫曼部分学生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6)《王蒙学术文化随笔》(Ⅲ)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翻译项目描述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文本分析
    1.3 任务要求
    1.4 进度安排
    1.5 实践目的和意义
2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文本转换
        2.1.2 选择辅助工具
        2.1.3 阅读平行文本
        2.1.4 选择翻译指导理论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审校
3 案例分析
    3.1 功能翻译理论选取
        3.1.1 目的论
        3.1.2 主要原则
    3.2 从翻译类型考虑讨论翻译实践
        3.2.1 文献式翻译
        3.2.2 工具式翻译
4 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王蒙学术文化随笔》(Ⅲ)
附录二:WANG MENG'S ESSAYS ON LEARNING AND CULTURE(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译作目录

(7)绘画与影像: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视觉与认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及思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2 从绘画到电影的不解之缘
    2.1 绘画与电影艺术范畴的关系
        2.1.1 绘画与电影同源异流的艺术形式
        2.1.2 绘画元素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2.2 从观看经验与认知机制联系绘画与电影
        2.2.1 透视法
        2.2.2 暗箱视觉
    2.3 绘画电影
3 画家传记电影的发展经历
    3.1 美术纪录片
        3.1.1 毕加索的作品象征物
        3.1.2 毕加索绘画时间的延续性
        3.1.3 画面空间与真实空间的结合
    3.2 应运而生的西方画家传记电影
4 以西方画家风格“描绘”影像视觉
    4.1 影片画面层面的“模仿”
        4.1.1 色彩的象征与情感认知
        4.1.2 光影认知的戏剧感与感染力
    4.2 电影独特语言融入画作
        4.2.1 运动镜头渲染情绪营造意境
        4.2.2 时空方面的场面调度指引观众视觉与认知
5 西方画家传记视觉主导的叙事认知
    5.1 画作再现的叙事创作
        5.1.1 以单幅画为中心的叙事展开
        5.1.2 以多幅画为叙事展开的道具
    5.2 戏剧舞台的视觉认知效果
        5.2.1 视觉化舞剧贯穿时空
        5.2.2 舞台戏剧化空间叙事表达与观众认知
    5.3 拼贴的视觉艺术与残缺的人生艺术
        5.3.1 视觉叙事中的后现代主义拼贴与超现实主义
        5.3.2 残缺之美提升视觉叙事价值
6 绘画及电影认知结合下的西方画家传记电影
    6.1 影片“戏仿”下的观看认知
    6.2 运动与静止相对统一下的认知心理
        6.2.1 画家运动与演员静止
        6.2.2 摄影机的运动与演员静止
        6.2.3 定格画面
    6.3 点触式视像
7 结论
    7.1 论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影片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原始美术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以毕加索、杜布菲、巴斯奎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原始美术被现代美术所借鉴的原因
    2.1 原始美术的简介
        2.1.1 原始美术的概念与种类
        2.1.2 原始美术的特征
        2.1.3 原始美术的价值
    2.2 原始美术的几种表达方式
        2.2.1 单纯与简单
        2.2.2 变形与夸张
        2.2.3 “概念”图像与渴望心理
    2.3 西方现代艺术的原始美术之因素
        2.3.1 原始美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突破
        2.3.2 原始美术对时代精神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2.3.3 现代艺术思想变化对原始美术的需求
第三章 原始美术对不同时期现代艺术家的影响
    3.1 20世纪初期现代美术中毕加索的原始美术符号
        3.1.1 立体主义与现代艺术
        3.1.2 毕加索与原始美术符号
        3.1.3 亚维农少女作品中原始美术符号的作用
    3.2 二战后杜布菲对现代美术中原始符号的探索
        3.2.1 原生艺术(ArtBrut)与原始美术的关系
        3.2.2 原生艺术的概念和应用及其含义
        3.2.3 原生艺术与现代艺术及其杜布菲艺术作品内涵
    3.3 当代美术中巴斯奎特涂鸦艺术的原始美术符号
        3.3.1 涂鸦艺术与原始艺术
        3.3.2 巴斯奎特与涂鸦艺术
        3.3.3 重新思考“审美”
第四章 原始美术对现代美术的启迪及影响
    4.1 原始美术对现代美术的作用
    4.2 原始美术对现代美术的启迪
    4.3 原始美术对现代美术教化(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由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 研究特色与创新
一、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教学现状
    (一) 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毕加索艺术
    (二) 有关毕加索艺术教学的调查
二、毕加索艺术的儿童趣味性
    (一) 毕加索和他不凡的艺术成就
    (二) 毕加索艺术与儿童艺术的内在联系
        1. 绘画表现的趣味性
        2. 观察角度的相似性
        3. 艺术语言的丰富性
三、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教学意义
    (一) 培养多角度观察与表现方式
    (二) 保护学生绘画的原发性表达
    (三) 启发学生内化性的再创表达
    (四) 全面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四、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教学策略
    (一) 营造“向毕加索学艺术”教学氛围
    (二) 创设“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式教学
    (三) 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家校共同学习模式
    (四) 运用多元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五、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实践
    (一) 确定“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目标
    (二) 制订“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计划
    (三) “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系列课程
        1. 《巨匠童心——毕加索》课程与教学
        2. 《走进艺术大师——毕加索》课程与教学
        3. 《向毕加索学拼贴》课程与教学
        4. 《大师画我也画》课程与教学
        5. 《跟毕加索学创意人像》课程与教学
六、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教学反思
    (一) “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成效
        1. 学生掌握多角度观察与表现方式
        2. 学生绘画的原发性表达能力更强
        3. 学生内化性的再创表达能力更高
        4. 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 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问题
        1. 教师要合理把握艺术鉴赏的尺度
        2.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3. 教学准备要足够充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10)平行建筑语言:绘画的语义内涵对建筑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绘画与建筑的语义属性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写作缘由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与启示
        2.1 形式的困境
        2.2 语言学的回顾与启示
        2.3 语言的语义内涵和语义逻辑
        2.4 语言学的转向
        2.4.1 绘画的语言学转向
        2.4.2 建筑的语言学转向
        2.5 小结
    第三章 绘画与建筑的语义类型与特点
        3.1 艺术语言的属性特点
        3.2 绘画的两种语义类型与特点
        3.2.1 绘画的观念语义
        3.2.2 绘画的图像语义
        3.3 建筑的三种语义类型与特点
        3.3.1 建筑的本义
        3.3.2 建筑的观念语义
        3.3.3 建筑的图像语义
        3.4 绘画语义与建筑语义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3.5 小结
第二部分 绘画的语义内涵对建筑的影响和启示
    第四章 图像语义的开端:如画美学观与建筑
        4.1 如画美学观的理念演变
        4.1.1 词源与理念变迁
        4.1.2 如画美学观的几个关键概念
        4.2 如画美学观涉及的两种语义类型
        4.2.1 图像语义
        4.2.2 观念语义
        4.3 如画美学观对建筑的影响和启示
        4.3.1 不规则与不对称
        4.3.2 新奇与多样性
        4.3.3 视点与运动
        4.3.4 本土方言与自由精神
        4.3.5 中国古典园林的“如画”造园
        4.4 小结
    第五章 图像语义的自治:现代主义抽象绘画与建筑
        5.1 绘画的现代性对绘画语义的影响
        5.1.1 时间意识取代物的观念
        5.1.2 图像语义超越观念语义
        5.2 现代主义建筑语义逻辑和语义内涵
        5.2.1 现代主义建筑的语义逻辑
        5.2.2 时间意识的启示一:透明性与拼贴
        5.2.3 时间意识的启示二:视点与透视
        5.3 图像语义的自治与形式的参考
        5.3.1 抽象绘画对建筑形式语言的参考
        5.3.2 抽象绘画对建筑形式操作的参考
        5.3.3 当代绘画与建筑的语义共通性
        5.4 小结
    第六章 观念语义的重返:现代主义之后的绘画与建筑
        6.1 后结构主义的影响
        6.2 叙事的图像语义与观念语义
        6.3 现代主义之后的绘画与建筑的语义表达
        6.3.1 绘画叙事与建筑叙事的特点
        6.3.2 图像语义的表达
        6.3.3 观念语义的表达
        6.4 小结
    第七章 图像语义与观念语义的平行:当代绘画与建筑
        7.1 两种现代性对语义的影响
        7.2 艺术终结论的反思
        7.3 平行建筑语言的先例
        7.3.1 工具理性与审美情感的平行
        7.3.2 内部空间与外部形体的平行
        7.3.3 图像叙事与观念叙事的平行
        7.4 平行建筑语言的理论模型
        7.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感悟毕加索PICASSO(论文参考文献)

  • [1]油画创作中装饰性艺术特征的拓展研究[D]. 炎莉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2]艺术中潜意识创作灵感的探究 ——以深泽直人设计作品为例[D]. 姚玉倩.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3]胡安·格里斯绘画风格对我创作的影响[D]. 张祎.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4]镜像与隐喻 ——毕加索的米诺陶版画研究[D]. 申小忱. 四川美术学院, 2020(03)
  • [5]汉斯·霍夫曼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D]. 臧美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6]《王蒙学术文化随笔》(Ⅲ)翻译实践报告[D]. 苏小慈.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2)
  • [7]绘画与影像:西方画家传记电影的视觉与认知[D]. 王彤. 重庆大学, 2019(01)
  • [8]原始美术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以毕加索、杜布菲、巴斯奎特为例[D]. 谢君. 延边大学, 2019(01)
  • [9]小学中高段“向毕加索学艺术”单元教学研究[D]. 周亚迎.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平行建筑语言:绘画的语义内涵对建筑的启示[D]. 张贤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感受毕加索 PICASSO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